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六篇_第二章_贫血概述
内科学--贫血
![内科学--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8bf7171950e2524de4187ea8.png)
(二) 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分类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 (2)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调
节异常) 2.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2)细胞外因素 3. 失血(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1.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
出的铁被重新利用,是 铁的主要来源 。 * 外源性:食物 1-1.5mg/d (含铁高的食物
-动物的血、肝,海带、紫菜、黑木耳,其次 为肉类、豆类、谷类、绿叶蔬菜。乳类及乳制 品中铁的含量很低 ) (三)铁的吸收
*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以二价铁的形式被吸收;(食物中的铁以三
价铁为主,胃酸、维生素 C促进铁吸收)
三、铁代谢
? (一)铁的分布: * 健康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g; 其中 * 67%组成血红蛋白; * 贮存铁; * 15%分布在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各
种与氧化还原过程有关的含铁酶中; 0.1%左右为循环血液中转运的铁。
? (二)铁的来源 (需20-25mg/d) * 内源性: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分解释放
名称。贫血是一种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 贫血的诊断受多因素影响(高原、血容量、妊 娠、儿童、心衰等因素易致误诊 )。
一、贫血的分类
? (一) 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分类(附表 2)
?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轻度:Hb〉90g/L 中度:Hb60-90g/L 重度:Hb30-59g/L 极重度:Hb〈30g/L
? (四)铁的运输—铁被吸收后与血浆转铁 蛋白结合,被输送到骨髓的幼红细胞。 (五)铁的贮存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素的形式贮存于肝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的巨噬细胞中,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时 或铁丢失时即动用贮存铁。 (六)铁的排泄— 主要通过脱落的胃肠
贫血
![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c53c653dcfc789eb172dc851.png)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概 述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叶
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细胞核脱 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国内以叶酸缺乏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多见,维
生素B12缺乏所致者较少。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为多
急、慢性失血后贫血
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原发病的性质
贫血发生的速度和程度 患者年龄、血液、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功能以及
机体的耐受能力
临床表现
一般贫血表现
组织缺氧表现
机体代偿表现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耳鸣、嗜睡、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中枢神 经系统
皮肤黏膜 苍白 、 疲乏无力
一、铁的来源
内源性: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外源性:食物——每日能提供10~15mg铁,约5%~10%被
吸收
铁的代谢
二、铁的吸收
动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高(20%)
植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低(1%~7%)
Fe3+
H+胃酸和维生素C 十二直肠和空肠
Fe2+
三、铁的转运 Fe2+ 血液
铜蓝蛋白氧化
Fe3+
叶酸代谢
解聚酶 多聚谷氨酸 (食物) 肠黏膜细胞 单谷氨酸 叶酸还原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维生素B12
四氢叶酸
多聚谷氨酸叶酸合成酶
多聚谷氨酸型叶酸
参与DNA合成
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
二、维生素B12代谢
水溶性B族维生素
内科贫血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内科贫血的名词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aac61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5.png)
内科贫血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导致氧供应不足。
在内科领域,贫血被归类为一种内科疾病,因为其与红细胞的产生、分解、功能异常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关系密切。
一、贫血的概述贫血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组织和器官。
当人体缺氧时,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疲劳、头晕、心悸、气促等。
贫血的形成原因多样,包括外因和内因,例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
根据贫血的原因和特点,内科贫血被广泛分为多个类型。
二、贫血的类型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其特点是体内铁元素不足引起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
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消化道吸收障碍、大量失血等。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口唇颜色苍白、疲劳乏力等。
2. 针对贫血的中医药治疗缺铁性贫血除了常规的症状与治疗之外,中医药方法也对病症有良好疗效。
中医认为贫血实为血分虚损,以益气补血为治疗原则,多采用柴胡益气汤、四物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这些方剂均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红细胞的生成,缓解贫血症状。
3. 天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在治疗贫血过程中,合理的饮食结构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补可以通过食物摄入天然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恢复。
食物中丰富的铁元素可以通过摄入红肉、动物肝脏等来补充。
此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
4.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在治疗贫血过程中,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体内氧气供应,促进红细胞生成。
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红细胞生成和功能的恢复。
此外,戒烟和戒酒也是必要的,因为烟酒会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运输功能。
三、内科贫血的诊断与预防内科贫血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等手段来确定。
