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句法歧义句认知加工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暂时句法歧义句认知加工初探
孙 兵 刘 鸣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广州,510631)
摘 要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的直接宾语(DO )/句子补语(S 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的认知加工特征。实验一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发现歧义句和无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二增加了论题适合性因素以探讨非句法信息在句子理解加工中的影响,发现论题适合性信息影响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存在DO /SC 暂时句法歧义效应;论题适合性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加工,并对句法歧义效应产生影响。关键词:句子加工 句法歧义 论题适合性
1 前言
句子理解加工中的歧义及其消解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可分为整体歧义和局部歧义(也称为暂时句法歧义)两种类型。前者是由词汇、句法、语义或语用原因造成对句子有一种以上的不同理解,而后者则是因语言的顺序输入导致句子组成部分的语法关系暂时不确定而造成。两者的区别在于暂时句法歧义会随后续的语言输入而自然消解。
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对汉语整体歧义句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工作记忆[1]、语境[2]
以及
韵律特征[3]
等因素对汉语歧义句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的加工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中的暂时句法歧义句———直接宾语(DO )/句子补语(S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以及论题适合性信息对其加工的影响。DO /SC 类暂时句法歧义句是指因句子主要谓语动词后的名词短语在句法上既可充当动词谓语的直接宾语,也可充当动词谓语后宾语小句的主语而导致暂时句法歧义的句子。论题适合性(thematic fit )指名词短语在某个句法位置(如主语、宾语)担当一定论题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等)的适合性程度。本研究中的论题适合性是指主句谓语动词后的名词充当其直接宾语的适合性程度。
2 实验一
2.1 实验方法2.1.1 实验设计和被试
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歧义性(有歧义,无歧义),因变量为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正误。被试为60名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母语均为汉语,大学语文入学成绩表明无阅读障碍。2.1.2 实验材料
选取18个既可后接名词短语作直接宾语、又可
后接宾语小句的动词,为每个动词匹配一个DO /SC 暂时句法歧义句和一个无歧义句。句子的关键记时区为:主要谓语动词D1(歧义前区),宾语小句的主语名词M1(歧义区),宾语小句的谓语动词D2(解歧区)和其后的名词M2(解歧后区)。
实验共有两种处理,每种处理18个句子,共36个句子。按照拉丁方顺序将这36个句子分配到两组实验材料中去,使每组材料都包含两种不同处理的实验句,所有被试阅读全部18个句子。同时为每组实验材料配50个填充句,其中20个是带名词短语作直接宾语的句子,30个是其它句型的句子。每个实验句后都有一个关于句子内容的理解性问题。实验材料以随机的方式呈现给被试,每个被试共阅读68个句子。样例如下:
暂时句法歧义句:参加会议的代表已经提出(D1)议案(M1)违反(D2)法律(M2)。
无歧义句:参加会议的代表已经提出(D1)的意见是:议案(M 1)违反(D2)法律(M2)。在正式施测前,让不参加本次实验的学生评定所有实验句,以确保句子通顺,语法正确。2.1.3 实验步骤
以移动视窗方式非累积性地呈现句子,被试进行自定速的阅读。计算机自动记录每个阅读单元的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正误。整个实验持续约30分钟。
正式实验开始之前,每个被试进行8个句子的练习,练习句的组成与正式实验相同。2.2 结果与分析
删去回答正确率低于75%的被试2名,这样有58名被试的数据进入统计。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其中,t 1指以被试为随机误差的t 检验值,t 2指以项目为随机误差的t 检验值。
通讯作者:孙兵,女。E -mail :tyx01@scnu .edu .cn
105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5):1052-1054
平均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错误率见表1。
表1 关键记时区的平均阅读时间(ms)和错误率(%)
歧义性D1D2M1M2错误率有411.6533443.4061419.3544458.08438
无401.3851405.1686431.8276417.53455.5
