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八上浙教版历史复习提纲(上)
![八上浙教版历史复习提纲(上)](https://img.taocdn.com/s3/m/48d5e221192e45361066f5f3.png)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1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生活时间生活地点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6fa2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3.png)
人生不顺 创立“拜上帝会”
失意的读书人 摇身 一变
“上帝次子”
前往广西传教
基督教布道小册
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农民阶级平等思想、西方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拜上帝会”在山区两年发展壮大到2000多人
具有宗教色彩 的军事组织
C位
洪秀全
(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
韦昌辉 萧朝贵 “天兄” 耶稣
杨秀清 冯云山 石达开 “天父” 耶和华
思考1:依据时代背景和相关史料,的鸦片走私越来越猖獗; 在通商口岸地区,洋货大量 涌入,广州当地的家庭手工 业被摧毁,自给自足的农业 经济遭到了瓦解。清政府为 了支付战费和赔款,用重税 掠夺农民,使劳动人民的负 担更加沉重。
太平军实力 严重削弱
⑤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爆发原因探究
以“最高领导人”洪秀全为例
帽子变“高”了
⑤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宝座要安排 房子变“大”了
天王府的天王宝座
乾清宫的皇帝宝座
⑤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老婆变“多”了
天王府不设太监,妃嫔与女官共有2300人之多,均为 洪秀全一人所有。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 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 “第73妻”之称谓。
“宝马”升级了
洪秀全去探视东王杨秀清的病情时,坐的是64人抬的 大轿。
与此同时,
⑤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材料:洪秀全从41岁进南京城至52岁病逝,从未走出天京城门一步,
既不上马杀敌,也不过问朝政。11年仅颁布过25篇诏书,而且1854年
享乐腐化,个人 至1858年是空白,5年竟然未发一诏。
权欲恶性膨胀
浙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2.3日本的大化革新课件人教版
![浙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2.3日本的大化革新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f2512f5a8102d276a22fb5.png)
大化改新
2、内容:
仿照隋 唐制度
(1)政治上: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开始实行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2)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 武 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 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 士 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 道 ,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在第二次世 的 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 演 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变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是日本重要的象征之一,被视为圣山。 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馆、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茶道不仅要求有 天守阁,是由丰臣秀吉营建的天下名城,是大阪的象征。幽深的双重护城河和高 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 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它在日本也称“着物”。追其来源是模仿中国 相扑,古称素舞,起源于中国,秦汉时叫角抵,南北朝时期叫相扑,唐朝时传 书道也称日本书法,是当代日本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之一。追求的是意境、情操 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规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视 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 , 史。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 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中国唐 大的石墙保留至今,有大手门、多门橹等数栋重要的建筑物。收藏约有八千件文 樱花深受日本人欢迎而在日本广为种植,与象征皇室的菊花一起被指定为日本 唐代服饰发展演变而来。 入日本,由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 和艺术美。日本书法分两类,一类是汉字书法,一类是假名书法。 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是一组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已被确定为日本国宝。 物和资料,寺内收藏的法华经扇面,为日本的国宝。 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 国花。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https://img.taocdn.com/s3/m/a359ac33e2bd960590c677d1.png)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并开始“分科治病”。
(二)古代西亚国家:1、“新月沃地”: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一弯新月,故称“新月沃地”。
(1)河流:沃地东部为“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浙江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课件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共26张PPT)
![浙江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课件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550a2ea58da0116d17496b.png)
(一)东周建立: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
西周灭亡。
都洛邑,史称为“东周”。
春秋BC770年—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东
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
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周 因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 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
等方面进行思考。
材料1:齐国在今山东省的北部,是东方的一个大 国。它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鱼盐和矿藏,从太公 (姜尚)开始,就“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到了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特别是冶铸、纺织 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福建 人民出版社
(1)从地理位置看:
齐国是靠近大海的
东方大国,物产丰富,
镐 今陕西西 洛邑 今河南
安西
洛阳
3、雄厚实力——管仲改革, 富国强兵
4、高明策略——尊王攘夷, 深得民心
退避三舍
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为争取政治及军事上的 主动,晋文公令晋军向卫地后撤90里,既履行 其流亡在楚的“避君三舍”的许诺,赢得了舆 论上的同情,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鸣惊人
楚庄王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 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 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 令,沉缅声色,并下命:“有敢 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 进谏,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 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 “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 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于是, 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
“尊王攘夷”实际上是一种外交策略,就是 在尊重周天子的前提下,联合其他诸侯抗击 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国,从 而捍卫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4)从外交上看:
思想 社会复习提纲(配浙教八年级上)
![思想 社会复习提纲(配浙教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a169516548d7c1c708a14514.png)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生活时间生活地点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作业本答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5909a1daef5ef7ba0d3cd9.png)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作业本答案(浙教版)[1]〕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文字记载2.劳动3.周口店3万4. C5. A6. C7. B8.A 9. (1)在许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
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等。
(2) —般采用篝火法。
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3)例如熟食兽肉,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可以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 “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共同享用”等。
(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猿进化说等。
(2)略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旧石器新石器2.采集狩猎粮食3.陶器4.半坡河姆渡5.自然祖先6. D7. C8. A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
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言之有理即可)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 口耳相传远古2.黄帝炎帝3.禅让4.禹5. B6. B7. B8. A9. D 10. D 11.(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1)尧是远古时代华夏族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51ef375a8102d276a22f3e.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 和C 。
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a97cad9312b3169a451a4cd.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生活时间生活地点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资料(浙江省杭州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资料(浙江省杭州市)](https://img.taocdn.com/s3/m/26a6c1bf0029bd64783e2c94.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课时)一课时共第 1 课时授课时间:9月 5 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教学重点:1、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2、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区别。
