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频率单位 Hz,不得写成为 H z。
5、词头和单位符号之间不留间隔,不加表示相乘的任何符号,也
不必加圆括号。
例如: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的符号是 km2 ,不应为 k•m2 、k×m2 ,
也不必写为 (km)2,因为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符号是整体,
指数对整个单位起作用加圆括号是多余的。
6、相乘形式的组合单位,在用斜线表示相除时,单位符号的分子
名称
弧度 球面度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符号
rad sr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 lm lx
SI导出单位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表示
〔错〕
今天这么热,不知有几摄氏度? 〔对〕
② 压力表的压力为几公斤?
〔错〕
压力表显示的压力为几兆帕〔MPa〕〔对〕
2023/11/30
17
4、不恰当的单位名称 例如: 1〕用“公升〞、“立升〞表示容积单位升。 2〕用“公吨〞表示质量单位吨。 3〕用“公分〞表示长度单位厘米。 4〕用“公尺〞表示长度单位米。 5〕用“ 匹 〞表示功率单位千瓦。 6〕用“ 度 〞表示电能单位千瓦时。 7〕用“公两〞表示质量单位100克。
3、量制、根本量、导出量
量制是指“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根本量是指“在给定量制中约定地认为在函数关系上彼此
独立的量〞。
导出量是指“在给定量制中由根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
2023/11/30
5
4、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 和采用的特定量〞。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01
实施测量过程控制
根据测量设备的特性,严格控制测量 过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02
开展计量设备的检定 和校准
根据计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定期对计 量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其量值 的准确性和溯源性。
03
实施测量过程的改进
通过对测量过程的持续改进,提高测 量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认证与审核
计量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空气质量监测
通过各种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方 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测 量和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数
据支持。
水质监测
通过各种水质检测仪器和方法, 对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和有害物 质进行测量和监测,保障饮用水 的安全。
噪音和辐射监测
通过相应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对环 境中的噪音和辐射进行测量和监测 ,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将测量仪器作为计量器具,用于 校准、检定、检验测量仪器,如 标准砝码、标准天平等。
测量设备
包括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在内的整 个测量系统,如电子天平、压力表 等。
计量方法与技术
直接计量法
直接用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如用砝 码称量物体的质量。
比较计量法
通过比较被测对象与标准器之间的 差异来计算被测对象的量值,如用 标准砝码校准电子秤。
量值传递与溯源性
通过逐级传递,将测量结 果与标准量值建立联系, 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典型例题解析与讨论
长度测量
介绍使用不同仪器和方法进行 长度测量的方法,如钢尺、游 标卡尺、千分尺等,并讨论误 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
法。
质量测量
介绍使用不同仪器和方法进行质 量测量的方法,如天平、台秤、 电子秤等,并讨论误差产生的原 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最新)
需知: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随机误差用标准偏差表示,系统误差用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表示。
——偏差:某值与参考值之差值。 偏差=修正值=-误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修正因子: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数字因子。 ——粗大误差: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即异常因素引起的误差) 原因:错误读数、测量器具使用不当、环境突然干扰等(不包含仪器重复性本身影响)。
三、计量学专业划分发展情况
计量专业划为十大类。分别为: ——几何量计量 ——热学计量 ——力学计量 ——电磁学计量 ——无线电电子学计量 ——化学计量 ——时间频率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光学计量 ——声学计量
——现场测量:在研制、生产或使用的实际场地中对被测对象直接进行的测量。 ——在线测量:对在生产线上或位于主机原位中的被测对象进行的测量。 注:又称联机测量或原位测量。
二、有关误差的术语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1、(测量)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2、绝对误差=测量结果 -真值 (按约定真值) 3、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 如:三只0.1级电阻串联,合成电阻最大相对误差±0.1%。 4、误差分析中,考虑误差来源要求不遗漏、不重复、不混入不应有的成分。 5、给出某点的误差不应带正负号,不是一个区间。MPE为最大允许误差带“±”号。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x
• 量值的准确一致,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而且还要有 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这是计量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关系 到国计民生,对人民生活有直接影响的计量必须有法制来保障,否则 量值传递达不到一致性。
12
第二章:计量学的分类
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大体上分为10大类
高温计量:其范围为(6000~630)℃,用于炼焦、炼铁、轧量:超过6000℃为高温,主要用于国防和科研,如测量炸弹爆
炸、火箭发射时的温度测量等。
15
计量学
3、力学计量
力学计量是一个大类,内容极为广泛,它包 括质量计量、容量计量、密度计量、力值计量、 硬度计量、压力计量、真空计量等。其中质量 计量划分为大质量:20kg以上,中质量: 1g~20kg,小质量:1g以下。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计量学中的
量都是指可以测量的量;一般意义的量,如长度、温度、电流;特定 的量,如某根木棒的长度通过某条导线的电流。可以直接相互比较并 按大小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可称为同类量,如 功、热能;厚度、周长等
量制: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7
计量的分类
➢ 科学计量: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
究。例如关于计量单位和单位制、计量基准与标准、物理常数、测量 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等。
➢ 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
量。例如有关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与性 能的测试等。
以部分人体、动物的丝毛、植物果实等为基准
➢ 经典计量阶段.ppt
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开始,以宏观器具为基准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大纲-1
一、 通用计量术语1.1 量和单位:掌握:1、(可测量的)量: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属性。
2、(量的)数值:在量值表示中用以与单位相乘的数字。
