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概念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概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754f79998fcc22bcd10def.png)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念1.网络的定义A 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B 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自主互联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C 四个元素: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要通过通信介质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要有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或协议;以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为目的。
2.使用网络的目的:a资源共享:可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B在线通信:视频会议、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教育等。
3.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4.网络的发展阶段A计算机终端网络1)分时多用户联机系统、面向终端网络2)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3)开始标志:1952年美国SAGE系统的诞生被誉为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4)实现了“计算机—终端”的通信,传输特点:主机(PC)--通信线路—终端5)主机任务: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存储6)终端:不具备处理能力和存储功能7)缺点:主机负荷重;线路利用率低8)硬件设备:主机、终端、通信线路9)模型B 计算机通信网络1)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2)20世纪60年代中期3)主要目的:传输信息4)实现了“计算机—计算机”的通信5)硬件设备:主机、终端、集中器(HUB)、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6)通信控制处理机:数据通信7)集中器:数据的收集和分发8)缺点:缺乏统一的软件控制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9)模型C 计算机网络1)开始标志:ARPANET的诞生a)1969年b)第一个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c)采用分组交换技术d)是Internet的前身e)将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f)实现了“计算机—计算机”的通信g)采用分层的协议h)是广域网i)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2)硬件组成: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组成相同3)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区别: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作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be8b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d.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发展历史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功能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数据通信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和调制4.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三、物理层1.物理层的功能和特点2.传输媒介和编码技术3.数据传输率和基带调制4.信道复用和调制解调器四、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2.帧的概念和帧的组成3.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4.MAC地址和以太网五、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和特点2.网络层的路由和转发3.数据报和虚电路4.IPv4和IPv6的基本概念六、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和特点2.传输层的协议和服务3.TCP和UDP的特点和区别4.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七、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2.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3.DNS、HTTP和FTP的工作原理4.电子邮件和远程登录的基本概念八、网络安全和管理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九、无线和移动网络1.无线和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2.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3.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4. 移动IP和移动Ad Hoc网络以上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的一个总结,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各层协议和技术、网络安全和管理以及无线和移动网络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归纳汇总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64f613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e.png)
网络层
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 输到目的地址,实现路由 选择和逻辑地址寻址。
传输层
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 信服务,包括数据分割、 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
各层的功能与协议
会话层 01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包括登录、注销、会话同 步等。
UD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VoIP、即时通讯等需要高 速传输和实时性的场景。
05
计算机网络服务与应用
DNS服务
01
02
03
DNS定义
DNS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是一种组织成域 层次结构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命
名系统。
DNS作用
DNS的主要作用是将域名转换为 IP地址,以便计算机能够找到并
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服务,实现数据分段、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OSI七层模 型
01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 话,实现不同系统间的通 信。
02
表示层
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 码,实现数据的加密和解 密。
03
应用层
负责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网 络之间的接口,实现各种 网络服务。
TCP/IP四层模型
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 识点归纳汇总
演讲人姓名
目录
01 02 03
计 构计 备计
算
算算
机
机机
网
网网
络
络络
概
的硬
述
体件
系与
结设
04 05 06
计 用计 理计
算
算算
机
机机
网
网网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fbde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0.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科学和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使得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能够互相连接和交流。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并在目标计算机上重新组装成完整的信息。
本文将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包括网络结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一、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络模式。
