上海大学操作系统(二)实验报告(全)..
上海大学操作系统(二)实验报告(全)
![上海大学操作系统(二)实验报告(全)](https://img.taocdn.com/s3/m/994a5ba44b35eefdc9d33318.png)
评分:SHANGHAI UNIVERSITY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学生姓名《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一报告实验一题目: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姓名:张佳慧学号 :12122544 实验日期: 2015.1实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实验目的:进程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进程调度又是操作系统核心的主要内容。
本实习要求学生独立地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
调度算法可任意选择或自行设计。
例如,简单轮转法和优先数法等。
本实习可加深对于进程调度和各种调度算法的理解。
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工行的进程调度程序。
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
进程控制块通常应包含下述信息:进程名、进程优先数、进程需要运行的时间、占用CPU的时间以及进程的状态等,且可按调度算法的不同而增删。
2、调度程序应包含2~3种不同的调度算法,运行时可任意选一种,以利于各种算法的分析比较。
3、系统应能显示或打印各进程状态和参数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诸进程的调度过程。
操作过程:1、本程序可选用优先数法或简单轮转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每个进程处于运行R(run)、就绪W(wait)和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并假设起始状态都是就绪状态W。
为了便于处理,程序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计算。
进程控制块结构如下:进程控制块结构如下:PCB进程标识数链指针优先数/轮转时间片数占用 CPU 时间片数进程所需时间片数进程状态进程控制块链结构如下:其中:RUN—当前运行进程指针;HEAD—进程就绪链链首指针;TAID—进程就绪链链尾指针。
2、算法与框图(1) 优先数法。
进程就绪链按优先数大小从高到低排列,链首进程首先投入运行。
每过一个时间片,运行进程所需运行的时间片数减 1,说明它已运行了一个时间片,优先数也减 3,理由是该进程如果在一个时间片中完成不了,优先级应该降低一级。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abbd0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6.png)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和 C++。
实验硬件环境为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和 TerminateProcess 来完成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操作。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深入理解了进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与互斥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我们使用了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对象。
通过编写多线程程序,模拟了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和同步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同步操作可能导致的死锁等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通过实验,了解了内存分配的不同方式(如堆分配、栈分配等)以及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法,掌握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内存分页与分段通过编程模拟内存的分页和分段管理机制,了解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内存分页和分段算法,对内存的地址转换和页面置换等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1de9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7.png)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进程的创建、执行、同步和通信。
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创建实验1、首先,创建一个新的 C++项目。
2、在项目中,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3、为新进程指定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命令行参数、进程属性等。
4、编写代码来等待新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退出代码。
(二)进程同步实验1、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模型。
2、使用信号量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之间的同步。
3、生产者进程不断生成数据并放入共享缓冲区,当缓冲区已满时等待。
4、消费者进程从共享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缓冲区为空时等待。
(三)进程通信实验1、选择使用管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一个匿名管道,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读写管道的两端。
3、父进程向管道写入数据,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成功创建了新的进程,并能够获取到其退出代码。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加深了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二)进程同步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信号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同步,避免了缓冲区的溢出和数据的丢失。
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量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和协调问题。
(三)进程通信实验结果通过管道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能够准确地在进程之间传递,验证了管道通信的有效性。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在进程创建实验中,遇到了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进程创建失败的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文档和调试,最终正确设置了参数,成功创建了进程。
(二)在进程同步实验中,出现了信号量使用不当导致死锁的情况。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651e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8.png)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Linux2.编程语言:C语言一、实验背景1.1 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提供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接口,以及协调和调度各种任务的执行。
1.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功能。
二、实验内容2.1 进程管理①进程创建描述进程创建的过程和相关数据结构,包括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进程控制块等。
②进程调度描述进程调度的算法和实现方式,包括进程调度队列、调度算法等。
③进程同步与通信描述进程同步和通信的机制和方法,包括信号量、互斥锁、条件变量等。
2.2 内存管理①内存分配描述内存分配的算法和实现方式,包括连续内存分配、非连续内存分配等。
②页面置换描述页面置换的算法和实现方式,包括最优页面置换算法、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等。
2.3 文件系统①文件操作描述文件操作的系统调用和相关数据结构,包括文件打开、读写、关闭等。
②文件系统结构描述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实现方式,包括超级块、索引节点、块位图等。