3、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4、(测量)单位:用于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5、(测量)单位符号:表示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6、法定测量单位: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使用的测量单位。
熟悉:1、量制:按一般含义,各个量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
2、基本量:在约定地认为在函数关系上彼此独立的量3、导出量:量制中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
4、(测量)单位制:按规定对给定的量制所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5、国际单位制(SI 制):名称 单位符号和量纲1.2 测量和测量结果的术语掌握:1、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3、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5、(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6、(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值。
7、偏差:某值与其参照值之差值。
8、(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此参数可以是标准偏差(或其倍数),也可以是说明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
9、(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的估计值,用∑==n i i x n 11计算。
x i ——第i 次测量值;n ——测量次数。
21)(11∑=--=n i i x x n s10、实验标准偏差:表征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用s 表示,可按上式计算:1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1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得到的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计量培训》课件
《计量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计量基础知识•长度计量•温度计量目录•力学计量•电磁计量•光学计量01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概念及定义计量是指为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属于测量,源于测量,又区别于一般测量。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社会活动。
计量是技术、法制、管理三者合一的科学。
计量单位及分类国际单位制是世界各国计量制度的基础。
国际单位制包括SI单位和SI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由国际计量大会制定,并由国际计量委员会修改完善。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时间作为基本物理量。
计量器具是用于量度、衡定、比较物理量的工具。
计量器具按其结构特点分为三类: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测量系统。
实物量具是指结构比较简单,能够用来量度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工具。
测量仪器是指结构比较复杂,能够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的仪器。
测量系统是指由多个测量仪器组成的测量装置,能够完成多种物理量的测量。
计量器具与测量误差02长度计量是指结构比较简单,能具体测出物体长度在量值传递过程中起着复现与传递长度量值作用的测量仪器。
量具是利用几何量计量(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和轮廓等)原理,根据一定的技术标准,设计制造的专用测量仪器和装置的总称。
量仪量具与量仪测量数据处理与测量不确定度•测量数据处理•有效数字•数据修约•近似数据计算•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概念•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不确定度的合成方法常用量具与使用方法•卡尺的使用方法•卡尺的读数原理•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卡尺的测量精度及注意事项•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千分尺的测量精度及注意事项•量规的使用方法•量规的结构特点•量规的正确使用方法•量规的测量精度及注意事项03温度计量1温度与温度计量23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量度。
温度定义温度计量对工业生产、科研实验、生活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涉及众多领域的控制和测量。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强度。
导出单位
由基本单位通过定义和公式导出的 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量纲和单位换算
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 及量纲在单位换算中的作用。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计量器具分类
了解各种计量器具的分类,如长度测量器具、时间测量器具、温 度测量器具等。
测量方法分类
掌握各种测量方法的分类,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05
计量发展趋势与挑战
计量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 发展,计量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方 向发展,实现自动化、高精度、
高效率的测量和校准。
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为计量提供了更准确 、更可靠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 理手段,提高了计量的效率和精
度。
网络化
网络化技术使得远程测量和校准 成为可能,大大扩展了计量的应
04
计量管理与监督
计量管理体制与职责
计量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制,包括 政府计量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 计量机构和民间计量组织等。
计量管理职责
明确各级计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包括制定计量政策、法规和标准 ,组织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 监督检查等。
计量器具管理流程与规范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计量器具采购
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确保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总结词
温度计量技术是通过对物体温度的测量,来获得物体内部热运动的状况。
详细描述
温度计量技术不仅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人民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体温计就是利用温度计量技术制造出来的。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24)
引言概述:计量基础知识是计量科学的基础,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度量单位、测量误差、不确定度、精确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计量基础知识,提高测量技术水平。
正文内容:一、度量单位1.SI基本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2.导出单位:介绍一些导出单位,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速度单位等。
3.国际单位制前缀:介绍国际单位制的前缀,如千、毫、微等,以及它们代表的数量级。
4.单位换算:介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和时间单位换算等。
5.单位符号和量纲:介绍单位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不同量纲的基本概念。
二、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定义,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测量误差的来源:介绍测量误差的各种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影响和人为因素等。
