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与护理

合集下载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详解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详解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一、伤口的定义: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生理功能受到损伤,伴或不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二、人类伤口照护xx4500年前人们就发现:创面被覆盖后较不覆盖愈合效果要好。

长期以来,曾出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敷料,有些是动植物,有些是矿物质。

甚至粘土,砂和雪也用作创面覆盖物。

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应用具有吸收功能的材料,如拆散的旧的绳索或碎布片等材料加工成为覆盖创面的敷料。

“棉纱布”时代”:1867年,约瑟夫.李斯特发明了棉纱布敷料对术后切口覆盖以阻隔空气中的细菌对创面的侵袭。

之后的一百年,以棉纱布制品为代表的“干燥透气”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利用伤口敷料用密闭半密闭方法保持伤口低氧、微酸、适度湿润的环境,增加细胞生长及移行速度,加速伤口愈合,并可防止痂皮形成。

三、干性愈合的缺点: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患者疼痛;再次性机械损伤容易发生感染换药频次快,护理量大四、湿性愈合的优点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其释放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保持伤口局部湿润不会形成结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疼痛降低感染几率五、选择敷料时应考虑的因素渗出量多少伤口的解剖部位坏死组织的多少伤口有无感染有无死腔或者xx六、新型敷料1、水凝胶敷料(清创胶)成份: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加以纯净水组成优点:–提供湿性、微酸的愈合环境–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溶解黑痂及坏死组织–填充xx及腔隙类伤口–保护外露骨膜、肌腱、内脏器官等,防止坏死缺点:–xx过多容易造成伤口浸渍;–不能涂抹在正常皮肤上;–需要二级敷料固定清创胶使用注意事项1.少量涂抹在坏死组织上,不要涂在正常的皮肤上.2.对于厚而硬的黑痂皮可预先用刀片在痂皮上划线,可加快清创胶的吸收,加快溶痂速度.3.尽量外盖密闭敷料,如溃疡贴或渗液吸收贴,加快自溶性清创.4.用于腔洞时,填充基底部起1/3的空隙,注意一定要接触到伤口基底.小而深的腔洞可预清创胶抽吸入注射器,然后再打入腔洞.5.在愈合后期,伤口创面较干亦可涂抹少量,帮助伤口愈合.6.不能用在严重渗液的伤口.2、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造口粉、安普贴膏剂)优点:–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生长–溶解坏死组织–提高生活质量,可沐浴且外表美观–不被xx浸湿–预防瘢痕的形成缺点:–不适用于渗液多的伤口;–周围皮肤脆弱或感染伤口不能使用3、泡沫(海绵)类敷料优点:–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溶解坏死组织–吸收大量渗液–肉芽组织水肿–感染伤口–不浸渍周围皮肤缺点:–无粘胶的敷料,需二级敷料固定;–不透明,不方便观察伤口泡沫敷料使用注意事项1.可以用于大部分性质的伤口,除有黑痂及干性的伤口.2.用于清创时可配合使用清创胶.3.用于腔洞伤口时可配合使用清创胶,藻酸盐敷.4.用在静脉溃疡的伤口,可选择无粘胶的,最好外加压力绷带.5.覆盖伤口一定要比伤口边缘大2-3cm.6.更换:当伤口渗液接近边缘2cm时即需要更换.7.在伤口愈合后期(成熟期)要及时更换透明贴.4、藻酸盐类敷料优点:–提供湿性愈合环境–感染伤口–止血–吸收渗液量是自身重量17-20倍–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溶解坏死组织–填充腔隙、瘘管、xx等缺点:–不能用于干痂伤口;–无粘性产品需要二级敷料固定–适应症:–1、黄色期、红色期大量渗液的伤口;–2、有深腔、窦道、潜行的伤口;–3、有少量渗血的伤口:擦伤、供皮区、机械清创后;不适用于自身生理不能控制、必须借助外科手段止血的情况.5、含银敷料注意事项可以用在感染伤口,大量渗液伤口.