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全文)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全文)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全文)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全文)

我国《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定义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为发生3次或3次以上妊娠未满28周的胎儿丢失。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生率为1%~5%,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是临床亟待攻关的疑难问题之一。RSA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已知的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免疫因素和血栓前状态。此外,仍约50%的患者病因不明,因为原因不明,所以治疗缺乏循证依据,且多数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在我国原因不明RSA(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abortion,URSA)也被称为“同种免疫型RSA”,认为其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建议临床病因筛查中,排除各种非免疫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后的不明原因RSA,应当考虑是否与同种免疫有关。国际上一般将排除各种已知病因的RSA称之为URSA,认为与免疫耐受失调有关。由此可见,国内外对URSA的定义还存在差异,病因筛查的广度和深度也各异,这可能是导致URSA的临床研究结果出现较高异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既往未被认识的致病因素得以发现和确认,真正意义上URSA的比例将逐渐缩小。

1病因学研究

尽管我们对熟知的自身免疫、易栓症、内分泌、解剖、感染等RSA相关病因都有不少新的发现,但RSA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涉及基因、蛋白质和代谢水平等多方面的改变,方法学上的

最新进展有助于确认过去未曾明确的危险因素,可为解释和阐明RSA 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1.1 未明确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一直被认为是RSA的病因之一,包括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多态性和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包括夫妇和胚胎染色体异常,2%~5%的RSA夫妇双方或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在自然流产中,约一半以上的胚胎染色体存在异常,这些异常多数表现为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异常。

既往应用染色体核型条带技术检测,受技术条件限制会出现漏诊的可能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如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样本DNA进行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sequencing,CNV-seq),与核型分析相比可额外多检出1%的明确致病性CNV。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可捕获全基因组范围内编码区及剪接位点在内的所有遗传变异。Qiao等对4对复发性流产夫妇外周血DNA和他们的7例核型正常的胎儿绒毛组织DNA进行WES测序,发现其中两个家系的胎盘绒毛组织中分别携带DYNC2H1基因和ALOX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各家系中的父母。Suzuki等对来自两个患有RSA的伊朗近亲婚配家系的流产组织DNA进行WES测序,鉴定出这两个家系均有NOP14基因纯合突变。Quintero-Ronderos 等对49例无血缘关系的RSA病例进行WES测序,41%的患者中发现分布有22个基因的27个潜在有害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分布于与胚胎植入和妊娠维持密切相关的不同分子生物学通路中。除了染色体异

常外,基因异常(多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URSA具有一定相关性,认为RSA具有遗传易感性。目前,报道较多的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载脂蛋白E(ApoE)、雌激素受体α(ERα)内含子1区、黄体酮受体等位基因片段多态性、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包括HLA,Foxp3,

IL-10,IL-18等。

1.2 未明确的免疫因素研究认为,近半数的RSA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分为自身免疫型RSA和同种免疫型RSA。同种免疫紊乱包括固有免疫紊乱和获得性免疫紊乱。同种免疫紊乱与RSA的关系仍处于研究阶段,在我国称之为URSA。获得性免疫紊乱包括:封闭抗体缺乏、T/B淋巴细胞异常和细胞因子异常等。固有免疫紊乱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及活性升高、巨噬细胞功能异常、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和补体系统异常等。

1.2.1 获得性免疫紊乱T细胞经诱导分化成不同的亚群,例如Th1、Th2、Th9、Th17、Th22和滤泡Th细胞(Tfh),这些亚群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CD4+/CD8+比值异常、CD4+T细胞中Th1/Th2平衡向Th1偏离、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和免疫抑制功能的下降、Th17和Treg比例失衡等均与RSA有关。Th9细胞分泌IL-9为Th2细胞的一个亚群,但在表型和功能上都不同于Th2细胞,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录调控。在孕鼠分娩过程中见蜕膜Th9细胞和IL-6下降,在人类生殖中的作用尚不明确。Th22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分别诱导分化成Th1和Th2,通过分泌IL-22发挥生物学作用,在母胎界面IL-22有利于滋养细胞

增殖活性,抑制细胞调亡,保护滋养细胞免于病原体损伤等作用。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IL-22受体(IL-2R)表达减低。Tfh细胞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有利于妊娠期间Th1/Th2平衡维持,过度增加或缺少均可能导致流产。

B细胞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多种细胞因子上调免疫反应,也可作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免疫应答。CD5+B细胞(B-1)是产生自身抗体介导自身免疫病的主要B细胞亚群。B细胞还可以极化成两类效应细胞Be-1和Be-2,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谱参与调节Th1/Th2平衡。在外周血和子宫内膜/蜕膜中均发现一群调节性B细胞(Breg)存在,分泌IL-10和IL-35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与正常妊娠小鼠相比,自然流产小鼠体内Breg数量下降。当Breg过继输注给流产小鼠时,小鼠体内的Tregs数量相应增加,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有利于妊娠的维持。一项研究发现RSA患者体内Breg 数量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滋养细胞、蜕膜和母体免疫细胞之间的分子对话通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网络介导,目的是精确调控胚胎着床和正常妊娠维持。多数研究表明,RSA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蜕膜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谱较正常人发生了变化,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一方面,无论是在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细胞因子网络都比较复杂,且在妊娠期又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很难确定所有参与RSA的细胞因子种类,更无法确定每种特定物质的相对重要性。其次,很难确定这些因子的特定细胞来源,可能由多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分泌。再次,外周血和子宫局部组织中的细胞因子表达格局并不完全一致。最后,由于

