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探究

,
象
。
一 现代汉 语中的 欧化 语法现象 欧化 语 法现 象 主要 是指 在英 语 等 语种 影 响 下 产 生 出 来 的 语 法 现 象 是在 欧化 语 言 影 响 下 使 用 模 仿 移植 等发 展 出 的 新 兴 的 语 法与句法 格式 推动 了 汉 语语 法形 式 的快 速发 展 的 一 种 现 象 五 四 运 动 以 后 西 方 文 化 逐 渐 的进 人 了 中 国 的文 化领 域 加 大 了 对东方 文 化 的影 响力度 推 动 了 汉 语 书 面 语 言 文 言 文 白 话 文 等 的转 换 改 变 了 现代 汉 语书 面 语言 的面 貌 语言学 家 王 力 老 先 生 曾经 提 出 汉 语语 言 的 欧化 是 语法史 上 一桩 大事 需要 得 到社 会各界 的 重视与 认 清 社 会环境 对 语 言 的 接触 可 以分 为直接接 触与 间 接接触 两 种 直接接 触 又 称为 自然 接触 是一 种 语 言与 空 间的 直接 接触 主要 以 口 语 交 际 为 主 间 接接 触 又 被 称作是 非 自 然 的 接触 是指 不 同 语 言社 团 之 间隔 空 的 一 种 接触 具有 跨 地 区 性 这 种 语言 多 以 书 面 文 字等形 式 存在 语 言接触受 到 强 度 高 度 时间 地 域 文 化程 度 广 度 深 度 级 别 等 因素 的影 响 现 代 汉 语 中 语法 欧化 现 象 主要 是 间 接接 触 因 为 影 响 的主要 途径是 通过 书 面 翻 译 使 用 者 没 有 发 生 直接 接触 上 世 纪 初期 中 国 文坛上 出 现 了一 批对 汉 语 欧化 问 题发表 自 己 的主 见 与见 解 的 一 些 文 人 墨客 但 是 他 们仅仅 对 汉 语欧化 态 度 与 吸收 方 面进 行 了评 价 给 予 一 些 建议 将对 白 话 文 的 改 造 新 文 学的构 建等方 面进 行 了 评论 而没 有 从 客 观 系 统 的 角度 进 行 评 价 与研 究 对 现代 汉 语语法 欧化最 早 的 研究是 上 世 纪 四 十 年代 王 力先 生 首先 提 出 的 系 统 的 对 汉 语 欧 化 进 行 了观 察与描 述 后 来 由北 京 师范 学院 中 文系客 观 的对 汉 语 欧化 的 现 象 进 行 了 分析 并提 出 了 相 关 的影 响 因 素 出 来 大陆学 者对 汉 语欧 化 的 研 究 以外 海外 的 一 些 学者专 门成立 了 关 于 研究 汉 语欧化 现 象 的部 门 二 欧化语法 现象的 识别 手段 语 言 的 演 变 可 以 分为两 种 类 型 一 种 是 通过 内部 因素 引 起 的 演变 另 一 种 是 通 过 接触 促 进 的 演变 两 种 类 型 的最 终结构 是 相 同 的 只 是 过 程不 同 而 已 接触促 进 法 是 通过 语言 的相 互 转变 相 互 影 响 而 演 变 的 ; 内部 因 素是 某 一 种 语 言 的 内部结构 发 生 了 变 化 形 成 了 演 变 对两 种 方 法 的 识 别与判 断 只 能 依靠一 些 间 接 的 证据 不能直 观的感 觉到 基 于 对 汉 语 欧化 认 识 的 基 础 退 出 了 : 一 下 几点识别 与判断 的方 法 首 先 当没 有 特殊 因 素 影 响 下 语 法 通过 渐变式 的 形式 自然 发 展 ; 当一个 语法在 很 短 的时间 完 成演 变 的过 程 就 说 明是 通过 接触性 演变完 成 的 其次 五 四 运 动 以来 汉 语 是 通过 书 面 的 形 式接触 西方 语 法 的 产 生 了严 格 的 语体 限 制 并 没有 深 人到 口 语 方 面 因 此 我 们使 用 的 口 语没有 受到 欧化现 象 最 后 欧 化 语 法现 象 与 传统 的汉 语 语法 直 接存在 罕 见 与广 泛 之间 的 差别 是 相 对 的 而 不是 绝 对 的 这 些 欧 化现 象需要 进 行 有 效 的 统 计 否 则 很 难描 画 出他 们 的 特征 依 据 上 述对 语言 欧化现 象 的 认识 口 语通 过三 个 方 面 对 语言 : 欧化 进 行 有 效 的 分 析 第 一 新 旧 白话 的 对 比 将 旧 白 话与 五 四 以 来 的 新 白话 进 行 了 有 效 的 对 比 分析 出 哪些 是 五 四 以 后 出 现 的 语法现 象 确 定 哪些 语法 在 五 四 以 前就 存在 哪些 是 五 四 以 后 发 展 出来 的 将 范 围扩 大到 上 世 纪 初 确保 研究 的 新 兴语 法现 象是 突变 的 结 果 第二 当代 书 面 语 言与 当代 口 语 的 对 比 说 明新 兴 语法现 象存在 书 面 语中 第 三 将 现代 汉 语 中 的 新 兴语 法现 象与 欧化 语 法 进 行 对 比 找 到 明 显的 对 应 关 系 说 明这 种 语 法 已 经受 到欧化 的影 响 三 欧 化语法 对现 代 汉 语 的影 响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相关推荐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0 引言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
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 欧化的表现1.1 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
”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
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
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
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
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
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是指使用西式语法和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其中包括了以下几种表现:
1. 长句和复杂句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长句和复杂句,通过使用从句和短语来增强语句的复杂性和表达能力。
2. 间接语气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间接语气来表达建议、要求、建议等。
这种语气让人感到更为礼貌和尊重,而且更为常见于欧洲文化的交流中。
3. 同位语和插入语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同位语和插入语来进一步描述或解释名词或动词。
这些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也可以强调特定的细节或信息。
4. 定语从句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定语从句来进一步详细描述主语或宾语。
定语从句可以增加句子的复杂性和表达力,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总的来说,欧化句式是一种更为复杂和表达能力更强的句式,它的使用需要更多的语法知识和表达技巧。
在学习和使用欧化句式时,我们应该注重语法和上下文的联系,并且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欧化语法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欧化语法,即受欧洲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日益明显,这既是中国语言国际化的体现,也是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文章首先将对欧化语法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和欧洲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异同,揭示欧化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欧化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国际交流的影响、语言接触的作用、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等因素。