三、实验步骤3.1 环境搭建搭建实验环境,包括安装Linux操作系统、编译器等。
3.2 进程管理实现根据设计要求,实现进程创建、调度、同步与通信等功能。
3.3 内存管理实现根据设计要求,实现内存分配、页面置换等功能。
3.4 文件系统实现根据设计要求,实现文件操作和文件系统结构。
3.5 测试与调试编写测试用例,对实现的操作系统内核进行测试和调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操作系统内核的性能和功能特点。
五、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操作系统实习二报告
![操作系统实习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31db0cba1aa8114431d9e0.png)
实验二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一、实验题目:模拟在分页式管理方式下采用位示图来表示主存分配情况,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目的:主存的分配和回收的实现与主存储器的管理方式有关,通过本实习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内容:一个好的计算机系统不仅要有一个足够容量的、存取速度高的、稳定可靠的主存储器,而且要能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这些存储空间。
当用户提出申请存储器空间时,存储管理必须根据申请者的要求,按一定的策略分析主存空间的使用情况,找出足够的空闲区域分配给申请者。
当作业撤离或主动归还主存资源时,则存储管理要收回作业占用的主存空间或归还部分主存空间。
四、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符号说明:五、程序流程图:六、程序源代码:#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typedef int datatype;typedef struct node{datatype pageNum,blockNum;struct node *next;}linknode;typedef linknode *linklist;linklist creatlinklist(int n)/*尾插法创建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inklist head,r,s;int x,y,i=0;head=r=(linklist)malloc(sizeof(linknode));printf("\n请分别输入页表的页号及块号(-1表示空):\n");printf("\n页号| 块号\n");while (i<n){scanf("%d %d",&x,&y);s=(linklist)malloc(sizeof(linknode));s->pageNum=x;s->blockNum=y;r->next=s;r=s;i++;}r->next=NULL;return head;}void init(int g[100][100],int N)/*初始化位示图,将值全置为零,0表示空闲状态*/{int i,j;for(i=0;i<100;i++){for(j=0;j<100;j++){g[i][j]=0; //全置为零}}g[N+1][0]=N*N; //在数组最后一个数的后面设置一个空间用来存放剩余空闲块数}linklist Init(linklist head,int g[100][100],int n,int N){linklist p;int i,j;p=head->next;if(n<=g[N+1][0]) //首先判断作业的页数是否小于等于位示图剩余空闲块的个数{while(p){i=p->blockNum/N;j=p->blockNum%N;g[i][j]=1;g[N+1][0]--;p=p->next;}}return head;}printStr(int g[100][100],int N)/*打印位示图*/{int i,j;printf("\n此时位示图为:\n");printf("\n ");for(i=0;i<N;i++){printf(" ");printf("%d",i);}printf("\n");for(i=0;i<N;i++){printf("%d",i);for(j=0;j<N;j++){printf(" ");printf("%d",g[i][j]);}printf("\n");}printf("\n");}void print(linklist head)/*输出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inklist p;p=head->next;printf("\n该页表为:\n");printf("\n");printf("\n 页号| 块号\n");while(p){printf("%11d%7d\n",p->pageNum,p->blockNum);p=p->next;}printf("\n");}linklist Dis(linklist head,int g[100][100],int n,int N){linklist p;int i,j;p=head->next;if(n<=g[N+1][0]) //首先判断作业的页数是否小于等于位示图剩余空闲块的个数{while(p){for(i=0;i<N;i++){for(j=0;j<N;j++){if(g[i][j]==0){p->blockNum=N*i+j; //将对应块号记录到页表g[i][j]=1; //将块置1,表示已被占用g[N+1][0]--; //剩余空闲块减1break; //跳出循环,进行下一个页的分配}}break; //跳出循环}p=p->next; //下一个页进行分配}return head;}}linklist Recy(linklist head,int g[100][100],int n,int N)/*回收已经完成的页*/ {int i,j;linklist p;p=head->next;while(p&&p->pageNum!=n) //找出要回收的页号{p=p->next;}if(p) //找到{i=p->blockNum/N;j=p->blockNum%N;g[i][j]=0; //将该块置0,表空闲状态g[N+1][0]++;p->blockNum=-1; //页表中对应的块号为空,置成-1}return head;}void main(){int m,n,N;int x,y,a,b,t;int graph[100][100];linklist head,Head;printf("\n*****分页式存储管理分配及回收算法*****\n");printf("\n请输入位示图字长:");scanf("%d",&N);printf("\n请输入已占用内存作业的页数:");scanf("%d",&m);head=creatlinklist(m);init(graph,N);head=Init(head,graph,m,N);printStr(graph,N);printf("\n当前空闲块数为:%d",graph[N+1][0]);printf("\n\n现在进行作业分配:\n");printf("\n请输入需要分配的作业的页数:");scanf("%d",&n);Head=creatlinklist(n);Head=Dis(Head,graph,n,N);print(Head);printStr(graph,N);printf("\n当前空闲块数为:%d",graph[N+1][0]);printf("\n\n您是否想回收已完成的页,“是”请按1,“否”请按0:");scanf("%d",&x);if(x) //判断是否要回收{printf("\n请输入您要回收的页号:");scanf("%d %d %d %d",&y,&a,&b,&t);head=Recy(head,graph,y,N);head=Recy(head,graph,a,N);head=Recy(head,graph,b,N);head=Recy(head,graph,t,N);printStr(graph,N);}printf("\n当前空闲块数为:%d",graph[N+1][0]);printf("\n");}七、运行结果:实习小结:本次实验是自己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琢磨去尝试才完成的,虽然还不是很完美,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自己在对编程方面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84498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9.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进程的概念及其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
2. 掌握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机制。
3. 学习使用进程管理工具进行进程操作。
