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发展与思考(文章)

合集下载

现代气象预报业务思考

现代气象预报业务思考

现代气象预报业务思考自从气象诞生以来,人类一直试图通过天气的预测来准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

从过去的“观天象”,到现在的高科技气象监测和预报,气象预报业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我们需要思考一些现代气象预报业务的问题。

一、提高预报准确性预报准确性是衡量一个气象预报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

在当前的气象预报业务中,人们已经通过各种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探测器等高科技手段,收集了大量的气象数据。

然而,在这些数据中,存在许多误差和不确定性因素。

这就需要气象工作者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各种气象预报模型和算法,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同时,为了提高预报准确性,我们还需要加强地面气象观测和数据收集。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各种工业污染、交通排放等因素都会对气象产生影响,准确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提高预报准确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推广气象预警作为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气象预警已经成为现代气象预报业务的必要内容。

通过气象预警,可以及时向公众发布危险天气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从而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

然而,目前气象预警的推广还存在不足。

一方面,由于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成本较高,一些贫困地区和基层社区的气象预警覆盖面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气象预警的误报率较高,一些公众已经产生了疲劳感,对预警信息不再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服务范围的扩展,同时加强公众对气象预警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预警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

三、促进气象信息的精准化应用随着各种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气象预报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已经可以为各种行业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如农业气象、航空气象、海洋气象等。

为进一步推进气象信息的精准化应用,我们需要加强气象信息与其他行业数据的融合,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气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还需要开发各种不同形式和渠道的气象信息服务方式,实现信息的多角度呈现,更好地服务于不同行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值天气预报已经成为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值天气预报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模拟和预测,为人类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和预报服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1. 技术发展当前,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技术手段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2. 业务模式在业务模式方面,数值天气预报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气象中心为核心,地方级气象台站为支撑的体系。

国家级气象中心负责建立和维护高精度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和算法支持;地方级气象台站则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对模型进行本地化调整和优化,提供更为精确的预报服务。

3. 数据来源数值天气预报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站、雷达观测等多种手段。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整合后,被输入到数值模型中,为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被用于数值天气预报,如社交媒体数据、气象衍生数据等。

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尽管数值天气预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值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方面。

其次,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处理仍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海洋区域。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给数值天气预报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机遇面对挑战,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型和更高效的算法将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了更多的数据资源和智能分析手段,有助于提高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
技术发展
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例 如,基于卫星和遥感技术的气象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气象服务中,大大提高 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02
CATALOGUE
我国海洋气象服务现状及挑战
我国海洋气象服务的现状
海洋气象监测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远洋区域建立了较为密集的气象监测网 络,能够较为准确地收集和传输海洋气象数据。
制定法规标准
建立健全海洋气象服务相关法规 和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服
务质量和安全。
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 与海洋气象服务事业,推动服务
主体多元化。
强化监管力度
加强对海洋气象服务市场的监管 力度,确保服务质量和公平竞争

加强社会宣传和科普教育
提高公众认知度
通过媒体、科普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对海洋气象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海洋气象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加强应急宣传
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加强宣传应对措施, 提高公众的应急响应能力。
培养公众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对海洋气象服务的信任度,提 高服务效果。
05
CATALOGUE
结论
提升我国海洋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海洋气象服务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海洋气象服务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海上运输、渔业、国防等领域。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普及海洋气象 知识,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 和防范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加入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气象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现代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值天气预报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对大气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准确、及时的天气信息。

本文将就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阐述。

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1. 数据获取与处理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是气象观测数据。

目前,各国气象部门通过地面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实时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预处理和质量控制后,被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中。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更多元化的数据资源。

2. 数值模型建立与应用数值天气预报的核心是建立气象学上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通过对大气环境的物理过程进行数学描述,实现对未来天气的预测。

目前,国内外气象部门广泛使用的数值模型包括全球气候模型、区域气候模型、中尺度气象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不断提高预报精度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复杂天气的模拟和预测。

3. 业务运行与服务平台数值天气预报业务需要一套完善的运行和服务平台。

这包括高性能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在线预报服务平台、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系统等软件系统。

这些设施和系统为气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4. 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结果,气象部门制作各种形式的预报产品,如天气图、预报图表、文字说明等。

这些产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

此外,针对不同行业和用户的需求,气象部门还提供定制化的预报服务。

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未来展望1. 更高精度的预报模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将更加复杂和精细,能够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大气环境的物理过程。

