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句法歧义句认知加工初探
关于句法歧义现象信息加工的认知研究
能力倾 向的相关达到 了显著性水 平 。他们根据个 体在语言 信息加工 中工作记忆广度 的高低 ,将个体分 为高广度 阅读 者和低广度 阅读者 , 研究显示 , 在语言加工 的精 准性和速度 上, 高广度阅读者都高于低 广度 阅读者 。这是 由于高广度 阅 读者在进行句子加工时 ,可 以利用多余 的工作记 忆容量进
Ab ta t T i r c e sa t r m h h n me o fs n a t s r c h s a t l trsfo t e p e o n n o y t ci i c
句法歧义结构 的分析受 到了多种因素 的制 约 ,而且人们在 利用这些 因素进行 加工 时都会 占据有 限的工作记忆资源 。 Ht i h以及 B d l c ade y在第一次提倡把 工作 记忆看做一种
行一定额外 的记忆任务 和计算 任务 ,进而在加 工歧义句 时
转换一生成语法来解释句法歧义 。在计算机领域 , 人工智能 专家 Wiord 发出 了计算 机程序 “ n ga 开 积木 世界 ”通 过这个 , 程序 开创 性地研究 了歧义句 的计算 机信息加工 ,借 助计算 机程序可凭借 句法 信息分析 出譬 如 “ a Bspo s u — At t p r p h u ts
关键词
句 法歧 义 信 息 加 工
A Co n t e t y n h I f r t n g i v S ud o t e n o ma i Pr c s i g f i o o e sn o S n a c Amb g i h n me o / a o g h n y t  ̄i i u t P e o n n /C o L n s e g y
联系 。
所谓句法歧义 , 指句子 中的某一个成 分具备两种句法功
临时歧义句加工的综合认知能力表现——基于中国外语学习者解读花园幽径句的个案研究
些认 知 机制 , 化 了我 们 对 花 园 幽径 句 的理 解 , 深 但
少 有 文 献 涉 及 解 读 主 体 的具 体 认 知 能 力 , 对 各 项 且 认 知能力 的阐述依 旧十分模 糊 。 故 我们需 要 从 综 合认 知 能 力 的视 角 对 以上 论 述 进行有 效 补充 , 文基 于对 中国外 语 学 习者 解 读 本 花 园幽径 句 的访谈 记 录 , 释解 读 主体 各项 认 知能 阐 力 的 表 现 ,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构 建 花 园 幽 径 句 的 认 知 并
A sr c :G re ・ahsne c G e tn e a o ma d d ic a i t ni o u eo ssh lr h me n — b t t ad n p t e t e( P sne c )h s m n e r s g a e t nf m n m ru c oas o da a n c n e n t o r a
关 键 词 : 园 幽径 句 ; 合 认 知 能 力 ; 知 加 工 花 综 认
中图分类 号 : 34 1 H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 8 (0 1 0 一 0 8— 5 1 4 7 2 1 ) l 0 6 0
I tg a e g i v r o m a c n Lo a n e r t d Co n t e Pe f r n e i c l i Am b g o s S n e c sPr c si g: i u u e tn e o e sn
临 时 歧 义 句 加 工 的 综 合 认 知 能 力 表 现
— —
歧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歧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周明强【摘要】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已近60年,考察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主要有结构的(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分析)、信息处理的("潜在歧义""制约"与"优选"的分析)、语用的(歧义度、语用、语境歧义分析)、认知的(意象图式、实验、实证、倾向性分析)等.要揭示歧义的现实性还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进行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异的分析.【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11页(P26-35,72)【关键词】歧义研究;视角;方法【作者】周明强【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近 60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有过三次重大变化:一是研究重心由句法结构的研究转向语义,对用句法手段无法分化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弥补了单纯从句法结构上研究歧义的不足。
二是研究重心从句法、语义的角度转向语用,引进语境理论,更好地说明了歧义形成和消解的条件。
三是研究重心从交际语用转向认知。
这三次变化形成了结构、语义、语用和认知四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视角。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的,歧义的研究还须有第五个层次——社会的层次,即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异的研究。
朱德熙说:“一种语言语法体系里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1]259歧义问题的讨论是从语法分析开始的,分析方法受结构主义理论影响最深。
在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歧义分析,重视揭示语言的线性组合与语义产生的非线性 (意义产生有层次)之间的矛盾。
20世纪 50-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分析方法被引入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来,给歧义研究也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70年代以后,随着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配价语法等语法理论在国内广泛被接受,层次分析法和变换分析法被广泛地用到了歧义结构的分析中来。