3.误差传递规律:介绍误差在测量中传递的规律,如误差传递方程和误差放大因子的计算。
4.误差评定方法:介绍误差评定的方法,包括绝对误差评定和相对误差评定方法。
5.误差控制措施:介绍减小测量误差的控制措施,如提高仪器精度、减少环境干扰等。
三、不确定度1.不确定度的概念:介绍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
2.不确定度的计算:介绍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如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3.不确定度的表示:介绍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如标准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表示。
4.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不确定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测量方法、仪器精度和环境条件等。
5.不确定度的控制策略:介绍控制不确定度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提供适当的仪器等。
四、精确度和准确度1.精确度的概念:介绍精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2.精确度的评定方法:介绍精确度的评定方法,如重复性评定和回归分析法。
3.准确度的概念:介绍准确度的定义及其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强度为1/683W/sr时,在此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
mol
0.012kg碳-12的原子数量为1摩尔.
例用摩尔时,应当指明基本粒子单元或其组合。
4
1、几何量计量 几何量计量(又称长度计量)是对物体的几何量与其单位的定义 作比较的精密测量。 在几何量中使用的计量器具有:量块、游标卡尺、千分尺、线纹 尺、角度块、多面棱体、光栅尺、平晶、激光测长仪、准直仪、 干涉仪、平板、测量显微镜、轮廓仪、表面精糙度仪、齿轮测量 仪、坐标测量仪、投影仪等。
6、时间频率计量:包括时间计量和频率计量。使用的计量器有:计 时器、频率计、原子钟、晶体振荡器等。
7、电离辐射计量:常见的几个重要的量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粒 子注量和注量率,照射量和照射量率,吸收剂量,比释动能等。
7
8、光学计量:光学计量中还包括:光源的总光通量计量、 照度和亮度计量、辐射度计量、激光功率计量、激光 能量计量、色度计量、感光计量、光学材料计量和成 像系统的计量等。
基本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定义
长度
米
M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通过的长度为1米
质量 时间 电流
千克 秒
安(培)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g
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等于1千克。
暂未实现自然基准。
S
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
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秒。
二、国内计量机构与组织 1、计量行政管理部门 2、计量技术机构 3、其他计量组织
9
第二章 计量器具基础
第一节 概述
1、[量具]的标称值: 2、[计量器具]的示值 3、准确度等级 4、标称范围 5、测量范围 6、分辨率/力 7、灵敏度 8、稳定度
计量基础知识及计量器具的管理培训教材
计量基础知识及计量器具的管理培训教材一、计量基础知识:1、计量的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注:单位是指国际单位制单位、国家统一的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长度米 m 质量千克 kg 时间秒 s 电流安 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K 物质的量摩尔 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 cd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CMC 国家强制的生产计量器具的标识,可以用来识别计量器具。
2、什么是计量器具?定义: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3、计量器具的分类非常广泛目前我公司主要有:电学、长度、力学、温度、衡器等几大类。
4、计量器具的选用:技术和经济,即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
技术性评价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技术性能:(精度、功能及效率等)满足生产过程要求和达到质量控制要求。
b、可靠性:设备稳定性。
c、可维修性:便于检查、维修,零配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高。
d、灵活性:设备适应性、通用性和配套性,能用于多种检测,易于其它设备配套。
e、安全性: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不会或很少产生废气和烟尘,尽量选用环保型。
f、低耗能:节能g、其它:操作方便、交货期、售后等。
设备经济性评价是指不仅要考虑设备的价格,还要关注后续的维修、维护及消耗品。
5、检定和校准检定:为了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就是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检定步骤,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出具证书或加盖检定印记等。
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以便调整仪器或对示值加以修正,校准结果可以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也可以确定其它计量特征。
两者主要区别:a、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全面的评定,而校准主要是确定其示值误差;b、检定要对该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具有法制性,而校准并不判断计量器具的合格与否;c、出具的证书不同。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2024新版
推动科技发展
维护社会公正
精确的测量结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 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计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疗、 环保、安全等,准确的计量结果可以维护社 会公正和人民利益。
02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单位的概念与分类
计量单位的概念
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 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 量。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概念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保 留了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市制单位和英制单位等。
0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特点
网络化测量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测 量、数据共享等功能,提高测 量便捷性。
高精度测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测量 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 测量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测量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智 能化。
绿色化测量
注重环保、节能理念在计量技 术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化测量 技术发展。
高可靠性
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能够确保测 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测量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方式的不 同,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测量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被测量的性质、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环境等因素, 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法。