这将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

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和智能分析手段。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海洋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 而一些关键技术如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智能观测等仍然存 在瓶颈,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数据共享和整合不足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象数据格式和标准存在差异,导 致数据共享和整合存在困难,影响了全球海洋气象服务的 协同发展。
CHAPTER 02
海洋气象观测体系建设
利用气象数据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预测渔获量及渔汛期,为渔业 生产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措施优化
航行安全气象服务
提供实时、准确的海上气象信息,包括风力、能见度、海况等, 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搜救应急气象保障
在海上搜救和应急情况下,提供快速、准确的气象信息支持,提 高搜救和应急效率。
港口与航道气象监测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观测手段不足
尽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观测网络,但在一些偏远海域 和极端天气条件下,观测手段仍然有限,影响了预报的准 确性和时效性。
服务覆盖面有限
尽管全球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洋气象服务体系,但在 一些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覆盖面仍然有 限,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技术瓶颈
数据同化技术
利用先进的数据同化技术 ,将更多实时观测数据融 入预报模型,提高预报时 效性和准确性。
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途径拓展
预警平台建设
完善海洋气象预警信息发 布平台,实现预警信息的 实时发布和共享。
传播渠道拓展
加强与主流媒体、新媒体 的合作,拓展预警信息传 播渠道,提高预警信息覆 盖面。
靶向发布技术
研发基于位置的靶向发布 技术,实现预警信息的精 准推送。
灾害性天气应对策略完善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制 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值天气预报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1. 业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已逐步完善,包括数据采集、模型计算、预报制作、产品发布和应用服务等环节。

从国家级气象中心到地方级气象部门,各级气象机构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实现了从天气现象到天气过程的全面覆盖。

2. 模型精度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断更新换代,模型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目前,高分辨率的全球/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业务预报中,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数据同化技术广泛应用数据同化技术是数值天气预报的重要环节,通过将观测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融合,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各种先进的数据同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业务中,如变分同化、集合卡尔曼滤波等。

4. 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以及各种专题预报、概率预报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发布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如网站、手机APP、电视等。

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未来展望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运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模型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高分辨率化未来,数值天气预报将进一步向高分辨率化发展。

高分辨率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将能够更详细地描述大气环境的变化,为气象灾害预警和气候预测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3. 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加强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广袤无垠的地球表面,海洋占据了约 71%的面积。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气象状况对于航海、渔业、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及全球气候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直是气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期,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简单的观测来预测海洋天气。

航海者们通过观察天空的云彩、风向和海浪的情况来判断天气的变化,但这种方法准确性低且局限性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观测手段逐渐丰富和精确。

从地面气象站到气象卫星的应用,再到海洋浮标、船舶自动观测系统等,大量的观测数据为海洋气象预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气象卫星能够大范围、全天候地监测海洋表面的温度、云系、风暴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对海洋气象状况的整体把握能力。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出现是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将大气和海洋的物理过程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再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海量的数值计算,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这些数值模式考虑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海气热量交换、水汽交换等,使得预报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海领域,准确的海洋气象预报对于船舶的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船长和船员可以根据预报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选择合适的航线,避免遭遇风暴、巨浪等危险情况。

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减少了货物的损失。

渔业也是受海洋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的行业。

渔民们需要了解海洋风浪、水温等信息,以便选择合适的捕捞区域和时间。

准确的海洋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捕捞效率,降低作业风险。

对于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动,如港口运营、旅游等,海洋气象预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可以根据预报合理安排船舶进出港,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

旅游景区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措施,保障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海洋气象预报在国防、海洋资源开发、海上救援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扩大,海洋气象预报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我国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海洋气象预报能力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球大部分海域的观测网和数据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洋气象资料资源。

1. 海洋观测能力的提升我国海洋气象观测能力的提升是保障准确预报的基础。

通过在全球主要海洋区域建设气象观测站和船舶观测,我国实现了对海洋气象数据的实时观测,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气象数据资源。

2. 数值预报模型的发展数值预报模型是海洋气象预报的核心技术。

我国已经研发成功了多个海洋数值预报模型,并且实现了不断优化和升级。

这些模型能够模拟并预测海洋中的气象要素、潮汐、海流和海浪等变化,为海事、渔业、海洋工程等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3. 警报预警系统的建立海洋灾害的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向公众发布海洋灾害预警,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国家海洋局和气象部门共同参与的海洋灾害警报预警系统。