工作记忆与汉语歧义句加工的眼动研究
工作记忆与汉语歧义句加工的眼动研究摘要以符合“VP+N1+的+N2”格式的述宾型歧义短语组成的句子为材料,采用2×2的混合设计,即2(工作记忆广度:高、低)×2(续接方式:偏正、述宾),采用眼动记录法,考察被试对歧义短语的语义加工过程。
结果发现:(1)在无前语境的暂时句法歧义句中,不同的续接方式在句子的最初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而在最终的理解过程中作用显著。
(2)工作记忆高有利于句子的理解,但对歧义短语的两种意思的提取和保持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暂时句法歧义,工作记忆,眼动。
1引言句法歧义是指句子中的某一个成分,可能具有多种解释,必须根据语境对之加以确定。
读者在遇到一个歧义短语时是否会产生多重表征,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1~5]。
单表征模型(single representation model)认为,遇到歧义词时,读者一次只建立一种句法表征,若后继信息与该表征不符时,就会放弃原来的表征而建立另一种可能的表征[6]。
多表征模型(multiple representation model)认为,读者在遇到一个歧义词时,同时生成多种可能的表征,再根据解歧信息和相对使用频率来选择一种可能的表征,抛弃其他表征[7]。
而能力限制模型(capacity constrained parsing model)则强调工作记忆能力在歧义句句法加工中的作用,认为在遇到歧义词时,读者最初形成了多种表征,而工作记忆能力限制了对表征的保持,高工作记忆容量者可同时保持多个表征较长一段时间,而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则因为资源有限[8]。
本实验采用“VP+N1+的+N2”类型的歧义短语为实验材料。
这种短语既可按照偏正结构分析,也可以按照述宾结构分析:如“扣留田亮的房子”既可理解为:“(扣留田亮的)房子”(“扣留田亮的”作为修饰语,“房子”作为中心词);也可以理解为:“扣留(田亮的)房子”(“田亮的房子”作为“扣留”的宾语)。
教学:现代汉语语法讲座系列(句法结构歧义)(第26节)
教学:现代汉语语法讲座系列(句法结构歧义)(第26节)教学:现代汉语语法讲座系列(句法结构歧义)(第26节)(2007-04-19 11:45:07)分类:教育教学教学:现代汉语语法讲座系列(句法结构歧义)(第26节)学习要点:了解形成歧义的原因,并能用相应的方法分化出具体句子的歧义。
句法结构歧义,简称句法歧义,指一个句法结构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
有歧义的句法结构叫歧义结构,也叫同形结构。
非歧义结构的分析往往要切分到词。
歧义结构的切分以找出歧义层次为准,不一定要分到词。
例如:“非洲语言研究概况”就有 A、B两种切分。
见课本这种不同的切分是由句法结构意义的不同引起的。
A的意思指非洲的语言研究概况,B的意思指非洲语言的研究概况。
又如:“少数受蒙蔽的单位”也有 A、B两种切分。
见课本A的意思是单位里少数人受蒙蔽,B是少数单位受了蒙蔽。
造成句法歧义的因素有三个: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
这三个因素只要有一个不同,都会造成句法歧义。
一、结构层次不同一个句法结构内部若包含了不同的构造层次,便会产生句法歧义,这类歧义结构可用层次分析法分析。
例如:“现代战争小说”有 A、B两种切分。
见课本“现代”既可以修饰“战争”又可以修饰“小说”,同时“战争”又可以修饰“小说”,因而造成了不同的结构层次,产生了歧义。
又如“两个报社的记者”也有A、B两种切分。
见课本“两个”既可以修饰“报社”,又可以修饰“记者”,同时“报社”对“记者”又可以直接修饰。
又如“五个学生的家长”“三个县的妇女代表”等也有歧义。
二、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关系指通过语序和虚词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例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这种结构关系是显性的。
相同的结构层次,包含不同的结构关系,这也是造成句法结构歧义的一个因素。
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结构也可以用层次分析法分析。
例如以下短语都可以做两种切分:(1)进口软件:动宾/偏正(2)机关商店:联合/偏正(3)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街灯:联合/主谓(4)玩到杭州:复句/补充三、语义关系不同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显性结构关系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动作”“动作─受事”等关系。
汉语句法歧义认知的几种方式
作者: 周明强
作者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教授,杭州310012
出版物刊名: 浙江学刊
页码: 92-9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句法歧义;消解方式;语言认知
摘要:句法结构歧义主要由句子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语义关系、语义焦点等不同所带来,不同的原因形成的歧义,理解时加工的方式会不同。
歧义理解的加工方式常用的有"组块法"、"指向法"、"转换法"和"投射法"。
不同语言能力的人对这些方法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句法歧义理解上的差异。
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的策略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的策略研究唐萌萌吴金超摘 要:本文通过移动窗口的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采取何种策略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以及如何理解歧义反身代词。
