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地理气候及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气候及区域划分中国气候1.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大都在4000米以上,因此属于高原山地气候;2.西北地区大部分远离海洋,靠近亚洲高压源地,大陆性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3.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年积温在1400°以下,属寒带针叶林气候;4.华北和东北地区及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在八百毫米以下,受夏季风影响,属温带季风气候;5.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为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西双版纳地区和雷州半岛及台湾南部地区,位于热带,大部分时间受西南和东南季风控制,常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区域划分: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① 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②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③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最新[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_]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划分
最新[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_]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划分6月中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了新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设想,把内地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域。
在新的区域划分设想中,中部被一分为二,这是否会影响刚刚聚拢的中部的合力?新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制订该区域划分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
经济视点报: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将内地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并细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这与以往的“东、中、西”划分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次提出综合经济区域重新划分的背景是什么?刘锋: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差异。
迄今为止,就区域划分而言,官方和学者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
目前,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
“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经济视点报:在旧有的划分中,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
重新划分后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同以往区域间的合作有什么不同?刘锋:总体上来说,有了大的经济区以后,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对经济区内的经济联合起到比较强的推进。
传统的三大地带差异比较大,现在就是考虑能不能有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的划分,更具有可操作性,像东北三省,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区域,要对整个区域的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
经济视点报:八大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刘锋: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差异性大,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级多类型的体系和框架,既有一级的经济区划,还有层次分明的次级区域,这将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1.都市区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宽,面积约为13.万9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年7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家0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余0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倍4。
中国四大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包括那些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
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一)“小珠三角”“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
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
“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
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二)“大珠三角”“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
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
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三)“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
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中国五大都市圈
中国五大都市圈一、珠三角都市圈珠三角城市群,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它是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已超伦敦都市圈居世界第三。
珠三角9个城市分为三个组团:广佛肇,深莞惠,江中珠。
在三个经济圈中,“广佛肇”组团经济总量最大,产业互补性最突出,优势也最明显。
实际上珠江东岸并不只是“深莞惠”三城,而是港、深、莞、惠四城,东岸一体化也将香港这个区域内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纳入进来。
珠三角通过粤港澳的经济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二、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是指以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秦皇岛、沧州、衡水、承德、张家口和石家庄为中心的区域。
该区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
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国家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有关报告对北京、天津和河北8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知识及题型讲解
1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甲地、大兴安岭、东北平 原分别最适合发展( D ) A.甲地—林业 大兴安岭—畜牧业 东北平原—种植业 B.甲地—种植业 大兴安岭—林业 东北平原—畜牧业 C.甲地—畜牧业 大兴安岭—种植业 东北平原—林业 D.甲地—畜牧业 大兴安岭—林业 东北平原—种植业
(2)甲、乙、丙三个地区中,能源矿产丰 富的是____甲____地区;图丙 中从北京连接至九龙的铁路 线a是___京__九___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3)图14中甲是图15中的__B___(填字母)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 我国北方最大的__综__合__性___(填“轻”“重”或“综合性”)工 业基地,该基地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__矿__产__资__源___丰__ __富__、__交__通___便__ __利__、__科__技___力__ __量__雄__厚__等____; (至少两方面)
人教八年级上册地理
[中考·临沂]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回答6~7题; 6.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B )
A.夏季降水丰富 B.夏季气温高,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点拨】甘肃、新疆太阳辐射强烈, 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日照时数多,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下列对东部主要地形区农业生产的描述,不符合因地制宜发 展的是___A___; A.东北平原种植油菜、甘蔗 B.华北平原种植小麦、棉花 C.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水田农业 D.东南丘陵山区发展林业
(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为缓解 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实施的
中国5大经济区
中国5大经济区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199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
由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个城市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发展而来,是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合作机制。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
此次扩容后,协调会成员城市达22个。
2、珠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
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经济区,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