对歧义和无歧义条件关键记时区的阅读时间进行相关组t检验,结果显示:在歧义前区D1,差异不显著,t1(57)=0.915,p>0.05,t2(17)=1.107,p>0. 05;在歧义区M1,差异不显著,t1(57)=-0.877,p >0.05,t2(17)=-1.041,p>0.05;在解歧区D2,差异显著,t1(57)=2.421,p<0.05,t2(17)=3.143, p<0.05;在解歧后区M2,差异显著,t1(57)=2. 592,p<0.05,t2(17)=2.214,p<0.05。两种条件下的错误率差异显著,t1(57)=3.189,p<0.05, t2(17)=2.129,p<0.05,歧义句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无歧义句。
实验发现:在解歧区和解歧后区,歧义句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无歧义句;在歧义条件下对问题回答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无歧义条件。结果表明暂时句法歧义句的加工确实给被试带来了困难,由此可以推定在汉语句子的加工中存在DO/SC暂时句法歧义效应。但是,这种歧义效应是否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因此,我们设计了实验二来考察非句法信息是否即时影响对暂时句法歧义句的加工。
3 实验二
3.1 实验方法
3.1.1 实验设计和被试
本实验是2×2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歧义性(有歧义,无歧义)和M1作为句子主要谓语动词的直接宾语的适合性(高适合性,低适合性),因变量为阅读时间和对问题回答的正误。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33名,母语均为汉语,大学语文入学成绩表明无阅读障碍。
3.1.2 实验材料
采用实验一中的16个动词,根据这些动词造句。每个句子有四种版本:高适合性歧义句;高适合性无歧义句;低适合性歧义句;低适合性无歧义句。按照拉丁方顺序将这64个句子分配到四组实验材料中去,使每组材料都包含四种不同处理的实验句,所有被试阅读全部16个句子。填充句的匹配同实验一。每个被试共阅读66个句子。
3.1.3 评定实验
选取不参加本实验的本科生40人用5点量表对实验材料中M1作为D1的直接宾语的适合性进行评定。样例如下:
参见会议的代表已经提出。
A.议案12345
B.主席12345
依据评定结果修改所匹配的名词,直到每对名词作为直接宾语的适合性高/低的评定之差在5点量表上达到2.5以上。
3.1.4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与实验一相同。
3.2 结果与分析
删去对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在75%以下的被试1名,这样有32名被试的数据进入统计。下面分析中的F1是以被试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F2为以项目为随机误差的方差分析值。关键区的平均阅读时间和对理解性问题回答的错误率见表2。
表2 关键区的平均阅读时间(m s)和错误率(%)
歧义性适合性D1D2M1M2错误率有高376.2344450.6875374.2500449.88239.3
低393.0937399.8203395.5000417.06257.9无高386.8438378.7812413.8437416.73444.8
低411.4141407.6484421.8672383.63283.1
方差分析表明:
在歧义前区D1,歧义性主效应不显著,F1(1, 31)=2.055,p>0.05,F2(1,15)=0.482,p>0.05;适合性主效应不显著,F1(1,31)=3.169,p>0.05, F2(1,15)=2.140,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1(1,31)<1,F2(1,15)=0.122,p >0.05。
在歧义区M1,适合性的主效应显著,F1(1,31) =4.178,p<0.05,F2(1,15)=6.022,p<0.05;歧义性主效应显著,F1(1,31)=9.090,p<0.01,F2 (1,15)=13.294,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交互效应不显著,F1(1,31)=0.768,p>0.05,F2(1,15)= 0.662,p>0.05。
在解歧区D2,歧义性主效应显著,F1(1,31)= 5.492,p<0.05,F2(1,15)=5.129,p<0.05;适合性主效应不显著,F1(1,31)=1.051,p>0.05,F2 (1,15)=0.491,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交互效应显著,F1(1,31)=16.519,p<0.01,F2(1,15)=12. 470,p<0.01。简单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歧义因素在高适合性条件下的处理效应显著,F1(1,31)= 15.20,p<0.01,F2(1,15)=17.43,p<0.01,歧义句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无歧义句;而在低适合性条件下则无此差异,F1(1,31)=0.27,p>0.05,F2(1, 15)=0.17,p>0.05。
在解歧后区M2,歧义性主效应不显著,F1(1, 31)=3.227,p>0.05,F2(1,15)=3,700,p>0.05;适合性主效应显著,F1(1,31)=7.182,p<0.05, F2(1,15)=4.651,p<0.05;歧义性和适合性交互
孙兵等:双线索竞争条件下海洛因戒除者的前注意偏向特性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