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第12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健康心理学
1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与健康相关的概念
1.健康、心理健康与健康心理学
(1)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2)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学家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个体能够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良好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者不仅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还能够与社会相和谐。
(3)健康心理学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它致力于研究人们怎样保持健康,研究内容包括人们患病的原因,人们生病后的反应以及健康预防等。
2.健康模式的变迁
在医学领域,人们对健康的模式的观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表10-1 健康模式的发展阶段
3.心身疾病
(1)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属于躯体疾病,但其产生、发展、治疗与预防都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一般来讲,心身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是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发的疾病;
②患者身上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③患者躯体变化与正常情绪反应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持久和强烈;
④心身疾病不是神经症和精神病,后两者没有器质上的异常。
(2)心身疾病及其致病因素分析
心身疾病的种类很多,研究发现,心身疾病往往和个体的一些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心身疾病的产生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应激或情绪反应,并进而出现身体器质性病变的过程,总结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除了人格特征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表10-2 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
考点二:压力
1.生活事件
(1)定义
生活事件是指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它表明了生活变化对个体健康的价值。
(2)生活事件与应激
生活事件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个体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被称为应激,它是身体对威胁性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反应。Holmes和Rahe发现,应激的产生取决于人们在应对外界事件时所做的转变及适应的程度:转变越多,应激就越强烈。
(3)生活事件的测量
为了评价这些转变对个体的影响,Holmes和Rahe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在这个量表中,一个事件所得到的“生活转变值”越高,它对个体的影响就越大。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在该量表上的得分越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就越糟糕。
我国学者杨德森和张亚林编制了一个适合中国人的生活事件量表,该量表包含48个项
目,把人们遇到的问题分为三大类:家庭问题、工作学习问题、社交与其他问题。
2.对压力的知觉
(1)个体对应激性事件的知觉,在某种程度上比事件本身更能预测个体的健康状况。
(2)Lazarus将应激定义为:当一个人觉得无法应付环境的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
(3)研究证明对应激性事件的主观理解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诠释引发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免疫系统,从而使人生病。
3.控制感
(1)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相信自己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周围环境的感觉,至于结果是好是坏,则取决于自己所采取的方式。研究发现,知觉到的控制感对个体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2)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控制感的需求不相同:
①西方文化比较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成就,当人们感觉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时,他们就会感到焦虑甚至痛苦。
②东方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目标大于个人目标,因此低控制感不会过多地影响人们的感受。
4.自我效能
(1)定义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
控制生活固然重要,但相信我们能够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重要。
(2)自我效能的作用
自我效能常常通过两种方式来提高一个人从事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①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做事毅力和努力程度。自我效能低的人通常很容易放弃,而自我效能高的人则经常会设定较高的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并在面对挫折时更能持之以恒,因而提高了成功的可能。
②自我效能影响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的生理反应。自我效能高的人在完成困难的工作时,他们的焦虑水平比较低,免疫系统的运作也较为良好。
5.习得性无助
(1)个体的健康和人们看问题时的归因方式有关。Abramson,Seligman和T easdale 以及Overmier给习得性无助的定义是: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全面性的因素时所带来的悲观状态。
(2)Abramson等人认为,人们在解释负性事件时的归因方式有三个维度:
表10-3 负性事件归因的维度
(3)根据习得性无助理论,对负性事件做稳定、内在和整体型归因会导致绝望、沮丧、降低努力程度以及学习困难。
考点三: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