细胞/组织制备或分离的方法学差异,以及检测技术的不同造成结果非标准化,容易导致理解上的混乱。

1.2.2 固有免疫紊乱NK细胞在外周血(pbNK),子宫内膜(uNK)和蜕膜(dNK)中的表型和功能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pbNK 细胞数量及活性增高与RSA有关,降低NK细胞数量,抑制其活性,有利于妊娠,pbNK细胞异常增高再次流产的风险增加。与pbNK杀伤肿瘤和清除病体功能不同,uNK在正常母胎界面却主要发挥促进血管重铸,维持免疫微环境稳定,促进胎儿成长等功能。URSA患者子宫内膜细胞毒性CD16+uNK增加,NKp46、NKp44和NKp30细胞毒性受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约60%的dNK表面表达Tim-3,Tim-3+dNK细胞高表达IL-4,低表达TNF-α和穿孔素,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RSA患者Tim-3+dNK细胞比例下降,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

蜕膜巨噬细胞(dMФ)约占蜕膜免疫细胞的20%,仅次于dNK细胞(70%),整个妊娠期间dMФ数量相对恒定。MФ根据表型和功能分成M1和M2两个亚群,正常妊娠中以M2极化的免疫抑制表型占优势,参与清除凋亡细胞和组织重塑,在母胎界面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些病理妊娠中,M1极化的促炎症表型细胞数量上升,对胚胎发育不利甚至导致流产。蜕膜树突状细胞(dDC)占蜕膜免疫细胞的1%~2%,是功能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分成熟型(CD83+),未成熟型(CD209+)和介于两者之间呈激活状态但未成熟型(DEC-205+),具有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的双重功能。在转基因小

鼠模型中,缺乏dDC会破坏胚胎着床并导致胚胎吸收。人体研究表明:RSA外周血中成熟型DC细胞水平升高,未成熟型DC细胞数量降低;RSA患者蜕膜和胎盘中成熟型uDC细胞增多,未成熟型uDC减少;RSA妇女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ILT4)耐受性DC细胞下调。中性粒细胞在整个人类妊娠期间母胎界面均可见,数量维持相对恒定,仅在分娩前细胞密度开始急速增加,于分娩期间数量达到最高值。在自然流产、子痫前期患者的蜕膜中均发现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异常激活,通过激活补体,形成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等多种机制发挥抗感染和细胞毒性双重作用。

1.2.3 单细胞测序单细胞转录组学(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为探索细胞遗传和功能异质性、重建进化谱系以及检测稀有细胞亚群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利用scRNA-seq 技术研究人蜕膜、胎盘和绒毛组织,有助于揭示母胎界面微环境形成,并发现新的细胞亚群,这对于剖析RSA发病机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Vento-Tormo等研究孕早期蜕膜和胎盘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谱,证实蜕膜基质细胞和dNK分别可再细分为表型和功能各异的3个亚群;展示了滋养层细胞分化为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参与营养交换)或EVT (入侵并重塑螺旋动脉)的分化轨迹;预测了存在蜕膜和绒毛之间大量的受体-配体相关作用,有助于揭示母胎交互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另一项关于人类早孕蜕膜和绒毛的单细胞研究详细展示了绒毛和蜕膜组织中每种细胞基因特征和相对比例,以及关键转录因子(TFs),大量表达的受体和配体等信息。将绒毛和蜕膜中的静止和高

度增殖的亚型区分出来,发现成纤维细胞新的亚型。将scRNA-seq 与质谱流式等技术相结合,可以从基因和蛋白等多个水平揭示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在妊娠过程的演变,为URSA极具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1.3 未明确的感染因素任何能够造成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的严重感染均可以导致偶发性流产,然而生殖道各种病原体感染,以及TORCH感染与RSA的发生虽有一定相关性,但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细菌性阴道病是晚期流产及早产的高危因素,但与早期流产的关系仍不明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可能与RSA有关,目前CE尚无确切统一的定义。子宫内膜的持续性炎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研究表明,CE在总人群中患病率为0.8%~19%,而RSA女性CE的患病率为10%~27%。一项纳入142例URSA患者和154例健康生育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通过宫腔镜检查发现67.6%URSA患者诊断为CE,健康生育女性CE阳性率为27.3%;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42.9%的URSA患者诊断为CE,健康生育女性CE阳性率为18.2%。2017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指南提出,建议对RSA患者孕前行内膜活检明确是否存在CE。宫腔镜检查与子宫内膜免疫组织学相结合是诊断CE的推荐组合。但关于CE的诊断标准仍存在分歧,特征性CE诊断中宫腔镜检查结果包括局部或弥漫性子宫内膜充血、间质水肿、微小息肉。子宫内膜免疫组织化学提示浆细胞(CD138)的存在,常见表现为浅表基质水肿、基质密度增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主导的多行性基质炎性浸润,但目

前关于组织切片中浆细胞的数量尚无统一的标准。所以,明确CE是否是URSA的感染因素之一,不仅需要更多临床数据验证,同时还要明确CE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定义。

1.4 未明确的内分泌因素RSA公认的内分泌疾病因素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糖尿病等。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RCOG)认为,虽然PCOS导致RSA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PCOS可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是PCOS主要的内分泌紊乱特征之一。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可独立于PCOS存在,胰岛素抵抗与RSA 有关,是PCOS外引起RSA的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基础。研究证实,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可以导致排卵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纤溶异常,胚胎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自然流产;胰岛素抵抗若未及时纠正,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风险增加,甚至导致早产风险增高。但上述研究样本量比较局限,因此,胰岛素抵抗作为RSA未明确的内分泌病因之一,仍然需随机对照研究来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2治疗现状及进展

2.1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和URSA 鉴于胎儿染色体异常是URSA主要原因之一,在胚胎植入前通过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选择染色体正常胚胎进行移植,可以提高胚胎着床率、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发生率。尽

