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赵子珊 温立洲 摘 要: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产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课题,在一些农村,某些公共产品的供应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
本文在阐述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概念介绍及理论基础(一)概念介绍公共物品是指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将该产品提供给另一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会影响他人同时消费其所获得的效用。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某一公共产品时,不能排除他人(无论是否付费)对该产品进行消费。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包括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
农村纯公共物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管理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学者庇古以其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的认识形成了庇古模型。
他先假设公民是以纳税的形式来获取公共产品,并认为若因取得公共产品而形成的正边际效用等于纳税以后所形成的负边际效用,这时公共产品的最佳供给便能实现。
萨缪尔森学者在庇古模型提出以后,针对公共产品发表了一般均衡理论,对于如何分配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建立一个抽象模型,如果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加起来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那么则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
林达尔学者的均衡模型提出,获得公共物品的双方通过协商来决定各自的公共物品,以显示出他们各自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
综上,如果政府希望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效果,就要满足公民的现实要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2 农 村义务 教 育供 给 质 量 差 。一直 以来 , 国 . 我 城 市 义务教 育供 给 者 与农 村 义务 教 育 供 给者 不 同 ,
产、 生活共同所需 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的产 品或 服 务 。2实 践 证 明 , 加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_ 增 给有助于农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农村生产条件 的改
陈秋 芸
( 福建 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 院, 福建 福州 3 0 0 ) 50 7
摘
要 : 目前农 村公 共 产品呈 现供 给 总量 不足 、 给机 制 不合 理 的现 状 ; 主要 原 因是城 乡二 元 结构 、 供 其
农 村 公共 产品供 给机 制 不合理 、 府权 责 配置 不 当及农村 财政 困难等 , 政 这严 重制 约 了农 村 经济社 会 的发
公 共 产 品是 私 人 产 品 的对 称 , 指 具 有 消 费 或 是
使 用上 的 非 竞 争 性 和 受 益 上 的 非 排 他 性 的产 品 ,
利设施 长 年无修 、 败不堪 , 别提 增添 多少新 建设 破 更 施了; 农村 公路 覆 盖 率低 、 质量 差 , 没有 达 到 应有 的 标 准水 平 ; 许多行 政 村还 尚未 通水 、 电等 等 。基 础设
第2 2卷 第 3期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n n I si t fE gn e i g o r a fHu a n t u e o n i e r t n
Vo . 2 No 3 12 . .
Sp.02 e t2 1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 现 状 、 因及 对 策 分 析 成
产 品供给总量更加不足 ,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1 农村 基础 设 施 不 健 全 。在 我 国农 村 , . 已有 水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
2.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投入、产出、效率等指标,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因素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影响。
3.案例研究: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对其公共品供给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探寻供给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
4.对策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政策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发现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发现:1.政策导向不明确: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政策导向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长远的规划,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方向和目标不清晰。
2.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导致供给效率低下。
3.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着优先满足城市地区需求的倾向,农村地区的供给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4.机制约束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机制约束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供给过程中存在浪费、腐败等问题。
结论为提高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明确政策导向: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政策导向,制定长远的规划,明确供给的方向和目标。
2.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3.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资源,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需求,避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4.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供给过程的监督,防止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将得到提高,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2019-09-20[摘要]⽬前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供给总量不⾜、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完善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当前全⾯建成⼩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深刻意义。
