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58508648d7c1c709a14518.png)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
(三)筛查法——对学前儿童进行早期鉴别和评估的 重要环节 原则:选择与筛查目的相符的测查工具
选择与儿童年龄相匹配的工具 选择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筛查工具 按照筛查工具的要求实施测试,慎用筛查结果 (四)诊断测验法
21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几种主要的评估工具
4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精的选2021最标新课件准
4、行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
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不迟
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与大多数
同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
5、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具有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强,谦
虚、诚实、勇敢、热情、慷慨等性格特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1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概念: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持和增进人 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 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早期: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现在:健康人的心理保健,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 病的产生。
(二)社会因素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家长素质 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 行为。 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 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 那里模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 教育态度和方式 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导致 心理疾病的发生。
8
(二)社会因素
2、家庭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课件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d184d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0.png)
一、情绪障碍
• (一)儿童焦虑症
•
儿童焦虑症是在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种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常
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这种恐惧与不安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觉得
要有不详的事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安。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
障碍。
(二)恐怖症
•
恐怖症是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环境,明知对自己不存在真实的危险,
(三)梦游症
1.表现
幼儿梦游症较为常见,往往伴有夜间遗 尿。
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
•
1、社会行为: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
•
2、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吸手指、咬指甲、活动过度等;
•
3、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习惯性痉挛、注意分散、反应迟缓、遗尿、不
2、预 防
•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睡眠卫生 • (2)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惊吓孩子 • (3)白天适度控制孩子的活动量 • (4)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二)梦魇
梦魇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恶梦,梦中见到 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情,如被猛兽 追赶,突然跌落悬崖等,因而呼叫呻吟, 突然惊醒,醒后仍有短暂的意识模糊、情 绪紧张、心悸、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等。
得一定效果。此外音乐及游戏对幼小儿童恐怖症治疗效果也较好。
•
③药物治疗
(三)抑郁症
•
儿童抑郁症属于儿童情感性障碍范畴,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异常
(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长期抑郁,伴有言语、
思维和行为改变。在缓解期间精神活动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3、治疗
• ①药物治疗 ②行为治疗
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较强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学前教育《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常见心理障碍及防治课件
![学前教育《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常见心理障碍及防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cdd6f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2.png)
二、焦虑症
(三)防治措施
1. 预防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循循善诱,注意启
发引导,不溺爱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期 望要符合其自身的年龄、性格和智能水平等, 不要苛求。
其次,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讲 究教育方法,学习负担不能过重,保证孩子 有足够的睡眠和娱乐时间。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开 朗的性格,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等。
第 2节
睡眠障碍
(一)表现
一、夜惊
幼儿在入睡15~30分钟后,在没有任何外界环境变化 的情况下,突然哭喊惊叫,并从床上坐起,两眼直视,表情 惊恐,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出汗等,对他人的 安抚也不予理睬;
发作持续10分钟左右后,又自行入睡,次日醒来后对 夜惊发作完全遗忘,或者仅有片断的记忆。夜惊发作次数不 定,可隔数天、数十天发作一次,也可一夜发作多次。
幼儿常见心理障碍及防治
1
情绪障碍
2
睡眠障碍
3
语言障碍
4
饮食障碍
5
品行障碍
6
其他问题行为
目 录
第 1节
情绪障碍
一、恐惧症
(一)表现
儿童常因怕动物、怕水、怕火、怕被丢弃等,表现出紧张、哭闹 等情绪。幼儿恐惧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具体的事物,另一类 是某些抽象的概念。
年龄 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二)原因
一、夜惊
1. 大脑发育不完善 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细胞发育的
不成熟,功能不完善,会使他们的睡眠受到影响。
导他从主观上克服焦虑情绪。 对于严重的焦虑症患儿,要咨询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有的还需要配合药
物(如安定、抗焦虑药等)进行治疗。 此外,焦虑症状有所缓解后,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ppt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c1d2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c.png)
常见心理问题
情绪问题(如过度焦虑、抑郁等),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多动症等),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等),饮食障碍(如厌食、偏食等),语言障碍(如口吃、语言发育迟缓等)。
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提供心理支持、进行行为疗法、改善睡眠环境、调整饮食习惯、进行语言训练等。同时,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营养素的分类及功能
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及其生物利用率,为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提供依据。
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价
掌握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荐摄入量。
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
学前儿童膳食指南
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提出具体的膳食建议。
02
01
03
04
05
02
CHAPTER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速度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的,有时快有时慢。
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的发育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ppt课件
目录
学前卫生学概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管理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控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
01
CHAPTER
学前卫生学概述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0-6岁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定义
05
CHAPTER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原因及对策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原因及对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36d3aa650e52ea5418982f.png)
对策: 营பைடு நூலகம்和谐、融洽的环境气氛。 及时揭穿儿童的谎言,不让其谎话得逞 。
精选版
5
案例3:一次孩子们在吃午饭,老师说:“吃得快的小朋友, 今天老师有奖励。” 一位吃饭慢的小朋友西西,趁老师和 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饭偷偷摸摸倒掉了。她还跑过来 跟我说“老师,我吃完了.”