管缺乏确凿的RCT证据认为URSA患者可以通过PGS获益。然而,一项由来自欧洲和美国的PGS专家组成的最新调查显示,各个中心对于RSA和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倾向于选择PGS。目前,非侵入性PGS 技术正迅猛发展,如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学和线粒体功能测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效率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PGS可能会帮助提高URSA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2.2 孕酮和URSA 孕激素对维持正常妊娠至关重要,孕酮能否降低URSA患者的流产率,文献报道不一。一项多中心、前瞻、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早孕期使用孕酮不能改善URSA患者的活产率。而另外一项纳入8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给予URSA 患者孕激素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流产率,且对母胎安全。孕激素似乎对治疗URSA有益,但何时开始使用,治疗持续时间,使用剂量,以及使用哪种给药途径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抗凝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LDA)、低分子肝素(LMWH)和两者联合用于治疗URSA。但RCT结果显示,单独使用LDA或单独使用LMWH,或两者联合应用并不能改善URSA患者的活产率。

2.4 免疫调节治疗目前,出现很多针对免疫因素和URSA的免疫调节疗法,但相关的治疗均为试验性或经验性治疗,需要权衡利弊,用药前充分知情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

合成皮质类固醇由于其对Th1/Th2型细胞因子和NK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被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其中泼尼松龙可有效减少RSA患者uNK细胞数量,在该类患者中使用最广泛。但孕早期皮质类固醇治

疗的安全性有待研究,其使用会导致早产、孕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安全剂量使用才能降低胎儿致畸风险。在URSA患者中使用丈夫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治疗,或第三方供体的白细胞或早期胚胎衍生物免疫治疗,一直颇受争议,因为存在血源性感染风险可能。但部分研究发现,正确使用主动免疫在URSA患者中会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筛选接受治疗患者的标准,治疗后对免疫指标变化的监测非常重要。Liu等在2015年的Meta分析中,纳入18项共1738例URSA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739例接受主动免疫治疗,999例接受生理盐水或自体淋巴细胞对照治疗,与对照组相比主动免疫治疗显著提高患者活产率(OR=3.74,95%CI 3.07~4.57),亚组分析发现,孕前和孕期续贯治疗活产率高于仅在孕前治疗(OR=4.67,95%CI 3.70~5.90 vs. OR=2.0,95%CI 1.39~2.88)。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也称之为被动免疫,能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毒性和数量、增加免疫抑制功能T细胞功能和数量、降低NK细胞数量和毒性,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控制免疫炎症等。研究认为,IVIG治疗对于NK细胞数量和毒性增高、Th17/Foxp3+比例增高、Th1/Th2型细胞因子比值异常的RSA患者可以提高活产率。对于非免疫异常因素的RSA患者,综合多项研究的Meta分析证实使用IVIG并不能改善活产率,但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孕前使用IVIG组的活产率要显著高于胚胎植入后使用IVIG组。TNF-α可能通过血栓和炎性因子参与妊娠丢失的发生过程。TNF-α拮抗剂(如阿达木单抗)目前被用于治疗URSA患者。一项对75例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抗凝剂相比,将阿

达木单抗和IVIG的组合加入抗凝剂后可以改善活产率。但是目前缺乏前瞻性研究,并且妊娠期间使用TNF-α拮抗剂的安全性有待探究。用作肠胃外营养的脂肪乳剂,在体外和动物研究中均显示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并且它们通过抑制NK细胞活性发挥作用。只有一项小型随机试验显示出脂肪乳与IVIG治疗相当的妊娠率,仍需更多研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蜕膜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它是一种刺激嗜中性粒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它对动物的滋养细胞增殖和抗流产具有积极的作用。一项RCT研究发现,接受

G-CSF治疗的URSA患者的活产率明显提高,没有严重的副反应,但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使用G-CSF之前,需要进行较大的多中心试验。综上所述,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多样,有些患者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并存,还有更多未知的病因,大多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因此,深入研究复发性流产的未知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对临床上探索新的具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治疗方法、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略)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及免疫治疗进展

