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柜员工作疏忽引发逆向操作的案例

合集下载

心存侥幸违规操作遭重罚的案例分析

心存侥幸违规操作遭重罚的案例分析

心存侥幸违规操作遭重罚的案例分析心存侥幸违规操作遭重罚的案例分析一、案例经过某日,某支行柜员在为客户办理30000元取款业务时,因工作疏忽,错误使用了存款业务交易,办成存款30000元。

柜员发现后,为掩盖其错误操作行为,抱着侥幸心理,未按规定的反交易流程进行账务处理,而是使用个人卡类账户取款交易,从卡中取出60000元,该交易触碰了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柜员虚存”监督模型。

二、案例分析这是一起柜员规避反交易违规行为的典型案例。

(一)该笔业务案例,反映了柜员在具体办理业务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对规避反交易等违规行为有可能排查不出来,没有在思想上对触及违规行为的事件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产生的后果考虑不足。

(二)该笔业务案例中,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尽到事中控制的作用,对违规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制止,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该笔业务案例也反映出有关部门的制度规定没有向员工进行及时传达,员工不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免于处罚、那些情况将加重处罚,出现“以错纠错”、“以大违规掩盖小差错”现象;(四)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反交易风险事件的考核是只要发生反交易,不论反交易业务处理是否正确,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均对柜员进行处罚。

致使柜员从主观上、绕道规避反交易。

(五)柜员利用客户与我行建立的信任,在没有现金的情况下办理存款业务,并采取双倍金额支取的方式违规操作,不仅延长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降低了客户对我行的信任度,可能给造成我行的声誉风险,同时又可能会造成资金损失。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加强业务操作流程培训的同时,网点现场管理人员要针对每日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利用晨会有重点的进行业务辅导,提高柜员的业务能力,增强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合规教育,规范操作行为。

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和《员工行为禁止性规定》,及时将上级行的各类制度规定传达到每一位员工,使员工知道履职规范、禁止性规定,以及该做的与不该做的、什么情况下免于处罚、那些情况将加重处罚,进一步规范员工日常管理和操作行为,养成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杜绝心存侥幸随意性处理业务的心态,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柜员工作失误形成的案例

柜员工作失误形成的案例

柜员工作失误形成的案例
柜员工作失误形成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支行柜员在办理现金支票支取业务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工作疏忽等原因,将支票金额输为支票号码,从而造成反交易,最终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营业网点经办柜员不注重操作细节,操作业务随意性强,交易完成后在最后确认时未认真核对支票金额与电脑输入金额是否相符是造成差错的根源,该案例中柜员的精神不集中,没有认真细看支票的金额、号码,同时也使客户对银行人员工作态度存在异议,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

(二)柜员制度观念淡薄,不认真执行操作流程,有章不循,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存在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一)银行是高风险行业,柜员上班时应保持审慎严谨的工作作风,集中精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规范操作,防患于未然。

所以规范柜员的操作行为,强化柜员的工作责任心是势在必行的,要求柜员办理业务时必须集中精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办理业务,经办人员必须认真细看每笔支票的金额、支票号码等各项要素并减少操作失误。

(二)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技能及职业操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在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的同时能具备银行员工应有的职业操守,减少差错杜绝风险事件,维护银行的形象。

(三)现场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监管能力,充分发挥事中控制作用,指导柜员规范办理业务及后续的业务处理,防止发生进一步的差错,切实履行事中控制职能,真正起到把关守口、防范操作风险的作用。

【精编范文】银行工作失误-推荐word版 (4页)

【精编范文】银行工作失误-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银行工作失误篇一:由于柜员工作疏忽造成风险事件的案例由于柜员工作疏忽造成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某日,支行柜员在办理现金支票支取业务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工作疏忽等原因,将支票金额输为支票号码,从而造成反交易,最终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营业网点经办柜员不注重操作细节,操作业务随意性强,交易完成后在最后确认时未认真核对支票金额与电脑输入金额是否相符是造成差错的根源,该案例中柜员的精神不集中,没有认真细看支票的金额、号码,同时也使客户对银行人员工作态度存在异议,给银行带来不良影响。