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3、京津冀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是中国主要的规划经济区之一,被业界广泛认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它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整个沿海经济布局中将与长三角、珠三角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这一经济区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定,地域范围涵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等8个地市。
五大经济区
(三)环渤海经济区战略重点-科技创新
• 环渤海经济区的优势是我国教育、科技、文化、
人才等资源最密集的地区,该区域内百万人拥有 的高等院校到达4.1所,是长三角地区的1.5倍,
珠三角地区的1.8倍。所以该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的
主题就是自主创新。
(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国际区域平台
• 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地位突出,拥有广阔的市场,它是我国华南经济圈、
(二)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经济区
• 在我国五大经济区范围内,拥有着许多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如长三角
的上海、杭州,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天津和
大连,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厦门,福州,南宁和北
海等城市。拥有充满活力城市群是充满活力经济区的先决条件,从城
市群的发展模式来看,国内外新型城市群的发展一帮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单中心城市群体。通过大城市在城市群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 用,其它许多中小城市在大城市的带动下,通过经济结构的整合创造 “单一的经济空间”。第二种是多中心城市群体,像日本东海道太平 洋沿岸大都市带和我国的珠三角城市群就属于这种情况。
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几何 中心,该区功能定位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 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 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区,成为中国东盟经济交 流合作的主要平台与纽带。
(五)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科学发展海峡
区平均水平,着力科学发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城 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较 大幅度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服务 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 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八大经济区
“八大经济区”战略进展和思考一、战略提出背景(一)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国际政治经济跌宕起伏:面对“四个局”1.经济的变局,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困难,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2.政治的乱局,埃及、叙利亚等国发生“革命”,利比亚推翻了卡扎菲40余年的统治,中东、北非动荡,出现蔓延趋势。
3.政治经济的迷局,针对中国的战略干预逐渐增加,政治与经济矛盾交互变化、扑捉迷离。
周边环境狼烟四起,台海局势、南海争端、朝鲜半岛、中印制衡;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于中国密切相关,难以割舍。
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要求欧洲给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引来众多非议。
按照WTO协议,世界将于2016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4.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力促“三个转变”,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局面。
黑龙江经济总量位次后移,1978年第8位,2003年第13位,2004年第14位,2007年第15位,2009年16位,2011年17位?图1 (1978-2010)黑龙江与全国经济总量对比图2 黑龙江省地貌图(三)省情特点、发展条件1.一条边境线:近3000公里,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对俄贸易占全国22%。
2.两大平原:粮食产量、商品量、绿色食品、农机动力居全国首位3.三大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
50%山地丘陵,矿产资源富集;森林植被形成天然屏障;五山一水一草二份田,自然、生态、田园等旅游资源,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独具特色。
4.四大产业:装备、能源、石化、食品传统产业是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质量不高。
5.五大水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绥芬河。
二、战略发展进程(一)经济总量、质量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2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73.3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75.6%和1.7倍。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 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2012年环 渤海板块经济总量为 107274 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19.03%,未来经济发展的提升空间很大。
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
东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
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 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未来珠三角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将会逐渐降低ຫໍສະໝຸດ 长三角经济圈
中国唯一入选的世界
六大城市圈之一,国 家最具发展力量的地
区,我国目前经济发
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 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 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 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 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班级:车服班 姓名:刘文峰
经济圈是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 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 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或在国家经济 总量(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五大经济圈名称
6、可查询到的公开数据是,2013年1月底,天津市共有汽 车 239.4475 万辆。 2013 年末,天津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258.9万辆,增长13.3% 7、4月15日,郑州交警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机动车保有量约 253 万辆,日均入户 1500 多辆。去年一年,郑州新增机动 车34万余辆,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8 、2013 年 10月 9 日,广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 250 万辆。 而2012年末的数字是204.16万辆,比2011年末增长9.9%。 9、今年3月底,上海市汽车保有总量为247.49万辆,较上 年底增加5.51万辆,增长2.28% 10、而2013年12月,重庆市经信委曾公开表示重庆汽车保 有量未超过成都:“重庆估计在200万辆左右。”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地理特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三大经济圈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3. 理解中国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圈1. 介绍东部沿海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东部沿海经济圈是指中国沿海地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东半岛为核心,向外扩展至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一片经济活跃地区。
2. 了解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世界主要海洋航运通道,便捷的水陆交通网,方便的对外贸易。
(2)资源禀赋丰富:丰富的海洋资源、煤炭资源和自然港湾资源等。
(3)开放条件好:国际间经济、科技、文化交往频繁,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
3. 分析东部沿海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沿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的空间。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通过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知识点二:长江中游经济圈1. 介绍长江中游经济圈的概念和范围。
长江中游经济圈是指以长江中游地区为核心,包括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一个经济区域。
2. 了解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地理特点。
(1)丰富的水资源: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中游地区拥有较大的农田面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3)交通便利:长江中游地区交通发达,有着较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
