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b0b1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7.png)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无机盐{答案:A}2. 下列哪种激素能促进肌肉生长: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胰岛素{答案:A}3.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心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心率不变{答案:A}4. 下列哪种运动方式对心肺功能提高效果最显著:A. 短跑B. 长跑C. 游泳D. 健身操{答案:B}5. 人体在运动时,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呼吸频率不变{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是______代谢。
{答案:有氧}2.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答案:肌纤维}3. 人体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杠杆,产生______。
{答案:运动}4. 人体运动系统由______、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答案:骨}5.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______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
{答案:运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答案:有氧运动是指在充足氧气供应的条件下,通过持续、稳定的运动方式,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运动,如长跑、游泳等。
无氧运动是指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快速的运动方式,主要依赖肌肉内的能量储备,如短跑、举重等。
}2. 请简要说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和肺活量;(2)使心脏肌肉发达,心腔扩大,心脏壁变厚;(3)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增强抗凝血功能。
运动生理学》复习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5db831f111f18583d05aef.png)
绪论一、名词解释2.运动生理学6.兴奋性9.兴奋10.应激性11.适应性12.内环境二、单项选择题5.可兴奋组织包括()。
A.神经、肌肉、骨骼B.神经、肌肉、腺体C.神经、肌肉D.神经、骨骼、腺体7.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在调节机能活动过程中()。
A.有时不需中枢神经的参与B.条件反射是先天特有的C.存在反馈且以负反馈多见D.存在反馈且以正反馈多见10.“反应”和“适应”用于描述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时,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A.运动强度不同B.效果不同C.调节机制不同D.是一次性练习还是长期训练的影响三、填空题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有五方面的基本活动表现,即()、()、()、()和()。
3.反射弧包括()、()、()、()和()五个环节。
四、判断题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在体内相继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
()3.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8.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增强,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9.内环境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物质在不断转移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12.排尿反射属于负反馈。
()五、问答题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9.动作电位22.向心收缩23.等长收缩24.离心收缩25.等动收缩28.绝对力量29.相对力量30.运动单位二、单项选择题1.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
A.肌原纤维B.肌纤维C.肌小节D.肌丝3.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Cl-平衡电位D.Ca2+平衡电位4.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B.Na+迅速大量外流C.K+突然迅速外流D.Na+迅速大量内流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D.乙酰胆碱9.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15.在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e585db998fcc22bcd10dfd.png)
运动生理学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可兴奋组织有:肌肉、神经和腺体。
3、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4、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排尿、分娩、凝血),负反馈(血压、体温)肌肉1、肌肉的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2、三联管: 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未池构成的复合体。
3、骨骼肌的收缩基本形式: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4、肌纤维类型分类:○1按收缩特性及色泽分为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2按收缩速度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3按收缩及代谢特征分为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4布茹克司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5、肌纤维生理特征:6、引起组织(骨骼肌)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7、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8、阈强度: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血液1、血细胞分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内环境: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循环1、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2、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3、心动周期: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心力贮备(泵功能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5、动脉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6、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7、血量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
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8、运动时血流量重新分配的生理意义:○1通过减少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量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流分配给运动的肌肉。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973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7.png)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考题一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运动适应、运动训练等相关问题。
考题二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提高肺的弹性和肺功能,增强肺的排毒和排痰能力。
3.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技能和反应能力。
考题三1. 什么是运动适应?答: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的良好调整和改变。
2. 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包括增加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等。
3.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答: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应包括适当的强度和频率,合理的休息和恢复,个体化的训练计划,以及良好的营养和睡眠等方面的考虑。
考题四1.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运动营养等方面。
2.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监测运动效果,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3.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恢复受伤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加速康复过程,预防再次受伤。