本⽂拟从当前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政府财政⽀持⼒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需求表述机制等⽅⾯对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提出⼀些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些帮助。
[关键词]政府;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原因;对策2012年11⽉,党的⼗⼋⼤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效,⼈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由此,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正式提上议程。
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群众提供优质⾼效公共产品的政府。
①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是建设⼩康社会和服务型政府⾯临的重要问题之⼀。
⼀、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不断提⾼,公共产品供给⽔平和质量也已经达到下中等收⼊国家⾏列,但离我们2020年要达到的⼩康社会即中等收⼊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前,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略显单⼀。
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并不代表政府直接⽣产公共产品。
在我国的传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中,政府同时扮演了公共产品的唯⼀提供者和⽣产者的⾓⾊。
虽然经过⼏⼗年的改⾰,也出现了政府和市场合作供给、政府和⾮盈利性公共组织合作供给等模式,但是政府单⼀主体的供给还是没有彻底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视野中消失。
政府垄断供给公共产品已远远不能满⾜我国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公众多元化的需求,它的弊端也⽇益暴露。
另外,对于⾮盈利性公共组织的激励与引导不⾜,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准⼊机制,也严重限制了⾮盈利性公共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贡献。
2.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仍然不⾜。
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1. 引言1.1 独龙江乡背景介绍独龙江乡位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地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
独龙江乡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气候多雨,属于典型的山区农村。
乡内主要居民为独龙族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语言、风俗和传统习俗保留完整。
独龙江乡属于中国的边疆地区,一直以来受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生活贫困严重。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独龙江乡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独龙江乡农民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如何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贫困现状分析独龙江乡位于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是一个多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特点,独龙江乡长期以来贫困面临深重,农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人民生活贫困。
贫困现状分析显示,独龙江乡存在着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农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但由于土地贫瘠、技术水平低、市场信息不畅等因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独龙江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破损、供水供电不稳定、卫生条件落后等问题也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2. 正文2.1 农村公共产品概念解析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或公共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具有公共性质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通常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和发展需求而提供的。
农村公共产品的特点包括普惠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和非市场性。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分析

参考文献 : [] t 温冬梅. 农村公共产 品供 给的利益均衡机制研究[ 】 D. 电子科 技 大 学,0 8 20 . 【】 陈龙. 2 论我 国农村公 共产 品供给制度创新 [ . D】中共 中央党 校, 05 20. 【】陈晓珍. 3 公共服务供给 中的非 营利组织参 与研究【 . D】 厦门大 学, 09 20. [】 王磊. 国的公共支出问题研 究 [ . 4 我 J 中国商界 ( 】 下半月) ,
一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 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 。 农村的繁 荣 、农 业 的发 展 和 农 民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 都 离 不 开 公共 产 品 的 供 给 。然 而 , 由于 历 史 和 现 实 , 观 和 客 观 的 原 因 , 村 公共 主 农 产 品供 给 是 一 个 薄 弱 的 环节 , 前 , 国 城 乡 差距 突 出地 表现 当 我 为城 乡公共产 品供给上的差距 。 当前 ,我国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的现状主要是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严重短缺,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难 以满足农民的生产、 生 活 以及 农 村 发 展 的 实 际 需求 。农 村 公 共产 品供 给 与 需求 的 严 重 脱 节 , 大 地 阻 碍 了农 村经 济社 会 的 发展 , 极 己成 为 制约 农 业 、 村 发 展 及 农 民负 担 减 轻 的 “ 颈 ” 农 瓶 。在 农 民与 乡村 组 织 的长期交易过程 中,不管农民在改革前后有没有意识到负担 的 存 在及 其 严 重 程 度 ,农 村 公 共产 品 的决 策 机 制 还是 无 情 地 让 弱 势农 民承 担 了大 部 分 农 村 公共 产 品 的生 产 。 农村 税 费政 策 与 农 业 税 取 消 的政 策 从 根 本上 减轻 了农 民 负担 , 然而与此同时, 一贯依赖 于农 民负担的农村 公共事务与 公益 事业 的处境也将更加尴尬 ,只有选择好与农村发展要求 相 适 应 公 共 产 品 的 生 产 路 径 , 能 切 实减 轻 农 民负 担 。 