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

合集下载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从事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遗传育种、采后处理、病虫防治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具有作物栽培、育种、良种繁育、采后处理、贮运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二、职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2.具有扎实的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3.掌握主要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生产技术、耕作学理论与应用技术;4.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技术以及作物产品的采后处理、贮运和初步加工技术;5.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及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综合应用能力;7.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8.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安排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害虫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推广学、农业经济学、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种子学、农业生物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农学实践、综合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农作物的分类识别,家庭农场的规划设计,作物良种繁育、整形、品种鉴定,作物的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方法等。

课程设置与学分:设有必修课100学分;公共选修课217学分,学生必选2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学生必选1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素质拓展活动教育4学分。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动物学、土壤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基础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专业课程:包括农艺学、植物保护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的熟悉和掌握。

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技创新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研创新能力。

4.选修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综合能力。

三、培养方式1.系统化的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导师制度的推行: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

4.课程设计的灵活性:设置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课程。

四、培养特色1.实践教学特色: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新创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3.国际化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行双语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在国际环境下工作和交流的能力。

五、质量保障1.师资力量: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2.实验设施: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3.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项目研究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4.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培养质量。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非师范)专业代码:090403二、专业定位专业性质:理科,非师范类专业层次:本科招生规模:每年招收新生5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200名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需要,系统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经营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1.素质要求(1)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进行思想分析和理解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

2.能力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和训练,要系统地、扎实地掌握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扎实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知识基础。

系统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形成完整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知识体系。

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实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外延、形成及运用有深入理解;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理解。

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40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观赏园艺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园林、城市规划、林业部门、旅游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与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生物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及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3、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和管理的能力;4、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5、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6、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观赏园艺、建筑学。

主要课程:城市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等。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88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28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104)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知识雄厚,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业务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胜任经济金融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

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适应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既掌握经济、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技能,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及金融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科研能力,接受必要的金融技术训练和规范化的专业技能训练,拥有经济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管理才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金融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中级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计量经济学、中央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中级财务会计Ⅱ》课程实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实习、保险实习、投资实习、模拟银行实习)、金融调查、金融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8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40学分(含免费修读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58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98学分;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12园艺专业培养方案(07[1][1].8.5定)

12园艺专业培养方案(07[1][1].8.5定)

12园艺专业培养方案(07[1][1].8.5定)
D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14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14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14教学实习、秋冬季综合教学实习、专业生产
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8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21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4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1. 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 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 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农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1994年。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1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2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3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4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5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6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7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注:A、B、C分别为专业方向建议组合选修课程。

8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实践平台
9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园艺专业
10。

农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17页

农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17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农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休闲农业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农业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农业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结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功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农村文化、农业体验等多方面需求的一种农业形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休闲方式的追求,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培养具备休闲农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我校制定了以下的2024级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休闲农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和休闲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与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2.培养要求2.1理论基础:学生要掌握农业生态学、休闲农业发展理论、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能力:学生要具备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评估和休闲农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2.3传统文化素养:学生要了解乡村文化,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4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在跨学科的团队中协调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内容3.1基础课程:农业生态学、休闲农业发展理论、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农业经济学等。

3.2专业课程: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项目管理、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农村企业管理等。

3.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休闲农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农场、乡村旅游区和休闲农业项目现场实习等。

3.4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休闲农业项目创新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培养模式4.1课堂教学:开设基础理论课程,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框架,掌握核心知识。

4.2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习和项目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3项目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和指导。

5.评价方式5.1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参与度,对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农业生产与技术的本科人才。

2.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农学知识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型人才。

3.培养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在农业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农学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昆虫学、农田水利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农业生态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深厚的农学基础知识。

2.农业技术与管理课程:包括农业作物种植与管理、养殖与畜牧学、农药与肥料使用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能力。

3.农业经济与市场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学、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农业政策与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的能力。

4.农业科研与创新课程: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科研与创新的能力。

5.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课程: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法律与法规、农业文化与传统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和职业实习1.实践教学:a.院内实验:开设农业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b.田间实习:安排学生到农田实习,熟悉农业生产实际操作和管理。

c.示范农场实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示范农场进行实习,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d.实验室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农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与创新能力。