还将分析欧化语法现象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包括促进语言创新、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改变语言习惯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特点和趋势,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语言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而逐渐显现。
这一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在初期阶段,主要是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翻译文学的兴起,一些欧化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开始进入汉语。
这些欧化元素主要集中在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如“民主”“科学”等词汇,以及“的”“了”等助词的使用。
这一时期的欧化现象主要以词汇为主,语法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少。
到了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白话文运动的推广,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开始加速发展。
白话文运动主张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这使得欧化的语法结构和句式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例如,被动句、倒装句等欧化句式开始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
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

教育教学文_贾 晶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摘要:五四是一个思想文化全面解放和更新时代,同时也是汉语书面语发生深刻变革时代。
伴随西方译著的大量传入,现代汉语语法在印欧语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不同方面的欧化表现,这些变化随后成为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之中的一部分。
本文立足回顾现代汉语语法在欧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变化,重新梳理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欧化的方面,以期促进汉语与英语等西方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并最终促进汉语语法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五四时期;现代汉语;欧化一、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的产生背景“欧化语法现象”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语法现象,其既指汉语在印欧语影响下通过模仿和移植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罕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影响的推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五四是一个思想文化全面解放、更新的时代,汉语书面语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首要任务是在文言白话之争中瓦解文言对汉语书面表达的长期统治,将白话确立为新文学乃至所有现代汉语书面语书面表达领域的语言形式。
应用什么样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应该怎样去写白话文,这在现代汉语和白话文的规范尚未建立、人们只习惯用文言写作的当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白话文是不同于文言文的活的语言形式,是以现实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人们会到身边的口语中去找寻白话文的摹本,但写作和说话不同,且当时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汉语口语方言分歧严重,不同方言在词汇、语法上都存在不小差异,以各地方言的口语作为全社会通行的书面语基础是行不通的。
因此,人们又将眼光转向历史上的白话文作品,希望其语法可供仿效。
宋元以来,汉语书面语中虽始终有一个与文言文并行的白话传统,但由于文言处于绝对的正统主导地位,白话文的使用只限于极其狭窄的领域,而其中称得上有影响的只有通俗文学一隅。
当时的旧白话语法不完备,表达形式贫乏,语体单一,长于叙事,不足以抒情和说理。
现代汉语中的欧化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欧化现象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法、句法两个层面。
本文从句法入手,对现代汉语的主语、定语、以及“被”字句式三个方面的欧化现象进行分析。
标签:句法欧化现象“被”字句一、引言“欧化”可以说是现代汉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欧化的汉语是在西文影响下产生的新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的总称。
随着英语的普及,英汉两种语言频繁接触,汉语欧化现象也不断加深。
欧化不仅体现在汉语中英语借词的增加,而且还体现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如语序中的主语突显、定语长度和位置变化,以及“被”字句的泛化使用等。
这些语言变异现象对汉语语法规范带来一些冲击。
二、理论背景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也不断提高。
自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以来,汉语欧化现象一直备受语言学者关注。
王力是中国第一位系统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
王力(1954)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随后,Tsao(1978)通过从报纸和文学作品中收集语料,分析了三种欧化句式结构:“被”字句、数词“一”的使用(受英语冠词的影响)、“可能”句式的增加。