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指在网络中有一台或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其他计算机通过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获取所需的服务。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集中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环境,例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2. 对等网络模式对等网络模式也称为P2P(Peer-to-Peer)模式,是指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平等地共享资源和服务。
没有专门的服务器,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作为其他计算机的服务提供者或客户端。
对等网络模式适用于资源分布广泛、无需集中管理的环境,例如文件共享、即时通讯等。
二、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SMTP 协议等。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TCP/IP协议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
2. HTTP协议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的协议。
它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
HTTP协议是Web应用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3. FTP协议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它支持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删除等操作。
FTP协议是在网络中常用的文件传输协议之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c6e0b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c.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栈3、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设备4、IP地质与子网划分5、数据传输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7、网络层与路由协议8、传输层与可靠传输协议9、应用层与常见协议二、局域网技术1、以太网技术与IEEE 802.3标准2、交换技术与交换机3、VLAN与VLAN划分4、网桥与二层交换机5、局域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6、局域网扩展技术:集线器、中继器、网桥、三层交换机三、广域网技术1、传输介质:方式线、光纤、无线电波2、数字传输系统:PDH、SDH3、ATM技术与应用4、Frame Relay技术与应用5、MPLS技术与应用6、VPN技术与应用7、BGP与动态路由协议四、网络安全技术1、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2、防火墙技术与应用3、VPN技术与应用4、IDS/IPS技术与应用5、加密与认证技术6、非对称加密与数字证书7、安全策略与安全管理五、无线网络技术1、无线局域网技术与IEEE 802.11标准2、WIFI技术与应用3、蓝牙技术与应用4、无线传感器网络5、移动通信技术.2G、3G、4G、5G6、网络规划与优化六、网络管理与监控1、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系统2、RMON与NetFlow技术3、IP SLA与QoS技术4、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5、带宽管理与流量控制6、网络性能优化与调优附件:1、网络设备配置范例2、OSI参考模型图示3、VLAN划分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所享有的法律保护。
2、隐私保护:指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合法使用与保护。
3、互联网行业: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包括互联网接入、网站运营、电子商务等领域。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9016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9.png)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1.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IPv4和IPv6)-子网掩码和网络地址-网关和路由-域名系统(DNS)-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环形、星形等)-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网络拓展设备,如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等2.网络设备和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网络带宽管理和负载均衡-VPN(虚拟私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WLAN(无线局域网)和Wi-Fi技术3.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和认证(如SSL和TLS协议)-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4.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场景-虚拟化技术和云平台的配置和管理-云存储和云备份技术-高可用性和容灾技术5.网络协议和服务-TCP/IP协议和IPv6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网络服务和应用,如HTTP、FTP、SMTP等-网络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6.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IP地址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排除和维修-网络性能调优和优化7.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网络攻击和黑客技术-防御网络攻击和入侵的方法和工具8.无线网络和移动应用-无线网络标准和技术,如Wi-Fi、3G/4G等-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移动设备管理和远程访问控制-移动应用测试和性能优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cc5e8f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2.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归纳
1.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由网络技术所连接的计算机,相互间共享信息和资源的联网方式。
2. OSI参考模型:是“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的参考模型,由7层组成,用来定义分层网络架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 协议:是对网络组件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它能够定义如何组织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组件之间进行通信以及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4. TCP/IP:是由美国国防部所发展的网络通信协议,又称为因特网协议,它是一组常用的互联网传输协议的集合,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
5. 网络拓扑:是网络的物理布线的图形结构,它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和信息传输介质等。
6. 子网:是把大型的网络分割成小型网络单位,它包含子网段、路由器和子网掩码等。
7. 无线网络:是一种没有物理连接介质,仅利用空中传输信号的网络,其它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接收并发送信息。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82e1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d.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实现计算机的互联和信息的传输。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传递信息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布局形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3.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时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组、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应用1. 网络通信技术(1) 电路交换技术:在通信开始前,建立起一条专用的物理路径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始终占用该路径,例如电话通信。