2.职业实习:a.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事业单位实习,让学生接触农业管理和实际运营。

b.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c.配备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在实习中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毕业设计或实践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知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项农业科研或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科研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标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核心课程
1. 农业基础: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知识。

2. 农业技术:包括作物栽培、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实用技能。

3. 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分析等内容。

4. 农业环境保护:重点介绍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5.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
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2. 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农业生产一线实习,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3.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四、师资力量
1. 专任教师:具备农业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 兼职教师: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3. 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实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建设:选用优质教材,同时组织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和讲义。

2. 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设施,满足教学需求。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4. 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农业经济管理)一、培养目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培养,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农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2.具备良好的农业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通过市场分析和预测,制定农业经济管理的决策方案。

3.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实践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农业经济管理任务。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6.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1)农业生产理论与技术(2)农业市场与农业价格理论(3)农产品流通与农村经济发展(4)农业基础设施与乡村公共服务(5)农业发展政策与规划2.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1)农业企业管理(2)农产品营销管理(3)农业财务与会计管理(4)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5)农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系统3.实践能力培养(1)实践教学项目(2)实习实训(3)毕业论文(4)专业实践活动三、培养方式1.授课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获得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课程设置上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情景中。

2.实习实训:通过校外实习和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如赛事、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茶学(Tea Science);专业代码: 090104二、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茶学、食品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或部门从事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茶学、食品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审评与检验、茶文化、茶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审评与检验、茶文化、茶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茶叶生物化学、茶叶优质高产、茶叶品质形成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3。

具备茶叶加工、审评、检验、茶文化和经济贸易方面的方法和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茶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国家对农业和茶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四、主干学科: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五、主要课程: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树病虫防治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机械,茶艺,茶叶市场营销学。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茶树栽培教学实习,制茶教学实习,茶叶审评教学实习,土壤学教学实习,植物学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

七、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九、毕业学分要求:最低修读总学分178.7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不低于105.2学分,选修课33.5学分,实践课不低于40学分。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茶学专业茶学专业茶学专业茶学专业茶学专业茶学专业备注:1. 思政课课外课时及实践教学4学分为免费学分;2。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190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设计、研究、使用管理能力;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及相关机械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系统训练,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及通用机械系统的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试验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3、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4、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的能力;5、熟悉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国内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科学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自动化、经营管理。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拖拉机构造学、农业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三维设计及应用、农业机器人概论、农产品加工机械、农机运用管理学。

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CAD上机、机械制图测绘、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农业机械课程设计、拖拉机拆装实习、农业机械专业综合实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林学专业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林学(Forestry);专业代码:09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森林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在林业、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森林旅游、自然保护区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林木良种繁育、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和森林环境建设,同时懂得经营与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生物学、植物学、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测树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资源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林木良种繁育、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等专业知识,具有分析、解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以及具备初步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四、主干学科:林学,植物保护学,生物学。