4. 提高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环境:Visual Studio 20193. 实验工具:C++语言、进程管理工具(如Task Manager)三、实验内容1. 进程的创建与销毁2. 进程的调度策略3. 进程的同步与互斥4. 进程的通信机制四、实验步骤1. 进程的创建与销毁(1)创建进程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程序如下:```cpp#include <iostream>#include <windows.h>int main() {// 创建进程STARTUPINFO si;PROCESS_INFORMATION pi;ZeroMemory(&si, sizeof(si));si.cb = sizeof(si);ZeroMemory(&pi, sizeof(pi));// 创建进程if (!CreateProcess(NULL, "notepad.exe", NULL, NULL, FALSE, 0, NULL, NULL, &si, &pi)) {std::cout << "创建进程失败" << std::endl;return 1;}std::cout << "进程创建成功" << std::endl;// 等待进程结束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 INFINITE);// 销毁进程CloseHandle(pi.hProcess);CloseHandle(pi.hThread);return 0;}```(2)销毁进程在上面的程序中,通过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 INFINITE)`函数等待进程结束,然后使用`CloseHandle(pi.hProcess)`和`CloseHandle(pi.hThread)`函数销毁进程。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78cdd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9.png)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命令的使用,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发行版)。
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状态、优先级、CPU 使用率等信息,并进行进程的结束和优先级调整操作。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ps、kill 等)实现相同的功能。
2、内存管理使用 Windows 系统的性能监视器和资源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占用和分配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命令(如 free、vmstat 等)获取类似的内存信息,并分析内存的使用效率。
3、文件系统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了解文件的属性设置和权限管理。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mkdir、cp、mv、rm 等)完成相同的任务,并熟悉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和权限设置。
4、设备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信息,安装和卸载设备驱动程序。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lspci、lsusb 等)查看硬件设备,并通过安装内核模块来支持特定设备。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1)打开 Windows 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2)选择一个进程,右键点击可以查看其属性,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3)通过“结束任务”按钮可以结束指定的进程,但要注意不要随意结束系统关键进程,以免导致系统不稳定。
操作系统2实验4报告
![操作系统2实验4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1f2f23ed630b1c58eeb507.png)
实验(四)文件操作与管理一、目的与要求1、目的随着社会信息量的极大增长,要求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与日俱增,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应独立地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
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命令的实质内容和执行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它们的实施方法,加深理解课堂上讲授过的知识。
2、要求(1)实际一个 n 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个用户最多可保存 m 个文件。
(2)限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 l 个文件。
(3)系统应能检查打入命令的正确性,出错要能显示出错原因。
(4)对文件必须设置保护措施,如只能执行,允许读、允许写等。
在每次打开文件时,根据本次打开的要求,再次设置保护级别,即可有二级保护。
(5)对文件的操作至少应有下述几条命令:creat 建立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二、实验题目(1)本实习设计一个 10 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个用户最多可保存 10 个文件,一次运行中用户可打开 5 个文件。
(2)程序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即设置了主文件目录(MFD)和用户文件目录(UFD)。
前者应包含文件主(即用户)及他们的目录区指针;后者应给出每个文件主占有的文件目录,即文件名,保护码,文件长度以及他们存放的位置等。
另外为打开文件设置了运行文件目录(AFD),在文件打开时应填入打开文件号,本次打开保护码和读写指针等。
(3)为了便于实现,对文件的读写作了简化,在执行读写命令时,只修改读写指针,并不进行实际文件的读写操作。
三、实验源代码#include <cstdio>#include <cstring>#define SizeOfUserName 255#define SizeOfUser 10#define SizeOfFile 10#define SizeOfCommand 255#define SizeOfFileName 255char UserName[SizeOfUser][SizeOfUserName];long User;struct InfoOfFile {char Name[SizeOfFileName];bool safe[3];//Read,Write,Executelong status;//ready,open;}UFD[SizeOfUser][SizeOfFile];long num[SizeOfUser];long num_open[SizeOfUser];char z[4]="rwe";void ls()//列文件目录{char tmp[100];long i,j;printf("%20s%20s%20s\n","Name","Property","Status");for (i=0;i<num[User];i++){printf("%20s",UFD[User][i].Name);for (j=0;j<3;j++){if (UFD[User][i].safe[j]){tmp[j]=z[j];}else{tmp[j]='-';}}tmp[3]='\0';printf("%20s",tmp);if (UFD[User][i].status){printf("%20s\n","Opened");}else{printf("%20s\n","Ready");}}printf("%ld file(s) in total\n",num[User]);}long login()//切换用户{long i;char NameInput[SizeOfUserName];do{printf("Please input your ID:");scanf("%s",NameInput);i=0;while (i<SizeOfUser && strcmp(NameInput,UserName[i])!=0){i++;}if (strcmp(NameInput,UserName[i])!=0){printf("Bad UserID.\n");}}while (strcmp(NameInput,UserName[i])!=0);return i;}void init()//初始化{long i,j,k;char tmp[4];memset(num_open,0,sizeof(num_open));//读入用户名列表freopen("record.txt","r",stdin);for (i=0;i<SizeOfUser;i++){scanf("%s",UserName[i]);}//读入文件列表for (i=0;i<SizeOfUser;i++){scanf("%ld",&num[i]);for (j=0;j<num[i];j++){scanf("%s%s",UFD[i][j].Name,tmp);for (k=0;k<3;k++){if (tmp[k]=='-'){UFD[i][j].safe[k]=0;}else{UFD[i][j].safe[k]=1;}}UFD[i][j].status=0;}}freopen("con","r",stdin);User=login();ls();}void create()//创建文件{long i;char filename[SizeOfFileName];char prop[128];if (num[User]==SizeOfFile)//保存已满{printf("Failed... You can only save %ld files\n",SizeOfFile);return;}printf("Input filename and property>");scanf("%s%s",filename,prop);for (i=0;i<num[User];i++){if (strcmp(filename,UFD[User][i].Name)==0)//重名{printf("Failed... File %s already exists\n",filename);return;}}strcpy(UFD[User][num[User]].Name,filename);for (i=0;i<3;i++)//设置属性{if (prop[i]=='-'){UFD[User][num[User]].safe[i]=0;}else{UFD[User][num[User]].safe[i]=1;}}UFD[User][num[User]].status=0;++num[User];printf("Success!