(二)柜员制度观念淡薄,不认真执行操作流程,有章不循,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存在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一)银行是高风险行业,柜员上班时应保持审慎严谨的工作作风,集中精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规范操作,防患于未然。

所以规范柜员的操作行为,强化柜员的工作责任心是势在必行的,要求柜员办理业务时必须集中精神,严格按照操规的要求办理业务,经办人员必须认真细看每笔支票的金额、支票号码等各项要素并减少操作失误。

(二)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技能及职业操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在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的同时能具备银行员工应有的职业操守,减少差错杜绝风险事件,维护我行的形象。

(三)现场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监管能力,充分发挥事中控制作用,指导柜员规范办理业务及后续的业务处理,防止发生进一步的差错,切实履行事中控制职能,真正起到把关守口、防范操作风险的作用。

篇二:法律咨询_银行工作失误导致征信受影响怎么办?法律咨询_银行工作失误导致征信受影响怎么办?【法律问题】在某商业银行有房贷,银行推出一项服务:绑定自己另一张卡固定时间直接转账该行卡上进行扣款还贷。

今年春节期间正好与转款还贷时间重叠,且该行并未提前告知我这次转账还款会受影响。

银行柜面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风险案例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柜面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重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的重点
之一。

本文将以某银行柜面风险案例为例,分析其风险原因及解决方案。

某银行在柜面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发生了一起风险案例。

该案例的具体情况是,一名客户在柜面存取款时,工作人员因疏忽大意,错误操作导致客户账户出现了金额错误的情况,客户对此产生了不满和投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该案例发生的原因。

一方面,工作人员对操作流程和规定了
解不够深入,导致了错误的操作;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处理客户问题时,缺乏耐心和细心,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这都是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

针对该案例,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银行需要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
培训,提高其操作流程的熟悉度和规定的遵守度,以减少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的风险。

其次,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客户的问题,避免因为疏忽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最后,银行需要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细心程度,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总之,银行柜面风险案例的发生,对银行的声誉和客户体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银行需要高度重视柜面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以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服务体验。

未规范操作形成风险事件的案例

未规范操作形成风险事件的案例

未规范操作形成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网点接到一笔柜员虚存类运营风险事件。

在通过查阅凭证影像、查看监控录像和回访客户后还原了业务过程:当日网点一柜员受理一笔小额现金存入再大额转存卡内定期业务,当时客户递交5千元现金存入其银行卡内,连同原有余额共5万元要求转存卡挂定期,该柜员操作完5千元现金存款后使用整整开交易先存5万元定期,再活期支现5万元,盲目地使用这种程序倒置的方式轧平账务,由于逆向操作,被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该笔卡挂定期业务最规范的操作应使用转帐交易一次完成,如果客户有特殊需求采用现金方式转存,就应先用现金支取后再用现金整整开。

本案例中该柜员将交易次序颠倒,在现金未取的情况下先开现金定期,违反了现金管理制度“现金存款先收款后记账”的规定,虽然最后账是平了,但是在先存后取的时间差内,就有可能造成业务纠纷甚至银行资金上的损失。

三、案例启示(一)制度学习要深入,切忌“一知半解”。

员工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先是要对不熟悉缺把握的业务要主动求教,学会拓展思维,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想当然地盲目操作,只求结果不究过程。

只有对制度规程有了熟悉掌握,遇事才不会手忙脚乱,操作才能合规有序。

(二)风险教育要到位,切忌“轻描淡写”。

员工上岗前虽然都经过培训,但理论和实践还需要一个磨合过程。

业务管理部门和网点要加强日常的风险教育,结合不同岗位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指明每项业务的风险节点,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及防控措施,尤其要强调违规操作的后果。

(三)业务考核要严格。

员工上岗前都通过相应考核,但掌握的只是入门知识,后续还须持续强化实践成果验收。

管理部门要把好考核验收关,对制度认知短缺及操作技能低下的员工规定时限要求达标,考核工作不走过场,要奖优罚劣求触动,使员工明白“松则垮”与“严即安”的道理。

柜员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案例

柜员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案例

柜员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案例一、案例简介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