五、主要课程:树木学,测树学,森林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利用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习(包括测树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种苗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利用学),教学实习(森林土壤学、测量学、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经理学),综合能力测试(包括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利用学),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七、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九、毕业学分要求:最低修读分179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140.2学分,实践环节不低于39.8学分。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林学专业类别课程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通识教育平台(44.5学分)公共必修课(29学分)251110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1另有4学分思政实践251110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425111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625111007形势与政策 1.01-825111001大学语文1.5228111001军事理论 1.5227111001大学体育21-226111001-1004大学英语模块大学英语121-4网络自主学习36711100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085411100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122111001信息技术基础3.022*******人文社会科学概论2.01公共选修课(15.5学分)58121001文献检索类1.51体育类2.03-6外语类123-7小学期信息类3-7创新创业类3-7素质类3-7林学专业类别课程属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基础教育平台(55.2学分)科类基础课(39.2学分)17231022高等数学Ⅲ4.5117231042无机化学Ⅱ2.5117231027基础化学实验I1.0117231073有机化学Ⅰ3.5217231081分析化学Ⅱ1.5217231028基础化学实验Ⅱ(1)1.5217231072线性代数2.5217231031基础物理Ⅱ2.021*******基础物理Ⅱ实验0.6218231001植物学Ⅱ2.021*******植物学实验(1)1.02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318231013生物化学Ⅱ2.5318231019生物化学Ⅱ实验(3)0.7314231003森林土壤学2.0314231004森林土壤学实验0.6314231001森林气象学1.5314231002森林气象学实验0.33182310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30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冲压模具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制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毕业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31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232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68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为3—6年,工学学士专业建制时间:1959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前修课程备注公共基础课︵95学分︶0101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另有1学分实践010110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0101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30101101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2701011099形势与政策1另有1学分实践01011098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1另有1学分实践11011001军事理论 1.52另有2学分军训04031001大学体育(1)2104031002大学体育(2)2204031003大学体育(3)2305021001大学英语(1)6105021002大学英语(2)62大学英语(1)05021003大学英语(3)63大学英语(2)05021004大学英语(4)64大学英语(3)08121003计算机文化基础31081210004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 1.5107012001高等数学I(上)8107012002高等数学I(下)8207011010线性代数430701103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3线性代数07021001基础物理Ι9307021002基础物理Ι实验23基础物理Ι08021001画法几何31学科基础课︵59学分︶08012016理论力学Ι73基础物理08012009材料力学64基础物理08012010材料力学实验0.54材料力学08022012机械制图与CAD52画法几何08022014金属工艺学 2.53机械工程材料08022001机械工程材料3208022002机械工程材料实验0.52机械工程材料08022006机械原理64理论力学Ι08022007机械原理实验0.54机械原理08022003机械设计65机械原理08022005机械设计实验0.55机械设计08092001电工技术 4.53基础物理08092002电工技术实验0.53电工技术08092007电子技术54电工技术08092008电子技术实验 1.54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08023357液压与气动技术3508023358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0.55液压与气动技术08012018公差与测量技术3508012019公差与测量技术实验0.55公差与测量技术08022015切削原理与刀具35专业核心课︵26学分︶08023004机械制造工艺学46金属工艺学08023003机床夹具设计37机械制造工艺学或金属工艺学08023002金属切削机床 3.56机械制造工艺学或金属工艺学08023007现代测试技术 3.56物理模块Ι或电子技术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08023008现代测试技术实验0.56现代测试技术08122136控制工程基础35高等数学Ι或电路分析或电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实验0.55控制工程基础08023001冲压模具设计 3.57机械制造工艺学08023005数控机床46电子技术或机床概论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08023006数控机床实验0.56数控机床任选课︵52学分︶专业选修课模块29.5素质教育类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组 4.52体育选修课程组24素质选修课程组16实践教学68专业选修课(方向A机电一体化50.5学分,方向B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49.5学分,每个方向最低选修29.5学分,可以跨方向选修)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前修课程备注08023117机电一体化技术37电子技术或微机原理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方向A机电一体化50学分08083166电力电子技术Ⅰ46电工技术08083111工厂供电37电工技术08083105电机与电力拖动3508083106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0.5508023113机床电气控制技术36电工技术或机床概论08123160计算机辅助设计 2.55高等数学Ι08123161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0.55计算机辅助设计08023124机械优化设计35机械设计08023125机械优化设计实验0.55机械优化设计05023630机械制造专业英语37大学英语08023167现代质量工程27机械制造工艺学08023122机械设计方法学2.55机械设计08023101PLC 技术及应用36电子技术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0812313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5电子技术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0812313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0.5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8023225机械三维设计与应用35机械制图与CAD机械三维设计与应用实验15三维软件设计与应用08023120机械创新设计37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204137农业机械学(A) 2.56机械原理204138农业机械学(B)2.56机械原理204139农业机械学实验0.56农业机械学0802314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3.56机床概论或机械制造工艺学方向B 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49学分08023144精密与特种加工37机械制造工艺学08123160计算机辅助设计 2.55高等数学Ι08123161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0.55计算机辅助设计08023122机械设计方法学 2.55机械设计08023113机床电气控制技术36电工技术或机床概论08023165塑料模具设计37机械制造工艺学08023120机械创新设计37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08023124机械优化设计35机械设计08023125机械优化设计实验0.55机械优化设计05023630机械制造专业英语37大学英语08023101PLC 技术及应用36电子技术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08023117机电一体化技术37电子技术或微机原理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0812313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5电子技术或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0812313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0.5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8023225机械三维设计与应用35机械制图与CAD机械三维设计与应用实验15三维软件设计与应用08023167现代质量工程27机械制造工艺学204137农业机械学(A) 2.56机械原理204138农业机械学(B) 2.56机械原理204139农业机械学实验0.56农业机械学实践平台实践教学︵68学模块名称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前修课程安排方式课程实践30学分11014001军训22校内08024026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82校内、外08024013机械制图测绘22机械制图机房08024012机械制图CAD 上机实践22机械制图机房0802401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4机械原理校内分︶电子课程设计34电子技术校内0829400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65机械设计校内08024015机制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57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床夹具设计校内专业实践25学分08024710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18校内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248校内、外实践选修6学分08024004冲压模具课程设计27冲压模具设计08024019塑料模具课程设计27塑料模具设计08024007机床电气课程设计27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校内08024005工厂供电课程设计27工厂供电校内08024008机床课程设计47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校内思政实践(3学分)0101400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101014099形势与政策实践101014098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实践1素质拓展(4学分)01014090“三农”社会实践101014080科技训练201014070文化素质活动1执笔人:尹成龙。

