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 定量研究定义: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量化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特点:- 数据量化:定量研究依赖数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
- 可操作性:定量研究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重复。
- 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
分类:- 描述性统计: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如频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等。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义: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非数字化的手段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含义和背景。
特点:- 数据非量化:定性研究侧重于文字、图像、声音等非数字数据。
- 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进展进行调整。
- 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个体的经验、观点和行为的背景。
分类:-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话,收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 内容分析:对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其中的主题和模式。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 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是对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哲学思考,它包括:- 研究范式:指导研究的基本信念和假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
- 研究逻辑:研究推理的逻辑结构,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 研究伦理: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具体手段,包括:- 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 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 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主题分析、案例研究等。
3. 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是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巧,例如:- 问卷设计技巧:如何设计有效、可靠的问题。
2023年河北开放大学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期末复习练习题 客观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练习题(一)客观题第一单元初启须知一、单选1.恩格斯曾长期深入到工厂和工人居住区进行实地调查,最终编写了()一书。
A.《伦敦居民的生活和劳动》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C.《关于工业劳动的心理生理问题》D.《资本论》2.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代表作()中,详尽地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该成果在国际上被誉为人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A.《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B.《定县社会概况调查》C.《中国社区研究计划的商榷》D.《江村经济》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 B.邓小平C.毛泽东D.费孝通4.按照收集资料的形式,社会调查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直接调查方法与间接调查方法,通常而言,以下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
A.观察调查法B.文献调查法C.网络调查法D.大数据调查法5.社会调查按照调查时间,可分为横剖调查和()。
A.定量调查B.纵贯调查C.描述性调查D.定性调查6.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指()。
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普查D.个案调查7.对于普查的基本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结果较为全面和准确B.工作量大、组织管理复杂C.调查内容和调查深度有限D.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很少二、多选1.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社会调查工作,其本人是社会调查的身体力行者,以下属于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调查报告的有()。
A.《米脂县杨家沟调查》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寻乌调查》D.《长冈乡调查》2.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调查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以下属于社会调查的有()。
A.行政统计调查 B.社会问题调查C.民意调查D.市场调查3.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优点表现在()。
A.投入的各种成本相对较少B.应用范围广泛C.调查效率高D.调查内容较为丰富、深入4.以下可以作为个案调查对象的有()。
A.单个个人 B.单个组织C.单个社区D.单个行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2.D3.C4.A5.B6.C7.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多选、少选均不给分)1.BCD2.ABCD3.ABCD4.ABCD第二单元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单选1.在社会调查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不包括()。
社会调查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法复习资料感谢泽军、宁宁同学笔记⽀持,感谢⾼⽼师打印初稿。
以及谢谢班委资⾦、时间的⽤⼼。
社会调查⽅法复习⼀、近代社会调查产⽣的背景及其特点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产⽅式的固有⽭盾⽇益暴露,社会⽣活向两个⽅向急剧变化:⼀⽅⾯,⽣产飞跃发展,财富迅速积累,物质⽂明⽇益进步;另⼀⽅⾯,贫穷迅速积累,社会阶级对抗⽇益加剧,社会剧烈震荡。
因此,近代社会调查起源于对西欧病态社会的研究。
2.特点1)调查⽬的:主要为资产阶级巩固或改良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2)调查的⾃觉程度:⼀般都有⼀定理论(主要是实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3)调查⽅法:有⼀套⽐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法。
4)调查的⼈员和机构:已经形成了⼀些专门的调查机构和⼈员。
⼆、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1.⼴泛化趋势:调查主体⽇益扩⼤,调查内容⽇益多样,调查范围⽇益扩⼤。
2.科学化趋势:主要表现是社会调查⽅法⽇益程序化、规范化、数量化和精确化。
3.现代化趋势:照相机、录⾳机、绘图仪、电话、计算器、电影摄放机等新型⼯具在社会调查中的应⽤。
4.专业化趋势:⼀是调查主体单位的调查机构和⼈员⽇益专业化,⼆是独⽴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不断涌现和⽇益壮⼤。
三、典型调查的定义、特点和局限性1.定义在对调查对象进⾏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的和要求,有意识的选取若⼲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典型,进⾏全⾯、系统、周密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法。
2.特点1)有意识的选择调查单位。
2)属于定性研究深度调查。
