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_透视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_透视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70e8a0edd36a32d737581e4.png)
关于透视法的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透视法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造型·表现领域)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透视法。
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是活动一:体验与选择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学习,是活动三: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
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3.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二、说教法学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
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巩固新知。
美术平行透视教案
![美术平行透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cdbbe9a1c7aa00b52acbdc.png)
美术平行透视教案【篇一:平行透视教案1】美术课教案课题:平行透视主讲人:王靖婧教学目标:了解透视规律、透视原理、透视基本术语以及平行透视的特点,为以后静物写生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透视规律、透视原理、平行透视特点。
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风景图片,欣赏美的同时,让学生发现图片中蕴含的一些奇特现象,例如:铁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窄,最后竟然相交了;大小相同的船从右向左慢慢变小了;桥柱从左往右越来越短了,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了;人越来越模糊了。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规律。
(在黑板上写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透视的知识。
(板书“透视”)二、学习新课:1、透视定义及透视原理透过透明的平面去观察物体的形象与特征,将所观察的物体准确的描绘在该平面上,即成该物体的透视图。
2、透视术语的解释:画面、视点、视线、视平线、心点、消失线。
3、(透视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散点透视,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平行透视”,在主标题前加上“平行”二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种类、形体、结构、大小等,变化是异常复杂的。
为了便于掌握透视规律,我们一般以立方体为依据进行绘画透视的研究。
平行透视:当水平位置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就会产出一种透视现象,这种透视现象就是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
(为什么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从图片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立方体平行透视图认真观察该图,(提问:图上的所有正方体共有的特点?)我们会发现立方体无论在在哪个位置,都只有一个消失点,而且这个消失点正对着我们。
这就是为什么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点:只有一个消失点,且这个消失点就是心点。
(写板书)4、课堂练习展示现实生活中平行透视的图片,体现透视规律与透视特点,找出消失点与视平线,并作出改图的透视效果图。
成角透视及其应用
![成角透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75b3b8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d.png)
成角透视及其应用
长沙树华美术培训中心
一、成角透视的定义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三、成角透视的画法四、成角透视的应用
一、成角透视的定义与平行透视相对照,当平放在水平基面GP上的
正方体,与垂直基面的画面PP构成一定交角关系时(不包括0度、90度、180度,这样的立方体与画面构成平行透视),称之为成角透视(余角透视)余角透视
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1)、成角透视通常消失于灭点VP1和VP2
下图是运用的理论是“两条平行线向远处延长,共同消失到一个点。
AB棱边延长消失于共同灭点VP1
(二)VP1与VP2的关系
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图不是等腰三角形
当我们面对画面时,看不到画者自己,要如何确定VP1、VP2、EP点,人眼距离画面的视距应该是多远。
根据上图确定一个画面PP,一个视平线高度,一个视心点CV。
其次,
确定画者到画面的视距。
具体步骤如图:
具体步骤:1、求得EP1-CV即人眼距离画面的1.73R视距2、经过
EP1做平行画面的水平线。
3、经过EP1向左做交角(这里是30度)。
交于
HL于VP1点。
4、以VP1-EP1线段为准做90度,找到VP25、直角三角形VP1、EP1、VP2即是下图所反应的位置转移关系。
《透视知识——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透视知识——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52e51410700abb68a882fbd6.png)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姓名:陈桂兴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职业技术学校□小学2、学科:高中美术(职中设计专业基础课程)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1)图片、资料素材;实物模型(2)教学课件等二、教学课题《基础素描》教案设计《透视知识——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基础素描》第1章《透视知识》。
内容分析:透视是美术基础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面很广,从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一年级及高考美术辅导培训课的学习中均被列为重难点。