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模板

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模板

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1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校教字[ ]43号)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安徽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并结合学校实行学分制等具体情况, 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第一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 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 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 应持所在街道或乡镇证明, 向学校请假, 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

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 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 超过两周不报到的, 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 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凡属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取得学籍者, 一经查实, 取消学籍。

情节恶劣的, 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 在三个月内学校对其进行身体健康复查。

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 对其中患有不符合招生条件的疾病者取消入学资格; 患有不属于前述范围的疾病的新生可回家治疗一个月。

一个月后经复查如仍未康复需继续治疗的, 由本人申请, 经学校批准, 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回家治疗。

在保留3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 由本人向学校申请入学, 经学校复查合格后, 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因特殊原因及困难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必须在下年开学前, 向学校申请, 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 取消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为一年,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 学生本人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到所在学院报到, 按收费标准缴费并办理注册手续。

未按学校规定缴费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申请贷款或者其它形式资助, 办理有关手续并获批准后方可注4册。

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者, 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否则, 以旷课论处。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819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819

安徽农业大学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农学专业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作物育种、栽培、耕作、种子及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和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 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 掌握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4.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5. 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及有关方针政策;6.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 掌握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和经营管理的技术、原理和方法;8.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9. 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手段,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作物种子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种子检验、加工、贮藏及经营管理。

主要实践环节:粮食作物栽培教学实习、经济作物栽培教学实习、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实习、作物育种学各论教学实习、作物种子学教学实习、农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削原理与刀具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拖拉机构造学
拖拉机构造学实验 农业机械学
农业机械学实验
现代测试技术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农业机器人概论
机械三维设计及应用
机械三维设计及应用实验
专业选修课模块
计算机语言类