(2) 报文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报文,每个报文附加地址信息并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地址信息将报文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3) 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序号和地址信息将数据包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2. 网络安全技术(1) 防火墙技术:通过过滤、监控和记录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2) 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人才能够读取传输的数据,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认证技术: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网络资源,防止非法入侵和篡改。
3. 网络应用领域(1) 互联网:互联网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应用服务。
(2) 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商务活动,包括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电子合同等。
(3) 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45e97372f524ccbff02184c0.png)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ad10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0.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以便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链路和交换设备组成。
2.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环型、星型、网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
3.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4.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包含了TCP、UDP、IP等一系列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IP协议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5.网络传输层协议:网络传输层协议主要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分配。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UDP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
6.网络应用层协议:网络应用层协议是为特定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协议。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等。
7.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
防火墙用于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入侵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和阻止网络中的入侵行为。
加密技术用于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8.网络路由和交换技术:网络路由技术用于确定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网络交换技术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转发和交换数据。
常见的交换技术有以太网、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等。
9.网络性能优化:网络性能优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和质量。
常见的网络性能优化技术有负载均衡、缓存技术、压缩技术等。
10.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一种不需要物理连接的网络传输技术。
常见的无线网络技术有Wi-Fi、蓝牙、移动通信网络等。
11.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它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作为服务。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c048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6.png)
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
(4)提高可靠性。
(5)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分布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总线形、星形、树形、环形、网状形。
计算机网络按使用者分类,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带宽:时延是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经历的总时延一般是指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
吞吐量:速率(数据率,比特率):bit/s信道利用率: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接口数据单元IDU、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协议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隔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协议族:协议栈,许多成员协议的集合。
接口相邻实体间的通信是通过它们的边界进行的,该边界称为相邻层间的接口,每一层都定义了向它的相邻高层提供的一组服务。
服务由服务访问点(SAP)提供上层使用,某一层的SAP就是上一层可以访问本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个唯一属于它的地址。
服务访问点SAP: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服务服务原语主要分为: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响应原语,证实原语。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ae9e70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0.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超全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 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组成。
2. 网络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所有计算机都直接连接到一个集线器或交换机上。
- 总线型拓扑:所有计算机都通过一根总线连接起来。
- 环型拓扑:计算机通过一根环形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形网络。
- 网状拓扑:每台计算机都直接连接到其他所有计算机。
3. 网络通信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TCP/IP模型: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二、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 IP协议:负责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和路由。
-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在传输中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 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2.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HTML 和其他超媒体资源。
- HTTP请求方法:GET、POST、PUT、DELETE等。
- HTTP状态码:200 OK、404 Not Found等。
3. DNS协议- 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 域名层次结构:顶级域、二级域、子域等。
三、网络安全1. 防火墙- 防火墙用于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的非法访问。
- 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等。
2. 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 常见的加密算法:DES、AES、RSA等。
