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口服混悬剂(三)综述
第三章 口服混悬剂(三)
二、混悬的原理
固体颗粒 分散度大 表面自由 易聚集 能高 固体颗粒 大于胶粒 重力作用 而沉淀 热力学不 稳定 动力学不 稳定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 ①Stokes定律*
2r (ρ1 − ρ 2 )g V= 9η
2
V——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r——粒子半径 (cm),ρ1和ρ2— —粒子和介质的密度(g/ml), g——重力加速度(cm/s2), η— —分散介质的粘度(g/cm⋅s)。
胶核
胶核
B B 扩散层边界
扩散层边界
A
溶胶中分散相微粒间的引力势能, 溶胶中分散相微粒间的引力势能,仍具有范德华引力 势能 的性质。但它是一种远程范德华力 远程范德华力, 的性质。但它是一种远程范德华力,其作用范围比一般 分子的大千百倍,与粒子间距离的一次方 二次方成 一次方或 分子的大千百倍,与粒子间距离的一次方或二次方成反 比。(一般分子或原子间的范德华力与粒子间距离的六 次方成反比) 次方成反比) 溶 胶 粒 子 间 的 作 用 力
三、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 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 量应符合要求; 量应符合要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 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 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与微粒粒径平方成正比 • 粉碎法,使沉降速度减慢。 • NDS 不沉降直径 粒子半径小到其布朗运 动足以对抗重力作用 B.与微粒密度差成正比 减小(ρ1 -ρ2),速 度减慢。 C.与分散介质黏度成反比 增大黏度,速度减慢 • Stokes定律表示的是理想系统中粒子沉降的速 度。即假设粒子为均匀球体,在稀的分散系统 中,沉降时粒子间无干扰,且不受器壁影响。
混悬剂(suspensions)
絮凝
•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flocculation),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 为了得到稳定的混悬剂,一般应控制ζ-电 势在20~25mV范围内,使其恰好能产生絮 凝作用。
反絮凝
•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 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 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 反絮凝剂。
• 分散相的微粒大小一般在0.5~10μm之 间,小者可为0.1μm,有的可达50μm 或更大。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 油等。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 散系。
• 干混悬剂,它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难溶 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 状物,临用前加水振摇,即可迅速分散 成混悬剂。
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为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沉降 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 径。
在一定条件下,r值减小至1/2,V值 可降至1/4,但r值不能太小,否则会 增加其热力学不稳定性。
• 另一种方法就是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 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 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 性。
(三)絮凝与反絮凝
(flocculation and deflocculation)
• 混悬剂中的微粒由于分散度大而具有很大的 总表面积,微粒具有很高的表面自由能,这 种高能状态的微粒有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 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可用下式表示:
ΔF =δS·L·ΔA 式中,ΔF----表面自由能的改变值;
(一)助悬剂(suspending agents)
• 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 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助悬 剂还能被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的保 护膜,防止微粒聚集和晶型转化。
混悬剂 ppt课件
•混悬微粒絮凝特点: •沉降速度快
•沉降体积大
•振摇后能迅速恢复 均匀混悬状态
20~25 mV
ppt课件 14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 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反絮凝.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不同价数的电解质 常用絮凝剂 枸橼酸盐、酒石酸盐、 磷酸盐、氰化物
ppt课件 15
4.结晶增大与转型
2、凝聚法 (1)化学凝集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 生成不溶性的药物而制成的混悬剂。如胃肠 透视用的硫酸钡。 要点:化学反应稀溶液中进行;同时应急 速搅拌。
(2)物理凝集法(微粒结晶法)
药物+适当溶剂→热饱和溶液→另一种泠溶 剂→析晶沉降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 可得到10m以下的结晶为80-90%的混悬液。
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ppt课件
10
Stockes公式的运用条件: ①混悬微粒子均匀的球体; ②粒子间静电干拢;
③沉降时不发生湍流,各不干拢;
④不受器壁影响。
2.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微粒因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荷电,
