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9c9056a943323968011c92fa.png)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2004.9实验壹、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壹)试验目的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测定水泥各龄期的强度,从而确定或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
(二)主要仪器设备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台面有卡具)、模套、试模(三联模)、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及抗折和抗压夹具、刮平直尺等。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1.试验前准备(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和底座的接触面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壹层薄机油。
(2)水泥和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
(3)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
拌合用水量为225±1ml。
(4)标准砂应符合国标要求。
2.试件成型(1)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加拌30s。
停拌90s,在第壹个15s内用壹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之内。
(2)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壹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壹层时,每个槽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壹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
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平器播平,再振实60次。
(3)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壹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壹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壹端移动,壹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且用同壹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表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验前和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等须用湿布抹擦干净。
3.养护(1)试件编号后,将试模放入雾室或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箱内篦板必须水平,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c4b3b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3.png)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英文回答:Introduction.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are the physical component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such as buildings, bridges, roads, and dams. These materials must meet specif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uch as strength, du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weathering and corrosion. The test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they meet these requirements.Purpose of Material Testing.The purpose of material testing is to:Determine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defects in materials.Develop new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Types of Material Tests.There are a wide variety of material tests that can be performed on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These tes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Destructive tests: These tests require the material to be destroy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Examples of destructive tests include tensile tests, compression tests, and flexural tests.Non-destructive tests: These tests do not require the material to be destroyed. Examples of non-destructive tests include ultrasonic testing, radiography, and 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ion.Material Testing Procedures.The procedures for material testing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est being performed. However, there are some general steps that are common to all material testing procedures:1. Sample preparation: The material sample must be prepa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test standard. This may involve cutting, shaping, or polishing the sample.2. Testing: The sample is subjected to the desired test conditions. This may involve applying a load, exposing the sample to a corrosive environment, or heating the sample.3. Data colle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are recorded and analyzed.4. Interpretation: The test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to determine the material's properties or performance.Material Testing Equipment.A variety of equipment is used to perform material testing. This equipment includes: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s: These machines are used to perform a variety of destructive tests, such as tensile tests, compression tests, and flexural tests.Hardness testers: These devices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hardness of materials.Ultrasonic testing equipment: This equipment is used to perform non-destructive tests to detect defects in materials.Radiography equipment: This equipment is used to perform non-destructive tests to visualize defects in materials.