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5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表现。
结果:25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8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
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超声心动图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
川崎病的病变常累及心脏及冠状动脉,急性期常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瓣膜炎及心律失常,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冠状动脉破裂和血栓梗死而猝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病理改变的进展及估计预后。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临床诊断为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表现,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岁10个月。
川崎病的诊断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眼结膜充血,口唇发干,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及指(趾)端潮红,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反应蛋白阳性等。
所有病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异常标准[3]:①正常冠状动脉管壁光滑不伴有任何部位的扩张,冠状动脉内径小于3 mm,5~15岁儿童的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应小于4 mm。
②如内径大于上述标准,为扩张,冠状动脉轻度扩张时,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小于0.3。
③冠状动脉瘤形成时,冠状动脉内径4~8 mm,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大于0.3。
④巨大冠状动脉瘤形成时,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内径大于8 mm,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大于0.6。
方法使用ViVid 7及PLILIPS HD 11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患儿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显示心内结构,测量房室内径,观察瓣膜病变及有无心包积液。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的价值研究
周 小平 祝伟 宏 姚 一 明 江秋 香 郭 良斌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 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检测 的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仪 检查 ,于患儿睡 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 ,结合 临床表现将冠脉病变分为异 常和正常 两种 ,正常冠状动脉 内径 <3.0 mm, 异 常 冠 状 动 脉 内径 t >3.0 I111TI。 结果 超 声 心 动 图 检 测 后 发现 冠 脉 扩 张 者 为 47例 ,占 35.6% ,正 常冠 脉 者为 64.4% , 较 精 确 的发 现 单 纯 左 冠 状 动 脉 扩 张者 21例 ,占 44.7% ,单 纯 右 冠 状 动 脉扩 张者 12例 ,占 25.5% ,左 右 冠 状 动 脉 均 扩 张者 14例 ,占 29.8% 。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有效检测 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变化 ,且能精确定位 ,对于临床治疗起 到 一 定 的指 导作 用 。
断 杂 志 ,2006,7(7):527—528.
[3]赵晓兰 ,装佩春 ,刘宝 民,等.冠状 动脉超声显像研究川崎病冠状
动 脉 瘤 :十二 年 回顾 分 析 .中 国超 声 医学 杂 志 ,1997,13(7):53. [4]徐晖 ,张军,李军 ,等.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 的临
图 1 患 儿 左 冠 状 动 脉 受 累 早 期 发 现 患 儿 冠 状 动 脉 受 累 情 况 ,对 临 床 早 治 疗 ,避 免
作 者 单位 :423000湖 南 省 郴 州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儿 童 医 院 通讯作者 :周小平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进 一 步 发 展 ,极 为 重 要 ,过 去 对 患 儿 冠 状 动 脉 的 评 价 常 采 用 冠 状 造 影 ,但 其 损 伤 性 大 ,所 以 临 床 上 急 需 一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测
病 变 的诊 断参 照 赵 晓 兰等 使用 的标 准 Ⅲ。冠 状 动
2 检 查 方 法 使 用 HP 5 0型 、 一 像 之 一0 HP 影 星 超声 诊 断仪 , 头 频率 为 3 5 探 . MHz 4 、 MHz 在病 。 程 1 内( 发热 第 1天 起计 算 ) 月 从 每周 检 查 1次 , 1