实验表明,与带有性别线索的无歧义反身代词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歧义反身代词时,反应时没有显著增长。
这一结果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策略类似,支持非限制竞赛模型对结果的解释,不支持“足够好”理论、识解模型和不指定加工理论对结果的解释,同时否定了基于制约的加工模型。
在解歧倾向上,两组被试对歧义反身代词回指的理解不同,具体表现为英语母语者倾向于理解为临近词(NP2),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则理解为中心词(NP1),说明了跨语言影响在二语句法解歧中的作用。
关键词:歧义消解;反身代词;加工策略;二语学习者;英语母语者[中图分类号]H314.3 DOI:10.12002/j.bisu.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39(2023)06-0143-14引言在句子理解过程中,读者需要建构非毗邻成分间的句法关系,如反身代词与先行词构成回指关系(anaphora)。
在英语中,可以通过性、数和句法规则等线索来确定反身代词的先行词;然而,当同一性别的多个名词都可做先行词时(如:the son of Jack),反身代词(himself)的性别线索无效,指代歧义由此产生。
反身代词歧义现象在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对其加工策略的研究却未得出统一结论。
在母语加工中,不同的加工模型预测了歧义加工的不同结果:基于制约的加工模型(constraint-based parsing model)认为歧义句加工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而非限制竞赛模型(unrestricted race model)、“足够好”理论(good-enough theory)、识解模型(construal model)和不指定理论(underspecifi cation account)则认为歧义句加工时间更短、难度更小。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
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
对身边某人说的“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
(对身边的人)。
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
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
这就给用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
“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
暂时句法歧义句认知加工初探-1
暂时句法歧义句认知加工初探孙 兵Ξ 刘 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广州,510631)摘 要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的直接宾语(DO )/句子补语(S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的认知加工特征。
实验一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发现歧义句和无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二增加了论题适合性因素以探讨非句法信息在句子理解加工中的影响,发现论题适合性信息影响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存在DO/SC 暂时句法歧义效应;论题适合性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加工,并对句法歧义效应产生影响。
关键词:句子加工 句法歧义 论题适合性1 前言 句子理解加工中的歧义及其消解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可分为整体歧义和局部歧义(也称为暂时句法歧义)两种类型。
前者是由词汇、句法、语义或语用原因造成对句子有一种以上的不同理解,而后者则是因语言的顺序输入导致句子组成部分的语法关系暂时不确定而造成。
两者的区别在于暂时句法歧义会随后续的语言输入而自然消解。
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对汉语整体歧义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工作记忆[1]、语境[2]以及韵律特征[3]等因素对汉语歧义句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的加工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中的暂时句法歧义句———直接宾语(DO )/句子补语(S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以及论题适合性信息对其加工的影响。
DO/S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是指因句子主要谓语动词后的名词短语在句法上既可充当动词谓语的直接宾语,也可充当动词谓语后宾语小句的主语而导致暂时句法歧义的句子。
论题适合性(thematic fit )指名词短语在某个句法位置(如主语、宾语)担当一定论题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等)的适合性程度。
本研究中的论题适合性是指主句谓语动词后的名词充当其直接宾语的适合性程度。
2 实验一2.1 实验方法2.1.1 实验设计和被试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自变量为歧义性(有歧义,无歧义),因变量为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正误。
英语歧义句的处理
2.8由于指代不明引起的歧义
01
03
关系代词which的先行词是 Joe had come,还是前面 的整个主句呢?上述两种情 况下,整句的意思也是不相 同的。
02
She told me that Joe had come, which pleased me.