课程组

体育选修课程组
教 人文素质课程组
校内集中
5
机械设计
校内集中
6
农业机械学
校外集中
6
校内集中
7
电子技术
校内集中
8
校内
8
校内
8
校内外
5
单片机原理
校内集中
6
机械制造工艺学 校内集中
6
工厂供电
校内集中
7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校内集中
7
校外
7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校内集中
5
单片机原理
校内集中
6
机械制造工艺学 校内集中
7
工厂供电
校内集中
7
校外
执笔:朱德泉 2009.5.30
2
7
前修课程
备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另有: 实践环节 1 学分
学 01011099
分 ︶
01011098
11011001
04031001
04031002
04031003
05021001
05021002
05021003
05021004
08121003
08121004
07012001
07012002
07011010
08092008
08023357
08023358
08012018
08012019
形势与政策
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
军事理论
大学体育(1) 大学体育(2) 大学体育(3)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 高等数学 I(上) 高等数学 I(下)
1、掌握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试验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的能力; 5、熟悉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科学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 、 口 头 与 文 字 表 达 能 力 , 具 有 独 立 获 取 知 识 、 信 息 处 理 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自动化、经营管理。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拖拉机构造学、农业机械学、电工与电 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三维设计及应用、农业机器人概论、农产品加工机械、农机运 用管理学。 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 CAD 上机、机械制图测绘、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 计课程设计、农业机械课程设计、拖拉机拆装实习、农业机械专业综合实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 及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 310 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 243 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 67 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 4 年,修业年限为 3-6 年,工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 1959 年 9 月
含大学语文
续表
专业任选课(合计 64 学分,最低选修 32 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建议开课 学期
前修课程
备注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3
5
材料力学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实验
0.5
5
PLC 技术及应用
3
7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电子技术
PLC 技术及应用实验
0.5
7
PLC 技术及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
3
5
电子技术
工业企业管理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
2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2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2
汽车驾驶实习
2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2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
2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2
汽车驾驶实习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1
形势与政策实践
1
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实践 1
“三农”社会实践
1
科技训练
2
文化素质活动
1
2
机械制图与 CAD
机房
4
机械原理
3
6
电工技术
机械优化设计
3.0
6
机械设计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
0.5
6
机械优化设计
水力机械 机械创新设计
3
6
机械原理
3
7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
农产品加工机械
3
7
机械原理
农产品加工机械实验
0.5
7
农产品加工机械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精准农业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 农业机械专业外语
农机运用管理学
3
7
机械设计
3
7
农业机械学
07011031
07021001
07021002
08021001
08012016
08012009
08012010
08022012
08022014
08022001
学 08022002

08022006


08022007
课 08022003

08022005
59

08092001
分 08092002
︶ 08092007
3
6
拖拉机修理学
3
6
拖拉机修理学实验
0.5
6
农产品加工工艺
2.5
6
农产品加工工艺实验
0.5
6
农业机械计算机辅助分析
3
6
数控机床
3.5
6
数控机床实验
0.5
6
电机与电力拖动
3
6
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
0.5
6
拖拉机构造学 拖拉机修理学
农产品加工工艺 计算机文化基础
电子技术 数控机床 电工技术 电机与电力拖动
工厂供电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课程 类型
公 共 基 础 课 ︵ 95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建议开 学分
课学期
0101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
01011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0101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01011011
6Leabharlann 4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1
1
1.5
2
2
1
2
2
2
3
6
1
6
2
6
3
6
4
3
1
1.5
1
8
1
8
2
4
3
5
3
9
3
2
3
3
1
7
3
6
4
0.5
4
5
2
2.5
3
3
2
0.5
2
6
4
0.5
4
6
5
0.5
5
4.5
3
1
3
5
4
1
4
3
5
0.5
5
3
5
0.5
5
另有实践环节 1 学分
另有实践环节 1 学分
另有军训 2 学分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基础物理Ι 基础物理Ι实验
画法几何 理论力学Ι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实验 机械制图与 CAD 金属工艺学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实验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实验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实验 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实验 液压与气动技术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 公差与测量技术 公差与测量技术实验
专业 实践
︵ 25 学分 ︶
实践 选修
︵ 4 学分 ︶ 思政 实践 ︵ 3 学分 ︶ 素质 拓展 ︵ 4 学分 ︶
机械制图测绘
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6
农业机械专业综合实习 4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
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3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 1
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
毕业论文
6
毕业实习
1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2
基础物理Ι
基础物理Ι 基础物理Ι
材料力学 画法几何
金属工艺学 机械工程材料
理论力学 I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基础物理Ι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理论力学 液压与气动技术 机械设计 公差与测量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