3. VPN- 虚拟专用网络,通过公共网络建立加密的连接,实现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17c8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2.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⒈网络基础⑴ OSI参考模型⑵ TCP/IP协议栈⑶数据链路层⑷网络层⑸传输层⑹应用层⒉网络设备⑴网络接口卡(NIC)⑵网络交换机⑶路由器⑷防火墙⑸网络负载均衡器⒊ IP协议⑴ IPv4地址及子网划分⑵ IPv6地址及子网划分⑶ ARP协议⑷ ICMP协议⑸ DHCP协议⒋传输层协议⑴ TCP协议⑵ UDP协议⑶端口号⑷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⑸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⒌网络安全⑴访问控制列表(ACL)⑵ VPN技术⑶防火墙规则⑷传输层安全协议(TLS/SSL)⑸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⒍网络性能优化⑴带宽与吞吐量⑵延迟与时延⑶网络拓扑优化⑷ QoS(Quality of Service)⑸网络监控与诊断工具⒎无线网络⑴ IEEE 80⑴1标准⑵ Wi-Fi安全性⑶ WLAN控制器⑷无线网络规划方法⑸蓝牙技术⒏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族)⑴ HTTP协议⑵ DNS协议⑶ FTP协议⑷ SMTP协议⑸ POP3协议⒐云计算与网络虚拟化⑴ IaaS、PaaS和SaaS⑵虚拟局域网(VLAN)⑶虚拟化技术(如VMware、KVM)⑷软件定义网络(SDN)⑸容器化技术(如Docker)⒑附件:参考书籍、教程和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通信协议构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网络层级之间的通信原则和协议。
⒉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组用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能够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⒊ IPv4和IPv6:互联网协议版本4和版本6,分别用于分配和管理全球网络中的IP地址。
IPv4使用32位地址,IPv6使用128位地址。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a117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7.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我们日常的上网、办公,还是各种智能化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下面就来对计算机网络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通信链路将多台独立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其主要功能包括:1、资源共享:这是计算机网络最显著的功能之一。
通过网络,用户可以共享硬件资源,如打印机、扫描仪等;软件资源,如各种应用程序;数据资源,如数据库中的信息等。
2、数据通信:网络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能够快速、准确地交换数据,如发送电子邮件、传输文件等。
3、分布式处理:当一个任务太大,无法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时,可以通过网络将任务分配给多台计算机共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4、提高可靠性:当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其他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替代服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描述了网络中各节点(计算机、路由器等)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1、星型拓扑: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其他节点通过专用线路与中央节点相连。
优点是易于管理和监控,缺点是中央节点一旦故障,整个网络可能瘫痪。
2、总线型拓扑:所有节点通过一条共享的总线进行通信。
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容易出现冲突,通信效率低。
3、环型拓扑:节点通过环形链路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
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某一节点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4、树型拓扑:类似于树的结构,由根节点和多个分支节点组成。
优点是易于扩展,缺点是对根节点的依赖性较大。
5、网状拓扑:节点之间通过多条链路连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但成本较高。
三、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1、 TCP/IP 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包括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IP(网际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2ede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a.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
一、网络基础知识
1.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四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3.IP地址:分为IPv4地址和IPv6地址,用来标识节点的网络位置,由网络号、主机号组成。
4.子网掩码:用来分隔网络号和主机号,决定节点是否属于同一子网。
5.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由英特尔公司和斯坦福大学
设计的路由协议,是基于最短路径的路由算法,可在复杂的企业网络中实
现最优的网络路由。
6.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用于将一个网络中的内部
IP地址转换为适合外部网络的外部IP地址。
7.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用于两台计算机
间的文件传输。
8.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
于在Internet上传输邮件。
9.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用于在两台计算机
间的安全、可靠、可信的数据传输。
10.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互联网协议,
用于两台计算机间的TCP/IP数据包传输。
二、网络安全知识
11.认证:是指确认用户身份或确认信息完整性的一种过程。
12.授权:指企业对具有特定身份认证的用户提供访问信息系统的特定功能和操作权限的一种过程。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b32e2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d.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组成要素:
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桥、集线器等设备,它们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构成一个互联的网络。
通信线路:可以是有线的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也可以是无线信道,例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例如,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正式网络协议,它规范了因特网上所有计算机互联时的传输、解释、执行、互操作,解决了计算机系统的互联、互通、操作性等问题。
网络应用:网络应用程序是一种使用网页浏览器在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上操作的应用软件。
网络应用使得各种设备可以互相通信、交换信息,实现远程通信、信息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远程协作和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
分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和网状型拓扑等。
按网络范围和计算机互联距离划分,则可分为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络和企业间网络等。
以上仅为计算机网络的部分知识点,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a464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1.png)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的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其覆盖范围、传输技术、网络拓扑结构、使用用途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是网络的终端,通信设备是网络的中继设备,通信介质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4.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作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多种功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二、网络拓扑结构1. 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和连接线路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2.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适合小型局域网;星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传输速率高的网络;网状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容错性和灵活性。