3)是⼀种⾯对⾯的直接调查。
4)⽅法灵活,成本低廉。
3.局限性1)典型的代表性如何,⽆法完全确定。
2)从典型类推到整体,难以做到完全准确。
3)典型调查是⼀种定性调查,很难对调查对象的总体进⾏定量测定。
4)典型调查⽐较适合于对同质性较强的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
四、个案调查的适⽤范围及局限性1.适⽤范围1)社会经济活动的个案研究。
2)对社会福利⼯作有关的专门机构的个案调查。
大一统计学笔记整理

大一统计学笔记整理1. 统计学导论-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从商业到医学、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都需要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和统计量-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数据的收集方式:观察法和试验法- 数据的分类: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描述统计的主要指标:频数、频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方差2. 数据的整理与呈现- 数据的整理:数据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 数据的呈现: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和箱线图- 数据的处理:缺失数据的处理、异常值的处理和数据的变换3. 正态分布与抽样分布- 正态分布的性质:钟形曲线、对称性、均值和标准差的关系- 标准正态分布:Z分数和Z表的使用- 中心极限定理:大样本时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抽样分布的概念: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等-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抽样误差、标准误和置信区间4. 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从样本推断总体- 参数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零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性水平、P值和拒绝域- 单样本检验:均值的假设检验和比例的假设检验- 双样本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均值的假设检验和配对样本均值的假设检验5. 回归与相关分析- 简单线性回归:回归方程、回归系数的估计和拟合优度- 多重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方程、多重共线性和变量选择- 相关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和点双相关系数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大一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详细内容和推导公式可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义。
《社会研究方法》练习题库

《社会研究方法》练习题库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定性研究的分析方法是( )。
A、文字描述与阐释B、统计分析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正确答案:A2、()不是封面信所要说明的内容。
A、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B、说明调查者的身份C、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D、说明调查的方法正确答案:D3、描述性研究是指( ) 。
A、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B、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C、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D、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正确答案:C4、()测量所包含的信息更(),且()测量的结果,很容易转化为()测量的结果,反之则不行。
A、高层次,多,高层次,低层次B、低层次,多,低层次,高层次C、高层次,少,低层次,高层次D、低层次,少,高层次,低层次正确答案:A5、()定义了三种定性资料的编码类型,同时指出“对于无经验的研究者来说,要理解和掌握编码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A、巴比B、斯特劳斯C、韦伯D、罗伯逊正确答案:B6、在社会研究中,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衡量,最科学,最严格的方式是()。
A、理论研究B、参与研究C、定性研究D、实验研究正确答案:D7、应用范围最广的定性研究方式是()。
A、叙事研究B、现象学C、民族志D、个案研究正确答案:D8、量表是一种具有( )的复合测量。
A、程度强弱顺序B、结构强度顺序C、结构顺序D、程度顺序正确答案:B9、( )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以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A、假设B、现有调查资料C、现有理论D、常识正确答案:A10、一般情况下,一个抽象概念往往具有多个不同的( ),其中每一个( )代表着概念内涵中的一个特定的侧面。
A、角度B、方面C、思考方式D、维度正确答案:D11、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四种测量层次( )。
A、由低到高B、由高到低C、由深到浅D、由浅到深正确答案:A12、以下()不是调查研究的主要特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量表与测验法)

第十章量表与测验法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量表中,哪一种具有计算题目分辨力的功能?()(中财2009年研)A.利克特量表B.格特曼量表C.鲍格达斯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答案】A【解析】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总加量表是利克特量表,只有总加量表具有计算分辨力的功能。
分辨力的计算方法是: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
利克特量表就是利用分辨力来计算的。
2.用来测量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量表是()。
(中财2008年研)A.利克特量表B.格特曼量表C.鲍格达斯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答案】C二、概念题1.指数(index)(人大2003年研)答:指数由一组指标综合而成,这组指标分别对一个复杂概念的不同部分进行测量,然后对这组指标的数值进行累加或其他运算就可综合为一个指数。
例如,将每个国家的失业率,犯罪率、离婚率、自杀率等指标综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社会安定”指数,用以评价各个国家的稳定程度。
2.量表(北科大2008年研)答:量表是指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常用量表有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等。
3.总加量表答:总加量表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并进行计分。
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他的态度得分。
总加量表有一个潜在的假设或前提:每一个态度陈述都具有同等的效果,即它们在反映人们的态度方面是“等值的”,不同的陈述之间不存在数量的差别(它们的“分值”都一样)。
4.利克特量表(中财2012、2008年研;人大2005年研;北师大2003年研)答: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总加量表是利克特量表,利克特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二章 社会工作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研究22.1 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与功能1.什么是社会工作研究(1)对于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界定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
为了发展社会工作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称为社会工作研究,它与关于社会工作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在所用理论和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及目的诸方面有区别。
