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堂PPT)
2024版年度最新文言文《揠苗助长》ppt课件
![2024版年度最新文言文《揠苗助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0747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0.png)
最新文言文《揠苗助长》ppt课件目录•引言•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分析•寓言故事内涵挖掘•艺术手法鉴赏•跨文化对比与拓展•思考与讨论引言课件背景与目的背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PPT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本次课件针对初中文言文《揠苗助长》进行设计与制作,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
目的通过PPT课件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该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阐述了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危害。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故事内容: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揠苗助长》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原文呈现与注释原文呈现《揠苗助长》原文以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农夫急于求成,违反自然规律而导致失败的故事。
注释对原文中的生僻字、难词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如“揠”字,注释为“拔起”。
逐句解读与赏析逐句解读对原文进行逐句解读,分析句子的含义、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如“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解读为“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
赏析从文学角度对原文进行赏析,挖掘其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
如赏析农夫的愚蠢行为,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主题思想探讨主题思想通过解读和分析,探讨《揠苗助长》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现实意义将主题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阐述其现实意义和启示。
如在教育、工作等领域中,应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避免急功近利的行为。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描述农夫的穿着、面容和体态,展现出一个朴实、勤劳的农村劳动者形象。
初中文言文ppt课件.ppt
![初中文言文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24cfd152d380eb63946d14.png)
4、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 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 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 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 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 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9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例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学业解答 疑难问题 的。
例2:忧/劳/可以兴/ 国/ ,/ 逸豫/ 可/ 以 / 亡/身/。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四、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1、对(对译法)5
1、对: 就是对译、扩展,即把文言文中的单
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1:“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 像狗一 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为动用法 译文:君子 为知己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 生死而肉骨也。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 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
长肉啊!
使动用法
16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藩篱。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 边疆。
?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 例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
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11
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 语和介词等。
例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 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 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 回答 说:“(一个人欣赏音乐) 不如和别 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102f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3.png)
❖ 1 .介词
9、为wèi
❖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1.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其qí
❖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 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③:此皆言其可 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左传》 ❖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
国志·诸葛亮传》 ❖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
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二)用作疑问副词。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课件(共13张PPT)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课件(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aacfe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a.png)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 “见……于……”, “受……于……”表被动。 (2)“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3)“被”(后起用法)。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宾语: (3)省略介词(于,以)
文 言 文 基 础 知 识
01
词类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 介词来自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02
词类活用
0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
1.使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使动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闻之于宋君。 (3)形容词使动用法
2. 意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意动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0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4.名词活用做状语: 如“一狼犬坐于前”、 5.为动用法
03
汉语句子成分及语序
语法成分及语序
介 形容 名/代 介
动
形容 名/代
[状],(定)+ 主 + [状] + 谓 + <补> + (定)+ 宾
03
特殊句式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一)判断句 (1) 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者也”、“……也”; (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 “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3)名词做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3.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 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或“以”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2.定语后置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 ppt课件35页PPT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 ppt课件3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d79f74ec3a87c24128c4c9.png)
一、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
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何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二、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 确定朗 读节奏
躬耕/于南阳 告之/于帝 遂/许先帝/以驱驰
课堂练习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满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 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 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 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卜之,曰:‘必以人祠, 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 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 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为主君 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 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是使为善者惧 ②相寿流涕而去 ③不得独私故人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如:③不得独私故人 私:
不宜偏私 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动词)
二、根据字形推断
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①如:夜则窃啮斗暴。(《永某氏之鼠》) 啮: 啮——从口;从齿。 啮:咬
②雁奴独不瞑 (《雁奴》) 瞑: 瞑——从目;从冥。 瞑:合眼;闭眼。
(倒 装)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提示:
1.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2.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3.“古二今一”要注意。
文言文 实词解释实用技巧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式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二、根据字形推断 三、参照现代意义推断 四、句内语法结构推断 五、 整体语境推断
初中文言文PPT课件
![初中文言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61b05d84868762caaed5eb.png)
②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司马迁感到“爽然若失”的原因是:
4、“自令若是”的“是”指代的是 屈原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你认同贾谊责怪
9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担任
②适:往;到……去
③涕:眼泪
④及: 等到
⑤游:游说
⑥志:志向
2、翻译:
①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
姓贾的读书人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