不能用在黑痂伤口xx.首推荐用在伤口炎性期,糖尿病足和静脉溃疡伤口.覆盖伤口一定要比伤口边沿大2-3CM.小心谨慎用在生长良好的伤口xx.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需要定期进行评估.七、换药时注意事项:1.一定要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不可以用碘伏或者其他消毒液;2.伤口周围皮肤一定要干透,再覆盖湿性敷料;3.各种敷料一定要充分接触创面,才能发挥敷料的作用;4.在填塞窦道与潜行时,藻酸盐敷料一定要放在最里面;5.在选择敷料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伤口的渗出液:a.渗液足够多时,藻酸盐敷料应当加大用量(可以更多的吸收渗液,减少换药的次数、节约费用);b.渗液少时,选择吸收渗液吸收量相对少的(透明贴、溃疡贴),方便观察,促进爬皮;提示:没有哪一种敷料具备所有理想敷料的特点没有哪一种敷料适用于一个创面的各个阶段应根据具体的伤口状况选择合适的敷料总结:湿性愈合可防止结痂及瘢痕形成,为创面提供最好的湿润环境。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湿润环境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
01 湿润环境能够降低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细 胞凋亡和坏死。
02 在湿润环境下,细胞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降低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细胞死亡。
03 湿润环境还能促进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细 胞的生存能力。
湿润环境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
01
湿润环境能够提供细胞迁移所需的滑润表面,降低细胞迁移的 阻力。
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
湿性环境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有利于细胞生长和繁殖,从而加速 伤口的愈合。
湿性伤口愈合能够促进血管再生和肉 芽组织的形成,进一步加速伤口的愈 合。
降低感染的风险
湿性环境能够保持伤口清洁,减少细菌的滋生和繁殖,从而 降低感染的风险。
湿性伤口愈合能够促进白细胞和抗体等免疫因子的释放,提 高机体的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感染的风险。
新型敷料应易于更换,减少患者痛苦和医护人员 的工作负担。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伤口护理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 求。
研究不同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对湿性伤口愈合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 果。
探索基因和细胞疗法在湿性伤口愈合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方案。
湿性伤口愈合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
04 湿性伤口愈合的实践应用
湿性敷料的种类和选择
泡沫敷料
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能够提供湿润的环境,促进伤
口愈合。
凝胶敷料
能够提供湿润的环境,保护伤 口,减轻疼痛。
湿性绷带
能够提供湿润的环境,促进细 胞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藻酸盐敷料
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止血作用 ,适用于渗出较多的伤口。
湿性敷料的使用方法
清洁伤口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摘要:目前国内外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之一即压力性损伤,既往已有许多研究指出在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伤口护理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可取得十分明显的临床效果。