①芬克认为有系统地寻求未知答案,或有系统地验证某些假设,并将之用于社会工作领域中,即为社会工作研究。
这里强调了社会工作研究科学的一面,即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用于社会工作的过程。
②波兰斯基把社会工作研究定义为将社会福利工作计划、组织或机构之功能与方法的效力加以精密的探索与科学的检定,寻求一般原理与法则以发展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观念与理论的活动。
它是一种实用技术,能使社会工作知识和技术更为有效与科学化。
(2)社会工作研究的层面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为两个层面,即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发展人类行为与社会运行的理论,应用研究则以解决社会问题、改进社会现状为己任。
在应用社会研究中,又可分为一般性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后者以制定或修订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
社会工作研究属于应用研究,这是由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2.社会工作研究的必要性经验对于社会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但没有科学的研究,只凭经验摸索会对社会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科学研究是提高社会工作效率的前提。
社会工作研究之所以必需,是因为这种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工作的考察。
这种科学方法以人类的普遍经验为基础,具有明显的合理性。
3.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1)了解社会需要,设计社会服务要使社会政策及应对措施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对社会问题、社会需要做科学的调查研究,分析其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对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科学的选择。
这些都必须以科学的社会调查和对调查资料的科学分析为基础。
(2)了解服务对象,推进社会服务如果把推展和接受服务看作一个过程,那么,对这种连续互动过程的考察就是必需的,即随着服务的展开,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将不断显现出新的情况。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
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讲解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等。
社会学研究方法_风笑天笔记_标识重点版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 导论1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
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
对于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应用领域较广,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对事物的分析精确性高,对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
其资料是被访者的自我报告,对行为的测量被动、简洁,难以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过程,对思想难以深入探讨。
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笔记(全)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二)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有:
1、概念
2、变量
3、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1、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
操作性定义:是指用一组实际操作来说明概念的实际含义和使用方式。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程度和方向之分。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理论模型。
社会理论目的:
一、是要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存在和表现的程度;(描述性理论)
二、是要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以及多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解释性研究)
普查的主要特点:
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总论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什么是统计 1、 【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资料的工作的 总称。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 3、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4、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5、 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变异性 其中:在数量性上m 讦活动的 中心问题就是数据 统计数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反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 数量的多少:从总量上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B 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 现象之间的质 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的关系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1、 【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 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2、 统计总体的特点:()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要求确定的 (3)统计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必须具有同一性质。
3、 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如果是有限的, 称为【有限总体】。
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 限总体】(2)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断总体 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一部分单位 总体单位 1、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例: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 统计总体:该市全部工业企业全部职工。
统计单位: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统计指标:该市全部职工收入。
统计标志:该市每一个职工的收入 2、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考研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考研笔记一、引言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指导原则。
掌握社会研究方法,对于从事社会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研究步骤、研究设计要素、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考研学子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社会研究的基本步骤社会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与应用等四个基本步骤。
1.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社会研究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明确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