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ion equipment: This equipment is used to perform non-destructive tests to detect surfacedefects in materials.Material Testing Standards.There are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that develop standards for material testing. These organizations include: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bac1e02376baf1ffc4fad9e.png)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主编:吕智英林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组号:南阳示范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2006. 11目录1工程材料试验基本知识 (1)1.1材料试验的重要性 (1)1.2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1.2.1数值修约规则 (2)1.2.2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2)1.2.3通用计量名词及其定义 (3)1.3工程材料技术标准 (4)1.3.1技术标准的分类 (4)1.3.2技术标准的等级 (4)1.3.3技术标准的代号与编号 (5)1.4工程材料试验基本技术 (3)1.4.1测试技术………………………………………………………………………1.4.2试验条件………………………………………………………………………1.4.3试验报告………………………………………………………………………2工程材料试验守则 (5)2.1工程材料试验须知 (5)2.2工程材料试验学生守则 (5)3工程材料试验方法 (6)3.1 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6)3.1.1密度试验 (6)3.1.2毛体积密度试验 (7)3.1.3吸水率试验 (7)3.2水泥 (10)3.2.1水泥密度检测 (10)3.2.2水泥细度检测 (11)3.2.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 (13)3.2.4水泥凝结时间检测 (14)3.2.5水泥安定性检测 (15)3.2.6水泥胶砂强度检测 (18)3.3混凝土骨料 (23)3.3.1砂子颗粒级配检测 (23)3.3.2砂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吸水率检测 (25)3.3.3卵石、碎石颗粒级配检测 (31)3.3.4卵石、碎石表观密度及吸水率检测 (32)3.4混凝土 (35)3.4.1混凝土拌合物室内拌合方法 (35)3.4.2混凝土坍落度检测 (36)3.4.3混凝土拌合物密度检测 (39)3.4.4混凝土的成型与养护方法 (41)3.4.5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43)3.4.6混凝土抗折强度检测 (44)3.4.7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检测 (46)3.5砌墙砖强度试验 (48)3.5.1检测依据 (48)3.5.2仪器设备 (49)3.5.3抗压强度试验 (49)3.5.4抗折强度试验 (52)3.6钢筋 (53)3.6.1拉伸试验 (53)3.6.2冷弯试验 (56)3.7沥青 (58)3.7.1沥青针入度检测 (58)3.7.2沥青延度检测 (61)3.7.3沥青软化点测定(环球法)……………………………………………………643.8沥青混合料试验 (72)3.8.1沥青混合料制备和试件成型 (72)3.8.2沥青混合料物理指标检测 (76)3.8.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检测 (79)3.9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85)附表:工程材料检测常用标准一览表 (116)1 工程材料试验基本知识1.1 材料试验的重要性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83f1e7d27284b73f2425013.png)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非独立的实验课。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一门与生产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
在工程上检验材料质量、确定设计及施工的依据、改善材料性能、使用新材料及选择代用材料等,都需要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
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能正确评价材料的质量,合理而经济地选择、使用材料,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知识和技能是完全必要的。
2、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学习《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应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的基本原理;受到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并获得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初步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同时,通过试验还可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
检验材料质量所进行的试验,应根据国家、行业(部)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一般包括如下过程:(1)选取试样。
选取试样应按技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试样必须有代表性,使从少量试样得出的试验结果,能确切地反映整批材料的质量。
试验前须对试样作检查,并应特别注意那些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正确性的特征,做好记录。
(2)确定试验方法。
通过试验所测得的材料性能指标,都是按一定试验方法得出的有条件性的指标,试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
因此,所确定的试验方法必须能正确地反映材料的真实性能,并且切实可行。
当有国家、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时,应该采用统一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3)进行试验操作。
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使仪器设备、试件制备、量测技术等严格符合既定试验方法中所作的规定,以保证试验条件的统一,获得准确、具有可比性的试验结果。
由于材料往往不很均匀,所以还必须对几个试件作平行试验,借以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
在整个试验操作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出现的各种现象,做好记录,以便分析。
(4)处理试验数据。
包括分析试验结果的可靠程度;说明在既定试验方法下所得成果的适用范围;将试验结果与材料质量标准相比较,并做出结论。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e1219ef172ded630b1cb6df.png)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一、实验要求:1. 做实验时,3~5人一组。
2. 做实验前必须先预习实验指导书,熟悉相关的内容。
3. 学生实验完毕,须经实验教师检查实验数据、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及实验室的卫生清扫情况后方可离开。
4. 实验报告在实验完毕后一周内由各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实验指导老师。
二、实验课时安排: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为10学时。
