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

实验七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综述:辣椒红色素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是以辣椒为原料,用石油醚、丙酮、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天然色素。

主要由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辣椒酮、辣椒红呋喃素、玉米黄质等化合物组成,,依据来源和制法的不同,因含有辣椒碱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味。

辣椒红素几乎不溶于水,可任意溶解于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

紫外光可以使辣椒红素褪色,但辣椒红素对热稳定,160℃加热两小时几乎不褪色,Fe3+、Cu2+可使之褪色。

pH对色素色度无影响。

辣椒红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为自主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几人一些小组,自己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讨论通过后进行实验。

通过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分离及测定,初步了解和掌握食品中某些成分的提取技术、分离技术以及测定方法,从而对食品有效成分的分析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为能灵活运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实验还拟通过这种方式,使同学们了解一个研究性试验的基本过程,从而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今后创新性实验的开发奠定一定的能力基础,同时也在于培养大家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辣椒红色素为脂溶性色素,选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后,可采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对色素进行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干红辣椒2.试剂: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氯仿、甲醇、柱层析用硅胶、薄层层析用硅胶、0.5%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3.设备:粉碎机、超声波清洗机、旋转蒸发仪、薄层层析板、柱层析、层析缸等。

四、实验步骤1.色素的提取:称取1-2g 干红辣椒,掰开去籽,放入粉碎机中粉碎。

将粉碎好的粉末倒入一干燥洁净的三角瓶,加入50-100ml 丙酮,用保鲜膜封口,并在保鲜膜上扎几个眼儿。

将三角瓶放入超声清洗机20-30min ,过滤后放入旋蒸瓶内旋蒸,直至完全蒸干。

向内壁附着有辣椒红色素的旋蒸瓶内加入3-4ml 左右的石油醚,轻摇将辣椒红色素溶解在石油醚中,最后把石油醚倒入小试管,密封好放入冰箱保存。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

文献检索大作业姓名:吴海明学号:06209229 课题: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一、课题背景及意义目前,国家对色素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促使天然色素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

天然色素一般来源于天然成分,比如甜菜红、葡萄和辣椒,这些食品已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因此,从无毒、无害及绿色环保的天然产物中提取色素,是当今食用色素的发展新趋势,尤其以常见蔬菜为原料提取的天然色素的开发更受人关注。

我国辣椒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从红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红色素作为绿色环保产品具有色泽鲜美、性质稳定、无毒副作用,并具有一定疗效保健功能和较高的营养生理价值,己被美国FDA、英国、日本、EEC、FAO/WHO和中国GB等组织审定为A类食用色素,在使用中不加以限量,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饮料和儿童玩具等领域辣椒红色素是一种色价高的天然类胡萝卜素食用色素,它不仅无毒副作用,还有益于身体抗氧化、调节免疫系统活性等生理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儿童玩具等领域。

我国辣椒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从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具有广阔的前景。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色素、维生素、蛋白质、糖类、油脂和多种矿物质,有着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辣椒作为调味品和药物在我国使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辣椒性热,味辛辣,具有温中健胃及杀虫功效,且对于治疗胃寒、食饮不振、消化不良、风湿痛、腮腺炎、多发性疖肿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国外辣椒深加工产品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对辣椒红色素的研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己经大量地研究生产高纯度的辣椒色素及辣椒素纯品。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相对都较小,资金投入少、技术力量薄弱,而进行辣椒红色素、辣椒素等高附加值的红辣椒精细产品深入研制开发的企业不多,现全国已有20多家生产企业生产辣椒红色素;但生产能力和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检索思路我国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的研究已经开展很多年了,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检测工艺也比较完善。

2024年辣椒红色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辣椒红色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辣椒红色素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从辣椒中提取而来。

它的使用十分广泛,常见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就辣椒红色素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规模辣椒红色素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辣椒红色素市场在2019年的规模超过了X百万美元,并且预计到2025年将以每年X%的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

这一迅猛的发展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

食品和饮料行业需求的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改变,对于健康和天然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辣椒红色素天然无害,对健康无害,并且能够为食品和饮料提供鲜明的红色,因此得到了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广泛应用。

化妆品行业的增长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化妆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辣椒红色素不仅可以作为化妆品的着色剂使用,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等功能,因此在化妆品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国际市场的扩展随着全球市场的一体化,辣椒红色素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红色素生产国,其出口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很大一部分。

不仅如此,中国的辣椒红色素在质量、产量和价格等方面都具有竞争力,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辣椒红色素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虽然全球范围内有不少生产商,但是市场份额主要由一些大型企业占据。

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小型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并且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创新能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辣椒红色素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辣椒红色素生产工艺将会得到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新的技术将更好地提取和提纯辣椒红色素,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新产品的推出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企业将不断推出新的辣椒红色素产品。

例如,低糖、低盐、有机等特点的辣椒红色素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辣椒红色素提取实习报告

辣椒红色素提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原理和方法,掌握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提取技术,熟悉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流程,提高食品添加剂提取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原理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主要由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及黄色素构成。

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2.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提取辣椒红色素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辣椒红色素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

具体步骤如下:(1)将成熟的干辣椒打成粉末;(2)将辣椒粉末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混合,制备成辣椒油树脂;(3)通过蒸馏、分离等程序,最终获得辣椒红色素。

3.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加速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具体步骤如下:(1)将成熟的干辣椒打成粉末;(2)将辣椒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放入超声波提取器中;(3)启动超声波提取器,提取辣椒红色素。

