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素材】情景导入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春眠不觉晓:宇宙那么大,你的下载与我链接,是这个世界的缘分,点击左上角关注,你以后会有更多的改变!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上下(第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课件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课件显示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课件显示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课件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 减法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 减法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第6课时减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6、27页内容及第28、29页练习五的第3~9小题。

内容简析本课通过气球、小松鼠创设丰富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减法的含义。

2.认识“-”号,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3.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在加法含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探究,利用素材的连续性起到铺陈出新的作用。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什么是“减”的全过程,利用对比让学生明白: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承前启后链2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舞台上小丑正在玩耍手里的4个气球,只见小丑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舞动起来,动作滑稽可笑,这时小丑手里的1个气球飞走了,他只好呆呆地看着飞走的气球。

教师导语:小丑手里还剩几个气球?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利用课件展示小丑在舞台上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挂图导入法:出示课本情景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师: 一群小松鼠正在树枝上玩耍呢,我们一起看看吧,原来有几只小松鼠在玩耍?走了几只?还剩几只?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结合情景图,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他们启发、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颁奖情景,导入课题:教师手拿4个气球走进课堂。

师: 同学们,看看我手里拿了多少个气球?好看不好看?今天我要把其中的1个气球奖给昨天作业做得最好的洋洋同学。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4.4 2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4.4 2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

第4课时2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内容教科书P78例3,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能在直尺上准确找出数的位置,会比较数的大小。

2.会根据数的排列规律找相邻数、中间数以及相近数。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0~20的数字卡片、直尺。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数宝宝们的王国里探险,你们想不想去?【学情预设】想去。

师:数和数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采用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更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他们产生想学、乐学的心态。

师:(课件出示5、3、1、4、2、0)同学们,快看!谁来啦?【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大声读出屏幕上出现的数。

师: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按顺序贴出0~5的数字卡片。

(课件出示0、1、2、3、4、5排成一队)师:你真是一个听讲认真的孩子,这么快就按要求完成任务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数宝宝5的后面是谁?【学情预设】5后面是6。

师:你能接着数出5后面的5个数吗?【学情预设】5后面接着数的5个数是6、7、8、9、10。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贴出6~10的数字卡片,课件出示6、7、8、9、10依次排在5后面)师: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以内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20以内数的顺序)师: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数的顺序,从而类比迁移,引出新知。

二、探究新知1.用卡片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数的顺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奥秘吗?【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从0到10,数一个比一个大。

2023新插图版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找规律(1)【教案】

2023新插图版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找规律(1)【教案】

7 找规律单元集体备课教科书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如: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通过整理20以内加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了探索规律的内容,并设置了“找规律”单元进行教学。

本单元共设置了5道例题。

例1将“找规律”放在学生的学校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初步感受规律;例2结合直观图形的变化规律来发现数的变化规律;例3教学等差数列(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例4研究数组中的规律;例5是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表述规律的“度”,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即可,不必要求学生以统一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述。

此外,除了可以用语言表述规律外,还应鼓励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式表述,给予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地逐步发展的空间。

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对于学习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们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低年级,对于学生“找规律”的要求重在能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会运用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项或者其他缺失的项。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用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述找到的规律有一定难度。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能够带给人以美感的有规律的事物,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彩旗等通常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很多装饰图案也是有规律地排列的……这些都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时对这些素材要充分加以利用。

2.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先从最简单而直观、明显的“颜色”的角度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到发现数组(每组3个数)中的抽象而隐蔽的规律。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数与计数》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数与计数》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数与计数》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数100以内的数并知道它们的顺序。

教学难点:使在数数时,数到几十九,知道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老师:(展示ppt课件)美丽的大草原上,一群群羊在山坡上吃草,每一处有10只。

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数羊,放牛娃告诉她:“羊比20只多的多,你愿意帮他们估算一下,大概有多少样吗?学生:愿意、、、老师:问同学们大概有多少只羊呢?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

2、引入新课,讲授新知老师:同学们,我们从影片中是不是看到了10处这样的小羊啊?学生:是的、、、老师:但是、图画当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信息,大家有没有发现呢?那位同学的眼力最好,站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甲、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每1处有10只小羊。

