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_付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资料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461ba2d5acfa1c7aa00cc87.png)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1、概念不同(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
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
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c2225d3cee06eff9aef807ea.png)
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教育研究中最主要的两种研究方法,二者在哲学理论基础、研究操作过程、资料搜集方式、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不同,但是二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关键词】教育研究;定量;定性;结合一、概念界定1.定量研究。
所谓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1]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进行量的分析,通过对数字的描述、分析来研究事物,揭示事物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2.定性分析。
所谓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2]定性研究侧重对事物进行质的研究,是通过解决事物“是什么”、“为什么”等性质方面的问题,对教育问题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描述,来揭示事物的特征。
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比较1.哲学理论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哲学。
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但是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定量研究占主导的时期,实验教育学运动使得定量研究成为研究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
定性研究则源于象征和现象学的解释主义方法论。
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在和客体互动关系中,对客体的重新构建,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事物的性质,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过程。
2.研究操作过程的不同。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定量研究遵循的是以演绎为主的假设,先提出研究假设,这个假设基本上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过程是从上到下逐步演绎的过程。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https://img.taocdn.com/s3/m/6e68e3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4.png)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在教育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作为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将从对立和调和的角度,探讨这两种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思考如何更好地整合它们,以丰富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统计数据和数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来检验假设、寻找规律、预测趋势。
定性研究则是以文字、图像、录音等非数值化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解释和理解来深入研究现象。
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定量研究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和一般性,而定性研究则能够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意义和感知,具有较强的个案性和深度。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之间的对立并不可避免。
一些研究者倾向于将二者看作对立的关系,认为定量研究追求客观性和一般性,而定性研究偏重主观性和个体性,二者难以融合。
实际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互为依存的。
在教育研究中,定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为定量研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支持和问题解释;而定量研究则可以在大样本的支撑下,验证定性研究中的假设和结论,为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更具说服力的依据。
如何调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使两者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先定性后定量”或“先定量后定性”的研究策略,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再进行总体验证与推广。
也可以采用“并行设计”或“交叉验证”的研究模式,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互印证、相互补偿,从而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这需要研究者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善于整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充分尊重不同研究范式的特点,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整合也需要教育研究的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
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可以让不同研究方法的专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复杂问题的研究。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与应用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7e3a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c.png)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与应用在研究方法学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它们在研究问题、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定性研究概述定性研究是通过描述、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来获得深入理解的研究方法。
它关注的是研究对象的特征、行为和背后的意义,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定性研究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个案研究、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等。
这些方法通常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性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的数据解释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研究者通常采用独立的、主观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内涵。
定性研究的结果通常是以描述和解释为主,强调对现象背后的意义和理解的呈现。
定性研究的应用范围广泛,特别适合于理解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和观点等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它在社会科学、教育研究、人文学科以及市场调研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定量研究概述定量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值型数据来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模式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量化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手段来收集和处理数据。
定量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定量的数据来评估和预测现象,并建立一般性的结论和规律。
研究者通常采用结构化的问卷或实验设计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以数值和统计指标为主,注重对现象的客观描述和量化。
定量研究在实证科学和应用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它适合于研究大规模样本和普遍性规律,对于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普遍性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和应用。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定性研究的方法通常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深入挖掘。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比较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1e41f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a.png)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比较在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方法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研究领域的适用性。