4.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利用微波辐射使辣椒红色素从原料中快速溶解出来。

具体步骤如下:(1)将成熟的干辣椒打成粉末;(2)将辣椒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放入微波炉中;(3)启动微波炉,提取辣椒红色素。

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的特性,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从原料中提取辣椒红色素。

具体步骤如下:(1)将成熟的干辣椒打成粉末;(2)将辣椒粉末与超临界流体混合;(3)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提取辣椒红色素。

五、实习成果1. 掌握了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原理和方法;2. 熟练掌握了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提取技术;3. 熟悉了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流程;4. 提高了食品添加剂提取的实践操作能力。

2024-2025年中国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2024-2025年中国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辣椒红色素行业在2024-2025年之间将会取得显著的增长。

以下是对市场前景、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市场前景:中国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食品着色剂,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毒性而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天然食品着色剂的需求增加,中国辣椒红色素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2024年中国辣椒红色素市场规模为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

这主要是由于辣椒红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

另外,中国出口市场的扩大也将推动行业的发展。

竞争环境:中国辣椒红色素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有众多生产企业。

目前,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大多数企业通过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另外,行业内的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提供优质的产品来吸引海外客户。

因此,企业在市场拓展、品牌营销和产品质量上都需要加大投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中国辣椒红色素行业将面临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着色剂的需求将更为强烈,这将推动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加大投入。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企业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认证,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市场对定制化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不同配方和颜色的产品。

最后,国际市场的开拓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企业需要加强与海外客户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出口比例。

综上所述,中国辣椒红色素行业在2024-2025年之间将取得显著的市场增长。

然而,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挑战,企业需要积极应对,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标题: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摘要:红辣椒是一种辣椒品种,具有辛辣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其中的辣椒红色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辣椒红色素是从辣椒中提取的一种红色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色泽和稳定性。

它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色彩鲜艳度,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抗氧化、抗菌等。

因此,辣椒红色素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方法1.材料准备:选取新鲜的红辣椒作为实验材料,将其洗净,并切碎备用。

2.提取液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无水乙醇和纯净水混合,制备合适浓度的提取液。

3.提取操作:将切碎的红辣椒与提取液混合,进行搅拌和浸泡,然后进行过滤,得到辣椒红色素提取液。

4.进一步纯化:采取某种纯化方法对提取液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得到纯化的辣椒红色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1)提取液浓度: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液浓度为30%。

(2)提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辣椒红素的提取时间需要在30分钟左右,过长或过短时间均会导致提取效果下降。

(3)提取温度:提取温度对辣椒红素的提取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辣椒红素的最佳提取温度为50℃。

2.辣椒红色素的纯化效果:(1)通过纯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成功去除了提取液中的大部分杂质,得到了辣椒红色素的纯化产物。

(2)纯化后的辣椒红色素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具备更好的应用性能。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纯化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辣椒红色素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提取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丁春瑞;远辉;李静【摘要】综述了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溶剂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法、分子蒸馏法以及硅胶柱层析法的提取技术,为辣椒红色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exaction, traction, ploit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ed advances in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capsicum red pigment, which include solvent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enzyme exmolecular distillation and colunm chromatography.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ex- of capsicum red pigment's resource.【期刊名称】《食品工程》【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研究进展【作者】丁春瑞;远辉;李静【作者单位】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乌鲁木齐830011;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乌鲁木齐830011;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4辣椒红色素(Capsicum red pigment)又称辣椒红,是从辣椒的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四萜类天然色素,主要成分有叶黄素类的辣椒红素(Capsanthin,分子式为C40H56O3,分子量为584)、辣椒玉红素(Capsorubin,分子式为C40H56O4,分子量为 600),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辣椒红色素总质量的50%~60%。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 : 辣 椒 红 色素是 一种 天然食 用 色素 , 在食 品 、 医药 、 化 妆 品和饲 料 等领域 有 着 广泛 的应 用价值 。如 何 发展 操作 简便 、 成本 低 、 提 取 率 高的提 取 方 法 , 并有 效地 利 用辣 椒 红 色素 一 直 是 天 然产 物 化 学研 究 的 热
第 4 2卷 第 8期
2 0 1 7年 8月
中 国
Ch i n a Co n d i me nΒιβλιοθήκη t 调味品
食 品添 加 剂
辣 椒 红 色 素 的 提 取 方 法 及 应 用 的 研 究 进 展
魏 雅 雯¨ , 靳玲 侠
( 1 . 长 安大 学杂 志社 , 西安 7 1 0 0 6 4 ; 2 . 陕西理 工 大学 化学 与 环境科 学 学 院 , 陕 西 汉 中 7 2 3 0 0 1 )
Res ea r c h Pr o gr es s o n Ex t r ac t i o n Met h o d s a n d Ap pl i c at i on o f Oap s an t h i n
W EI Ya - we n h ,J I N Li n g — x i a
Abs t r ac t =Ca p s a n t h i n i s a k i n d o f na t u r a l e d i b l e p i g me n t ,whi c h i s wi de l y us e d i n f o o d,me di c i n e,c os me t i c s a n d f e e d. Ho w t o de v e l o p a e a s y - o p e r a t i o n,l o w- c o s t a n d h i g h - e f f i c i e n c y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a nd ma ke a n

实验七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实验七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实验七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方法分离和提取天然产物的原理。

2.复习柱色谱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辣椒含有多种色泽鲜艳的天然色素,其中呈深红色素主要是由辣椒红脂肪酸酯和少量辣椒玉红素脂肪酸酯所组成,呈黄色的色素则是 -胡萝卜素。