原因:趋乐
对策:教育儿童诚实做人( 阳性强化法)
看是否有某些行为表现 看行为表现的程度 看个体的发展状况
精选版
2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
(一)情绪障碍 儿童期恐惧; 屏气发作 暴怒发作; 分离焦虑
(二)睡眠障碍 夜惊; 梦魇
(三)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呕吐
(四)排泄障碍 遗尿症
(五)言语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口吃
(六)品行障碍 说谎; 攻击性行为
直接原因:受挫
精选版
18
情景剧:晨间活动时,小朋友都在交换着各 自的玩具,龚正杰带来的一辆有趣的“遥控 车”,小朋友围在一起玩得正开心,这时龙 龙冲过来,一把拽过龚正杰手里的摇控开关, 哪知用力过猛,开关摔在地上坏了,龚正杰 哭了。
精选版
19
聪
精选版
20
精选版
13
对策:家长要以身作则,切忌管教孩子或处理问题 简单粗暴……
精选版
14
宁波鄞州一个男孩 模仿《熊出没》中 的熊二烤木取暖, 引发一场家庭火灾
武汉4岁男孩模仿 奥特曼从8楼“飞” 下摔成重伤
精选版
库尔勒市塔指小区5 岁小孩帅帅模仿动画 片中“红太狼””, 拿着玩具平底锅见人 打人,见物砸物
精选版
16
对策:优化幼儿的活动环境,减少环境中 的不良刺激(消退法)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技能 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技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067e3605087632301212ac.png)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心理因素
(1)气质与性格 1)易养型(40%):“容易护理的”儿童。他们的生理活动的规律性强;喜欢探究新事物;适应性强; 遇困难能坚持。 2)难养型(10%):“护理困难的”儿童。他们的生理活动没规律;对新事物难以适应;对外界刺激 反应强烈;情绪波动;遇挫折易灰心。 3)兴奋缓慢型(15%):“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节律多变;初遇新事物或陌生人时往 往会退缩,对环境的适应较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度弱;心境带有否定性;活动量小。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是人对客观现实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幼儿最明显、最主要的心理特征。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心理因素
(3) 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体验,主要反映了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直接关系。学前儿童心 理的紧张状态和平衡失调往往与他们的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
焦虑与人类身心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有关,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期望需要的满足,假如儿童安全、爱 与归属、自尊等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儿童怀疑自己的需要未得到满足,都可产生焦虑情绪。
二、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措施
(二)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卫生保健措施
3. 社会方面 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情绪管理”,通过绘本 《爱发脾气的孩子》《不要霸道自己做》《为什么我不能打人》开展谈话、集体教学等一系列的 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学习正确宣泄情绪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PPT课件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c78d9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4.png)
吮指头、咬指甲或咬衣物、舔嘴唇等习惯 性口腔运动。
(2)原因:
由吮指头的幼儿多因婴儿期喂养不当,以及缺乏环境刺激和爱抚,导致婴儿 以吮吸手指来抑制饥饿或自我娱乐。
幼儿一般在寂寞、不安、思考时,这类行为特别突出。
(3)矫正:
消除引起幼儿过度紧张的因素,如家长和教师不要过于严厉,作业难度不宜 过大等。
洁癖、吐唾沫、担心身体、妈妈不回家就不上厕所、老爱追问熄了火炉 没有、在幼儿园怯生、不合群
洁癖、气量小、担心身体、担心花粉会惹病、反复模仿妈妈的行为、烦 躁,无耐心、不爱接近双亲、语言含糊、沉默
自诉睡不着、夜惊、拘泥琐事、常嫌东西不干净、一件事不反复弄清楚 就不能做下一件事、吃东西要妈妈先尝、在人前胆怯、被人一注视就不 敢动、不沉着、无耐力、沉默、口吃、抽搐
(3)矫正:
强调早期训练,家长参与训练过程,家庭和托幼园所同步训练效果更好。 遵循正常语言的发展历程,并由易到难,长期坚持。
17
2、口吃
(四)学习障碍
(1)表现:
说话多停顿,重复发音而造成语言不流畅,伴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
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说出。
多发生于3岁左右的幼儿,男幼儿多于女幼儿。
(2)原因:
(2)原因:
生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约占10%,如蛲虫症、膀胱疾病等。 大部分遗尿症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家庭教育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是主要原因。 幼儿白天疲劳过度而引起夜间睡眠过深,或精神紧张,如初次入学、环境骤 然改变、家庭破裂,均有可能导致遗尿。
(3)矫正:
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幼儿自觉训练。 一旦发生尿床,家长和教师要以温和、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幼儿,帮助幼 儿逐渐树立起克服遗尿的信心。切忌对幼儿施加压力。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d88e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d.png)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视现实 2、了解自我 3、善与人处 4、情绪乐观 5、自尊自制 6、乐于工作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
(三)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 2、求知欲较强。 3、能合群。 4、诚实而不说谎。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
2、心理保健