该系统通过海洋气象数据和数值模型的分析,及时发布海啸、风暴潮、强风浪等各类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二、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洋气象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我国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

1. 提高海洋观测网络的密度和覆盖范围观测数据是海洋气象预报的重要数据源。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预报结果,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海洋观测网的建设,提高观测站的密度和船舶观测的频率。

此外,加强对遥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丰富观测数据。

如何强化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调研思考

如何强化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调研思考

2023-11-05contents •引言•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概述•如何强化科研与业务相结合的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及预期成果•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结合的必要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水平。

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与业务脱节、成果转化困难、业务人员缺乏科研素养等。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促进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为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02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概述海洋气象科研现状海洋气象科研领域广泛,包括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灾害预警等方面,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

海洋气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不足,缺乏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

海洋气象科研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应用技术研究缺乏创新等。

海洋气象业务需求海洋气象业务需要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气象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海洋气象业务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预报模式,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

海洋气象业务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

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存在脱节现象,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

科研与业务之间的沟通不畅,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科研与业务在评价指标上存在差异,导致双方目标难以达成一致。

科研与业务脱节问题03如何强化科研与业务相结合的措施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和分享,提高科研和业务人员对前沿技术的掌握和理解。

海洋气象业务思考

海洋气象业务思考
业务网站信息 与海事管理、广播电台合作 针对用户一对一
服务范围
国防活动,海上搜救,陆海运输,海上石油、 风能开发,渔业养殖、捕捞,海洋旅游
未来发展:商务旅游开发(游艇、游船、帆船)
4、存在问题(能做什么?)
资料获取困难
海表观测站严重不足,锚系浮标观测站稀疏 缺乏海洋高空大气的观测 新型观测手段未应用,如下投探空等 资料共享不到位 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敏感海域观测
海洋气象业务发展思考
2020/4/1
主要内容
海洋气象业务现状 国外海洋气象进展 规划和天津现有业务 现阶段发展思路
一、海洋气象业务现状
目的
找不足 找机遇 做什么源自1、观测网(天津有几多?)
自动气象站:海岛(平台)304个,船载39个 强风观测站:200个 锚系浮标气象站:33个 雷达站:天气26个,风廓线17个 探空站:10个 卫星导航水汽观测站:75个 雷电监测站:37个 地波雷达站:6个
预报产品形式
2类:图形、文本 分区域预报 文本信息包括
海域范围 天气形势简述 有效浪高说明 具体预报
风、浪、天气等
图形产品
分5类
Public: Marine Fire weather Tropical Hazardous
区别
关注点不同 预报不同
海洋气象产品展示(3小时预报)
预报核心技术弱
海洋气象数值预报模式 产品单一、精细化程度有差距
二、国外海洋气象进展
目的
开拓思路 学习方法
主要预报产品(/)
Coastal 、Offshore、High Seas、Point
Coastal(10个大区域) Offshore (10个大区域)
friendly) Marine Text Forecasts by Zone - Text Interface (now with NWR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海洋气象预报对于确保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开展海洋经济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技术手段。

国家海洋局、气象局以及海洋气象研究机构等部门联合合作,共同推动了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发展。

在技术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海洋观测设施,如浮标、卫星、潜标等,用于观测海洋气象要素,如海表温度、风速、风向等。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海洋气象预报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海洋气象变化。

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使得我国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报海洋气象条件,为相关用户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在海洋气象预报的应用领域方面,我国的业务已经逐步延伸到了海洋交通、渔业、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一方面,海洋气象预报为海上交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海况、风浪、海雾等海洋气象条件的准确预报,可以帮助船舶确保航行安全,减少航行风险。

另一方面,在渔业、海洋工程和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海洋气象预报可以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比如,渔船出海前可以通过气象预报了解到渔场的海洋气象条件,选择更合适的渔场和时间,提高捕捞效率。

在海洋工程建设中,海洋气象预报可以帮助规划施工计划,避免极端气象条件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

而在海洋资源开发中,海洋气象预报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资源开发时机,降低开发成本。

尽管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我国的海洋观测设施和预报模型仍然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海洋观测设施,但与我国沿海海域辽阔的特点相比,设施还显得不足。

同时,我国的预报模型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供更细致、更准确的预报结果。

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海洋气象观测是指通过使用各种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收集海洋上的气象数据以预测和研究海洋天气和气候现象的一种服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现状。