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表(20010---2011年第二学期)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教研室2011.2.26一、钢筋试验1.试验目的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延伸率。
观察拉力与变形之间的变化,确定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评定钢筋的强度等级。
2.主要仪器设备(1)试验机:为保证机器安全和试验准确,应选择合适量程保证最大荷时指针位于第三象限内(即180~270度之间)。
试验机的测力示值误差不大于1%。
(2)量爪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1mm )。
3.试件制作和准备 抗拉试验用钢筋试件不得进行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划线标出原始标距,测量标距长度l 0(精确至0.1mm ),计算钢筋强度用横截面积采用表9-1所列公称横截面积。
图1-1 不经切削的试件a -式样原始直径; l 0-标距长度; h -夹头长度;l -式样平行长度钢筋的公称横截面积 表1-11.1 钢筋拉伸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试验(1)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使对准零点,并拨动副指针,使与主指针重叠。
(2)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夹头内,开动试验机进行拉伸。
(3)拉伸中,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荷载,或第一次回转时的最小荷载,即为所求的屈服点荷载s F (N ),按下式计算试件的屈服点:(如图9-2) A F s s /=σ式中 s σ:屈服点(MPa ); s F :屈服点荷载(N ); A :试件的公称横截面积(mm 2)当s σ>1000 MPa 时,应计算至10 MPa ;s σ为200~1000Mpa 时,计算至5MPa ;s σ<200 MPa时,小数点数字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处理。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b2c982ec3a87c24028c4c2.png)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自编二零一一年三月实验三 水泥的基本性质实验2.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请大家注意代用法)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实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2)标准法维卡仪(3)天平(4)量筒3.实验方法及步骤(1)标准法1)实验前检查 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2)调零点 将标准稠度试杆装在金属棒下,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 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g 水泥试样加入水中(按经验找水);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 ,停拌15s ,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 后停机。
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 内完成。
(2)代用法1)仪器设备检查 稠度仪金属滑杆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能正常运转等。
2)调零点 将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同标准法。
4)标准稠度的测定 有调整水量法和固定水量法两种,可选用任一种测定,如有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①固定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为142.5mL 。
土木工程材料综合设计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综合设计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d8af8b4a45177232e60a27a.png)
土木工程材料综合设计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普通混凝土绿色高性能化配合比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掌握普通砼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熟悉砼拌合物和易性与强度的实验方法,培养综合设计与研究创新实验能力。
要求:根据提供的工程条件和材料,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出符合工程要求的普通砼绿色高性能化配合比。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某工程室内钢筋混凝土梁,设计强度等级为C20、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0~50mm。
原材料为:(1)32.5级复合水泥;(2)中砂;(3)5~20mm卵石;(4)掺合料:S-95级矿渣粉,比表面积为410m2/kg;Ⅱ级粉煤灰,密度为ρf=2.1g/cm3 。
三、实验方法提示 1、原材料性能试验(1)水泥性能试验:包括水泥安定性检验,水泥胶砂强度测定等,实验方法参照教材水泥试验进行。
(2)砂、石性能试验:砂、石的筛分析、含水率、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测定等,试验方法参照教材混凝土用砂、石试验进行。
2、计算配合比根据给定的工程条件、原材料和试验测得的原材料性能,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每个强度等级计算出三个配合比供试配(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两个的水灰比较基准配合比增减0.05,用水量不变,砂率分别增减1%)。
3、配合比的试配与调整(1)试配每个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试验可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做三个不同水灰比的配合比试验,最后把试验结果进行汇总。
(2)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若不符合要求,则进行调整。
方法为:1)若流动性过大,保持砂率不变,适当增加砂石;2)若流动性太小,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浆(约5~10%); 3)若粘聚性、保水性不良,适当增大砂率(即加入砂,砂率增大3-5%)。
试验方法参照教材普通混凝土性能试验。
(注:为节约原料,每小组按6.5L混凝土试配,在实验前计算出初步配合比)试配分工:强度等级: C20、试配水灰比: W/C(基准)+0.05、 W/C(基准)、 W/C(基准)-0.05;实验组: 1、2组 3、4组 5组; 11、12组 13、14组 15组;强度等级: C25、试配水灰比: W/C(基准)+0.05、 W/C(基准)、 W/C(基准)-0.05;实验组: 6、7组 8、9 组 10组; 16、17组 18、19组 20组(每小组为4-5人)注:矿物掺合料:第一排掺矿渣粉,掺量20%;第二排掺粉煤灰,掺量20%。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fe0c6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b.png)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是一种在土木工程学生中广泛使用的教学资料,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并帮助他们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本文将从指导书的定位、目标、内容、要求和意义几个方面来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的定位。