才 农 民 负担 过 重 问题 , 我 国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中 亟待 解 决 一 是 个 问题 ,已引起 人们的广泛 关注 , 了解决这 一问题 , 下 为 上 都 做 了不 少 努 力 , 至 今 成 效 甚 微 , 其 原 因 , 在 于 这 些 但 究 就 努力 , 还未涉及 到本 质性 的问题 , 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体 制 的 改 革 与 重 建 。 笔 者 之 一 所 处 的地 区 是 甘 肃 省 陇 南 农村 地 区 , 们 以此 为 优 势 就 此 现 状 对 西 和 县 一 个 乡 镇 2 我 4个 行 政 村 的 相 关 资 料 和 数 据 进 行 了 分 析 ,发 现 8 %的 农 民就 化 肥 0 涨 价 和 农 业 成 本 增 加 , 粮 的代 价 远 远 大 于 收 粮 的 效 益 。 种 工 农 业 产 品 的 不 等 价 交 换 让 农 民不 能 满 足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 需 求 , 致 了 一 系 列 农 业 问题 , 使 一 些 党 的 强 农 惠 农 政 策 导 致 落 不到实 处 。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的现状和原因, 我 们 认 为 解 决 这 一 问 题 的根 本 措 施 关 键 在于 创 新 农 村 公共 产 品的供给制度。长期以来 形成 的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制度已不 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及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的需求 ,成 为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供给,存在供给职责不明确,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城乡不公,缺乏完善的供给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在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财政资金供给机制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很大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城市的公共服务主要由国家财政提供,农村的公共服务主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自己解决,因此造成了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巨大差距,成为“三农”问题进一步解决的瓶颈。
如何更好地解决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1)在供给主体方面。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服务主要由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自己解决,国家只给予少量补助。
另外,政府对国家应承担农村公共服务的哪些项目,承担多大比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使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未能起到良好的主体作用。
(2)在供给数量和结构方面。
农村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占全国60﹪的农村人口仅拥有不到10﹪的政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农村人均公共服务拥有量严重低于城市人均公共服务拥有量。
另外,在农村部分地区,关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而用于修建教堂等利用率低的公共服务资金却十分充足,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部分项目相对过剩并存的现象。
(3)在供给机制方面。
缺乏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监督机制和可靠的筹资机制,更缺乏有效的农民参与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始终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提供,提供的内容、数量和结构都不完全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原因及整治对策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原因及整治对策「内容提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失衡现象,内在原因就在于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的组成人员——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
加强对这种自利行为的约束对策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决策制度;改革现行干部评议、晋升、薪酬和问责制度;规范公共事业听证制度;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
「摘要题」农村公共物品「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原因/对策/公共选择理论一、供给失衡的现状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根据在消费过程中的不同性质,又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其典型产品有: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行政服务、农村综合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农村法律政策等。
农村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①在性质上近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②一般准公共产品,如农村高中(职高)教育、水利设施、医疗、道路建设、文化馆等;③在性质上近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电信、电视、成人教育、自来水等。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正在逐步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与农村、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供给过剩,呈现出严重的失衡。
(一)供给不足1.农村纯公共产品严重不足(1)农村科技、农业相关信息等“软”公共产品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为农民提供现代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但是目前大多数基层政府并不重视农产品信息的收集、传播,致使文化程度偏低的中国农民缺乏对现代科技和周边地区市场供求的了解,往往盲目生产,从而导致生产出缺乏科技含量和供大于求的农产品,以致出现了产量增长收入反而下降的现象。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 农 村公 共品供给 低效 率的原 因分析
1 农 村 公 共 品 供 给 的 低 效 率 现 状
21 基层 政 府 财 权 与 事 权 的 不 对等 。
11 农 村 公 共产 品总 量 供 给 不 足 .
基 层 政 府 收 入 与 支 出 责 任 的 不 对 等 削 弱 了 其 对 农 村 公 共 品 的 供 给 能 力 , 主要 表 现在 两个 方 面 : 先 是 财 权 逐 渐 上 移 。 这 首 财 力 越 来越 多地 集 中在 上 级 政 府 尤其 是 中 央政 府 。 9 4 分 税 19 年 制 改 革 后 . 财 权 上 移 成 为 中 国政 府 间 财 政 关 系 的 一 个 明 显 趋