老师:你们同意不同意?还有那位同学也发现呢啊、、、、、、?鼓励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算出有多少只羊呢?学生:可以算的出、、、、、、老师:好的、大家一起来算、看谁先算出来。

10+10+10+10+10+10+10+10+10+10=100(只)10×10=100(只)*草原上一共有100只小羊。

3、例题讲解老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已经掌握了数数和计数。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数数的魔幻方。

请看要求:❶请你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老师:好、大家开始动手数一数,数好的同学请坐直了,抬起头来(鼓励学生发言并说说你的结果。

)老师:解答、做好这道题我们需要进行两步:(1)分层数、(2)先按“实心”三角形计算,再减去“空白”三角形中“×”的个数:(1+3+5+7+9+11+13+15+17)-(5+3+1)老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在数数时遵循一定规律的话,数数其实很容易,也很简单对吧。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八篇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八篇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八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说教法学法】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

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2、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观察两条细线,初步感知线段。

在摸一摸,看一看的过程中,体验线段的特性:直和两个端点,并能正确的找出线段。

2、在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中,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弯和直的吸管、铁丝、铅笔、木棒、带刻度的直尺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2分钟)1、师:小朋友,我们就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了,看,这两个小女孩在干什么?生:在帮小男孩量一量,看看他跳了多远。

师:说一说,她们是怎么帮他量的?生:一个女孩把卷尺的一端对准起点,另一个女孩把卷尺的另一端对准在终点。

生:中间的线要拉直。

师:(板书:直,两个端点)把其中的一端看成一个点。

我们把这样的一段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二、自主探究,认知新知1、看一看,认识线段(2分钟)师:老师在数学王国里发现了很多线段,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你发现了什么?师:指名1—2个学生回答。

生1:这条线的两端有两个点。

师:还有吗?生2:两端点之间还是直的。

……师:两个端点之间直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也就叫做线段2、找一找线段(4分钟)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线段,看,这里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3、师:找一找这里有几条线段三、延伸拓展,探究新知1、量一量(6分钟)(1)师:线段和直线不一样,直线是没有长度的,而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在我们量线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生:从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若不知道,翻开书本第3页,读一读书本老师说的话)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书本第5页的做一做,先示范量第一条线段,然后自己量一量,同桌互相监督,看做得是否对。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学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学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学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二章《认识数字》,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数字15的认识》和第二节《比较数字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认识,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数字大小的比较。

难点: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和挂图,展示一幅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数字15所表示的含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数字15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正确书写。

(2)通过比较数字卡片,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数字15。

(2)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出理由。

4. 小组讨论(10分钟)(1)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数字的大小关系?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数字15各写一行。

2. 答案:(1)1 2 3 4 5(答案不唯一,只要正确即可)(2)3<4<5,2<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和大小比较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书写数字时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大小关系,如:门牌号、车牌号等,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数字大小的比较能力。

2. 教学难点中数字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1)

9加几[教学内容]9加几(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岀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岀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哪些运动?(跑步、跳绳、跳远、踢球、跳橡皮筋……)那你参加过运动会吗?在运动会上你做什么?(我参加接力赛跑、我参加立定跳远 .................. )看来,同学们很喜欢开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有的同学参加项目为班级争光,有的同学当拉拉队,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

看!光谷一小正在举行运动会,运动场上多热闹啊!咱们去看看吧!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项比赛各有多少人?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踢毽子的9人,跳远的7人,跑步的6人,跳绳的3人)3、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岀用加法解答的问题吗?(当学生提岀的问题只限在一种运动人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两种运动的人数合起来提岀加法问题)学生提岀问题,教师进行分类板书。

生1: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3 =生2: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 + 6 =生3:有6人跑步,有7人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 + 7 =生4:有7人跳远,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9 =生5: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3 =生6: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6 =4、教师指着板书的1、2说:这些题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让我们一起算一算(全班齐读)。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位置与顺序》第二节《前后》。