\n");}void open()//打开文件{long i;char filename[SizeOfFileName];if (num_open[User]==5){printf("Failed... You have already opened 5 files\n");//打开文件数已到上限return ;}printf("Input filename>");scanf("%s",filename);for (i=0;i<num[User];i++){if (strcmp(filename,UFD[User][i].Name)==0){if (UFD[User][i].status==0)//文件未占用{UFD[User][i].status=1;num_open[User]++;printf("Success!\n");}else//已被打开{printf("Failed... File %s is already opened\n",filename);}return;}}printf("Failed... No such file\n"); //找不到文件}void close()//关闭文件{long i;char filename[SizeOfFileName];printf("Input filename>");scanf("%s",filename);for (i=0;i<num[User];i++){if (strcmp(filename,UFD[User][i].Name)==0){if (UFD[User][i].status==1)//成功{UFD[User][i].status=0;num_open[User]--;printf("Success!\n");}else//文件并未打开{printf("Failed... File %s is not opened\n",filename);}return;}}printf("Failed... No such file\n"); //找不到文件}void read()//读文件{long i;char filename[SizeOfFileName];printf("Input filename>");scanf("%s",filename);for (i=0;i<num[User];i++){if (strcmp(filename,UFD[User][i].Name)==0){if (UFD[User][i].safe[0]==0)//属性设置为不可读{printf("Failed... File %s is not readable\n",filename);return;}if (UFD[User][i].status==1)//文件已打开{printf("Failed... File %s is already opened\n",filename);return;}printf("Success!\n");//成功return;}}printf("Failed... No such file\n");//找不到文件}void write()//写文件{long i;char filename[SizeOfFileName];printf("Input filename>");scanf("%s",filename);for (i=0;i<num[User];i++){if (strcmp(filename,UFD[User][i].Name)==0){if (UFD[User][i].safe[1]==0)//属性设置为不可写{printf("Failed... File %s is not writable\n",filename);return;}if (UFD[User][i].status==1)//已打开{printf("Failed... File %s is already opened\n",filename);return;}printf("Success!\n");//成功return;}}printf("Failed... No such file\n");//找不到文件}void mydelete()//删除文件{long i,j;char filename[SizeOfFileName];printf("Input filename>");scanf("%s",filename);for (i=0;i<num[User];i++){if (strcmp(filename,UFD[User][i].Name)==0){if (UFD[User][i].status==1)//文件正被打开{printf("Failed... File %s is already opened\n",filename);return;}num[User]--;for (j=i;j<num[User];j++){UFD[User][j]=UFD[User][j+1];}printf("Success!\n");//成功return;}}printf("Failed... No such file\n");//找不到文件}void save()//保存本次信息{FILE *fp=fopen("record.txt","w");long i,j,k;char tt[4]="rwe";char tmp[4];//保存用户列表for (i=0;i<SizeOfUser;i++){fprintf(fp,"%s\n",UserName[i]);}//保存文件列表for (i=0;i<SizeOfUser;i++){fprintf(fp,"%ld\n",num[i]);for (j=0;j<num[i];j++){for (k=0;k<3;k++){if (UFD[i][j].safe[k]){tmp[k]=tt[k];}else{tmp[k]='-';}}tmp[3]=0;fprintf(fp,"%s %s\n",UFD[i][j].Name,tmp);}}printf("Success!\n");//成功fclose(fp);}void work()//交互主函数{bool over=0;char command[SizeOfCommand];while (!over){printf("%s>",UserName[User]);scanf("%s",command);if (strcmp(command,"login")==0){User=login();ls();continue;}if (strcmp(command,"bye")==0){printf("Byebye.\n");over=1;continue;}if (strcmp(command,"ls")==0 || strcmp(command,"dir")==0){ls();continue;}if (strcmp(command,"create")==0){create();continue;}if (strcmp(command,"delete")==0){mydelete();continue;}if (strcmp(command,"open")==0){open();continue;}if (strcmp(command,"close")==0){close();continue;}if (strcmp(command,"read")==0){read();continue;}if (strcmp(command,"write")==0){write();continue;}if (strcmp(command,"save")==0){save();continue;}printf("Bad command.\n");}}int main(){init();work();return 0;}。
操作系统(二)实验报告_上海大学计算机与科学系
![操作系统(二)实验报告_上海大学计算机与科学系](https://img.taocdn.com/s3/m/86460ce3b8f67c1cfad6b8bd.png)
操作系统(二)实验报告姓名:米博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实验四 Linux文件系统实验一. 实验目的掌握操作系统中文件分类的概念。
了解Linux文件系统管理文件的基本方式和特点。
学会使用Linux文件系统的命令界面和程序界面的基本要领。
二.实验准备复习操作系统中有关文件系统的知识,熟悉文件的类型、i节点、文件属性、文件系统操作等概念。
熟悉《实验指导》第五部分“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
了解Linux文件系统的特点、分类。
阅读例程中给出的相应的程序段。
三.实验方法运行命令界面的各命令并观察结果。
用vi编写c程序(假定程序文件名为prog1.c)编译程序$gcc –o prog1.o prog1.c或$cc –o prog1.o prog1.c运行$./prog1.o观察运行结果并讨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用shell命令查看Linux文件类型。
思考:Linux文件类型有哪些?用什么符号表示。
答:文件类型:没有后缀的文件、可执行文件、可读写的文本文件。
.conf —某个程序的配置文件.c — C语言程序源码文件.so —动态链接库文件.tcl — TCL脚本文件.cpp — C++语言程序源码文件.h — C或C++语言的头文件.o —程序对象文件.pl — Perl脚本文件.sh —shell批处理文件2. 用shell命令了解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执行$ cd /lib$ ls -l|more看看/lib目录的内容,显示的函数都是系统函数。
再看看/etc,这里都是系统设置用的配置文件:/bin中是可执行程序;/home下包括了每个用户主目录。
3. 用命令分别建立硬链接文件和符号链接文件。
通过ls –il命令所示的inode、链接计数观察它们的区别。
找找一个其他目录中的文件,如:/home/zzl/mytese.c执行$ ln /home/zzl/mytest.c myt.c (建立硬链接文件)$ ln –s /home/zzl/mytest.c myt2.c (建立符号链接文件)思考:建立硬链接文件和建立符号链接文件有什么区别,体现在哪里?答:硬链接文件就是给文件取另外一个名字,链接使用inode是与元文件相同的。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https://img.taocdn.com/s3/m/44e3b1b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6.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和进程调度相关知识,通过实际的编程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不同进程调度算法的性能和效果,提高对操作系统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 Windows 10 操作系统下进行,使用 Visual Studio 2019作为编程工具。