本文重点就湿性愈合理论在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敷料优势以及湿性愈合理论在各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综述。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压力性损伤;伤口护理湿性愈合理论是指在患者局部伤口湿润的前提下不会结痂,而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为其创造接近生理状态的湿性愈合环境,对其肉芽生长以及皮肤细胞分裂更加有利,从而可使其伤口愈合得到有效促进。

压力性损伤在临床被认为是有突出负面影响的健康问题之一[1]。

有相关资料记载,其在综合医院中约有3%-14%的发生率,且相比伤口愈合者,伤口未愈合者的病死率可提升约6倍。

由于该疾病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其受多因素互相影响,因此可明显延长其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并使其出现较难愈合的复杂性伤口。

面对此情况,全世界诸多的相关机构均加大了对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的护理重视,并开始将湿性愈合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现将结合相关资料综述如下:1、湿性愈合理论的背景研究Odland在1958年指出相比创面水疱破裂的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有完整水疱的压力性损伤患者可更快速的愈合伤口。

Dr. Winter(英国动物生理学家)在1962年发表于权威杂志《Nurture》中的研究也指出:在猪的伤口上覆盖聚乙烯膜可将其愈合率提升1倍,就此而诞生了湿性愈合环境理论。

Hinman等人在1963年的一项人体试验中应用密封湿润伤口,结果发现人体表皮的再生速度可提高40%左右。

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2000年的行业指南中确定并颁布了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为湿性疗法。

2、湿性愈合敷料的优势研究传统伤口敷料具有众多优点,比如可对渗液进行吸收,对创面进行保护,价格低廉等。

但由于其渗漏的速度较快,更换敷料的频率较高;伤口粘连,易使伤口结痂;为患者行敷料更换的过程中可对其创面进行破坏或二次损伤,因此相对而言患者伤口并不能够较快的愈合。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与护理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与护理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与护理一伤口的分类通常根据损伤时间及被细菌污染程度,伤口可分为清洁,污染,感染和溃疡伤口四类伤口按损伤时间及被细菌污染程度分类伤口类型伤口特征清洁伤口未受到细菌感染,可一期愈合的伤口污染伤口沾染了异物或细菌,但未发生感染的伤口,如果处理得当,可达一期愈合。

感染伤口包括继发性感染的手术切口,损伤时间较长并发已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

应进行外科干预处理,属于二期愈合溃疡伤口无明显感染,但经久不愈的伤口,经积极换药或手术处理后伤口可愈合创面也有RYB分类方法伤口类型伤口特征;红色伤口可能处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期,增生期或成熟期黄色伤口感染创面可能含有纤维蛋白的腹痂,无愈合倾向黑色伤口含有坏死组织,无愈合倾向溃疡伤口无明显感染,但经久不愈的伤口,经积极换药或手术处理后伤口可愈合二伤口愈合理论1干性愈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伤口的愈合需干燥的环境,大气氧的参与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透气的敷料才能使伤口获得足够的氧气。

以供细胞生长的各种生化反应所需氧气。

透气敷料的缺点是伤口愈合环境差,结痂易造成伤口疼痛,更换敷料市容易损伤创面,伤口愈合速度慢。

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易造成痂下脓肿2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基本原理;湿润环境可加快伤口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无结痂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从而加快伤口愈合湿润和低氧环境能维持创缘到创面中央正常的电压梯度,可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还促使更多的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密闭环境能有效的预防伤口渗液粘连创面,可避免新生肉芽组织再次受到机械行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的愈合;保留在创面中的渗液可释放并激活多种酶和酶活化因子,以促进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渗液能有效的维持细胞的存活,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并且可能参与生长因子的传递和旁细胞分泌过程;密闭状态下的微酸环境,能直接抑制细菌生长,有利于白细胞繁殖及发挥功能,同时也可防止和控制感染三伤口敷料的选择纱布,棉垫等传统敷料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敷料,但其缺点也早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因敷料可吸附大量渗出物并干燥,敷料常与组织粘连,更换敷料时粘连可引起患者疼痛。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应用_PPT课件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应用_PPT课件

蜂蜜
蛛网
古埃及纱草纸
中草药
伤口表面严重脱水
吸收能力有限
黏着伤口,更换时导致机械性再损伤,换药出血 疼痛
细菌容易穿透
易残留碎屑
更换频繁,换药工作量大
伤口愈合时间长
伤口愈合发展的历史
▪湿性愈合理论:
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 物试验(猪)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 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一倍
3.在更换敷贴时,应当0度牵拉,撕除敷贴,减少疼 痛,保护皮肤;
何时更换敷料?——颜色的改变
注意:撕除时最好牵拉撕除,可减少疼痛; 吸收渗液或者汗液时,透明贴会变白,提示应该更换。
输注左氧氟 沙星后引起 局部反应
应用康惠尔透明 贴
数小时后,红线 消失,疼痛减轻
Pa ge 45
谢谢!
清创后
通过水合伤口的坏死组织,启动机体内源性清创过程,可彻底、 无痛地清除坏死组织
高内聚性保证在使用时粘附在伤口上,可用于任何部位伤口 当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后,伤口看上去会比原始创面要大,这
是正常现象
• 特殊的3D发泡结 • 柔软的泡沫垫, • 不与伤口粘连,
• 表层PU半透膜,完
构,能快速、大 可均匀分散压力
为什么 会卷边 儿?
使用溃疡贴/透明贴——促进血运,改善压红和淤血
36
1.不必打开,可直接观察伤口,避免了反复念黏贴引起的皮肤损伤 ;
2.防水,可以避免由于潮湿引起的皮肤问题。
您是否担心:在撕除敷贴时会把表皮层一起撕破?
如何处理?
皮肤保护膜
1.在清洁皮肤后,首先擦拭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
2.不必频繁更换敷贴;
避免更换敷料时
全阻隔外界细菌及