~
2月AO 比值 为 0 1 ~ 0 3 , A/ . 6 . 0 冠脉 内膜粗 糙 , 管壁
对 象 与方 法 增厚 , 回声 增 强 , 别 患 儿 表 现 为 串珠样 改 变 , 个 见
图 1 2 图 1显 示 一 患 儿 左 冠 脉 主 干 扩 张 , ~ 。 内径 36 . mm , 2显 示 一 患 儿 右 冠 脉 主 干 呈 串 珠 样 改 图
维普资讯
陕 西 医学 杂 志 2 0 0 2年 7月 第 3 卷 第 7期 1
51 9
超 声 心 动 图对 / J J 崎病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的检 测 J L!  ̄ I
陕 西省 宝鸡 市 中医 医院 B超 室 ( 宝鸡 7 1 0 ) 吕春 霞 2 0 1
1 对 象选 择 1 9 9 4年 9月 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 院 经超 声 心动 图检 测 川崎 病 3 8例 , 符 合 日本 均 川 崎 病 研 究 委 员会 1 8 9 4年修 订 的川 崎 病 诊 断标 准 。 中男 2 其 0例 , 1 女 8例 , 龄 3月 至 6岁 , 均 年 平
摘 要 对 3 8例 川崎 病 患儿 的冠 状 动脉 应 用超 声 心动 图检 查 。结 果 : 现 冠 状动 脉病 发 变2 9例 , 包积 液 3 心 0例 , 尖辫反 流 1 例 。提 示 : 二 0 超声 心 动 图检 测 川 崎病 冠状 动 脉病 变具
川崎病的早期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其 中 5例冠 状动 脉无 扩张 ( 左 右 冠状 崎病 的患儿 2 3 例, 其中男 1 7 例, 女 6例 , 年龄 7个 面 无 明显异 常 , 动脉) , 内径均< 2 . 5 m m; 余 l 8例 , 左冠状动脉最宽 月 一5岁 , 平均年龄 2 . 8岁 。选 取 健 康 婴幼 儿 为 正 . 2 m m, 最窄 2 . 6 mm, 平均 2 . 7 mm, 右 冠 状 动 脉最 常 对 照组 , 男1 8例 , 女1 2例 , 年 龄 6个 月 一4岁 , 平 3 . 1 mm, 最窄 2 . 5 mm, 平均 2 6 . 8 m m。正 常 组 : 均 年龄 2 . 2岁 。川 崎 病患儿 冠状 动 脉 内径 测值 为 第 宽 3
使用仪器为 A 1 0 0 K a 一 4 0 0 0 , 探头 脉损 害 为主 的全 身 血 管性 病 变 , 近几 年来 发 病 率 逐 频率 3 . 5 MH z , 受 检患 儿取 仰 卧或 左侧 卧位 , 在 安 静 年上 升 _ 2 J 。 由于冠 状 动 脉 的受 累及 严 重 后 果 , 并 成 条件 下 进行 ( 必要 时给 予适 当镇 静 剂 ) , 常 规 检 查 心 脏 各标 准切 面 , 测 得房 室 内径 , 观察 有无 心 包 积液 及 为儿 童期 主 要 获 得 性 心脏 病 , 该 病 日益 受 到 重 视 。 应 用超声 心 动 图观 察 左 右 冠 状 动 脉 主 干 形 态 、 结 构 有 无瓣 膜反 流等 情况 , 然 后重 点检 查冠 状 动脉 , 在胸 和 内径 , 与 临床 相结 合 , 对 川崎 病早 期 发现 有重 要 意 骨旁 大动 脉短轴 切 面观察 左 右冠状 动 脉 主干 及 其分
第2 5卷
上半月
第2 1 期
小儿川崎病的超声诊断标准
小儿川崎病的超声诊断标准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表现主要有发热、皮肤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
主要病理变化是以冠状动脉损害为主的全身血管炎。
发病年龄:婴儿与儿童,好发于6-18月的婴幼儿,80%-85%的患者在5岁以内。
男女比例为1.35:1-1.5:1。
文献报道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依次LCA、RCA。
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川崎病。
(1)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2)唇充血皴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3)四肢变化:急性期(1-11天),手足指趾肿胀,掌跖潮红;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4)躯干、四肢多形性红斑。
(5)颈部淋巴结肿大。
注:如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川崎病。
如发热只伴有其他三项,但见冠状动脉瘤者亦可诊断。
川崎病对心脏的损害主要是以冠状动脉损害为主的全身血管炎。
可以导致冠状动脉的扩张、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血栓。
发生部位多为左右冠状动脉的近端。
超声表现:1.冠状动脉改变。
2.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反流。
3.可出现心功能变化及节段性心肌运动障碍。
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可正常,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和位移及舒张期速度低于正常儿童。
4.CDFI显示冠状动脉内血流信号缓慢,可呈现涡流。
(胸骨左缘主动脉短轴切面扫查,10~11点钟位置可见扩张的右冠脉主干,内径约0.60 cm。
)(3~4点钟位置可见扩张的左冠脉主干和前降支及回旋支近段,左冠脉主干内径约0.45 cm,整个冠脉扩张较均匀,其内未见血栓形成。
)(冠脉多普勒血流检查可检测到左冠脉主干血流信号及频谱,未见明显异常。
左心二腔切面、心尖四腔切面等非标准多切面探查未见明显远端冠脉扩张,左心二腔切面可检测到前降支远端的血流信号及频谱,未见明显异常。
小儿川崎病影像学检查与表现
居多 占 2 例 :两 肺 野 中 内带 少 许 斑 片 状 阴影 ,即 0 早 期 轻度 肺部 炎 症渗 出 1 例 ,胸膜 增厚 或/ 渗 出 5 和
3 ,肺不张 1 ,肺门影扩大密度增高 2 ,肺 例 例 例 炎并支 气 管 充 气 征 3例 ,肺 野 透 光 度 普 遍 降 低 2
1 2 仪器 与方 法 .