这些色素可以通过色谱法加以分离。

本实验以二氯甲烷作萃取剂,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R再经柱色谱分离,分段接收并蒸除溶剂,即素。

然后采用薄层色谱分析,确定各组分的f可获得各个单组分。

三.实验装置R值示意图所示。

回流装置,图2-18计算f四.实验试剂与器材试剂:干燥红辣椒、二氯甲烷、硅胶G(200~300目)、沸石。

器材: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吸滤瓶、广口瓶、3cm*8cm薄板、点样毛细管、色谱柱、锥形冷凝管。

五.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放入1g干燥并研碎的红辣椒和2粒沸石,加入10ml二氯甲烷,装上回流冷凝管,水浴加热回流20min。

待提取液冷却至室温,漏斗棉花过滤,除去不溶物,蒸发滤液至干,2mL二氯甲烷溶解色素混合物。

裁滤纸,2cm宽,10cm长,毛细管点样,样斑小于0.5cm,晾干。

烧杯为色谱槽、二氯甲烷水为作展开剂(4:1)。

展开至7 cm。

测量。

计算各种色R值。

素的f(以200ml广口瓶作薄板色谱槽、二氯甲烷作展开剂。

取极少量色素粗品置于小烧杯中,滴入2~3滴二氯甲烷使之溶解,并在一块硅胶G薄板上点样(铺板、活化、R值。

点样、色谱分离参见2.3.6一节),然后置入色谱槽进行色谱分离。

计算各种色素的f 在1.5cm的色谱柱中,装入硅胶G吸附剂(参加2.3.6一节),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将色素粗品进行柱色谱,收集各组分流出液,浓缩各组分,得到各组分产品。

)六、注意事项1.红辣椒要干且研细。

2.硅胶G薄板要铺得均匀,使用前活化充分。

3.色谱柱要装结实,不能有断层。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R值,再通过柱色谱,分段浓缩可得到不同的组分。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txt 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

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

------ Page 1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 年第04 期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 .04,2010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水韩晓岚1,胡云峰1,赵学志2,何洪巨2(1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2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 00097)摘要:辣椒红色素是一种优质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嗜好品工业中。

本文综述了辣椒红色素的理化特性,提取、分离纯化、分析测定等方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辣椒红色素;稳定性;提取;分离;分析;良好的食品应当是色、香、味俱全,其中“色” 杂,其显色物质主要是辣椒色是第一感观,良好的色泽不仅能使人们感观享受到真0.2%-0 .5%的胡萝卜色烯类色素,正的愉快,而且直接影响食品的消化吸收,增加食玉红素占总量的50 %〜60%。

辣欲。

食品中的色泽大部分是由添加色素来实现的。

食c40H, O。

,辣椒玉红素的分子式为用色素的组成和含量,不仅与食品质量有关,也与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有关。

色素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或深胭脂两大类。

极性大的有辣椒红素是天然红色素的一种,可从成熟的茄科应用辣椒的成分非常复素。

辣椒果皮含有其中辣椒红素和辣椒椒红素的分子式为C40H56040纯的辣椒红色素红色针状结晶,熔点175C左右,易溶于机溶剂,如:丙酮、三氯甲烷、植物油、乙醚,溶于 红辣尖椒中提取。

辣椒红素是属于类胡萝卜素中的复 和水。

与浓无机酸作用显蓝色。

具 烯酮类,是维生素 A 的前体。

辣椒红素不仅色价高, 在pH 为3〜12,温度在 25〜70C 较所含的辣椒红与辣椒素的性质不椒、辣子、辣茄等。

实验: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实验: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O R O
辣椒素
纯辣椒素是一种斥水亲脂、无色无嗅的 结晶或蜡状化合物
辣椒红色素不仅色泽鲜艳,热稳定 性好,而且耐光、耐热、耐酸碱、 耐氧化,无毒副作用,是高品质的 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 保健药品等行业。
目前世界各国均批准使用辣椒红色素,国际国内市 场潜力很大,前景乐观。辣椒红是目前世界销量最 大的天然色素,也是最走俏的产品。国外主要生产 国有西班牙、印度等国,目前供不应求。美国一年 需4000t 天然色素,其中辣椒红色素约1000t ,日本 每年需辣椒红约500t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 西欧市场的需求量也很大。世界每年对辣椒红色 素的需求量约8000t ,国际市场潜力很大。我国辣 椒资源十分丰富,供大于求,南北均有种植,我国每 年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欧共体等。辣椒红色素 国内市场需求很大,国内三资企业出口产品和婴幼 儿食品生产厂、饮料厂均使用天然辣椒红色素。
我国辣椒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从红辣 椒中提取辣椒红素有广泛的前景,“七五” 期间被列为国家食品添加剂重点攻关项 目。目前,国内外辣椒红素的生产方法 主要有油溶法、超临界萃取法和有机溶 剂法三种。 本实验使用有机溶剂法,以二氯甲烷作 为溶剂。
3. 仪器与试剂
仪器
薄板;层析缸;150ml平底烧瓶
4. 薄层色谱分析色素
去少量色素粗品加入2~3滴二氯甲烷使其溶 解,在 薄板上点样,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 在展缸中薄层分析; 计算每种色素的Rf比移值。
5. 柱色谱分离提取色素
称量8~9g的300目活化的硅胶,湿法二氯 甲烷装柱,二氯甲烷做洗脱机。 用胶头滴管加入0.5mL的粗色素二氯甲烷 溶液,加样时要使样品均匀滴加到硅胶柱 上。 用二氯甲烷淋洗,分出黄、红、深红三条 色带,用干燥的试管收集不同颜色的产物。 不同颜色的洗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得到 色素。