一、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通过数值和统计分析来获取数据并进行研究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量化数据,通常使用问卷调查、实验、测量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1. 优点(1)客观性: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数值和统计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2)精确性:定量研究方法可以精确地描述和量化研究对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可重复性:定量研究方法的结果可以通过重复实验得到相似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 缺点(1)局限性:定量研究方法无法完全涵盖研究对象的所有细节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缺乏深入理解:定量研究方法注重数据收集和分析,对于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相对不足。
二、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文字、图片、录音、访谈等非量化方式来获取数据并进行研究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描述。
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主观性、感性性和可解释性。
1. 优点(1)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方法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复杂关系,提供全面的理解和描述。
(2)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3)可解释性: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详细的描写和解释,使研究结果更加具体和可理解。
2. 缺点(1)主观性:定性研究方法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和经验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
(2)难以量化:定性研究方法无法提供具体的数值支持,研究结果相对较为模糊。
(3)可信度和有效性:定性研究方法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相对较低,依赖于研究者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
三、定量与定性方法的比较与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领域和问题解决上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1b13f4a21614791611280e.png)
• 定性研究设计
强调在自然发生现象的条件下收集数据,大部分 定性研究的数据是文字形式而不是数字。 (1)聚焦个人生活体验,如现象学研究、案例研 究、扎根理论和某些批判性研究;(2)聚焦于社 会和文化,如人种学研究和某些批判性研究。
定性研究案例剖析
教育领域,随机处理很难实现。 但对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来说,其作用更多在于制造了一种实证的文化。 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辨研究和理性考察的,是有着强烈思辨传统的德国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了。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大学的校长霍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教育改革措施,从而被誉为“儿童研究之父”。 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 包括长期的现场作业、对活动参与者进行观察和随机访谈,并收集他们的群体作品。 探究实验处理(自变量)和测量结果(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古希腊思想家对从个别中推导出一般原理的归纳法有初创之功。 19世纪20年代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创立使实证正式成为社会学重要的研究取向。 第三,具体的方法技术不同
案例研究: 收集背景中多方面的数据,对一个系统或一个案例 进行长期又细致的研究。案例可以是一定时间和空 间内的一个项目、事件、活动或一组个体。
扎根理论: 不局限于描述现象,而是建构具体的概念或概括关 于某一特定现象的条件命题陈述。通过一系列严格 的程序来构建实质性理论。
(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大学:培养精英的单位制度)
真实验研究: 将被试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随机分配确保研 究者得出的研究结论不是由被试之间的差异导致。 教育领域,随机处理很难实现。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https://img.taocdn.com/s3/m/3fbd2b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d.png)
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立与调和教育研究是一门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学科。
在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虽然这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对立面,但它们也有许多的互补与调和的地方。
本文将探讨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对立与调和。
1. 数据来源不同教育定量研究着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使用的是研究者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测验等量化工具,以便于对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统计分析。
而教育定性研究则注重收集和分析非量化的数据,如观察、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以获得有关被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
2. 研究目的不同教育定量研究旨在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预测某些现象的出现,从而提供量化的证据来支持决策制定。
而教育定性研究则旨在探究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层面性,以进一步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教育定量研究通常是基于真实的、明确的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测试假设是否成立。
而教育定性研究则依托于探索新的想法和理论,并使用单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4. 结果呈现方式不同教育定量研究通常会以数字、图表和表格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以支持科学化的数据分析。
而教育定性研究则是以文字和插图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以在解释中加入更基于故事和情境的描述。
然而,在实践中,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之间并不是彼此对立的,它们有着互补与调和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调和的方式:1. 一起使用许多学者认为,在教育研究中,应该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使用,以实现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在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变量相关时,可以进一步使用定性研究来揭示这种关系的深层次原因。
2. 基于交叉验证的校验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可以相互验证和协调。
例如,定性研究可以用来提供对定量研究中使用的测试和量表的合理性的检验。
3. 综合考虑教育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论可以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综合性的考虑。
这种综合考虑不仅考虑研究对象的定量方面,还注重研究对象的定性方面,更加呈现出真正的本质。
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整合
![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116f7b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d.png)
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整合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整合作者:杨洋摘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
促进教育研究方法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自赫尔巴特以来,教育科学理论得以提出并成为可能。
但饶有趣的是,教育研究者从那时起扛起的教育研究这块牌子至今仍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安插地。
于是,有这么多年历史的教育研究面临着这样一种尬尴的境地:它一方面被指责为名为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严重脱离实践的哲学思辩研究,缺少应有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它又被反唯科学论者们说成是受教育科学化的影响,开始逐步成了其他学科的试验场,教育理论因而有被殖民化的危险。
持前一观点的人认为,教育理论之所以缺乏对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实践应有的指导作用,是因为它的基本概念及由之所形成的理论系统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差,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这多年始终没有找到或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这是造成教育理论"空洞化"的根源,于是主张教育研究要大胆引入其他学科,尤其是心理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形成自己的独特研究方法;提出后一看法的人则公开反对教育科学化这一口号,认为教育科学化是一有害的口号,并强调除科学方法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有效地认识世界的方法--人文方法或哲学的方法。
以上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观点表现出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通讯说明的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也无所谓孰好孰坏,它们只是一种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比较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9864d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4.png)