计量单位的分类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单位 是根据物理量来定义的,导出单 位则是基于基本单位通过公式推 导出来的。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多参数综合计量
03
发展能够同时测量多种物理量的综合计量技术,满足复杂应用
场景下的测量需求。
提高计量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计量标准和溯源体系,提高计量器具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计量人才,提高计量队 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推进计量技术创新
鼓励和支持计量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 我国计量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质量管理体 系的完善
计量工作是质量管理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计 量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同时, 计量工作还可以为质量管理 体系的审核和认证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证据。
推动质量改进和 创新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挖 掘,可以发现产品或过程中 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空间 ,进而推动质量改进和创新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 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
计量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这是我国计量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计量的管理体制、计量单位制、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范围、检定机构、检定周期和检定费用等方面 的内容。
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还有一系列与计量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 术规范》等,这些法规和标准共同构成了我国完备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
中世纪计量
中世纪时期,随着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计量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城市开始设立公共计量 标准,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和准确。
现代计量
现代计量科学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诞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量的精度和范 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的 成立,也为全球范围内的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传递提供了组织保障。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误差不可避免,掌握误差理论 有助于减小误差,数据处理方 法包括统计检验、回归分析等
。
常用计量仪器与设备
01
02
03
04
计量尺
用于长度测量的计量仪器,包 括钢直尺、卷尺等。
计量表
用于测量电气参数的计量仪器 ,如电流表、电压表等。
光学仪器
用于光学测量的计量仪器,如 显微镜、望远镜等。
分析仪器
用于化学成分分析的计量仪器 ,如光谱仪、色谱仪等。
计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记录与整理
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误差分析
通过误差分析,了解数据的不确定度,判断 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如算术平均、加权平均、中位数、极差等。
数据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 数据的预测能力。
体系认证
阐述计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概念、流程和意义,以及与 ISO9001等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
计量在各领域的应用实践
01
02
03
工业计量
介绍工业领域中计量的应 用,包来自生产过程中的量 值传递、质量控制和能源 计量等方面。
医学计量
阐述医学领域中计量的应 用,如诊断设备的校准、 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病人监 护等方面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贸易结算中,计量设备如秤、量筒和流量 计等用于测量货物的重量和体积等。为了确 保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需要采取措施如 定期校准设备、培训操作人员和提高设备的 精度等级等。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
机制以确保计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计量合作
各国计量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国际计量标准和测量方 法,促进全球计量发展。
《计量培训讲义》PPT课件
根据计量需求和预算,选择性能稳定、精度高的计量设备。
设备采购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设备采购,确保设备质量。
设备管理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 程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计量实验室的人员培训与考核
培训内容
01
包括计量基础知识、设备操作技能、数据处理方法、实验室安
电学计量技术与方法
电压与电流测量
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电测仪表进行电压与 电流计量。
功率与能量测量
采用功率表、电能表等功率与能量测量仪表 进行计量。
电阻与电容测量
利用电阻箱、电容表等电阻与电容测量设备 进行计量。
频率与时间测量
通过频率计、秒表等频率与时间测量设备进 行计量。
04 计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全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方式
02
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
训效果。
人员考核
03
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计量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确保人员具
备相应的能力水平。
计量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 2
质量方针与目标
制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质量管 理方向。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 件、作业指导书等,规范实验室质量管理行为。
维护
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持其 良好状态,确保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VS
保养
注意计量设备的存放和使用环境,避免潮 湿、高温、腐蚀等不利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
03 计量技术与方法
长度计量技术与方法
直接测量法
使用卡尺、千分尺等直 接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
计量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节计量概念一、计量概念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我国从1953年起就使用“计量”一词,究竟在我国“计量”的含义是什么?以前一直存在一定的分歧。