实验中涉及的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创建与控制编写程序实现创建多个进程,并通过进程控制原语(如创建、等待、终止等)对进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进程调度算法实现1、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按照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进行调度,先到达的进程先获得 CPU 资源进行执行。
2、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优先调度执行时间短的进程,以减少平均等待时间。
3、时间片轮转(RR)调度算法将 CPU 时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时间片,每个进程在一个时间片内执行,时间片结束后切换到下一个进程。
(三)性能评估指标1、平均等待时间所有进程等待时间的总和除以进程数量。
2、平均周转时间所有进程周转时间的总和除以进程数量。
周转时间为进程从提交到完成的时间间隔。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创建与控制1、定义进程结构体,包含进程 ID、到达时间、执行时间等信息。
2、使用系统调用或库函数创建进程。
3、在父进程中通过等待函数等待子进程结束,并获取子进程的返回状态。
(二)进程调度算法实现1、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按照进程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进程放入就绪队列。
从就绪队列中取出第一个进程进行调度执行。
2、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计算每个进程的执行时间。
按照执行时间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进程放入就绪队列。
从就绪队列中取出执行时间最短的进程进行调度执行。
3、时间片轮转(RR)调度算法将进程按照到达时间先后顺序放入就绪队列。
为每个进程分配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后,将进程放入就绪队列尾部,重新调度下一个进程。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89c8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c.png)
深入学习 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 现细节,包括进程通 信、死锁处理、虚拟 化技术等。
实践应用
希望将所学的操作系 统知识应用到实际项 目中,提高自己的实 践能力。
持续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操作系统也在不断 更新和进步,需要保 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探索新领域
对于新兴的操作系统 领域,如云操作系统 、物联网操作系统等 ,也希望有所涉猎和 探索。
学生将了解操作系统内核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操作系统如何通过内核 实现各种基本功能。
学生将通过实验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实现细节,提高自己对操作 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认知水平。
02
实验内容
进程管理实验
总结词
理解进程状态及其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组成、进程调度算法。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进程的概念、状态及其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组成,包括进程标 识符、进程状态、优先级、CPU寄存器内容等信息。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进程调度算法,如先 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优先级调度等,并进行了模拟实验。
THANKS
感谢观看
操作系统Lab2实验 报告
汇报人:
202X-01-08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问题与改进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01
掌握核心概念
02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操作界面和高效的服务。
03
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虚拟性、异步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 定了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4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这些功能是操作系统实现其核心目标的基础。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完全版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526fd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4.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完全版《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进程控制与描述⼀、实验⽬的通过对Windows 2000编程,进⼀步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较好地理解Windows 2000的结构。
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的进程和终⽌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 2000中进程的“⼀⽣”。
⼆、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台,局域⽹环境;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Visual C++ 企业版。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第⼀部分:程序1-1Windows 2000 的GUI 应⽤程序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下的GUI应⽤程序,使⽤Visual C++编译器创建⼀个GUI 应⽤程序,代码中包括了WinMain()⽅法,该⽅法GUI类型的应⽤程序的标准⼊⼝点。
# include <># pragma comment(lib, “” )int APIENTRY WinMain(HINSTANCE /* hInstance */ ,HINSTANCE /* hPrevInstance */,LPSTR /* lpCmdLine */,int /* nCmdShow */ ){:: MessageBox(NULL,“hello, Windows 2000” ,“Greetings”,MB_OK) ;return(0) ; }在程序1-1的GUI应⽤程序中,⾸先需要头⽂件,以便获得传送给WinMain() 和MessageBox() API函数的数据类型定义。
接着的pragma指令指⽰编译器/连接器找到库⽂件并将其与产⽣的EXE⽂件连接起来。
这样就可以运⾏简单的命令⾏命令CL 来创建这⼀应⽤程序,如果没有pragma指令,则MessageBox() API函数就成为未定义的了。
这⼀指令是Visual Studio C++ 编译器特有的。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https://img.taocdn.com/s3/m/3eec9a611ed9ad51f01df2e7.png)
计算机实验报告(2)操作系统部分一、基本要求和内容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认识WINDOWS桌面的各部分组成,掌握基本的桌面操作.3.掌握各种基本操作对象的操作方法.4.学会使用WINDOWS帮助.5.了解基本的DOS命令和基本的命令行操作方法.6.熟练掌握文件操作方法.7.掌握对图标的操作方法(移动/拖曳/单击/双击/右击等等).8.熟悉资源管理器窗口和”我的电脑”(“计算机”)窗口.9.掌握启动控制面板的方法,了解控制面板的主要功能,掌握使用控制面板对软硬件进行设置的方法。
10.掌握“运行”对话框的使用方法。
11.了解“任务管理器”的简单使用方法。
12.熟悉“画图”“记事本”“计算器”“写字板”等常用应用程序。