伤口愈合的新理念——湿性愈合疗法

伤口愈合的新理念——湿性愈合疗法

新闻眼视点日常生活中,伤口十分常见,在我院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经常会看到患者因使用传统的伤口处理方法导致感染而就诊。

大家熟知的处理方法是19世纪法国伟大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的使用干性敷料覆盖伤口的“干性愈合疗法”。

这种方法延续了10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动物学家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伤口在湿润环境中的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干燥开放环境,因此他提出了“湿性愈合”的理论。

如果能够及时正确地运用湿性愈合疗法处理伤口,可以让其更快地愈合,本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伤口愈合新理念———湿性愈合疗法。

干性愈合疗法存在的问题在说湿性愈合疗法的优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干性愈合疗法的不足。

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干性愈合存在的问题,才促成湿性愈合的诞生。

干性愈合疗法是通过干燥创面、消毒包扎等方式处理伤口,在这个过程中伤口会逐步结痂,内部组织细胞在痂下缓慢愈合。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因为敷料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发生了粘连,每次更换敷料都要“脱一层皮”,让人痛苦不堪。

有人认为结痂是身体对创伤的一种保护机制,可以阻碍细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

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实际情况是皮肤受创后屏障作用遭到破坏,导致大量体液渗出,伤口处的电解质也大量流失,虽然有利于干燥结痂,但并不利于伤口愈合,反而因为生物活性物质减少导致愈合速度变慢。

而且结痂会扯动未愈合皮肤产生疼痛,愈合后期也会因为痂皮的存在,使新生表皮变得“坑坑洼洼”,容易留下疤痕。

什么是湿性愈合疗法湿性愈合疗法就是使用各种新型敷料,促进坏死组织和痂皮软化、溶解、清除,营造湿润、低氧或无氧及接近于人体常温37℃的微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湿性愈合疗法的优点第一,伤口愈合速度快以Ⅱ度压疮创面治疗为例,湿性愈合疗法的愈合时间只有干性愈合的50%左右,主要原因是湿性愈合封闭了伤口,一方面保留了渗出液中有利于伤口恢复的生长因子,另一方面湿润环境有利于细胞增殖、迁移。