3.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网络传输技术1. 什么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和交换数据的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
2. 有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有线传输技术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传输速率要求。
3. 无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无线传输技术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蓝牙、Wi-Fi等,它们可以实现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 选择传输技术的考虑因素在选择网络传输技术时,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成本等因素。
四、网络协议1.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格式和传输方式的约定,网络协议分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
2. 网络协议的作用网络协议可以规范和约束数据的传输过程,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e0ee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1.png)
字符填充,帧的首尾都为一个特殊的标志字节ASCII码
发送方的处理
如果帧中也有该标志字符,则填充一个转义字符
如帧中也有转义字符,则再填充一个转义字符
接收方的处理
位填充成帧法,帧的首尾都为一个固定的8bit01111110作为标志;
发送方的数据中如果碰到连续的5个1,则自动在其后填充0;
第四章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了解MAC子层的功能
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进行相反的过程,
实现和维护MAC协议,比特差错控制,寻址
2、明白CSMA/CD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NIC处于发送和接收两状态之一,开始接收
完成接收;判定是否帧碎片Jam信号、小于64B,是丢弃;否则继续注意,接收方不负责检测冲突
5、掌握Ethernet的跨距及最短帧长度问题
系统的跨距表示了系统中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范围
传统的以太网是共享性局域网,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最小帧长必须大于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位最大时延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位64bit;帧如果太短,冲突不能检测到冲突检测最少时间
6、了解网桥或交换机的生成树spanning tree算法原理及过程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
填充
5、了解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中的ping及pathping或tracert、traceroute
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间的联通性
Pathping:提供有关在源和目标之间的中间跃点处网络滞后和网络丢失的信息
Tracert:用于确定 IP 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
1、了解物理层上的多路复用问题:
FDMA频分复用、TDMA时分复用、WDMA波分复用、CDMA码分多址访问、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80aa5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e.png)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1、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概念与分类1.2 OSI七层模型1.3 TCP/IP协议族1.4 网络拓扑结构1.5 网络传输介质1.6 网络设备与硬件1.7 网络协议与服务2、网络通信技术2.1 数据传输方式2.2 数据交换技术2.3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2.4 链路层技术与数据帧格式2.5 网络层技术与IP数据报格式2.6 传输层技术与TCP/UDP协议2.7 应用层技术与HTTP/等协议3、网络安全与管理3.1 网络攻击与防御3.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3.3 虚拟专用网络(VPN)3.4 网络安全协议与加密算法3.5 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3.6 网络管理与配置4、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4.1 无线网络技术与标准4.2 无线局域网(WLAN)4.3 移动通信网络与协议4.4 移动互联网与4G/5G技术4.5 实时通信与实时传输协议(RTP)5、网络应用与云计算5.1 电子邮件与SMTP协议5.2 文件传输与FTP协议5.3 域名系统与DNS协议5.4 网络方式与VoIP技术5.5 远程访问与VPN技术5.6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6、附录6.1 附件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样本6.2 附件二、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解答6.3 附件三、计算机网络常用工具与软件推荐6.4 附件四、计算机网络相关书籍推荐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安全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军队、国民经济组织、科研机构、文化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大数据运营者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信息技术和网络中的涉及的安全行为的法律。
2、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使用服务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非法访问、非法拦截、非法干扰以及非法使用等一系列可能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遭受损害的威胁的技术和法律措施。
3、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指保障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维护网络安全和推进信息化的专门性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为面向连接的。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message):要发送的整块数据;分组或包(package):将报文划分成的等长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前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分组的首部也称为包头;分组交换是基于标记的(label-based),采用无连接(connectionness)的连网方式。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在报文交换中心,一分分的电报被接收下来,并穿成纸带。
操作员以每份报文为单位,撕下纸带,根据报文的目的站地址,拿到相应的发报机转发出去。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互——单个分组(这只是真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2.计算机网络是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协议的控制之下,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为目的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2.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 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无线)个人区域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3.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分类公用网(public network)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4.按网络的拓扑结构(topology) 分类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分布式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1.带宽。
掌握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中带宽的具体含义及表示单位。
模拟信号带宽--表示允许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
单位:HZ、KHZ、MHZ数字信号带宽--表示数字信道发送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比特率或数据率或传输速率,也称为吞吐量。