13.开始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二、通过上机实验解决下列问题1. CTRL+ALT+DEL 组合键的功能是:打开【任务管理器】窗口2.全角和半角的区别是:半角是一个字符,全角是两个字符3. CTRL+A组合键的功能是:全部选中CTRL+C组合键的功能是:复制CTRL+V组合键的功能是:粘贴CTRL+X组合键的功能是:剪切CTRL+Z组合键的功能是: 撤销ALT+PRINTSCREEN组合键的功能是:复制当前窗口、对话框或其他对象到剪贴板中任务栏隐藏时通过什么组合键可以看到任务栏:Ctrl+Alt+Del进行窗口切换的组合键是:ALT+Tab4.“画图”应用程序默认保存文件类型是:*.png“记事本”应用程序默认保存文件类型是: *.txt.DOC是什么文件类型Word文档.EXE是什么文件类型可执行文件(程序文件)5.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鼠标指针附近有漏沙钟表示当前的状态是: 沙漏是等待,因为程序先是从硬盘上读取,然后再到内存,芯片在其期间进行运算,再没真正的打开程序时,系统认为它没正真的启动6.资源管理器左下角窗格(即”文件夹”窗口)显示的是:系统中的所有资源以分层树型的结构显示出来7.一般情况下,对文件进行重命名时,不应该修改文件的扩展名,因为: 如果修改了后缀名则会导致文件属性更改,文件无法打开8.文件的属性主要包括哪些:“只读”、“存档”、“隐藏”9.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使用鼠标先选定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Shift键,用鼠标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这样在第一个对象和最后一个对象之间的所有文件或文件夹将全部被选中,包括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操作系统第二次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第二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7bba8a8762caaedc33d405.png)
semctl(semid,2,IPC_RMID,0);
semctl(semid,3,IPC_RMID,0);
gettimeofday(&_end,NULL);
exe_time = ((float)(__sec - __sec)*1000000+(float)(__usec - __usec))/1000000;
2)利用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信号量工具实现进程间的同步;
3)掌握对共享内存的相关操作;
4)基于生产者-消费者同步的原理实现双缓冲区的誊抄。
二
任意选择一个文本文件,采用并发进程实现文件誊抄,将其复制为另一个文件。
创建get、copy、put三个进程共用两个缓冲区s、t。get进程负责不断地把原始文件内容送入缓冲区s中,copy进程负责从缓冲区s中取出上述内容复制到缓冲区t中,而put进程负责把上述内容从缓冲区t中取出复制到目标文件中,用p、v操作实现这三个进程之间的同步。
}
int V(int semid, int semnum) {
struct sembuf sops = {semnum, +1, SEM_UNDO};
return (semop(semid, &sops, 1));
}
int main()
{
//定义共享缓冲区,获得一个共享内存的标志,新建内存为1KB
int readbuf_id=shmget(231,CACHE_LENGTH,IPC_CREAT|0666);
}
}
//put_porcess
if((put_id=fork())==0){
if((fout=fopen("./put.txt","wb"))==NULL)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2ae5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8.png)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3、编程语言:C/C++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过程和资源分配情况。
同时,实现进程的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并分析其对系统的影响。
2、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信号量、互斥锁等机制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通过模拟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观察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竞争条件和死锁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回收实现不同的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观察在不同的内存请求序列下,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情况,并分析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页面大小、页表结构等参数,观察页面的换入换出过程,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关闭等基本操作。
观察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2、文件系统性能优化研究文件系统的缓存机制、磁盘调度算法等,通过对大量文件的读写操作,评估不同优化策略对文件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步骤1、进程创建与终止(1)使用 C/C++语言编写程序,调用系统函数创建新进程。
(2)在子进程中执行特定的任务,父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并获取子进程的返回值。
(3)通过设置异常情况,模拟子进程的异常终止,观察父进程的处理方式。
2、进程同步与互斥(1)定义共享资源和相关的信号量或互斥锁。
(2)创建多个进程,模拟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
(3)在访问共享资源的关键代码段使用同步机制,确保进程之间的正确协作。
(4)观察并分析在不同的并发情况下,系统的运行结果和资源竞争情况。
《操作系统》实验二
![《操作系统》实验二](https://img.taocdn.com/s3/m/960f56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a.png)
《操作系统》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认知。
通过实验二,我们将重点掌握进程管理、线程调度、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a.实现进程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基本操作。
b.设计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算法,如轮转法或优先级调度法。
c.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如共享内存或消息队列。
2、线程调度a.实现线程的创建、撤销和调度。
b.实现一个简单的线程调度算法,如协同多任务(cooperative multitasking)。
3、内存管理a.设计一个简单的分页内存管理系统。
b.实现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c.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保护机制。
4、文件系统a.设计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
b.实现文件的存储和检索。
c.实现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三、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a.首先,设计一个进程类,包含进程的基本属性(如进程ID、状态、优先级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
b.然后,实现一个进程调度器,根据不同的调度算法对进程进行调度。
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不需要真实的硬件环境。
c.最后,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可以通过模拟共享内存或消息队列来实现。
2、线程调度a.首先,设计一个线程类,包含线程的基本属性(如线程ID、状态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撤销等)。
b.然后,实现一个线程调度器,根据不同的调度算法对线程进行调度。
同样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
3、内存管理a.首先,设计一个内存页框类,包含页框的基本属性(如页框号、状态等)和操作方法(如分配、回收等)。
b.然后,实现一个内存管理器,根据不同的内存保护机制对内存进行保护。
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
4、文件系统a.首先,设计一个文件类,包含文件的基本属性(如文件名、大小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