在英语里,如果句子中有人 称代词、关系代词或指示 代词,而这个代词前面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可能的照应 对象时,句义就会模糊。
2.3由于动词的曲折变化相同而引起 的歧义
英语中的动词有三种基本的曲折变化形式, 即过去时、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多数动词 的过去时和过去分词形式都是在动词原形后 加词尾-ed构成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则是在 动词原形后加词尾-ing构成的。有些现在分 词在转化为形容词后,仍保留原来的现在分 词形式;有些过去分词用作形容词,但仍保留 过去分词的形式。这些曲折变化和句法功能 转换往往引起歧义。例如:
2.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
句法歧义多是由于人们对句子的句法结构理解不同而引起的 1否定词not引起的歧义 否定词not引起的歧义现象主要是因为否定词not的否定范围不明确
而造成的。否定范围有局部否定和句子否定两类。例如: I did not leave because I was afraid. 句(5)中的not如果否定谓语动词,即作句子否定时,其意思是“我不
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句(7)中的flying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把flying看 作现在分词,在句中修饰名词planes, flying planes 是句子的主语。此时,该句相当于:Planes that are flying can be dangerous.(飞行中的飞机是可能有 危险的。)另一种是把flying看作动名词,即flying planes是动名词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此时该句相当 于:To fly planes can be dangerous.(驾驶飞机可 能是危险的。)
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语法分析
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语法分析【摘要】:歧义是语言多义的属性。
文章拟从语法的角度对语言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歧义现象的成因,以期对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正确地遣词造句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歧义;语法1. 引言词语和语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同一词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在句子里往往会导致两种以上的意思,这就是歧义。
歧义现象存在于每一自然语言中,探讨歧义现象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词语和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细致。
发现歧义,了解歧义结构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正确地遣词造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歧义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是什么引起英语歧义呢?仔细研究,发现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境。
语音歧义(Phonological Ambiguity)是指在谈话中由于语音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而使听话人可能产生多种理解。
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是一种潜在歧义。
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引起的歧义。
句法歧义的现象很多,在下文将作重点探讨,在此不作赘述。
语境歧义现象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
交际双方的职业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而产生误解;有时一个语句可以同两种语境的话题相联系,或因指代不明确而两种语境的话题相联系,而造成歧义;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也常常影响交际和理解而导致歧义。
3. 句法歧义句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又称为结构歧义,当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解释时,就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的不同理解,这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
下面讨论的是英语句子结构层面上的歧义。
3.1 状语还是定语同一短语,在句子中因其归属(attachment)不清而触发歧义,如:1) S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on the paper.a.在纸上她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_周明强
2011年11月第9卷第6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Nov.,2011Vol.9No.6汉语句法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周明强(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摘 要] 句法结构体的意义由词语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形成的意义共同构成,其意义较为灵活,它随句法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对有歧义的句法结构所存在的歧义情况的认知,反映在激活速度和抑制程度上,它们由认知难度决定,其基本规律是,歧义的认知激活速度与认知难度成反比,抑制度与认知难度成正比。
认知消解歧义的能力除与认知者本身的语言能力有关外,还与句法结构的特点有关。
[关键词] 句法歧义;认知机制;激活速度;抑制度;认知难度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11)06-0049-09 句子的意义由三种因素决定,一是词语意义,二是句法结构体表现的意义,三是与语境、语用主体相联系的言外之意。
词语意义是最基本、最稳定的意义;句法结构体的意义由词语和句法结构共同构成,其意义较为灵活,随句法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言外之意是更为灵活的语用意义。
由于句法歧义理解的复杂性和认知者认知的多样性,认知的结果会很不一样。
为了解人们对句法结构歧义的识别和消解的认知情况,揭示其认知机制,我们以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小学生86人、初中生95人、高中生94人、非中文大学生97人、中文大学生133人、社会人员81人、来杭进修的新疆维吾尔族学员54人、在杭高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51人。
收回有效问卷691份。
此外,我们还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81份。
调查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表明:问卷调查与网上调查的相关系数r=0.871,p值在0.000-0.003之间,在α=0.01水平下,线性关系显著,问卷调查与网上调查具有一致性。
