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系统论——精选推荐

系统论——精选推荐

系统论起源发展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门科学的系统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的。

他在1932年提出“开放系统理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

1937年提出了⼀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

但是他的论⽂《关于⼀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确⽴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贝塔朗菲临终前发表了《⼀般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探讨系统研究的未来发展。

此外,它还与拉维奥莱特合写了《⼈的系统观》⼀书。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且它也是系统⽅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 Approach直译为系统⽅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可表⽰数学⽅法。

他说,我们故意⽤Approach这样⼀个不太严格的词,正好表明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

随着世界复杂性的发现。

在科学研究中兴起了建⽴复杂性科学的热潮。

贝塔朗菲指出,现代技术和社会已变得⼗分复杂,传统的⽅法不再适⽤,“我们被迫在⼀切知识领域中运⽤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

普利⾼津断⾔,现代科学在⼀切⽅⾯,⼀切层次上都遇到复杂性,必须“结束现实世界简单性”这⼀传统信念,要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建⽴复杂性科学。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系列以探索复杂性为⼰任的学科,我们可统称为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以⼆战前后控制论、信息论和⼀般系统论等的出现为标志,主要着眼于他组织系统的分析;第⼆阶段以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论等为标志,主要着眼于⾃组织系统的研究。

管理系统工程之系统论(最全版)PTT文档

管理系统工程之系统论(最全版)PTT文档
有序和组织的量度 语言、逻辑、数学、科学、艺术、道德等等
物质、能量、信息与环境交换
什么是组织
特征概念:
新陈代谢 生长 竞争 整体性 遗传 变异
系统论的特定概念
果决性
静态目的论(适合性) 动态目的论(方向性)
终态 结构 异因同果 目标预见决定实际行为
同型性
现象描述的三个层次
简单类比 异体同形 同型
老三论、新三论 恒温装置,伺服机构,有机体自动调节动态平衡机制 本体论 (a)和(b)的联系目分工”;
决策对策论
(a)和(b)的联系目前还不清楚
认识论 局限:巨数问题、测不准理论
物质、能量、信息与环境交换
非线性理论
这一理论能够导致迫切需要的综合科学教育
系统工程 自动化
维持的系统(新陈代 谢) 自动机理论的开端 ((bS)-R遗关传系密)码,中反的馈信 息(初存调步储节的(现符象DN号)A系、)统自理主论
(目行等人a前为)口还(和动不张(力清弛b学楚交)中替的的)联统等系计 符学号和算动法力系学统规(律如,数社 学会、学语,法经)济;学“,游或戏许 规还则有”历,史如,视文觉化艺系术统、 音论乐的规开则端等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孤立系统
物质、能量、信息与外界隔绝
封闭系统
物质、能量与外界隔绝,信息与环境交换
开放系统
物质、能量、信息与环境交换
开放系统的重要结论
异因同果性原理 反馈 适应性行为 生物学进化规律与物理学耗散定律
信息和熵
熵: 普通物理学,如力学定律等等
确定性——由起点预测结果
这样的综合看来要以系统的一般理论为中心 局限:巨数问题、测不准理论 普通物理学,如力学定律等等
管理系统工程之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科学家开 始关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 如牛顿的力学体系。
20世纪初的系统论思想
生物学的系统论思想
20世纪初,生物学领域开始关注生物系 统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如生机论和 机体论。
VS
物理学中的系统论思想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认 识到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这一时期是系统论思想的初步探索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塔朗菲和 维纳。他们开始关注系统的整体性、组织性和相互关系,提出了开放系统理论、 控制论等思想,为后续的系统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的系统论思想
总结词:发展壮大
详细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论思想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时期,系统论的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多,如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同时,系统论的方法论体系也逐渐完善,为解决实际问 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般系统论的方法论
一般系统论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用于研究不同领域的系统,如工程系统、经济系 统、社会系统等。它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演化性,通过模型化、数学描述和计算 机模拟等方法来研究系统的行为和性质。
02
CATALOGUE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50年代的系统论思想
总结词:初步探索
20世纪80-90年代的系统论思想
总结词:深化拓展
详细描述:进入20世纪80-90年代,系统论 思想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开始关注系统的自 组织、演化、协同等复杂性问题。这一时期 ,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如混沌理 论、分形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为系 统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系统论 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涉及到人类社会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追溯到古代
•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它的各 部分的总和
(ZHOU)易
以阴、阳排列组合构成 八卦,进而重叠演变为六 十四卦,并以此比照解释 外在世界的状态及变化,
道家
在其对事物的存在 状态及其发生、发 展的现象的解释中, 体现浓厚的系统论 思想,
两条线索
• 第一条线索
贝塔朗菲在理论生物学研究中关于系统的讨论
• 按照时空中的存在状态 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稳态系统 非稳态系统 • 按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除此之外,还可将系统分为许多不同类型
系统的结构与与功能
• 结构: 指的是系统内部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 式,揭示了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秩序,
• 功能: 指的是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 程中 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效用,体现了系统对外部作用过 程的秩序,
• 系统的概述 •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概述
❖ 科学由搜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逐渐 转变为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 和发展以及关于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伟 大整体的联系的科学,
❖ 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耗散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理论, ❖ 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的混沌理论,分形学,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著名的运筹学研究组织——美国兰德公司 倡导了系统分析方法,
以此方法为指导,出现了协调组织庞大系统中各 部门工作的具体技术——计划评价技术 PERT ,
这种技术在北极星导弹研制过程中,发回来重要 作用
• 60年代,霍尔 A.D.Hall,1924—— 提出系统工程三维 结构思想,从时间、逻辑和知识三个维度对系统工 程方法进行了概括,这是对系统工程方法比较全面 的总结,