它应该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验操作为支撑,旨在让学生真正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其次,指导书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能够准确评估和预判材料的性能,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经验数据和理论模型相结合,进行技术分析和判断;二是能够熟练进行实验操作,这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并注意实验安全;三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动手能力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指导书的内容应该围绕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组成、制备、加工和评估展开,以常见的几个材料为例,比如混凝土、钢筋、砖块、玻璃等,每个材料都需要探讨它的机械性能、热力学性能、化学性质、水泥基材料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应该涵盖一些实验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性质,比如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等。
指导书的要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需要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注重实验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是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积极思考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并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础知识。
最后,谈谈指导书的意义。
指导书的出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特性,为后续的土木工程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9ca1c921a37f111f1855bd4.png)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班级__________姓名土木系建工教研室2006.4实验1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材料密度的测试,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
试样制备将试样研磨,用孔径0.2 mm筛子筛分除去筛余物,并放到105~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将烘干的粉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实验步骤密度的测定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
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称取50~90 g试样,用漏斗将试样逐渐送入李氏瓶内,使液面上升至接近20 cm3的刻度为止。
再称剩下的试样,计算送入李氏瓶中的试样质量m(g)。
将注入试样后的李氏瓶液面的读数,减去未注前的读数,得试样得绝对体积V(cm3)。
体积密度的测定称取试样质量m及蜡封试件在空气的质量m1,并对试样表面涂蜡。
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数V1。
将试样放入容量瓶中,记录水的体积数V2。
实验结果计算密度按下式计算出密度 (精确至0.01 g)ρ=m/V式中m——装入瓶中的质量,gV——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3密度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体积密度按下式计算出体积密度ρ0ρ0=m/V0式中m——试样的质量,gV0——试样的体积(包括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材料绝对密实体积)V0=V2-V1-[(m1-m)/ρ蜡]实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0.02 g/cm3,否则重做。
孔隙率的计算按下式计算孔隙率P问题与讨论①在进行密度试验时,试样的研碎程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答:试验样品内部存在较多孔隙。
颗粒越大材料孔隙率越大,测得的密度值越大,其误差越大。
试件越碎,测试结果越准确。
②在测试密度的试验中,为什么要轻轻摇动李氏瓶?答:因为需要排除空气。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f6cf6662e3f5727a5e96280.png)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指导书英文名称: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系《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1. 前言1.1试验目的:通过材料的常规试验操作,了解试验设备、操作步骤,掌握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熟悉测试原理,为今后合理使用、正确鉴别、检测材料及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并通过试验加深理解和进一步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竖立“四培养”观念。
即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材料质量检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明确,互相协作的精神。
1.2试验要求:1、注意的问题(1)在了解建筑材料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其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标准。
要求试验前必须予习,并提出相关问题(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予习,思考。
(2)不同材料的取样方法、试样数量等不尽相同,应加以区别。
(3)检验方法是试验的重点之一,是鉴别材料质量和手段,是试验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测试数据,必须要求学生以严密的工作,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操作等科学思想对待整个试验过程。
(4)试验报告是试验课内容之一,应该有创新,有新意,能提出问题,并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验技能训练试验予习报告:试验之前进行予习,初步了解内容、目的、基本原理,感悟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找出问题,这样可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试验报告:实验该掌握的内容基本体现在实验报告中。
其试验报告的形式可以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有试验名称、试验内容、试验目的、试验原理、测试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评定及分析等,同时要求在试验报告中反映出予习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新观点的提出并设想解决方案,总之,试验中应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1.3试验数据处理:1.误差理论(1)误差的概念:做任何一项试验时,所测定的数据必然有误差,尽管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相同,但测试结果往往存在与被测体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众多的,如仪器本身精度,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测试环境等,对测试结果都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影响,这种测试结果与真值(因真实值无法确定,通常取与之接近的实际值代替)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这种误差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土木)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土木)](https://img.taocdn.com/s3/m/b4669aba84868762caaed557.png)