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实验报告

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实验报告

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方法从红辣椒中分离出红色素,了解其成分及性质,为进一步研究红辣椒红色素的用途和潜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红辣椒中的红色素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Capsanthin),它赋予了红辣椒独特的鲜艳红色。

辣椒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将采用溶剂萃取法分离红辣椒中的红色素。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利用有机溶剂对红辣椒中的各种色素进行溶解,然后通过过滤、蒸发等步骤,将溶剂蒸发得到浓缩的红色素样品。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红辣椒、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蒸馏水、过滤器、蒸发皿等。

2.将红辣椒粉碎成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比例为1:1:1),搅拌均匀,浸泡24小时。

3.过滤浸泡后的混合物,得到萃取液。

重复此步骤三次,以充分提取红色素。

4.将萃取液收集到蒸发皿中,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40℃下蒸发有机溶剂,得到浓缩的红色素溶液。

5.将浓缩的红色素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静置分层。

6.收集下层红色素溶液,用旋转蒸发仪进一步浓缩,得到较纯的红色素样品。

7.对得到的红色素样品进行性质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溶剂萃取法,我们成功地从红辣椒中分离出了红色素,并得到了较纯的红色素样品。

2.数据分析:通过对红色素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我们初步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红色素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发现其在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在酸碱范围内,红色素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溶剂萃取法从红辣椒中成功分离出了红色素,并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红色素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红辣椒中的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辣椒 红色 素提取工艺 一直是研 究热点 , 多年研 经 究, 国内外辣 椒红 色素 提取 方法 主要有 油溶 法、 剂 溶
法和超 临界流体萃取法 等。近年新的提取工艺也不断 出现 , 如强 化提取工 艺、 波辅助萃 取法、 微 超声波 辅助
溶 剂萃 取法 和分 子蒸 馏技术 等 也应用 于辣椒 红色 素 提取。
Ke r :c ps n h n;c psc y wo ds a a t i a ium ;pi me t g n
中 图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号 : S 0 . T 2 2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8 9 7 ( 0 ) 0 0 4 — 0 10 — 58 2 1 l— 02 4 1
我 国是辣椒 生产 大国 , 也是辣椒 红色 素消费大 国;因 此, 从辣椒 中提取辣椒红 色素具有 重大经济意 义。随 着 食品工业发展 , 辣椒红色 素新 的提 取与纯化工 艺不
断 出现, 文综 述近几 年辣 椒红色 素提取与分 离纯 化 本 工 艺研 究最新进展 。 1辣椒 红色素提取工艺
LI Ya — e , U u - a , U n fi LI J n h i ZHANG n Yi g
【 olg f h mi r n h mia n ier g L a c e gUnv ri , io h n 5 0 9 Chn C l e e s ya dC e cl gn ei , io h n ies y L a c e g2 2 5 , ia) e oC t E n t
4 2
粮 食 与 油 脂
2 1 年第 l 0 1 0期
辣椒 红色素提取 与分 离纯化 工艺研 究进展
刘燕 飞 , 军海 。 刘 张 迎 22 5 509) ( 城 大学化 学化 工 学院 , 山东聊城 聊

辣椒红色素的改性及在 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辣椒红色素的改性及在 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辣椒红色素的改性用溶剂法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小很难添加到饲料中去同时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与黄体素玉米黄素一样只有变成自由态的产品才能被动物吸收从而起到着色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辣椒红色素改性
!"
!料 饲 "研 #究 $
!""#$ %
资源开发利用
辣椒红色素的改性及在 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李晓双 青岛大学天然色素研究所 素的同分异构体组成。 摘要 本文通过对辣椒红色素理化特性的分 需要指出,辣椒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受地理条 件、 品种、 收获时间、 贮藏条件、 干燥温度等不同而 异。红色品种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黄色品种的辣 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含量很少。如在红球辣椒中, 已分离出 3$ 种类胡萝卜素, 其中辣椒红素、 辣椒玉 红素以及隐黄素和紫黄素含量丰富。而用高压液相 色谱分析西班牙辣椒红色素和用常规方法以及超 临界法提取的色素产品,对每一个测定样品都得到 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食物 的安全性及食品的多恣多彩,如对肉鸡皮肤和鸡蛋 “三黄鸡” 颜色的关注, 导致 的身价倍增。但用合成 色素添加饲料中使鸡皮和鸡蛋黄着色的种种不安 全因素决定了天然色素饲料添加剂制品的需要量 日增,开发利用天然色素资源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 的发展趋势。这就给辣椒红色素带来巨大的市场, 所以研究辣椒红色素的改性,制成易被动物吸收的 饲料添加剂制品, 就显得很有意义。 ! !" !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改性 了 3# 个以上组成信息,但三种样品因提取方法和 产地不同内在组成不同。我们委托日本食品分析中 心对本所产色价 !3# ### 辣椒红色素检测,其辣椒 红素为 ." 4* 1 2 !## 1 5 反式辣椒红素 3" $4 1 2 !## 1、 顺式辣椒红素 !" #/ 1 2 !## 1 6 、 总叶黄素 $" #. 1 2 !## 1。 应当指出,在饲料中容易被动物吸收并起到着 色作用的主要有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黄体素和 玉米黄素。 !" ,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是有机溶剂提取 法,以植物油作为溶剂的油溶法和超临界 +7, 流体 萃取法。但对于同一产地同一品种的辣椒用不同方 法提取其内在组成略有不同,根据我们多年的生产 经验,用作饲料添加剂的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以工 业已烷作萃取剂,用食用乙醇脱辣效果较好。其工 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 “益都红” 本工艺所用辣椒为山东产 羊角椒, 选 紫红无花斑者, 去籽去蒂粉碎到 *# 目, 用工业己烷