基于系统论:对“审计免疫系统”的认识

基于系统论:对“审计免疫系统”的认识

基于系统论:对“审计免疫系统”的认识2019-07-02【摘要】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引起全国审计界的极⼤重视,对相关的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章主要讨论:审计是⼀个系统,免疫与审计免疫系统的界定;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强调审计监督的过程性;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突出提⾼免疫⼒。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给⼈们重⼤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中国特⾊的审计制度和审计理论体系。

【关键词】审计系统;审计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审计监督2008年3⽉31⽇,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次理事论坛上发表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作全⾯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出“审计本质上是⼀个国家经济社会运⾏的‘免疫系统’”,①由此引起审计界的⼴泛重视,继多次研讨会之后,就其理论内涵还有进⼀步深⼊地研讨之必要。

⼀、审计系统与审计免疫系统(⼀)审计是⼀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世界上的⼀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乎都是⾃成或互成系统的有机整体,⼤到宇宙、地球、国家是⼀个系统,⼩到⼀个单位、⼀项⼯作、⼀件事也是⼀个系统。

系统是客观存在的,但形成系统理论却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

美籍奥地利⽣物学家贝塔朗菲,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机体⽣物学(亦称机体系统)理论,1937年提出了⼀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1945年发表⼀般系统论的创⽴性⽂章――《关于⼀般系统论》,1956年发表《⼀般系统论》⼀书。

⼀般认为这是⼀般系统论正式创⽴之始。

1971年,贝塔朗菲在《⼀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中对⼀般系统论作了⼴义的解释,认为⼀般系统论包括:研究系统的科学和数学的系统理论;系统技术,或称系统⼯程;系统哲学。