本组 4 川 崎病 患 儿 中 均有 轻 重 不 同程 度 肺 6例 I 部改 变 。其 中 x线 异 常征 象 区分 为 x线 胸 片 累及 两侧 肺部 4 2例 (l ) 9 % ,单 侧 肺 部 4例 ( %) 9 。患
儿 仅 表现 两肺 野肺 纹 理增 多模 糊 的轻 度肺 部改 变者
11 研究 对 象 . 20 06年 5月 ~20 09年 6月 在 本 院住 院 并 确 诊 的川 崎病 患 儿 4 I 6例 ,其 中男 2 9例 ,女 l 7例 ,年
龄 2月 ~5岁 ,平 均 年 龄 3 2岁期 炎症 渗 出 。
仪 器与 方法 : 采用 美 国柯 达 C 8 0摄 片 ,患 儿 哭 闹 时 以最 R5 短时 间 曝光 。 可获得 高 清 晰 小 儿 X线 胸 片 4 6例川
收 稿 日期 :2 1 00—0 3—3 1
仪器 与方 法 :采 用美 高仪 心 电工作 站 ,每个 患
儿 可 以经 常达 9 长 程 描 记 心 电 图 ,对 于哭 闹不 0秒
配 合 的患儿 可采取重复描记 , 6 4 例川崎病 患儿有
3 1
医疗装备 2 1 第 7 00 期
换 位 思 考 — — 与 新 入 院 患 者 沟 通 的 技 : r 5
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 《中外医学研究》第18卷 第14期(总第454期)2020年5月①河源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河源 517000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邓文杰① 周乾潮① 朱滨玉① 黄丽容① 曹炎① 陈晓生①【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使用超声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川崎病患儿6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超声检查两组小儿的情况,对比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壁的厚度及回声、是否形成动脉瘤。
结果:对照组小儿的冠状动脉正常率为100%,研究组患儿中有46例冠状动脉病变,其中有7例冠状动脉内径扩张合并内膜增厚,32例冠状动脉内径扩张,7例左冠状动脉瘤,9例合并心包少量积液。
结论: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直观、清晰的特点,在小儿川崎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结果可作为临床确诊和治疗的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心动图 doi:10.14033/ki.cfmr.2020.14.0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14-0060-02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ldren/DENG Wenjie, ZHOU Ganchao, ZHU Binyu, HUANG Lirong, CAO Yan, CHEN Xiaoshe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4): 60-6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ies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Method: Sixty-eight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Sixty-eight children who underwent a health checkup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dition of the children in the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e diameter of the coronary artery, the thicknes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all, echo, and whether an aneurysm was formed. Result: The coronary artery normal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00%. In the study group, there were 46 case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cluding 7 cases of coronary artery dilation with intimal thickening, 32 cases of coronary artery dilation, and 7 left coronary aneurysm, 9 cases with a small amoun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Conclusion: Echocardiography is non-invasive, intuitive and clear. It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chocardiography First-author ’s address: Hey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Heyuan 517000, China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科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病,也可以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发病后患儿会出现急性或持续高热、皮肤黏膜受损及淋巴结肿大[1]。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规律用药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提醒患者定期复诊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5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瘤大小
并发症处理策略
冠状动脉瘤破裂
立即进行心包穿刺引流或手术 治疗,以解除心脏压塞。
血栓形成和栓塞
采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 必要时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 或手术治疗,以恢复心肌供血 。
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药物治 疗、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等治
疗措施。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升高;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发 现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扩张。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平片可见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是川崎病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冠状 动脉造影可明确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病情评估与分期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 情严重程度。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瘤可影响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导 致心律失常发生。
预防措施建议
积极治疗川崎病
早期识别和治疗川崎病,降低冠状动脉瘤 发生率。
定期随访检查
对已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患者,定期进行超 声心动图等检查,监测瘤体变化。
