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心理分析.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 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 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 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 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 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 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Baidu Nhomakorabea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比如在选购礼品时,精美 的包装、偏高的价位使人产生晕轮效应,想象包装里的东西 与外面的一样精美,和偏高的价格一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晕轮效应既是无意识的,又是固执的。所以近年来随着 市场的发展,一些企业、商场纷纷装修门面,讲究包装,以 期利用晕轮效应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公 关人员主动利用晕轮效应来进行实事求是的宣传,是无可厚 非的,但是如果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进行坑蒙拐骗却是应该 反对和制止的。
第五章公众心理分析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 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 第四节价值观、从众心理、逆反心理与公
众行为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
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觉。心理学告诉 我们,通常我们感觉到的世界,不一定是现实的千真万确的 客观世界,它往往带有人们的主观看法,因此,对于同一件 事情,不同的人,由于知识水平不同,阅历不同,就会产生 不同的知觉。“一千个观众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描 述的就是这一现象。虽然客观的社会现象呈现在每个人面前 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知觉主体汲取的信息不同,就会产 生不同的社会知觉,从而导致不同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例如 想买数码相机的人,在生活中就会关注数码科技的发展,关 注数码相机的品牌、价格、质量等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 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 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 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 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 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 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 环不过是月亮的光晕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 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首因效应不是一直都只给人们负面的感觉,有时候也能给我 们带来正面的感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 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 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 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 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 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 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 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 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 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给人以巨大的折射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一旦形成,会妨碍人们正 确、全面的认识事物,第一印象不仅来自于直接的接触,而 且也可能来自于传播媒介的间接介绍。了解首因效应的作用 对于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公共关系 人员在观察公众时应尽量避免受首因效应的影响,对公众失 去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公共关系人员应巧妙地利用 这种心理定势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公共关系主体的社会形 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知觉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受各种偏见的影响而造
成歪曲的社会知觉,做出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判断。在心理 学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有积极的作 用,但也有消极的作用,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处理好这种心 理定势,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心理定势有: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次进入一家商场,或第一次购买某厂家的产 品等都会给公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 影响他今后的行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意味着一个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某 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就会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他绩效 要素也评价较高;反之,如果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 价较差,则会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他绩效要素也评价较差。 实质上,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评估者 在员工绩效评估过程中,把员工绩效中的某方面甚至与工作 绩效无关的某一方面看得过重,用员工的某个特性去推断其 其他特性,造成“一好百好,一差百差”,以偏概全的评估 偏差。当被考核者是那些对考核者表现特别友好或特别不友 好时,晕轮效应是最容易发生的。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社会知觉的定义 所谓社会知觉,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和团体特
征的知觉。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和公共关系,必须先具有正确的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主要 包括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认识,有着明显的感情参与因素。通过观察人的表情、动 作、语言等完成对他人的认识并形成相关的态度。一般来说, 人们越是彼此接近,交往频繁,相互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就 越容易产生好感、同情和友谊。自我知觉则是指一个人通过 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一般自我知觉 不一定正确。“认识自己”有一定难度,但又十分必要。通 常我们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 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 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 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 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 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 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Baidu Nhomakorabea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比如在选购礼品时,精美 的包装、偏高的价位使人产生晕轮效应,想象包装里的东西 与外面的一样精美,和偏高的价格一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晕轮效应既是无意识的,又是固执的。所以近年来随着 市场的发展,一些企业、商场纷纷装修门面,讲究包装,以 期利用晕轮效应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公 关人员主动利用晕轮效应来进行实事求是的宣传,是无可厚 非的,但是如果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进行坑蒙拐骗却是应该 反对和制止的。
第五章公众心理分析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 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 第四节价值观、从众心理、逆反心理与公
众行为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
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觉。心理学告诉 我们,通常我们感觉到的世界,不一定是现实的千真万确的 客观世界,它往往带有人们的主观看法,因此,对于同一件 事情,不同的人,由于知识水平不同,阅历不同,就会产生 不同的知觉。“一千个观众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描 述的就是这一现象。虽然客观的社会现象呈现在每个人面前 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知觉主体汲取的信息不同,就会产 生不同的社会知觉,从而导致不同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例如 想买数码相机的人,在生活中就会关注数码科技的发展,关 注数码相机的品牌、价格、质量等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 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 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 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 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 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 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 环不过是月亮的光晕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 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首因效应不是一直都只给人们负面的感觉,有时候也能给我 们带来正面的感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 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 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 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 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 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 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 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 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 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给人以巨大的折射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一旦形成,会妨碍人们正 确、全面的认识事物,第一印象不仅来自于直接的接触,而 且也可能来自于传播媒介的间接介绍。了解首因效应的作用 对于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公共关系 人员在观察公众时应尽量避免受首因效应的影响,对公众失 去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公共关系人员应巧妙地利用 这种心理定势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公共关系主体的社会形 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知觉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受各种偏见的影响而造
成歪曲的社会知觉,做出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判断。在心理 学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有积极的作 用,但也有消极的作用,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处理好这种心 理定势,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心理定势有: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次进入一家商场,或第一次购买某厂家的产 品等都会给公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 影响他今后的行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意味着一个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某 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就会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他绩效 要素也评价较高;反之,如果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 价较差,则会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他绩效要素也评价较差。 实质上,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评估者 在员工绩效评估过程中,把员工绩效中的某方面甚至与工作 绩效无关的某一方面看得过重,用员工的某个特性去推断其 其他特性,造成“一好百好,一差百差”,以偏概全的评估 偏差。当被考核者是那些对考核者表现特别友好或特别不友 好时,晕轮效应是最容易发生的。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
(二)社会知觉的定义 所谓社会知觉,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和团体特
征的知觉。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和公共关系,必须先具有正确的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主要 包括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认识,有着明显的感情参与因素。通过观察人的表情、动 作、语言等完成对他人的认识并形成相关的态度。一般来说, 人们越是彼此接近,交往频繁,相互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就 越容易产生好感、同情和友谊。自我知觉则是指一个人通过 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一般自我知觉 不一定正确。“认识自己”有一定难度,但又十分必要。通 常我们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