⼴义的系统论除了包括⼀般系统论外,还包括系统⼯程。

什么是系统,还没有精确的定义。

⼀般系统论的创始⼈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处于⼀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钱学森等同志认为,“系统就是由相互作⽤和相互依赖的若⼲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总机体。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推荐下载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推荐下载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综合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科学与方法》 维纳《控制论》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诺依曼《计算机和人脑》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 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 普利高津《结构、耗散和生命》数学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论螺线》《论浮体》《论球和圆柱》 刘徽《九章算术注》 祖冲之《大明历》 笛卡尔《几何学》 费马《平面与立体轨迹引论》 莱布尼茨《一种求极大、极小值与切线的新方法》 欧拉《无穷分析引论》《分析力学》 拉格朗日《分析力学》《解析函数论》 高斯《算术研究》《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 黎曼《单复变函数的一般理论基础》《关于几何基础的假设》 康托尔《超穷数理论基础》 希尔伯特《几何基础》 华罗庚《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 陈省身《陈省身文集》 陈景润《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丘成桐《微分几何》物理学 吉尔伯特《论磁》 惠更斯《摆动的时钟》《论光》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 焦耳《论热功当量》《关于伏打电产生的热》 亥姆霍兹《论力的守恒》《声学》 开尔文《涉及空气弹性及其效果的新物理——力学实验》《论热的动力学理论》 麦克斯韦《电磁学通论》《论法拉第的力线》 伦琴《论一种新的射线》 赫兹《论电动力学理论》《论电动力学作用的传播速度》 普朗克《关于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卢瑟福《放射学》《新炼金术》 玻尔《论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 德布罗意《量子理论的研究》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泡利《原子内的电子群与光谱的复杂结构》 费米《关于β衰变的理论》 迈耶夫人《核壳层结构基本理论》 汤川秀树《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吴健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实验报告》 杨振宁《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基本粒子发展简史》 李政道《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对称与不对称》 丁肇中《关于发现J粒子的报告》 朱棣文《朱棣文论文集》化学 玻义耳《怀疑派化学家》《关于空气弹性的物理机械新实验》 罗蒙诺索夫《质量守恒》 舍勒《论空气与火》 拉瓦锡《化学命名法》《化学概论》 道尔顿《化学哲学新体系》 诺贝尔《诺贝尔遗嘱》 门捷列夫《化学原理》《对水溶液比重的研究》 玛丽·居里《论放射性》 侯德榜《纯碱制造》 约里奥·居里夫妇《元素衰变的化学论证》天文学 张衡《灵宪》《浑天仪注》 托勒密《天文学大成》 一行《历议》《开元大衍历经》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第谷《论新星》《论新天象》 布鲁诺《论原因、本原和太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 伽利略《论运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开普勒《新天文学》和《宇宙和谐论》 拉普拉斯《天体力学》《概率的分析理论》 哈勃《河外星云距离与视向速度的关系》《旋涡星云中的造父变星》 张钰哲《哈雷彗星今昔》《小行星漫谈》 休伊什《对一个快速脉动射电源的观测》 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地球科学 郦道元《水经注》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哥伦布《哥伦布关于新近发现的岛屿的信》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赫顿《地球的理论》 洪堡《宇宙》 赖尔《地质学原理》 阿加西斯《冰川研究》 克拉克《地球化学资料》 魏格纳《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生物科学 列文虎克《大自然的奥秘》 林奈《自然系统》 布丰《自然史》《自然的世代》 拉马克《动物学哲学》 居维叶《四蹄动物化石骸骨的研究》 施莱登施旺《植物学概论》《显微研究》 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 孟德尔《植物杂交的试验》 巴斯德《关于乳酸发酵的论文》 法布尔《昆虫记》 赫胥黎《天演论》 摩尔根《基因论》 沃森克里克《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 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生理学·医学 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文集》 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维萨里《人体的构造》 李时珍《本草纲目》 哈维《心血运动论》 詹纳《对天花疫苗因果的探索》 利斯特《外科临床中的防腐原则》 南丁格尔《护理札记》《医院笔谈》 科赫《结核病病原学》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科普1.《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2.《时间简史续编》 [英]史蒂芬·霍金3.《超越时空》〔美〕加来道雄4.《大灭绝》〔美〕许靖华5.《大众天文学》〔法〕弗拉马利翁6.《大师的智慧---15位杰出电脑科学家的生平与发现》〔美〕萨沙拉兹列合著7.《飞向月球》〔德〕J.普特卡梅8.《发现者》〔美〕布尔斯廷9.《混沌:开创新科学》〔美〕格莱克10.《黑猩猩在召唤》〔英〕珍妮-古德尔11.《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美〕杨振宁12.《寂静的春天》〔美〕雷切尔-卡逊13.《集异璧》〔美〕侯世达14.《可怕的对称》〔美〕阿-热荀乾15.《昆虫学忆札》〔法〕法布尔16.《科学与怪异(文集)》〔美〕阿贝尔等著17.《科学并不神秘》〔日〕板仓圣宣18.《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19.《膨胀的宇宙》〔英〕爱丁顿20.《千亿个太阳》〔德〕基彭哈恩22.《趣味物理学》〔苏〕别莱利曼23.《器具的进化》〔美〕佩卓斯基24.《人的上升》〔英〕布鲁诺夫斯基25.《人类的故事》〔美〕房龙26.《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美〕沃森27.《上帝掷骰子吗?》〔英〕斯图尔特28.《圣诞演讲(包括蜡烛的故事、试泡和它的力)》〔法〕法拉第29.《生命之科学》〔英〕威尔斯等著30.《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英]史蒂芬·霍金31.《所罗门王的指环》〔奥地利〕劳伦兹32.《森林报》〔苏联〕比安基33.《数字化生存》〔馈衬岣鹇夼拥?34.《数学万花镜》〔波兰〕史坦豪斯35.《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苏〕亚历山大洛夫36.《湍鉴》〔美〕布里格斯皮特37.《完美的对称》〔英〕巴戈特38.《物理世界奇遇记》〔美〕盖莫夫39.《物理学的进化》〔美〕爱因斯坦英菲尔德40.《细胞生命礼赞》〔美〕刘易斯-托马斯41.《熊猫的拇指》〔美〕古尔德42.《伊甸园之河》〔英〕道金斯43.《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英〕达尔文44.《与鸟为伴:加拉帕格斯群岛考察记》〔美〕乔纳生-威诺45.《宇宙》〔美〕卡尔-萨根46.《宇宙之大》〔英〕金斯47.《宇宙之海的涟漪:引力波探测》〔澳〕大卫-布莱尔麦克纳玛拉48.《宇宙的起源》〔英〕巴罗49.《自私的基因》〔英〕道金斯50.《最初三分钟》〔美〕温伯格51.《最新科学指南》〔美〕阿西莫夫附:世界十大科普名著—— 时间简史&浩瀚的宇宙 趣味物理学 科学的故事 十万个为什么 趣味地球化学 昆虫记 元素的故事 微生物猎从传 数学的机智 奇妙的生灵 。