第二,减轻换药时疼痛干性愈合换药时会撕裂痂块,并使神经末梢再次受损,剧痛就产生了。

伤口基础知识、湿性愈合理论及伤口的评估与治疗

伤口基础知识、湿性愈合理论及伤口的评估与治疗

皮肤的功能
感觉功能 保护功能 体温调节的功能 交流 代谢 分泌、排泄和吸收
伤口的定义
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的作用下所致的损害,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伴有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
伤口的分类
以愈合时间分 以受伤原因分 以生理结构分 以愈合类型分 以愈合过程分 以颜色分
局部因素5——活动
邻近关节的伤口如果过早活动,会加重炎症渗出引起肿胀,而影响供血;而且极易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不利于股神经、血管、肌腱的修复。 压力、摩擦力或拉力会造成表面皮肤和深部血管及肌肉的受损 新生肉芽组织非常脆弱,牵拉易致损伤出血,影响纤维母细胞分化和瘢痕组织形成
局部因素6——血流量和氧张力
伤口分类3——以皮肤生理结构分
部分皮肤缺损的伤口(Partial thickness wound): 全层皮肤缺损的伤口(Full thickness wound):
伤口分类4——以愈合类型分
部分皮肤缺损的伤口(Partial thickness wound): 全层皮肤缺损的伤口(Full thickness wound):
局部因素3——微生物污染
伤口的菌落数>105/cm3 白细胞不能抑制大量细菌活动 感染伤口 局部红、肿、热、痛和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 主要原因:胶原代谢紊乱,胶原溶解多于沉积 细菌和炎症细胞增加了氧和其它养料消耗
局部因素4——异物
异物包括: 细菌 坏死组织细胞碎片、痂皮 外科缝线 外界颗粒性物质如灰尘、毛发或者其他物体 伤口敷料残留物,如纱布纤维 血肿、残留血块 都是培养细菌的温床 影响伤口的收缩过程 结痂时,干燥的环境使表皮细胞的移行减慢
伤口基础知识、湿性愈合理论及评估与治疗原则
了解皮肤

湿性愈合_演讲模板

湿性愈合_演讲模板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湿性愈合 的相关知识
1 湿性愈合的原理
湿性愈合的原理
湿性愈合的原理在于创造一个湿润的环 境,该环境可以促进上皮细胞和成纤维 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
湿润的环境可以保持皮肤的水分,防止 皮肤干燥和鳞屑的产生,从而减少伤口 的疼痛和瘙痒
此外,湿润的环境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伤口的愈合
5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清洁伤口、 选择合适的敷料、保持湿润环境、 观察伤口变化等方面,并遵循医生 的建议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制定
-
20XX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THANK YOU TO LISTEN TO CRITICISM GUIDANCE
湿性愈合可以促进 伤口的愈合,缩短 患者的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3 湿性愈合的产品
湿性愈合的产品
湿性愈合的产品包括各 种伤口敷料和伤口处理 产品,如泡沫敷料、水 凝胶敷料、脂质水胶敷 料、银离子敷料等
这些产品可以在湿润的 环境下维持伤口的湿度 ,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这些产品还具有 抗菌、抗炎、减轻疼痛 和瘙痒等作用
避免过度湿润:虽然湿性愈合强调在湿润的环境下促进伤口愈合,但过度湿润 可能会导致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敷 料的适当湿度
湿性愈合的护理
5 湿性愈合与传统干性 愈合的比较
湿性愈合与传统干性愈合的比较
湿性愈合和传统干性愈合是两种不同的伤口处理方法。相比之下,湿性愈合具有以下优点
4 湿性愈合的护理
湿性愈合的护理
在进行湿性愈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清洁伤口:在更换敷料时,需要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伤口,以去除坏死组织和渗出物
选择合适的敷料:根据伤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敷料。例如,对于感染严 重的伤口,可以选择具有抗菌作用的敷料;对于疼痛和瘙痒严重的伤口,可以选择具 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的敷料 保持湿润环境:在更换敷料时,需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如果发现伤口干燥, 可以用适量的水或药液湿润敷料 观察伤口变化: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如颜色、渗出物、疼痛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湿性愈合操作方法

湿性愈合操作方法

湿性愈合操作方法
湿性愈合是一种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疤痕形成的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湿性愈合操作方法:
1. 清洁: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轻清洁伤口,将伤口周围的污垢、血液或分泌物清除干净。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或肥皂,以免伤口受到刺激。