4.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医学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整理版)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3668d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1.png)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方法和水平一、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1、研究方法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某些研究可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试验,也可在人群中进行测量和统计。
2、研究水平在完整的机体情况下,研究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二、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阈强度是指刚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三、适应性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而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adaptability)。
第三节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简称内环境。
3.这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态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
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反射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二、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机体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生理过程。
三、自身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对其他调节方式,自身调节范围较小,灵敏度比较差。
四、生物节律五、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1.负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朝着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
2.前馈干扰信息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的直接调控作用称为前馈,条件反射就是前馈调节。
3.非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骨骼肌机能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纤维的结构¥*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肌细胞,分为肌腱与肌腹,肌腹又可分为肌束和肌外膜,肌束可进一步分为肌束膜和肌纤维(肌纤维可以进一步分为肌原纤维和肌内膜)。
运动生理学重点题库及复习资料1
![运动生理学重点题库及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964570b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b.png)
一.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受其支配的肌肉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同时有电活动变化的生理过程。
膜电位(跨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能产生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60~70%。
人体内环境:人体的细胞是浸泡在细胞外液之中的,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所以把细胞外液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10.红细胞的比容:人体内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例称为比容,因为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故称红细胞比容。
11.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一方扩散,这种扩散的压力称渗透压,即渗透吸水力。
12.碱贮备:血浆中重要的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它能缓冲酸性物质,所以用碳酸氢钠来表示体内缓冲酸的碱性物质贮备量叫碱贮备。
13.运动性贫血:由于激烈的运动训练,引起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含量暂时性明显下降,出现贫血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14.自动节律性:心肌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
1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心室在每分钟内泵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主要指左心室每分输出量。
1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一般指体循环中肱动脉血压而言。
19. 动脉脉搏:每一个心动周期时,由于大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变化,造成管壁的搏动,这种搏动沿着动脉管壁向末梢传播,引起动脉管壁的波动称为动脉脉搏。
社会体育《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下学期)
![社会体育《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下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7440db3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1.png)
运动生理学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通过检测运动性蛋白尿,可以评定运动负荷量和运动强度、观察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以及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运动性血尿:经检查无其他原因,这类血尿被称为运动性血尿。
身体素质:人体在肌肉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以及协调等机能能力。
(维持身体姿势或固定各环)(使身体或运动环节)绝对力量: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
(举重)相对力量:以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等为单位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体操)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一)肌源性因素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一般情况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愈大,肌肉力量也越大。
2、肌纤维类型骨骼肌中FT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积或直径大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3、肌肉初长度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幅度越大。
4、关节运动角度肌肉力量随关节运动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神经源性因素1、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
2、运动中枢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各运动中枢间的协调与控制能力改善将使肌肉活动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三)其他因素1、年龄与性别;2、激素作用超负荷原则(选择)超负荷:力量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
超量恢复概念: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
规律: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
应用:后一次训练如果是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代偿期之后进行,运动能力不会改善,如果是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代偿期之前进行,机能水平反而下降;只有在前一次负荷后的超代偿期阶段进行,运动能力才会继续提高。
磷酸原的恢复恢复的半时反应:20~30 s;完全恢复:2~3 min。
运动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2c4a1d7375a417866f8f4e.png)
运动生理学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生殖。
2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
3 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
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4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伸展性。
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这种特性称为弹性。