具有双电层结构与ζ电位(主) 双电层中离子因水化形成的水化膜,阻
ppt课件
20
助悬剂品种
•1、低分子助悬剂
• 如甘油、糖浆剂等
•2、高分子助悬剂 阿拉伯胶、西黄蓍胶,聚维酮、羧甲 基纤维素钠,触变胶,硅皂土等
ppt课件
21
1、低分子助悬剂
常用的有甘油、糖浆及山梨醇等,可增 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也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甘油多用于外用制剂,亲水性药物的混
悬剂可少加,对疏水性药物应酌情多加。糖
第3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综述【优选文档】
药物混悬于油中
溶出
药物溶解于油中
溶于组织液
分配进入组织液
药物溶解于组织液
扩散 分配
药物被吸收
第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影响 因素 (yǐngxiǎng)
• 药物的结晶状态与粒径大小等因素影响药物 吸收的快慢。
• 混悬型注射液中助悬剂增加(zēngjiā)了注射液的 粘度,延缓药物的吸收。
• 混悬型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等其它附加剂, 亦会影响吸收,其作用与口服混悬液类似。
• 增稠
– 注射液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 明胶等高分子物质或油溶液中加入单硬脂酸铝, 使溶液粘度增加,肌内注射后,药物向组织扩散 速度减慢,延长了药物的吸收,起到长效注射剂 的作用。
• 借助淋巴(lín bā)转运达到长效、靶向作用
– 大分子物质或者结合物
第十四页,共七十一页。
混悬型注射剂
– 肺首过效应
• 部分(bùfen)药物在肺中可能被巨噬细胞和代谢酶降解、排泄或贮存,静脉注射 的药物不一定能够完全到达作用部位,该现象被称为“”。
第三页,共七十一页。
肌肉注射
– 应用广泛
• 肌内注射给药比静注简便安全,比皮下刺激性小
–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
• 血管丰富.1000根毛细血管/mm2 • 毛细血管壁是具有微孔的脂质膜,药物以扩散和滤过
第七页,共七十一页。
其它 部位注射 (qítā)
• 鞘内注射
– 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
• 药物经血流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zhuǎn yùn)时,可能要通 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 腹腔内注射
– 以门静脉为主要吸收途径,药物在向组织分布前 首先通过肝脏后才转运至全身,因此很多药物的 生物利用度受到影响。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
0123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口服的澄清液体制剂。
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供口服的混悬液 体制剂。
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浓混悬液。
口服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制成供口服的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制 剂。
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 液体制剂称为滴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口服用介质的选择, 其性质和感官特征应符合预期用途。
除另有规定外 , 口服溶液剂的溶剂、口服混悬剂的分散介质常用纯化水。
二、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抑菌剂、分散剂、助悬剂、增稠剂、 助溶剂、润湿剂、缓冲剂、乳化剂、稳定剂、矫味剂以及色素等,其品种与用量 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在确定制剂处方时,抑菌剂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 效力检查法(通则 1121)的规定。
三、制剂应稳定,无刺激性,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 其他变质现象。
四、口服滴剂包装内一般应附有滴管和吸球或其他量具。
五、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遮光贮存。
六、口服乳剂应符合: 外观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 10cm 的离心机每分钟 4000 转的转速(约 1800×g)离心 15 分钟,不应有分层现象。
乳剂可能会出现相位分离的现象,但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七、口服混悬剂还应符合: 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若有沉淀物,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以滴计量的滴剂在标签上要标明 每毫升或每克液体制剂相当的滴数。
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装量,按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 10 袋(支) ,将内容物分别倒入经标化的量入式量筒内,检视,每支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二考试辅导:混悬剂-概述
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
分散相微粒的⼤⼩⼀般在0.5~10µm之间,⼩的微粒可为0.1µm,⼤的微粒可达50µm或更⼤。
混悬剂的分散介质多为⽔,也有⽤植物油。
混悬剂属于热⼒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药物可考虑制成混悬剂的情况为:①不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药剂应⽤;②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不能制成溶液剂;③两种溶液混合由于药物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或产⽣难溶性化合物;④与溶液剂⽐较,为了使药物缓释长效。