哲学系统系统论的故事

哲学系统系统论的故事

哲学系统系统论的故事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啊,有个叫亚里士多德的大哲学家。

这老兄可不得了,他就像是哲学界的开荒牛。

他那时候看世界啊,就开始有了系统论的雏形。

他把世间万物都分类,什么动物、植物的,就像把一堆杂乱的玩具按照不同的类型放进不同的盒子里。

比如说,他觉得动物可以按照有没有血来分类,这就是一种简单的系统思维,想把复杂的生物界变得有条理。

然后时间来到近代,有个叫贝塔朗菲的人,这家伙可算是把系统论正儿八经地推到大家面前。

他就像是一个大厨,看着哲学和科学这桌大菜,发现有些食材(知识)是可以按照系统这个特别的菜谱来烹饪的。

想象一下,你家里有一堆各种各样的东西,衣服、书本、小摆件啥的,乱七八糟地堆着。

贝塔朗菲就说,咱们不能这么乱,得把它们看成一个系统。

比如说,你这个家就是一个大系统,衣服的收纳方式、书本的摆放位置,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你的衣柜太小了,可能衣服就会堆到书桌上,影响你看书的心情,这就是系统内部各个元素的相互作用。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工厂,以前只关注生产环节,拼命让工人加班加点生产产品。

但是按照系统论来看啊,这个工厂是一个整体系统,除了生产,还有销售、原料采购、员工管理等很多部分。

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光让手不停地干活,不管身体累不累,腿能不能支撑得住,那肯定不行啊。

后来这个工厂按照系统论来调整,发现原料供应不足的时候,就不能盲目生产,不然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只能堆在仓库里。