血常规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了解红细胞的数量、比容和平均体积,进而判断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062f35cc22bcd127ff0ca3.png)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红细胞生成素(肾脏合成) 内分泌:性激素、甲状腺素等 T细胞
2. 成熟红细胞的结构
⑴红细胞膜
由多种蛋白质和脂 质组成。 双层磷脂结构,镶 嵌多种膜蛋白,如 骨架蛋白、血型糖 蛋白等。
2. 成熟红细胞的结构(2)
⑵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珠蛋白(4肽链)+ 血红素(4个)
常见疾病
增生性贫血
IDA、MDS、溶贫等
增生不良性贫血 AA、纯红再障
4.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干组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先天性血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白血病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MF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肾性贫血、甲减、慢性病性贫血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PNH、AA
80~100
32~35
常见疾病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 性贫血、MDS 等 AA,急性失血性贫 血、骨髓病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8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32 32~35
IDA、海洋性贫血、 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CDA、风湿、肝病
意义:红细胞形态分类法对贫血的病因诊断能提供一些线索,有一定的实 用价值。
贫血概述
内容
➢ 授课目的和要求 ➢ 红细胞相关基础知识 ➢ 贫血的定义 ➢ 贫血的分类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 标准。
2.熟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诊断步骤。 3.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 PPT课件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c999d0c8d376eeafaa312c.png)
蛋白质、脂类、 维生素(叶酸、 维生素B12)、微 量元素(铁铜锌)
10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干祖细胞 缺陷--骨 髓造血功 能衰竭
再障
单纯红细胞减少 (遗传、免疫、 药物、感染、恶 性疾病等)
遗传性、良性 红系无效造血 和形态异常
先天性红细 胞生成异常 性贫血
造血细胞质 的异常-高增 生、低分化
ppt课件
19
详细询问病史
• 现病史: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 并 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 • 既往史:提供贫血的原发病线索; • 家族史: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 • 营养史:原料缺乏; • 月经生育史:失血性贫血; • 危险因素暴露史:射线、毒物、药物、病原微 生物。
ppt课件
20
全面体格检查
ppt课件
38
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ppt课件
39
H-J小体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
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多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 的骨髓及血片。
ppt课件
40
Cabot环在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色性、 点彩和含H-J小体的红细胞内,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人工形成的变性 蛋白,也有人认为是残留的纺锤丝或融合的微管。一般很少见到,偶见于铅中毒或 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但多数人认为无显著临床意义。
贫血概述
ppt课件
1
血液系统组成:
1.血液:血浆+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2.造血器官:骨髓、脾、淋巴结、胸腺
ppt课件
2
贫血的定义
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胞 容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性别、同 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 我国海平面地区:男性Hb<120g/L 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述——【148内科精品】
![第六篇 第二章 贫血概述——【148内科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c2f6a8b551810a6f5248687.png)
5、骨髓基质病变:骨髓纤维化、急性骨髓坏死 6、细胞因子生成异常:慢性肾病EPo产生不足 7、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H/IRP 8、失血性贫血:急性、慢性
红细胞形态
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乏的原因
摄入减少:偏食、食品加工不当
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孕妇
吸收障碍:胃内因子缺乏、腹泻、肠炎、肿瘤
利用障碍:某些核酸代谢抑制剂、先天酶的缺乏
排出量增加:血液透析、酗酒
小细胞性贫血:HB合成障碍造成的贫血。
HB是红细胞内的主要结合蛋白。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
当铁的缺乏、 利用障碍、珠蛋白结构异常,都影响着红 细胞浆内HB生成与含量。导致红细胞浆内HB充盈不足,细 胞体积变小。
1.详细系统的询问病史,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病史
2.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体征
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骨穿、骨髓活检、消化道检查、 造血原料和细胞因子检测、免疫相关指标、FACS 分析(PNH)
贫血的治原则
• 病因治疗:如补充造血原料, • 针对发病机制治疗:治疗原发
病 • 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 成份输血:能迅速改善临床症
120g/L
孕妇
110g/L
影响血红蛋白变化的因素
1、红细胞代偿性增高:新生儿、高原地区长期缺氧 2、血液浓缩:脱水、失血等循环血量减少者 3、血容量增加:妊娠、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肝硬化、 低蛋白血症,等。
贫血的分类
一、根据红细胞体积分类:
1、大细胞性贫血:巨幼贫、MDS、慢性肝病 2、正细胞性贫血:再障、肾病性贫血、溶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缺铁性贫..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缺铁性贫..](https://img.taocdn.com/s3/m/ea23816aa32d7375a417805b.png)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所致贫血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所致贫血 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肾衰竭所致贫血 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先天性红系造血异常性贫血 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 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异常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红系造血调节异常 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 原因不明或多重因素 慢性病性贫血 骨髓浸润所致贫血 营养缺乏所致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pg) MCHC(%)
