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
1.肌纤维的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将其划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答:⑴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快肌直径大,收缩蛋白较多,肌浆网发达,由较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粗,传导速度快。

慢肌肌红蛋白、线粒体较多,运动神经纤细,传导速度慢。

⑵生理学特征:①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②在人体中快
肌纤维百分比较高时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较大。

③快肌纤维抗疲劳差,慢肌纤维强,因为快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较低而慢肌纤维相反。

⑶慢肌纤维氧化脂肪的能力为快肌纤维的4倍,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较慢
肌纤维高。

3.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
答:⑴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增强。

⑵心肌收缩力,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份输出量也增加。

⑶静脉回流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4.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动脉血压的?
答:⑴每搏输出量,当其增加而外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收缩压升高,故脉压增大,反之减小。

⑵心率加快,舒张期血压也升高,脉压减小,反之脉压增大。

⑶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也就是有减小压
脉的作用。

⑷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

⑸循环血量减少,血容量改变不大,平均压降低,动脉血压降低。

5.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答:⑴窦性心动徐缓: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映。

⑵运动性心脏增大: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率储备高,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
良好适应,使心脏机能得到改善。

⑶心血管机能改善:运动员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运动训练的适应,训练者在进
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6.运动时合理呼吸
⑴人们长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有助于减少肺通气阻力,减少呼吸肌
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能量消耗。

⑵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有增加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两种。

有意识的采取适宜
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

因此,采用节制呼吸频率、在适当加大呼吸深度的同时注重深呼气的呼吸方法。

⑶与技术动作相适应:①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呼吸的主要形式有胸式呼
吸和腹式呼吸,需胸肩带部固定的技术动作,采用腹式呼吸,需腹部固定则转为胸式呼吸。

②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运动胸廓增加时采用吸气,胸廓减少时采用呼气。

③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型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⑷合理运用憋气。

可以使肌肉张力增加、为有关运动环节创造有效地收缩条件,
但是长时间憋气会是大脑缺氧,产生血压下降、头晕、耳鸣等症状。

7.糖在体内分解代谢
答:⑴糖酵解:是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

其酵解酶浓度高,反应速度快,在剧烈运动中可以快速提供肌肉收缩的能量。

经其产生的乳酸一部分在供氧充分时继续氧化,一部分重新转变为糖原或葡萄糖。

⑵有氧氧化: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产生能量较多,是机体
正常生理条件下及长时间运动中供能的主要方式。

8.结合运动实例说明运动中机体的三个能源系统是如何供能的?
答:在人体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分别是ATP-CP系统(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氧化能系统。

⑴ATP-CP系统的供能时间很短只有6-8秒且只在较高强度刺激下才能被激活⑵
糖酵解系统可维持运动2-3分钟⑶而氧化能系统,维持运动时间比较长(糖类可达1-2小时,脂肪可达更长时间)。

虽然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各具特征,但是运动中不存在绝对的某个单一能源系统供能。

所以,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m,200m跑,几乎全是由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参与供能,开始主要为ATP-CP 系统供能,ATP,CP不足时,糖酵解系统便逐渐发挥作用。

而一些中距离2分钟左右的项目:如400,800m,主要由糖酵解系统供能;随着运动时间增加,强度相应减小,氧化能系统也慢慢进入了供能的主导地位,如1500m跑,400m自由泳等。

一些超长时间的项目如马拉松,越野滑雪,则几乎由氧化能系统供能,当然在冲刺时也少不了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帮助。

9. 试述最大摄氧量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答: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

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影响因素:
⑴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限制运动员VO2max提高的重要因素。

⑵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最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⑶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①遗传因素: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②年龄、性别因素:一般男子大于女子;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③训练因素:长期系统进行耐力训练可以提高VO2max水平
10.试述个体乳酸阈在体育运动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⑴评定有氧工作能力:乳酸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乳酸受遗传因素较小、可训练性大,乳酸阈值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训练增进更有意义的指标。

⑵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时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
度。

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11.提高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并从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答:⑴持续训练法:指的是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进行训练的方法。

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
稳定性。

改善参与运动的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VO2max。

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

⑵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明显提高。

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⑶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
习,而不是完全休息。

特点1是完成的总工作量大、.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大。

⑷高原训练法: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

这对
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更为深刻,可以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反应和训练效应。

12.试述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答:⑴能源物质的储备
ATP和CP的含量:人体在运动中ATP和CP的功能能力主要取决于ATP和CP 含量,以及通过CP再合成ATP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体美千克肌肉中含ATP和CP在15~25毫克之间,在极限运动中,肌肉中的ATP和CP在10秒内就几乎耗竭。

因此,这一时期的最大输出功率可用于评估ATP和CP的功能能力。

⑵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

其供能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组织中糖原的含量及其
酵解酶活性的高低。

⑶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包
括参与代谢过程的酶活性、神经与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内环境变化时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各器官活动的协调等。

血液缓冲系统对酸性代谢产物的缓冲能力。

⑷最大氧亏积累:最大氧亏积累是衡量机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标志。

13.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答:①肌纤维的横断面积②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③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④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⑤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⑥年龄与性别⑦体重
14.力量训练原则
答:⑴大负荷原则: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足够大或达到甚至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⑵渐增负荷原则: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
随之增加。

⑶专门性原则: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

包括进行力
量练习的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练习动作的专门性。

⑷负荷顺序原则:应遵循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免使用同一
肌群的原则。

⑸有效运动负荷原则: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引起肌纤维明
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

⑹合理训练间隔原则:寻求两次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在上次
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