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学是一定历史观指导下的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学历史课程承担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在探索历史规律的过程中,不但要拓展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要发挥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在本课中,秦的统一以及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通过展现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设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探究秦的兴起与秦的速亡背后的因果联系,总结王朝兴衰的历史命运,同样能够增强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学还必须拥有自己的路径与方法,那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的方法选择。在本课中,时间轴的制定、多种类别史料(地图、目录、专著、文物)阅读方法的指导,历史故事中的逻辑挖掘,大事年表的归类与解读,恰如其分地把时空、史料、解释等素养相交织,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第3课。本节内容上承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下接大一统局面愈加巩固的《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这一课时描述的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波澜壮阔的奠基时代。短短十年间,秦皇扫六合,偏居西北边疆的秦国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力量?区区十四载,强秦大厦骤然倾圮,秦国的制度建设与政治生态孰优孰劣?秦国的成功既顺应了时代呼唤统一的潮流,也是它以人和之力抓住了统一大业的天时与地利。秦朝的短命对嬴氏家族而言的确是一种失败,秦文化中的功利、急躁可能要为此承担很大的责任,然而恰是秦文化中的这种功利让秦朝有能力有胆量开创并强行推广新制度、新文化、新经济,这些新举措日后被证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格局大有裨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版图、制度、货币、文字的基石,故秦王朝以其史上最短暂的统一王朝之殇,为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王朝扬名,秦不愧为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代的见证人。

本课主要包括了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大版块的内容。其中秦的统一是本课叙述的重点,这一板块的内容包括统一原因、巩固统一、统一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唇齿相依,逻辑前后牵连,比如统一原因与巩固统一的措施中都折射出秦文化中功利的倾向,而这样的倾向既是秦急速统一的原因,也是秦大规模制度更新的文化支撑,更是秦速亡的内在因素。第二、三板块内容较为简单,其实为第一板块反映的文化实质的呼应。本课主题则蕴藏于三大板块的字里行间,不管是统一的条件,还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还是速亡的教训,都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起步时代的遗产。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课,施教对象为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尚属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起步课程,学生有关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故教学速度不宜太快,教学深度不宜太难,教学广度不宜太宽。另一方面,经过初中课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与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秦开创大一统局面以及秦亡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因此,既为了避免与初中课程知识雷同,又为了契合入学伊始的高中学生认知水平,还出于为提升学生高中段整体学习能力奠基的考虑,本课的设计

比较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史观的引领。方法方面具体表现为地图的识读、史料分类与概括、时间轴的绘制、故事情节的分析、历史解释的区分等多个方面。价值引领方面包括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认同、国家兴亡规律的探究、唯物史观的初步体验等多个领域。

四、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与汉朝合为一个单元,具体要求是: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相关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为第一单元的四分之一,综合课标要求与《中外历史纲要》的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秦统一的条件,能够结合地图描述秦统一的时空顺序,感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 能够解读材料,梳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绘制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示意图;能够结合运用相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 探讨秦朝速亡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从秦末农民起义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运用多种史料,探究秦之兴的原因,秦之统的过程,秦之固的措施与意义,总结秦之亡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文物史料与文字史料的互为补充作用,用史料解释历史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难点为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从知识体系的价值上看,秦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文明兴起格局的完美总结,也是之后中华民族文明连绵不绝的保障。从课程内容的结构上说,秦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后续探讨秦朝兴亡的基础,故把秦大一统局面的开创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因这一重点教学内容繁多,知识概念复杂,所以同时被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课在方法上将采用地图、文字史料、文物史料、大事年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如在突破大一统局面开创的知识体系时,本课将采用地图与文字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识别地图要素时,要渗透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目录类材料,分析文字史料内在逻辑时,要关注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同样为了助力重难点突破,本课在课前准备上将采用学案预习法,在设备上将采用智慧课堂技术。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李斯视角探究秦王朝的兴起、统一霸业与速亡。一方面,李斯从公元前247年进入秦国到秦亡前一年被自己制定的秦法处死,整整四十年间,见证了秦帝国大厦的建立与倾圮。青年李斯学成之后选择秦国反映的是秦国所具有的统一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李斯来到秦国之后,为秦的统一霸业及巩固统一的举措出谋划策,为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秦始皇身后,李斯在定立太子问题上的选择也客观上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样李斯也是秦末暴政、起义、各方势力争权夺利的见证者。另一方面,李斯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功利倾向也是秦文化功利的写照,这种功利既是秦王朝迅速崛起、急速统一、快速建制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秦王朝短命而亡的外在推动力。某种意义上说,暴政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