土木工程学院(部)《土木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土木(职)、道桥、水利2015年 08 月前言一、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程序与要求1.1,实验前预习相关实验内容,要求:(1)理解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与理论学习的关系;(2)理解建材实验室的规章制度;(3)了解各项实验目的和要求;(4)了解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熟悉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6)了解实验后的报告填写任务,带着目的进行实验。
1.2 实验期间认真进行实验,仔细记录数据。
(1)严格遵守建材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见附录1);(2)同组人员须科学分工,各司其职,确保实验科学,有序的进行;(3)具体进行实验的同学须严格按照“土木工程实验手册”制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不明之处及时请教实验室工作人员,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4)负责数据记录的同学须认真观察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细节,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5)负责辅助实验的同学,在辅助工作之外,尽量避免拥挤围观,确保主要操作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和轻松的环境进行实验;(6)在实验中,凡涉及仪器的使用,须认真观察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演示,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不明之处及时询问实验室工作人员;(7)凡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不可随意丢弃,须按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处理;(8)凡实验中制作的试快,应及时装模成型,待翌日拆模后,在实验室工作人员指导下,将试块放入养护室,待龄期一到,即取出测其性能;(9)实验结束后,同组同学将器具归位,打扫实验室卫生。
待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10)实验试块养护龄期到时,应及时进行性能检测,并认真记录数据。
1.3,实验后续整理实验数据,仔细填写实验报告册。
(见附录2)(1)实验完成后,认真整理数据,编制实验数据表;(2)在实验数据表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册”;(3)及时上交实验报告册,由指导教师批阅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目录实验一、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 (3)实验二、集料实验 (6)实验三、水泥混凝土实验 (11)实验四、钢筋实验 (20)实验五、沥青实验 (25)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1 -一、基本任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规范与技术要求,对具体材料的性状有进一步的了解,巩固与丰富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常规材料的基本实验方法、手段和操作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和实验设备,具有对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独立进行质量检定的能力;3、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4、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在某些方面得到充实和提高。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基本要求: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的,学生必须做到:1、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要点,并应对实验所用的仪器、材料有基本的了解。
2、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建立严密的科学工作秩序,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详细做好实验记录。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做好实验报告。
4、对设计、研究和综合等提高型实验,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找出规律。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1、抽样技术,即要求试样具有代表性;2、测试技术,包括仪器的选择、试件的制备、测试条件及方法;3、实验数据的整理方法。
材料的质量指标和实验所得的数据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与取样、测试和数据处理密切相关的。
其中任何一项改变时,实验结果将随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因此,检验材料质量,划分等级标号时,上述三个方面均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或通用的方法进行。
否则,就不能根据有关规定对材料质量进行评定,或相互之间进行比较。
四、编写说明:1、本指导书按新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选材,根据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或其他规范、资料编写的,并不包括所有的土木工程材料的全部内容。
2、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不断发展,今后遇到本书范围以外的实验时,可查阅有关指导文件,并注意各种土木工程材料标准和实验方法的修订动态,以作相应修改。
实验一: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一、实验意义和目的在土木工程各类建筑物中,材料要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力学因素单独及综合作用。
因此,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质的要求是严格和多方面的。
材料基本性质的实验项目较多,如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对于各种不同材料及不同用途,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视具体要求而有一定差别。
通过此项实验,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测试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石料为例,介绍材料的几种常用物理性能实验方法。
其基本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等。
石料密度是指石料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是指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
形状不规则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可采用静水称量法或蜡封法测定;对于规则几何形状的试件,可采用量积法测定其体积密度。
孔隙率是指材料的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吸水性是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李氏比重瓶、烘箱、干燥器、天平、恒温水槽、游标卡尺等四、实验方法和步骤(一)密度实验(李氏比重瓶法)1、将石料试样粉碎、研磨、过筛后放入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烘干后的粉料储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以待取用。