Kubler(1985)第一次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白话文语法的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他采用描述的方法从巴金的小说《家》先后两个版本中收集数据,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去论证汉语的欧化现象。
台湾学者Hsu(1994)也对汉语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欧化语言主要局限于书面语体,流行于各种新闻媒体,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
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层面对汉语的主语、定语以及“被”字句的欧化现象进行分析。
三、汉语句法欧化的表现形式(一)主语突显化汉语是简洁的,只要不妨碍理解,句子成分能省则省(谢耀基,2001),但由于受到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句子里的主语往往不被省去。
试分析下面一段文字: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他一天到晚闭着口:口似乎是为吃饭喝茶与吸烟准备的。
汉语欧化现象的看法

汉语欧化现象的看法
汉语欧化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的影响下出现或发展的语法现象,在翻译自英文的作品中尤其常见。
欧化汉语存在滥用抽象名词、拐弯抹角等各种不符合原本汉语生态逻辑的问题,使得汉语变得不够精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汉语欧化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方面,欧化汉语可以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过度欧化可能导致汉语失去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影响汉语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持汉语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吸收欧化汉语的表达方式,以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汉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探究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的全新审视

探究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的全新审视汉语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汉语语法也呈现出欧化的特点。
但从现代汉语语法形式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欧化更多是停留在书面上,对口语并无直接影响。
本文重点以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作为讨论基础,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是由于社会时代变迁;二是受其他文化影响,吸收其他语言文化的优点,进而方便人们日常交流。
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来说,汉语欧化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封建大门被迫打开,由于列强的压迫,使得我们被迫吸收外来文化,大量的外来词的引入逐渐使得我国汉语语法出现了一些变化,由此出现了汉语语法欧化现象。
而真正的汉语语法的欧化则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白话文更容易直接接受西方语法的影响。
一、欧化论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一)汉语词类功能与布局五四运动带动了白话文推广工作,也逐渐将欧洲语言的词汇和完全不同的语法表达方式引入中国,使得欧洲语言文化对我国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首先随着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汉语产生了新的词类---区别词;我国传统的形容词分为基本式和复杂式,基本式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例如“高”、“矮”、“胖”、“瘦”等,而复杂式是“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天苍苍野茫茫”等带有叠词的形容词,在传统的复杂式中,汉语语法中没有将复杂式作为状语,但在欧洲语言影响下,复杂式形容词有了状语功能。
(二)语体分化扩大五四运动倡导的国语运动使我国的书面语从文言文逐渐过渡为白话文,但这一过程也是步履艰辛,人们使用白话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确立白话书面语的过程,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很多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印歐系语言的语法和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形成过程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使现代汉语语法也呈现出模仿欧洲语法的现象,但在欧化之处主要体现在书面语上,现代汉语口语语法变化不大,汉语语体上也出现了很大差别,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造成汉语语体分化。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贺阳提要本文依据五四以来汉语语法所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的事实,探讨欧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以及汉语语法欧化的方式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间接语言接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讨论。
本文认为,五四以来,现代汉语语法受到印欧语言的影响,但由这些影响而引发的语法演变通常并不能摆脱汉语语法已有资源的制约,而只是对这些已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语法演变主要是一种书面语现象,而很少波及日常口语。
关键词欧化语法现象语言接触语言演变本文将从五四以来汉语语法所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的事实出发,探讨欧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以及汉语语法欧化的方式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间接语言接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一些讨论。
本文是对作者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具体考察的一个总结。