5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骨骼肌的兴奋性、骨骼肌的收缩性。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一向心收缩(等张收缩或等动收缩)、二等长收缩、三离心收缩、四超等长收缩6 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慢肌纤维7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
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而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又需要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其肌肉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8 训练使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9 血液是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液态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
血细胞为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在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它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红细胞压积。
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容,男子约为40%~50%,女子约为37%~48%。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10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二运输、三调节、四防御和保护。
11 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度时,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mmHg,为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12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13 简答血液维持酸碱平衡一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pH值变化范围为6.9~7.8 二血浆中主要缓冲对有:碳酸氢钠/碳酸、蛋白质钠盐/蛋白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527784bceb19e8b8f6ba83.png)
名词解释:1.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2.体重:是人体各部分(骨骼,骨骼肌,关节,韧带,脂肪组织等)的总重量,即以重量为单位的人体各组成成分的总和。
3.体质指数:是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
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4.运动性免疫抑制:在长时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可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染率上升。
所以将这一种由于运动为诱发的免疫功能降低现象称作运动性免疫抑制。
5.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
6.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记载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7.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
8.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9.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10.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接受免疫细胞的组织11.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免疫反应)。
12.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13.肌肉横断面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
14.静力性力量练习: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得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15.动力性力量练习:根据肌肉动态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16.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17.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力量训练方法18.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惊醒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19.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力的力量训练方法20.等张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松交替惊醒的力量练习方法21.需氧量: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
运动生理学复习材料.doc
![运动生理学复习材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90a99c83195f312b3069a50e.png)
运动生理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时值:以两倍的基强度刺激组织,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时间。
2、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F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3、外抑制:额外刺激引起原有条件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抑制。
4、消退抑制:条件刺激氏期不强化信号失去意义条件反射减弱或消失。
5、分化抑制:区分为条件刺激相仿的刺激的能力。
6、条件抑制:条件反射形成后阳性刺激加上附加刺激不强化则条件反射抑制。
7、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溶剂百分比8、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而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9、时间肺活鱼在最大吸气Z后,以最快速度进行呼气,记录着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10、速度素质: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11、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12、眼震颤:张体绕纵轴旋转时,眼球不自主的运动。
13、超限抑制:由于过强或过长的刺激超过了人脑皮质神经的工作承受能力,为防止皮质细胞受损害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
14、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5、AT (无氧阈):在递增负荷的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到大量动用无氧代谢的临界运动强度。
通常以血乳酸达4mmol/L浓度來表示。
1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植物性神经与躯体性屮枢的关系得到改善,动力定型恢复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白如。
17、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冇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収的氧量。
也称最大吸氧量。
18、极点: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心率剧增、情绪低落等症状。
19、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840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4.png)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运动训练方法B. 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C. 运动对生理机能的影响D. 运动器材的设计2. 运动时,人体的哪个系统会显著增加其活动强度?A. 消化系统B. 呼吸系统C. 生殖系统D. 内分泌系统3. 运动后,人体肌肉中的哪种物质会显著增加?A. 乳酸B. 葡萄糖C. 氨基酸D. 脂肪酸4.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何益处?A. 增加心脏负担B. 降低血压C. 减少血管弹性D. 增强心脏功能5.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内容?A.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B.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 运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D. 运动对环境的影响6. 运动时,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是什么?A. 糖酵解B. 糖原分解C. 脂肪氧化D. 蛋白质分解7. 运动后,人体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环境温度升高B. 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C. 汗液蒸发带走的热量D. 外部热源的加热8. 运动中,人体水分的丢失主要通过什么方式?A. 呼吸B. 出汗C. 排尿D. 皮肤蒸发9. 运动时,人体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什么?A. ATPB. 葡萄糖C. 脂肪酸D. 乳酸10. 运动后,人体血乳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乳酸的产生增加B. 乳酸的排除减少C. 乳酸的代谢增加D. 乳酸的合成减少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______的影响的学科。