本文选取其中20个歧义句法结构的调查数据,探讨人们对句法结构引起的歧义消解的认知机制。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摘要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表现出了类似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则无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利用动词偏好信息。
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能否利用英语动词的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句,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关键词工作记忆容量;L2句法加工;动词偏好;暂时性歧义句分类号1引言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实时加工句子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
母语相关研究发现,动词的偏好信息可以影响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Lotocky,1997)。
动词偏好(verb bias)是词汇偏好的一种,指的是某些动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但是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概率更大。
例如,动词“read”的后面虽然可以接宾语从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况下接直接宾语(如例句2),这种动词就被称为直接宾语偏好(Direct-object bias,DO偏好)的动词;而后面更多情况下接宾语从句的动词被称为宾语从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 bias,SC偏好)的动词,如“admit”(Harley,2001)。
动词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亚范畴偏好(subcategorization bias)。
1)The ghost read the book had been burned.2)The ghost read the book during the plane journey.Garnsey等人(1997)研究发现,在加工省略“that”的暂时性歧义句时,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歧义句的加工过程。
如例句1的加工,由于“read”是一个DO偏好动词,人们在看到该动词后,倾向于将其后的名词短语“the book”解释为直接宾语,然而名词短语后的成分“had been burned”(解歧区,disambiguating region)出现后,证明直接宾语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此引发再次分析,从而表现为解歧区的加工时间的延长。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0, Vol. 42, No.2, 185−192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0.00185收稿日期: 2009-02-08*2007-2008年度北京市教委重点实验室规划项目。
通讯作者: 陈宝国, E-mail: chenbg@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陈宝国 徐慧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摘 要 采用眼动技术, 以句子阅读过程中, 句子不同区段的首次注视时间作为句子即时性加工的指标, 回扫次数和总的注视时间作为句子非即时加工的指标, 考察了非熟练的汉-英双语者,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英语)暂时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
结果显示: 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 在句子不同区段的首次注视时间和总的注视时间均短于低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 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回扫模式相似。
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非熟练的汉-英双语者,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既影响英语句法歧义句即时性的加工, 也影响非即时性的加工, 即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既影响英语句法歧义句初始的句法加工过程, 也影响句法的重新分析过程。
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工作记忆容量限制的理论。
关键词 工作记忆; 英语歧义句; 句法加工 分类号 B8421 引言句子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句法、语义等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
已有的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句子考察影响句子加工的因素, 暂时句法歧义句(以下简称句法歧义句)是被经常使用的句子类型之一。
例如, 句子1):1). The experienced soldiers warned about the dangers conducted the midnight raid人们在阅读上面的句子时, 开始把warned 当作句子的谓语动词, 但当读到真正的谓语动词conducted 时才发现这种分析是错误, 因此不得不重新分析句子, 把warned 当作是过去分词做定语修饰名词soldiers, 最后正确地理解了句子。
句子加工中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实验研究
句子加工中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实验研究摘要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探讨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汉语直接宾语、宾语小句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的影响。
结果发现: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对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有显著影响,并在解歧区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语义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理解加工并同句法信息一起共同影响句子的认知加工过程。
关键词句子加工,语义关联,句法歧义。
1研究背景语言理解的渐增性决定了理解者需要在语言加工的过程中实时解决因语言的顺序输入而导致的各种歧义。
一些研究者探讨了导致歧义句加工困难的句法共性[1];而另一些研究者则关注歧义句中词汇所携带的精细化信息,探讨语义信息与句法信息的交互作用[2,3]。
DO/SC(直接宾语/宾语小句)暂时歧义句是此类句子的代表之一,它是因句子主要谓语动词后的名词短语在句法上既可充当动词谓语的直接宾语,也可充当动词谓语后宾语小句的主语而导致暂时句法歧义的句子。