一欧化语法现象及其识别1.1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本文所谓的/欧化语法现象0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语法现象。
/欧化语法现象0既指汉语在印欧语言影响下通过模仿和移植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亦指汉语中罕用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作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五四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日益广泛,随着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剧,以及汉语书面语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换,西方语言对汉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面貌。
王力(1944:434)曾指出:/从民国初年到现在,短短的二十余年之间,文法的变迁,比之从汉至清,有过之无不及。
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咱们对于这一个大转纽,应该有一种很清楚的认识。
0自白话文取代严重脱离现实口语的文言文之后,许多人都认为现代汉语达到了言文一致,实际上这种感觉是不准确的。
一致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文言文的情况而言的。
从理论上*本研究得到200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0(批准号:05J A740033)的资助。
欧化汉语的表现

欧化汉语的表现
欧化汉语指的是汉语中出现了欧洲语言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欧洲语言的词汇和概念被汉语所借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民主”等。
2. 句式:欧洲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汉语影响,如从“主、谓、宾”的语序转变成“宾、谓、主”的语序,比如“学习语言,需要耐心和勤奋。
”
3. 翻译:欧洲文学、史学等类别中的书籍被翻译成汉语,《圣经》、《名人传》、《怎样看懂艺术》等纷纷出现。
4.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也不同,蕴涵欧洲文化其中,如使用“,”和“;”即为欧洲式标点法。
这些表现说明汉语正在面临着文化多元化和语言交流的挑战,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营养。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文化沟通的加深,汉语语言也受到不同文化熏陶,欧化现象日渐显著,甚至影响到语言本身以及语法规则。
从一种语言融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被融入的当地语言会慢慢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欧化”现象。
欧化现象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融入、语音的改变、句法的改变以及文化语境的影响等方面。
汉语欧化现象的表现在词汇的融入主要体现在引入英语词汇、拉丁语词汇、希腊语词汇以及欧洲语系等,比如“新闻联播”、“报告厅”、“大使馆”等词汇,都是源于英语、拉丁语、希腊语等欧洲语类。
此外,汉语欧化现象也有语音的改变,比如“既往不咎”中的“往”,在正宗汉语里为“wǎng”,但是欧化现象影响下就会变成“wáng”。
从句子结构来看,句子结构更加倾向于复句,越来越多的句子采用连接词连接的复句,成为欧化现象的突出表现之一,比如“这是因为努力又耐心,必然能够取得成功”可以划分为两个并列的句子:“因为努力又耐心,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汉语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融入、语音改变、句法改变以及文化语境的影响上,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发现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体现着当代汉语在不同文化熏陶中蓬勃发展的过程。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的欧化现象也日益显著。
在现代汉语中,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语法方面。
本文将从语法欧化的定义、原因、表现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语法欧化的定义语法欧化是指在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外来语对受影响语言的语法结构、使用习惯和意义内涵的影响,从而导致受影响语言的语法结构发生调整的现象。
二、语法欧化的原因语法欧化的原因主要包括:1.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推进。
尤其是新兴科技和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更加方便和紧密,不同语言之间产生的影响和融合也更加显著。
2.外语学习的普及。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对多种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英语的普及和使用,使人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认识和使用了一些来自外语的语法结构和习惯用法,从而影响母语的语言习惯。
3.商务和科技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增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难免会使用到各自语言中的专业语汇以及涉及到的专业语法。
三、语法欧化的表现语法欧化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have+动词过去分词”的结构来表达过去的动作或状态,这种结构的使用多源自于英语的影响。
此外,“被”字结构也越来越常见,如“被偷、被开除”等。
2.名词的复数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和术语使用英语的复数形式,如“鲨鱼”变为“鲨鱼s”来表达复数形式,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大陆尤为常见。
3.冠词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冠词的使用也越来越丰富。
有些人使用“the”这个英语的冠词来修饰中文名词,如“the国务院”、“the计划生育委员会”等。
4.语序的变化。
一些人使用英语语序来表达汉语的意思,如“他们是一家人”变为“they are one family”。
从汉语国际推广视角看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

