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六讲 文化传承与创新ppt课件

第十六讲 文化传承与创新ppt课件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 “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坚持正确方向
1.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


①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竞争又排斥文化合作的过程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 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 程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8、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更正提示: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 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更正提示: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 1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更正提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 展。 (更正提示: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 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 (2)为什么要文化创新(即其必要性、重要性) (3)实践的定义 (4)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2、巨大的作用,巨大的意义 (1)创新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作用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①是源泉 ②是动力和基础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称作凝固的 艺术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基本形式)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

未来文化教育的创新方向
教育资源整合
个性化学习
未来文化教育将更加注重资源的整合 和共享,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地 区的合作,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 教育服务。
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通过智能技 术、大数据等手段,为每个学生提供 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指导。
社会参与
未来文化教育将更加注重社会参与, 鼓励学生、教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文化教育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 新。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教育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基石,通过普及和推广文化教育, 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育内容
包括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历史、语言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多 元文化的教育,帮助公众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教育形式
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等,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1 2 3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与传承 传统文化有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 认同感和凝聚力。
保护方法与措施
通过建立文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认定与培训等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 保护与传承。
传承与发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其与现代社会 相适应,融入时代元素,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 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文化传承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以 及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同时也面临着机遇。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文化传承得 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
02
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解读课件)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解读课件)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内容解读
第七课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为起点,集中阐述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阐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措施,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民族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第八课 围绕外来文化 以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为前提,集中探究文化 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价值,文化交流、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引 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思想 政治
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领会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12发展的重 要意义,弘扬民族精 神。
第八课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理解文化多样性 的价值,明确文化交 流互鉴的途12径和意义 。
第九课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 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 影响力和感召力;展 示中国特色12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核心知识
课时建议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共3框6目 建议安排3课时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本课共3框6目 建议安排3课时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课共3框7目 建议安排4课时
综合探究
建议安排1课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观看 下次再见
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拓展和运用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紧紧围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展开,以文化的 内涵和功能为起点,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 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 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 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交锋交 融;懂得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文化传承与创》课件

《文化传承与创》课件
《文化传承与创》PPT课 件
文化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过去的记忆,更 是我们的现实和未来。
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1 凝聚力
文化连接着人们的情感,形成了社区和国家的凝聚力。
2 身份认同
文化使个人和群体树立自豪感和身份认同。
3 启发思维
文化激发了创造力和思考方式的多样性。
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音乐创新
数字化音乐的发展为文化传承带 来新的表达形式。
创新与文化传承的融合
1
传统手工艺
传统工艺注入现代设计,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手工艺。
2
文化活动
创新的文化活动为传统节日和庆典注入新能量。
3
教育传承
通过教育传承,培养当代人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结论和要点
1 文化传承是重要任务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力量
通过创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文化得以更新和发展。
3 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文化创造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交流
通过文化创作,促进跨文化 交流和理解。
身心享受
参与文化创造过程,享受创 造的乐趣和满足感。
经济贡献
文化创造产业为经济发展做 出贡献。
当代创新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建筑创新
当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形式的 融合,延续了文化遗产。
艺术创新
当代艺术家以新颖的方式表达和 探索传统文化。
口传
通过祖辈的口述传统以传承文 化遗产。
书写
将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写成书籍 以传承给后代。
节日庆典
通过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弘扬 文化。
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班会PPT课件
文化自信
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好地展示中国特色的文化魅力。
协调共生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形态。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建立文化自信
通过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传承优秀品德
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
文化自觉不强
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传承的意识。
传统工艺失传
一些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需保护和传承。
文化交流阻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存在障碍,需要增进互相了解。
保护力度不足
政府和社会力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需进一步加强。
3
塑造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构建了民族的特点和魅力。
4
促进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文明精神,是民族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审美追求。
2
融合重构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流行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形式,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3
跨界整合
打破传统文化与其他领域的壁垒,实现多元化跨界合作,形成创新驱动力。
发掘和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我们需要用心去发掘其中的独特魅力。从中华优秀传统中寻找灵感,借鉴先人智慧,激发历史文化的生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和创造性转化,让它与当代生活自然融合,重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课件】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件-2023届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件-2023届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比较: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时代性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
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 主体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 容
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 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 坡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 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
(4)文化与民族、国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促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当代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处。前者是后者的前奏,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
核心归纳——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形成 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得来的;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互相促进的产物;吸 发展 收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产物。
主要 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包括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 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 :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作用、意义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民族精神的特点
民族性
先进性 时代性