对此类句子加工研究的主要分歧在于非句法信息,如:语义信息,词汇的频率信息等,是否即时参与了句子的理解加工,这也是句子加工两大流派理论——两阶段理论和基于约束的理论的主要分歧所在。
其中,对语义信息在句子加工中的作用的研究主要探讨了论题适合性(thematic fit)对DO/SC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的影响[4,5]。
论题适合性指名词短语在某个句法位置(如主语,宾语)担当一定论题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等)的适合性程度。
现有研究考察了名词短语在宾语位置担当受事的适合性所带来的影响,但仍未得到一致结论。
究其原因,除了实验范式和适合性评定标准的不同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种语义信息受到了其它因素的影响。
因为,作为一个自足的意义系统,句子内部各语言单位之间在语义上的相互关联是句子存在的基础。
名词短语在宾语位置担当受事角色的适合性不仅有赖于它与动词在语义上的相互关联,还可能受到句子的主语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扩展研究范围,在控制主要谓语动词后的名词充当其直接宾语的语义适合性的基础上,探讨由句子的主语与谓语动词所描述的行为或事件间的语义关联性对暂时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
浅析现代汉语歧义句
浅析现代汉语歧义句在我们平时的说话、写作中,明白清晰,简言意赅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而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这就是歧义现象。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关系,揭示语法规律很有意义。
“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句的解释说明如:“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一是说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但也可以解释。
如:“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
又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句话中猎人和狗谁死谁活难以分清。
在这种句子里,有多重的解释方式,让人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一种,就会让人产生误解。
如果一个句子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解释,就会产生歧义。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有的字音词音可以清读也可以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这里的“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音使句子有两种意义。
读qǐ lá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时,表示我想到了。
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我是上海人”这句话,没有特殊的意思,只要按语法重音的规律来读,把“上海人”稍稍加重一点儿就可以。
如果把把重音放在“是”上,那么潜在的意思就很明确,即有人说你不是上海人,而你把重音放在“是”上就是纠正对方的说法。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就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2、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表示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
表示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
表示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表示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3、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完整版)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
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
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
施受关系不同.8。
词语辖域不同.9。
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
蕴含不同.12。
预设不同。
13。
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词引起的歧义,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
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本文将探讨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旨在揭示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汉语语言学中,偏正述宾短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通常由一个修饰词和一个述宾短语组成。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结构可能产生歧义。
本文将介绍述宾短语歧义的种类、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加工处理。
我们来探讨述宾短语歧义的种类。
根据现有的研究,述宾短语歧义主要分为四类:施事-受事歧义、工具-方式歧义、语态-语气歧义和时间-地点歧义。
这些歧义现象在日常汉语中广泛存在,给自然语言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接下来,我们将评价现有研究对于述宾短语歧义处理的贡献。
目前,对于述宾短语歧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角色标注和自然语言理解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算法的优劣和局限性,我们发现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述宾短语歧义加工方法。
该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述宾短语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自动识别和标注其中的语义角色关系。
该方法还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述宾短语歧义处理中。
本文通过对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的加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虽然现有的处理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研究将能够取得更为出色的成果。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歧义短语加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汉语作为一种高语境语言,歧义短语的加工尤为重要。
话语参照语境条件是解决汉语歧义短语加工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话语参照语境条件下汉语歧义短语的加工过程和方法。