从汉语国际推广视角看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摘要: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特色这对矛盾,正确处理好汉语国际推广和现代汉语欧化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既要防止“拿来主义”,坚决反对全盘西化,又要防止以“中国特色”为名,不思进取,阻碍正常的学术文化交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通过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汉语词法和句法的表现手法,争取使我国的语言文化结出更加绚烂瑰丽的民族之花。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汉语欧化;双向互动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则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孔子热”的学习热潮。
同时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的确立、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立,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推出,国家级别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推行以及孔子学院的设立等等,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
通过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一方面在坚持“引进来”的战略同时,积极推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尤其是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标志着我国一方面脚踏实地立足于继续巩固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既有成就的同时,另一方面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大批能够胜任海外汉语教学的专门人才的巨大决心,在世界范围内着力实行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
一、实行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意义重大首先,实行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时,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经过本土化培育,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世界各国人民见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源远流长,逐渐接受并将自己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涌入到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领域之中。
作为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句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影响。
在这种大背景下,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在不断发生着欧化的变革。
这篇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一、背景介绍欧化影响在中华文化领域传统上的史实,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初的“德文思潮”或“德先生风”,这种思潮在中国大力倡导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引进翻译材料并大量刊发翻译作品。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化以来的新时期,如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后的汉英、汉法二语教育等等。
另外,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外来文化影响进一步加大,句法变革也更加明显。
二、语义、语用水平的欧化1、语义水平的欧化从语义水平上来看,现代汉语句法在呈现出欧化倾向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个趋势,即将外来语与汉语融合一起。
大量的外来词汇在现代汉语句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比如“组合词”、科技术语等特定领域的词汇。
这些词汇虽然有明确的定义和简短的构造方式,但它们往往是根据外语结构制造的。
在词汇层面与语义层面,随着这些词汇的引入,现代汉语的句法获得了更丰富、更具体的表达方式,也更适应人们的表达需求,但这也加剧了汉语句法的欧化程度。
2、语用水平的欧化在语用水平上,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也趋于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字母缩写和数字化的语言形式在现代汉语的句法表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使用缩写或数字,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句法受到西方的影响。
一些常见的例子,如PPT、TB、BBC等缩写,100%、3G、IOUs等数字,在汉语句法中也逐渐变得更加普遍。
这些数字化、字母缩写的表达方式虽然简单明了,但也非常容易与外来语混淆。
b、句式结构和翻译策略随着“翻译热”的持续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学习外国语言。
这个现象同样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在翻译时,为使译文表达更准确、得体,译者往往会运用某些语法策略和句式结构,这些翻译策略中很多是和汉语没有本质关系的。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汉语语法的欧化,是汉语语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显著特征。
欧化的语法现象之多、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其中汉语句法的欧化越发明显。
本文对汉语句子的复杂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汉语主语的增加,系词“是”引入汉语,被动式使用范围变宽,连接成分的使用,插入语增加,分句前置向后置转化,说话者的语序位置灵活性等等。
欧化是大势所趋,既要有着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有着谨慎的态度,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皆不可取。
标签:现代汉语句法欧化一、引言王力(1985)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以前,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不受语法约束的文字。
汉语无冠词、无形态变化、无格位变化,可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因此,语言的组合存在相当大的自由空间。