经过多次讨论,我国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方案:(1)“计量”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监督管理手段,实现测量统一和准确的一项事业;(2)“计量”是保证测量实现统一和准确的一门科学;(3)“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其实,要谈计量,首先要从测量谈起。
计量应该属于测量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为使被测量的单位量值在允差范围内溯源到基本单位的测量。
起初的测量方法是原始的,单位是任意的。
当商品交换、分配形成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实现测量的统一,即要求在一定的准确度内对一物体在不同地点,达到其测量结果一致。
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单位制,复现出基准,标准器具,并以这种基准、标准来检定测量计量器具,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
这就出现了“计量”。
由此推论,计量的含义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以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的测量”。
或者说,“是以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它对整个测量领域起指导,监督、保证和仲裁作用。
”应该说,计量的本质特征就是测量,但其测量的对象不是一般产品,而是具有某一准确度级别的测量手段。
在技术管理和法制管理的要求上,计量又高于一般的测量。
二、计量管理的概念计量管理是指协调计量技术管理,计量经济管理,计量行政管理及计量法制管理之间关糸的总称。
计量管理在计量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因素。
如果没有较好的计量管理,即使有高准确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计量检测设备和测量条件,全国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量值也不可能得到统一和准确,全国的测量领域将一片混乱。
换句话说,计量管理是充分了解研究当前计量技术发展特点和规律前提下,应用科学技术和法制手段,正确地决策和组织计量工作,使之得到发展和前进,以实现国家的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稳定性
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避免因环
境条件变化而产生误差。
可靠性
计量器具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不易
出现故障。
安全性
计量器具应符合安全标准,能 够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测量方法的分类
比较测量法
通过比较被测物体与已知量值 之间的差异来得出测量结果的
方法。
绝对测量法
的、有逻辑的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的特点是简单明了、 科学合理、方便使用,能够满足
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需要。
国际单位制的优点在于其普遍性 、排他性、权威性和严密性,能 够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准确和
可靠。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制单位制计量单位,是我国 法定的标准计量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 量值传递与溯源 • 计量法规与管理 • 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01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用来度量同类量值大小的依 据,是计量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辅助单位是为了简化某些量的计算而设 立的单位,如平面角、立体角、弧度等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发证是指由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器具进行型式批准和颁发 证书的过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授权是指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给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或其他有 能力的机构进行量值传递工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使用是指计量器具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实际应用的 过程。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传递是指上一级计量标准将量值传递给下一级计量标准或 计量器具的过程。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u
2
(
y)
f
x1
2
u ( x1
)
f
x2
2
u(x2
)
f
xn
2
n1
u(xn ) 2
i 1
n f
j
1
xi
f
x
j
u(xi , x j )
(1.5)
式u((x1i).5分)别称为为输不入确量定X度i的传估播计律值,x其i的中标x准fi 不称确为定灵度敏,系U数,
计识
第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二章 计量检定与校准
2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第三节 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
计量基础知识
16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8 确定被测量Y可能值分布的包含因子 9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
U p k puc
U k uc
10 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1) U k uc kc (2) U p k puc veff
结束
17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测量模型
第三节 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
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Ⅰ--② 组合形式的单位:
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以乘、除组合构成 的单位及由一个单位与数学符号或数字构成的单位 均为组合形式单位,简称组合单位。
如: 米每秒
千克每立方米
m/s kg/m3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平面度检测机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万能测长仪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学
2、温度计量(热工计量)
温度计量包括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和超高温等项目
超低温:其范围从-270℃到近于绝对零度,主要用于科研、国防等方面,如
物体的超导性能的研究及卫星上的测温元件等。
低温计量:其范围为(0~ -270)℃,用于冰库、冷库的温度计量 中温计量:其范围为(630~0)℃,用于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业生产的体温
制
SI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Ⅰ--① 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计、玻璃水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
高温计量:其范围为(6000~630)℃,用于炼焦、炼铁、轧钢、炼油等工业
生产的热电偶、光学高温计等。
超高温计量:超过6000℃为高温,主要用于国防和科研,如测量炸弹爆
炸、火箭发射时的温度测量等。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学
3、力学计量
力学计量是一个大类,内容极为广泛,它包 括质量计量、容量计量、密度计量、力值计量、 硬度计量、压力计量、真空计量等。其中质量 计量划分为大质量:20kg以上,中质量: 1g~20kg,小质量:1g以下。
➢ 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
量。例如有关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与性 能的测试等。
➢ 法制计量:法制计量是为了保证公众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管理需要,由政府或其授权机构进行强制管理 的计量,包括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基准、标准)、计 量方法和计量精确度及计量人员的专业技能等的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单位制:为给定量制按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 并用符号“SI”表示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SI基本单位
