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光伏电站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顶光伏电站项目电站设计总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项目概况 (1)
1.2设计依据 (1)
1.3项目名称、建设主体及建设规模 (1)
1.4项目设计内容 (1)
1.5主要设计原则 (1)
第二章太阳能资源及气象条件 (3)
2.1太阳能资源 (3)
2.2气象条件 (3)
第三章工程总体方案设计 (5)
第四章太阳能光伏部分 (6)
5.1光伏组件 (6)
XXXX安装方式对比 (8)
5.3不同类型逆变器对比 (8)
5.4光伏系统的布置 (11)
5.5太阳能组件安装容量 (13)
第六章电气部分 (13)
6.1电气一次 (13)
6.2电气二次 (16)
第七章土建及公用工程部分 (19)
7.1设计依据 (19)
7.2总平面方案 (20)
7.3土建工程 (20)
7.4给排水 (23)
7.5暖通 (23)
第八章工程消防设计 (25)
8.1工程消防总体设计 (25)
8.2工程消防设计 (26)
8.3施工消防设计 (28)
第九章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29)
9.1设备节能 (29)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XXXXXMWp屋顶光伏电站项目
2)建设单位:XXXX光伏电子有限公司
3)项目选址:XXX有限公司厂区
4)项目类型:并网型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1.2 设计依据
(1)《XXXX8MWp屋顶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XXXX8MWp屋顶光伏电站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图》
1.3 项目名称、建设主体及建设规模
1.3.1 建设主体
本项目投资主体为昱辉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方委托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光伏系统的设计。

1.3.2 建设规模
本项目设计总容量为XXXXMWp并网型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支架系统及相应的变配电系统,不包括并网接入系统。

工程为固定式安装的屋面光伏发电系统。

1.4 项目设计内容
本项目设计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XXXXMW,分布于XXXX集团1~10#厂房屋面。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光电转换系统、直流系统、逆变系统、交流升压系统(不含并网接入部分)。

光伏发电部分和交流升压部分将按光伏发电系统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采用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为光电转换装置,由逆变控制器将直流电逆变成三相交流电后升压至10kV,10kV线缆经直埋方式汇集到10kV配电室,然后经过10KV线路接入为直溪变110kV站10KV 侧。

1.5 主要设计原则
1.5.1 本项目光伏电池组件采用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

1.XXXX 光伏发电系统逆变系统采用大型逆变器集中布置的形式,接入电力系统采用10kV 电压汇集,以单回路10KV线路接入110KV直溪变10KV侧。

1.5.3 光伏系统设备选型在立足于国产化的同时,要具有先进性,使得系统的发电效率尽可能得高。

1.5.4 为了减少直流电缆和低压交流电缆的输电线路损失,逆变器和升压变室就地分散地布置在光伏组件所在厂房的内部,共设置3个逆变站。

从升压变升压后出来的10kV交流电缆再集中接至位于光伏电站2#厂房的10kV变电站的10KV 开关站。

1.5.5 光伏电站按有人值班考虑。

光伏电站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一套,对直流汇流箱、逆变器等进行监测。

开关站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一套,全面监控升压站运行情况。

监控系统有防误操作功能,与当地地调网通讯,光伏电站的信息可上传至常州地调。

第二章太阳能资源及气象条件
2.1 太阳能资源
根XXXX市位于XXXX省西南部,常州市西部,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俗称“二山二水六分田”。

总面积976.7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60万人,全市辖7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XXXXXXXXMWp屋顶光伏电站项目位于XXXX市直溪镇,南临东直路、西临朱延路。

XXXX省全年日照时数(绝对日照)平均为2000-2600h,大于等于0℃的日照时数平均为1800-2240h;日照百分率(相对日照)介于48-59%之间。

全省各地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各占全年的29.0-32.8%、20.1-21.3%,淮北地区春季多于秋季,淮南地区秋季多于春季。

全省全年太阳天文辐射总量4600-5440MJ/m2·a,由南向北递增,因受阴雨天气影响,沿江和江南地区全日照百分率比淮北少。

XXXX市气象局没有提供当地近十年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及月平均太阳总辐射强度数据,因此以美国宇航局(NASA)提供的卫星观测资料作为光伏可研阶段设计的参考。

NASA提供的XXXX县各月平均峰值日照时数(1983年7月~2005年6)见表3-1。

根据NASA提供的太阳辐射数据可计算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4968 MJ/m2.a。

表1-1XXXX多年平均各月太阳辐射量MJ/m2/day
Lat31.73 Lon119.65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Annual
Average
22-year
Average
9.86 11.23 11.95 14.94 16.99 16.56 18.07 16.81 14.26 12.24 10.26 9.68 13.59
根据表1-1,XXXX地区年平均日照1962.2小时左右,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4968MJ/m2a。

,能保证该项目有较高的发电量。

2.2 气象条件
XXXX市地处XXXX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径119°17′45″~119°44′59″,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三
角地带之中枢。

本报告采用美国宇航局(NASA)全球气象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
日照辐射数据来源有两种情况:1、当地基础气象台;2、若附近无基础气象台,
则根据当地经纬度,通过卫星定位测量数据。