这一传统与逻辑性较强、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印欧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汉语重领悟、重意会而不重形式;印欧语则注重形态结构,具有模式性。
自晚清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国门洞开,西学东渐。
现代汉语朝着结构更复杂和句法更严密化的方向发展。
汉语这种古老文字的开放性体系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随着和西方精神的接触,一种逐渐增长的形式化趋势引入汉语……”。
近百年来,由于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进入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句法上,判断词(是)、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的扩大,连接词、代词、主语的增加,插入语、补足语的频繁使用打破了汉语的意会传统,冲击乃至不同程度地改造了汉语的语言规范。
二、欧化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自20世纪初国语运动以来,从文言发展到当时的旧白话,再从当时的旧白话规范到现在的新白话,汉语语法在这数十年间的变化比由汉到清的变化还多。
对于一向渐变的语法来说,汉语语法的急剧欧化,凸显了语法发展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使用该种语言的社会群众的思维规律。
欧化中文的例子

欧化中文的例子
摘要:
1.欧化中文的定义与背景
2.欧化中文的具体例子
3.欧化中文的影响与评价
4.我国对待欧化中文的态度与措施
正文:
1.欧化中文的定义与背景
欧化中文是指在汉语中,受到西方语言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自近现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语言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形成了欧化中文。
2.欧化中文的具体例子
欧化中文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汇方面:引入了大量西方专业术语,例如“科学”、“民主”、“自由”等,以及一些新兴词汇,例如“网红”、“打卡”等。
(2)语法方面: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例如使用被动句、倒装句等。
(3)表达方式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例如新闻报道中的导语、倒金字塔结构等。
3.欧化中文的影响与评价
欧化中文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汉语更具表现力和包容性;另一方面,过度的欧化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现象。
4.我国对待欧化中文的态度与措施
我国对待欧化中文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强调要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
为了应对欧化中文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语言规范教育、推广普通话等。
汉语语法欧化综述

4、对欧化语法现象的看法和建 议
对于欧化语法现象,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同时也要重视其对汉语语言的 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尽量理解和接纳这种语言现象,以包容的态度面对其带来 的变化。其次,我们应该在接纳的同时,积极推广规范汉语的使用,以保持汉语 的独特性和纯洁性。最后,我们应鼓励语言创新,同时呼吁社会大众注重语言规 范,共同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结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次演示从起源、发展历程、在语言教学和语言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 了汉语语法欧化的相关研究。尽管汉语语法欧化引起了一定的,但相关研究仍然 较少,且存在一些问题和空白。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深入探讨汉语语法欧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因,分析其对社会、文化和教育 等方面的影响;
2、结合语料库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汉语语法欧化的现象和趋势, 为相关政策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三、展开论述
1、欧化语法现象的定义和表现
欧化语法现象是指现代汉语中受到欧洲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这些现 象包括但不限于词序的变化、词性的转换、虚词的使用以及句法的变化等。例如, “他很帅”这句话中,“很”放在了形容词“帅”的前面,这就是欧化语法现象。
2、欧化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
欧化语法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借用外语词汇和表达方 式;二是在翻译过程中,为追求与源语言的对应,往往采用欧式表达方式。例如, “DNA”这个缩写词就直接来自英文,而“电子商务”则在翻译中采用了欧式表 达。
在语言实践方面,汉语语法欧化现象也广泛存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 很多中国人开始使用欧式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这种欧化汉语通常采用标准的汉语 拼音书写,并使用一些源自英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此外,社交媒体和网络用语 中也常见到汉语语法欧化的影子,如使用“哇”代替“了”、“超级玛丽”表示 非常可爱的人等。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论文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论文汉语欧化体现在语言的多个方面,比如说语言要素上,汉语欧化既反映在语法上也反映在章法上,语句上。
接下来整理了汉语语法欧化现象,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摘要:五四运动以后,汉语受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言的影响,走上了欧化的道路。
汉语语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使汉语语法从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演变和发展。
我们要理性地面对汉语欧化现象,找到中西语言的契合点,促使汉语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化;语法;利弊一、汉语欧化现象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文的变化极大。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文也渐渐走上了西化的路子。