共 享税 的情 况 十 分 普 遍 , 结 果 是 留给 基 层 财政 的税 收 种 类 零 其 散 、 额 小 , 分 税 种 征 收 成 本 过 高 , 上 受 屠 宰 税 、 业 特 产 数 部 加 农 税 及 农 业 税 等政 策取 消 的 影 响 , 层 财 政 收 入 大 幅度 下 降 。其 基
划 分 财权 与 事权 , 加 基 层 政 府提 供公 共 品 的财 力 ; 给 主 体 和 方 式 多元 化 ; 化 决 策机 制 ; 强监 督 管理 等 对 策 。 增 供 优 加
[ 键词 ] 村 公 共 品 ; 给 效 率 ; 策机 制 关 农 供 决
农村 公 共 品是 指农 村 地 区农 民生 产 、 活 所 需 的 具 有 一 定 生 非 排 他 性 和 非 竞争 性 的 产 品 或 服 务 。无 论 从 理 论 上 看 . 是 从 还 实 际 需 要 上 看 . 村 公 共 品 的有 效 供 给 都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农 村 农 公 共 品 的 有效 供 给 可 以促 进 农 业 生 产 的稳 定 发 展 , 快 农 业 产 加 业 化 、 村 城 镇 化 的 发 展 速 度 , 时还 可 以改 善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 农 同 缩 小 农 村 居 民 与城 镇 居 民在 生 活 上 的差 距 . 进 社 会 主义 新 农 促 村 的建 设 。
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及对策分析

除了上级转移支付外 , 几乎没有其他经费来源。 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 的投入 ;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 的范围 , 确保财 1 . 税费改革后农村 公共产品的财政投 入渠道 不健全。税费 政用于“ -2 2 三农 ” 投入 的增 量高于上 年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等财政支 改革取消 了乡统筹等制度外收费 ,国家相应补助地方一定转移支付 出主要( 不低于 7 % ) O 用于农村 : 国家对基础 设施 建设投资 的重点要 资金 , 除 了确 保 乡镇 机 构 正 常 运 转 和 义务 教育 经 费 正 常 需 要 外 , 但 对 转 向 农业 和 农 村 。 其他公共产品投入只是笼统地 规定 “ 新增教育 、 卫生、 文化、 计划生育 223 完善政府 间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 .. 等事 业 经 费 主 要 用于 农 村 , 用于 县 以下 的 比例 不 低 于 7 % ”没 有 做 转移 支付 力度 应大幅度地减 少专项资金 , 0 , 增大体制性、 制度性 的转 出硬 性 的 专 门 规定 , 实际 工 作 中 农村 公 共 产 品 提供 存在 经 费 困 难 的 移 支 付 , 立起 规 范 的横 向 和纵 向财 政 转 移 支 付体 系 , 建 这样 才 能 真正 问题 。 使财政体制具有平衡地 区间财力且提供基础性公共服 务的能力。中 1 . 税费改革后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 下降。公共服 央财政从 2 0 .3 2 0 5年起 , 对中西部 地区财政 困难 的县 、 镇 ) 大幅度 乡( 较 务管理和专业技 术人 员流失 , 出反映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 突 直接增加转移支付 。 但作为制度 , 还应认真研究和调整优化 以原基数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 给结构失衡 农村 公共产 品的供给 , . 主要是 法为基础 的转移支付办法 , 通过更加合理、 有效的制度 , 大对欠发 加 要帮助农 民发展 生产 , 改善生活质量。 国农村地 区是 否提供公共产 达 地 区转 移 支 付 力度 , 实现 城 乡 之 间和 农 村 不 同 地 区 之间 公 共产 品 我 品, 不是依据农村 需要 , 而是根据基层政府指令 决定 的 ; 基层 政府 在 供给更加理想的均 等化 目标要求。 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 , 其行为 目标和 农民的需求往往 不一致。 23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 健全农村公共资 这种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 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金监督管理机制 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机制,应加快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责任 不明确 由于 中央与地 方政 府 推进政府供给职责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 4 这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重要 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的责任划分上 不尽合理 , 乡镇 的事权 大于财权 , 条件 , 也是构成监管机制的重要一环。 乏明确 的法律和制度约束, 缺 人 承担 了许多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 出。 乡镇政府只能凭借 自身的 治 为 主 , 必然 使 得监 管 无 力和 无效 。对 县及 县 以 下公 共 产 品供 给 的监 行政 强力寻求制度外财力 ,所以事实上制度外供 给成 为我国农村公 管, 主要应强化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在乡村一级 , 应 共产 品供给的鲜明特点 , 同时通过 自筹、 集资的渠道采取各种变通手 建立 健 全 村 民 代表 大会 制 度 , 其 成 为 行 政村 的议 决 机 关 , 村 委会 使 而 段来 分摊公共物品供给 ��
第三部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中共 乐山市委 党校 学报》新论 ) (
20 年5 09 月
J NL FH PRYCOL FEHN UIPLO M T OCP O AO TEAT SHOO L A M N I CM I E F . C第 1 卷 第 2期 U S CA TE . l
一
一
摘要 : 第三 部 门作 为 介 于 市场 和 政 府 之 外 供 给 农 村 公 共 产品的第三方力量, 日益起越来越 重要 的作 用, 是由于第三 但 部 门的外界 环境和 自身发展等 因素 , 其在农村公共产品 的 使 供给上仍 面临着诸 多问题 。 因此我们 可以协调城 乡第三部 门 之 间的关 系, 增加其独立性 , 加快其 自身发展进程等来优化 第 三 部 门更好 地 为 农 村提 供 公 共 产 品 。 关键 词 : 三部 门 农 村公 共 产 品 供 给 第 中图 分 类 号 : 6 D3 文 献标 示码 : A di1. 99 o: 03 6 /
ji n 10 6 2 .0 9 0 .2 . s. 09— 9 2 2 0 .2 0 2 s 文章 编 号 :0 9— 9 2 20 )2— 6—0 10格利茨认为公共产 品是指 “ 在对 该 产 品 的总 支 出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 个 人 的 消 费 的增 加 并 某 不 会 使 他 人 的 消 费 同量 减 少 【 】。 1 ” 在我 国广 大 农 村 , 共 产 品 公 是 指 由农 村 社 区 居 民共 同享 有 的 “ 会 产 品 ” 它 既 包 含 农 村 社 。 广播影视 、 讯 、 通、 通 交 电力 供 应 、 利 条 件 等 基 础设 施 性 的产 水 品, 也包含农村治安 、 农村政策 、 信息 提供 、 技术服务 、 技能培 训 等 所 谓 的 “ 产 品 ” 其 中 , 村 纯公 共 产 品包 括 : 层 政 权 软 。 农 基 提 供 的 行 政 服 务 和 社 会 秩 序 、 村 发 展 规 划 和 政 策 、 农 信 农 涉 息 、 村 义 务 教 育 、 村 环 境 保 护 和 治 理 、 业 科 学 研 究 和 推 农 农 农 广、 大型 骨 干 水 利 电力 工 程 、 象 服 务 、 范 围水 土 保 持 工 程 、 气 大 农 村 交 通 基 础设 施建 设 等 。 村 准 公共 产 品包 括 : 民社 会 保 农 农 障、 农村水利设施 、 公共卫生服务 、 电视 广播 电信等信息系统、 农 村 电 力 和 自来 水 供 应 、 村 道路 建 设 、 农 农 业 科技 教育 和职 业 培训 、 农技 推 广 等 。 第 三 部 门供 给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的可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依据与意义2.1 为什么要为农村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2.2 农村公共产品的作用3.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为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共识了。