客户欲存现金5万元,取款6000元。

结果柜员从该客户银行卡上存现金56000元,此时柜员发现操作错误,本应立即做反交易,而柜员为了规避反交易,逃避监督处罚,采取随即又从该帐户中支取12000元的错误操作。

该柜员操作存在严重的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为行,最终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规避反交易导致逆向操作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列为重点查处的员工违规行为之首,银行对于柜员规避反交易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据《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相关违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规避反交易属于严重违规行为,不仅掩盖业务事实真相,也极易形成资金损失风险,加大了操作风险防范的难度,也给银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此案例中,柜员风险意识淡薄,办理业务精力不集中,发现操作错误,应及时做反交易处理。

而该柜员未按操作流程办理,却是采取反方取款方式规避反交易以掩盖操作失误。

整个违规操作过程违背了客户意愿,掩盖了业务错误处理的事实真相,导致了该笔业务规避反交易并逆向操作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强化柜员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应加强柜员对业务制度的日常学习,使柜员充分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柜员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再次发生。

(二)加强柜员与客户的沟通。

柜员在办理业务时,一定要精力高度集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并加强与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办理业务的需求,做到心中有客户,心中有流程,规范操作,切实将风险防范渗透到实际业务操作中,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声誉。

汇款业务险些造成逆向操作风险的案例

汇款业务险些造成逆向操作风险的案例

汇款业务险些造成逆向操作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某客户在柜面办理转账汇款,柜员使用交易受理。

根据客户填写的填单凭证,输入汇款信息。

现转标志选“现金”,输汇款人身份证号,进入核查画面。

此时柜员恍惚觉得前一个画面标志选错,客户并没有拿现金来。

等到核查结果打印出来,就返回查看画面信息,发现果然选错。

然而交易画面的现金或转账交易并无区别。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风险也就随之而来了。

二、案例分析
交易在确认前发觉选错,要更改当然好办,只要返回画面,重新操作就行。

还好发现得早,不然转账汇款办成现金汇款,而客户此前也没有现金来,就是逆向操作的交易了。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风险防控水平,要时时刻刻紧绷这根弦不放松。

此外,要从系统硬件方面下功夫,通过交易不断优化达到堵塞漏洞、杜绝风险的目的。

三、案例启示
(一)增加区别提示。

交易的现金和转账方式画面没有区别,虽然第一个画面的现转标志可以直观看出,但到第二个画面就看不到。

要是选择失误的话,就会造成逆向操作的风险。

(二)加强风险防控。

柜面受理的业务多种多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风险事件,因此加强风险意识教育非常重要。

要以真实案例为教材,开展分析讨论会,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三)集中精力办理。

受理业务要做到集中注意力,了解客户的需求,熟悉所办的业务,那么操作就能做到忙中不乱,熟能生巧。

办理准、快、好,既是业务的要求,也是服务的规范。

银行柜员背锅的例子

银行柜员背锅的例子

银行柜员背锅的例子
银行柜员背锅的例子如下:
某银行柜员小张在为客户办理取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取款金额输错。

客户离开后,小张才发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客户要求银行赔偿其损失,银行经过调查核实后,认为小张的操作失误是导致该笔业务出错的主要原因,因此决定让小张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终,小张被银行扣除了一定的工资和奖金作为赔偿。

以上例子仅供参考,现实中银行柜员背锅的情况可能因具体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如果是因为银行柜员的操作失误导致的损失,银行通常会要求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一个人客户持银行卡,要求柜员从所持银行卡中支取现金**万元,存入某对公账户,柜员在电子钱箱余额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先为客户办理了往来户存款业务,而后从客户银行卡中又办理了现金支取,触发了“柜员虚存”监测模型,引发了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支付结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办理支付结算应准确、安全,做到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

(二)此案例中,柜员不熟悉操作流程、风险意识淡泊是造成此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柜员虚存业务风险事件严惩违反了“银行不垫款”基本原则,在当今电子银行普及和自助设备方便的情况下,若不法分子利用存取款时间差的空档,将资金瞬间转移,银行将遭受严重的资金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业务制度的学习。

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各类交易的功能,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对于活期转定期,定期转存等能通过转账处理的业务不使用现金业务交易处理,减少由于受理现金库存不足而形成的此类分险事件。