2010年5月第17卷第13期 研究进展 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毒基是从蟾酥中分离出来的单体化合物,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确切的抗肿瘤活性,所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雅琳,焦振山,张玉环,等.栀子苷、黄芩苷、华蟾酥毒基对体外培养的 B 16恶性黑素瘤细胞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4):206-209. [2]王鹂,吴军,李敏,等.华蟾毒精抑制HeLa 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探讨[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2):717-720. [3]苏永华,尹西才,谢觉民,等.三种蟾毒单体对SMMC-7721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4):393-395. [4]赵建斌,崔勤,张雪,等.华蟾毒精抗癌作用的体外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 学报,2001,23(16):1504-1507. [5]Yeh JY,Huang WJ,Kan SF,et al.Effects ofbufalin and cinobufate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androg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s[J].Prostate,2003,54(2):112-124.[6]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4: 1727-1730. [7]Ferrara N,Kerbel RS.Angiogenesis as a therapeutic target[J].Nature,2005, 438:967-974. [8]张建国,苏永华.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剂型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9,33(4):608-610. [9]王南瑶,李苏宜,赵伟,等.华蟾素联合三氧化二砷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 生成的实验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7):494-496. [10]宋宇,姜峰,慈鑫鑫,等.华蟾毒精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9):1678-1680. [11]陈娜,陈兴平.华蟾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 影响[J].医药导报,2007,26(1):15-17. [12]危晓莉,汪晓莺,汤伟,等.华蟾素对正常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 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2):98-100. [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265. [14]周慧,韩玉梅.蟾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 (1):204-205. (收稿日期:2010-03-30) 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造成复发性流产的相关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认识逐渐深入,但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当前还有40%左右的流产原因未能确定[1] 。但专家们渐渐加强了对生殖免疫学的研究,使得对妊娠免疫、免疫性 不孕、复发性流产的相关难题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明确了免疫因素对于孕妇的生殖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不能明确判定复发性流产时,常常与免疫失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普遍认定流产将会造成免疫排斥[2]。笔者在文中重点研究了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原因,以及怎样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 1引发复发性流的产原因1.1病因 医学临床资料研究显示,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复发性流产,而免疫学因素就是当前极为普遍的因素[3]。参照免疫学有关知识可知,胎儿-胎盘单位的形成大部分是受到了父母双方的遗传影响,这相对母体而言本质上就属于1个半同种移植片。如果实施“胎儿同种移植”没有出现问题,则表明妊娠 的顺利进行,这一定要借助于有害的母体免疫才能完成。当前普遍判定同一种异体的胎儿-胎盘单位不会出现排斥的条件为:①母体形成了封闭抗体,重点是指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滋养层及丈夫B 淋巴细胞等,对于致敏T 细胞对胚胎的攻击能起到预防作用;②母-胎接触面相关影响原因;③母体内出现各种免疫抑制因子产生的效果;④胎儿本身存在的生理因素。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原因,只要发生了某一项都将使得滋养层或胚胎遭到免疫攻击,导致胚胎无法存活,并中止了妊娠。从医学角度分析,流产从医学本质上来说就是出现免疫排斥的表现,意味着同种移植物没有成功。 1.2发病机制 我国医学研究上关于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机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2.1HLA 基因其存在于夫妻HLA 相容性人体细胞的第6对染色体,从医学角度可知胚胎的染色体是父体与母体的一条染色体共同配对建立的,加上亲代染色体中HLA 抗原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了妊娠能否顺利进行[4]。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及免疫治疗进展 梁学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遗传、内分泌、感染性、生殖器官异常等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但免疫因素更为主要。母体对滋养层 侵入的免疫能力异常将造成胚胞毒性细胞因子产生过多,从而引起免疫系统能力的减弱、免疫球蛋白缺乏、免疫反应等,这些都将引起复发性流产。治疗复发性流产需要结合中西医、免疫抑制剂、高压氧等多种方法治疗,以保证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原因;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 )-016-02 16

流产的诊疗常规

先兆流产的诊疗常规 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而常出阵发性下腹痛或背痛。 一.临床表现 1、停经史 2. 阴道少量流血,阵发性下腹隐痛. 二.体征 1、妇检:宫颈口闭,未见组织物嵌顿,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二. 辅助检查 门诊检查 1.尿妊娠试验(+) 2.B超可见宫腔内孕囊或有时会发现有液性暗区 住院检查 三大常规、肝肾功、凝血机制、血hcG 、RPR,建议检查致畸四项、血红蛋白分析、宫颈分泌物培养、G6PD等,定期复查超声检查。 三. 诊断要点 1. 停经并阴道流血、腹痛 2. 尿妊娠试验(+) 3. 妇科检查示宫口闭,未见组织物嵌顿,子宫增大与孕周

相符 4. 超声检查结果 四.鉴别诊断 宫颈息肉应与异位妊娠、稽留流产、合并妊娠、宫颈癌合并妊娠、难免流产、不全流产鉴别. 五.处理 1、卧床休息,禁性生活,解除顾虑,加强营养 2、镇静,鲁米那30mg 每日3次。 3、HCG 500-1000IU im qd;2000IU im qod;5000IU im 每周一次。 4、黄体酮:适用于黄体功能不全及试管婴儿患者 20mg im qd;必要时可40mg-60mg im bid。 5、VitE 50mg qd-tid,有类黄体酮作用。叶酸 0.4mg qd 促胚胎发育。 6、多力妈 1# tid 7.观察血hcG变化,定期复查B超。