2. 运动时,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是______。
3.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______的功能。
4. 运动后,人体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 运动中,人体水分的丢失主要通过______方式。
6. 运动时,人体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______。
7. 运动后,人体血乳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8.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88081198762caaedd33d4a2.png)
体育本科《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1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B.这种电位差可用测量电极在细胞表面测出;C.正常数值的电位差,表明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D.是细胞内的Na+外移形成的2、横桥具有()活性。
A.ATP酶;B.磷酸肌酸激酶;C.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3、慢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较小,线粒体较少;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C.肌纤维直径较小,线粒体较多;D.肌纤维直径大,毛细血管多4、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肌肉收缩形式为等长收缩。
A.游泳; B.十字支撑; C.起跳; D.百米起跑5、通常以每100ml 血浆中()的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A、NaH2PO4B、NaHCO3C、H2CO3D、H3PO4二、判断题1、膜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2、兴奋在神经上的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3、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及总和现象。
()4、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横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而收缩速度取决于活化横桥的数目。
()5、表面电极测出的肌电图是反映多个运动单位的综合活动电位。
()三、名词解释1、最大摄氧量2、兴奋-收缩耦联四、简答题1、血液的功能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特点五、论述题1、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成因。
答案一、选择题AADBB二、判断题××√×√三、名词解释1.最大摄氧量: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当氧运输系统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
2.兴奋-收缩藕联:是指肌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的中介过程。
其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入胞质以及钙离子由胞质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四、简答题1.血液的功能: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主要具有四方面的功能。
①运输。
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
运动生理学考试题库
![运动生理学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5f7d75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6.png)
运动生理学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最大的能量供应系统是:A. 磷酸原系统B. 糖酵解系统C. 有氧代谢系统D. 混合代谢系统2.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A. 肌纤维B. 肌原纤维C. 肌小节D. 肌球蛋白3. 运动时,人体能量供应主要依赖于: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蛋白质D. 矿物质4. 运动后,乳酸堆积导致肌肉酸痛,乳酸主要通过哪种途径清除?A. 转化为葡萄糖B. 直接排出体外C. 转化为氨基酸D. 氧化分解5. 心率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是:A. 调节体温B. 维持血压C. 增加氧气供应D. 减少能量消耗6. 运动时,人体肌肉的氧合主要依赖于:A. 血红蛋白B. 肌红蛋白C. 二氧化碳D. 氧气7.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肺耐力,主要通过:A. 增加心输出量B. 提高血红蛋白含量C. 降低心率D. 增加肌肉力量8. 运动中,肌肉疲劳的主要原因是:A. 能量供应不足B. 电解质失衡C. 神经传导障碍D. 肌肉损伤9.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主要表现在:A. 降低血压B. 增加心率C. 减少心脏收缩力D. 增加血管弹性10. 运动后,肌肉恢复的最佳方式是:A. 立即补充蛋白质B. 立即进行冷敷C. 适当休息与营养补充D. 立即进行热水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人体运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_。
13. 运动时,肌肉收缩的机制是_______。
14. 肌肉收缩过程中,_______是主要的收缩蛋白。
15. 运动时,人体通过_______来调节体温。
16.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_______的效率,从而提高运动表现。
17. 运动后,乳酸的清除主要依赖于_______系统。
18.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降低_______,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9. 运动中,肌肉的氧合主要依赖于_______的结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c935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2.png)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第一章: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的科学领域。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的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适应。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野外观察、临床研究和数学模型等。
4. 请简述人体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
- 人体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主要通过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来产生能量。
有氧代谢主要依赖氧气供应,产生较多的能量;无氧代谢则不需要氧气,但产生的能量较少。
5. 运动时,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率?- 运动时,心率受到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持续时间、个体的体力水平和心血管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益处?- 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和心脏的泵血能力,提高血液循环效率,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2. 运动对心脏有哪些适应性变化?- 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心脏的肌肉纤维数量和肌肉收缩力,增加心室容积,改善心脏的顺应性和心脏收缩的协调性。
3. 请解释心率和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 心率和运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高。
4. 什么是最大心率?如何计算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指人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能够达到的心率水平。
常用的最大心率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
第三章: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 运动对呼吸系统有哪些影响?- 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泡的弹性,增强气体交换效率。
2.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增加的氧气需求和排出增加的二氧化碳。
3. 请解释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概念。
-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单位时间内摄取和利用氧气的量。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643a8e84868762caaed521.png)
