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7课 儒道代表的哲学与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道代表的哲学与智慧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说出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几种哲学思想。
•通过比较,能够辨别几种思想的异同,并能说说它们给自己的启示。
重、难点:
比较辨别几种思想的异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资源:
《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
一、导入:
传统文化的灵魂——
中国哲学在传统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西方文化的核心:宗教
中国文化的核心:哲学
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生活的意义,价值信念即安身立命的根据,都是透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
二、中国古代哲学萌芽
1、金、水、木、火、土
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提出五行学说,把它们作为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
2、阴阳八卦
乾(天)、坤(地)、
震(雷)、艮g¨¨n(山)、
离(火)、坎(水)、
兑(泽)、巽x¨´n(风)
《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3、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孔子、孟子、荀子、儒家、
墨子、墨家、
老子、庄子、道家、
商鞅、韩非子、法家、
惠施、公孙龙、名家、
孙子、兵家
许行、农家
三、重要思想:
早期儒家、早期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
共同特点:人生智慧。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四、各种思想流派讲解
(一)早期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学经典被称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原为六经《乐》失传)
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论语》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周易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宇宙是一刚健的生命体,不停息地变化流行,人也应该仿效它而自强不息。人有了这种刚健自强、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就能够开拓创新、穷通变易。
儒家的基本观念是“仁”。
“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
“仁者爱人”:它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
有仁德的人会用爱心去对待人,既自爱,又爱人,既自尊,又尊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又是一种宽容的精神。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爱的精神,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天人合一”之境。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出席世界宗教大会的几千位宗教领袖或代表签署了《全球伦理宣言》,其中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早期道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这一原则老子称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做某些事情,以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
老子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积累,要用加法一步一步肯定;而把握和体悟道,则要用减法,一步一步否定。
道家与儒家殊途同归最终都强调个人与无限的宇宙契合无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儒家努力尽社会人伦义务和社会责任,积极入世、遵守社会规范。
道家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脱解放,所以庄子要求化解物形,才能作逍遥无待之游,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庄子·逍遥游》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
《庄子·齐物论》强调平等,肯定物我之间的同体融合。反对唯我独尊,主张宽容。
承认自己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严必须以承认别人为先导。每一个生命可以从紧张、偏执中超脱出来,去寻求自我超拔的途径。
(三)中国佛教哲学
印度佛教自西汉传入后,经过几百年的消化,创立了中国的佛教哲学。
中国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儒家成圣、成贤,道家成至人、成真人,佛家的成菩萨、成佛陀,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性、本真。
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主张从种种狭隘的偏见中超脱出来,使自己日进于高明之境,而不为无明所缚。
禅宗:担水运柴,无非妙道,一阐提皆得成佛等论旨,都受到了儒、道思想的影响。
天台宗:圆融的智慧。
华严宗:主张理无碍、事无碍、事事无碍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互为依持、互为因果、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
(四)宋明理学
朱熹:主张以居敬、穷理的方法涵养心性。居敬就是专心致志,穷理就是深入研究。他还阐发了格物致知(推究事物原理而获知识)的方法,其中包含有科学求知的精神。
王阳明:知行合一与致良知,是他颇有特色的学说。
致良知即是扩充良知。知是知非、知善知恶好善恶恶、为善去恶1、除去心中的自私念头和不正当欲望,保持善良的心地;
在现实生活中接受磨练,切实践行,把心中的善意具体地表现出来,不能只口头说说。
理学家的最高理想:¡°孔颜乐处¡±即¡°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理学的根本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五、小结:
儒家、道家、佛学、理学
六、作业:
搜集资料,了解儒家、道家、佛学、理学代表人物的故事,并说说他们的故事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以“圣贤与我”为主题,用A4纸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要求布局美观,内容充实。
(下周一上交给学习委员进行班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