销售渠道要是没打通,生产再多也赚不到钱。

这就是系统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魔力,让人们从整体看问题。

再说说生态系统吧。

以前人们乱砍树、乱捕杀动物,觉得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

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大自然是一个超级大的系统。

森林里的树、动物、微生物,还有土壤、水源等等,都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

你要是把树都砍光了,鸟儿没地方住,虫子没东西吃,土壤可能会流失,水源也可能被污染,最后倒霉的还是人类自己。

就像一个齿轮坏了,整个机器就运转不灵了。

在社会领域也一样。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1.3 近现人类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理性 21
生物学领域对有组织的复杂性的探讨 (2)
实验结果带来的反思:如果生命体演化发展是遵循笛 卡尔所倡导的物理学领域的机械还原主义,即把生命 机体看作是机器并分解为性质相同的基本单位(胚细 胞),那么如何解释生命体中这些胚细胞的不同的分 化现象呢?如果生命体中这种分化现象是由亚里士多 德所谓的具有内在目的的“生命的原理”在主导,那 么如何解释蝾螈初胚体同一组织嫁接到同一位置而分 化生长为不同器官这一复杂现象呢?
23
• “部分所做的一切以及它们所存在的一切目的,都只是为 了表现整体。据此可以推出结论说,假如我们说它们是由 整体决定的,我们所使用的‘受到决定的’一词的意义跟 该词的普通意义迥然不同。因为,既然部分只有结合在整 体中才成为其部分,那么它们受到决定这一点对它们来说 完全不是外来的。”
• 由此可见,机体论认为有机体内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其中,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对部分施加一种决定作用,因 此对有机体部分的活动或现象的解释需要从整体角度作进 一步的考察。这种观点既是对生命现象有组织复杂性的解 释,也是机体论对机械还原论的有力反驳。
中国古代的整体性思想—道德经
12
• 老子认为, 只有坚持道的原则, 才能实现预定的目 标。“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 正。”( [ 老子] 第三十九章) 。其意思是: 天得到 道而清明; 地得到道而宁静; 神( 人) 得到道而英灵; 禾谷得到道而充盈, 万物得到道而生长; 侯王得到 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在某种意义上来看, 道和一 ( 整体) 的概念与系统的概念是一样的。

1.2 近代人类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理性 16
• 英国系统学家切克兰德把这种起源于17世纪科学 革命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理性总结为三个原则: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部件组成的整体。

这些部件可能是物质实体、概念或过程,它们彼此相互影响并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或达成特定的目标。

系统论还包括研究系统的行为、结构、聚合和分解,以及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论可以用来研究从纳米技术到全球经济的各种系统。

贝塔隆菲强调,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性和耦合性。

整体性指整个系统的行为和性质与其组成部分的特征和行为有关,而耦合性指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系统论是一种“整体-部分”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事物。

实际上,系统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管理、工程、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复杂性,还能帮助我们做出更优质的决策,并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贝塔隆菲的系统论是一种有益的思考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性。

它强调整体性和耦合性,并适用于各种领域和应用。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目录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二、社会学习理论 (2)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2)四、镜中我理论 (2)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2)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2)七、九型人格理论 (3)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3)九、社会支持网络 (4)十、优势视角理论 (4)十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7)十二、生态系统理论 (8)十三、社会化理论 (8)十四、活动理论 (8)十五、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9)十六、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9)十七、社会系统理论 (11)十八、场地论 (11)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一般系统论——精选推荐

一般系统论——精选推荐

一般系统论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对系统的研究可以说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

作为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最初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初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朗塔菲提出的,只不过它一开始被作为"机体生物学",这是生物学中的有机论概念,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

1968年,贝朗塔菲发表了一般系统论的代表著作《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

现在系统思想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思潮,日益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系统1、系统的含义及其分类系统论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界现在说法不一。

人们现在把系统论作为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横断科学来对待。

它被用作比具体学科更一般化的科学理论加以研究,但又不同于哲学。

现代系统论具有可否证性、抽象性、数理性特点。

贝塔朗菲把一般系统概念定义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

或: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钱学森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系统的属性:⑴系统的整体性:即非加和性。

系统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有统一性,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充分协调和连接,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

例如: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大于钢筋、水泥、沙石的强度之和。

②拿破仑说数量小时较多数法国人不敌少数马克留木人,数量大时较少法国人可以战胜较多数马克留木人③没有凡高弟弟凡高就出不了成果;没有赫歇尔妹妹则赫歇尔不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没有阿贝尔的老师就没有阿贝尔;没有孟母就没有孟子;没有伽罗华之母就没有伽罗华④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⑤反面例子如上网、吸毒、赌博等。

⑥"三个和尚没水吃",其原因是他们的能量消耗在内耗上。

⑵系统的相关性: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

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研究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的哲学理论﹐又称系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这就是系统普遍存在性的哲学基础。

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又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素材。

也有人将系统思想和一般系统论称为系统论﹐与控制论和信息论一起俗称三论。

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

现代科学可按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具体形式划分成各门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也可按研究方法划分成两大类别﹐即简单系统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