(二)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及时将重大或典型风险事件作为员工培训教材,以案例警示员工,引导员工客观认识风险事件,不断提高全体员工案件防范与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控制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不断提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水平。

逆向操作引发的案例

逆向操作引发的案例

逆向操作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定期转存业务时触发“个人定期当日存取款”监督模型。

经现场调阅录像核实:客户自带现金1000元同时要支取3万元到期定期存单及活期取款2000元,办理定期存款33000元。

而经办柜员将客户活期存款取出后未支取到期定期存单就为客户办理了定期存款33000元。

柜员这种先存后取的逆向操作行为被定性为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的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缺乏合规意识,是形成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制度流于形式。

《支付结算办法》明确规定,办理现金业务必须先收款后记账。

柜员违反操作规程,先记账后办理取款业务。

此种做法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极易引发客户和银行间的纠纷。

三、案例启示
(一)增强柜员工作责任心和合规操作意识,从源头上防堵业务风险,消除风险隐患。

网点负责人、现场营业经理及柜员应共同分析形成风险事件原因,认真落实整改,加强员工责任心教育,提高对业务操作风险危害性的认识。

(二)开展业务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业务素质,规范流程操作。

使员工熟悉掌握各项业务的流程和风险要点。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办理业务不合规,操作流程不规范、以习惯作法代替制度要求的陋习,按规章操作,依流程办理。

(三)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强化事中风险防控。

不断强化管理人员履职能力,督促网点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和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确保各项业务安全运行。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竞争日趋激励,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推进,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供大家阅读!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篇1:一些债权人在工行上海分行门口聚集。

这些人士声称,工行原普陀支行员工刘遥涉嫌非法集资,欠下巨额款项未能归还。

杨小姐,即为债权人之一。

她先后于去年12月6日、7日借款170万元、150万元给温州银行上海分行职员徐某,将款项划至其指定的账户上,并约定于当年12月11日还款,日息千分之1点5。

徐某作为借款人开立借条给杨小姐,工行上海分行职员刘遥作为担保人。

12月11日,徐某并未按照事先约定还款给杨小姐。

杨小姐电话问询,徐某称,客户贷款尚未批下来,需要先开贷审会后才能放款。

徐某称,12月13日下午两点后肯定会还款。

12月13日下午两点,杨小姐并未等来还款的信息。

在多次致电无人接听后,徐某最终来电告知,其款项并非是客户过桥贷款,而是给了刘遥用来还债。

并约定次日见面协商。

12月14日,杨小姐与徐某、刘遥在中山公园的一个咖啡馆见面。

刘遥承认,其资金无法按时返还,他将款项用来还债。

“刘遥说他对外负债有近亿,还不仅仅是我这320万。

”杨小姐对记者表示。

与杨小姐具有相同遭遇的另外一个债权人称她借给了徐某220万元,而徐某实际上将款项给了刘遥。

她的债权不是短期借款而是长期借款,利息月结。

这位债权人在12月中旬无法获得到期本息之后,与熟识的杨小姐交流,才知道朋友俩均成了受害人。

实际上只有五位债权人参与,涉及金额为1280万元。

“我们之前都跟徐某和刘遥相熟,跟徐某认识的时间更长些。

”杨小姐称,徐某和刘遥此前也曾多次以过桥贷款的名义向他们筹资,“此前信用状况都比较好,一直能及时还本付息,因而我们对其放款的金额也就逐步地放大。

”据悉,徐某跳槽去温州银行上海分行前为工行上海分行职员。

柜员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一个人客户持银行卡,要求柜员从所持银行卡中支取现金**万元,存入某对公账户,柜员在电子钱箱余额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不熟悉操作流程,逆向操作,先为客户办理了往来户存款业务,而后从客户银行卡中又办理了现金支取,触发了“柜员虚存”监测模型,引发了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支付结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办理支付结算应准确、安全,做到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

(二)此案例中,柜员不熟悉操作流程、风险意识淡泊是造成此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柜员虚存业务风险事件严惩违反了“银行不垫款”基本原则,在当今电子银行普及和自助设备方便的情况下,若不法分子利用存取款时间差的空档,将资金瞬间转移,银行将遭受严重的资金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业务制度的学习。