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减少瘤体破裂风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超声心动图检测
泌型 IA, g 增强 局 部抵 抗力 , 具有 良好 的抗病 毒 及 免疫 调节 作
用 。干 扰 素 经 压 缩 雾 化 吸 人 其 产 生 的 雾 粒 直 径 介 于 0 5~5ul . n
表现 , 仅见于 2岁以下婴 幼儿。干扰素 是抗病 毒感染 中最重 要 的淋巴因子之一 , 在细胞表面与特殊受体结合 , 诱导 细胞 产生抗 病毒蛋 白, 选择性阻 断宿 主细 胞 mR A 的传递 与蛋 白合 成 , N 直
珠 样 扩 张 。 冠 状 动 脉 主 干 在 4~ mm之 间 , 支 分 支 t30 。 7 一 > .mm
11 一般资料 .
20 0 4~20 0 9年 在 我 院 19例 确 诊 为 J 崎 病 的 1 I I
患儿 病 例诊 断 均符 合 18 94年 1本 川 崎 病 研 究 委 员 会 所 制 汀 的 3 诊 断标 准 。其 中 男 6 8例 , 5 例 , : =13 1 年 龄 4个 月 女 1 男 女 .:;
种 以 变 态 反 应性 全 身 中小 血管 炎 为 主要 病 理 改 变 的 4 J 发 热 ,L
回声暗 区, 冠状动脉 主干在 4~8 m, m 左前 降支及左 回旋支 内径 >3 0 m, . m 内径 比值 >0 3 。④ 四级 : .0 巨大冠 状动脉瘤 , 扩张 , 内
I
性疾 病 。 可 累 及 全 身 中 小 动 脉 、 脉 及 毛 细 血 管 内膜 或 全 层 管 静 壁 , 起 其 扩 张 、 样 病 变或 狭 窄 、 栓 等 , 致 心肌 缺 血 甚 至 猝 引 瘤 血 导 死 … 。在 发 达 国家 或 地 , 崎 病 所 致 的冠 状 动 脉 并 发 症 已 取 川 代 风 湿热 成 为 小儿 最 常 见 的 后 天 性 心 脏 病 , 且 成 为 成 人 后 缺 并 血性 心 脏 病 的危 险 因 素 之 一 。现 将 我 院 20 2 0 0 4— 09年 I9 1 例确 诊 为 I崎 病 患 儿 的 彩色 多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 分 析 报 告 如 下 。 t l
小儿心脏常见疾病超声诊断
室间隔缺损超声诊断要点
直接征象: 1.二维超声显示室间隔回声脱失。 2.彩色多普勒显示收缩期左向右五彩分流束。 3.连续多普勒显示左向右高速分流,测量分流速 度及压差。 间接征象: 左心增大
室间隔缺损分型
室间隔缺损分为膜周部、漏斗部和肌部三类。
膜周部包括单纯膜部、隔瓣下型、嵴下型。 单纯膜部室间隔缺损:局限于膜部间隔。 隔瓣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三尖瓣隔瓣下方。 嵴下型室间隔缺损:位于室上嵴下方。 漏斗部包括干下型、嵴内型。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又称肺动脉瓣下型,缺损上缘由肺动脉 瓣环组成,即紧邻肺动脉瓣。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位于室上嵴结构内。 肌部室间宽。
房间隔缺损(ASD)解剖分型
1、原发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的下部,紧邻房室瓣,多合并二尖瓣前瓣 裂缺,又称为部分性或不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2、中央型(继发孔型)缺损:最为常见。 3、静脉窦型间隔缺损:包括上腔静脉型或下腔静脉型,其中上腔静脉型 常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4、冠状静脉窦型间隔缺损(冠状窦无顶综合征):此型最为少见。 5、混合型:2种或2种以上缺损同时存在。
自然病程和预后
单纯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率较高,可达30-50%,与缺损的 大小、部位、年龄等因素有关。小的缺损自然闭合率高, 但大的缺损同样也有闭合可能;自然闭合的室间隔缺损绝 大多数是膜部和肌部室缺,漏斗部、靠近半月瓣的缺损一 般不会自然闭合;闭合的机制为隔瓣及其腱索与缺损边缘 形成纤维性粘连而遮挡了室间隔缺损向右室的交通。所以 室间隔膜部瘤可能是室间隔缺损的闭合过程。室间隔缺损 临床体征典型、自然愈合率高,大部分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预后好;一些大的缺损,较早即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 变,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形成肺动脉高压,最终形成艾森曼 格综合征而丧失手术治疗机会。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陈树宝
作者简介:陈树宝,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顾问,《中华儿科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
DOI :10.3969/j.issn.1003-515X.2011.21.002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陈树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上海200127)Imaging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in Kawasaki DiseaseCHEN Shu -bao(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ghai 200127,China )摘要: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与心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系统有关。
在未经治疗的川崎病病例中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占20% 30%,在经过IVIG 及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例中约占5%。
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诊断及随访评估冠状动脉扩张等心血管并发症的标准诊断技术。
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管壁周围回声增强。
冠状动脉内径测值与正常值比较对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关键作用。
冠状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受年龄、体表面积的影响,并存在地区人群间差异。
超声心动图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敏感性不够高。
近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 技术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心血管诊断方法。
多层CT 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效果优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多层CT 显像受心率及呼吸影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风险。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1):1619-1623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 (2011)21-1619-05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1. 引言1.1 川崎病的概述川崎病,又称混合性血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疾病,以全身性微血管炎和中型和小型血管炎为特征。
该病首次由日本医师川崎清于1967年报道,至今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川崎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童期,多见于1-5岁男孩。
在中国,川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儿童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高热持续不退、皮疹、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炎、手足红肿等,但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