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理论的学科﹐着重研究复杂系统的潜在的一般规律。

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N.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试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试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长江丛刊》2018.07107试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侯英英/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摘 要:本文首先研究了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历程,然后从系统的整体性、有机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等四个方面分析系统的主要要点,最后评价其出现的意义。

关键词:贝塔朗菲 一般系统论 意义一、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历程贝塔朗菲的系统思想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1924年-1934年,一般系统论初见雏形。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最早可追溯到在1924年,1924年开始,贝塔朗菲在多篇文章中均提及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并强调要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来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1932年~1934年,他再次发表文章进一步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整体性、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1]。

(2)1935年~1946年,一般系统论的形成阶段。

设个阶段贝塔朗菲正式提出了一般系统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外界的认可。

比如,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鉴于当时生物学界阻力,这次讨论会上提出的一般系统论的概念并没有公开发表。

1945年贝塔朗菲再次正式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这次由于战火原因也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3)1947年~1967年:一般系统论的发展阶段。

1947年到1948年,贝塔朗菲深入地阐述了一般系统论的观点;1954年贝塔朗菲发起设立了一般系统论学会,其出版的《一般系统年鉴》和《行为科学》杂志,使一般系统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但由于各方面的阻力,其发展过程及其坎坷,直到60~7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4)1968年~1972年:一般系统论的成熟阶段。

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系统阐述了一般系统论的特点、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目录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二、社会学习理论 (2)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2)四、镜中我理论 (2)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2)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2)七、九型人格理论 (3)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3)九、社会支持网络 (4)十、优势视角理论 (4)十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7)十二、生态系统理论 (8)十三、社会化理论 (8)十四、活动理论 (8)十五、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9)十六、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9)十七、社会系统理论 (11)十八、场地论 (11)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系统理论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待人
1、人是一个自然系统
2、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3、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系统
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待护理
护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护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护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护理系统是一个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
的系统
系统理论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贝塔朗菲个人简介

个人学历:1926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该 校任教。1937年起,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 渥太华大学、阿尔贝塔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处任教。 1954年,与A.拉波包特等人一起创建一般系统论研究 会,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贝塔朗菲个人简介

个人贡献:贝塔朗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建立关于生
整体性:
关联性:
系统同构
系统同构是一般系统论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基础。 系统同构一般是指不同系统的数学模型之间存在着数学同 构。常见数学同构有代数系统同构、图同构等。
数学同构有两个特征: ①两个数学系统的元素之间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②两个数学 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经过这种对应之后仍能在各自的系统中保持不变。 不同系统 间的数学同构关系是等价关系,等价关系具有自返性、对称性和传递性,根 据等价关 系可将现实系统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同一等价类内,系统彼此等价。因此借 助于数学 同构的研究可在现实世界中各种不同的系统运动中找出共同规律。
命组织的机体论,并由此发展成一般系统论。1937年, 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初步框架,1945年在《德国哲学周 刊》 18 期上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 毁于战火,未被人们注意。1947年在美国讲学时再次提 出系统论思想。1950年发表《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开放 系统理论》。1955年专著《一般系统论》,成为该领域 的奠基性著作。60~70年代受到人们重视。1972年发表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 统科学范畴,也提及生物技术。1973年修订版《一般系 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再次阐述了机体生物学的系 统与整合概念,提出开放系统论用于生物学研究,以及 采用计算机方法与数学模型建立,提出几个典型数学方 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相关搜索: 心理学, 奥地利, system, 系统论, 格式塔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

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

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

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

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

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

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

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

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一般系统论的要点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要点如下: (1)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若干事物的集合,系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整体。

因为系统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之外,它还反映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关系。

这就是说,系统是从整体与其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的关系上来揭示其整体性特征的。

要素的无组织的综合也可以成为整体,但是无组织状态不能成为系统,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是在一定组织结构基础上的整体性,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结构,才具备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性概念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

(2)系统的有机关联性 系统的性质不是要素性质的总和,系统的性质为要素所无;系统所遵循的规律既不同于要素所遵循的规律,也不是要素所遵循的规律的总和。

不过系统与它的要素又是统一的,系统的性质以要素的性质为基础,系统的规律也必定要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结构)体现出来。

存在于整体中的要素,都必定具有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内在根据,所以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其要素的意义,一旦失去构成整体的根据它就不成其为这个系统的要素。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系统是要素的有机的集合。