汉语歧义短语是指在同一语言形式下,具有多个不同含义的短语。
这种歧义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给自然语言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汉语歧义短语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话语参照语境条件是指根据上下文信息来推断词语或短语的真正含义。
在汉语中,很多词语或短语的含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上下文的变化而变化。
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
人 文 论 坛173INTELLIGENCE························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吉林师范大学 衣丹彤摘 要: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歧义句的理解可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
歧义句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含有歧义词或短语;另一种是句法结构产生的歧义。
面对这两种最普遍的歧义现象,作者将从认知角度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消解歧义的策略,以便为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正确地理解语篇主旨。
关键词:语篇 歧义句 原因 策略近些年来,语言学家们对语篇理解中的核心问题——歧义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及语言理解的不可通达性,歧义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语篇主旨的准确理解。
国内外学者在歧义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但是,试图用某种单一或简单的方式去解释多层、复杂的意义必然具有片面性,因此,本文将从认知的多角度对语言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提出歧义消解的相关策略。
一、语篇理解中的歧义现象在语篇理解中,歧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词汇歧义与语法歧义上。
研究语篇中词的加工理解,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歧义词的研究。
所谓的歧义词是指同一词汇由于词义不同,词类不同或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词汇歧义有三种模型:(1)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例如,在句中“Rumor had it that, for years, the government building had been plagued with problems. The man was not surprised when he found several spiders, roaches, and other bugs in the corner of his room.” “bugs”就是歧义词,它既指虫子也指窃听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暂时句法歧义句认知加工初探孙 兵 刘 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广州,510631)摘 要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的直接宾语(DO )/句子补语(S 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的认知加工特征。
实验一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发现歧义句和无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二增加了论题适合性因素以探讨非句法信息在句子理解加工中的影响,发现论题适合性信息影响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存在DO /SC 暂时句法歧义效应;论题适合性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加工,并对句法歧义效应产生影响。
关键词:句子加工 句法歧义 论题适合性1 前言 句子理解加工中的歧义及其消解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可分为整体歧义和局部歧义(也称为暂时句法歧义)两种类型。
前者是由词汇、句法、语义或语用原因造成对句子有一种以上的不同理解,而后者则是因语言的顺序输入导致句子组成部分的语法关系暂时不确定而造成。
两者的区别在于暂时句法歧义会随后续的语言输入而自然消解。
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对汉语整体歧义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工作记忆[1]、语境[2]以及韵律特征[3]等因素对汉语歧义句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的加工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中的暂时句法歧义句———直接宾语(DO )/句子补语(S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以及论题适合性信息对其加工的影响。
DO /S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是指因句子主要谓语动词后的名词短语在句法上既可充当动词谓语的直接宾语,也可充当动词谓语后宾语小句的主语而导致暂时句法歧义的句子。
论题适合性(thematic fit )指名词短语在某个句法位置(如主语、宾语)担当一定论题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等)的适合性程度。
本研究中的论题适合性是指主句谓语动词后的名词充当其直接宾语的适合性程度。
2 实验一2.1 实验方法2.1.1 实验设计和被试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自变量为歧义性(有歧义,无歧义),因变量为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正误。
被试为60名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母语均为汉语,大学语文入学成绩表明无阅读障碍。
2.1.2 实验材料 选取18个既可后接名词短语作直接宾语、又可后接宾语小句的动词,为每个动词匹配一个DO /SC 暂时句法歧义句和一个无歧义句。
句子的关键记时区为:主要谓语动词D1(歧义前区),宾语小句的主语名词M1(歧义区),宾语小句的谓语动词D2(解歧区)和其后的名词M2(解歧后区)。
实验共有两种处理,每种处理18个句子,共36个句子。
按照拉丁方顺序将这36个句子分配到两组实验材料中去,使每组材料都包含两种不同处理的实验句,所有被试阅读全部18个句子。
同时为每组实验材料配50个填充句,其中20个是带名词短语作直接宾语的句子,30个是其它句型的句子。
每个实验句后都有一个关于句子内容的理解性问题。
实验材料以随机的方式呈现给被试,每个被试共阅读68个句子。
样例如下:暂时句法歧义句:参加会议的代表已经提出(D1)议案(M1)违反(D2)法律(M2)。
无歧义句:参加会议的代表已经提出(D1)的意见是:议案(M 1)违反(D2)法律(M2)。
在正式施测前,让不参加本次实验的学生评定所有实验句,以确保句子通顺,语法正确。
2.1.3 实验步骤以移动视窗方式非累积性地呈现句子,被试进行自定速的阅读。
计算机自动记录每个阅读单元的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正误。