毕业论文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比较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成为毕业论文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一、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基于统计学原理,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大量的数值数据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其特点是数据收集方式标准化,结果量化,以实证为基础。
因此,定量研究方法可以提供客观、可量化的研究结果。
1. 优点(1)客观: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使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减少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可重复性:定量研究方法所使用的标准化数据收集方式可以保证研究过程的可重复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3)广泛适用:定量研究方法可以适用于大规模调查、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2. 缺点(1)忽略背后原因:定量研究方法关注数据之间的关系,但往往无法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与动机。
(2)忽略个体差异:定量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视为整体,容易忽略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局限性:定量研究方法需要大量的样本和数据,受到时间、经费等因素的限制。
二、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文字、图像等非数值数据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它着重描述和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背景和主观经验,以文本和案例为基础,较为注重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
1. 优点(1)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深入的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深入信息,有助于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原因。
(2)个体差异:定性研究方法关注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差异特点,有助于进行个体化分析和理解。
(3)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深入研究。
2. 缺点(1)主观性:定性研究方法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研究结果的主观偏差。
(2)可信度:定性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受到研究者个人能力和研究对象的影响,使得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较低。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a73a19727d3240c8447effc.png)
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摘要: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直接取决于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加强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教育研究质量与水平的基础。
定量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
因此,加强对定量研究法自身的研究,对于建立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研究;定量研究教育研究就是用科学的理性精神来考察教育现象,并且尝试改变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满足主体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过程.二十世纪末期,教育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兴盛.在教育研究中应用定量研究方法时,应明确其适用范围;在处理、使用数据时,应实事求是,注意数据的有效性;应客观看待其局限,注意与其他研究方法尤其是定性研究方法的整合使用.一、定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定量研究从理论上讲起源于实证主义哲学。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美国的实用实证主义的发展,使定量研究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成熟。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是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定量研究就是要找到和确定、验证这些关系。
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要求教育研究追随自然科学研究的模式。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思想。
在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孔德反对任何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绝对的观念,拒绝研究本体论.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对科学的本质进行探索,因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
科学的方法必须遵循自然科学家在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不论它研究的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再次起决定作用的是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在批判现象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象主义推崇个人的、主观的,认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一种来自于人类感官获取信息的经验,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1c01f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4.png)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在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两者的概念,毕竟对症下药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可是,要我完整的解释什么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我是做不到的。
本人认为定量研究重在于对“量”的一种深层次解释,而定性研究重在于对现象的一种实质性的高度表述。
当然,我们还是得看看名家们的解释,毕竟那才是权威嘛,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
由文献资料可得,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这就是两者的含义,应该是比较可以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解释大多是人们根据其事物本身的特性而得来的,也就是说,研究两者事物的不同,我们是可以依据其含义来进行挖掘,从而探索由两者事物的联系和区别。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既然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两者的联系是不太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还主要探讨两者的区别吧。
我们就先来说一下定性研究吧。
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从而我认为其研究方式是具有实质性的,它更多的是描述性的解释所研究的某种社会现象。
我看了一下符平的《次生庇护的交易模式、商业观与市场发展一一惠镇石灰市场的个案研究》,发现这是比较典型的定性研究(个人认为)。
整篇文章基本就是由访谈或调查的资料来解释这种现象,当然,如何挖掘由有实质性的结论,还是得益于研究者的洞察力。
定性研究的有效性在于研究者在实地研究时是否能很好的把握所获取的资料能真实的反应所研究的现象,可以这么说,研究者要尽可能的减少被调查者的保守回答。
因此,定性研究对于数据上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就是不注重对数据的具体分析。
上篇文章中大多是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总结性的描述,具体分析石灰老板在经营的历程中是如何应对市场的,在分析这种市场经营中,解释由此产生的次生庇护的交易模式、商业观是如何影响这方面市场的发展。
快速总结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
![快速总结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053272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7a.png)
快速总结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编辑导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两者并非对立,可以使用在一个研究项目中。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进行了阐述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我们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最近收到很多同学关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提问,我尝试用三篇文章系统的讲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什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这是第三篇文章,主要用来阐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0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核心区别1. 抽样方式不同由于研究的目标研究经常涉及了解一个较大的群体,比如某个游戏品牌想要了解Z世代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但受时间和预算的限制,无法做到大规模的普查,所以常常需要通过抽样,从部分中来了解全部的特征。
不管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需要抽样。
一般而言,定量研究常使用概率抽样,定性研究常使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中的具体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包括偶遇抽样、立意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具体的抽样方法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提到。