2023年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获得的食品着色剂,其主要成分是辣椒红素。

辣椒红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和药品等行业,给产品赋予艳丽的红色,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本文将对辣椒红色素行业进行市场研究分析。

一、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辣椒红色素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辣椒红色素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食品行业是辣椒红色素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据市场份额的XX%。

饮料行业、化妆品行业和药品行业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XX%、XX%和XX%。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度增加,辣椒红色素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将继续扩大。

二、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辣椒红色素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企业包括ADM、Chr. Hansen、Naturex、BASF等。

这些企业凭借其丰富的技术实力和规模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然而,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入门门槛较低,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也较多。

一些小型企业凭借低成本和个性化定制的优势,逐渐蚕食了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

三、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1.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对天然食品着色剂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推动辣椒红色素市场的发展。

2. 产品多样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辣椒红色素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推出多样化的辣椒红色素产品。

例如,兼具颜色和保健功能的辣椒红色素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3.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辣椒红色素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技术、纯化技术和稳定性技术的改进,将提高辣椒红色素的产量和质量。

四、辣椒红色素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1. 机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天然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辣椒红色素市场需求增长的机会将逐渐增加。

同时,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辣椒红色素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 挑战:辣椒红色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RP-HPLC法制备高纯度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RP-HPLC法制备高纯度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RP-HPLC法制备高纯度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天然色素是指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色彩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天然辣椒红色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具有亮丽的红色、色泽鲜艳、色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饮料、罐头、肉制品、酱油等食品和化妆品领域。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一些质量不高、掺杂杂质的天然辣椒红色素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也给生产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制备高纯度、高品质的天然辣椒红色素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利用RP-HPLC法制备高纯度的天然辣椒红色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天然辣椒红色素的方法;2.探究RP-HPLC法制备天然辣椒红色素过程中影响红色素纯化效果的因素;3.采用RP-HPLC法制备高纯度的天然辣椒红色素,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天然辣椒红色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和品质;2.为推动我国天然色素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天然色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样品制备:从天然辣椒中提取红色素,制备标准品和样品;2.仪器设备:高敏感度HPLC仪、pH计、电子天平等分析仪器;3.实验步骤:(1)建立HPLC分析方法,确定最佳的流动相体系、色谱柱和检测波长;(2)进行纯化实验,采用RP-HPLC法纯化天然辣椒红色素,考察不同的萃取液、pH、浓度等因素对红色素纯化效果的影响;(3)对纯化后的天然辣椒红色素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包括光谱特性、稳定性等。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

其中,绪论中将对天然色素和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文献综述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回顾;实验部分将从建立HPLC分析方法、红色素纯化实验到理化性质分析详细介绍实验过程与结果;结果与分析部分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读;结论将对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意义进行总结;参考文献将列出本研究所引用的相关文献。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刘燕飞刘军海张迎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摘 要: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因其具有色泽鲜艳、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业。