大细胞性贫血 >100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贫血
>32 26~32 <26
32~35 32~35 <32
贫血的严重度划分标准
血红蛋白浓度
g/L
<30ຫໍສະໝຸດ 30~60~90~
贫血严重程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贫血的临床表现受诸多因素影响
贫血的病因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 血容量下降的程度 发生贫血的速度 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
能力。
贫血的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障碍 2.皮肤粘膜 苍白 3.呼吸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 4.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系统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低于同性别、同年龄、 同地区正常值下限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贫血的分类
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 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
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内科学 贫血
![内科学 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7bbf39764b35eefdc8d333c4.png)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3)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4)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巨 幼细胞性贫血。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 幼细胞性贫血。
铁与血红蛋白的关系
【流行病学】
1.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2.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 3.生育年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青少 年发病率很高。
【正常铁代谢】
儿童 6-14y:Hb<120g/L 3m-6y:Hb<110g/L 10d-3m: Hb<100g/L <10d: Hb<145g/L
【分类】
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
二、按红细胞形态分: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 血
>100
正细胞性贫 血
80~100
【治 疗】
一、对症治疗
(一)输血。 (二)其它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如:缺铁性贫血---补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抑制 某些遗传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贫血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 2.面对一名患者,如何才能正确诊断和治疗?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3)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等。 (4)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化学中毒致获得性高铁
血红蛋白增多所致溶血。
(三)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急、慢性失血性贫血,慢性者常
内科学:贫血概述课件
![内科学:贫血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2f71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f.png)
诊 断标准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性别、年龄、海拔高度、妊娠 病理因素:
血液浓缩:脱水、失血 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分类
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
二、按红细胞形态分: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巨幼贫,伴RC大量增多 32~35 溶贫,MDS等
3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CDA)
4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及各类 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1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 MF、骨髓转移癌等。
2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T细胞功能亢 进所致造血功能衰竭,如AA;B细胞功能亢 进可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破坏或抑制 造血细胞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如免疫相关性 全血细胞减少。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AA、PRCA、溶贫、急性 失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80
IDA、铁粒贫(SA)海洋 <32 性贫血
三、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
Hb
<30g/L 30-59g/L 60-90g/L >90g/L
贫血严重程度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四、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贫血概述
定义
贫血(Anemia)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 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以Hb浓度来表示。
诊 断标准
诊断标准
我国:成男:Hb<120g/L 成女:Hb<110g/L 孕妇:Hb<100g/L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3edfa42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a.png)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贫血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形态学分类。
3、了解贫血的治疗方法。
【重点】贫血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诊断的重要性、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难点】贫血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概述:贫血的定义、影响正常值的因素。
二、分类:形态学分类和病因、发病机理分类。
三、临床表现:贫血时各系统的症状、体征;影响症状的各种因素。
四、诊断:1.病史;2.体检;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五、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2.对因治疗。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目的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正常体内铁的代谢、发病机理。
3、了解发病情况和预防。
【重点】缺铁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难点】铁的代谢。