2. 湿敷:在清洁后,将干净的、无菌的纱布或敷料浸湿后轻轻贴在伤口上,确保覆盖整个伤口及周围的正常皮肤。

敷料可以被渗透液吸收,保持伤口湿润。

3. 抗菌保护:如果伤口感染的风险较高,可以在湿敷前涂抹适当的抗菌药膏,以预防感染。

请咨询医生以确定最适合您情况的抗菌药膏。

4. 更换敷料: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通常每天或根据医生的建议更换。

更换敷料时,要先将旧敷料轻轻揭下,然后用生理盐水或适当的洗涤剂清洗伤口。

5. 伤口观察:每次更换敷料时,仔细观察伤口情况。

如果伤口出现任何异常,如红肿、渗液、异味或感染迹象,请立即就医。

请注意,在进行湿性愈合操作前,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并避免使用有害物质或刺激性的药膏。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虑,请立即咨
询医生。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临床应用刘改红课件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临床应用刘改红课件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临床 应用刘改红ppt课件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伤口湿性愈合的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掌握本课件的 知识,您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伤口治疗背景和意义,认识伤口愈合的三个阶段 以及湿性愈合的原理和机制,聚焦近年的研究进展,掌握湿性愈合贴敷剂的 种类和应用,了解湿性愈合的风险与注意事项。最后,总结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伤口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学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近年的研究表明,湿性愈合在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愈合后 瘢痕等方面有很多优势。
1
阶段一:炎症期
在炎症期,血管扩张,导致出血和渗出,引起炎症反应。在这一阶段,应用湿性贴敷剂有助 于减轻疼痛和感染。
2 临床经验和应用技巧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贴敷方法、 剂量和时机等,以及注意医疗废物的分离、 环保等问题。
湿性愈合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湿性愈合的使用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
湿性愈合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如过敏、感染、剥离等。使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 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病情。
使用湿性愈合贴敷剂的注意事项
伤口治疗背景和意义
伤口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伤口的治疗质量关系到创伤部位的功能恢复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严重的伤口,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伤口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伤口愈合的三个阶段
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建期。
湿性愈合的概念及优势
即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胶状物质,保持 其湿润状态,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相比其他治 疗方法,湿性愈合有更多的优势。
湿性贴敷剂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伤口湿性愈合的治疗方法。在各类伤口中的应用,诸如创口、烧伤、溃疡等有很 好的效果。掌握临床应用技巧,对治疗结果的提高和并发症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估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82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

其中,42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40例患者采用湿性愈合理论进行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愈合程度、感染情况等指标。

结果:湿性愈合理论组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为10天,而传统护理组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4天。

湿性愈合理论组的患者伤口愈合程度较好,愈合率为95%,而传统护理组的患者愈合率为85%。

湿性愈合理论组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降低,仅有5%的患者出现感染,而传统护理组的患者感染率为15%。

结论: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程度,并降低感染风险。

因此,推广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慢性伤口;护理引言慢性伤口是一种常见且困扰患者的问题,其愈合过程常常较为缓慢且容易受到感染。

湿性愈合理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慢性伤口护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通过保持伤口湿润的环境,湿性愈合理论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疼痛、改善伤口外观,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为临床护士提供指导和参考,进一步提高慢性伤口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82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

其中,42例患者为对照组,40例患者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的慢性伤口患者;2.患者具有明确的慢性伤口病史,并且伤口持续存在时间超过3个月;3.患者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2.伤口存在严重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患者;3.患者有明显的免疫系统疾病或免疫抑制状态;4.患者有明确的恶性肿瘤或糖尿病等严重基础疾病;5.患者存在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绿期(高风险部位皮 肤,红斑期褥疮,慢 性伤口周边皮肤及创 面愈合后)
黑期(干性坏死期)
黄期(炎症反应期)
红期(肉芽生长期)
粉期(上皮形成期)
5、最佳伤口处理方案的步骤
1 伤口评估 全身性/局部性
4
辅助治疗 原发病处理
2 确定
伤口需求
6
3 选择
合适产品
5
跟踪与 继续教