⑤与固体剂型⽐较,为了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提⾼药物的⽣物利⽤度。
⑥固体剂型胃局部刺激性⼤的情况,可考虑⽤混悬剂。
但对于毒剧药物或剂量太⼩的药物,为了保证⽤药的安全性。
则不宜制成混悬剂应⽤。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是:药物本⾝化学性质应稳定,有效期内药物含量符合要求;混悬微粒细微均匀,微粒⼤⼩应符合该剂型的要求;微粒沉降缓慢,⼝服混悬剂沉降体积⽐应不低于0.90,沉降后不结块,轻摇后应能迅速分散;混悬剂的粘度应适宜,倾倒时不沾瓶壁;外⽤混悬剂应易于涂布,不易流散;不得有发霉、酸败、变⾊、异臭、异物、产⽣⽓体或其他变质现象;标签上应注明“⽤前摇匀”。
混悬剂⼀般为液体药剂,也包括⼀种⼲混悬剂。
它是将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药剂,临⽤前加⽔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
其主要是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并可简化包装,便于贮藏和携带。
混悬剂是临床上常⽤剂型之⼀,如合剂、搽剂、洗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和⽓雾剂等都有以混悬剂形式存在的。
第三章 口服混悬剂(三)
van der Waals 吸引力:
远程Van der
Waals力: EA
1 r1
~
1 r3
微粒间存在静电斥力和引 力(即范德华力)。
VT=VR+VA VT:微粒之间总位能; VR:排斥力位能; VA:吸引力位能。
当VR>VA时,不易聚集。 当VA很小时,可形成疏松 的聚集体,振摇易分散。
当VA>VR时,很快聚集在 一起,不易再分散。
二、混悬的原理
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
分散度大 大于胶粒
表面自由 能高
重力作用 而沉淀
易聚集
热力学不 稳定
动力学不 稳定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
①Stokes定律*
V 2r 2 1 2 g
9
V——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r——粒子半径 (cm),ρ1和ρ2— —粒子和介质的密度(g/ml), g——重力加速度(cm/s2), η— —分散介质的粘度(g/cms)。
证混悬液物理的物理稳定性。 2.加入助悬剂。 3.加入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 满足制剂安全有效前提下,附加剂越少越 好。
(二)混悬剂的制备
• 1. 分散法
固体药物 粉碎 润湿 分散 助悬、 絮凝 质量检查 分装
• 2. 凝聚法
• (1)物理凝聚法
• (2)化学凝聚法
1. 分散法
• 常用的润湿剂多为表面活性剂,特别是疏 水性药物必须加入润湿剂。
• HLB值在7~11之间,常用聚山梨酯类、磷 脂类、泊洛沙姆等。此外,甘油、糖浆等, 也有一定的润湿作用。
(二)助悬剂
①增加液体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药物微 粒的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化学药品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由于均为液体制剂供口服使用,《中国药典》20155年版四部通则0123将其合并,收入同一附录项下,并就共性和个性要求作出相应规定。
口服溶液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口服的澄清液体制剂,溶液中可加入适当的矫味剂、甜味剂或着色剂。
口服溶液剂可以是直接供病人服用的形式;口服溶液剂也可以是浓溶液,服用前再稀释,含有助溶剂的口服浓溶液用水冲淡的过程必须认真仔细,以免某些组分产生沉淀。
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原料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供口服的混悬液体制剂;有些制成固体混合物,临服用前加溶剂配成液体混悬液,叫做口服干混悬剂。
口服混悬剂为了防止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污染要使用抗菌剂。
混悬液里的固体物质由于沉降作用会沉降到容器底部形成块状而难以分散,混悬剂中必须加入粘土、表面活性剂、多元醇、聚合物或糖类以增加混悬液的黏度和胶状。
服用前必须充分振摇以使固体物质分散均匀,确保剂量准确。
口服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液体,制成供口服的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制剂。
乳化剂使乳剂稳定性提高,还应该加入抗菌剂。
口服乳剂允许有相分离,但在振摇后应容易再分散。
口服乳剂应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10cm的离心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离心15min,不应有分层现象。
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也称滴剂;包装内一般应附有滴管和吸球或其他量具。
对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质量要求,除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以及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均应检查“微生物限度”和“装量”或“装量差异”。
其中单剂量包装的干混悬剂检查“装量差异”。
此外,口服混悬剂还应加查“沉降体积比”干混悬剂还应加查“沉降体积比”和“干燥失重”。
“装量差异”检查法1简述除另有规定外,本法适用于单剂量包装的干混悬剂的重量差异检查。
但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者,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第三章 口服液体制剂(一)07
Liquid Solid
Emulsion (mayonnaise, milk)
Sol (paint, mud)
Colloid systems usually have dimensions of less than 1 micron, which results in a very high surface-to-volume ratio. Therefore, surface chemistr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study of colloidal systems.
完全不润湿
不能润湿
能润湿
完全润湿