【主要内容】一、概述: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发病情况。
二、流行病学三、铁的代谢:人体内铁的分布、需要量、来源、吸收、运输、贮存、再利用和排泄。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①铁需求增加而摄人量不足。
②铁吸收障碍。
③铁丢失过多。
2、发病机制:对铁代谢的影响、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对组织细胞的影响。
五、临床表现:1、原发病表现。
2、贫血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1、血象2、骨髓象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饱和度、铁蛋白、红细胞内卟淋代谢)。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缺铁:体内仅有贮存铁的消耗、Hb 及血清铁等指标正常。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体内贮存铁消耗、FEP 升高、Hb 正常。
3、缺铁性贫血:除上述各项指标外,Hb 减少。
4、缺铁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转铁蛋白缺乏症。
八、治疗: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2、补充铁剂:口服铁剂:常用制剂、用量、用法,毒副反应,影响疗效因素,疗效,治疗时间。
贫血概述 内科学ppt课件
![贫血概述 内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22efe3d5bbfd0a78567301.png)
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卟啉代谢异常: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
成性原卟啉病
17
2、红细பைடு நூலகம்外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新生儿免疫性、
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性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人工心脏瓣膜、微血管病性、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其他: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脾功能亢进
>100 80~100
类 型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HC(%)
32~35 32~35
常见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32
巨幼细胞性贫血 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 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 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3
红细胞形态
14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
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 隆性贫血.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1) 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骨髓坏死、 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骨髓转移癌等,因损
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导致影响血细 胞生成。
.
15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等均可 因产生EPO不足而导致贫血。肿瘤或某些病毒感染则导致 造血负调控因子增加产生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ACD)
29
30
(三)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57af0ef69dc5022aaea00da.png)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疾病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障、纯红再障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造血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恶性克隆性疾病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1)叶酸或VitB12缺乏或利用障碍 巨幼细胞贫血
LOGO
贫血概述
2
红细胞生长发育过程
3
贫血定义
•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 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
• 临床上多指Hb、RBC和(或)HCT低于相同年龄、 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下限。其中以Hb最重要。
4
贫血标准
Hb(g/L) RBC(×109/L) HCT
男
<120
<4.5
<0.42
10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等 *皮肤粘膜:苍白、粗糙或溃疡、黄染 *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 *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心律失常、心衰 *消化系统:纳差、消化不良、吞咽异物感、舌炎 *泌尿系统:夜尿增多、肾功能不全 *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 *生殖系统:性激素水平紊乱 *血液系统:血细胞量、形态的改变
17
18
• 手术
• 脾切除: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脾亢、自免溶
• 胸腺瘤切除:纯红再障
• *造血干细胞移植
• 重型再障、重型地贫、MDS
16
病例分析
• 男,65岁,广州人
主诉:面色苍白2个月,乏力、活动后气促两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神经系统 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障碍 2.皮肤粘膜 苍白 3.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 4.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免疫、血液系统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 VitB12水平的测定等
贫血的诊断方法
1.详细系统的询问病史,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病史 2.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体征 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治疗 • 对症治疗 • 成份输血
复习思考题
1.面对一名贫血患者,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 2.为什么说贫血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
低于同性别、同年龄、 同地区正常值下限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贫血的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
血液病 • 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 •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二章
贫血概述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主要实验 室检查对贫血诊断的意义
2.掌握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
3.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讲授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