要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就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要弄清楚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特点、支付能力和需求状况。
离开了对公共产品需求的考察,则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点。
无视农民需求,既浪费了国家财政,又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生活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甚至破坏环境,损害农民利益,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问题。
但是恰恰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较集体化时期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我们认为可以总结为:更加注重公共产品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不过需" 求仍然表现为缺乏弹性;对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摊极为敏感;农民开始有了自主产权意识,同时参与供给决策的要求逐渐增强,但是仍然是被动性消费;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具有差异性。
农村公共产品本身的地域性特征(生产的地域性),公共产品的消费地域性和管理的地域性是同时存在的。
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叠加性(符合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认为意愿需求曲线具有垂直可加的性质)。
(2)公共产品需求的本质是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一个地区、一个社会需要什么公共产品,需要多少公共产品,是受该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农民的需要出发,既要考虑当地生产力水平和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还要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力。
当前大部分的相关研究一般都是强调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是巨大的:一是由于“二元分割”导致的历史欠帐太多;二是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个性化。
(3)关于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的原因的探讨。
主要观点有:一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有收入效应,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公共产品提出了更高需求。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由 于 我 国 在 工 业 化 初 期 实 行 了 以 工 促 农 的 政
人在享 用公共 产 品带来 的利 益 的 同时 , 能 排 除其 不
他 人 同 时 从 公 共 产 品 中 获 得 利 益 ; 竞 争 性 是 指 消 非 费 者 的增 加 不 会 引 起 生 产 成 本 的 增 加 , 多 一 个 消 即 费 者 引 起 的 社 会 边 际成 本 为 零 。准 公 共 产 品 只 具 有
化 , 样不 仅使 我 国 “ 这 三农 ” 问题 更 加 尖 锐 , 带来 也
了诸 多 事 关 全 局 的 社 会 问 题 , 时 也 制 约 了农 村 经 同
济 的发展 以及 农 民生活 水 平 的提 高 。 因此 , 在这 一 情况 下 , 政府 应对农 村 公 共产 品的 供 给 问题加 大关 注力度 , 尽快 完善农 村公共 产 品的供给 。 并
摘 要 : 针 对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 中存 在 供 给 不 足 、 给 不 公 平 、 给 失衡 等 现 实 问题 进 行 深入 分 析 , 供 供 并提 出消 除 体 制 障碍 , 立 城 乡一体 化 的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体 系; 筑 以 农 民 需 求 为 导 向 的 农 村 公 共 产品 供 给 新 机 制 ; 范 建 构 规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是 相 对 于 农 民或 家 庭 自己 消 费 的
私人产 品 而言的 , 指 由农 村社 区集 体参 与 共 享 的 是 产品 。根据在 消 费过 程 中的 性 质不 同 , 村公 共 农
产 品 可 分 为 纯 公 共 产 品 和 准 公 共 产 品 。纯 农 村 公 共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的 相 关 概 念 阐 释
城乡公共物品统筹供给:困难、成因及对策

起着 主导作用 。 为此 , 需要重构城 乡 共物 品供给的治理体系 , 公 , 在供给的 目标 与理念 、 制与机制、 式与动力 以 体 模 及 内容 与资源等方面进行革新 , 学地拓 展城 乡统 筹, 科 循序 实现城 乡公共物 品供给 的均等化 与一体化 ,以推进社
会 的协调 、 可持 续发展 。 关键词 :公共物 品;非均衡性供 给;城 乡统筹
黄 建 洪
(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 113
摘
要 :我国城 乡公共物 品统筹供给客观上存在供 给主体分殊 、 供给客体 悬差 、 供给模 式差异 与供给效 能实
距等困难 。 造成此种状况 的原 因是 多方面 的, 中资源禀赋 、 其 体制选择 、 战略规划 、 略组合 以及 治理技术 等因素 策
题就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 有财政支持的乡村公
社 会 向现代 工业社会 快速转 型 阶段 , 客观上存 在 的城乡公 共 物品非均 衡性 问题 , 在一定 程度上 阻碍 了社 会 的可持续
发展 。 在转型期 , 如何克服 阻滞 、 优化治理 以实 现城 乡公共
共 物品供 给主体 缺失。国家 长期实 行城乡分 治 的非 均衡发 展战略 , 以满 足建设现代 国家所必需的工业 体系优先发展 的
21 00年 1 月 第 1 期
苏州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 aoSzo n e i hl oh &Sc lc ne or lf uhu i  ̄tf i spy oi i c) n U v yP o aS e
J n2 1 a .O O
No 1 .
城乡公共 物 品统筹供 给 :困难 、 因及对策 成
目标实现 。 持续从农村汲取资源 、 以农 民附着土地和各种福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公共产品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历史原因、资源限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备不足等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农村公共产品是指为农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
这些服务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1.资源限制农村地区资源匮乏,农民收入水平低,政府财政预算有限,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缺乏基础资金支持。
2.历史原因传统农业社会给农民灌输的观念是,自己的事自己去做。
这导致农民不愿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维护。