(一)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与性能
1.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 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具有双亲性: 一端为亲油的非极性烃链,烃链长度一 般在8个碳原子以上;另一端为亲水的极 性基团,如羧酸、磺酸、氨基、胺基及 它们的盐,也可是羟基、醚键等。因此, 表面活性剂有很强的表面活性。
相(phase)是指体系中物 理和化学性质均匀的部分。
表面张力的产生,从简单分子引力观点来看,是由于 液体内部分子与液体表面层分子(厚度约10-7cm)的处境不 同。液体内部分子所受到的周围相邻分子的作用力是对称 的,互相抵消,而液体表面层分子所受到的周围相邻分子 的作用力是不对称的,其受到垂直于表面向内的吸引力更 大,这个力即为表面张力。
(2)高分子溶液剂
(1)低分子溶液剂
• 又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 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分 散微粒小于1nm。
(2)高分子溶液剂 • 包括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
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也包括由表 面活性剂形成的缔合胶体溶液(又 称亲液胶体或缔合胶体溶液)。分 散相微粒大小在1~100nm范围。
化学药品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由于均为液体制剂供口服使用,《中国药典》20155年版四部通则0123将其合并,收入同一附录项下,并就共性和个性要求作出相应规定。
口服溶液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口服的澄清液体制剂,溶液中可加入适当的矫味剂、甜味剂或着色剂。
口服溶液剂可以是直接供病人服用的形式;口服溶液剂也可以是浓溶液,服用前再稀释,含有助溶剂的口服浓溶液用水冲淡的过程必须认真仔细,以免某些组分产生沉淀。
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原料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供口服的混悬液体制剂;有些制成固体混合物,临服用前加溶剂配成液体混悬液,叫做口服干混悬剂。
口服混悬剂为了防止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污染要使用抗菌剂。
混悬液里的固体物质由于沉降作用会沉降到容器底部形成块状而难以分散,混悬剂中必须加入粘土、表面活性剂、多元醇、聚合物或糖类以增加混悬液的黏度和胶状。
服用前必须充分振摇以使固体物质分散均匀,确保剂量准确。
口服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液体,制成供口服的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制剂。
乳化剂使乳剂稳定性提高,还应该加入抗菌剂。
口服乳剂允许有相分离,但在振摇后应容易再分散。
口服乳剂应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10cm的离心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离心15min,不应有分层现象。
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也称滴剂;包装内一般应附有滴管和吸球或其他量具。
对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质量要求,除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以及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均应检查“微生物限度”和“装量”或“装量差异”。
其中单剂量包装的干混悬剂检查“装量差异”。
此外,口服混悬剂还应加查“沉降体积比”;干混悬剂还应加查“沉降体积比”和“干燥失重”。
“装量差异”检查法1 简述除另有规定外,本法适用于单剂量包装的干混悬剂的重量差异检查。
但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者,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口服控释混悬剂
口服控释混悬剂77橇研;曼存j母I三,\京树,,MEDICINALTOPICS::{:≥:i:iii:i:茸:;:i~i:i:::;:iii:!:;:擀:礴;j:i;i:i:;::辩:※£::象辨越::龇瓤j:::尊:;瓤瓤:;:瓤鹭蕊£:口服控释混悬剂傅崇东.堡蔓童::(上海医科太擎两瓦蔼荆教研室上海200032)口服控释制剂由于具有血药浓度平稳,不良反应步,可减少用药次数,病人顺从性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国内外新药开发的热点,并有相当数量的控,缓释制剂已经上市.目前开发上市的控,缓释制剂绝大多数为同体制剂.根据临床的需要,近年来,一种液体形式的控释制剂——混悬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口服控释混悬剂不但具有控释片剂或胶囊的一些优点,还有下列优越性":(1)便于口服,特别适用于吞咽同体制剂困难的病人(如儿童和老年人),可改善病人的服药顺从性}(2)流动性好,可以根据个体对剂量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剂量I(3)口服后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且由于混悬擞粒的均匀分散,对胃肠道局部刺激性小;(4)控释混悬擞粒很小,因此口服后很少受胃捧空速率影响,个体问差异小;(5)一次剂量很大的药物,制成控,缓释片剂或破囊,体积较大,难以吞服,而制成棍悬剂则可克服这一问题;(6)控释混悬剂中加入矫昧剂等,可增加制剂的可口性,掩盖一些药物的不良口味.由于控释混悬剂的这些优点,国外十多年前就已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已有美抄芽,可荷因和苯丙醇胺等控释混悬剂的产品上市.国内在90年代初也有单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但目前为止,作者尚未见产品上市.以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的控释混悬剂研究现已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并已陆续有文献报道].控释混悬剂由混悬介质和控释药物徽粒组成.将控释徽粒混悬于水介质中形成混悬剂后,药物经常会从微粒向介质中渗蒲,使控释混悬剂的释药速率随存贮时间而发生变化.