(1)母乳喂养 A.母乳是最理想的食品,能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 要; B.可使新生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有利于心理健 康。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
(2)按摩——母爱的行为,可促进小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提高智商,稳定情绪,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程序:先从头部开始、然后是脸、脖颈、肩膀、手臂、胸 脯、腹部、腿和脚,最后再从脖颈到脚左右对称地进行轻缓地 抚摸。
暂时隔离法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方 法同时使用,治疗儿童的暴怒发作、攻击行为、执拗行 为、破坏行为等。
教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者认为,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
果,那么改变或消除异常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摒弃习得的经验或 者重新学习。
2、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 (1)帮助儿童学会某些技能 (2)增加儿童的某些行为 (3)减少儿童的某些行为 (4)改变儿童的某些行为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
力度:开始是轻如鸿毛般地抚摸,然后稍稍增加一点手力 ,以幼儿表情愉悦为适度。可用手指尖,也可用掌心或整个手 掌,具体依身体的部位而定。
时间:开始可短点,逐渐可延长到20分钟。 一边按摩还要一边和孩子说话,让其感到是一种愉快享受
学前卫生学幼儿的心理卫生
(3)注重与新生儿的交往 哭是表达情感、和父母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哭声代表 他们不同的要求,如果成人置之不理,则不利于其心理的发展 。要细心观察哭泣的原因,满足合理的需求。 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和孩子交往,使其在交往中辨别不同 的人声、语意,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表情,保持良好情绪, 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4)要和孩子多说话 自出生开始,家长就要对孩子多说话,给他们创造一个丰 富的语言环境。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课件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6fa6a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e.png)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种类与表现,如焦虑、恐惧、孤僻等;以及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保健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种类和表现。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针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高他们关爱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判断。
重点: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和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案例教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种类和表现。
(2)讲解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保健方法和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识别出其中的心理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解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给出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保健措施。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识别,并提出针对性的保健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关爱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际操作。
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1. 案例描述要具体、生动,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景,感同身受。
2. 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要明显,便于学生识别和判断。
3.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引导(幼儿卫生学课件)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引导(幼儿卫生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a419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3.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措施
08 给予正确的榜样示范
谢谢聆听
目录
01 说谎的原因 02 说谎的矫正措施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
01
主要原因
认知能 力差
害怕惩罚
达到 个人目的
模仿
二、幼儿说谎的矫正措施 2
矫正措施
正确对待幼儿的无意说谎
二、幼儿说谎的矫正措施 2
矫正措施
成人做好表率作用
02 多动症的矫正措施Fra bibliotek 谢谢聆听二、幼儿说谎的矫正措施 2
矫正措施
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美德
二、幼儿说谎的矫正措施 2
矫正措施
营造宽容的气氛
谢谢聆听
目录
01 多动症的原因 02 多动症的矫正措施
01 多动症的原因
01 多动症的原因
轻微 脑损伤
环境 污染
食物过敏
02 多动症的矫正措施
药物治疗
合理活动
饮食调节
心理治疗
生活习惯
07 及时奖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措施
08 给予正确的榜样示范
谢谢聆听
目录
01 说谎的原因 02 说谎的矫正措施
一、幼儿说谎的原因
01
主要原因
认知能 力差
害怕惩罚
达到 个人目的
模仿
二、幼儿说谎的矫正措施 2
矫正措施
正确对待幼儿的无意说谎
二、幼儿说谎的矫正措施 2
矫正措施
成人做好表率作用
幼儿情绪障碍的种类
01 屏气发作 02 恐惧症 03 焦虑症
一、屏气发作
症状表现
原因
预防 措施