3.基础设施配备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硬件设备和技术条件都有较大差距,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
4.公共服务缺位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配备比城市差,很多农村地区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服务都存在缺位和不足。
三、应对策略1.加强财政投入通过财政投入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
2.鼓励农民参与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调动农民积极性。
3.合理规划在城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合理分配资源和公共产品,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4.发挥市场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市场化程度。
总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政府和群众两方面加以协调,强化投入,培育社会意识,制定合理规划,发挥市场作用,推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发展。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与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 不发达 ,集体经济薄 弱和农村地
域 广 阔 , 乡财政 困 窘 ,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县 使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问 题 的 成 因 分 析
我 国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中存 在 诸 多 问
给还 存在 诸多问题 ,还需要 国家 和地 方政 府切 实从 农村实际需要 出发 ,加 大公 共财 政投入力度 , 调整农 村公共产 品供给结构 , 改变供给机制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 障。
“ 农” 问题在 中国社会 主义现 代化 建设 三 “ 中之重”的地位 。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 重 “ 十二五 ”经 济社 会发展的一个主要 目标 ,
强调 在 工 业 化 、城 镇 化 深 入 发展 中 同 步 推
生和社会保 障事业差距 明显。从卫生支 出
绝 对 额 看 ,城 镇 明显 比 农 村 多 ,从 纵 向上 看 ,农 村 医 疗 卫 生 水 平 与 城 镇 的差 距 呈 扩 大趋 势 。 再 次 ,城 乡公 共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与
进农业现代化 , 完善 “ 以工促农 、 以城带 乡” 的长效机制 , 加大强农惠农 力度 , 提高农业
现 代 化 水 平 和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建 设 农 民 幸
费昂贵 、用水 困难等 问题 并没 有从 根本上
解决。虽然 国家 已开始 关注农 村急需的公 共产品供给问题 , 并加大对其投入的力度。 但 是 , 民急需的公共产品还比较匮乏。 农 其
共产品供给格局和 以制度 外供 给为主的农
内 容 摘 要 :本 文从 我 国 当前 公 共 产 品
动生产率 。然而 ,政府对农村教育 医疗卫 生事 业投 入不足 ,农村教育 医疗卫生事业
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高原深山,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气候恶劣,是中国著名的贫困乡镇之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一直是该地区发展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从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改善当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动独龙江乡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1.基础设施薄弱独龙江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
部分农村地区甚至还没有通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教育卫生条件落后独龙江乡的教育、卫生条件也相对落后,学校、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不高。
农村的卫生条件也较差,医疗设施和人才不足,农民看病难,就医成本高。
3.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独龙江乡的农民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度较低,互联网覆盖率低,信息渠道匮乏,信息不对称严重,限制了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产品的推广。
4.产业发展缓慢独龙江乡的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来源有限,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收入支撑。
土地资源有限,畜禽养殖和传统农业模式难以满足当地农民的生活需求。
2.提高教育卫生服务水平应加大对独龙江乡教育、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学校、卫生院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师资力量,改善教育条件;加大对卫生服务设施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应加强对独龙江乡农民的信息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推广互联网接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同时加大对农村电商等信息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农产品推广,拓宽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
4.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应加大对独龙江乡的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
推动现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加强土地的综合利用,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西南边疆深度贫困区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国面积最小的行政乡。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加之自然环境恶劣,独龙江乡长期以来一直是贫困的重灾区。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给农村居民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或产品,涵盖教育、医疗、文化、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独龙江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设施落后,环境问题严重,社会服务覆盖面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下,生产生活条件艰苦,长期以来受制于贫困和落后。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低下、覆盖范围小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改革和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为独龙江乡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