理想的控释混悬剂除了要保证混悬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外,关键是要克服这种物理不稳定性.目前研究最为成熟而且已经上市的均为离子交换树脂控释幌悬剂.但其它形式的控释混悬剂也有研究报道.下文对这方面的情况作一介绍.1离子交换树脂控释混悬剂将带正或负电荷的离子性药物与阳或阴离子交换树脂3,7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生成药物一树脂复合物,然后在复合物散粒外用合适的阻滞材料包衣.将包衣的药物树脂散囊混悬于适当组成的去离子水介质中,即形成了控释混悬剂.由于混悬介质中没有离子存在,因此结合在树脂上的药物不会被置换出来,从而保证了混悬剂的释药行为不会因存贮时间而发生变化.这种混悬剂口服后,古药树脂徽囊分散于胃肠道中.通过以下三步释放药物:消化液中的离子渗入散囊中I将药物从树脂上交换下来I交换下来的药物通过包衣膜扩散到消化液中.树脂的交联度以及包衣膜的性质和厚度通常是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离子交换树脂控释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实倒先前巳作报道【1.制成这类控释混悬剂的药物有:扑尔敏,盐酸苯丙醇胺,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苯海拉明,硫酸可待因,硫酸抄丁胺醇,美沙芽,氯丙嗪,茶碱和对乙酰氨基酚等.2控释非水介质混悬卉|及干混悬卉|对于水中溶解度较大的药物,用一般的材料和方法制备水介质混悬剂,混悬微粒中药物会向介质中渗疆,不易达到缓释教果.这种药物除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稳定的控释混悬剂外,还可制成非水介质混悬剂或干混悬剂.2+l非水介质混悬剂水藩性药物一般在油性介质中溶解度很小,因此用药物不溶性的非水介质制备混悬剂可阻止药物从徽球中渗出.将羟氨苄青霉素,美沙芬,氯化钾等制成控释徽球,分散于食用的杏仁油,花生油或芝麻油等非水介质中,形成口服控释混悬剂.这种混悬剂与水介质混悬剂相比,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吸收好,个体差异小,药物作用时间长.盐酸伪麻黄碱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但在NeobeeM-5油中不藩,将药物控释徽球混悬于其中,6十月后.徽球中药物古量不发生变化.2.2干混悬剂将药物制成缓释徽粒后,再与合适的分散,助悬和矫味等辅料混合,配成千混悬剂,服用前加水分散成稳定的液体.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生,讲师;一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药荆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奢委且,卫生部上海临床药学研宽培训中心专家委员奢委员,卫生部药鼻委员奢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奢委员上海医药1998年第19卷第627混悬剂.这种干混悬剂可克服液体混悬剂的药物渗漏问题.如果液体混悬剂中药物存在化学不稳定性,或制成的混悬剂易结块,或溶出速率易随时间变化,均可考虑制成相对稳定的干混悬剂.n一甲基多巴是水溶性药物,每日服用3欢,每次250rag,这样大的剂量制成缓释片剂或胶囊,口服困难,因而制成千混悬剂.方法是:将药物和缓释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搅拌状态下使溶剂蒸发,固体块粉碎过筛,得包含药物的颗粒,与混悬用辅料如CMC—Na,蔗糖,柠檬酸等混台, 制成满意的干混悬剂】.布洛芬味苦,刺激胃粘膜,而且剂量较大(有时可达800rag),其片剂对一些病人来说难以吞服.因此,将其制成肠溶微囊,再与凝腔荆,枸橼酸,蔗糖和其它辅料组成千混悬剂.服用前用水分散成混悬荆.体内研究发现,该混悬剂吸收迅速,在第1小时内药物吸收量显着大于速释膜包衣片,疗效满意.茶碱的治疗窗较窄,获得安全的控释茶碱制剂的两个主要方法是微丸包衣技术和骨架片技术.骨架片技术通常使制剂的体积较大,老人及儿童服用不便,将微丸填充人腔囊,打开后服用也不方便,而且茶碱的口味对儿童来说也不适合,开发液体形式的缓释茶碱制剂可达到剂量准确,容易服用和味道可口的临床要求.使用乙基纤维素制备茶碱微囊,之后与蔗糖,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和矫味剂等混合,服用前特其加到100m[水中,搅拌使成棍悬剂.口服后,血药浓度平稳,持续时间长,符台茶碱缓释制刑的药动学标准.因此该混悬剂口服方便,安全有效,不仅便于老年人和儿童服用,而且适台所有存在吞咽困难的病人0.3水难溶性药物控释混悬刺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混悬剂主要适用于水溶的离子性药物.而不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因为难溶性药物不能或很步被离子交换树脂结合或吸附.选择合适的不溶于水的高分子缓释阻滞材料,将难溶药物分散或包囊其中.制成微球,然后混悬于适当的水性介质中,也可形成较为稳定的控释混悬剂.由于药物的水溶性很小,徽球材料又不溶于水,故药物很少向水介质中渗疆.布涪芬是一个几乎不溶于水的药物,将诙药与Eudrag-itRS或醋酸丁酸纤维素和丙酸纤维素用适当方法制成微球,将微球混悬于由甲基纤维素或cMc—Na与D一山梨醇组成的酸性水介质中,即形成控释混悬剂,这种混悬剂在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与布洛芬原料混悬剂相比,可明显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牯膜的损伤程度,且血药浓度平稳,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地尔硫革是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常用药物,因此制成控释混悬剂很有必要.将地尔硫革f}I成难溶性的果胶酸盐,用醋酸丁酸纤维素为包囊材料将其微囊化,其释放不受溶28出介质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这一点优于离子交挠树脂控释微囊.将微囊分散于舍山梨醇,单糖浆和甲基纤维素的水介质中,可形成满意的口服缓释混悬剂,该混悬剂在室温以下可稳定26周,再分散性良好0.4作用部位胶凝化控释混悬荆Zatz等制备了一种新的茶碱控释混悬剂,它在胃内环境下台从一般的液体形式转变成半固体胶体状态,从而阻滞药物释放.如以黄原胶,藻酸钠,明胶,角叉菜胶或甲基纤维素等为混悬介质的口服茶碱混悬剂即有这种作用.