、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
,通晓诸子百家的书,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
位时,让他担任博士之职。贾谊死的时候三十三岁。
司马迁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
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从来没有不流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划线句子。(3分)
(1)案( ) (2)恐( ) (3)谢( )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3
译文:文襄公周忱审阅死囚的案卷,想要使囚犯活下来却没有办法,(因此)忧 虑叹息。(于是)让书吏抱着案卷读给他听,一直读到了数万字,他背手站在一边听 。(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 活下来。”于是使这个人免于死刑。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课件—【精品PPT课件】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课件—【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9d880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3.png)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能力描述】 根据教育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从而 1.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 2.采用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3.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 4.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教育学中,演示文稿一般可以用作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等。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呈现关键信息,避免添加与教学主题不相关的冗余信息,干扰学生习注意力;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可通过表格、标志符号、标志符号、图示、结构图接等可视化方式有逻辑地呈现内容结构;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方式。Microso、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搬“演示文稿”内容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留白、动画效果、互动试题、超链接等方式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五经”:《诗经》、《尚书》、《周易》 、《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民族、民生、民权
——孙中山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妻决别书》 1911年4月
语文课件22文言文二则 (共23张PPT)(完美版课件)
![语文课件22文言文二则 (共23张PPT)(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9ba118312b3169a451a490.png)
字词乐园
囊、萤、恭、勤、博、贫、焉
注意读准: 前鼻音“勤 贫 焉”,后鼻音“囊 萤 恭”。
书写指导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 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囊
勤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 “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初读感知
课堂作业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 ōnɡ
q ín
y ān
恭
勤
焉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囊萤夜读(用袋子装 )
2 .夏 月 则 练 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白绢做 )
3.以夜继日焉(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
课堂作业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 “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 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 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初读感知 从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 (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 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 的精神。。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 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 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我们这些有条 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第二课时 《铁杵成针》
新课导入
初中文言文ppt课件免费
![初中文言文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609de1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6.png)
了解倒装句的构成和特点,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等。
04
文言文文化背景
文言文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01
02
03
科举制度
详细解释科举制度的起源 、发展和影响,以及它在 文言文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
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及它对文言文的影响 和体现。
古代官职
解释文言文中常见的官职 ,以及这些官职的职责和 权力。
在写作中引入典故,增强文章的文化 内涵和说服力。
注重文气贯通
在写作中注重文气的贯通,使文章读 起来流畅、自然。
文言文常见句式练习
判断句
被动句
通过练习判断句,掌握其构成和特点,如 “...者,...也”。
理解被动句的用法,掌握其表达方式,如 “为...所...”。
省略句
倒装句
通过练习省略句,理解文言文中省略的表 达方式。
省略句
由于古代书写工具的限制,常 省略一些成分,如主语、谓语 等。
倒装句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等,以强调某些词语或
满足语法需要。
03
文言文写作训练
文言文写作要点
理解文言文语法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法、词法,理解文言文 的特殊表达方式。
培养语感
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实践,培养对文言文的 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文言文PPT课件
目录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写作训练 • 文言文文化背景 • 文言文学习资源推荐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定义
总结词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用于书写历史、文学、哲学等经典著 作。
详细描述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与日常口语表达有所区别。它是中国古代 知识分子普遍使用的书写方式,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著作。
初中文言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初中文言文阅读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24fb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6.png)
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 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u基本形式:“……者,……也”, “……,……者”,“……,… …也”。 u另一种是用 “则”“皆”“乃”“为”“即”“非” 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u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 下文判断。
(9)“…,…也” 例: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10)“…也”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否定: (11)“非” 兵革非不坚利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 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 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b 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c 对话省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 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A于 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 “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 B以 例:屠惧,投以骨。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 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 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 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 嘲笑)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 (块)抚尺而已
初中文言文学习 ppt课件
![初中文言文学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9bf9feff00bed5b8f31d21.png)
解释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辍耕之陇上(动词,去,到) 2.二世杀之 (代词,代扶苏) 3.嘱予作文以记之 (代词,这件事)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助词,的) 5.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6.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39
“以”
(一)“以”用作介词 ,有三种情况: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
20
意动用法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利: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3、邑人奇之 《 《伤仲永》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21
02 文言文虚词
22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 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象声词、代词七类。
46
3.“以”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47
(四)“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 “已经”。如:
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 “已经”)《陈涉世家》
48
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介词,把) 2.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 3.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来) 4.以伤先帝之明 (连词,以致) 5.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凭借) 6.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1、古今异义 3、通假字
2、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6
• 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初中文言文专题ppt课件
![初中文言文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2565f2cfc789eb172dc8fb.png)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实在是不可估量。
27
三、文言中的句式
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 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
1.判断句式 2.被动句式 3.倒装句式 4.省略句式
28
判断句式