目前,海洋气象观测服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观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性能的气象观测设备不断涌现,如卫星观测系统、自动化气象站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大大提高了海洋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在过去,由于观测数据量庞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常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数据处理和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这使得海洋气象观测数据得以更好地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模拟等领域。

此外,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也是海洋气象观测服务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洋气象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充分共享数据和资源,提高观测能力和预测准确度。

目前,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已经建立起了广泛的合作网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标准。

然而,尽管海洋气象观测服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观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其次,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观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个难题。

最后,海洋气象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同国家和机构之间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存在差异,限制了数据的有效利用。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未来海洋气象观测服务的发展趋势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首先,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力度。

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先进的观测设备可供选择,但面对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和需求,我们仍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观测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全球覆盖率。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海洋气象条件的变化,如风暴潮、海浪、海冰等,不仅会对海洋活动,如航运、渔业、油气开采等产生直接影响,还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灾害。

因此,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航运领域,准确的海洋气象预报能够帮助船舶规划最佳航线,避开恶劣天气,减少航行时间和燃料消耗,提高运输效率,同时降低遭遇海难的风险。

对于渔业来说,渔民们依靠海洋气象预报来决定出海的时间和作业区域,避免在恶劣天气下作业,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捕捞的成功率。

在海洋油气开采方面,海洋气象预报更是不可或缺。

海洋平台和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都需要考虑海洋气象条件。

强风、巨浪等恶劣天气可能会损坏设备,甚至导致生产中断。

精准的预报可以提前安排维护工作,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也离不开海洋气象预报。

游客们希望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享受沙滩、阳光和海浪,而准确的预报能够帮助旅游目的地提前做好接待准备,合理安排旅游项目,提升游客的体验。

此外,海洋气象预报对于国防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海军的军事行动、海上巡逻和侦察等都需要对海洋气象条件有准确的了解,以便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和行动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气象预报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从太空对海洋进行大范围、高频率的观测。

气象卫星可以获取海表温度、海冰分布、云系结构等信息,为海洋气象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也在不断完善。

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模拟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海洋气象的变化。

同时,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数值预报的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能够提供更加精细的预报产品。

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浮标、潜标、海洋观测站等组成的观测网络,能够实时获取海洋气象的各种参数,如风速、风向、海浪高度等,为预报模型的改进和验证提供了丰富的实测数据。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

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 71%,其气象变化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航海运输、渔业捕捞、能源开发等众多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准确的海洋气象预报能够帮助人们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海洋气象预报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观测手段方面,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升级为海洋气象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气象卫星能够对大范围的海洋区域进行连续观测,获取海表温度、海冰分布、云量、风速等多种关键气象参数。

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现海洋表面的细微变化,还能通过特殊的传感器监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温度分布,为海洋气象预报模型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初始数据。

此外,海上浮标、海洋观测站和志愿观测船等传统观测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新型的浮标具备更先进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海浪高度、海流速度、盐度等多种海洋物理参数,同时还能将数据通过卫星通信快速传输回地面接收站。

海洋观测站则通过建立更加密集的网络,提高了对局部海域气象变化的监测能力。

志愿观测船的数量不断增加,其观测数据也被纳入到海洋气象预报系统中,进一步丰富了数据来源。

在数值预报模型方面,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改进使得模型的分辨率和准确性有了显著提高。

现代的海洋气象预报模型能够将海洋和大气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进行模拟,考虑了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水汽交换、动量交换等复杂过程。

通过对物理过程的更精确描述和对初始数据的更有效同化,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台风的路径、强度变化,以及风暴潮、海冰等灾害性海洋气象事件。

同时,集合预报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预报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评估。

集合预报通过运行多个略有不同初始条件的预报模型,得到一系列可能的预报结果,从而能够给出预报结果的概率分布。

这使得决策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例如提前安排渔船回港避风、调整海上石油平台的作业计划等。

如何强化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调研思考

如何强化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调研思考
面入手。
对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的建议
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和业务单位 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海洋气象研究和业务 应用。
推动科研与业务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科研与业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和引进具有海洋气象科研和业务背景 的专业人才,为科研与业务相结合提供人 才保障。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加大对海洋气象科研的投入,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海洋气象事业持 续发展。
06
结论
主要观点总结
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是提 高气象服务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
的关键。
当前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存在脱 节现象,需要加强科研与业务的
深度融合。
强化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合 需要从政策、机制、人才等多方
如何强化海洋气象科研与业 务相结合调研思考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现状分析 • 国内外成功案例研究 • 强化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相结
合的策略与建议 • 预期效果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海洋气象科研与业务在气象领域 中具有重要地位,二者的结合对 于提高气象服务质量、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海洋气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提高数据质量和利用效率 ,促进科研与业务的协同创新。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拓展海洋气象服务领域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海洋气象服务将涉及更多领域, 如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
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加强与国际海洋气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 国际性挑战。