整个实验持续约30分钟。
正式实验开始之前,每个被试进行8个句子的练习,练习句的组成与正式实验相同。
2.2 结果与分析删去回答正确率低于75%的被试2名,这样有58名被试的数据进入统计。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其中,t 1指以被试为随机误差的t 检验值,t 2指以项目为随机误差的t 检验值。
通讯作者:孙兵,女。
E -mail :tyx01@scnu .edu .cn105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5):1052-1054平均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错误率见表1。
表1 关键记时区的平均阅读时间(ms)和错误率(%)歧义性D1D2M1M2错误率有411.6533443.4061419.3544458.08438无401.3851405.1686431.8276417.53455.5 对歧义和无歧义条件关键记时区的阅读时间进行相关组t检验,结果显示:在歧义前区D1,差异不显著,t1(57)=0.915,p>0.05,t2(17)=1.107,p>0. 05;在歧义区M1,差异不显著,t1(57)=-0.877,p >0.05,t2(17)=-1.041,p>0.05;在解歧区D2,差异显著,t1(57)=2.421,p<0.05,t2(17)=3.143, p<0.05;在解歧后区M2,差异显著,t1(57)=2. 592,p<0.05,t2(17)=2.214,p<0.05。
两种条件下的错误率差异显著,t1(57)=3.189,p<0.05, t2(17)=2.129,p<0.05,歧义句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无歧义句。
实验发现:在解歧区和解歧后区,歧义句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无歧义句;在歧义条件下对问题回答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无歧义条件。
结果表明暂时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确实给被试带来了困难,由此可以推定在汉语句子的加工中存在DO/SC暂时句法歧义效应。
但是,这种歧义效应是否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因此,我们设计了实验二来考察非句法信息是否即时影响对暂时句法歧义句的加工。
3 实验二3.1 实验方法3.1.1 实验设计和被试本实验是2×2被试内设计。
自变量为歧义性(有歧义,无歧义)和M1作为句子主要谓语动词的直接宾语的适合性(高适合性,低适合性),因变量为阅读时间和对问题回答的正误。
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33名,母语均为汉语,大学语文入学成绩表明无阅读障碍。
3.1.2 实验材料采用实验一中的16个动词,根据这些动词造句。
每个句子有四种版本:高适合性歧义句;高适合性无歧义句;低适合性歧义句;低适合性无歧义句。
按照拉丁方顺序将这64个句子分配到四组实验材料中去,使每组材料都包含四种不同处理的实验句,所有被试阅读全部16个句子。
填充句的匹配同实验一。
每个被试共阅读66个句子。
3.1.3 评定实验选取不参加本实验的本科生40人用5点量表对实验材料中M1作为D1的直接宾语的适合性进行评定。
样例如下:参见会议的代表已经提出。
A.议案12345B.主席12345依据评定结果修改所匹配的名词,直到每对名词作为直接宾语的适合性高/低的评定之差在5点量表上达到2.5以上。
3.1.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与实验一相同。
3.2 结果与分析删去对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在75%以下的被试1名,这样有32名被试的数据进入统计。
下面分析中的F1是以被试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F2为以项目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
关键区的平均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错误率见表2。
表2 关键区的平均阅读时间(m s)和错误率(%)歧义性适合性D1D2M1M2错误率有高376.2344450.6875374.2500449.88239.3低393.0937399.8203395.5000417.06257.9无高386.8438378.7812413.8437416.73444.8低411.4141407.6484421.8672383.63283.1 方差分析表明:在歧义前区D1,歧义性主效应不显著,F1(1, 31)=2.055,p>0.05,F2(1,15)=0.482,p>0.05;适合性主效应不显著,F1(1,31)=3.169,p>0.05, F2(1,15)=2.140,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1,31)<1,F2(1,15)=0.122,p >0.05。
在歧义区M1,适合性的主效应显著,F1(1,31) =4.178,p<0.05,F2(1,15)=6.022,p<0.05;歧义性主效应显著,F1(1,31)=9.090,p<0.01,F2 (1,15)=13.294,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交互效应不显著,F1(1,31)=0.768,p>0.05,F2(1,15)= 0.662,p>0.05。
在解歧区D2,歧义性主效应显著,F1(1,31)= 5.492,p<0.05,F2(1,15)=5.129,p<0.05;适合性主效应不显著,F1(1,31)=1.051,p>0.05,F2 (1,15)=0.491,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交互效应显著,F1(1,31)=16.519,p<0.01,F2(1,15)=12. 470,p<0.01。
简单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歧义因素在高适合性条件下的处理效应显著,F1(1,31)= 15.20,p<0.01,F2(1,15)=17.43,p<0.01,歧义句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无歧义句;而在低适合性条件下则无此差异,F1(1,31)=0.27,p>0.05,F2(1, 15)=0.17,p>0.05。
在解歧后区M2,歧义性主效应不显著,F1(1, 31)=3.227,p>0.05,F2(1,15)=3,700,p>0.05;适合性主效应显著,F1(1,31)=7.182,p<0.05, F2(1,15)=4.651,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交互孙兵等:双线索竞争条件下海洛因戒除者的前注意偏向特性1053效应不显著,F1(1,31)=0.004,p>0.05,F2(1, 15)=0.001,p>0.05。
错误率的方差分析表明,歧义性主效应显著, F1(1,31)=13.151,p<0.05,F2(1,15)=12.510, p<0.05;适合性主效应不显著,F1(1,31)=1.883, p>0.05,F2(1,15)=2.043,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交互效应不显著,F1(1,31)=0.016,p>0.05, F2(1,15)=0.016,p>0.05。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暂时句法歧义句与无歧义句的加工存在显著差异。
在解歧区,歧义句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无歧义句。
对错误率的分析也再次表明歧义句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无歧义句。
名词作为动词的直接宾语的论题适合性影响了对DO/SC暂时歧义句的加工,这种影响即时表现在对适合性进行操纵的歧义区和解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