难免流产的诊疗常规 指先兆流产发展为不可避免的流产。 一. 临床表现: 1、先兆流产经过。 2、流血增多,腹痛加剧,羊膜已破或未破 二. 体征: 1、宫颈口扩张,宫口可见绒毛及羊膜囊堵塞。 2、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 三.辅助检查 (一)门诊检查 1.尿妊娠试验(+) 2.B超检查。 3.血常规 (二)住院检查 三大常规、肝肾功、凝血机制、RPR,建议检查致畸四项、血红蛋白分析、宫颈分泌物培养、G6PD等。 四. 诊断要点 1. 停经并阴道流血、腹痛 2. 尿妊娠试验(+) 3. 妇科检查示宫口扩张,宫口见组织物嵌顿,子宫增大与孕周略小。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 吴 菁,黄艳仪,黄华梅,尹爱华,钟燕芳,潘小英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0010) 摘 要: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不同免疫治疗次数疗效的比较。方法:将56例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2次或3次的免疫治疗,每次间隔4周。观察封闭抗体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及受孕后妊娠结局。结果:A组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受孕,14例足月分娩,妊娠成功率为82.35%。B组34例患者治疗后28例受孕,24例足月分娩,成功率为85.7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避免免疫治疗的潜在风险,免疫治疗次数可选择2次。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79(2007)03-0392-02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 l a i n 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 n,URSA),发病率约为1%,其病因复杂,容易复发,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不育症[1]。病因有染色体异常、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生殖道感染及自身免疫,如经过严格筛查排除前述原因后的复发性流产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对于这些病例,经进一步检查母体体内不存在封闭抗体的患者,选择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来进行治疗。现关于主动免疫治疗次数的选择有所不同[2、3],有研究表明采用每疗程免疫3次,亦有研究报道采用2次免疫治疗患者免疫反应性即可获得良好改善,我们将2次和3次的淋巴细胞免疫疗法进行临床比较,以了解不同免疫次数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连续流产3次或3次以上,并经系统病因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封闭抗体检测阴性,诊断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将5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5]: A组行2次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每间隔3周一次,共22例;B组行3次免疫疗法,每间隔4周一次,共34例。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丈夫淋巴细胞作为免疫原[4],每次免疫剂量为20 106~30 106淋巴细胞。末次免疫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如转阳性后,安排受孕,如为阴性则继续加强免疫治疗,直至转阳后安排受孕。 A组:孕前免疫2次,每次免疫间隔时间3周,妊娠后再免疫2次。B组:孕前免疫3次,每次间隔4周,妊娠后再免疫3次。 2 结 果 2.1 免疫后两组封闭抗体变化的比较 A组经2次免疫治疗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共14例转阳,8例仍为阴性,阳性率为6 3.6%。B组经3次免疫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共29例转阳,5例阴性,阳性率为85.3%(P>0.01),两者无显著差别。 2.2 妊娠结局比较 A组22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受孕,14例足月分娩,3例流产,成功率为82.35%。而B组34例患者中有28例受孕,24例足月分娩,4例流产,成功率85.71%。两组比较,P >0.01,差异无显著性。 3 讨 论 妊娠是一种同种异体移植,正常妊娠时,因受丈夫HLA受体致敏,妻T、B淋巴细胞表达出针对丈夫H LA抗原的抗HLA受体,并产生抗H LA受体的自身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它存在于妊娠期妇女血清中,可抑制针对丈夫HLA特异性抗体的淋巴细胞毒活性,是一种封闭抗体,并可抑制异体移植的排斥,使孕妇免于流产。从近代生殖免疫学观点看来,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胚胎父系H LA抗原的免疫低反应性所致,即患者由于对胚胎同种异体抗原无法产生足够的封闭抗体,而使胚胎得不到免疫防护而流产[6]。 主动免疫治疗有很多文献报道,其主要机理是由于淋巴细胞免疫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反应性,使其获得封闭抗体,而防止胚胎或胎儿父系抗原被母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产生免疫保护[7]。关于免疫治疗的次数,各家研究报道均有所不同,我们希望采用疗效好、次数少的方法,经过比较我们发现2次免疫治疗的效果和3次无显著差别,因而可以采用2次的免疫疗法。目前,虽未见到淋巴细胞免疫疗法不良反应的报道,然而免疫疗法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如血源性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仍值得注意和长期观察。 第27卷第3期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Vo l.27NO.3 2007年6月 J OURNAL OF GANNAN MEDI CAL UN I V ERSI TY JU N.2007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

复发性流产诊治得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年1月第51卷第1期第3-9页 关于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得定义,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得标准就是2次或2 次以上妊娠失败;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则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并于妊娠24周前得胎儿丢失;而我国通常将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得胎儿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得风险与3次者相近[1-4]。RSA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性进行一系列得筛查,此外,对RSA得部分治疗措施尚存在争议。为满足临床工作得需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特别制定RSA诊治得专家共识。 因国内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尤其就是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得支持,本专家共识以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及RCOG发布得“RSA诊治指南”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中得经验及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撰写,旨在为RSA得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本专家共识中推荐得部分观点仍为初步认识,尚需更有力得循证医学证据予以验证。 1 病因及筛查 RSA得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得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妊娠不同时期得RSA,其病因有所不同,妊娠12周以前得早期流产多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生殖免疫功能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所致;妊娠12周至28周之间得晚期流产且出现胚胎停止发育者,多见于血栓前状态、感染、妊娠附属物异常(包括羊水、胎盘异常等)、严重得先天性异常(如巴氏水肿胎、致死性畸形等);晚期流产但胚胎组织新鲜,甚至娩出胎儿仍有生机者,多数就是由于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所致,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一就是宫口开大之前或胎膜破裂之前没有明显宫缩,其病因主要为子宫颈机能不全;二就是先有宫缩,其后出现宫口开大或胎膜破裂,其病因多为生殖道感染、胎盘后血肿或胎盘剥离等[5]。 (一)流行病学因素 临床上自然流产得发生率为15%~25%[1],而其中得80%以上为发生在妊娠12 周前得早期流产[3]。发生2次或2次以上流产得患者约占生育期妇女得5%,而3次或3次以上者约占1%[1]。RSA得复发风险随着流产次数得增加而上升,研究表明,既往自然流产史就是导致后续妊娠失败得独立危险因素,曾有3次以上连续自然流产史得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接近40%[2]。此外,孕妇得年龄及肥胖也就是导致自然流产得高危因素[1-2]。 [专家观点或推荐] 应详细询问夫妇双方得病史,包括年龄、月经婚育史、既往史、家族史。并依照时间顺序描述既往流产情况,包括发生流产时得孕周、有无诱因及特殊伴随症状、流产胚胎有无畸形及就是否进行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并计算其体质指数(BMI)。 (二)解剖结构因素 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各种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有研究数据显示,RSA患者中子宫异常发生率可达1、8%~37、6%[6],此外,解剖因素所致得RSA多为晚期流产或早产。回顾性研究显示,未经治疗得子宫畸形妇女再次妊娠时流产率或早产率将显著升高。子宫颈机能不全就是导致晚期自然流产得重要原因[7-8]。[专家观点或推荐]