海洋气象需求及加强科研业务相结合调研思考

海洋气象需求及加强科研业务相结合调研思考

海洋气象需求及加强科研业务相结
合调研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于海洋气象而言,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预测。

海洋气象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保障海上航行、渔业捕捞、油气开采、海洋旅游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海洋气象的需求和加强科研业务相结合的调研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对于海洋气象需求的调研思考。

海洋是一个极其复杂、变幻莫测的环境。

海洋深度巨大,海洋内部环境庞杂,各个海域所受天气、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于海洋气象预测,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

对于海洋经济而言,航运作为主干产业,对海洋气象的预测需要更为精准地进行,以充分保障海上行动的安全性。

其次,加强科研业务相结合的调研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海洋气象预测的数据处理及其模型选择都得到了更为迅速和精准的实现。

在海洋气象预测模型的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支持和推广这些以科研为主体的工作,对于今后海洋气象预测的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对于海洋气象需求和加强科研业务相结合的调研思考,不但可以使相关机关更好地预测、掌握海洋气象情况,进
一步保障并推动海洋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还可以在人工智能智慧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持续地对海洋气象研究的深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我国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发展与思考

我国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发展与思考

我国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发展与思考黄彬;阎丽凤;杨超;徐晶【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4(4)3【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有了一定的进展,国家级和沿海省台建立了海雾、海浪、风暴潮等一些海洋气象数值预报模式。

通过对我国沿海省台业务应用中的海洋气象数值预报模式的调查,概述了我国现行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气象数值预报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In recent years, China's marine meteorological numerical prediction has achieved some progress. National-level cities and coastal provinces have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sea-fog, wave, storm-tide-ranging marine meteorological numerical prediction model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marine meteorological numerical prediction models in China's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hinese marine meteorological numerical prediction model, analyses the existing marine meteorological numerical predictio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suggestion of marine meteorological numerical prediction.【总页数】5页(P57-61)【作者】黄彬;阎丽凤;杨超;徐晶【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00;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我国区域数值预报业务发展与思考 [J], 刘慧;崔喜爱2.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简介 [J], 皇甫雪官3.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现状与发展 [J], 尹尽勇;徐晶;曹越男;张增海;赵伟;黄彬4.我国区域数值预报业务发展与思考 [J], 刘慧;崔喜爱;;5.南海海洋气象数值预报系统(Grapes-MAMS)及其业务应用 [J], 刘春霞;赵中阔;袁金南;温冠环;毕雪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发展与思考黄彬1阎丽凤2杨超1徐晶1(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2山东省气象局,济南250000)摘要:总结了我国现行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主要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数值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海洋数值模式的未来发展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海洋气象,数值预报1引言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已经建立了国家级、海洋区域中心级、省级及地(市)级的三级海洋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业务体系,其技术支撑体系海洋数值预报模式也得到发展和应用,除大气数值预报模式外,相继有海雾、海浪、风暴潮、海洋污染物扩散等海洋数值模式应用于海洋气象预报服务业务中。

国家气象中心和沿海省台发展或引进应用海洋数值模式,模式产品的应用为精细化的海洋保障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客观产品保障。

本文旨在通过客观分析目前我国海洋数值预报业务产品研发和使用现状,为我国海洋数值模式未来长远规划和高效集约发展提供思路。

2海洋气象数值预报的业务进展2.1国外海洋模式发展情况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以专职的研究机构Marine Modeling and Analysis Branch(MMAB)和 Meteorologic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MDL)发展海洋模式,并负责把模式产品转化应用到业务中,业务单位负责评估和检验并反馈给研究机构改进模式,形成研发→业务转化应用→评估→再研发的循环机制。

美国于1989年初步建立了能见度数值预报系统,目前版本的预报系统(NCEP MMAB GlobalVisibility System,2006年)是建立在GFS模式输出结果基础上,选用修订版Stolinga 和Warner算子,输出能见度在0-2000m的范围内的数值。