内容包括:认识前后方向,能够辨别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前后位置;掌握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前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前后方向,并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前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前后方向,能够辨别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前后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前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前后卡片、磁性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前后练习题、画图工具、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组织学生玩“找位置”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前后方向。

(2)教师出示前后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猫在小狗的前面,小狗在小猫的后面。

”(3)教师通过磁性黑板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知识。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前后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相互检查,并给予评价。

(3)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巩固前后知识。

4. 小组合作(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前后位置的情景。

(2)学生用画图工具和彩笔将情景表现出来。

(3)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评价并给出建议。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前后》2. 板书内容:(1)前后方向(2)物体位置关系(3)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教室里的前后物体,并用前后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画出一个前后位置的情景,并解释说明。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前后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减法》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课前检测)
对口令,师生对。
3可以分成1和几?
4可以分成1和几?
5可以分成1和几?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2、P27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用划线表示什么?(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1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1)
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希望你们保持这种学习状态,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板书
第5节加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3+1=4读作:3加1等于4义,会读减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巧在七中——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巧在七中——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巧在七中——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用七巧板拼三角形》教学设计黄冈市东坡小学黄邱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七巧板,在操作中加深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2.经历用一副七巧板拼组三角形的过程,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3.在动手拼组与欣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利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教学难点:用多个图形拼三角形。

教学准备:七巧板、铁性纸、记录单、PPT。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屏幕。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伙伴在一起,齐心合力拼图形;千变万化真神奇。

(猜一趣味玩具)生:七巧板。

师:(出示PPT七巧板)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七巧板吧。

(板书:七巧板)师:请拿出七巧板,自己动手拼一拼,玩一玩。

师: 同学们,七巧板好玩吗?你怎么玩的?预设1:拼图形预设2:我拼了个房子。

师:你们了解七巧板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七巧板?预设1:七巧板有七块,颜色也有七种;预设2: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有5块。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七巧板吧。

1号是个三角形,2号也是个三角形,3号、4号、5号都是三角形,6号是正方形,7号是平行四边形。

师:(拿着1号和2号),你们看老师拿的是几号和几号?预设1:1号和2号。

预设2:1号和2号是一样大的。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号和2号,看看是不是一样大。

(师动手操作,生动手操作)预设:一样大。

师:那再找找,七巧板里还有没有一样大的。

预设:4号和5号是一样大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

我们了解了七巧板,那你能提出与七巧板有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七巧板有几块?预设:你能用七巧板拼小鸟?预设:你知道七巧板是怎么来的?【设计意图:利用猜谜语的情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先动手玩一玩七巧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七巧板的特点,通过认识七巧板,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为下面的拼图做好铺垫。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工具13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二、新授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

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3)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三、反馈练习1、练习二十第l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最新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最新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最新上册教案在此基础上,对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要点、难点和关键,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掌控。

因此,教师要研究大纲、教材,要认真反复的熟读,狠抠教材。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X最新上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X最新上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之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之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之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控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控10之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之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写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之内的加减法和20之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之内的退位减法(一样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运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运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毕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控。

四、教学措施1、重视学生的体会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体会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84-85页)认识整时。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只是粗浅的,感性的.教材安排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学情分析】: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及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

【教学策略】:动手拨一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我们生活中的老朋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请大家安静的听一听。

(拿出装钟表的袋子,请大家听一听)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学生猜了以后,教师拿出钟表。