一、屏气发作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学前卫生学)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88d29d730975f46527d3e1e2.png)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四、发育障碍
3.多动症患儿的班级管理 多动症幼儿因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常常会成为干扰班级 正常教学活动、难以和大家友好相处、不受同伴欢迎的“问题儿童”。 班级幼儿教师面对多动症患JL日,1‘,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 了解多动症的症状和特点。理解患儿冲动和多动并非儿童的故意行为, 故对患儿的行为表现要宽容,不应歧视。第二,配合医生治疗开展有 针对性的训练活动。①开展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活动。选择幼儿感兴趣 的活动,要求患儿将注意力专注到活动中,并逐步延长活动时间。如 学习击剑、绘画等。②开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活动。如制定游 戏活动规则,要求患儿在游戏活动中遵守规则。进行形体训练,通过 对身体的控制训练,帮助患儿学习控制自我的方法。③进行交往技巧 的学习。要求和引导患儿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等。第 三,家长配合制定奖励患儿自我控制的措施。比如,采用代币法等, 鼓励幼儿克服不良行为等。实践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行为矫正过程 中,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是非常重要的。
学前儿童身心发育成熟度是影响其心理及行为发 展的重要内因。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主要 因素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 国内外众多研究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 为最具影响力。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即 专制型、放任自流型、漠不关心型和权威型。养 育儿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儿 童行为的发展走向。另有研究表明,家庭对儿童 提供低支持,父母对孩子高度关注,问题行为的 产生可能性会随之提高。
上页
下页
返回
学前卫生学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
![学前卫生学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a461f3305022aaea988f0fb8.png)
• 父母对儿童拒绝、惩罚越多,儿童外显和内隐的问题行为越多; 父母对儿童的保护和担忧越多,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越多;父母 对儿童的接受性和鼓励独立性越高,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王利 燕,2003)。
〔二〕焦虑症
• 焦虑症是指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并无 具体的指向性。属于过度焦虑,伴有严重不安、烦躁、哭 闹等病症。
• 表现: • 焦虑发作时,表现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伴睡眠不好,
做噩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加速,气促,大量出汗, 尿频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病症。幼儿夜间往往不敢单独 睡,怕黑暗,常需要妈妈陪伴。常伴夜间遗尿。这类儿童 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响敏感,而担忧害怕甚至惶 恐不安,哭闹不停,对别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忧被 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表现过分地关注并伴有无根 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缺乏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
•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最具影响力:
专制型:容易出现焦虑、退缩、抑郁、孤僻,以及受挫时的攻击性行为; 放任自流型:培养出的儿童常常不成熟、冲动、抗拒和反叛,或过分依赖成 人,缺乏坚持性; 漠不关心型: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技能等方面有欠缺,攻击性强。 权威型:儿童情绪活泼、愉快,具有高水平的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语言障碍
• 〔一〕语言发育缓慢 • 〔二〕口吃
哲哲,4岁,上幼儿园中班。哲哲原来是个口齿伶俐的小 男孩,不知为什么最近两个星期以来,突然有了口吃的 现象,他讲话时结结巴巴,一个字要重复好几次才接着 说下一个字。老师叫他慢慢说,或深呼吸再说,都没有 用。询问其父母,了解到哲哲口吃的原因、原来哲哲的 舅舅最近到他们家住了一个星期,而哲哲的舅舅有口吃。 哲哲觉得舅舅说话结巴挺好玩的,就经常模仿舅舅说话, 不料自己也变得口吃了!哲哲的父母很着急,听见孩子口 吃就制止他,骂他,但似乎无济于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恐惧症
• 是指对某一事物或情境产 年龄 生不必要的、过度的害怕 0-6个月 反应。 • 恐惧症至少具有以下识别 6-9个月 特征中的一种特征:①所 1岁 害怕的事物实际上没有危 2岁 险或虽有危险但恐惧的程 3岁 度大大超过应有的限度, 如害怕毛绒玩具、纽扣等; 4岁 ②恐惧行为持续较久而且 6-12岁 伴有强烈的恐惧症状(心 悸、出汗、脸色苍白、尿 13-18岁 频、瞳孔放大等),出现 回避和退缩行为,影响到 日常生活。来自(六)社会因素中的媒体因素
• 媒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暴力 行为、学习与想象力、消费行为等方面。 • 电视中的暴力行为,大量的食品和商品广 告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增多;长时问看电 视使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阅读能力下降; 优秀电视节目则促进儿童社会性和认知发 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预防
(四)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
•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 庭结构、婚姻状态、父母的个性特征等。 •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助 于婴幼儿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从而影响儿童的 认知活动,情绪情感状态和社会行为并维系着人 的终身发展。安全依恋型的儿童在生活中表现得 更自信、更合作、更有好奇心;而不具有安全依 恋者多在学前期出现退缩、敌意、攻击性,甚至 会出现成人期婚姻质量降低、药物滥用等现象 (Rutter,1995)。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儿童问 题行为的发生率较低。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