2.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社会研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实验研究、二手数据与网络数据收集等方法。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以揭示数据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
4.结果解释与应用: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问题与假设、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方法与技术三个要素。
1.研究问题与假设:研究问题是对研究主题的简要表述,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猜测或设想。
2.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是研究者关注的具体事物,研究范围则是对研究对象的界定。
3.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论,技术则是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技巧。
四、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实验研究、二手数据与网络数据收集等。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详尽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意见和行为。
2.访谈与观察:通过与研究对象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特征。
3.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4.二手数据与网络数据收集:从现有文献和互联网上获取相关数据。
五、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相关性与因果关系分析、定性数据分析等。
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揭示数据的基本特征。
统计学第八版笔记手写

统计学第八版笔记手写概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在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商业决策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统计学第八版》这本经典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笔记要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字与图表•使用数字和图表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数字摘要包括集中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和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四分位差)。
•图表常见的类型有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数据收集原理1.通过随机抽样获得代表性样本。
2.确保样本足够大以减小采样误差。
3.使用随机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
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
•描述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比较和总结数据来了解数据的特征与趋势。
概率与概率分布基本概率概念•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
•样本空间: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件的计算•加法规则:计算多个事件至少其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乘法规则:计算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概率分布•离散概率分布:用来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例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连续概率分布:用来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例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点估计: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
•区间估计:给出参数估计值的一个范围。
假设检验•设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通过计算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来判断是否支持原假设。
•显著性水平:决定拒绝原假设的程度。
•P值: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得到的原假设为真的概率。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数据采集与实验设计随机化控制实验1.随机化: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2.控制:除了实验处理之外,尽可能保持其他条件的一致性。
调查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在一个特定时间点对一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
•纵向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跟踪同一组样本的数据收集。
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笔记 (全)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 社会研究——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地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地活动;2. 社会调查;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有些学者将其等同于社会调查研究,(它是社会研究中的一种类型,但是只是包括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3. 当代社会研究的主要特征;a)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b)经验性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c)理论性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d)社会性是一种社会活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4. 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a)社会研究的主体组织主要扮演社会研究项目的组织者、委托者、承担者、资助者。
b)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者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他社会单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c)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
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对策研究等不同层次;d)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总和。
5. 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研究能够客观地认识社会,真实反映社会实际情况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一项研究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标准;第二节社会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原则1. 事实判断——是指对社会事实客观情况的判断,即通过科学的研究而对一个社会现象及其原因和规律客观存在状况做出的判断。