该文介绍辣椒红色素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辣椒红色素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辣椒红色素;辣椒;色素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of capsanthinLIU Yan-feiLIU Jun-haiZHANG YingTS202.3A1008- 9578 ( 2011 ) 10- 0042- 042011-09-06 43 44@@[1]武占省,江英,赵晓梅.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 品添加剂,2004(6):22-25.@@[2]张志强.辣椒红色素的HPLC检测方法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 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7.@@[3]李立华.陕西凤翔辣椒红色素的色度稳定性研究[J].陕西理工 学院学报,2008,24(4):57-60.@@[4]刘蓉,刘志敏.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 加剂,2006(3): 50-53.@@[5]郑惠华,陈惠,张志才.辣椒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J].药物 生物技术,2008,15(6):485-488.@@[6]徐坤,谷绒,马嫄.溶剂法提取辣椒红素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 与开发,2008,29(2):92-94.@@[7]梁鹏,于艳,李忠义,等.气液逆流淋漓法提取辣椒红色素工艺 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2):175- 176.@@[8]何之源,付大友,李艳清.中药材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 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22(3): 66-69.@@[9]于志云,尹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辣椒红色素精制工 艺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1(5): 63-66.@@[10]孙政.辣椒红色索两种提取方素的比较研究[J].河南科学, 2007,25 (4):563-567.@@[11]徐怀德.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12]孟晓,徐坤,谷绒.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椒红素的工艺研究[J].高 等教育研究,2007,23(3): 85-87.@@[13]李瑞丽,李晓,冯佳.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程,2009(2): 19-22.@@[14]王博,王建中,赵良成,等.超声波提取辣椒红色素工艺的响应 面法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 (6):96- 101.@@[15]袁超,李鑫,谢黎霞,等.辣椒红色紊的超声波提取及稳定性研 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1): 100-103.@@[16]李昌灵,胡兴,吴镝.超声波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研究[J].安徽 农业科学,2008,36(5):1728-1729.@@[17] Liu Y, Jin L J, Li X Y, et al. Application of mechanochemical  pretreatment to aqueous extraction of isofraxidin from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J]. Industry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07,46: 6584- 6589.@@[18] Korolev K G, LomovskiiO I, Rozhanskaya O A, et al. Mechanochemical preparation of ware-soluble forms of triterpene  acids [J]. Chem. Nat. Compd., 2003,39 ( 4 ) : 366.@@[19]刘思昭,赵博,王晓艳,等.微切助互作技术辅助提取辣椒红色 素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 71-73.@@[20]董新荣,刘仲华,何新益,等.辣椒色素的分离纯化与光学性质 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22(6): 53-55.@@[21]牛古丹,李东颖,吴宝华.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06(5): 60-62.@@[22]邵景景,赵桂红,钟乃良.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及除辣研究[J].食 品研究与开发,2009(6):189- 192.@@[23]马传国,蒋顺英,许世枫,等.辣椒红色索纯化方法的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素报,2007,28(2):31-34.@@[24]黄新春,张贤锋,沈雁青.辣椒红色素的萃取与精制工艺[J]中 国油脂,2008,33(6): 74-75.@@[25]朱明.食品工业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贺文智,索全伶,王宏伟,等.辣椒红色素提取精制方法[J].内 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1,20(1): 10-13.@@[27]朱书平,李添宝.辣椒红色素与辣椒碱的提取分离[J].天然 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128- 130.@@[28]马云,曹俊萍,李明.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研究发展[J].中国科 技博览,2009(19):92-92.@@[29]孟宪昉,陆兰丽.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利用大孔径树脂脱除辣 素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1):77- 79.@@[30]王玉琪,陈开勋,姚瑞清,等.超临界萃取法制备辣椒红色素[J]. 化学工程,2008,36(8): 9-12.@@[31]王芳芳,江英,苏丽娜.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提纯辣椒红色 素[J].食品科技,2009,34(2): 196-199.辣椒红色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作者:刘燕飞, 刘军海, 张迎, LIU Yan-fei, LIU Jun-hai, ZHANG Ying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聊城,252059刊名:粮食与油脂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reals & Oils年,卷(期):2011(10)本文链接:/Periodical_lsyyz201110013.aspx。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辣椒红色素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利用 2E! 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直接以辣椒果 皮 或 预 处 理 过 辣 椒 果 皮 为 原 料 ,也 可 对 溶 剂 萃 取 法 制 作 的 辣 椒 红 色 素 产 品 进 行 萃 取 、分 离 、精 制 ,脱 掉 其中的溶剂残留、辣 味 及 特 殊 气 味 ,最 终 获 得 纯 度 高、杂质少、溶残低、无异味 、色 泽 更 加 鲜 艳 的 辣 椒 红色素产品。国内有些单位 已 &’#,’$+ 作了这方面的研 究 ,其 主 要 工 艺 条 件 为 :萃 取 压 力 :!! ?/>;萃 取 温 度:(" .;分离 F 压力:* ?/>;分离 F 温度:(" .;分 离 FF 压力:#,# ?/>;分离 FF 温度:(" .。 !,% 硅胶柱层析
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子课题“天然 色 素 的 检 验 技 术 ”(!""’7)5"0)!’)。 第 一 作 者 (’8$59 ):女 ,副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主 要 从 事 天 然 产 物 的 加
了 辣 椒 红 色 素 的 研 究 进 展 ;并 为 新 疆 红 辣 椒 进 行 辣 椒红色素深加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 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
硅 胶 柱 层 析 分 离 辣 椒 色 素 属 分 配 层 析 法 ,是 根 据色素和辣素的结构差异在束缚与硅胶上的固定 相 和 洗 脱 液 中 的 溶 解 度 不 同 ,因 此 在 固 定 相 和 洗 脱 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这个操作 简 单 ,设 备 条 件 要 求 不 高 ,分 离 效 果 很 好 ,去 除 辣 味 完全。此柱层柱洗脱液为石油醚:乙醇(A"B)G!:’ 混 合 溶 剂&’-+;内 蒙 古 工 业 大 学 &’!+也 有 研 究 ,其 柱 层 析 法 采用 ’"")!"" 目硅胶为填料,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 为 ’":’)复合液为洗脱液;色素回收率为 $-,!B,而 且色价 较 高 为 $#;可 以 形 成 橙 黄 、红 色 与 淡 黄 色 % 条带,有利于红辣椒中有效成分的精细分离。 !,( 薄层色谱

从辣椒中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

从辣椒中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从辣椒中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学生姓名陈凌志学号030212010006指导教师张宏宇专业应用化学年级10级同组者蔡芳雅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辣椒中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一、实验目的(1)、通过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了解分离活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基本操作。

(2)、掌握薄层色谱板、色谱柱的制作及用以分离技术。

二、实验原理辣椒是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实,辣椒果实所含辛辣成分为辣椒碱类物质包括: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壬酞香荚兰胺,辛酞香英兰胺,癸酞香英兰胺。

辣椒红色素包括隐黄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胡萝卜素,还含维生素C,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蛋白质,矿物质等。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

其中极性较大的红色组分主要是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60%,另一类是极性较小的黄色组分主要成分是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

红辣椒含有多种色泽鲜艳的天然色素,其中呈深红色素主要是由辣椒红脂肪酸酯和少量辣椒玉红素脂肪酸酯所组成,呈黄色的色素则是胡萝卜素。

辣椒红色素不仅色泽鲜艳、热稳定性好、而且耐光、耐热、耐酸碱、耐氧化、无毒副作用,是高品质的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保健药品等行业。

国内外辣椒红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油溶法、超临界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法三种。