•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最具影响力:
专制型:容易出现焦虑、退缩、抑郁、孤僻,以及受挫时的攻击性行为; 放任自流型:培养出的儿童常常不成熟、冲动、抗拒和反叛,或过分依赖成 人,缺乏坚持性; 漠不关心型: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技能等方面有欠缺,攻击性强。 权威型:儿童情绪活泼、愉快,具有高水平的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
• 家庭对儿童提供低支持,父母对孩子高度关注,问题行为产生的 可能性会随之提高(Maccoby,1992)。 • 父母对儿童拒绝、惩罚越多,儿童外显和内隐的问题行为越多; 父母对儿童的保护和担忧越多,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越多;父母 对儿童的接受性和鼓励独立性越高,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王利 燕,2003)。
主要内容
•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 •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预防
• 学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预防
案例
•
某儿童,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学, 即精神紧张、不安。周一早晨上学时显得胆怯, 想不去学校,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学校。可 一到学校就设法逃走,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 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而一到周六、周 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请回答:(1)该儿 童患了什么病?(2)阐述如何运用相应的行为疗 法给予矫治。
恐惧对象 喧闹声、失去支持 陌生人 分离、伤害、排便 幻想中的事物、死亡、强盗 狗、孤独一人
(二)儿童的发育水平
• 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的发展受其生理和心理发育 水平的影响 。 • 0~6岁的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大于抑制,神经 传导纤维髓鞘化尚处在完成过程中,动作协调性 差,对精细动作缺乏控制力,交往时往往以自我 为中心,道德行为规则尚未建立,语言表达能力 差等诸多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不成熟,所以这一年 龄阶段的儿童具有情绪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差等行为特点,容 易发生问题行为。
• 一、情绪障碍
• 二、睡眠障碍 • 三、语言障碍
• 四、发育障碍
一、情绪障碍
• (一)恐惧症 • (二)焦虑症 • (三)暴怒发作
(一)恐惧症
• 华华,4岁半,上幼儿园中班、最近突然变得很胆小、很 紧张,害怕单独一人,总是要妈妈陪着,也拒绝到幼儿园 上学,一听到去幼儿园,就大哭大闹,恐惧万分、晚上睡 觉也不安稳,有时会从梦中惊醒,哭闹不止。与老师和家 长交谈,了解到华华的母亲此前曾出差一个多星期,孩子 的父亲因为工作太忙,总是很晚才到幼儿园接孩子,华华 经常是全园中最后一名被接走的人,她感到孤单,害怕, 担心爸爸忘了她,即使回到家里,父亲也忙于家务和自己 的事,没有像妈妈那样关怀和照顾华华,为此,华华更加 害怕,加上华华又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有死亡镜头的电视 片,令她恐惧万分,她以为她的妈妈也死了:虽然后来妈 妈回来了,但华华却不敢去上学了,也不敢离开妈妈半步, 情绪处于紧张恐惧状态。
(五)托幼机构因素
• 托幼机构主要通过教育环境、幼儿教师、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等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及行为发展,其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观念、态度 及师幼关系影响尤为重要。 • 民主型教育方法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积极行 为的形成和发展。 • 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对幼儿积极正面的评价,可增强幼儿的安全感, 加深幼儿对自我的了解和正确评价,提升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 情,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导致幼儿心理障碍或 问题行为的产生。 • 同伴关系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发展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和 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和同伴交往使儿童获得更多情感交流 和宣泄的机会,满足儿童对归属、爱和尊重的基本需要,促进儿童的 社会化发展。
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
一、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特点 • (一)多样性 • (二)易损性和可塑性 • (三)自我修复性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 的主要因素
• • • • • •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与个性特征 (二)儿童的发育水平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 (四)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 (五)托幼机构因素 (六)社会因素中的媒体因素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与个性特征
• Thomas指出,环境与气质的“配合”度才是问题 行为是否发生的关键。当儿童的气质与外界环境 协调一致、配合良好时,儿童的行为将得到正常 的发展;当两者“配合不良”时,儿童问题行为 容易出现 。 • 儿童的个性特征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及行为发 展。如个性倾向性系统中的动机、兴趣、信念, 自我意识系统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以及性格、 个性的开放性等均可通过影响儿童的认知和交往 而影响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