1、人体内atp的生成过程是怎样的?答: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子在氧化时,就可释放出所蕴藏的能量。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其总量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其余“自由能”的载体就是ATP。
2、什么是状态反射?答: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
3、什么是条件反射?答: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比较高级.它使机体对环境具有比较精确的适应能力.即当条件出现是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射活动。
5、人体主要依靠什么来调节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答:人体主要依靠血液缓冲作用、肺呼吸作用和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等调节功能,维持体液PH的相对恒定。
6、什么是运动性疲劳?答:在动力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强度时,称为运动性疲劳。
7、什么是心力储备?答: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储备,称为心泵功能储备,简称心力储备。
8、快肌肉纤维和慢肌肉纤维的的生理特征表现是什么?快肌纤维比例大的适合什么运动项目?答:生理:无氧、有氧、速度、耐力、力量、抗疲劳形态:神经、神肌纤维、肌浆网、线粒体、毛血管。
短跑、跳高、跳远、篮球、拳击、散打、击剑9、人体的调节机制有哪些?答: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快,准确,局部。
体液调节慢,范围广泛,时间长。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控制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也影响神经调节。
10、人体的心脏受哪些神经的支配?答:交感,副交感,内脏感觉神经11、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化学能物质有哪些?答: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2、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是什么?答:杆细胞可以在弱光下工作,视锥细胞可以在强光下工作13、人体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哪?答:○1口腔内消化○2胃内消化○3小肠内消化14、人体正常的血压、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多少?答:人体正常的血压是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4982fbf705cc1755270999.png)
第一章1 什么是ATP: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高效地将能量转换为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三磷酸腺苷或腺苷三磷酸,ATP也是细胞内能量的获得,转换,贮存和利用等环节的联系纽带2 三大供能系统:1.磷酸原供能系统: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成为磷酸原供能系统。
特点:供能总量少,时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等产物2.糖酵解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成为糖酵解。
特点:供能总量比CP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为致疲劳物质乳酸3.有氧氧化系统:三大营养物质都可以参加有氧氧化,而有氧氧化则是绝大多数主要的能量获取方式。
特点:生成ATP总量很大,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参与,终产物为水二氧化碳3 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4 基础状态:室温在20至25摄氏度,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第二章1 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为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外力消失时,肌肉又逐渐恢复原来形态为弹性粘滞性,肌肉活动时由肌肉内部各蛋白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2 肌肉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3 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收缩性,肌肉兴奋后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称为收缩性4 时值: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5 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6 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过程是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中介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存在在三联管中7 缩短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
1.肌纤维的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将其划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答:⑴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快肌直径大,收缩蛋白较多,肌浆网发达,由较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粗,传导速度快。
慢肌肌红蛋白、线粒体较多,运动神经纤细,传导速度慢。
⑵生理学特征:①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②在人体中快
肌纤维百分比较高时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较大。
③快肌纤维抗疲劳差,慢肌纤维强,因为快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较低而慢肌纤维相反。
⑶慢肌纤维氧化脂肪的能力为快肌纤维的4倍,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较慢
肌纤维高。
3.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
答:⑴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增强。
⑵心肌收缩力,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份输出量也增加。
⑶静脉回流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4.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动脉血压的?
答:⑴每搏输出量,当其增加而外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收缩压升高,故脉压增大,反之减小。
⑵心率加快,舒张期血压也升高,脉压减小,反之脉压增大。
⑶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也就是有减小压
脉的作用。
⑷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
⑸循环血量减少,血容量改变不大,平均压降低,动脉血压降低。
5.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答:⑴窦性心动徐缓: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映。
⑵运动性心脏增大: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率储备高,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
良好适应,使心脏机能得到改善。
⑶心血管机能改善:运动员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运动训练的适应,训练者在进
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6.运动时合理呼吸
⑴人们长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有助于减少肺通气阻力,减少呼吸肌
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能量消耗。
⑵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有增加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两种。
有意识的采取适宜
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
因此,采用节制呼吸频率、在适当加大呼吸深度的同时注重深呼气的呼吸方法。
⑶与技术动作相适应:①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呼吸的主要形式有胸式呼
吸和腹式呼吸,需胸肩带部固定的技术动作,采用腹式呼吸,需腹部固定则转为胸式呼吸。
②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运动胸廓增加时采用吸气,胸廓减少时采用呼气。
③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⑷合理运用憋气。
可以使肌肉张力增加、为有关运动环节创造有效地收缩条件,
但是长时间憋气会是大脑缺氧,产生血压下降、头晕、耳鸣等症状。
7.糖在体内分解代谢
答:⑴糖酵解:是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
其酵解酶浓度高,反应速度快,在剧烈运动中可以快速提供肌肉收缩的能量。
经其产生的乳酸一部分在供氧充分时继续氧化,一部分重新转变为糖原或葡萄糖。
⑵有氧氧化: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产生能量较多,是机体
正常生理条件下及长时间运动中供能的主要方式。
8.结合运动实例说明运动中机体的三个能源系统是如何供能的?