国 SI单位
际 单 位
SI导出单位
1、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具 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2、组合形式的导出单位
从计量仪器确定被测对象量值的机制来看,可分为“累计式” 计量仪器和“积分式”计量仪器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的分类
★ 直读式计量仪器:
这种计量仪器利用的是直接测量法,它需要预先 用标准量值给仪器的标尺赋值,然后根据被测量所引 起的示值变化或偏位,直接读出量值。
例1.ppt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2、计量仪器分类
3、计量仪器的命名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仪器
计量器具是计量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是测量的物质基 础。在国际上,计量器具与测量仪器是同义术语,它被定义
为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在我 国,计量器具是计量仪器、量具以及计量装置的总称。
计量仪器是将被测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示值或等效信 息的计量器具。
一、准确性
• 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是计量技术工作的核心。经检定、校准确 定计量的准确性,以误差、不确定度为考核指标,来反映计量结果与 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
二、统一性
• 统一性是计量学最本质的特征,是指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 何仪器,采用任何方法以及由任何人来操作,只要它按有关计量规定 的条件去做,所得出的计量结果都应在给定的误差范围内。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我国计量的发展历史
计量在我国已有近5千年的历史。过去,计量在我国称为“度量衡”,其原 义 是关于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其主要的计量器具是尺、斗、秤。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它的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充实,远远超出 “度量衡”的范畴。计量原本是物理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现已发展形成一门研究测量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计量学。
计量仪器的分类
★ 比较式计量仪器:
这种计量仪器利用的是零位测量方法或衡消测量 法,它需要调整一个或多个其值已知的量,在平衡 时这些量与被测量之间有已知关系。
例2.ppt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仪器的分类
★ 差值式计量仪器:
这种计量仪器是将被测量,与同其量值只有微小差异的同类已知量相比 较,从而确定这两个量微差。 例如 用量块和比较仪测量活塞直径,用外差式频率计测量频率值等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1)
2020/12/8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基础知识
概述
计
计量学的分类
量
基
计量单位制
础
知
计量器具及其分类
识
检定、校准与测试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第一章 概述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法
《计量法》是1985年9月6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 7月1日起正式施行
量、量制与量纲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量、量制与量纲
Ⅰ 量、量制与量纲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计量学中的
量都是指可以测量的量;一般意义的量,如长度、温度、电流;特定 的量,如某根木棒的长度通过某条导线的电流。可以直接相互比较并 按大小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可称为同类量,如 功、热能;厚度、周长等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 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 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我国计量法规体系的构成
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
Ⅰ--② SI导出单位
SI导出单位是用SI基本单位以代数形式 表示的单位。SI导出单位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 称的SI导出单位;另一部分是组合形式的SI 导出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Ⅰ--③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是由SI词 头与SI单位(包括SI基本单位、 SI导出单位)构成。在国际单位 制中用以表示倍数单位的词头称 为SI词头。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 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与测量的定义
➢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 定义》,计量是指为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和行政管理上的一系列 活动
量的名称
平面角 立体角
单位名称
弧度 球面度
单位符号
rad sr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其他单位而构成的。具体情况如下: SI基本单位7个 SI导出单位21个 SI单位的倍数单位20个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制单位16个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Ⅰ--①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内容:
➢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
称的导出单位; ➢ 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
制单位; ➢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 由SI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十进倍
因数 109 106 103 102 101 10-1 10-2 10-3 10-6 10-9 10-12
词头名称 吉(咖)
兆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皮(可)
符号 G M K h da d c m µ n p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Ⅰ--④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Ⅰ--③ 选用SI词头注意事项:
➢ SI词头不能单独使用;如:10µ ➢ 选用SI词头单位的倍数或分数单位,一般
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范围内。 例如:1401pa可以写成1.401kpa ➢ 不得使用重迭的词头。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第四章
1、计量仪器
4、器具及其分类
计量器具 及其分类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
计量的特点
三、溯源性
•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 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 联系起来。
四、法制性
• 量值的准确一致,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而且还要有 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这是计量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关系 到国计民生,对人民生活有直接影响的计量必须有法制来保障,否则 量值传递达不到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