这种方法是f}I备控释混悬剂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药物外,还有很多药物可开发成控释混悬剂,如吗啡,硫酸亚铁,双氯灭痛等,其控释混悬剂可浦足儿童病人及存在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需要,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总之,控释谓悬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由于体现了符合临床需要,病人易接受和疗效确切等优点,将有很大发展前途.其f}I备方法有多种,离子交换树脂控释混悬剂的研究最为成熟,国外巳有多个品种上市,其它形式的控释混悬剂研究也取得了很大发展.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药物,更多类型的控释混悬剂应用于临床.国内制剂研究人员应该给予重视,努力开发此类制剂.参考文艄1傅崇东,蒋詈诗.离子交换树脂控鼻棍悬剂的研究进展.中茸医药工业杂志,1993.23(2)}90.2沈意翔,撩超斗,高秀华,等.盐酸荤丙醇胺控释混最剂和普通片在健康志愿者多剂量生物利用度比较.药学,1995,30 (2):157.3事振华,平其能,朱炜,等.口服渣体控释系统研究I:硅酸抄丁胺薄药物树脂的{}I备厦其表征.中国药科大学,1997,28 (2):77.4陈庆华,疆文,闻萍.己基纤维素作为包衣材料在缓释盐酸荤丙薄胺树脂上的应用.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85.5EP1988:295941(CA1989'111:63972=)3BQ:JmelezR,ChinH,TyleP.eta1.PseudoephedrineHamim—sphezssformulatedintoRnoralsuspensiondo6ageform.JCon- trolledRelease.1991.15(1),65.7Ch,mgRK.Formulationappzoaeslotsustained—ze]easeoral susper~sioms:PhErmTechnol,1998,13(3):134.8KatareOP,JainSK,VyasSP.Sustainedreleasedrysusper~sion (orrecoastltufionofa-methyldopa.Ind[anJPharmSci,1988,50 (1):19.9WakerK,WeissG.L且[chefA.eta1.Pl/%rmacokineticsof[bupro- fenfollowingasingleadministrationofasuspensionoontalningenteric-coatedrnicrosph~res.ArzneimF0rsch/DrugRes.1995.45(8)883.10FuchsWS?We[ssG,V∞NiedeckiA,eta1.Ph且咖acokinet~c characterist[csofane-~"liquidsustained-releaseformulationof上海医药1998年第19theophyUinedesignedfortheelderlyandchildren,.microcaps∞sachet.IntJClinPharmaeolTher.1996,34(1Z):558.11DalaiPS.NarurkarMM.Invitroandinvivoevaluationofsu$一tainedre[eaJsesuspensionsofibuprofen.IntJPharm一1991,73 (2):157.12KawashimaY.1wamotoT.NiwaT,eta1.Preparationandchar- aeterizationofanewcontrolledreleaseibupeofensuspensionfor improvingsuspendabilityIntJpharm,1991,75(1):25-13KawashimaY.1wamotoT,NiwaT.eta1.Uniformandimproed bioavailabihtyofnewlydevelopedrapidandsustainedrelease suspensionsofihuprofenm[erospheres.1ntJPharm,1993,89 (1):9.14ShahKP,eofsparinglysolublesaltstoprepareo- ralsustainedreleasesuspermionsIntJPharmt1994,109(3):1一口Z71.15US198847177l3(CA1989}I11:45Z62p)16FormanW,PortenoyRK,YenagiharaRHteta1.Anovelmot—phinesulphatepreparation:c~nicaltrigofBcontrolled—release morphinesuspensionincBncerD山.Pa/liativeM.d,1993t7(4) 301.17KumarSamantaM,UdaykumarT,Suresh&Preparationande—valuationofsustainedreleaseprepara~onsofferroussulphate.IndianJPharmSci,1995,57(5):189.18Ic~kawaH.FukumoriY.AdeyeyeCM.Design0fprolonged一leasemicrocapsulescontainingdlciofenacs~ium(or0r丑【suspen—sionsandtheirpreparationbytheWursterprocess.hitJPharmt厂1997,156(1)_39.f,,刺梨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实验苏州医学院附一院赖150世06福;院上海'hT,,/AE215006200032)///(苏州医学院附一院临药学研究室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上海,摘耍目的:讨论州果叶中超氧化轴眭化啐的稳定性,为开发刺巢青洱提供实验依梧.方法:采用捱重连革三酚击测定超氧化轴歧化肆的穗定性.站采:刺粜汁中超氧化勒蛙化醇在宣温下可存放3十月.在稀释2掊以内,刺荣汁中超氧化轴歧化醇坤高压受苗是稳定的,当稀舞在4倍以上时,它叶高压天茸极不稳定.培话t触檠汁对超氧化斩歧化啐的甍定性有保护作用.关■词刺果汁赶氧化特歧化酶穗定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SOD)是一种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在抗毙,抗癌,抗衰老及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但作为一种酶蛋白髑剂,由于稳定性差,其应用受到影响和限镧.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红细胞SOD,关于刺梨什SOD的稳定性,作者尚未见报道.我们从刺梨什SOD中发现,它的稳定性强于红细胞SOD.l仪器与材料Du一7O型分光光度计(美国贝克曼公司)}超级恒温器(上海实验仪器厂).莲苯三酚(遵义化工厂)t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生化试剂);标准S0D(华东理工大学提供);刺梨计(上海医科大学提供).2方法与结果2.1恒温加速实验取利梨汁,分别置于45,50,55,6O℃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按实验设计的时间抽样,冷却至室温,按文献"方法测s.D酵活性,并以标准soD为对照,计算刺梨汁中S.D的{舌性.