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钟表)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师: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到钟表王国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生看)(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各样)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3、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2)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情景导入教学设计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案例分析、反思]一、只追求表面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课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同样是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三、只顺应做题需求,导致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课例2:《解决问题的策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走出启东,走近社会,去县城体验生活2天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又说:考虑到县城是旅游城市,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间我们可以怎么安排在县城的住宿呢?相机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县城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县城?”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为了做题目随便说的!”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案例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二、只为画面鲜亮、音乐悦耳,导致情境创设过分依赖CAI课件课例3:《圆的周长》(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这是一堂数学公开课,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案例分析]:这不禁让人疑惑: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上面的案例中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为什么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没能调起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学生的抱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课后反思]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绸带绕圆一周,让红色的“圆周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帮助学生成功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随后又可把红绸带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周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又可以用拉直的红绸带去量直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以上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或者是说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化了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不一定要完全依赖CAI课件,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有其他很多方式,如利用实物、图片或挂图,也可以创设效果很好的环境另外,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还有表演等,也可以创设情境但过多、过杂的情境,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改进方法、形成策略]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例4:《用字母表示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出来“+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案例点评]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出来?b+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b+10”是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二、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例5:《认识分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今天所学的分数呢生:看到第一幅画面,我联想到了师:瞧,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蛋糕的----?生:生:我还联想到了,我是从第二幅画面联想到的,你看,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生:看了第三幅画面,我还联想到了生:(立即招来好多个同学的反对)不对,不是师:看到第九个孩子,联想到的确很自然不过为什么第9个孩子分到的蛋糕不能用表示呢?生:因为蛋糕没有平均分成9份,我觉得可以想到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如果冬冬最后真的把自己手中的那一块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应该分得师:不过,这里的是整块蛋糕的吗?生:不是,是平均分成8份以后,每一份的生:是整块蛋糕的的……[案例点评]: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三、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1、故事化情境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课例6:《循环小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好吗?生:好师: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师:这个故事你们能讲下去了吗?生:能(生讲个不停)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生:不能师:为什么讲不完?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几句话师: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生:无数次师: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部分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循环小数”[案例点评]:这里,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景着手,让学生从故事中体验依次不断地重复、无限和循环的数学思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以行”的作用2、生活化情境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课例7: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大树合影,看看照片上的大树是自己的几倍,实际的大树就是自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树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3、活动化情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例如一年级的“找位置”一课,是让学生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教师首先是从各自的座位开始,把每一列学生看成是一个小组,从左到右,按几排几列来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然后老师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挂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贴上自己的照片……这样的活动化情境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4、问题化情境小学生不仅对“好玩”感兴趣,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课例8:《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案例点评]: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也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典型课型中的情景导入《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一、弄清情景导入的真正含义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导入设计和创设情景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创设体验的活动情境等“创设情景”不是“广告式”的幌子,而是要学生面对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一情景中活动,展开课堂教学,一直到巩固反思、作业质疑、总结提高,提炼拓展数学过程“引入新课”和“情景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三个不同即:主体不同,前者以教师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主体;目标不同,前者是短期兴趣的调动,后者是关注学生的长期效应;动机不同,前者仅为新课内容而设计后者为数学整体思想所设计当然,引入和创设情景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二、了解情景导入的基本途径情景导入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从学生的操作入手,创设实验情景2、创设实际问题背景,用思想实验引起悬念通过“思想实情境导入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教案
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复习凑十歌,快速准确完成计算。
活动二:
1、独立阅读题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桌交流,并尝试解答。
2、借助小棒,独立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同桌交流,准备汇报展示。
3、小组展示算法,同学倾听、补充、评价。
活动三:
1、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计算,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板书
设计
买铅笔(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
15-9=6
方法:(1)数 一根一根的减
(2)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3)把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学习
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
活动一:阅读2页单元标题,和同桌交流。
活动二:
1、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单元知识;
2、和同桌交流,分析每个小绿点的内容,准备汇报。
活动三:
1、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分析并在相应的地方做简单标记。
2、明确要准备的学具(小棒、计数器)。
活动一: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新的单元,请你找出新单元的标题,猜一猜新的单元将学习哪些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素材】《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素材】《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51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

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实践活动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通过摆数游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摆棋子写数的活动中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并使无序操作活动走向有序思维。

四、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圆片若干。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打算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摆弄、玩耍手中的棋子,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引导来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后,让学生在情趣高昂时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五、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一)、创设谈话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几张小圆片和一张数位表问:这是什么?2、同学们,别小看这小小的圆片,它非常神奇,它能在这张数位表上变魔术,想不想玩?3、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学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摆一摆想一想》4、出示课题:摆一摆想一想(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的小朋友,受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是教学的的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