6、伤口护理
干性坏疽
水合变软
损伤,减少更换敷料时的损伤和疼痛 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少疼痛 封闭性保湿环境敷料形成屏障,降低感染几率。
11、敷料的分类
传统敷料
现代敷料
活性敷胶 ②藻酸盐 ③水胶体、泡沫类
①抗菌辅料 ②含生长因子类敷料
12、传统敷料的不足
易有棉线脱落,形成异物 吸收能力有限,容易浸渍周围皮肤 容易干燥,粘连伤口,造成再次损伤 浸透后细菌容易侵入
2008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行 业指南中特别强调:保持湿润的伤口环境是标准的伤口
处理方法。
9、伤口湿性愈合的核心
湿润
10、湿性愈合的优点
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 促进渗液中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 保持创面恒温,加快细胞分裂促进创面愈合 局部湿润无结痂形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机械性
3、伤口及伤口愈合的基本概念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覆盖了人体的整个体表,其 面积约2平方米,重量约4.5~5kg。伤口或称皮肤组 织损伤是临床护士最常遇到的问题,伤口护理(包括 压疮护理)始终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 预防和处理伤口的结果常常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一 个重要指标。
4、伤口愈合五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与护理
一伤口的分类
通常根据损伤时间及被细菌污染程度,伤口可分为清洁,污染,感染和溃疡伤口四类伤口按损伤时间及被细菌污染程度分类
伤口类型伤口特征
清洁伤口未受到细菌感染,可一期愈合的伤口
污染伤口沾染了异物或细菌,但未发生感染的伤口,如果处理得当,可达一期
愈合。

感染伤口包括继发性感染的手术切口,损伤时间较长并发已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

应进行外科干预处理,属于二期愈合
溃疡伤口无明显感染,但经久不愈的伤口,经积极换药或手术处理后伤口可愈合创面也有RYB分类方法
伤口类型伤口特征;
红色伤口伤口可能处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期,增生期或成熟期
黄色伤口感染创面可能含有纤维蛋白的腹痂,无愈合倾向
黑色伤口含有坏死组织,无愈合倾向
溃疡伤口无明显感染,但经久不愈的伤口,经积极换药或手术处理后伤口可愈合二伤口愈合理论
1 干性愈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伤口的愈合需干燥的环境,大气氧的参与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透气的敷料才能使伤口获得足够的氧气。

以供细胞生长的各种生化反应所需氧气。

透气敷料的缺点是伤口愈合环境差,结痂易造成伤口疼痛,更换敷料市容易损伤创面,伤口愈合速度慢。

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易造成痂下脓肿
2 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基本原理;湿润环境可加快伤口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无结痂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从而加快伤口愈合湿润和低氧环境能维持创缘到创面中央正常的电压梯度,可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还促使更多的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密闭环境能有效的预防伤口渗液粘连创面,可避免新生肉芽组织再次受到机械行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的愈合;保留在创面中的渗液可释放并激活多种酶和酶活化因子,以促进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渗液能有效的维持细胞的存活,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并且可能参与生长因子的传递和旁细胞分泌过程;密闭状态下的微酸环境,能直接抑制细菌生长,有利于白细胞繁殖及发挥功能,同时也可防止和控制感染
三伤口敷料的选择
纱布,棉垫等传统敷料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敷料,但其缺点也早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因敷料可吸附大量渗出物并干燥,敷料常与组织粘连,更换敷料时粘连可引起患者疼痛。

也可使新生上皮脱落。

目前。

代表新型敷料有透明薄膜敷料,水胶体敷料,海绵类敷料,水凝胶敷料,高渗盐敷料等等。

其共性都是为伤口提供湿性愈合环境和不粘连创面,以促进创面愈合,维持适宜的温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维持低氧环境,促进血管及上皮组织的生成;吸收渗液,防止侵啧,保护周围皮肤;透气,隔菌,抑菌,降低感染发生率;有效止血,溶解坏死组织;预防瘢痕形成,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用方便安全,患者易接受。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