3. 分析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1)丰富的农产品供给:中游地区农业发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在中国,具有这种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主要有三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就其发展前景来看,未来5-7年中国三大经济圈都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它们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
同时,三大经济圈之间也将展开以资本和人才为重点的新一轮争夺战。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经济重心区是由北向南变迁,那么,以后的20年将可能逆转为由南向北的波浪式演进。
可以预期,21世纪头十年或再长一点,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北经济圈,有希望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未来中国的第三个高增长区。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所谓重心区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就像生命体的“心脏”一样;所谓增长极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作用,可以比作是机械运动中的“发动机”。
在中国,具有“重心区”和“增长极”意义的城市经济圈,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经历了重大的变迁。
现在通常认为,有三大城市经济圈,即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及以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城市构成的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经济学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从现有文献看,人们一般把若干密集城市构成的经济区域,称为“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经济群”、“城市经济带”。
应该说,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它们分别反映了密集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形态:一种是环状的;一种是(散)点状的;一种是带状的。
然而,从经济关系比较,“城市经济圈”最具有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经济圈”可以定义为,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中心辐射带动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
由此,我们给出“城市经济圈”的三大要件或特征:第一,有一个首位度较高的城市经济中心。
经济区域划分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1.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
该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将建成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
2.华北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这一区域是中国的心脏,人才荟萃、设备先进,将大力发展只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根据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山东、河北沿海各地区建成重要的海洋捕捞、海上养殖和棉花生产基地。
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共包含20个城市。
这一带人口密集、人员素质较高,加工工业发达,将建成高技术产业群和具有高、精、尖、新特色的加工工业,并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对外开放基地、成为人才培养中心和金融贸易信息中心。
4.南方沿海经济区:(包珠三角、海西、北部湾等经济圈):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这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区,十年开放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已发展成外向型经济的出口基地。
5.黄河中游经济区:包括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
这一地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几乎占居全国煤炭资源的八成以上,将建成中国最大的资源、重化工综合开发区。
6.黄河上游经济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
这一带黄河落差较大、水资源丰富,将继续扩建水电站,形成以水电为龙头的资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为尽快使这一经济区富裕起来,相应建设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
7.长江中游经济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建设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的沿红经济走廊,并建成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8.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
建成高耗能、重工业化为主的重要工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农林经济。
9.新疆经济开发区:这一带占全国国土的1/6,有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
为此,将其建成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工业基地,建成重要的农牧业及相应的加工业基地。
10.西藏特殊经济区:因气候、地理位置的差异、使此地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将西藏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比较合理,这需要全国的支援、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开发和建设,逐步使其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新经济区划分
中国新经济区划分:八大综合经济区构想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其他6个综合经济区分别为: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传统划分: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
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两省部分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黄河三角洲等、横琴新区、安徽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10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现有林地面积4393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37亿立方米,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分布区域之一。
人均耕地面积0.309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
环渤海湾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重点流域综合规划2008年10月,由苏、鲁、皖、豫四省20个地级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第二十一届市长会议暨区域农副产品物流发展与合作论坛举行。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1.总体概况随着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通过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我国经济区域化、城市集群化、产业集聚化日益明朗,东、中、西部逐步形成“三大六小”经济区(经济圈)格局,“三大”是指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泛渤海经济圈,“六小”是已规划或者正在规划建设的中部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南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去、海峡经济圈、西三角经济圈。
“九大”经济区(经济圈)格局又包括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长吉都市圈、哈大齐工业走廊、海峡西岸城市群等17个城市群(都市群)。
这些经济圈或大城市圈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影响、辐射和带动国内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国内东部先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2.产业园/开发区概况1984年,中央在建立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
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在中国沿海地区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共有1541个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其中,截止2009年10月,国家级开发区共189家,包括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8年,中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5万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近200亿美元,连续多年占全国比重近四分之一,呈现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4.5%,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29%。
二、各主要经济区域情况介绍1.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即“9+2”经济地区),包含中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的九个省份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具体是: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崛起:中国六大经济圈
,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会长杨开忠认
值2
83
.