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各类交易的功能,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对于活期转定期,定期转存等能通过转账处理的业务不使用现金业务交易处理,减少由于受理现金库存不足而形成的此类分险事件。

(二)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及时将重大或典型风险事件作为员工培训教材,以案例警示员工,引导员工客观认识风险事件,不断提高全体员工案件防范与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控制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不断提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水平。

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逆向操作的案例

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逆向操作的案例

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逆向操作的案例
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逆向操作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客户持现金5万元和银行卡来到柜台,要求某柜员为其办理8万元汇款业务。

柜员工作疏忽误将客户递交的5万元现金存入银行卡内,随后则按客户要求办理现金汇款8万元,最后才从银行卡上支取所汇现金,并且,为掩盖真相要求客户多取了一万元现金带走。

此笔业务因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逆向操作,被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该笔业务按正常的处理,既可以先从银行卡上支取3万元与客户提交的5万元一并办理现金汇款业务,也可以在发现将现金先存入银行卡上以后用转账交易直接办理转账汇款业务,但柜员因业务不熟练或应变能力不强,未冷静应对、妥善处理,将一笔完全可以避免的小小的疏忽放大成了风险事件,柜员也因此受到了严厉处罚。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柜员工作责任心,使员工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发生。

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首先应该认真听取客户的要求,明了客户的真实意图;其次,应该先眼到、再手到,避免操作失误。

(二)规范柜员业务操作行为,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正当的补救措施,切忌以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

(三) 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这笔风险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柜员对业务的掌握不全面,不精准,遇到问题才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方法。

很多一线柜员平时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对业务学习和培训敷衍了事,导致高风险事件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值得广大柜员和管理者好好的反思,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迫在眉睫。

银行柜面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风险案例某银行前不久发生了一起柜面风险案例。

案例中,一名工作人员以错误的操作方式导致客户资金转账错误,损失了客户一大笔资金,并引发涉及多个客户的纠纷。

该案例中,该名工作人员在处理客户的资金转账时,由于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客户提供的转账账号和金额信息,导致资金转入了错误的账号。

由于此笔资金较大,很快就引起了客户的注意。

客户迅速向银行提交申诉,并要求银行采取措施追回资金。

事后核实发现,该工作人员在处理转账时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和审核机制进行,没有向上级主管进行复核,也没有详细核对客户的身份和资金转账信息。

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严重破坏了银行的信誉和客户的利益。

一旦该案件曝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受到影响的客户对银行提出了质疑和投诉,要求银行妥善处理此事,并追回损失。

面对客户的要求,银行立即展开了内部调查,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降低进一步的风险,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首先,银行对该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的纪律处分,并解除了其与柜面服务相关的工作职责。

其次,银行加强了对柜面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审核机制,并能够准确处理客户的转账请求。

同时,银行加强了内部审查和复核机制,确保每一笔资金转账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核对,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此外,银行也积极与受影响的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

银行向客户道歉,并承诺会全力配合客户追回损失。

银行还积极与相关机构合作,通过法律手段追回错误转账的资金。

这起柜面风险案例给银行敲响了警钟,引起了银行的高度重视。

银行意识到,只有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水平,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保障客户的利益和银行的声誉。

总结起来,这起柜面风险案例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

银行通过严肃处理责任人、加强员工培训和内部管理,并积极与客户协商和合作,有效地应对了这一风险事件,并敦促银行进行全面的改进,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柜员自办业务引发的案例

柜员自办业务引发的案例

柜员自办业务引发的案例柜员自办业务引发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监测中心发现网点柜员办理了一笔柜员本人名下的活期存款,存款后柜员发现是本人业务及时办理了反交易,监测人员随即下发查询核实,经核查,当日柜员的母亲到其网点办理6笔存折的存取款业务,其中一笔为其母亲多年前为柜员本人开立的保险业务存折,柜员在未问明其母亲代谁办理业务的情况下,未进行回避而是仓促地为其亲属办理业务,形成了此笔柜员自办业务的风险事件,柜员发现后及时上报了网点主管并进行了反交易操作,后续交易也由网点其他柜员办理。