在高等教育的美术专业学习中,透视有专门的教材,是一门必修课。
由此,透视知识若存在问题,必是影响深远的!由魏诗国主编,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素描》第36页也提出:“透视法则是造型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我们在造型中正确地观察、理解和表现形体物象的科学的理性法则之一。
因此,掌握透视的原理和透视变化规律,是学习基础素描,提高素描造型能力的重要课题。
”学情分析:由于刚刚进入中职设计专业学习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的美术绘画知识是相当匮乏的,2)、说一说:1、【教师活动1】:(板书)给学生安排预习课本任务:1、“透视”的概念?2、“透视”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透视现象?【学生活动1】:预习课本,思考并尝试找出以上答案【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透视现象?(每人举1-2个例子)【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讨论,小结并归纳透视规律:】:3)、想一想:1、这种“透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学生活动】:继续带着问题看书2、【教师活动1】:播放“透视”视频:【学生活动】:看视频,尝试分析:同一物体,为什么视点不同,产生的透视现象不同? 【教师活动2】:小结并提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二)、任务驱动,深入学习透视知识 1)、读一读:【学生活动】齐读课本有关“透视”的一些名词术语 【教师活动】:介绍讲解有关透视术语,帮助学生理解【演示讲解】【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学习,逐步熟悉“透视”的基本概念。
七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七年级美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49f73e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9.png)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学生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设计理念“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三.探究与表现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五.课堂小结: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教学反思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d58111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7.png)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建力的造型艺术1、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须要创建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2、1959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用来装饰人民大会堂。
赏析:江山如此多娇是闻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
题目出自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整幅画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包括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国的壮丽江山〞。
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酷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1、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广义来说,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动画、新媒体艺术和电脑美术也归入美术的范围之内。
2、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
根据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根据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等画科;根据功能、用处来分,有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插图等不同题材。
▲开国大典〔油画现代〕董希文▲松谷〔版画现代〕晁楣▲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赏析: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之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根本格局一样。
当中的万山红遍高131 公分,宽84公分,为此系列作品中较大的一帧,甚具保藏价值。
3、雕塑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
按照所用材料和工艺,雕塑有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雕、泥雕、玻璃钢塑等之分。
按照表现形式,有浮雕、圆雕和透雕之分;按照功能、性质,有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等之分。
▲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北魏〕▲弓箭手〔雕塑现代英国〕亨利•摩尔4、设计是指运用艺术手段进展构思及方案的创建性活动,以满意人们物质及精神的需求。
七年级美术 美丽的校园 透视PPT课件
![七年级美术 美丽的校园 透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ef45f1be1e650e53ea999b.png)
1
2
3
4
5
6
7
问题: 看了这么多的漂亮的照片,那么这些照片中的景物或人物 有什么特点呢?
8
透视基本规律(相同大小的物体)
9
10
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又称 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又称 两点透视) ❖3.散点透视
11
平行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 画面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2
视平线
灭点
平行透视规律: ( 只有一个灭点 )
12
正方体的透视
下面哪个正方体的透视正确呢?