20世纪50年代至今,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第三代海浪模式成为代表当今海浪预报技术世界水平的海浪数值计算模式。

主要用于深海和陆架海的海浪计算,它在近岸较大范围波浪计算也有很大优势,第三代海浪模式主要有WAM模式、SWAN模式和WAVEWATCH模式。

风暴潮的数值计算进入21世纪主要集中于近岸浪—风暴潮—潮汐和洪水的多向耦合数值预报以及风暴潮漫堤漫滩风险预报研究。

美国在SPLASH模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SLOSH模式的研究,这个模式能预报海上、陆地以及大湖区的台风风暴潮,在风暴潮防灾减灾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该模式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引入中国。

2.2国内海洋气象数值模式技术支撑效益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海洋气象预报服务需要,国内气象部门都在大力发展海洋气象数值模式。

已发展的预报模式主要有海雾、海浪和风暴潮三种海洋模式。

目前,海洋气象数值模式(海雾、海浪、风暴潮)产品分辨率、预报时效不断满足近海海洋气象预报服务需求,海洋模式为精细化的海洋保障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如2008年奥运青岛奥帆赛的5KM分辨率海浪模式,黄渤海的精细化海雾模式都为奥帆赛提供了大量精细化客观产品(图1)。

海洋灾害(海上大风、海雾、风暴潮)的提前预警也离不开海洋模式的支持,模式可以提前72小时甚至更长时效对灾害天气的发生给予警示作用。

模式还为满足快速增长的专业化服务需要提供客观产品。

目前海洋气象预报产品对外发布为72小时时效,海洋专业化如远洋航运等需求中长期预报时效产品,海洋模式弥补了主观预报的不足,可以提供长时效客观预报产品,如海上大风、海浪模式目前有240小时的全球海浪数值产品(图2)。

模式提供的远海海域的预报产品也为亚丁湾海军常态化护航、利比亚海上撤侨、日本核泄漏海洋污染保障任务等远洋服务需要提供了客观技术保障(图3,图4)。

图1 中国近海能见度预报图2 西北太平洋浪向浪高预报图3 亚丁湾军事护航风场预报图4 日本福岛核泄漏海洋扩散预报2.3国内海洋专业模式发展情况目前,国家气象中心、海洋区域中心(天津、上海、广东)和沿海省市的海洋模式建立了基于WRF、MM5、T639、GRAPES、海洋数值预报系统。

除了气象中心单独开发海洋污染物扩散模式外,上述单位开发的海洋模式主要是海雾、海浪、风暴潮这三种海洋模式,但是海洋模式的开发种类和数量各家单位不等,采用的基础模式的版本各家单位不一,种类繁多,模式的范围和区域重叠,且模式产品互相不共享。

下面我们具体阐述每类模式的开发状况。

1、海雾数值模式海雾模式基本是对WRF模式加以优化,在海雾生消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上,综合考虑大气边界层、云辐射等方案,结合地表能量收支、海盐粒子、液态水重力沉降等物理因素,对海雾数值模拟和预报的研究。

运行海雾模式的有六家单位,模式分辨率从15KM到30KM,预报时效从24小时到168小时,河北、山东运行海雾RAM模式都是由中国海洋大学提供的模式。

海雾(能见度)预报模式2、海浪模式海浪模式运行单位全部采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是代表当今海浪预报技术世界水平的海浪数值计算模式。

开发WAVEWATCHⅢ海浪模式的单位有八家,是海洋模式单一种类中开发最多的单位,参加海浪模式的有8家科研院所,从模式范围来看,全球海浪模式有三套,西北太平洋有四套,对于近海海浪模式各家也范围重叠较多,气象背景场多。

海浪模式3、风暴潮模式风暴潮主要包含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模式,采用三角网格,在沿岸风暴潮敏感区域的分辨率可达几百米,模式采用干湿网格判别方法,可以模拟风暴潮漫滩过程。

从调查表格中可以看出有七家单位运行风暴潮模式,但是采用的基础模式也有7种,各个模式之间没有开展对模式性能的比较。

风暴潮模式总体特征:技术辐射能力没有建立。

模式研发主要以科研院所为主,同一个科研单位参与开发多种海洋模式产品。

海浪模式基础模式一致,但气象背景场多,重复开发。

风暴潮核心模式版本号多,但是各种版本的模式没有比较。

3问题与挑战从海洋专业模式现状分析上可以看出,海洋数值模式对海洋气象业务的支撑能力有了初步体现,形成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但是我们也看到,海洋模式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研究力量分散且低水平重复;海洋气象模式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辐射能力低,还没有形成高效共享的海洋气象科技支撑体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1海洋模式建设能力参差不齐。