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及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诊疗体系的创新-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及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应用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湖北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杨菁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及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应用”从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多层面、多角度的开展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及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诊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改变和局部改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免疫评估体系,并提出了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成果经以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主任委员熊承良为主任的5位同行专家进行评价,结论为:技术成果成熟度为9级,技术创新度为3级,技术整体先进度为6级,达到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的水平。加拿大科学院院士Peter C.K.Leung 指出本项目疗效令人鼓舞和振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分会主席乔杰指出本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均为国内外首报,创新性极强,治疗方式独特,极大地拓宽了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思路。查新报告显示所检国内外文献中,除委托课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外,尚未见与委托课题查新要点相同的文献报道。 研究成果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30余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研究期间,培养了6位博士,20位硕士,在国际国内大会报告50余次,担任国际生殖免疫大会主席5次,参与《复发性流产诊疗全国指南》,代表性SCI19篇,获批专利10项。 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具有病因不明,检测方法缺乏,治疗手段有限,保胎成功率低的特点,及缺乏针对URSA的合理有效的免疫状态评估体系的现状,本项目组旨在初步探索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组成,建立相关免疫学机制,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妊娠结局。项目团队从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多层面,多角度的开展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及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诊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阐明URSA的免疫学机制及建立URSA免疫状态评估体系,提高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诊治效率。 主要技术创新点:(1)在国际上率先从周围血及子宫内膜两个主要系统对Th1、Th2型细胞因子、NK细胞、T细胞、B细胞、DC、调节T细胞、巨噬细胞等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完善的RM免疫状态评估体系,建立了宫腔内灌注外周血单核细胞,肝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环孢素A等20余种个性化分子治疗方案,将RM患者治疗的成功率提高25%(39.58%vs14.29%)。(2)宫腔灌注可增加着床期子宫内膜LIF和VEGF的表达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HCG作用于PBMCs,使其分泌IL-1β和LIF 等细胞因子可增加滋养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以此增加胚胎的侵袭能力。(3)证明了Th17细胞,Kisspeptin、PIBF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关键因素。在国际上首报Stathmin-1蛋白表达减少抑制滋养层细胞增殖、入侵导致RM。YY1/MMP2轴促进母-胎界面滋养层的侵袭。IRF-4通过TLR-3通路影响Th17细胞分化介导流产。(4)在国际上首报妊娠维持过程中MEIOB具有单链DNA外切酶活性并且是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必须的调控蛋白,与细胞复制关键蛋白ROA以及SPATA22形成复合体调控配子减数分裂,SCML2通过调控USP7来抑制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上的组蛋白H2A 泛素化,为RM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推广应用情况:临床应用方面,本团队制定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规范化评估、