由于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冠状动脉病变至关重要。
面对川崎病患儿的患病风险,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对川崎病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治疗该疾病,避免其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而超声诊断在川崎病中的应用无疑也将发挥关键的作用,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冠状动脉病变,降低川崎病患儿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2 冠状动脉病变的危害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可小觑。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一旦发生病变,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甚至缺血,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除了心脏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病变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冠状动脉病变持续发展,还可能导致心肌进行性损伤,发展为心肌病变,甚至出现猝死的危险。
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是至关重要的。
超声诊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病变程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川崎病患者中,尤其需要重视冠状动脉病变的危害,以便及时干预,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1.3 超声诊断在川崎病中的重要性在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超声诊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川崎病冠脉增宽标准
川崎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损伤。
在进行川崎病冠脉增宽筛查时,通常会使用超声心动图来检测心脏是否有异常。
在超声心动图结果中,冠状动脉的正常大小是具有一定范围的。
一般来说,右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值在3-7mm,左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值在4-12mm。
如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川崎病冠脉增宽,通常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伤。
川崎病冠脉增宽的标准在不同研究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如果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径大于正常值上限,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可能被视为川崎病冠脉增宽。
轻度增宽可能意味着血管的扩张,而严重增宽则可能表明存在血管损伤或炎症。
在评估川崎病冠脉增宽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家族史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冠脉损伤的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然而,如果冠脉损伤严重或持续存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和预后。
因此,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总之,川崎病冠脉增宽的标准可能因研究、人群和超声仪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评估川崎病患者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家族史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建议患者在确诊川崎病后,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信息可以咨询专业医生获取。
川崎病的超声诊断
血流信号的解读
注意观察血流方向、速度、性 质等,判断有无异常血流信号 ,如涡流、湍流等。
技巧分享
检查时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 闹;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以 获得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
03 川崎病超声表现及特点
典型川崎病超声表现
冠状动脉改变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这些改变是川崎病最常见的超声表现 ,也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VS
误区二
认为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时,就无其他治 疗方法。实际上,当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 时,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剂等药物治疗。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及适 应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辅助检查方法选择建议
01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可了解炎症反应情况 。其中,血小板计数在川崎病急性期可升高,对于诊断有 一定帮助。
03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诊 断
川崎病的诊断需要多学科协作和综合 诊断,未来需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提高综合诊断水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超声诊断技术的不 断创新与发展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 新,未来超声诊断将在川崎病 的诊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超声诊 断中的应用
命名
该病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于1967 年首次报道,因此以他的名字命 名。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川崎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与感染、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血管炎症,进而引发全身性症状。其中,冠状动脉病 变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价值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分别行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
结果 60例患儿中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冠状动脉病变41例(68.33%),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出冠状动脉病变52例(86.67%),以单纯左冠状动脉病变为多,三维超声心动图较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膜的变化,对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更敏感、准确、诊断率更高。
