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略句的有效识别

摘要: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明白了句子的成分、功能以及各单句、复句的类型。其中,单句由其句类和句型构成,且单句中除了几种常规句式外,还存在变式句,分别为省略句和倒装句。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前辈史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更进一步对省略句的有效识别做一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省略

1.省略句的概念

黄伯荣《现代汉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的分歧。如果离开了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行,而且只有一种添补可能,这就是省略。

省略句的语法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存在,然而,古代汉语的省略句比现代汉语的省略句更多。目前对省略的认识还有还有分歧,一般都承认主语省略,但是对其他成分的省略看法却有不同,杨树达认为“省略的成分有名词、代名词、动词、介词、连词和语气助词。”陈志明著《古汉语语法研究》认为“古汉语的省略主要表现为句子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其中主语的省略最为常见,只有些次要成分,如介词、介介词宾语也常有省略的现象。”

2.省略句的辨识

2.1对话省

例如:①问:你吃饭了吗?答:( )吃过()了。(省主宾语)

②问:谁来了?答:他()。(省谓语)

③问:他去哪儿?答:()去食堂了。(省主语)

2.2因上下文而省

有的成分上文已经有了,或者下文马上就要出现,也往往省去不说。复句里的分句往往会承前或蒙后省去某些成分。

2.3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一般不独立作

句子的主语。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像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的不是同一个对象。如“见渔入,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2.3.1承前省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本,()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2.3.2蒙后省

例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之。”(司马迁《鸿门宴》)

2.3.3对话省

例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司马迁《鸿门宴》)

2.4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并列句中,如果其中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出现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谓语的省略可分为“承上文谓语省略”“蒙下文谓语省略”“共喻省略”

2.4.1承上文谓语省略

例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2.4.2蒙下文谓语省略

例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2.4.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例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5省略宾语

省略宾语的两种的两种省略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

2.5.1省略动词的宾语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司马迁《鸿门宴》)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2.5.2省略介词宾语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陈涉世家》)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蒲松龄《促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6省略兼语

某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类词称作兼语,如“使”“命”“令”等。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可省略,而文言文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

2.7省略介词

现代汉语的介词一般不能省略,但古汉语的“以”“于”在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时,常被省略,如果同时有宾语,更易与被省略。

2.7.1介词“于”的省略

例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2.7.2介词“以”的省略

例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发言。(蒲松龄《促织》)死马切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的省略句既复杂又灵活,由于没有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省略句的细致分类,所以以上研究是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古代汉语文言文的省略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及辨识。希望这种分析能对古代汉语省略句的语法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六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