A
B
13
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中没有一个面与 画面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灭点
视平线
灭点
成角透视规律: ( 有两个灭点 )
14
15
16
17
18
19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中考美术重点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中考美术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13b8f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b.png)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中考美术重点1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视平线:指眼睛向水平方向望去所看到的水平线,它随着视点变化而变化。
平行透视:也称为焦点透视。
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它和画面所构成的关系叫做平行透视,在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也称为二点透视。
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在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两个消失点。
景物写生的时候一般将景物归纳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
近景、中景一般是主体景物,要着意描写刻画;远景一般是背景,起衬托作用,为次要景物,刻画时应当概括、简练。
写生景物方法:首先选择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物,容纳后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
为了突出主题景物,对于那些影响景物特征的细节应予以取舍,要整体把握画面的疏密层次。
校园雕塑: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校园雕塑设计不仅要考虑雕塑与环境相协调,而且要考虑雕塑与校园文化的一致性。
纸造型的制作方法:1、切割与接合——可以借助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挖切割等方法进行插接可以利用纸条编接,也可以利用各种粘合剂粘接。
2、折叠和弯曲——折叠的方法包括直线折叠、折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叠前最好用刀背刻画折叠线,以便折叠。
立体构成:自然万物丰富多彩,再复杂的形象都可以简化归纳成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等基本几何体。
不同的材料,以这些简单形状进行各种构成组合。
校园沙盘制作方法:1、在校园平面设计草图的设计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制作比例,分配选择制作的内容。
2、按小组分别制作;3、初步组合,从模型整体的空间、造型和色彩关系上进行修改;4、添加环境装饰,完成制作。
黄金分割点:作画时,应将主体物放在黄金分割点上。
黄金分割为1:0.618。
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村道(荷兰)霍贝玛平行透视树:近景、房屋:中景、山:远景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2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三原色:理论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它包括红色、蓝色、黄色三种颜色。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PPT课件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99e837561252d380eb6ec8.png)
迹点法室外景作图 迹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法室外景作图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2020年10月2日
1
视平线
画面
心点
基线
高
1
2
画面
心点
1
2
2020年10月2日
2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2020年10月2日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3
视点
距点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4
距点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5
距点
10
成角透视作图法
起点法 测点法 视线迹点法
2020年10月2日
11
左余点 高 度
右余点
左余点
右余点 视点
左余点 视点
右余点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2020年10月2日
侧视图
右余点
14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基线
视点透视Biblioteka 顶视图视平线 视点透视圆的画法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灯光阴影作图法
光线角度
日光阴影作图法
心点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6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
侧视图 正视图 高 度
七年级上册中考复习
![七年级上册中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8a919c576eeaeaad1f3306e.png)
三、选择题 4.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艺术家釆用的透视法是( B ) A.焦点透视 C.成角透视 四、简答题 5.什么叫成角透视? B.散点透视 D.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
面倾斜成一定的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有两个消失点。
一、填空题 1.美术分类包括绘画、 建筑艺术 、 雕塑 、 设计四大类。 2.美术还称之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 空间艺术 。 3.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认识和审美的 教育 作用。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的填“F”) 4.中国画、油画、版画都属于绘画形式。( T ) 5.美术又叫人体艺术、空间艺术、造型艺术。( F ) 三、选择题 6.下列属于美术类的是( C ) A.武术 B.舞蹈 C.建筑 D.体操
三、简答题 3.什么是动态线?
动态线是人体(或动物)的运动产生动态,就描绘着衣人
物的动态而言,最明显的动态线就是衣裤与身体贴得较 紧的部位,表示人体运动总趋势的线。
考点 5:重心线 指人体重心是由人的头、 躯干及四肢重力的合力共同作 用而形成的点,由此点垂直向下指向地面的线。
一、填空题 1.重心线指人体重心是由人的头、 躯干 及四肢重力的合力
三、选择题 4.学生装要体现的特色是( A ) A.符合年龄和身份 C.颜色搭配合理 四、简答题 5.阐述服装设计包括哪三个要素。 B.款式新颖 D.面料好
服装设计三要素:款式、颜色、面料。
考点 7:视平线 指眼晴向水平方向望去所看到的水平线。
一、填空题 1.视平线指 眼睛 向水平方向望去所看到的水平线。
四、简答题 4.简述人体比例关系。
人体比例以头高(长)为单位;分为站七坐五盘三半。
考点 4:动态线 是人体(或动物)的运动产生动态,就描绘着衣人物的动 态而言,最明显的动态线就是衣裤与身体贴得较紧的部位,表 示人体运动总趋势的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a22fc3b84ae45c3a358c67.png)
•