结论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更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为临床的早期诊疗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是检查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CL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婴幼儿发热性疾病,伴皮肤黏膜病变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的病理基础为非特异性脉管炎,表现为主动脉主要分支的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特别表现于冠状动脉、头臂动脉及腹腔动脉等。
不典型川崎病(atypical Kawasaki disease,AKD),是指未达到典型川崎病(KD)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符合KD特点,并且排除其它已知疾病或具有心管血并发症者。
川崎病对心脏的损害已经成为小儿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之一[1],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儿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或心功能不全[2]。
近年来,KD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以不典型川崎病(AKD)上升比例明显,AKD临床特异性差,很难与其他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从而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带来较大困难,患儿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加重预后。
目前,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于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很少,本研究对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及对比,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AKD早期诊断的价值。
小儿川崎病冠脉扩张标准
小儿川崎病冠脉扩张标准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尽管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冠脉扩张,这可能导致心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因此,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及时准确地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至关重要。
冠脉扩张是指冠状动脉在川崎病发作期间出现异常扩张。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肌肉血液的主要血管,如果冠脉扩张过度,可能导致血管壁的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及时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评估冠脉扩张的标准是根据冠状动脉内径的Z值来确定。
Z值是根据患儿的年龄、身高和体重等因素计算得出的,它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Z值在2.5以下被认为是正常的,而超过2.5则被认为是冠脉扩张。
然而,仅仅依靠Z值来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是不够准确的。
因为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径在发病后会发生动态变化,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扩张或收缩。
因此,除了Z值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冠状动脉内径的绝对值、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改变等。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医生通常会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和内径,并检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改变。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电图、血液检查等辅助检查来评估心脏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
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发现冠脉扩张的迹象,医生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治疗川崎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高剂量的静脉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免疫球蛋白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阿司匹林可以减轻炎症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冠脉扩张的风险。
此外,对于冠脉扩张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等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
作者:钟文津, 景香香, 杨炳昂, 林凌, 王超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570311
刊名:
中国热带医学
英文刊名:CHINA TROPICAL MEDICINE
年,卷(期):2008,8(12)
1.Nakaguwa M;Watanabe N;Okuno M Effects of intraeoronary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reatment in Kawasaki disease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外文期刊] 2000(01)
2.Pahl E;Duffy CE;Chaudhry FA The role of stress echoeardiography in Children[外文期刊] 2000(05)
3.Ktramochi Y;Ohkubo T;Takechi N Hemedynamic factors of thmmbus formation in coronary anenrysms associated with Kawasaki disease[外文期刊] 2000(05)
4.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mmittee of Rheanmtie Fevez Endoe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Diagmostic guidelines for Kawasaki disease 1998(11)
5.陈示瑛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 1999(05)
6.潘伊菊超声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0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rdyx20081204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