有人称这是汉语面临的西化危机。
危机与否我们先不要下定论,西化现象已经是潮流所趋,势所难免。
我们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个过程和现象,才能评判西化现象的利弊。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这篇文章,用大量的事实和例子,写出了现代汉语受英文语法的影响而欧化的现象。
例证详实,论证严密,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国语语法未来发展状况的担忧。
自从开放国门以来,汉语语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词法和句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例如词汇多音化趋势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被动结构的扩大等,种种变化打破了汉语意合的形态,使中文的常态优势尽失。
本文拟通过对余先生观点的思索,来进一步探究汉语欧化的道路及其这条道路上的利与弊。
二、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一)词法上的变化在欧化过程中,最先产生、最易辨别的词法上的变化。
例如,词的组合结构趋向复杂;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等。
1.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多音化趋势是指汉语多音节词汇占有愈来愈大的比重。
王力认为汉语多音化趋势是汉语自身发展趋势所在,但外来语的影响加速了汉语多音化的进程。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
由于英语词汇的一个音节至少与汉语的一个汉字相对应,所以音译词也多为多音节。
另外意译和音译兼意译,更要求外来词和汉语的成词习惯相对应,所以,翻译过来的词所含的义素一般都多于两个音节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摘要】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着“欧化”的现象。
本文整理了自五四到近几年来中外学者们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了欧化现象的内容和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语法一、前言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语言阶段性或连续性的影响。
因而,想要对语言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可以忽略语言接触这一影响因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高呼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将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科技引入中国,同时白话文运动勃然兴起,翻译作品如潮涌来。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成为一种语言事实。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出去,甚至已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
笔者阅读了相关的文献,整理有关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研究的兴起、内容和存在问题。
二、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研究的兴起自五四以来,汉语欧化问题就受到学者的关注。
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提出“要创造新白话,就要‘在乞灵说话以外,再找出一宗高等凭借物’”,所谓的“高等凭借物”就是“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枝(figure of speech)”。
这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以欧化来造就新白话的想法。
20世纪初至30年代,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茅盾、朱自清等都对汉语欧化问题发表过见解和主张。
不过他们所论的都只是对汉语欧化的态度和评价,或者是对如何吸收印欧语言有益成份的建议,而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欧化现象本身进行系统的研究。
真正对汉语语法欧化问题的研究是从语言大家王力开始的。
王力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20世纪40年代,他在《中国现代语法》(1943)和《中国语法理论》(1944)专门就此现象设置“欧化的语法”一章,梳理了五四以来汉语语法中出现的欧化现象,涉及了复音词的创造、主语和系语词的增加、句子的延长、可能式和被动式以及语法标记的欧化、联结成分的欧化、新兴的替代法和称数法等诸多方面的欧化现象。
20世纪50年代,王力在《汉语史稿》(1958)中,以他40年代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补充了无定冠词的产生、新兴的使成式、新兴的平行式、新兴的插语法等受印欧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
他还对汉语接受外来影响的途径和限度做了一些论述,虽不系统,但也具有较大的开创意义。
王力从语言学方面对汉语语法的欧化进行研究,为同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0年代之后,有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1959),从两个方面讨论了五四以来的汉语语法的变迁和发展:一是词法的发展,主要包括词的形态的丰富、词的功用的规范、词的用法的扩大;二是句法的发展,主要包括句法结构的复杂和精密化、句法结构的简练化、句法结构的多样化。
该书虽不是专门讨论汉语语法欧化的,但其中涉及的新兴语法现象多受印欧语言的影响,个别来自日语。
自此大陆学者再没有该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直到1990年香港的谢耀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出版,对汉语欧化问题的研究才有了新的进展。
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内容因为欧化的现代汉语语法涵盖的内容太多,所以在此仅选取部分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而且因为不同地域学者们对于汉语欧化的研究方面小有不同,所以就以地域来做区分。
学者们所写的文章在论述研究欧化现象时,都会涉及到词法和句法两个主要方面,港澳与海外的学者还会有新的认识,所以就分了词法与句法两个大方面,再兼顾新的方面。
在对外来词和词法的研究方面,郭鸿杰的《二十年来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及其对汉语语法的影响》(2002)指出现代汉语在改革开放以后,同英语接触密切的情况下字母词增多,音译词增多以及外来词的语素化的特点。