教学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辅助课件、古猿图片、相关资料和练习。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兼有讲述法和学生表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我从哪里来?人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人类起源的各种神话传说(女娲捏土造人、上帝创造人等)。
提问:你觉得你是上帝造出来的?还是女娲捏出来的?或者还有别的答案?归纳: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人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二、新课教学:(一)“站立起来的祖先”:展示:《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毛泽东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活动:学生朗读。
阅读:图1-1《攀树的古猿想象图》、“阅读卡”。
提问:你能描述一下当时古猿可能的生活情况吗?归纳:“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科学的。
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叙述: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的坦桑尼亚,距今377万—359万年之间。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9(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9(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9ad33616fc700abb68fcd0.png)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2019(浙教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文字记载2.劳动3.周口店3万4. C5. A6. C7. B8. A9. (1)在很多自然条件下都可能产生火。
北京人可能从以下渠道得到火种:如雷电生火、火山爆发、森林草木自燃、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等。
(2) —般采用篝火法。
使用时持续往火堆中添加木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再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3)例如熟食兽肉,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吸收食物的营养,以利大脑和身体的发育;点燃火堆,能够照明、取暖、驱赶野兽,改善了生活条件。
10. (1) “群居”、“采集”、“狩猎”、“共同制造、使用”、“共同享用”等。
(2)北京人生活的区域环境险恶,猛兽出没,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需要依靠群体力量保护自己;要猎获某些凶猛的野兽,也需要群体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11. (1)观点如海猿说、古猿进化说等。
(2)略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旧石器新石器2.采集狩猎粮食3.陶器4.半坡河姆渡5.自然祖先6. D7. C8. A9. B 10. C 11. C 12. A 13. (1) B河姆渡居民(2) A半坡居民(3)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
14. (1)黑陶体河姆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2)图一: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图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艺术美。
15.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升了生活质量。
(言之有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
(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
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
(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
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
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
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
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
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
(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
(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
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教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
3.了解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知识要点:欧洲中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兴起——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国家走向兴盛——查理曼帝国、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查理曼帝国分裂、英吉利王国、基督教势力成为欧洲的主宰、欧洲中世纪庄园、城市的兴起与发展、行会的出现、市民阶级形成。
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形成、特点、主要贡献、影响和作用。
2.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3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
发明,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知识要点:伊斯兰教的创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盛衰、世界
三大宗教比较。
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标要求:1.描述日本文明的形成特点,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内容和作用。
2通过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的学习,理解改革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知识要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时间、过程、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发展。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课标要求:1.了解秦统一的社会原因,秦统一的时间、人物,学习分析秦统
一的策略和秦统一的意义。
2掌握并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深远影响。
3.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
知识要点:秦的统一、秦始皇、秦朝疆域、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始皇巩
固统一的措施。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课标要求:1.学习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概况。
3.了解汉朝的建立。
4.理解汉
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及措施。
5.学会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知识要点: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汉初休
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课标要求:1.理解汉朝大一统格局形成的原因。
2.了解西汉初年的分封制与
七国之乱。
3.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为促进大一统一格局形成
所采取的措施。
4.了解王莽改制和东汉的建立。
知识要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为促进大一统一格局形成所采
取的措施。
王莽改制和东汉的建立。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课标要求:1.理解秦汉时期与匈奴、西域的关系,把握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对
匈奴和战策略演变的原因。
2.理解张骞初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3.了解西
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了解汉朝与朝鲜、日本的来往。
知识要点: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外交关系,西汉不断扩大了自己的疆版图。
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标要求: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周
髀算数》《九章算术》《皇帝内经》,以及张仲景和华佗等重要历史人物。
2.
了解司马迁的《史记》3.分析秦汉文化昌盛原因。
知识要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数学的巨大成就、传统医学、
史学发展、佛教传入我国、道教兴起。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二):“多元一体”格局
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课标要求:1.了解东汉后期的豪强割据和军阀混战。
2.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会评述政权分立。
3.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
4了解东南晋
的政局。
5.初步了解我国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5.知道两晋南北朝的
更替。
6.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7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书画艺术,理解佛教的兴盛。
知识要点:(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建立。
(2)东晋的
建立与灭亡、前秦政权、淝水之战、南朝、江南的开发。
(3)内迁的少数民族、北方的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的更替。
(4)科学技术成就、书画艺术,理解佛教的兴盛。
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课标要求:1.知道隋朝的统一。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3.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4.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知道“安史之乱”
5.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了解盛唐的
社会气象。
知识要点:(1)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隋朝大运河、隋亡。
(2)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开元盛世、唐朝的衰亡。
(3)唐与吐蕃、天竺、日本的关系。
(4)印刷术、火药、诗歌、丰富多彩的
社会生活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课标要求:1.北宋的建立,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了解少数民族首领在其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女
真族的崛起和金的建立4.知道金灭辽及北宋。
5.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
军灭亡西夏、金和南宋。
6.元朝的统一、民族融合。
7.南方经济的发展8.了解
宋朝的社会文化生活及科技。
知识要点:(1)北宋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影响。
(2)辽
的兴起、辽与宋的关系、檀渊之盟、西夏的崛起、宋夏关系。
(3)女真的崛起和金的建立、金灭辽及北宋、金加强中原的统治。
(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大一统、民族融合。
(5)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6) 了解宋朝的社会文化生活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