以0时刻刺梨计中SOD的活性为100,计算出其它各时刻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裹1刺寨SOD在不同时间和温度的降解上悔曛药1998年第lg眷第6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亲水性药物: “加液研磨法”:药物粉碎时加入适当量的液体进 行研磨。加液研磨使药物粉碎得更细,通常1份药物加 0.4-0.6份液体。 “水飞法” :将药物加适量的水研磨至细,再加入 大量水搅拌,稍加静置,倾出上层液体,研细的悬浮 颗粒随上清液被倾倒出去,余下的粗粒再加水研磨, 如此反复至完全研细,达到要求的分散度为止。将上 清液静置,收集其沉淀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 “水飞法”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的程度对于一些质硬 或贵重药物可采用。
• 疏水性药物: 应先将其与润湿剂(如表面活性剂)研磨,再与其 它液体研磨,最后加其余的液体至全量。
举例1:复方硫磺洗剂(compound sulphur lotion) 【处方】沉降硫磺 30g (主药一) 硫酸锌 30g (主药二) 樟脑醑 250ml (主药三) 甘油 100ml (润湿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助悬剂) 蒸馏水(aquar) 适量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 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200ml蒸 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内研匀,移入量器中, 慢慢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 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防腐药及收敛药, 抑制皮脂溢出、杀菌、收 敛。用于治疗痤疮、酒渣鼻,皮脂溢出过多、疥疮等。 【注解】①沉降硫磺为强疏水性质轻药物,甘油为润湿剂, 使硫磺能在水中均匀分散。 ②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增加混悬剂稳定性。 ③樟脑醑系10%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搅拌,以 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2.表面自由能 • Δ F = δ S.L.Δ A • Δ F——界面自由能的改变值,Δ A——微粒总表 面积的改变值,δ S.L——固液界面张力。 • 减小Δ A,就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自由能Δ F。因 此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ζ -电位降低,可以形 成疏松的絮凝状聚集体。 • 混悬微粒形成絮凝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flocculation),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热力学不稳定性(分散度高→聚结不稳定性) 动力学不稳定性(重力作用→沉降,布朗运动→扩散)。
(一)混悬微粒的沉降 • • Stokes定律 V = 2 r2( 1- 2)g / 9 增加动力稳定性方法:
r ,但r值不能太小,否
助悬剂 (suspending agents) 定义: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 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 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作用途径:①增加介质的粘度; ②微粒表面形成机械性或电性 保护膜; ③增加疏水性微粒的 亲水性;④具触变性的助混悬 剂。 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剂
(五)结晶增大与转型 • 混悬剂中存在溶质不断溶解与结晶的动态过程。混 悬剂中固体药物微粒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小微粒 由于表面积大,在溶液中的溶解速度快而不断溶解, 而大微粒则不断结晶而增大,结果是小微粒数目不 断减少,大微粒不断增多,使混悬微粒沉降速度加 快,从而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此时须加入抑制 剂,以阻止结晶的溶解与增大,以保持混悬剂的稳 定性。 • 具有同质多晶性质的药物,若制备时使用了亚稳定 型结晶药物,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亚稳定型可转化 为稳定型,可能改变药物微粒沉降速度或结块。
• 合成:
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羟乙基纤维素 羟丙基纤维素 羟丙甲纤维素 卡波姆 聚维酮 葡聚糖
用量:0.1~1%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絮凝剂 反絮凝剂 降低ζ -电位 升高ζ -电位 形成疏松的聚集体 ,微 粒斥力稍低于引力。 增加微粒间斥力,减弱 絮凝。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电解质 :枸橼酸盐、枸橼酸氢 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 絮凝或反絮凝作用主要取决于混悬粒子表面所带电荷。 影响因素:①离子化合价 Fe3+>Cu2+>Na+ ②同一电解质,用量不同,而作用也不同。
则会增加其热力学不稳定 性。 ,(1- 2),要求加入 助悬剂。 • 沉降类型:
自由沉降和絮凝沉降
高分子助悬剂:树胶类、植物 多糖类、纤维素类、硅皂土、 触变胶
(二)混悬粒子的荷电与水化
①混悬剂中的粒子由于解离或吸附液体介质中的离 子而带电,与胶体的双电层结构一样,具有ξ 电位。
粒子带电→排斥→阻止聚集→强烈水化作用→水化膜
VR 势 能 E
形成疏松 的聚沉物
形成结构紧 密而又稳定 的沉积物
Emax 0
b
s
x(粒子间距离)
VA
第二最小值
第一最小值
VR > VA 当斥力最明显,即达到(VT)max,并不 是最佳条件。此种状态稳定性难持久。 VA>>VR 初级最低能量,结块,沉淀。
2)只针对低浓度胶体粒子的分散与絮凝机制 可以通过改变粒子的带电性质,吸附层厚 度,粒子大小等因素来调整粒子间斥力与引 力的平衡,得到稳定的分散系统.