2. 正文2.1 农村公共产品的定义与分类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或其他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具有共享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无差异性的产品或服务。
这些产品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具有公共性质和社会效益。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农村公共产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首先是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这些设施对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其次是公共服务类产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服务,这些服务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至关重要。
另外还有生态环境保护类公共产品,包括森林、湿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村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只有充分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存问题、原因及对策

大 , 以保证农村公共物 品的有效供给 , 难 以致大部
分农 业 水利设 施 年 久失修 , 型灌 溉设 施 及 大型农 大 用 固定 资产 短缺 , 村交 通 不便 , 农 电网亟 待更 新 , 电 价 昂贵 , 等等 。二是 涉及 到农 村 可持 续 发展 的公 共 产 品供 给缺乏 。农 村 的社 会保 障 、 村 的教 育及 农 农 村 的环 境 保 护 等公 共 产 品对 提 高 农 民素 质 和农 村 的可 持续 发展 具 有重 大 的意 义 。然 而 , 国政 府对 我 这些 公共 产 品供 给投 人 的资 金严 重 短 缺 。首先 , 农 村 社会 保 障缺 位 。城 市居 民享 受 着 医疗 保 险 、 业 失 保 险 、 老 保 险 、 低 生 活保 障 以及 下 岗职工 再 就 养 最 业 等各 项 社会 福利 和 社会 保 障 , 而农 民却 不 得不 自
国农村 公共 产 品供 给 效率 低下 和地 区间不 公 平 , 主
要 表现 为以下两 方 面 :
费 和 医药 费普 遍 昂贵 , 多农 民看 不 起 病 , 很 因病 致
1供给总量不足。长期 以来 , . 由于以农补工的
财 政政 策 和税 制 改 革 而形 成 的 “ 权 上 收 , 权 下 财 事 放 ”造成 了农村 公共 产 品的供 给总量严 重不 足 。一 , 是农 民急需 的生 产 陛公 共产 品供 给不 足 。农 业对 自
目, 而不 愿意 投 资见效 慢 、 期长具 有 战 略意 义 的公 周
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 。理论上讲 , 全
国性 、 区域 性 公 共 产 品应 该 由中央 和 省 级财 政 进 行
预算 , 长 期 以来 我 国农 村公 共 产 品供 给没 有 纳 人 但 正 规预 算 范 畴 。实 行 “ 税制 ” 分 以来 , 中央把 财 权 上 收 事 权 下 放 , 级 政 府 也纷 纷 仿 效 , 果 造 成 了事 各 结 权 和财 权 的严 重 不 平衡 。县 乡政 府 财 权 小 , 自主 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8T10:56:31.9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6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关红[导读]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财产而言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
关红 (辽宁省农村经济信息站)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财政供给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农村
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四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对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 0 引言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财产而言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
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农村地区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又包括地方政府和村组织提供的受益范围仅限于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
1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现行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及乡镇制度内财政的财力不足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低下和地区间不公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出总体不足的状况。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长期的以农补工已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多年来农业基建投资的数额始终偏低。
1978—1998年,国家的农业基建投资总额仅为994亿元,占同期国民经济各行业基建投资的1.5%,虽然1999年和2000年国家把这一比重分别提高至2.4%和2.7%,但比较其他行业,仍然很低。
其次,农村大部分人口未享受医疗保险,也没有社会保障。
由村集体以私人形式供应的公共产品,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近年乡镇企业效益低下、大部分农户收入较低等原因缺乏资金,供给极其有限,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
农村公共资金使用效果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2.1 财政农业支出实行分块管理,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较多,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分部门管理,涉及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
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财政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分割,除了上级转移支付外,几乎没有其他经费来源。
1.2.2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渠道不健全。
税费改革取消了乡统筹等制度外收费,国家相应补助地方一定转移支付资金,但除了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和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外,对其他公共产品投入只是笼统地规定“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没有做出硬性的专门规定,实际工作中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