本实验是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从红辣椒中只萃取出色素,经浓缩后用薄层层析法作初步分析,或用柱层析法分离出红色素,用红外光谱鉴定并测定其紫外吸收。

辣椒红色素化学式:C40H56O3,Mr=584.45 结构式:辣椒玉红素化学式:C40H56O4,Mr=600.85 ,结构式:三、实验试剂与器材1、实验材料:干燥红辣椒辣椒,尽量研细提高提取效率2、试剂:二氯甲烷、硅胶G200-300目、沸石、石油醚、二氯甲烷。

3、标准品:辣椒红的脂肪酸酯、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4、仪器: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漏斗、吸滤瓶、广口瓶、色谱柱、锥形瓶、7玻璃棒、200mL烧杯、100mL烧杯、50mL烧杯、毛细管、滴管、滤纸、硅胶薄层板、量筒、层析缸、恒温水浴锅、循环水多用真空泵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 椒 原 产 墨 西 哥 、中 美 洲 和 南 美 洲 的 安 底 斯 山
辣椒色素属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 其中极性较
等热带地区, 栽培最广泛 的是 Capsicum annuum L.. 大的红色组分主要是辣 椒红( Capsanthin) 和辣椒 玉
辣椒从 15 世纪传入欧洲、16 世纪传入亚洲以来, 经 红( Capsorubin) , 占总量的 50%~60%, 还有一部分是
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 固液萃取法、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薄层色谱法、分子蒸馏法等。
固液萃取法, 首先是依据辣椒红色素的性质, 利用亲质性有机溶剂从红辣椒干粉中提取含油的 辣椒红色素粗品。主要步骤包括: 红辣椒的干燥粉 碎; 选用一种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作为萃取液进行 萃取; 最后将提取液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溶剂浓缩后 的产品便为符合要求的红色素产品。其次在方法上 选取合适的萃取液是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的重要 因素。目前常用的萃取溶剂有 95%乙醇, 彭子模等[12] 采 用 的 丙 酮( 95%乙 醇/丙 酮 3: 2) , 贺 文 智 等[13]采 用 的正乙烷, 刘莹等[14]采用的乙酸乙脂等。不过乙醇的 极性较强, 不但能提取色素, 也容易把辣味中极性 大的成分提出, 从而给后面的脱辣工艺造成麻烦; 采用丙酮, 不但可以获得较高得率, 而且所得油树 脂的色值最高, 油树脂中的辣味含量最低, 便于分 离[15]。吴良兰[23]等人在碱水处理新方法的基础上, 采 用 L(9 34) 正交设计法。针对提取温度、搅拌提取时间 及碱液添加量三个因子进行优选试验, 结果表明三 因子的影响主次顺序为: 提取时间、碱液添加量、提
◆专题综述 ◆
2008 年第 2 期
辣椒杂志( 季刊)
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黄 巍 1,2 邹学校 2 马艳青 2
( 1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长沙 410128 2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长沙 410125)
摘 要 本文对辣椒红色素的性质、遗传变异及提取方法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红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 遗传变异
痛, 制止痢疾, 杀抑胃腹内的寄生虫, 控制心脏病及 高辣椒碱(homocapsALcin)等), 维生素(包括 VB、VC、
冠状动脉硬化; 还能刺激口腔黏膜, 引起胃的蠕动, VP 等), 有机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 蛋白质, 糖
促进唾液分泌, 增强食欲, 促进消化。同时它还有预 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
3.1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分离研究 辣椒红色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比较集中, 主要
分 布于天 然 的 红 辣 椒 中 , 其 含 量 因 栽 培 品 种 、气 候 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成熟度越高的辣椒, 其 辣椒红色素的含量也越高。一般来说, 辣椒红色素 ( 色价 10000 单位) 具有如下一些平均指标: 脂肪酸 80% ̄85%( 主要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 豆蔻酸组成) , 维生素 E( α- 生 育 酚) 0.6% ̄1.0%, 维 生 素 C 0.2% ̄1.1%, 蛋 白 质( 总 蛋) 140 ̄170mg/100g 样品, 类胡萝卜素 11.2% ̄15.5%, 主要由辣椒红素、 辣椒玉红色、β- 胡 萝卜素、黄体 素、玉米黄素 、隐黄 质 等 组 成[11]。 根 据 干 红 辣 椒 中 所 含 的 辣 椒 红 素 与 辣 椒素的性质不同, 现已研究出多种辣椒红色素的提 取分离方法。
于极性大的有机溶解剂, 与浓无机酸作用显兰 色[3]。
收稿日期: 2008- 05- 04 作者简介: 黄 巍(1978-),男, 在读硕士生, 助理研究员, 从事辣椒科技推广工作
32
辣椒杂志( 季刊)
2008 年第 2 期
◆ 专 题 综 述◆
辣椒红色素是由茄科的红辣椒果皮中得到的一种 橙黄- 橙红色的天然红色素, 属于叶黄素类共轭多 烯烃含氧衍生物, 其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 capsan- thin) 和辣椒玉红素( cap so rub in) 。在被提取前是贮 存在辣椒果实的完整细胞组织中, 由于有细胞膜及 细胞内某些成分的保护并形成脂类。但当辣椒红色 素被提取出来以后, 由于失去了细胞膜等生物保护 机制, 辣椒红色素在有氧条件下会产生自氧化反 应, 而外界因素会加速其氧化分解而褪色。如: 溶于 大多数非挥发性油,部分溶于乙醇、丙 酮、正乙烷等 有机溶剂, 不溶于水和甘油, 对可见光稳定, 在紫外 线 下 易 退 色 , 遇 Fe3+、Cu2+、CO2+可 促 其 褪 色 , 遇 Pb3+ 可形成沉淀[4]。辣椒的辣味素和辣椒红素 等的含量 会 因辣椒 品 种 、产 地 、采 收 期 及 干 燥 条 件 等 不 同 而 异。目前提取的辣椒红色素大部分是以辣椒红素和 辣 椒 玉 红 素 为 主 体 的 混 合 物[5]。