二、案例分析(一)银行多次强调严禁“柜员自办业务”等违规行为,但柜员对此类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直接导致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柜员对其亲属来行办理业务,未及时回避,而是在未问明情况的前提下仓促为其亲属办理业务,事后虽进行了反交易等补救措施但风险事件已经形成。

(三)网点现场审核人员及主管应及时掌握网点内各种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对此类隐藏风险的情况应未雨绸缪,对柜员的操作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形成。

三、案例启示(一)对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度的学习应常抓不懈,不断规范柜员的操作行为,严格要求柜员以业务操作流程为依据办理各项业务,对严禁办理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应加以强调,使柜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行为,有效防范风险。

(二)对于柜员亲属来行办理业务的情况,应要求柜员及时采取回避方式,尽量避免柜员为其亲属办理业务,从而将“柜员自办业务”的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三)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管理职能,洞察网点出现的各种情况,加大事中审核力度,特别是对一些隐藏风险隐患的业务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堵塞业务操作中一切潜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将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中。

不了解流程和制度规定形成逆向操作的案例

不了解流程和制度规定形成逆向操作的案例

不了解流程和制度规定形成逆向操作的案例不了解流程和制度规定形成逆向操作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个人结算账户开户并现金存入业务,金额10万余元,存款完成后,客户要求将新开账户存入的款项以转账的方式汇入另一客户卡内。

由于柜员工作疏忽,误将客户要求办理的转账汇款错办成现金汇款,柜员上缴库存现金时发现错账,但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又恐库存现金空库时间过长,造成实际资金损失,情急之下与客户取得联系,要求客户在该行就近的其他营业网点取出现金,由该柜员本人带回网点入库平账。

此笔业务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不了解流程和制度规定而引发的风险案例。

该案例中,柜员业务操作出现失误后,未采取合规有效的处理方式对该笔汇款业务进行错账冲正,以确保错汇资金及时冲回客户账内,而是错误地选择了让客户到其他网点取现的方式入库平账,形成先存后取逆向操作行为,存在极大风险隐患。

上述违规行为的发生,一则表明柜员对错账处理流程不了解、不熟悉,因错误处理引发操作风险;二则表明网点业务主管人员对柜员的错误操作行为根本未起到正确指导与事中监控作用,说明网点各级人员业务素质及对银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案例启示(一)业务素质不过关是形成该笔风险案例的主要原因。

网点要进一步加强对一线柜员及业务主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经办柜员及业务主管人员处理各类业务差错的能力,尤其要学会如何有效运用反交易及错账冲正交易来纠正操作失误,避免因不了解流程和制度规定而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对一线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坚决杜绝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行为的发生。

各级经办柜员尤其是新上岗柜员在发现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或错误不会处理时,应及时向网点业务主管人员反映情况,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切勿主观臆断或自作主张,漠视规章制度而随意操作,最终埋下操作风险隐患。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及分析汇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及分析汇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并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它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对它的管理策略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

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我们要从引起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案例:柜员办理开户案例案例背景:2011年9月29日下午16时32分左右,客户ⅩⅩ持4500元现金来到ⅩⅩ银行ⅩⅩ支行3号窗口办理定活两便开户,该窗口个人柜员陶珂在为客户办理完开户业务后直接把单子递给了客户,没有请客户核对单证且自己也没有审核票据,在日终盘账时发现短款40500元,在经过仔细盘查后发现在为ⅩⅩ办理定活两便开户时误将4500元存为45000元。

经支行长授权后,柜员将ⅩⅩ定活账户支付,再找回客户本人将45000元的定活单子销户重新开立正确的单据。

风险成因及处理结果:在本案例中,由于是基本的开户业务,柜员放松了警惕,未严格执行业务操作流程,未坚持唱收唱付,未请客户核对票据,造成现金短款。

该事件出现后,我支行召开全体会议,对陶珂同志的疏忽大意提出了严厉批评,并再次强调了业务操作流程的重要性,要求个人柜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唱收唱付的业务制度,并在业务办理完成后要仔细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并请客户核对金额。

案例点评:定活开户是银行业务中一项最基本的业务,因为经常办理,柜员往往最此掉以轻心,但错误往往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生的。