b.然后,实现一个文件系统管理器,包括文件的存储和检索功能。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doc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doc](https://img.taocdn.com/s3/m/c6640f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e.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doc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篇一: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线程和管道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Linux 系统中线程和管道通信机制的实验,加深对于线程控制和管道通信概念的理解,观察和体验并发进(线)程间的通信和协作的效果 ,练习利用无名管道进行进(线)程间通信的编程和调试技术。
二、实验说明1) 与线程创建、执行有关的系统调用说明线程是在共享内存中并发执行的多道执行路径,它们共享一个进程的资源,如进程程序段、文件描述符和信号等,但有各自的执行路径和堆栈。
线程的创建无需像进程那样重新申请系统资源,线程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无需像进程那样更换内存映像。
多线程的并发执行即避免了多进程并发的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又可以提高并发处理的效率。
pthread 库中最基本的调用。
1.pthread_create 系统调用语法:#include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pthread_attr_t *attr,void *(*start_routine)(void *) Void *arg);pthread_create 函数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pthread_create 在thread 中保存新线程的标识符。
Attr 决定了线程应用那种线程属性。
使用默认可给定参数 NULL; (*start_routine) 是一个指向新线程中要执行的函数的指针 arg 是新线程函数携带的参数。
Pthread_create 执行成功会返回0并在 thread 中保存线程标识符。
执行失败则返回一个非0的出错代码2.pthread_exit 系统调用语法:#includevoid pthread_exit(void *retval);pthread_exit 函数使用函数pthread_cleanup_push 调用任何用于该线程的清除处理函数,然后中止当前进程的执行,返回retval。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3bc1f859eef8c75ebfb338.png)
二、目的
1.理解基于段页式内存地址的转换机制;
2.理解页表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3.理解物理内存的管理方法。
三、实验设计思想和练习题
练习0:填写已有实验
使用eclipse中的diff/merge工具将实验1的代码填入本实验中代码中有“LAB1”的注释相应部分。
练习1:实现first-fit连续物理内存分配算法(需要编程)
list_entry:双向链表指针,指向空闲的物理页;
nr_free:记录当前空闲页的个数的无符号整形变量。
(2)连续物理内存分配思路:
物理内存页管理器顺着双向链表进行搜索空闲内存区域,直到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域,这是一种速度很快的算法,因为它尽可能少地搜索链表。如果空闲区域的大小和申请分配的大小正好一样,则把这个空闲区域分配出去,成功返回;否则将该空闲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区域与申请分配的大小相等,把它分配出去,剩下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新的空闲区。其释放内存的设计思路是把这块区域重新放回双向链表中。
(2)如果找到,获得指向分配的页,重新设置标志位,从空闲链表中删除此页;
(3)判断空闲块大小是否合适;
(4)如果合适,不操作;如果不合适,分割页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计算剩余空闲页个数,返回分配的页块地址。
B.具体实现:
注:
算法改进空间:第一页重置标志位操作被注释后,依然可以编译运行。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99053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3.png)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操作系统 Lab2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着重学习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页表的建立和管理,以及虚拟内存系统的实现和优化。
通过完成本实验,我们能够加深对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机制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环境为 Linux 操作系统(具体版本号)、GCC 编译器(具体版本号)以及所提供的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任务:1. 理解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概念,掌握页表的结构和管理方法。
2. 编写代码实现一个简单的页表建立和管理的模拟器,包括页表的初始化、地址映射和页表的更新。
3. 实现一个简单的虚拟内存系统,包括页的加载、替换等操作。
4. 对实现的虚拟内存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缓存算法的改进、预加载等策略的应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理解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概念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虚拟内存系统来管理进程的地址空间。
虚拟内存是操作系统提供给进程的一种抽象概念,它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连续的地址空间。
物理内存是实际存在的计算机内存,由物理地址组成。
2. 编写页表管理模拟器代码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编写代码模拟页表的建立和管理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实现页表的初始化函数,用于初始化页表的数据结构。
接着,我们需要实现地址映射函数,用于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
最后,我们需要实现页表的更新函数,用于更新页表中的相关信息。
3. 实现虚拟内存系统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简单的虚拟内存系统。
虚拟内存系统可以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并且可以实现页的加载和替换操作。
我们需要实现页面加载函数,用于将页面加载到内存中。
同时,我们还需要实现页面替换函数,当内存空间不足时,根据特定的算法选择待替换的页,并将其移出内存。
4. 性能优化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系统的性能,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改进缓存算法,通过提前缓存一些可能会被访问的页面,减少缺页次数。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https://img.taocdn.com/s3/m/0a08ba26f121dd36a32d82c3.png)
c.将subdir目录的读权限去掉,看看是否能用ls命令看到其中内容?
权限不够
(三)Shell程序设计
1.上机编辑、执行实验内容中的例1~例6过程,写出每个脚本(例1~例5)的功能和执行结果;
然后把t01.txt复制一个新文件t03.txt,catt01.txt>t02.txt;
用cat命令将f01.txt的内容追加到t01.txt的末尾,catf01.txt>> t01.txt;
再用diff命令比较t01.txt,t02.txt和t03.txt,比较t01.txt,t02.txt:diff t01.txt t02.txt,结果是否相同:__相同___;比较t01.txt,t03.txt:diff t01.txt t03.txt,结果是否相同:不相同;比较t02.txt,t03.txt:diff t02.txt t03.txt,结果是否相同:不相同。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例5,使脚本中不出现break循环控制语句;
3.编写一个Shell过程完成如下功能:
a.合并两个$1、$2文件为$3,并显示内容。
b.如果缺少$3,那么先报告缺少$3,将合并后的内容输出到totaltext.txt,并显示内容。
c.如果缺少$2、$3那么先报告缺少$2、$3,只显示$1的内容。
b.用ln命令给t03.txt建立一个符号链接t04.txt,ln–st03.txt t04.txt;用cat命令看看t04.txt,___cat t04.txt_____;然后删去t03.txt,___rm t03.txt____;再用cat命令看看t04.txt,___cat t04.txt___;结果是:___t04.txt为空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SHANGHAI UNIVERSITY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学生姓名《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一报告实验一题目: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姓名:张佳慧学号 :12122544 实验日期: 2015.1实验环境: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实验目的:进程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进程调度又是操作系统核心的主要内容。