• 举例:红霉素混悬剂、氢氧化镁铝混悬剂、头 孢拉定干混悬剂
二、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难溶性药物或在给定溶剂体积内药物剂量超过溶 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 在水中易水解或具有异味难服用的药物可制成难 溶性的盐或酯等形式应用;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
为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或使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 表面高度分散等; 但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
三、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 量应符合要求;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 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二、混悬的原理
固体颗粒 分散度大 表面自由 易聚集 能高 固体颗粒 大于胶粒 重力作用 而沉淀 热力学不 稳定
• 反絮凝(deflocculation): 系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 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 凝状态的过程。
• 反絮凝剂(deflocculating
agents):絮凝状态变为非
絮凝状态的过程中加入的电解 质。 • 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所用电解 质相同,常用的有枸橼酸盐、 枸橼酸氢盐、洒石酸盐、酒石 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
van der Waals 吸引力:
远程Van der Waals 力 : E A 1 1 ~ r1 r3
微粒间存在静电斥力和引 力(即范德华力)。 VT=VR+VA VT:微粒之间总位能;
VR:排斥力位能;
VA:吸引力位能。 当VR>VA时,不易聚集。 当VA很小时,可形成疏松 的聚集体,振摇易分散。 当 VA>VR 时 , 很 快 聚 集 在 一起,不易再分散。
• 加入电解质→双电层变薄→ ξ -电位降低→稳定 性下降 • ξ -电位降至一定值,粒子开始絮凝,但不结块, 振摇即可重新分散。
②疏水性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性增 加→粒子的分散作用加强。 • 表面活性剂→改变ξ -电位 • 发生ξ -电位性质变化的浓度称为ξ -电位逆 转点 表面活性剂 低浓度 高浓度 润湿 改变粒子电性
(三)混悬微粒的润湿 • 固体药物的亲水性强弱,能否被水润湿,与 混悬剂制备的易难、质量高低及稳定性大小 关系很大。 • 亲水性药物,制备时则易被水润湿,易于分 散,并且制成的混悬剂较稳定。 • 疏水性药物,不能为水润湿,较难分散,可 加入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 使混悬剂易于制备并增加其稳定性。如加入 甘油研磨制得微粒,不仅能使微粒充分润湿, 而且还易于均匀混悬于分散媒中。
(二)助悬剂 ①增加液体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药物微 粒的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 触变性,即混悬剂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 粒沉降,振摇后即流动,可方便混悬剂的 取用。 ②常用助悬剂 A.低分子:甘油、糖浆 助悬于矫味兼顾
B.高分子 • 天然:
阿拉伯胶 5%~15% 西黄蓍胶 0.5%~1% 应用时使用防腐剂 (尼泊金) 琼脂 0.2%~0.5% 海藻酸钠、淀粉等
三、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及稳定剂
• 混悬剂基本理化性质: 粒子0.5-10m,小者可为0.5m,大者≥50m; 非均相分散体系(多相体系、粗分散体系); 电学性质(双电层结构产生ξ电势); 荷电产生排斥作用 水化膜阻止聚集 (中和电荷如电解质)
聚结稳定性
聚结不稳定性
(电解质、脱水剂)
(四)絮凝与反絮凝
• 表面自由能公式 ΔF=δS · ΔA L· F ,S· L一定, A
• 絮凝剂(flocculating
agents):形成絮凝过程中
加入的电解质。 -电势:20~25mV
• 絮凝(flocculation):混 悬微粒形式形成疏松聚集体的 过程。 • 絮凝状态特点:疏松不结饼
• (六)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 在相同的分散介质中分散相浓度增大,微 粒碰撞聚集机会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降 低。温度变化不仅能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和 化学稳定性,还能改变微粒的沉降速度、 絮凝速度、沉降容积,从而改变混悬剂的 稳定性。冷冻会破坏混悬剂的网状结构, 使稳定性降低。
稳定剂的应用 (一)润湿剂 • 降低药物微粒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的界面 张力,增加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使其易 被润湿与分散。 • 常用的润湿剂多为表面活性剂,特别是疏 水性药物必须加入润湿剂。 • HLB值在7~11之间,常用聚山梨酯类、磷 脂类、泊洛沙姆等。此外,甘油、糖浆等, 也有一定的润湿作用。
四、口服混悬剂处方设计的依据 (1)一定的细度,均匀,无刺激性。 (2)较长时间放置情况下保持一定程度的稳 定性,并呈现最低的可溶性。 (3)沉降速度慢,不结块,轻摇即能迅速重新 分散。 (4) 一定粘度,方便倒出。
五、口服混悬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一)原则 1.需加入润湿剂(特别是疏水性药物),保 证混悬液物理的物理稳定性。 2.加入助悬剂。 3.加入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 满足制剂安全有效前提下,附加剂越少越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