33
◆专题综述 ◆
2008 年第 2 期
辣椒杂志( 季刊)
的番茄品种的选育上, 亲本的选择十分重要, 且性 状的测定及其配合力效应值的估算应分期进行, 同 时番茄杂种一代在番茄红素含量上与亲本的一般 配合力和组合的配合力均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以利 用杂种优势选育高番茄红素含量的番茄品种。
3 辣椒红色素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物质。其中 辣椒中维 生 素 C 的 含 量 在 蔬 菜 中 占 首 palmitate), 辣椒素(包括辣椒碱(capsALcin)、二氢辣椒
位, 每公斤辣椒中含维生素 C, 比茄子多 35 倍, 比西 碱(dihydrocapsALcin)、降二氢辣 椒 碱( nordihydrocap-
红柿多 9 倍。现代医学临床证明辣椒能缓解胸腹冷 sALcin) 、高 二 氢 辣 椒 碱( homodihydrocapsALcin) 和
过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 出现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类 黄色组分: 玉米黄 质( zeaxanthin) 约占 14%, β- 胡萝
群, 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重要果菜之一。 卜素( β- carotenone) 约占 13.19%, 隐辣椒质( crypto-
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大, 占全世界栽培面积的一半以 capsin) 约占 5.15%, 此外, 还有辣 椒黄素( cryptoxan-
A b stract Studies of capsanthi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its properties, genetic variation,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K ey w o rd s capsicum; capsanthin; edible natural pigment; genetic variation
Resear ch Advance in Capsanthin
Hua ng We i1,2 Zou Xue xia o2 Ma Ya nqing2
( 1 Colle ge of Horticulture a nd La nds ca pe , Huna n Agricultura l Unive rs ity,Cha ngs ha 410128) ( 2 Huna n Aca de my of Agricultura l S cie nce s , Cha ngs ha 410125)
目前, 国内外在辣椒红色素遗传规律研究方面
的报道很少。Todorov 和 Manuelyan 证实[43]低色素含 量的品种在杂交配组时比较适合作为母本, 若作为 父 本 其 F1 代 具 有 不 完 全 显 性 。 Todorova V. 和 Todorov Y. [43]研 究三个以栽 培品种( Gorogled6 为试 验母本 p1、Negral 为 实 验 父 本 p2、Kalocsai801 为 试 验父本) 为亲本的杂交 F1 代中色素含量的变异与遗 传, 结果表明: 在连续两年的栽培中 P1×P2 的 F1 代 在试验中的 2a 里表现出更高的色素值。其加性转化 值为极显著, 而 P1×P3 的 F1 代仅在其中一年表现出 与 P1×P2 的 F1 代同样的结果。说明 F1 世代中色素 含量的变异有加性遗传, 但仍有意外。同时, P1×P2 的 F1 代假设和实际的色 素含量的杂 种优势表现 极 显著。P1×P3 的 F1 代假设和实际的色素含量的杂种 优势只在其中一年表现极显著。其他作物方面也有 一些关于色素遗传方面的报道, 如: 张名位, 彭仲明 等[44]研究了 3 个种皮颜色深浅不同的黑米稻品种与 1 个白米稻品种配制的 6 个杂交组合后代色素含量 的遗传效应, 测定 F2 单株黑米种皮的色素含量。所 有组合 F2 群体的色素含量的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 并呈现近似的正态分布, 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 状遗传。选用 6 个黑米稻品种与 1 个白米稻品种 7× 7 完全双列杂交, 按 Hayman 模型进行遗传分析, 结 果表明, 黑米稻种皮色素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 性模型, 高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对低含量的等位基 因 表现 显 性 , 种 皮 深 黑 色 对 浅 黑 色 、黑 色 对 白 色 为 显性; 显性等位基因对提高色素含量起增效作用, 隐性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 且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 传 力 均 较 高 。 何 启 伟 等[45]通 过 对 中 国 萝 卜 不 同 皮 色 试材的杂交 F1、F2 自交, 研究了皮色遗传表现。皮部 绿色( 即绿皮) 依不同杂交组合, 可能有不同的遗传 模式, 即可由 1 对基因控制, 也可由 2 对连锁的基 因或独立分配的基因对控制。若为连锁的 2 对基因 控制时, 它们还受到细胞质基因组的互作, 表现出 明显的偏母遗传现象。皮部红色( 即红皮) 似有 3 对 独立遗传基因控制, 这 3 对基因还有相互作用, 其 中 1 对可能与绿色控制基因连锁。这样, 红皮与绿 皮 试材时, 参与 遗 传 的 基 因 可 达 4~5 对 , 它 们 之 间 出现复杂的相互作用, 而使 F2 代出现暗紫、洋红、绿 色、紫绿等众多不同颜色。刘进生等[48]研究表明, 番 茄红素含量属数量遗传, 并有少量上位性效应, 显 性 效 应 不 显 著 。 汪 丙 良 等[48]认 为 在 高 番 茄 红 素 含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