还有贺阳的《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2008)一书,大部分从词法的角度介绍了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介词等词语的欧化现象,包括第三人称产生性的分化等。
在句法方面,牟文杰在《汉语句法欧化的描述性研究》(2008)一文通过定性分析,较为系统地归纳了一些新的句法变异,如:名词前有长定语,代词的重复使用、代词后指、人称代词前带长修饰语,插入语的频繁使用,系动词“是”的增加,某些状语的变异等情况。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2010)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汉语中复句句式的结构变换和复句中后项连词的增多,还有“量词+可数名词”形式的的改变角度,阐释了汉语结构欧化的特点。
林莉红在《翻译对现代书面汉语的欧化影响》(2006)中认为欧化语法,主要表现为形态和句法欧化两个方面。
现化汉语的形态欧化体现在词缀加速,复数标记“们”的使用。
同时也涉及了汉语的句法欧化结构,包括:长句的使用,欧化的“被”字句,语序变化,连词使用频率增加,词的功能转换,系词的增加,时间状语中介词“当”的欧化,以及语篇的欧化等等。
这些均是人们从汉语的变化中来找寻欧化的痕迹,并且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来承认欧化现象的产生。
除中国大陆的研究外,港台一些学者对欧化的语法现象进行专门和系统的研究。
在词法方面,石定栩和朱志瑜在《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1999)一文中指出英语语序对汉语语序的影响和干扰造成了词汇的转类,即形容词或名词作动词,名词或动词作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非谓形容词作一般形容词。
学者吴东英的《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2001)就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词缀化和拉丁字母化——的影响展开讨论。
谢耀基的《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1990)中对汉语语法欧化的成因和欧化语法的规范化问题做了大力阐述。
他在另一篇论文《汉语语法欧化综述》(2001)中,在词法研究方面涉及到构词方法、词类、词的形态变化方面的欧化,在句法方面,提出了语序的变化、插入语增多以及被字句普遍使用的欧化现象。
因为港台受英语的影响早,人们对于欧化现象感受更深刻,除了对词法和句法方面的研究外,还有学者就对欧化的“善性”和“恶性”提出问题,余光中是第一个。
谢耀基在其《汉语语法欧化综述》一文中提到了现代汉语欧化已是既成事实,所以最重要的应该在怎样消除恶性,加强善性,避免未见其利,先受其害。
外国的学者则是从语言接触的方面进行分析。
li的(1962)涉及双音节的增加、词缀构词法的发展、缩略语的应用以及一些新兴的表达方式,如“意味着”、“有着”等的出现。
gunn 的(1991)则是讨论了在修辞方面的新兴现象,并尽可能的指出这现象最早出现的时代。
更值得一读的是kulbler 的(1985)。
他采用描述的方法,从巴金的小说《家》先后两个版本中收集数据,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平面去论证汉语的欧化现象。
在词法上,有三个创新,而且发现新的后缀;句法上,分析了14 个欧化的结构。
尽管他的发现没有脱离王力的框架,但是所有例证都来源于他本人亲自收集的大量数据。
并且他还提出将汉语语法的欧化作为范本来研究间接语言接触,看是否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是否会受到另一种语言的深刻影响,谈到了欧化研究对汉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研究的深远意义。
四、欧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自王力以来,大陆学者对于汉语语法欧化研究方面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可能像庄黄腾在《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的全新审视》(2009)一文认为的,大部分“欧化论者”引以为佐证的语法现象均能在古代汉语中找到其始源形式。
指出现代汉语史研究沉浸在一种“欧化的迷思”当中,主张应当从始源层面和推广层面分别看待欧化对汉语的实际影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语在近几十年中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许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接触的欧化的汉语,脑海中并没有纯正汉语的概念。
但是就当前汉语欧化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上看,欧化研究的大部分语料仅来自书面语,这很难全面的反映汉语欧化语法。
随着英汉语言直接接触机会的增多,通过使用口语语料来研究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会有很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口语语料更能从本质上揭示语言面貌。
其次,大部分学者所使用的语料缺乏系统性、典型性,数据采样还不够大。
所以,要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欧化结构就需要发掘大量的材料,加强汉语语法欧化的定量研究。
而且随着世界村的慢慢构建,笔者相信汉语和英语的相互影响会日趋明显,到那个时候应该就有很多可供研究的语料。
最后,对于欧化的恶性和善性的争论一直未休,有学者认为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因而排斥欧化。
但就现在研究表明,欧化的语法可增加汉语的灵活性,“不要生吞活剥”、“不要躁进偾事”就可以达到善性的欧化,恰当的吸取外语的养分,正确的“洋为中用”。
五、结语以上是对近百年来国内外有关欧化研究文献所做的简要归纳。
受眼界所限,介绍得并不全面,有些经典文献未提及。
今天,当英语以排山倒海之势深入到我们生活各领域之时,重提欧化问题在语法研究上是必要的。
欧化的词语极易流行,欧化的语法则往往处于一种半隐蔽状态,是潜移默化的。
随着文化的交流,各种语言的相互渗透,使得汉语语法欧化问题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不仅如此,还能以汉语语法欧化为突破口,研究间接语言接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另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问题。
【参考文献】[1]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2]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8.[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1985.[4]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1).[5]kubler, c.c.a study of europeanized grammar in modern written chinese[m].taipei: student book co., ltd.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