文化传承与创新ppt教学课件

文化传承与创新ppt教学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也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 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去其糟粕”,______________,古 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 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 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2)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 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 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 ________的集中表达。
解析:本题是考查文化继承的知识点。我国老字号 商业品牌形成经营文化特色,但有些由于不能与现代技 术对接等原因,日益萎缩,甚至消失,说明了老字号要 重放光彩,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吸取时代精 神,进行发展,与时俱进,CD说法符合题意。A中“全 面”说法错误;B中“摒弃”说法错误。故选答案CD。
答案:1.价值观念 相对稳定性 2.适应 3.取其精 华 批判继承 4.继承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件(PPT 40页)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件(PPT 40页)

3.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积极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全面发展。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 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 上的反映,同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 进作用。 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包括传 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其糟粕。
【思维拓展】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 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制度的 更替,社会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 程,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 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 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 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在蓬勃 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 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 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 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 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拓展延伸 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
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强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考法1 ★★★★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 响的分析
01 准确理解并区分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及其地位、作用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
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等
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 建 筑 被 称 为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 含义 定俗成、世代相传的 凝固的艺术 风尚、礼节和习惯 影响
01
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措施
考点38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考法1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的分析
★★★★
考法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应用 ★★★★ 考法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判断及应用 ★★★ 考法4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区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别 做法

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 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 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创新
考点39
考法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分析 ★★★★★
考法2 文化创新的意义的考查 ★★★★ 考法3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的分析 ★★★★★
考法4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的考查 ★★★★★
考法1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分 析
01 弄清什么是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社会的活动,如
考法3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 判断及应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共 35张)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共 35张)
1982年,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 微镜产生了,它使人类第一次能够观察到单个 原子或分子排列状态,它给人们提供了对纳米 结构进行测量的“眼睛”。自从这一工具发明 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 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小结: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 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王先勇制作
2009年上学期
课堂探究:
从《云南映像》的创作中,说说民间采 风与文化创新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湖南省嘉禾县第一中学
王先勇制作
2009年上学期
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
• “采风”一词的原意是收集民歌; • 古代文人深入民间采集民歌民谣,为的是给
创作诗词歌赋增添灵感; • 这里的“风”是“风、雅、颂”的“风”。
◇文化源于实践,文化创新源于实践。 ◇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创新。 ◇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条件。 ——文化创新是在实践中实现的。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作用)
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 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 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 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 情的笔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湖南省嘉禾县第一中学
王先勇制作
2009年上学期
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象》
湖南省嘉禾县第一中学
王先勇制作
2009年上学期
湖南省嘉禾县第一中学
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象》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学习目标
(一)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三)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部分)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象》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艺术人生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赵本山
2007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年 《 策 划 》
《策划》的题材有反讽现实的意味,以“公鸡下 蛋”为由头,将博客、假广告、耍大牌、狗仔队、 炒作等热门话题在笑声中一一揭开。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2008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年 《 火 炬 手 》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品故事很简单, 就是围绕白云、黑土争当奥运火炬手展开。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2009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年 《 不 差 钱 》
(三)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训课件(PPT53页)
➢《舌尖上的中国》 用最朴实的 镜头还原了几千年民俗工艺下的 这场盛宴,展示最普通劳动人民 的辛勤。 ➢播出后对我国饮食行业的发展 带来很大启示,积极探索特色餐 饮、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弘扬传 统文化,探索品牌战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 程度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国家观、文化观。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 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 于人民。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 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 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水疑解惑
探究点 建设文化强国
[问题引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 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 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1)文化事业是从社会层面来讲,强调公共性和公益性;文化产业是从经济 层面来讲,倾向于经济效益。 (2)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文化产品的质量。 (3)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 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 独特魅力。
[典型例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公园、博物馆、 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已全部或部分免费开放。这主要体现了 ()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D.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
机遇
尽管面临挑战,但文化传承也具有许多发展机遇。例如,通 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传 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此外,跨文化交流和作也 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02
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
语言与文字
总结词
语言与文字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详细描述
跨国文化合作项目
加强与世界各地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文化研究、艺术交流等 活动,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海外文化中心的建设
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 认识。
06
未来展望与总结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 如何保持本土特色与融 入全球化的挑战。
利用新技术
通过利用新技术,如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动文化的 创新和发展,提高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鼓励个人创新
通过鼓励个人创新,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的 创新和发展。
05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实 践
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1 2 3
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3D扫描等技术,对传统 艺术作品进行高精度复制,以保护其原貌和文化 价值。
理解和认同。
传媒传播
01
02
03
传统媒体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 传统媒体,传播中华文化 的精髓和价值。
新媒体
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新媒体平台,以视频、音 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中华 文化的丰富内涵。
跨文化传播
通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 地,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 力。