(3)系统的动态性 系统的有机关联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系统的动态性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系统内部的结构状况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其二是系统必定与外部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比如生物体保持体内平衡的重要基础就是新陈代谢,如果新陈代谢停止就意味着生物体的死亡,这个作为生物体的系统就不复存在。

贝塔朗菲认为,实际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动态是开放系统的必然表现。

(4)系统的有序性 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其动态的方向性都表明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征。

系统的存在必然表现为某种有序状态,系统越是趋向有序,它的组织程度越高,稳定性也越好。

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它的稳定性便随之降低。

完全无序的状态就是系统的解体。

(5)系统的目的性 为了避免误解(主要是避免与古人的“目的论”混同),也有人把它称为“预决性”。

贝塔朗菲认为,系统的有序性是有一定方向的,即一个系统的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偶然的实际状态,还取决于它自身所具有的、必然的方向性,这就是系统的目的性。

他强调系统的这种性质的普遍性,认为无论在机械系统或其他任何类型系统中它都普遍存在。

一般系统理论的趋势及特点 系统理论目前已经显现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新兴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趋势; 第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 第三,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有必要概括出一门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 第四,系统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系统科学的这些发展形势下,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综合各种系统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途径。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把他的系统论两部分。

他的狭义系统论与广义系统论两部分。

他的狭义系统论着重对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他的广义系统论则是对一类相关的系统科学来理行分析研究。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2.系统技术,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3.系统哲学,包括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

有人提出试用信息、能量、物质和时间作为体基本概念建立新的统一理论。

瑞典勘探德哥尔摩大学萨缪尔教授1976年一般系统论年会上发表了将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综合成一门新学科的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系统工程》杂志也改称为《系统科学》杂志。

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系统科学应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包括在内)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五个部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

多年致力于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问题自1979年以来,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他形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并列的一大门类科学,系统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也区分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的技术科学(包括支筹学、控制论、巨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的基础科学,(即系统学);系统观(即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部分,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连接的桥梁四个层次)。

这些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系统论将以崭新的整面貌矗立于科学之林。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趋势 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从理论生物学的角度总结了人类的系统思想,运用类比和同构的方法,建立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理论。

他创立的一般系统论属于类比型一般系统论,对系统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并没有作出满意的解答。

苏联学者A.И.乌耶莫夫提出参量型一般系统论。

他认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是用同构和同态等类比形式创立的,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人们已经发现50多种独立的类比形式,其中许多可以用于发展类比型一般系统论,因此这种理论还可以得到发展。

但对不同的系统进行类比,不是建立一般系统论的唯一途径。

参量型一般系统论是用系统参量来表达系统的原始信息,再用电子计算机建立系统参量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系统的一般规律。

一般系统论发展中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数学系统论或一般系统的数学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M.D.梅萨罗维茨、A.W.怀莫尔和G.J.克利尔。

我国学者林福永教授1988年提出和发表了一种新的一般系统论,称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

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数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般系统概念体系,特别是揭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的新概念,如关系、关系环、系统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抓住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这些一切系统都具有的共性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及规律,在给定的系统环境中,系统行为由系统基层次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和支配。

这一结论为系统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理论基础。

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原理与规律,解决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问题,如系统基层次的存在性及特性问题,是否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法则的问题,以及什么是复杂性根源的问题等,从而把一般系统论发展到了具有精确的理论内容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问题的高度。

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还在各自的领域中沿着贝塔朗菲开创的开放系统理论深入研究一般系统论,并得到了关于复杂系统的一系列重要规律。

其中最著名的有:I.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M.艾根的超循环理论和H.哈肯的协同学,拉兹洛的广义进化论等,以及中国学者曾邦哲的结构论-泛进化论、邓聚龙的灰色系统论、吴学谋的泛系论、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等系统理论。

一般系统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区别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建立的背景是经典科学的两个分支的基本观念在科学思想的领域内占据统治地位。

一个是牛顿力学,它的机械决定论的世界观和线性的思维方式使它倡导对事物作分解的还原式的研究。

另一个是热力学,当然还是平衡态的或近平衡态的热力学,因为它注目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引起的世界的无序化、离散化的趋向,导致局限于对事物的大数的统计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