如果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按章操作,规范流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合规建议:1、柜员要认真仔细,严格执行与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切不可疏忽大意。

2、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完业务后,应及时请客户核对金额,同时自己也要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在确保该项业务准确无误后方可请客户离开。

银行员工内控违规典型案例

银行员工内控违规典型案例

银行员工内控违规典型案例一、挪用客户资金去炒股的小李。

小李在银行工作了几年,平时看着股市的起起落落,心里痒痒的。

他负责管理一些客户的资金账户相关业务。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客户的账户里有一笔闲置资金,这个客户很久都没有动过这笔钱了。

小李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想:“我就先借这笔钱去股市里赚一笔,等赚了就悄悄还回来,神不知鬼不觉。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权限,违规把这笔钱转到了自己的股票账户里。

刚开始的时候,运气还不错,赚了一点小钱。

他还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特别聪明。

可是股市哪有一直涨的道理啊,很快他买的股票就开始暴跌。

这下他可慌了神,客户的钱不仅没赚着,还亏了一大截。

纸包不住火,最后客户来查询资金的时候,发现钱少了,就向上反映。

银行一查,就发现了小李的违规行为。

小李不仅要把亏的钱补上,还被银行开除了,甚至还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为了一时的贪婪,把自己的工作和前途都给毁了。

二、违规为熟人办理信用卡的小张。

小张在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工作。

他有个好朋友小王,小王的工作收入其实不太稳定,不符合银行信用卡的正常申请条件。

但是小王想办一张高额度的信用卡,就找到小张帮忙。

小张觉得朋友嘛,这点小忙还是要帮的。

他就动起了歪脑筋,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虚报了小王的收入情况,还伪造了一些工作证明材料。

他心想:“就这么一个朋友的事儿,应该不会被发现的。

”可是银行的审核系统也不是吃素的。

在后续的审核抽查中,发现了小王的申请材料存在严重的造假情况。

这不仅导致小王的信用卡申请被拒绝,小张也因为违规操作被银行处罚。

他受到了警告处分,还被扣了好几个月的奖金。

小张这个时候才后悔,为了朋友的面子,违反了银行的内控规定,真是得不偿失。

三、违规保管客户密码的赵姐。

赵姐在银行的柜面工作多年,一直是大家眼中的老员工,很多客户都很信任她。

有个客户李大爷,年纪比较大了,不太会操作网上银行之类的业务。

赵姐就热心地帮忙。

在帮忙的过程中,李大爷告诉赵姐自己的网上银行密码,让赵姐帮忙设置一些定期转账之类的业务。

一起因柜员误解客户真实意愿造成反交易的案例

一起因柜员误解客户真实意愿造成反交易的案例

因柜员误解客户真实意愿造成反交易的案例一、案例经过近日,某客户前往支行为其90岁高龄的母亲代办定期一本通取现业务。

该客户要求对存折中已到期的一笔金额为9000元的存款进行部分提取(金额为1700元),柜员没有正确领会客户意思,未使用部分提取交易为其办理,而是误用销户交易对这笔定期存款进行了连本带息的全部取出,又用存款交易为该客户重新存入了一笔7300元的定期存款,随后将剩余的钱款交予客户。

该客户在拿到钱款后发现有出入,立即将情况告知了柜员,该柜员方才意识到因与客户沟通不足,致使自己误解了客户的真实意愿,造成了不当操作。

最终,该柜员只得在连续进行两笔反交易待冲正后,再使用部分提取交易为该客户办理了业务,部分提取了钱款。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反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营业网点日常柜面业务操作中,是典型的因柜员与客户之间交流不足、沟通不善,从而误解了客户的真实意愿,未作谨慎思考,想当然地为客户办理业务最终造成操作失当的案例。

试想倘若柜员在办理业务前能客户充分沟通、完全领会客户意思,或许就能避免操作失当,进一步避免反交易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学会多“看”一眼。

领会客户真实意愿对业务办理至关重要。

在领会客户真实意愿的过程中,柜面人员要学会多“看”卡折一眼,从卡折上找寻可用信息,例如定期一本通、活期存折上详细打印着存款明细和交易明细,通过查看这些明细,帮助自己正确理解、领会客户的业务要求。