2. 样本大小不同定量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分析统计来衡量、判断具体的量和度,因此定量研究要求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而具体样本量的设定要基于具体的分析单元来定。
所谓分析单元,是指根据用户属性划分的“最小分析单位”,比如“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就是两个分析单元。
将所有“分析单元”需要的样本量加总起来,就是项目所需总样本量。
理想的状态下,样本量越大,抽样存在的误差就越低,若想得到科学、可操作且置信度较高的发现,单个分析单元的样本量需要>=100,当总体的规模足够大,每个“分析单元”的样本量>=30,也已经具备统计学意义。
而定性研究的样本选择相对随机灵活并且数量偏少,通常会选择小型便利可执行的样本数量,定性研究中,样本量>=8,就已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分析意义,也不排除执行过程中有样本量小于8个的情况。
浅析教育领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浅析教育领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5683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a.png)
浅析教育领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更加关注研究对象的内涵和本质,通常使用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其研究结果通常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
定量研究方法则更加关注研究对象的客观数据,通常使用调查问卷、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其研究结果通常以数字和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
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定性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本质。
定量研究方法则能够提供客观、可量化的结果,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检验和评估研究假设。
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会选择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
例如,在研究学生学习成绩时,研究者可以继续写关于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例如,在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时,研究者可以使用访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了解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使用观察的方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从而了解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
定量研究方法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时,研究者可以使用实验的方法,对两组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然后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之,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教育领域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在研究中各有优劣,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
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异同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c4d322e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58.png)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研究范式;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主义研究范式。
①关于现实:理性主义者认为,存在这一个单一的、有形的、可分割成独立变量和过程的现实,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和过程都能独立的予以研究;自然主义者则认为,存在着一些多元的、无形的并只能从整体上加以研究的现实,这些现实作为一个整体式不可分割的,都有其特性并且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研究也只能是分散的。
②关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理性主义者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要在自己和研究对象之间保持一段分离的距离,即做到相互独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的客观性;自然主义者则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非但不妨碍研究,反而是研究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
如果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不能实现互动,研究反而不能进行。
③关于真理陈述的特征:理性主义者认为,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或形成一种超越背景的普遍性规律,注重对研究对象相似性的概括,因此研究的结论能够推论到样本以外的范围中去;自然主义者认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受社会——文化背景制约的独特假设或知识,注重对研究对象差异性的描述,因此结论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论到样本以外的范围中去。
④行动和归因于解释:理想主义研究范式认为,每个行动都能被解释为一个具体原因或几个原因的结果,原因在时间上限于结果,研究者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明确地用函数关系或概率形式去确立这种因果关系;自然主义研究范式认为,可以把行动解释为多种因素、事件和过程的相互影响,行动可以理解为是从形成它的种种因素不断相互影响中出现的,而形成它的所有因素又是这一行动的一部分,它们难以与行动区别开来,因此,形成与被形成又是同时发生的。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2c65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e.png)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目的、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上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分析来比较和分析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不同之处。
案例分析:研究主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满意度评价定量研究方法:一位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00位消费者关于电子产品的满意度评价。
问卷设计包括了一系列封闭式问题,消费者需要在给定的选项中进行选择。
研究者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分、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定性研究方法:另一位研究者选择了10位消费者并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该电子产品的满意度评价。
访谈内容是开放式的,消费者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研究者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分类和主题分析,提取了主要的观点和主题。
比较和分析:1.目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客观的、可量化的结论,而定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深入理解被研究对象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2.数据收集: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使用问卷调查等工具,得到相对客观的数据。
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个别深度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得深入的、主观的数据。
3.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等,来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方法使用分类分析、主题分析等方法来提取主要观点和主题。
4.结果解释:定量研究方法的结果解释相对直接,通过统计数字来支持结论。
而定性研究方法的结果解释可能更加丰富和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描述来解释结果。
在上述案例中,定量研究方法适合快速收集大量数据,获得整体满意度情况,但可能无法提供深入的洞察和理解。
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可以获得消费者真实的声音和反馈,但样本数量较小,结果无法进行普遍推广。
综上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取适合的方法,或者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目(附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bc99eea417866fb94a8e28.png)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选择:1、以下哪项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特征?(C)A 客观性B 系统性C 逻辑性D 创造性2、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周期较长,如杜威所主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教育实验历时长达八年之久,这种教育研究特点又被称为(B)研究。
A 复杂性B 迟效性C 应用性D 伦理性3、随机取样包括: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和(D)。