复发性流产中免疫因素发生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中免疫因素发生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RSA)一般指与同一配偶在孕20周前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主要包括染色体、解剖结构、内分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血栓前状态等,但接近50%~8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较多学者认为不明原因的RSA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免疫因素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URS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Abstract]Recurrent abortion is generally refers to with the same mate in 20 pregnant weeks ago continuous 2 times or more than 2 times of spontaneous abortion,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Etiology mainly includes the chromosomes,anatomical structure,endocrine,infection,genetic factors,immune factors and thrombosis before state,but close to 50%-80%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bortion etiology has not been clear,now think more unexplained RSA is closely related to immune factors.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factor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were reviewed,provide new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URSA. [Key words]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Immunity;Etiology;Therapy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即反复性自然流产,一般指与同一配偶在孕20周前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连续发生两次流产后再次成功妊娠的概率约为75%。连续三次约为70%,四次以上的成功率仅为50%[1],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较多,包括染色体、解剖结构、内分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血栓前状态等,但50%~80%[2]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尚未明确,即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URSA)。目前较多研究认为URSA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关系较密切,主要是由于母体本身对胎儿携带的来自父方的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并由此产生的免疫攻击所致。以下对同种免疫因素介导的RSA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发生机制 1.1封闭抗体 封闭抗体理论由母胎之间的同种免疫理论发展而来,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滋养层及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LX)等刺激母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一类IgG型抗体[3]。近年来研究认为封闭抗体的缺乏是导致URSA的重要因素之一[4],其主要作用是封闭母体的T淋巴细胞等对胚胎抗原的免疫攻击,进而形成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有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TLX抗独特性抗体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妊娠者[5]。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年1月第51卷第1期第3-9页 关于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定义,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标准是2次或2 次以上妊娠失败;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则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并于妊娠24周前的胎儿丢失;而我国通常将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1-4]。RSA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性进行一系列的筛查,此外,对RSA的部分治疗措施尚存在争议。为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特别制定RSA诊治的专家共识。 因国内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尤其是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本专家共识以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及RCOG发布的“RSA诊治指南”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及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撰写,旨在为RSA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本专家共识中推荐的部分观点仍为初步认识,尚需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验证。 1 病因及筛查 RSA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妊娠不同时期的RSA,其病因有所不同,妊娠12周以前的早期流产多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生殖免疫功能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所致;妊娠12周至28周之间的晚期流产且出现胚胎停止发育者,多见于血栓前状态、感染、妊娠附属物异常(包括羊水、胎盘异常等)、严重的先天性异常(如巴氏水肿胎、致死性畸形等);晚期流产但胚胎组织新鲜,甚至娩出胎儿仍有生机者,多数是由于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所致,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宫口开大之前或胎膜破裂之前没有明显宫缩,其病因主要为子宫颈机能不全;二是先有宫缩,其后出现宫口开大或胎膜破裂,其病因多为生殖道感染、胎盘后血肿或胎盘剥离等[5]。 (一)流行病学因素 临床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25%[1],而其中的80%以上为发生在妊娠12 周前的早期流产[3]。发生2次或2次以上流产的患者约占生育期妇女的5%,而3次或3次以上者约占1%[1]。RSA的复发风险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研究表明,既往自然流产史是导致后续妊娠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3次以上连续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接近40%[2]。此外,孕妇的年龄及肥胖也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1-2]。 [专家观点或推荐] 应详细询问夫妇双方的病史,包括年龄、月经婚育史、既往史、家族史。并依照时间顺序描述既往流产情况,包括发生流产时的孕周、有无诱因及特殊伴随症状、流产胚胎有无畸形及是否进行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并计算其体质指数(BMI)。 (二)解剖结构因素 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各种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有研究数据显示,RSA患者中子宫异常发生率可达1.8%~37.6%[6],此外,解剖因素所致的RSA多为晚期流产或早产。回顾性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子宫畸形妇女再次妊娠时流产率或早产率将显著升高。子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晚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7-8]。[专家观点或推荐]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文章编号:1003-6946(2010)10-773-03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 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彭婀娜,姚若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封闭抗体(BA)变化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对81例BA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其治疗后B A的变化及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在81例治疗的患者中,有73例获妊娠成功,8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90.12%(73/81);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后43例复查,其中35例BA转阳性,阳性率81.40%(35/43),BA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5例B A转阳性者均妊娠成功,BA仍阴性者8例,继续进行3次主动免疫治疗后5例妊娠成功,有3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BA阳性者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BA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再次妊娠成功率及提高B A的阳性率,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的结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 21 文献标识码:A S i g nifi c ance and Change o f B l o cking An tibody before and after Acti v e I m munother apy in Unexp lai n ed Recurr ent Spon t aneous Abortion PENG Ena,YAO RuoJi n (X iangya Hosp it a l o f Cen tra l Sou t h Un ive rs ity,Changsha Hunan410008,Ch i n a) Co rresponding au t ho r:YAO Ruo jin Abstract O bjective:To investi g a t e the e ffectiveness o f ly mphocy t e active m i m uno the rapy in pa ti e nts w ith unexp l a ined recu rrent spon t aneous abo rtion and t he changes o f b lock ing an tibody(BA)be fore and a ft e r the trea t m e nt as w e ll a s the m i pact on sub seq uen t p regnancy.Me thods:81unexp la ined recurren t spon taneous abortion pa ti e n ts w ith nega tive b locking antibod ies w ere m i m unized w ith l y mphocytes.The changes o f BA a-f t e r the treat men t and the outcome o f subsequent p regnancy we re obse rved.Results:73o f81pa tien t s w ith t he trea t m en tw ere success f u lly conce ived.8cases happened recurren t ear ly abo rti o n.P regnancy succe ssfu l ra t e wa s90.12%(73/81).I n43case s reexam ined a fter m i m un iza ti o n,35we re pos itive.The positive ra t e was81.40%(35/43),co m pared w ith tho se be f o re trea t m ent t here w as sign ifican t d iff e rence(P<0.01).35 case s o f b lock i n g an tibody-positive we re successf u lly p regnan.t8ca ses w ith b locking an ti b ody-nega tive had 3tm i es con tinua ll y acti v e m i muno t he rapy,i n w hich5ca ses had conce ived and3case s happened recurrence o f ea rly abor tion.The successfu l ra t e o f p regnancy in positi v e BA was h igher than tha t in nega tive BA.There was significan t d iff e rence(P<0.05).Conc l us i ons:Lymphocyte ac tive m i m uno the rapy can m i p rove the suc-cessf u l ra t e o f subsequent p regnancy in b l o cking an ti b ody-nega tive pa ti e n ts w ith unexp la ined recurren t spon-t aneous abortion,and ra ise t he positive ra t e o f b l o ck ing an tibody.It has a ce rtain re f erence va lue f o r preg-nancy ou t co m e in patients w it h unexp la ined recu rren t spon taneous abo rtion. Key w ords Unexp la ined;Recu rren t spon taneous abo rtion;B l o ck ing an ti b ody;I m muno t herapy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是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发生的自然流产,其病因涉及遗传、免疫、解剖、内分泌、感染及胚胎畸形等因素,但有40%~60%病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目前认为免疫因素尤为重要,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 t spontaneous abortion)。文献报道,有77%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缺乏封闭抗体[1](b lock i n g antibody,BA)。使用患者丈夫或健康的第三者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多有报道[2],但是其治疗效果一直存在争议,现在我们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进行BA检测,并对B A阴性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其B A的变化及再次妊娠结局。 773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年10月第26卷第10期 Jou rnal of P ra ctic a lO bstetri c s and Gynecol ogy2010Oc t.Vol.26,N o.10