2、在李氏瓶中注入煤油或其他对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至突颈下部的零刻度线以上,将李氏比重瓶放在温度为(t±1)℃的恒温水槽内(水温必须控制在李氏比- 3 -式中:ρt—石料密度,g/cm3;m1—实验前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m2—实验后剩余试样加瓷皿总质量,g;V1—李氏瓶第一次读数,mL(cm3);V2—李氏瓶第二次读数,mL(cm3)。
7、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实验结果相差大于- 5 -实验时需按四分法分别缩取各项实验所需的数量,其步骤是:将每组试样在自然状态下于平板上拌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cm的圆饼,在饼上划两垂直直线把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照上述四分法缩取,直至缩分后试样量略多于该项实验所需的量为止。
试样缩分也可用分料器进行。
(二)细骨料筛分析实验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7 -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式中:m1—瓶+试样+水总质量,um2—瓶+水总质量,g;m0—烘干试样质量,g;a t—水温对水相对密度修正系数,见表2。
近似密度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四)集料的堆积密度实验1、取缩分试样约3L,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过5mm的筛后,分成大致相等两份备用。
烘干试样中如有结块,应先捏碎。
2、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将试样用料勺或漏斗徐徐装入容量筒内,出料口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5cm,直至试样装满超出筒口成锥形为止。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
称容量筒连试样总质量m2。
3、紧装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
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筒底所垫钢筋方向应与第一次时方向垂直)颠实后,加料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4、测定结果计算细集料的堆积密度或紧装密度ρfs( kg/m3)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9 -集料的含水率Ws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
含水率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5、集料含水率的快速法测定,也可采用炒干法或酒精燃烧法。
(略)(六)粗骨料颗粒级配实验1、主要仪器设备:粗骨料套筛、磅秤、台称、摇筛机。
2、实验步骤①用四分法选取风干或烘干试样两份,每份试样的质量根据粒径不同而不同,具体见下表。
②开动摇筛机,按规定筛分。
③称出各筛的筛余质量G n(g)④计算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 n(0.1%)。
- 11 -⑤计算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 n (%).n n a a a A +++=...21 ⑥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计算所试砂的空隙率:P 砂=____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该砂能否用于混凝土。
实验三:水泥混凝土实验(综合性实验)《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多个实验设计为一个综合性实验——混凝土配合比实验,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用这个综合性实验贯穿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实验,是对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的综合检验和运用,通过该实验可以检查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是一个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工程实际设计要求确定原材料的品种及规格、初步配合比和实验检验项目。
锻炼学生选材和用材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这个实验了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熟悉水泥和砂石料的质量要求及各项质量指标的实验检测方法;3、了解各项质量指标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作用;4、熟悉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计算步骤及方法;5、熟悉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方法及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因素,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措施,通过试拌调整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6、熟悉混凝土强度实验方法,掌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并能通过强度实验确定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对不能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7、能够根据现场砂石含水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
二、实验的组织和安排整个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延续时间较长,必须分段进行、合理安排。
首先进行水泥实验,然后分别测定3d和28d水泥胶砂强度;水泥强度实验结果出来后,结合实验二中实验得到的砂石的实验结果计算初步配合比,并进行混凝土和易性实验,确定基准配合比,并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28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实验,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分组进行。
每组4~6人。
三、基本原理及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实测的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各组成材料的比例,从而使配制出的混凝土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因为影响混凝土性质的因素很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各影响因素与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耐久性之间的严格的数学力学表达式,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往往是首先通过经验数据和经验公式初步估计一个配合比,然后通过实验检验和调整配合比,使最终确定的配合比满足工程要求。
原材料不同,配合比不同,因此每个配合比都必须经过实验验证,每次配合比设计都必须经过实验,不能照搬别人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①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便于施工操作;②满足强度要求,安全承受设计荷载;③满足耐久性要求;④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①原材料实验:检验原材料是否合格,确定原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为混凝土配合设计和实验提供原始数据;②初步配合比计算:根据经验数据和经验公式,计算初步配合比。
这样可以减少实验次数和实验的盲目性。
③试配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初步配合比称量配料,按规定方法拌制混凝土,实测其流动性并观察其粘聚性和保水性。
根据实测结果,分析原因、调整配比,直到满足和易性要求为止,确定满足和易性要求配合比——基准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