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佟家栋.国际经济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刘小军.战略性贸易政策评介[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7,(4).

[3]张谦,吴一心.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生及其体系[J]1上海经济研究, 1998, (2).

[4]谢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0, (7).

[5]胡昭玲.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适用性问题[J].经济评论,2002, (4).

[6]刘旭涛.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正负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论文题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期刊之家网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强本国产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本国福利水平。本文在对该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指出在全球化竞争的形势下,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垄断利润;政府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利润转移理论

布兰德(J1Brander)和斯潘塞(B1Spencer)等学者构建了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国际贸易的商品是由不完全竞争产业——寡头竞争产业生产的,其重要特征是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通过政府政策扶持这类产业出口,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从而实现超额利润由外国厂商向本国转移的。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1借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即战略进口论。该论点认为,在进口国政府征收进口关税的前提下,为防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国外垄断厂商必须考虑将进口关税完全加到价格之上,从而让消费者或者自己承担一部分关税。这往往会将价格定在仅可以阻止本国厂商进入的水平上,而该国征收关税就可以从国外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金。只要关税不超过诱使本国厂商进入的水平,本国市场上该产品价格不会上升,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到本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上。这样既可以抽取经济租金,又能不使额外的扭曲。

2.1实行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夺取市场份额,又称战略出口论。布兰德和斯潘塞于1985年提出古诺双寡头国际竞争模型,指出通过出口补贴降低国内厂商的边际成本,提升厂商的反应曲线,从而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增加国内厂商的润,减少国外厂商的利润。政府通过对本国寡头厂商的资金补贴,以获得更大份额的产量,并在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垄断租金。这里,政府的补贴只是一种转移支付,补贴后取得的国家福利应足以抵消补贴成本。然而,该政策目标的实现须有一个前提——国内厂商须采取进取性的市场战略,从而迫使外国竞争对手作出相应的让步。论文问题咨询腾讯认证QQ800099353

3.1通过对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来促进出口。1984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在市场存在寡头垄断、可分割且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之下,一国政府通过贸易保护全部或部分地关闭本国市场,给予本国厂商一种相对于外国厂商的规模优势,确保其在国

内市场及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的份额,从而使得本国厂商的销售增加,边际成本下降;而国外厂商的销售减少,边际成本上升,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到本国厂商,本国福利增加。该论点的前提是国内市场足够大以实现所需的规模经济。(二)广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理论是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这种理论认为,某些产业或厂商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从而促进相关产业或同一产业其他厂商的发展或出口扩张,而政府提供适当的保护和扶持便能使得这些外部经济效应被相关产业和企业充分吸收,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获得长远的战略利益。国内学者张谦指出,外部经济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技术外部经济,即厂商通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厂商的技术外溢以及从干中学获得技术和知识,从而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其二是货币外部经济,即厂商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厂商的聚集中获得的市场规模效应,包括从这些产业的集中和扩展中便捷、廉价、可靠地获得原材料、中间产品、技术工人和专门化的服务,从而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技术人员的流动使某些产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扩散;而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新的具有潜在盈利能力的产业无法启动,从而导致市场的不完全,产业的外部效应也就会产生。

二、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一)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的先进性

1.1对理论基础的重新建立。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基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或需求偏好差异等静态的比较优势。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则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即便是不存在起初的比较优势,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这使得比较优势有了更多的存在基础,因为其不再是拜大自然所赐和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

2.1对技术作用的重新审视。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又一大突破是确定了国际贸易中技术的内生变量性质。虽然传统贸易理论早就注意到技术进步的作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的新贸易理论才把技术变化和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动态的规模经济,技术的改变是企业获得动态规模经济的最重要形式,从而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1对政府作用的重新定位。传统贸易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造成国民福利下降,如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政府对出口实施补贴等,都会造成国民福利的净损失。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则阐明: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借助R&D补贴、生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征税和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利,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转移其垄断利润,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因此,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政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4.1对利益分配的重新分析。传统贸易理论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主张通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来进行国际贸易,使参与国双方的福利水平都提高,达到双赢。然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却提出了利润转移效应的论点,即把垄断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到国内厂商或本国政府,本国福利的增加是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