2. 价值判断——是指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程度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3. 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4. 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NEW)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导 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抽样设计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抽样实务及问题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题目设计方法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问卷设计与评估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资料搜集方法的选择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标准化访问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数据处理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调查中的其他议题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导 论1.1 复习笔记一、调查研究概述1调查研究方法的界定(1)调查研究方法的含义调查研究方法是一种量化的社会研究方法,是通过向被访者询问问题来搜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社会研究方法;其中,询问既可以是由被访者自己填答问卷,也可以是通过当面访问或电话访问进行。
(2)调查研究方法定义的理解关于调查方法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①询问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个科学测量过程a.在调查研究中,询问是一个科学测量过程,对于询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理论上的检验。
b.经过对每个步骤的检验,确定得到的询问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进行询问时的环境条件的影响。
c.要想实现对询问过程的理论检验,必须先确立标准化询问规范。
②选取有代表性的被访者,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a.在调查研究中,如果不是无一遗漏地询问每一位被访者,而是从目标总体中抽出一部分来询问,就存在一个合理挑选样本的过程。
如果抽出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那么这个抽样过程就是合理的;如果不能代表总体,则是不合理的。
b.由于样本状态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总体状态,因此,只要进行抽样就有抽样误差存在。
所以,在抽样调查中,如何通过抽样设计来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
c.在实践中,可以按照不同原则设计抽样方法,但唯有按随机原则设计的概率抽样方法,才能根据统计理论比较精确地估算出抽样误差,实现由样本推论总体。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全文笔记梳理(完整版)

1序言1.1社会研究是什么社会研究是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目的在于探究和理解人们生活中的社会世界。
1.2方法论是什么方法论是设计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主要问题包括:①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②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③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④研究者价值和研究之间的关系⑤不同研究方式及其应用⑥不同研究方式内在逻辑社会研究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2)研究主要困难:①人的特殊性:主观意愿、主观情感、解释与预测不准确②研究干扰性:采取观察、调查、实验③社会现象复杂性:环境多变复杂④研究受到特定制约:政治、伦理、利益的明确界限⑤保持客观性1.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什么?区别是什么?主要差别是什么?两种研究方式有优劣之分吗?(1)定量研究:①是实证主义的最集中体现②侧重于对事务的测量和计算,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研究程序是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的④研究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2)定性研究:①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②对事物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研究程序和手段都较为灵活②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联系,探讨现象变化过程,以及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
1.4不同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什么联系?1.4.1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三层次:①方法论: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②研究方式:具体方式可分为定量和定性③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各种特定操作程序和技术。
1.4.2研究方法体系关系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紧密内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简化一个变项之分布第一节 基本技术一、定类层次次数分布、比例、比率、图示和对比值二、定序层次累加次数 累加百分比三、定距层次组限 组中点 矩形图 多角线图第二节 集中趋势测量法定义:指统计分析中用以简化一个变项的资料的分布情况的方法,就是找出一个数值来代表变项的资料分布,以反映资料的集结情况,可以根据这个代表值来估计或预测每个研究对象的数值经包括众值、中位值和均值。
一、定类变项:众值二、定序变项:中位值1、根据原资料求出中位值MD 的位置=(n+1)/22、根据分组资料求出中位值 (以中位值去估计定序变项的数值,所犯的错误总数是最小的。
MD =L +w f cf n ⎥⎥⎥⎦⎤⎢⎢⎢⎣⎡-2三、定距变项:均值以均值估计定距变项的资料,错误最小n xx ∑=第四节 离散趋势测量法定义:指用以简化一个变项的资料的分布的统计方法,是要求求出一个数值,来表示个案与个案之间的差异情况,主要包括离异比率、四分位差和标准差等方案。
离散趋势测量法与集中趋势测量法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集中趋势所求出的是一个最能代表变项所有资料的值,但其代表性的高低却要视乎各个个案之间的差异情况。
如果个案之间的差异很大,则众值、中位值、均值的代表性就会很低。
一、离异比率:非众值的次数与全部个案数目的比率二、四分位差:将个案由低至高排列,然后分为四个等分,则第一个四分位置的值(Q1)与第三个四分位差(Q3)的差异,就是四分位差。
三、标准差就是将各数值(X )与其均值(x )之差的平方和除以全部个案数目,然后取其平方根。
公式如下: ()n x x s ∑-=2公式中X 与 的相差,就是表示以均值人微言轻代表值时会引起的偏差或错误。
如果各个实际数值与均值之相差的总和很大,就表示变项的离势很大,即均值的代表性很小。
方差:就是标准差的平方,其意义与标准差相同。
第四节 正态分布与标准值一、正态分布 定距资料可以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表示。
正态曲线可以下公式表示:正态分布具有(x )单峰和对称的特质,因此众值、中位值和均值都是相同的;(2)X 与其均值(x )的差异愈大,其次数会愈少,但不会等于零;换言之,曲线两端逐渐减降,但不会接触底线。
二、标准正态分布为什么要用标准正态分布呢?1、由于不同的变项会用不同的度量单位,即使是同一变项也可能用不同的度量单位,结果形成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正态分布;2、它们的均值与标准差数值各不相同,其扁平或高耸的程度也各有不同。
如果我们分别计算每一种正态分布各部分面积,就会很麻烦;3、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好处,是可以使正态分布标准化,不受变项的度量单位所影响。
由此可知,将正态分布的数值改用标准差为单位是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将不同形态的分布归纳为一种分布,简化了统计分析的工作。
这个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一般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如果正态分布是以标准差(S )为单位,则每个变项就变为:上述的Z 称为“标准值”,代表每个X 值在标准正态分布上的数值。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是0,标准差是1。