(二)学会多“问”一声。

柜面人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前,不能嫌麻烦或觉得没必要就刻意回避与客户交流,相反却要不明则问,通过言语交流直接获知客户的心意,往往就是不经意的一问一答,就可能消除潜在疑问,避免差错的发生。

(三)学会多“听”一句。

尽管柜面人员与客户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但却不能使之成为柜员与客户沟通的障碍,也正因为隔着这层厚厚的玻璃,柜面人员要更细心、用心、耐心地听取客户所说的每一句话,注意客户提到的每一个细节,进而使自己的理解与客户表达一致。

“离柜概不负责”银行这一次为何出尔反尔?

“离柜概不负责”银行这一次为何出尔反尔?

“离柜概不负责”银行这一次为何出尔反尔?6月6日,钦州市小董镇一储户到一家银行汇款8430元,办完手续后离开。

7日,银行工作人员致电储户,称储户少给了1000元,要求储户补回这笔钱。

储户认为自己已经给够钱,而且银行出错为何要储户负责?9日,银行方表示,出错疑因工作人员失误所致,储户少给的1000元得追回,如果上级部门允许,将赔偿储户一些误工费。

(南国早报6月10日)石先生在银行转了一笔账,却遭遇了大麻烦。

明明存了8500元,银行给出的存款业务回单上是8430元,第二天银行却称只收到他7430元,希望再补交1000元。

银行拿出了监控,监控显示:柜员用手清点后,又两次将现金过了点钞机,点钞机屏幕显示,共收到76张一百元人民币。

随后,柜员将其中一张一百元退还给石先生,接着再找给石先生70元零钱。

储户手里有银行8430元的存款业务回单,银行有点钞机76张的监控,到底是储户存了7600元还是8500元,该相信谁?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明确的是,该事件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不认真负责导致的,这点银行也承认了。

既然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失误,为何要让储户承担责任呢?“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相信银行的这个规则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规则提示储户,如果银行少给了储户钱,储户一定要当面点清,否则离开了柜台银行概不负责。

既然如此,假如这位石先生真少给了1000元,银行当时没有发现,那么储户离柜了也一概不负责任。

因为银行和储户是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民事主体关系,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也应该是对等的,既然储户离柜银行概不负责,那么同样也应该是储户概不负责,为什么同样的事情调了个过结果却不一样呢?既然银行制定了“离柜概不负责”这样的条款,就该双方都遵守,银行这样做很明显是出尔反尔,是耍赖。

为何银行出尔反尔,这样霸蛮呢?原因很简单,银行与客户相比永远处在强势的地位上。

这样的例子我们见的太多了,取款机多吐了钱你得赶紧退回,否则你就是非法占有;取款机一旦吐了假钞,你找回来银行要你举证倒置,你得提供出证据才行;你要转账,明明是8500元,点钞机有了问题,或工作人员失误,对不起你要来补交……在银行面前受损的永远是储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柜员工作疏忽引发逆向操作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2013年XX月XX日,支行某柜员为客户办理开户交易时,误将存款1400元输为前一笔业务金额91000元,客户拿到卡后当即到ATM机上查询新卡状况,发现金额有误,但不敢确认,试着办理了一笔取现业务。

因此,当随后柜员收检传票发现金额输错,找来客户准备做反交易时已无法处理,只得将原卡销户,再为客户重开一张新卡。

但由于该柜员因发生差错以后无法冲帐、导致慌乱中再出错,在办理此笔业务时先开新户、再销户,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先存后取、逆向操作,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该笔业务因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审查不严,将金额输错,如果客户发现后生不义之心,将存款支取一走了之,即便事后追回,损失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因而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找到客户以后,按正常的处理,因客户开户后当日已办理业务导致无法做反交易时,柜员应该沉着应对,在取得客户配合后先作销户处理,再按正确的金额开立新卡,避免将这一笔因工作疏忽引发的差错升级为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柜员工作责任心,使员工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发生。

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首先应该认真听取客户的要求,收取现金时应按规定与客户报数核对、确认金额。

(二)规范柜员业务操作行为,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正当的补救措施,切忌忙中出错。

(三)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

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柜员才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从而减少或尽量避免高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