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主题班会PPT课件
激发创新思维
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可以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想象力。
彰显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与创新的融合,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自信。
传统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1
学习传统
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创新转化
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
3
实践应用
在现实中展现创新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充分认知和尊重传统,并将其与时代需求相结合,转化为具有当代表达的全新形式。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创新和实践,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的环境中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交流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变迁,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传统文化的转型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需要吸收现代元素,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彰显其持久魅力。
创新的关键所在
成功的文化创新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和表达。
当代青年文化认同现状
系统完整
这一系统包含了哲学思想、礼仪制度、艺术创作等众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价值导向
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提倡人伦道德、修身养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地域特色
各地区的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传承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和精神内核,代代相传,成为了维系民族文化的根基。
从服饰、建筑、艺术到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元素正被注入当代语境,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当代表达形式。这不仅延续了悠久的文化传承,也让人们以全新的视角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融合创新的意义和意义
推动社会发展
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习俗的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统建筑的继承—— 1.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4.如何对待? 2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重点) 5.意义 3、反对“守旧、历史虚无主义”
1.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是我 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 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 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对传统习俗 应这样理解( ) ①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糟粕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 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区别:文化继承的含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的含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 自身 的传 承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决定、根本性因素 ②科学技术 ③思想运动—— 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教育 ——能动性活动,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是什么:
(1)内涵: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
使文化得到发展。
文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 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关系: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
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 承。
考点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1 传 2.特点 继承性: 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相对稳定性: 统 鲜明的民族性: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文 3.作用:(双重性:促进和阻碍)看是否顺应社会 化 生 活的变迁,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还是一成不
变。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C ②传统习俗是应该抛弃的
2.“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 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C.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C.多样性
B.相对稳定性
D.继承性
B
5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 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 可见
①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 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 ③ 推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 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
7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 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D.“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C
8“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 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 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B
3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
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 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 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 之一。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剪纸作为我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 一,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贵遗 存。现如今,传统剪纸艺人正用古老的 剪纸艺术表达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情节,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 A.民族性
B
2、怎么办
(1)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 的过程中继承。 (2)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 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考点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1、决定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 3、思想运动 4、教育
6.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 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 承,是因为( ) ①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 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传 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文化 多样性与 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
(1)含义、表现 (2) 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前提: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 2.文化传播 意义:引进来,走出去 化 (2)怎么办?途径、主要手段、要求 传 承 (1)是什么?含义 与 四、文化 创 的继承性 一、传统文(2)为什么?表现特点地位作用意义 新 与文化发 化的继承 (3)怎么办?继承,发展 (展 文 二、文化在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化 继承中发展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 展 五、文化 ) 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