1.2.3 税费改革后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公共服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突出反映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是要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地区是否提供公共产品,不是依据农村需要,而是根据基层政府指令决定的;基层政府在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其行为目标和农民的需求往往不一致。
这种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责任不明确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划分上不尽合理,乡镇的事权大于财权,承担了许多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出。
乡镇政府只能凭借自身的行政强力寻求制度外财力,所以事实上制度外供给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鲜明特点,同时通过自筹、集资的渠道采取各种变通手段来分摊公共物品供给的成本。
这样无形中本来应该由国家负担的职能便被转嫁给了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2 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农村供给体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进行改革创新。
2.1 建立民主表达机制,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上而下”决策机制必然会引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脱节,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使得农村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极低。
财政部农业司根据对浙江、四川、陕西、河南四省的调查,认为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优先顺序,东部地区主要是:第一,建立农村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第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重点是农村中小学必要设备的配置和师资队伍的培训;第三,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四,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防疫体系建设;第五,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弱势群体发展;第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
因此,我们要建立合理的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主要是使决策制定由“自上而下”改为“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意愿,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
2.2 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力和事权,完善财政供给机制 2.2.1 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性,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公共产品因其特性的不同,可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上的供给主体要各尽其职,失位、越位、错位都可能带来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
当前各级政府在事权上的混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症结之一,科学划清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的职责十分必要:社会公共安全、货币金融体系、政策制度法规、基础性教育、大江大河治理等全国性的纯公共产品完全由中央政府供给;准全国性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供给;存在溢出性的跨区域公共产品,可由受益各方政府供给,中央政府出面协调;区域性较强的基层公共产品,如社区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治安、卫生等由乡镇基层政府;村集体组织可以通过筹资的形式供给道路、农用固定资产、运输设备、生产器具等。
2.2.2 按照财权与事权对称的原则,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格局因此,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行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财政支出主要(不低于70%)用于农村;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转向农业和农村。
2.2.3 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应大幅度地减少专项资金,增大体制性、制度性的转移支付,建立起规范的横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使财政体制具有平衡地区间财力且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能力。
中央财政从2005年起,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县、乡(镇)较大幅度直接增加转移支付。
但作为制度,还应认真研究和调整优化以原基数法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办法,通过更加合理、有效的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城乡之间和农村不同地区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更加理想的均等化目标要求。
2.3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健全农村公共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机制,应加快推进政府供给职责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这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监管机制的重要一环。
缺乏明确的法律和制度约束,人治为主,必然使得监管无力和无效。
对县及县以下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主要应强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在乡村一级,应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其成为行政村的议决机关,而村委会则成为具体的执行机构,由村代会对村委会的具体实施进行监督和制约。
对县、乡(镇)两级,则应进一步把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做实,由它们来监督和制约两级政府的决策和实施。
只有在各级都形成一种有效的民主制衡机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才能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孙自铎.田晓景.殷君伯.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自改革发祥地的报告与思考[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03.
[2]于丽敏.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4).
[3]杨永忠.林明华.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供给的制度约束——马甲村路灯供给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