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

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 分享|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6日点击数: 1039 次字体:小大 一、概述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自身抗原和/或自身致敏性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 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主要功能是清除降解自身抗原和体内衰老、凋亡或畸变的细胞成分,并调节免疫应答平衡,从而维持机体的自身稳定。如果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导致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时,即为病理性自身免疫,形成自身免疫病。 目前已知的与RSA有关的自身抗体有非器官特异性抗体和器官特异性抗体。前者主要有抗磷脂抗体(APA)、抗核抗体(ANA)、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抗糖蛋白1(抗β2-GP-1Ab)抗体等;后者主要有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甲状腺抗体(ATA)、抗心肌抗体(HRA)等。其中与复发性流产关系较为密切的自身抗体是APA。当具有APA相关的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复发性流产等临床表现时,统称为抗磷脂综合征(APS)。APS是严重的血液凝固疾病,导致危及生命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胎儿丢失或顽固的血小板减少症。多见于年轻人,60%~80%为女性患者,并与妊娠密切相关。 二、与RSA相关的自身抗体 ㈠非器官特异性抗体 临床上常用的有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GP-1抗体、狼疮抗凝因子(LAC)、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 1.抗磷脂抗体与RSA ⑴APA成分:目前已发现的APA有20余种,其中以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GP-1抗体和狼疮抗凝因子(LAC)最有代表性和临床相关性。 ACA是针对血管内皮细胞膜和血小板上的磷脂的自身抗体,有IgG、IgA、IgM 三种类型,以IgG类最具临床意义。 LAC是在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发现的,因此称为狼疮抗凝因子。 ⑵APA与RSA的关系:APA是引起流产和不孕症最主要的自身抗体。APA阳性并伴有血栓形成或者病理妊娠的一组临床征象,称为APA综合征(APS),主要包括两类抗体:一类抗体作用于磷脂,主要为ACA和LAC;另一类作用于磷脂结合蛋白,主要是抗β2-GP-1抗体。作用于APS患者中ACA出现率是LAC的5倍以上。ACA是中国人群中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最主要的自身抗体,而LAC少见。APA阳性的女性患者复发性流产、先兆子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的风险增高,而不孕和流产的妇女APA阳性率高于健康妇女。林其德等研究显示,排除SLE 的RSA病例检测,ACA阳性率为14.29%,而正常妇女ACA阳性率仅为6.37%。另有报道认为,ACA在RSA患者中阳性率为5%~51%,LAC在RS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0~20%,而APA阳性率在RSA患者中则高达50%~60%,正常人群其阳性率仅4%。不管是否有SLE等原发疾病,APA阳性如不予治疗,约70%以上将发生自然流产

曲秀芬教授治疗高龄女性复发性流产经验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7, 6(5), 249-253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46657069.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46657069.html,/10.12677/tcm.2017.65041 Professor Qu Xiufen Experiences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Advanced Maternal Age Women Xue Han1, Xiufen Qu2, Yaozhi Cui1 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Nov. 2nd, 2017; accepted: Nov. 14th, 2017; published: Nov. 21st, 2017 Abstract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a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of the child-bearing age women. Especially for advanced maternal age women, the etiology is com-plex and difficult to treat, so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RSA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 but fifty percent of these are unknown. Many studies show that the risk of RSA is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spontaneous abortions; advanced age is also a high risk factor for RSA. The risk of RSA of women with at least once abortion was 3.28 time of women without abortion. The risk of RSA in women at order age (≥40 years old) was 4.062 time of that younger women (<20 years old). Most advanced age women have a history of surgical abor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ovarian is rela-tively poor, so the risk of RSA is much higher. Since the implement of “the second child” policy, women who wish to have the second child are almost older than 35 years old, so prenatal treat-ment is particularity important for advanced women. Professor Qu concludes tha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s the deficiency of the kidney; deficiency of kidney-yang is the main factor, and liver-qi stagnation, spleen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and so on. Treatment emphasizes both the surface and essence, symptomatic treatment should be applied before pregnancy and af-ter pregnant. We pay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lifestyle guidance,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o meet the fertility requirements of pa-tients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fertility policy. Keywords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dvanced Maternal Age Women, Famous Doctor Experience, Qu Xiufen 曲秀芬教授治疗高龄女性复发性流产经验 韩雪1,曲秀芬2,崔耀枝1

复发性流产免疫因素分析

血的新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3,8:1861. 文章编号:1006-6233(2007)09-1113-02 复发性流产免疫因素分析 梁月华,梁宝珠,黄显文 (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将复发性流产120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分娩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封闭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比较两组封闭抗体阴性率及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中封闭抗体阴性率为:82.5%,对照组中封闭抗体阴性率为:8%,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20.83%,对照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4%,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封闭抗体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与复发性流产有明显关系,是造成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抗心磷脂抗体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B I nvestigation on I mm une Factor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n LI ANG Yue-hua,LI ANG Bao-zhu,H U ANG X ian-w en (Jiangm enM aternity and Child H ealth Care H os p ital, Guangdong J iangm en529000,Chi na) Abstract:Objective:To i n vestigate t h e relationsh i p bet w een b l o ck i n g antibody、anticardiolipin ant-i body an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 rtion.M e t hod:120patients diagnosed as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w ere d i v ided i n to control g r oup,50cases w ho had de li v er d no r m al ne w borns w ere div i d ed i n to co m parison group,t w o g roups w ere tested by b l o ck i n g antibody、anticardiolipin anti b ody.R esult:In control group:the negati v e rate o f blocking anti b ody w as82.5%,and only8%i n co m par i s on group,the positi v e rate o f anticar-diolipin anti b ody w as20.83%in contro l group,and on l y4%in co m parison group.Conclusion:There w as very closed relationsh i p bet w een block i n g antibody、an ticardio li p in anti b ody and recurrent spon taneous abor-ti o n,block i n g antibody、anticardio lipin antibody w ere i m portant i m m une factor o 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 n. K ey w ords: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 o n;B l o ck i n g anti b ody;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称为复发性流产。复发性流产是妊娠的并发症之一,病因十分复杂。本文通过对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的复发性流产(RSA)患者120例进行封闭抗体(BA)、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探讨两种抗体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复发性流产组:共120例,年龄24~40岁,为自然发生两次以上的流产,每次妊娠均以B超及血HCG证实,常规病因检查,排除遗传、内分泌、生殖器解剖异常等,均检测两种抗体。 1.1.2正常对照组:共50例,年龄20~38岁,为无不孕症及反复流产史,且有一个健康婴儿,均做两种抗体检测。 1.2方法 1.2.1封闭抗体检测方法:又称改良补体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具体方法为:抽女方静脉血3m,l男方不凝 第13卷第9期2007年9月河北医学 H EBEIMED I C I N E Vo.l13,No.9 Sep.,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