.
9万
亿元
。
占广 东 省 去 年 G D P 总 量 的
,
邓小平指
,
为
,
当前 国 际金 融 危机 正 在 深 刻 影 响着
,
32%
广 东省统计局 调研 报告显 示
口
出
一
“
:
沿海地 区要加快对外开 放
,
这是
中国社 会 建 设 与 改革
、
先
成 渝经 济 区 抱 团就 有竞争 力
成 渝经 济 区概 念 的提 出 济 圈 中算 是 最 晚 的
“
一
是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
省 长 黄 华 华与香
、
,
在六大经
港特 首 曾荫权 会 面
业
、
,
确定基础设 施
,
产
汪
个
。
环 保 和教 育方 面 的合 作
随后
,
事 实上
,
成渝经济 区在2002 年前
” 。
洋 又 与 澳 门特 首 何 厚 铧 见 面
为 泛 珠 三 角写 下 了从 战略到 实 际操 作 的
重要
一
笔
。
长 三 角借世 博上 层 楼
历 次世博 会最 重 要 果
,
、
最直接的成
是 带 动 以举 办城 市 为 中心 的 区 域 联
。
动 发展
由此
,
上 海对 世 博 的宣 传 也 受
“
到了泛周边城市 的大力 省政 府 就表 示 城市带
缝对接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世界级城市。
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
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环渤海经济圈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一、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内蒙古。
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将使加快启动该地区发展成为必要选择。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
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
韩国卢武铉总统上任后,经济上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
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二、雄厚的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我国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
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信息产业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之一。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京津唐地区在未来IT业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
从规模上看,与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IT业发展中心相比,目前环渤海中心区的IT产业仍存差距。
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相当、产业配套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通信设备、计算机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批重量级的芯片制造及上下游企业落户上海,已形成包括有线、无线、传输及配套元器件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
然而,京津地区IT产业的优势正等待释放。
京津雄厚的科研力量,有望在IT业创新上发展出高端优势。
京津地区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仅北京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而天津也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
当前政府也正推动各类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合,在中国IT业新的发展阶段,研发及促成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地区均得天时地利。
其次,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适应IT产业发展要求。
目前,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目前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摩托罗拉、惠普、松下、微软、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蓄势待发;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进驻天津开发区早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仍在扩大。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外商在我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集中在此,且走势渐强。
区目前全球80多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万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有200余家生产性投资企业,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经过了十多年的奠基发展,外商投资带来管理、技术、营销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将在本地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释放,加速激活老工业基地的能量,提升旧产业并同时形成新兴制造业。
四、环渤海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已从软硬件方面加速展开去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的整合;而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目前已经完成约2/3的建设任务。
五、“奥运经济”这一超级引擎”正在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发展动力专家分析,北京奥运会从筹备至举办期间,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每年在0.3%左右,而这一地区无疑将首先受益。
据了解,在奥运会筹备期间,仅北京就计划投入20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有相应的较完善的战略规划,注重投入产出比及经济发展的前向及后向联系,奥运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
长三角的优势是商业贸易氛围良好,商业环境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强大的品牌消费市场,民营经济强大,同时一头两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结构最合理。
珠三角的优势是思想观念开放,和在香港台湾的投资商沟通相对比较容易,地域上比较方便,建立了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和文化条件,以深圳一些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最有投资价值的蓝筹公司。
环渤海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离国家的政策和决策中心最近,有着强大的重工业基础,房租便宜。
济圈中长三角的增长速率最低,环渤海最高,但是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2006年长三角已经超过了以东京为首的关东地区,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包括港澳和新加坡)这个区域最大的经济区,到2020年长三角的经济规模会是关东经济圈的两倍同年珠三角会超过关东区。
长三角虽然富裕,但包容性最差,尤其以上海最严重,而且苏浙沪的语言不同,苏沪沟通还好,但与浙江人共同语言就成了一种障碍。
相对而言深圳的包容性就高的多,因为深圳很多都是移民,但语言也是一大障碍,环渤海应该是包容性最大而且语言交流最容易的中国六大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8个城市和浙江省6个城市,共计15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珠三角经济区珠三角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近年来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黄三角经济区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