●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Mb/s(106 b/s)–吉比每秒,即Gb/s(109 b/s)–太比每秒,即Tb/s(1012 b/s)2.时延。
掌握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的概念及区别,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并尽量采用国际单位。
●时延:指数据(报文或分组,比特)从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时延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3.利用率。
掌握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信道利用率指出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为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是网络中结点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即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何种响应。
●同步:也即时序,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可以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的实现保证了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服务接受者)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层的协议。
下层的协议对本层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方向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的通信规则。
服务是垂直方向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服务访问点(SAP)、服务原语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要求:掌握OSI七层模型和TCP/IP 的各层名称(必须按顺序)及相互对应关系。
注意OSI七层模型和TCP/IP 适用场合。
第二章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并能利用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进行计算。
奈氏准则2.理想低通信道下的奈氏准则(1)理想低通信道对于信号的低频分量,只要其频率不超过某个上限值,都能够不失真的通过此信道。
而频率超过该上限值的所有高频分量都不能通过该信道。
(2)奈氏准则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率=2W BaudW:理想低通信的带宽,单位HzBaud(波特),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
1波特为每秒传送1个码元。
即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2个码元。
3.理想带通信道的奈氏准则(1)理想带通信道即频率在f1~f2之间的频率分量能够不失真的通过此信道,而低于f1和高于f2的频率分量都不能通过该信道。
(2)奈氏准则理想带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率=1W Baud即每赫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1个码元。
实际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要低于奈氏准则的上限值。
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Wlog2(1+S/N)W:信道的带宽S:信道内部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信道内部高斯噪声的功率S/N:信道的信噪比SNR(信噪比,单位为dB)=10LG(S/N)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①基带同轴电缆阻抗为50Ω,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可达10Mb/s,又分粗缆和细缆。
②宽带同轴电缆阻抗为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是CA 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采用频分复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频分复用FDM:按频率划分不同的信道●时分复用TDM:按时间划分不同的信道●统计时分复用STDM:对TDM的一种改进,动态的分配所需的时隙大小,使用集中器作为连接部件。
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纤传输时主要存在色散问题(即光脉冲的不同频率的分量传输速率不同),用波长而不用频率来表示光的载波●码分复用(码分多址) CDM(A):CDMA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主要采用扩频通信。
在CDMA中每一个比特时间再划分为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
通常m的值设为128或64。
使用CD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xDSL 技术⏹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HDSL (High speed DSL):高速数字用户线⏹SDSL (Single-line DSL):1 对线的数字用户线⏹VDSL (Very high speed 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DSL :ISDN 用户线。
⏹RADSL (Rate-Adaptive DSL):速率自适应DSL,是ADSL 的一个子集,可自动调节线路速率)。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Hybrid Fiber Coax)●FTTx 技术⏹光纤到家FTTH (Fiber To The Home):光纤一直铺设到用户家庭可能是居民接入网最后的解决方法。
⏹光纤到大楼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进入大楼后就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用电缆或双绞线分配到各用户。
⏹光纤到路边FTTC (Fiber To The Curb):从路边到各用户可使用星形结构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
●透明传输⏹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制编码是1B)。
⏹字节填充(byte stuffing)或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
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差错控制⏹循环冗余检验⏹帧检验序列FCS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以下百度结果)局域网的特点除了具备结构简单、数据传输率高,可行性高,实际投资少且技术更新发展迅速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高大数据传输速率,有1Mb/s、10Mb/s、155Mb/s和622Mb/s之分,实际中最高可达1Gb/s,未来甚至可达101Gb/s。
2、具有优良的传输质量。
3、具有对不同速率的适应能力,低速或高速设备均能接入。
4、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不同厂商生产的不同型号的设备均能接入。
5、支持多种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等多种传输介质。
6、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一般为0.1~10km。
(以上百度结果)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工作在物理层◆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数据缓存。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CSMA/CD)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集线器)⏹优点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通信。
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缺点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
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优点过滤通信量。
扩大了物理范围。
提高了可靠性。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缺点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具有不同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
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100BASE-TX:使用2 对UTP 5 类线或屏蔽双绞线STP。
●100BASE-FX :使用2 对光纤。
●100BASE-T4:使用4 对UTP 3 类线或5 类线。
●1000BASE-X(802.3z标准)⏹1000BASE-SX。
850nm波长⏹1000BASE-LX。
1300nm波长⏹1000BASE-CX 。
屏蔽双绞线●1000BASE-T(802.3ab标准):使用4对5类UTP,传输距离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