本实习要求学生独立地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
调度算法可任意选择或自行设计。
例如,简单轮转法和优先数法等。
本实习可加深对于进程调度和各种调度算法的理解。
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工行的进程调度程序。
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
进程控制块通常应包含下述信息:进程名、进程优先数、进程需要运行的时间、占用CPU的时间以及进程的状态等,且可按调度算法的不同而增删。
2、调度程序应包含2~3种不同的调度算法,运行时可任意选一种,以利于各种算法的分析比较。
3、系统应能显示或打印各进程状态和参数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诸进程的调度过程。
操作过程:1、本程序可选用优先数法或简单轮转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每个进程处于运行R(run)、就绪W(wait)和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并假设起始状态都是就绪状态W。
为了便于处理,程序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计算。
进程控制块结构如下:进程控制块结构如下:PCB进程标识数链指针优先数/轮转时间片数占用 CPU 时间片数进程所需时间片数进程状态进程控制块链结构如下:其中:RUN—当前运行进程指针;HEAD—进程就绪链链首指针;TAID—进程就绪链链尾指针。
2、算法与框图(1) 优先数法。
进程就绪链按优先数大小从高到低排列,链首进程首先投入运行。
每过一个时间片,运行进程所需运行的时间片数减 1,说明它已运行了一个时间片,优先数也减 3,理由是该进程如果在一个时间片中完成不了,优先级应该降低一级。
接着比较现行进程和就绪链链首进程的优先数,如果仍是现行进程高或者相同,就让现行进程继续进行,否则,调度就绪链链首进程投入运行。
原运行进程再按其优先数大小插入就绪链,且改变它们对应的进程状态,直至所有进程都运行完各自的时间片数。
(2) 简单轮转法。
进程就绪链按各进程进入的先后次序排列,进程每次占用处理机的轮转时间按其重要程度登入进程控制块中的轮转时间片数记录项(相当于优先数法的优先数记录项位置)。
每过一个时间片,运行进程占用处理机的时间片数加 1,然后比较占用处理机的时间片数是否与该进程的轮转时间片数相等,若相等说明已到达轮转时间,应将现运行进程排到就绪链末尾,调度链首进程占用处理机,且改变它们的进程状态,直至所有进程完成各自的时间片。
(3) 程序框图运行结果:Priority算法:Round Robin算法:实验代码://操作系统实验--进程调度#include <cstdio>#include <ctime>#include <cstring>#include <cstdlib>const long n=5;struct pcbtype //进程控制块结构{long id, priority, runtime, totaltime;char status; //R, W, F -> 运行,就绪,完成}PCB[n+1];long link[n+1]; //链表结构long RUN, HEAD, TAIL;//选择算法long ChooseAlgo(){char s[128];printf("Please type the Algorithm(Priority\\Round Robin):");gets(s);if (s[0]=='P' || s[0]=='p')return 1;return 0;}//初始化void init(){long i;for (i=1; i<=n; i++){PCB[i].id = i;PCB[i].priority = rand()%4+1;PCB[i].runtime = 0;PCB[i].totaltime = rand()%8+1;PCB[i].status = 'W';}}//显示进程调度状况void showit(){long i;printf("=====================================================\n");printf("%-25s","ID");for (i=1; i<=n; i++) printf("%4ld", PCB[i].id);printf("\n%-25s","PRIORITY//TURNTIME");for (i=1; i<=n; i++) printf("%4ld", PCB[i].priority);printf("\n%-25s", "CPUTIME");for (i=1; i<=n; i++) printf("%4ld", PCB[i].runtime);printf("\n%-25s", "ALLTIME");for (i=1; i<=n; i++) printf("%4ld", PCB[i].totaltime);printf("\n%-25s","STATUS");for (i=1; i<=n; i++) printf("%4c", PCB[i].status);printf("\n=====================================================\n");if (RUN != -1) printf("RUNNING PROCESS: %ld\n", RUN);else printf("RUNNING PROCESS: NULL\n");printf("WAITING QUEUE: ");for (i=HEAD; i!=-1; i=link[i]) printf("%ld ", i);printf("\n\n");}//优先数调度算法void main_priority(){long i, j, k;long sort[n+1];init();//设置就绪链for (i=1; i<=n; i++){sort[i] = i;}for (i=1; i<=n; i++) //根据优先数排序{for (j=n; j>i; j--){if (PCB[sort[j]].priority > PCB[sort[j-1]].priority) {k=sort[j]; sort[j]=sort[j-1]; sort[j-1]=k;}}}HEAD=sort[1];for (i=1; i<n; i++){link[sort[i]] = sort[i+1];}TAIL = sort[n];link[TAIL] = -1;RUN = -1;//就绪链设置完毕RUN = HEAD;PCB[RUN].status = 'R';HEAD = link[HEAD]; //运行链首进程while (RUN != -1){showit();PCB[RUN].totaltime--;PCB[RUN].priority -= 3; //优先级减3PCB[RUN].runtime++;if (PCB[RUN].totaltime == 0) //进程运行完成{PCB[RUN].status='F';RUN = HEAD;if (HEAD != -1)HEAD = link[HEAD];PCB[RUN].status='R';}else{if (HEAD != -1 && PCB[RUN].priority < PCB[HEAD].priority) {k=HEAD;PCB[RUN].status = 'W';//寻找等待链中的合适位置while (k!=TAIL && PCB[link[k]].priority > PCB[RUN].priority) k=link[k];if (k == TAIL){link[k] = RUN; //插入链尾之后TAIL = RUN;link[RUN] = -1;RUN = HEAD;HEAD = link[HEAD];PCB[RUN].status = 'R';}else{link[RUN] = link[k]; //插入链中link[k] = RUN;RUN = HEAD; //链首进程开始运行HEAD = link[HEAD];PCB[RUN].status = 'R';}}}}showit();}//轮转调度算法void main_round_robin(){long i;init();//设置就绪链HEAD = 1;for (i=1; i<n; i++){link[i] = i+1;}TAIL = n;link[TAIL] = -1;RUN = -1;//就绪链设置完毕RUN = HEAD;PCB[RUN].status = 'R';HEAD = link[HEAD];//运行首进程while (RUN != -1){showit();PCB[RUN].totaltime--;PCB[RUN].runtime++;if (PCB[RUN].totaltime == 0)//进程运行完成{PCB[RUN].status = 'F';RUN = HEAD;if (HEAD != -1)HEAD = link[HEAD];PCB[RUN].status = 'R';}else{if (HEAD != -1 && PCB[RUN].runtime % PCB[RUN].priority==0)//轮转时间到{PCB[RUN].status='W'; //插入链尾link[TAIL]=RUN;link[RUN]=-1;TAIL=RUN;RUN=HEAD;//链首进程开始运行HEAD=link[HEAD];PCB[RUN].status='R';}}}showit();}//主函数int main(){long algo;srand(time(NULL));algo = ChooseAlgo();if (algo == 1){main_priority();//优先数法}else{main_round_robin();//简单轮转法}printf("SYSTEM FINISHED\n");return 0;}实验体会:通过写代码的过程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两种算法的思想和用处,对算法的了解加深的同事也锻炼了写代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