国家级、省市级海洋气象预报开发的海洋模式产品数量不等。

国家级开发了海雾、海浪、风暴潮、海洋污染物扩散四种海洋模式,海洋区域中心和沿海省台运行海洋模式的数量不等,浙江、广西只有能见度模式,江苏只有海浪模式,辽宁、河北有海浪和风暴潮2种海洋模式,海南没有海洋模式。

3.2海洋模式研究力量分散且技术辐射能力不足。

省市级气象部门海洋模式基本是依托科研院所,开发海洋模式的天津气科所、上海台风所、中国海洋大学、广州热带所参与所有种类海洋模式的开发,而不是发挥自身的特长集中力量开发一种或两种海洋模式,这样势必造成研究力量分散。

而且海洋模式产品并没有有效地辐射到沿海省台或市级海洋气象台,包括国家级在内的部分海洋模式产品并没有下发,国家级和海洋区域中心的海洋模式产品基本上是内部使用,国家级的和区域中心的海洋模式产品均没有形成技术辐射下发到省级或市级。

3.3海洋模式以引进为主,缺少后续的改进和更新。

沿海省台海洋模式主要是引进科研院所的模式,或者是引入本地化运行的模式,对模式的性能没有深入的了解,伴随后期业务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展,但却缺少对模式长远研发规划的支持和连贯性,科研院所由于没有后续的科研项目的支撑也没有改进和跟踪服务的动力,因此海洋模式引进后改进和更新很少,几乎处于维持不动的状态。

3.4缺乏对模式的检验海洋模式由于海洋观测资料匮乏的原因和科研院所资料获取的局限性,海洋模式在投放业务单位运行前都没有做过长时间序列的检验和评估,对模式预报产品质量的好坏也没有细致的分析。

4海洋模式发展思考和建议4.1加强总体设计和筹划,合理布局。

海洋气象应切实以发展海洋专业模式及加快推进海洋气象精细化预报业务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联合科研院所的潜在优势,形成的多层的技术辐射,国家级发展高分辨率的近海、远海全海域的海洋模式,区域中心、沿海省台在国家级海洋模式的基础上运行或发展近岸沿海更高分辨率的海洋模式向市县一级辐射的三级海洋模式的框架体系。

三个区域中心拼接成覆盖中国沿岸及整个沿海的海洋数值预报产品,拼接的中国沿海海域数值产品一方面下发,另一方面上传到共享平台,无论是国家级还是区域级运行的海洋模式对产品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协调统一,分辨率和时效也要做统一规划。

4.2集中研发力量,发挥科研院所在某一领域专长目前在海洋气象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海洋气象科技支撑体系,从国外海洋气象的发展趋势来看,海洋气象模式以发展高分辨率的海陆气耦合的海洋模式,同化海洋资料再发展不同的海洋模式。

国内海洋模式应集中几个重要的海洋气象研究方向,发挥科研院所对某一领域的专长,集中优势使其深入研究该方向的海洋模式。

4.3积极推进模式检验和数值预报释用工作由于海洋资料的匮乏和获得渠道的难易原因,业务单位和科研院所在实况资料的获得各有优势,因此建议业务单位和联合科研院所共同完成模式的检验工作,业务单位在模式运行本地化后,应不断加强模式的检验和应用效果评估工作,并集中反馈给科研单位,为后续的模式改进和深入研发提供一手的资料。

海洋精细化预报一方面推进数值预报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数值预报解释应用,以数值预报(大气、海洋模式)产品为基础,结合预报员主观预报经验的数值预报释用方法是当前海洋气象预报的主要方法。

它也是沿岸、沿海研发更高分辨率的海洋精细化产品的有效途径之一。

4.4推进海洋集合预报研究和应用,丰富产品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海洋服务和陆地还是有所区别,陆地局限于固定区域,海洋服务的范围更广泛涉及到远海乃至三大洋领域,因此发展海洋至远海的长时效海洋模式产品可以弥补主观预报的不足,为了更好的提高海洋模式的准确率,应着力发展海洋集合预报,同时不断丰富海洋模式的产品的表现形式和海洋模式产品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