8. 引用朋友“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一语 ,意在 强调我 们不仅 要靠“灯 光”指引 心灵, 更要激 励自己 成为“灯光”, 为人燃 着,予 人恩泽 。
•
9. 文章写于抗日战争艰难时期,“灯”除有像 中的普 遍意外 ,也应 有时代 意义, 文章不 仅启迪 人们思 考人生 问题, 也给缺 少抗战 信心的 人鼓气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
1.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 统艺术 的影响 ,是因 为戏曲 艺术综 合了多 门类传 统艺术 ,受到 各门传 统艺术 美学思 想的影 响。
•
2.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 台上的 脸谱大 多是相 同的, 而有时 不尽相 同的脸 谱图案 ,都是 自由发 挥和再 创造的 结果。
考考你
• 绘画课上,刘明同学看到的正方体形态( 如下图)
• .视平线处于正方体的: A;上方 B下方 C中间D中间偏下 • .根据透视的知识分析,在画这个正方体时
,需要用到: A 点透视 B成角透视 C数点透视 D平行透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二、构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27张) ppt
第
四
七年级美术_第一课_画家乡的风景1
![七年级美术_第一课_画家乡的风景1](https://img.taocdn.com/s3/m/7e5cffff76eeaeaad1f330c8.png)
知识拓展
欣赏优秀的风景速写作品
2.同样的墙面, 砖的大小、疏密 有什么不同?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
透 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与探究
线 条 3.不同的物体与材质,怎么用线条去表现?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观察与练习
将先前的作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注意哪些部分可以留白,哪些部分可以仔 细刻画,同时注意石块的大小疏密处理 ,不同物体的表现形式。
水乡
油画
陈逸飞
这些建筑还是平行透视 吗?
成角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
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 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 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透视——成角透视
步骤:1.先定视点,也叫消失点; 2.再由视点作平行于地面的的直线;
小训练:
尝试用线条改画左边这 幅画,把景物简化成一块块 的形状。选择一个你有兴趣 的局部也行,注意表现屋顶 、道路、墙壁的透视关系。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1.观察速写作品,相对的两面墙 有什么区别?
留白
明 暗
亮
用线条对砖 头进行了仔 细的刻画
暗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远 远
2近
远 远
4视觉近
观察与探究
A
B
平行透视 凡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 : 成九十度角,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 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 设计另一座楼。利用平行透视 的规律。
观察与探究
铅笔的用处
手持铅笔与视平线平行可观测 到院墙线的角度和方向。
初中美术课件透视(平行透视_和_成角透视)
![初中美术课件透视(平行透视_和_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9a76d1a7a32d7375a41780ed.png)
透视规律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
大近
远
小
低远 高 近
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 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 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 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 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 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近大远小
透视图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2)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客观物体(指 立方体)存在与画 面平行的面时产生 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 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 视现象。
视平线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意大利)
课堂作业
透视的类型
![透视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3586211ff00bed5b9f31d8b.png)
透视的类型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散点透视法”符合心理的真实,是种内在的真实。
“焦点透视法”符合视觉的真实,是种外在的真实。
这两种结构法的差异,从文化积淀角度看,也许正透露出了一者更重视内心(主体),一者更重视环境(客观)的东西文化差异的消息。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认为只有西洋画有透视,传统的中国画没有透视。
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传统的中国画是有透的但它的透视方法与西洋画的透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西洋画讲究焦点透视法,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
所谓焦点透视法,就是严守一个特定的视点去表现景物,近大远小,呈放射状。
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
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例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用散点透视的多视点原理,把古代汴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
船只等等丰富内容的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给予了充分详尽的表现。
如果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它只能突出地表现画家确定的一个视点周围的景物,也只能将其它许多景物根据近大远小的原则虚隐掉。
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不重焦点透视,它不过是在一幅画中根据需要采用多个焦点透视而已。
这是传统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系统的透视学,但对于科学的焦点透视法,也早有朴素的深刻认识。
早于德国透视画家丢勒一千多年的六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就曾写过一篇《画山水叙》说明了透视学中按比例远近布置物景的法则。
但中国画家多喜欢表现空间跨度大的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他们不满足于用一个焦点来束缚自己的视野,因此,中国画家多采用移动式、减距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山东省郓城县侯集中学严作涛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