答:在人体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分别是ATP-CP系统(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氧化能系统。
⑴ATP-CP系统的供能时间很短只有6-8秒且只在较高强度刺激下才能被激活⑵
糖酵解系统可维持运动2-3分钟⑶而氧化能系统,维持运动时间比较长(糖类可达1-2小时,脂肪可达更长时间)。
虽然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各具特征,但是运动中不存在绝对的某个单一能源系统供能。
所以,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m,200m跑,几乎全是由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参与供能,开始主要为ATP-CP 系统供能,ATP,CP不足时,糖酵解系统便逐渐发挥作用。
而一些中距离2分钟左右的项目:如400,800m,主要由糖酵解系统供能;随着运动时间增加,强度相应减小,氧化能系统也慢慢进入了供能的主导地位,如1500m跑,400m自由泳等。
一些超长时间的项目如马拉松,越野滑雪,则几乎由氧化能系统供能,当然在冲刺时也少不了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帮助。
9. 试述最大摄氧量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答: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
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影响因素:
⑴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限制运动员VO2max提高的重要因素。
⑵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最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⑶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①遗传因素: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②年龄、性别因素:一般男子大于女子;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③训练因素:长期系统进行耐力训练可以提高VO2max水平
10.试述个体乳酸阈在体育运动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⑴评定有氧工作能力:乳酸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乳酸受遗传因素较小、可训练性大,乳酸阈值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训练增进更有意义的指标。
⑵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时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
度。
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11.提高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并从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答:⑴持续训练法:指的是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进行训练的方法。
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
稳定性。
改善参与运动的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VO2max。
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
⑵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明显提高。
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⑶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
习,而不是完全休息。
特点1是完成的总工作量大、.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大。
⑷高原训练法: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
这对
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更为深刻,可以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反应和训练效应。
12.试述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答:⑴能源物质的储备
ATP和CP的含量:人体在运动中ATP和CP的功能能力主要取决于ATP和CP 含量,以及通过CP再合成ATP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体美千克肌肉中含ATP和CP在15~25毫克之间,在极限运动中,肌肉中的ATP和CP在10秒内就几乎耗竭。
因此,这一时期的最大输出功率可用于评估ATP和CP的功能能力。
⑵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
其供能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组织中糖原的含量及其
酵解酶活性的高低。
⑶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包
括参与代谢过程的酶活性、神经与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内环境变化时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各器官活动的协调等。
血液缓冲系统对酸性代谢产物的缓冲能力。
⑷最大氧亏积累:最大氧亏积累是衡量机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标志。
13.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答:①肌纤维的横断面积②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③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④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⑤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⑥年龄与性别⑦体重
14.力量训练原则
答:⑴大负荷原则: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足够大或达到甚至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⑵渐增负荷原则: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
随之增加。
⑶专门性原则: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
包括进行力
量练习的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练习动作的专门性。
⑷负荷顺序原则:应遵循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免使用同一
肌群的原则。
⑸有效运动负荷原则: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引起肌纤维明
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
⑹合理训练间隔原则:寻求两次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在上次
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