第三章 简化两个变项这分布第一节 统计相差的性质1、相关:一个变项的值与另一个变项的值有连带性。
换言之,如果一个变项的值发生变化,另一个变项的值也有变化。
2、正相关 负相关第二节 简化相关与消减误差我们选择测量法的标准:1、注意变项的测量层次;2、两个变项之间的关系是对称的还是不对称的;3、最好选择统计值有意义的相关测量法。
在统计学中有一组相关测量法,其统计值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意义,称为PRE 测量法。
所谓PRE 测量法的意义,就是表示用一个现象来解释另一个现象时能够消减百分之几的错误。
第四章 相关测量法与测量层次第一节两个定类变项:Lambda,tau-y一、Lambda 相关测量法:对称:()()y x y X y x m m n M M m m +-+--∑∑2 不对称:y Yy M n M m --∑x m =X 变项下的每个值之下Y 变项的众值次数二、tau-y 系数是属于布对称相关测量法()∑-=n F F n E yy 1 ()∑-=XX F f f F E 2 Tau-y=121E E E - y F =Y 变项的某个边缘次数X F =X 变项的某个边缘次数第二节 两个定序变项:Gamma,dy一、G 系数属于对称相关测量法dS d S N N N N G +-= 二、dy 相关测量yd S d s y T N N N N d +++= 第三节两个定距变项:简单线性回归和积距相关一、简单线性回归分析1、它是根据一个方程式,以一个自变项(X )的数值来预测一个依变项(Y )的数值,这个方程式为:Y ’=bX+a回归法在绘制回归线时所根据的准则是最小平方。
假定我们根据一条直线来以自变项的某个值(X i )估计依变项的某个值(Y j ),所估计的值是Y ’j ,而实际上该值是Y j ,则误差便是e= Y j -Y ’j 。
原则上,将全部样本个案的各个e 相加起来就是误差总数,但这样做会引起正负相抵消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改为把e 的平方值相加起来。
因此,如果回归直线在坐标图中的位置能够使到Σe 2最小,就理应是最佳拟合线。
统计学家推算出b 与a 的数值应是如下:b= n Σ(XY )-(ΣX )(ΣY )n(ΣX 2)-(ΣX )22、回归方程式中的回归系数b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b 值的大小,就是表示X 对Y 的影响有多大,是代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X 值时,Y 值的变化有多大。
即:b =XY ∆∆ 如果b =0,表示X 对Y 没有影响。
b 值越大,就表示X 变化时所引起的Y 变化愈大。
因此,b 值是表示自变项对依变面的影响的大小和方向。
它是一个分析不对称关系的统计法。
b 值的大小不限于-1到1。
二、积矩相关系数与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式的关系1、r (pearson )系数所要表示的,就是以线性回归方程式作为预测工具时所能减少的误差比例。
因此,如果r 系数值越大,就表示线性回归方程式的预测能力愈强;2.R 系数与b 系数不同的地方,是r 系数假定x 与y 的关系是对称的,而r 的统计值是由-1至+1,同时,r 的平方值具有消减误差的意义。
3.在社会学研究中,最好是先计算r 系数值,然后才决定是否运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法来预测。
4.r 系数所要表示的,就是以线性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工具时所能减少的误差比例。
因此,如果r 系数值愈大,就表示线性回归方程式的预测能力愈强。
第五章抽样与统计推论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问题一、抽样的优点:1、调查费用较低。
当总体包含的研究对象数目较大时,普查所需费用甚巨;2、速度快。
调查全部研究对象比调查它的一部分要费时得多;3、应用范围广。
上述两个特点决定抽样调查可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各种课题,而不像普查那样只限于统计部门或政府部门;4、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为了节约费用,普查一般了解少量项目,而且多是一些行政上的资料,很少关注态度、意见方面的内容;5、准确度高。
专业素质人员的介入二、抽样的术语1、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定义的整体,但在实际中很难做到使符合这一定义的一切个体都能有机会被选入样本;调查总体是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往往是对研究总体的进一步界定,即对时间、范围做进一步规定。
2、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
3、参数值与统计值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如全国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统计值则是关于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如从一个样本中得到的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
4、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由于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会有偏差,这不是抽样误差;因误抄、计算错误等人为过失和其他一些因违反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称为非抽样误差。
第二节抽样的基本程序1、界定总体2、搜集全部名单3、决定样本的大小4、选取样本个案5、评估样本之正误第三节随机与非随机抽样法一、随机(概率)抽样就是使总体中每一个体都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
它分为竺概率抽样和不等概率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它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
它要求每个个案被选取的机会是相同的。
它分为重复抽样(放回)和不重复抽样(不放回)。
常用的抛硬币、抽签等方法都是简单随机抽样,但社会调查中的简单随机抽样通常是使用随机数表进行的。
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没有偏见,简单易行,且从随机样本的抽取到对总体进行推断时,有一套健全的规则。
但当总体数目太多时,会费时费钱。
2、系统随机抽样又称为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它首先将全部个案排列起来,按抽样比例分成间隔,并在第一个间隔内选取第一个个案,然后每经一个间隔就选取一个个案。
这样选出的个案,就是我们所需的样本。
3、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几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它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
分层抽样的优点4、整群抽样又称为整体抽样、聚类抽样。
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将抽出来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它与分层抽样的比较:(1)相同:在第一步都是根据某种标准将总体分为一些小群。
(2)不同:第一,抽样方式不同。
在分层抽样中,所有子群均要抽取一个子样本,作为总体样本的一部分;而整群抽样则不然,总体样本分布在部分子群中,有的子群可能抽不到。
第二,划分子群的原则也不同:分层抽样的划分依据是层之间异质性高,层内同质性高,而整群抽样则是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
因此,分层抽样适用于界质分明的总体,整群抽样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
5、多段(级)抽样在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是多段抽样,即先抽取若干集体,然后从所选取的集体中再抽取若干较小的单位。
6、多期抽样如果要收集大量资料,可用这种从样本中抽取分样本,分期惦念和累积资料的方法。
二、非随机(概率)抽样1、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
是指研究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晨所能遇见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
“街头拦人”法即为一例。
方便省力,但样本的代表性差。
2、主观抽样又称为立意抽样、判断抽样,是根据研究者的主观见解和判断,选取他认为是典型的个案。
这种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要视乎研究员的主观判断是否正确。
3、配额抽样又称为定额抽样,是根据某些标准将总体分组,然后用立意或偶遇抽样法由每组中选取样本个案。
它与分层抽样都要进行分组,但分层抽样中各层样本是随机抽取的,而定额抽样中各层样本是非随机抽取的。
4、滚雪球抽样指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地扩大样本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