A.同质取样B. 分层立意抽样C. 标准抽样D.整群随机取样4、教育研究的类型:基本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A)A.预测研究B.因果关系研究C. 现状研究D.理论研究5、下列哪一个不是教育观察法的局限?(D)A易受观察者主观的影响B观察结果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即不能解释因果关系C样本少,代表性不强D简单易行6、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特定的行为的方法是指(A)A时间取样法B事件取样观察法C间接观察法D阶段过程法7、教育观察法的实施的第二个阶段是?(B)A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B实际观察C准备观察工具D确定观察途径8、下列不属于教育观察法特点的一向是:(D)A 目的性、计划性B 选择性、自然性C 客观性、直观性D 控制性、主动性9、“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B)A 一次文献B 二次文献C 三次文献D 四次文献10、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C)A 选定课题B 课题论证C 文献检索D 历史分析11、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12、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B)A 顺差法B 逆差法C 引文查找法D 综合查找法13、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A 顺差法B 逆差法C 引文查找法D 综合查找法二、填空1、教育设计研究范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确定研究对象总体范围),二是(确定研究内容范围)。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页PPT文档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186720677232f60dccca142.png)
• (3)研究目的的不同定量研究主要是想通过 对社会事实的测量,通过实验验证、数学统
计、各种运算以及统计分析来揭示研究对 象的数量关系,掌握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和 数量变化,从量的关系上发现真理,寻找规律, 探究事物的内在本质,以达到把握事物量的
规定性的目的。而定性研究是想通过对研 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地研究(如采取参与调 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来获取资料),进而对研 究对象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注重参与者的
• 由以上两表可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各自 都有自己特有的特点、优越性以及局限性, 但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某种程度 上是相互关联,甚至是相互补充的。因为质 与量本身就是事物的两面,只有把两者有机 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研究此事物。
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 (1)理论基础的不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 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定量研究的理论基 础是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两个截然分离 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 值因素的影响;但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 的操作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定性研究的 理论基础主要是源于象征互动主义和现象 学的解释主义科学方法论。解释主义的主 要观点有: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
长补短、相互支持的效果。以上各种迹象 表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已经势在 必行。因此,在教育研究中将两种研究方法
四、结语
•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 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只要我们善于利 用各自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同时可以通过 两种方法的结合来达到彼此间相互补充,使 研究成果更具全面性。在同一个研究中,使 用这两种相互互补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研究同一问题,从 而能得出更加全面、精确的研究结论。因 此,明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差异,把握两 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具
研究方法探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研究方法探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ce53f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9.png)
研究方法探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探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从研究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和描述现象,强调对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
它通常涉及大样本的数据收集,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
然而,定性研究的目的是理解和解释现象,强调对于背后的意义和内涵的理解。
它通常涉及小样本的数据收集,通过描述和解释来揭示研究主题的复杂性。
数据收集在定量研究中,数据收集通常依靠结构化的问卷调查或实验设计。
这些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但限制了参与者的自由回答。
另一方面,在定性研究中,数据收集通常依靠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非结构化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深层次的理解。
数据分析定量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依靠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量化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并帮助研究者验证研究假设。
然而,在定性研究中,数据分析通常依靠归纳和演绎推理。
研究者通过在数据中寻找模式和主题,来解释和理解研究现象。
结论推断定量研究的结论推断通常基于统计显著性和置信区间的分析。
研究者可以根据数据的结果来做出对总体的推断。
然而,在定性研究中,结论推断主要基于研究者对数据的解释和理解。
研究者通过深入分析数据,并与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来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虽然在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在许多研究项目中,研究者可能会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以全面理解研究现象。
结论综上所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都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研究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等方面存在差异。
定量研究强调测量和描述现象,重视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而定性研究强调理解和解释现象,注重对研究主题的深入探索。
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_付瑛
![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_付瑛](https://img.taocdn.com/s3/m/2b8804ffe009581b6bd9ebe0.png)
·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付 瑛,周 谊(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 在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理论基础、研究目的、适用范围、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操作形式和取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中需要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以使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比较;结合[中图分类号] G40-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569(2004)01-0009-03A Comparison betwee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Education ResearchFU Ying,ZHOU Yi(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As two main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study and quantitative study are different in theoretical basis,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g oal,the rel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hose who are studied as well as applied fields.They should be combined in education re-search,how ever,for education is a complicated humanism phenomeno n.[Key W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Comparison;Combination 20世纪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使各种方法层出不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付 瑛,周 谊(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 在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理论基础、研究目的、适用范围、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操作形式和取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中需要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以使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比较;结合[中图分类号] G40-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569(2004)01-0009-03A Comparison betwee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Education ResearchFU Ying,ZHOU Yi(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As two main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study and quantitative study are different in theoretical basis,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g oal,the rel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hose who are studied as well as applied fields.They should be combined in education re-search,how ever,for education is a complicated humanism phenomeno n.[Key W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Comparison;Combination 20世纪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使各种方法层出不穷。