判断句式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单独使用“者”或单独使用“也”,甚至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 动词的前边,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的 前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吞舟是漏。”(《与陈伯之 书》)。
31
(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 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五人墓碑 记》。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③音同形异。如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 其意义和语法作用。
23
我们可以把这些虚词分为若干类来把握:以代词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词为主的有 “既、但”等,以介词为主的有“以、于”等,以连词为主的有“而、则”等,以语气词 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词“焉”等。只要有了诵读的基础,掌握虚词应该比较容 易把握文言句式。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8ee5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a.png)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七年级文言文入门ppt课件
![七年级文言文入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088dd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7.png)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发语 词、衬词、虚词删去。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 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 不翻译。
译: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拿着笔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划分句子朗读的节奏
规律方法:
一关键:理解句意。 两原则:结构完整 不改原意 一规律: 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发语词后和连词前可 停顿。
二、句子翻译题
1.三个“遵照” :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2.四个步骤
①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 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 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 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 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 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相信自己! 我能!我行!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十六篇PPT课件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十六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32e99049649b6648d747f2.png)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 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 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 有很多的人了!
三峡 (北魏 郦lì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 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 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háng!”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 师了。”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
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 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 子里。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 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 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 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省主语:()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译文:(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
B、省谓语: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译文:陈胜封自己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C、省动宾语: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译文:叶公看见它,连忙躲开(他)逃走。
D、省介宾语: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译文:齐国的使者把(他)当作奇才,秘密的用车子载着 ,同(他)一起到齐国。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
20神20/8/灵4 保护的原因吧。
11
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 语和介词等。
例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 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 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 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 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例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介宾短语作状后置)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例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
译文:(愚公)就带领三个能挑担的儿子和孙子。
例4:甚矣,汝之不惠
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
译文: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2020/8/4
14
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名作状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 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为动用法 译文:君子为知己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
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2
二、“考什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得分点设置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 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⑥固定结构
2020/8/4
3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 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 ↓ 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 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 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2020/8/4
4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 也/ 。/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
2020/8/4
8
4、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 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 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 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 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 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2020/8/4
9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例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Leabharlann 2020/8/412
6、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 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020/8/4
13
例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宾语前置)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 说······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色彩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
降低了身份。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宝玉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词义变化
2020/8/4
15
学业解答疑难问题 的。
例2:忧/劳/可以兴/ /国,/ 逸/豫/可以 / 亡/身/。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四20、20/8/4 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1、对(对译法)5
1、对: 就是对译、扩展,即把文言文中的单
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1:“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 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 节词。 例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 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6
2、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 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 号、官名、地名、人名、朝 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 衡单位等。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2020/8/4
7
3、换(替换法)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 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 “都”;“咨”,要换成“商量”。
2020/8/4
2016-7-15
1
1
一、知识重温
(1)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 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信 达 雅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 为主,以意译 为 辅。
(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对、留、换、删、补、调
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 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则然……”:换成“既然这样,那么 ……”;“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例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bào)秦之欲无厌··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 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例8: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
。 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 译。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2020/8/4
10
5、补(增补法)
①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