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
瑞典教育学家胡森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教育研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通讯说明的方法;这就是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理清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两种研究方法,准确地把握其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从而促进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1教育研究存在两种主要方法的意义定量研究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而定性研究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国外[收稿日期]2003-12-02[作者简介]付 瑛(1975-),女,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比较教育。
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详细记载和报道”[1]。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尽管各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等,但他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
这两种方法并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1提供了两种哲学的思考方式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源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质与量统一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无质的量,也不存在无量的质,质与量紧密结合构成了完整的事物。
我们对事物的质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事物的量的研究。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两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方式,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完整地研究教育现象。
1.2丰富了教育研究的操作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各有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定量研究与演绎法更为接近,是从一般的情景中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属于定量研究范畴的方法包括实验法、准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本质是一个归纳过程,即从特殊的情景中得出一般的结论,属于定性研究范畴的方法有文学法、历史法、比较研究法和人类学方法等。
1.3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结果。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为现代教育技术奠定方法论基础,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又为二者的结合提供技术条件和基础。
1.4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研究中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定量研究源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重视事实,讲求科学范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定性研究源于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重视人性,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研究才既能体现科学精神,又能重视人文关怀。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2.1理论基础不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哲学史上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定量研究就是要找到和确定、验证这些关系。
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要求教育研究追随自然科学研究的模式。
而定性研究则是解释主义科学方法论具体化的产物。
解释主义源于象征互动主义和现象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不是截然分开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在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关系中,对客体的重新构建。
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事物的性质,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过程。
定性研究就是了解对象的行为及其原因和意义。
解释主义在方法论上要求教育研究者把自己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深入到研究现场,再现当事人的视角。
2.2研究目的不同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量的规定性,即通过具体的数学统计、运算和定量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从量的关系上发现教育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地研究,深刻地理解研究对象,进一步从当事人的角度描述问题,从而为相类情景的教育活动起到一种参照作用,定性研究不追求找到一个可以推广的普遍规律。
2.3适用范围不同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
在教育领域中,属于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定量研究法。
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从方法特点上讲,由于定量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适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以及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
定性研究由于充分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要求客观地认识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和意义构建,分析有关观念意识方面的材料,探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适合对研究者熟悉的以及小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
2.4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
而事实上,在教育研究者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研究之前,他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建立假设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教育事实的抽取和分析,都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
所以,试图把研究者与研究分开是不可能的。
研究者无法把教育现象与自然孤立起来,他是参与在教育情境之中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
他们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和参加者交谈,和被研究者作长期的接触,观看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地、直接地接触被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以期获得被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2.5研究操作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
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
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
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
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
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
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2.6取得效果不同定量研究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包括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主要是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抽取并推导出对某些特定问题具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结论。
所以定量研究的结果是将文字的、非定量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常常通过统计检验来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与定量研究效果不同,定性研究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主要是立足于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层次上探讨,从而整体地、发展地、反思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质的特征,因此定性研究注重全面性地把握信息,揭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取得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获得对研究对象的完整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