此卫星测量数据所组成数据库已被全球认同,并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

表2-1 22年平均水平面月辐照度(NASA卫星观测数据)
月份月辐照度
(MJ/m²/m)
月辐照度(kwh/m²/d)
1 320.29 2.87
2 353.81 3.51
3 434.12 3.89
4 530.28 4.91
5 593.71 5.32
6 548.64 5.08
7 533.45 4.78
8 510.01 4.57
9 440.64 4.08
10 380.56 3.41
11 320.76 2.97
12 300.20 2.69
从表2-1可以计算得到:项目所在地水平面年平均日照辐射量4.00 kWh/㎡/d,全年日照辐射总量约1463 kWh/m2,即5266MJ/m2。

第三章工程总体方案设计
XXXXXXXXMWp屋顶光伏电站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3个并网发电单元,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太阳能电池阵列。

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入光伏方阵初级防雷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后,接入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为0.27kV或者0.4kV低压交流电,然后接入10kV升压变压器升压为10kV,然后经过10KV线路接入110KV直溪变10KV 侧。

本工程采用光伏发电设备及升压站集中控制方式,在集控室实现对光伏设备及电气设备的监控和通信。

本工程安装一套太阳能发电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监测的参数有:风速、风向、环境温度、太阳能电池温度、太阳总辐射等。

第四章太阳能光伏部分
5.1 光伏组件
5.1.1 光伏电池组件对比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

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

太阳能电池主要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生伏打效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非晶硅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

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2、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材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1.单晶硅太阳电池
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6%-19%左右,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2.多晶硅太阳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与单晶硅基本相同,使用了多晶硅铸锭工艺取代单晶硅硅棒生长工艺,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6%-17%左右。

3.非晶硅太阳电池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其实早在70年代初,Carlson等就已经开始了对非晶硅电池的研制工作,近几年它的研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家公司在生产该种电池产品。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成本及重量轻等特点,有着极大的潜力。

但同时由于它的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

本工程选择XXXX光伏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组件规格为200Wp及265WP。

电池组件技术参数见下表5-1所示:
表5-1 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参数表
XXXX 安装方式对比
目前在大型光伏电站中使用的安装方式有固定式、水平单轴、斜单轴和双轴跟踪等四种形式,见下图:
表5-2 光伏系统安装方式对比表
项目发电量提高成本提高占地面积支架故障维护量
固定式11 1 基本没有
水平单轴 1.1-1.22 1.1-1.3 少量
斜单轴
1.2-1.32-
2.5 2 较多
(倾纬度角)
双轴跟踪 1.3-1.432-3 较多根据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跟踪系统发电量提高很明显,尤其是双轴跟踪系统。

但是本项目为屋面光伏电站,条件及实际情况只允许采用固定式安装。

5.3 不同类型逆变器对比
●逆变器的类型对比: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变流装置。

按照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按照输出的绝缘形式分为:工频变压器隔离方式,高频变压器隔离方式,无变压器方式。

1、工频变压器隔离方式
采用工频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和电气隔离,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抗冲击性好,安全性能较好。

但是该类型逆变器体积和重量较大,且整体效率下降。

2、高频变压器隔离方式
采用高频变压器绝缘方式的逆变器主电路,第一级为SPWM高频逆变器,通过高频逆变器后整流滤波成直流,再经过工频逆变器,变为工频正弦波电压输出。

高频变压器经多级变换,回路较为复杂,逆变效率不高。

由于有SPWM控制和周波数变换,输出波形畸变小,能满足电网对谐波要求。

该类型逆变器故障率较高。

3、无隔离变压器方式
无隔离变压器方式逆变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无变压器方式逆变器增加了升压部分,可以保证逆变器部分输入电压比较稳定,同时提高了电压,减少了电流,降低了逆变部分的损耗,提高逆变器效率。

升压电路还可以对输入的功率因数进行校正。

采用SPWM控制和周波数变换,输出波形畸变小,能满足电网对谐波要求,符合电力入网标准,在大型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中大量使用。

表5-3 三种逆变器优缺点对比表
因此本项目因为场地限制,为了更好的利用变压器及大型逆变器的使用效果,本项目采用带隔离变逆变器及不带隔离变逆变器相结合的方式组成逆变系统。

本工程拟采用安徽颐和生产的并网逆变器,其具体技术参数见下表:
EHE-N500KTL集中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参数表
EHE-N500KTL 500kW集中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参数表
5.4 光伏系统的布置
5.4.1 系统设计方案
本工程采用多支路上网的“积木式”技术方案,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4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低压配电装置接入升压变压器,升压为10kV中压交流电,然后经过通过单回10kV线路接到110kV直溪变10kV侧。

每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入光伏方阵初级防雷汇流箱、次级直流汇流箱后,经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后接入10kV升压变压器。

本工程采用光伏发电设备及升压站集中控制方式,在电控楼设集控室实现对光伏设备及电气设备的遥测、遥控、遥信。

在场区安装一套太阳能发电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监测的参数有:风速、风向、环境温度、太阳辐射等。

5.4.2 光伏组件布置
5.4.2.1 光伏阵列设计原则
(1)太阳能电池方阵排列布置需要考虑屋面朝向及屋面原有坡度的因素,要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

同时设计要规范,并兼顾光伏电站的景观效果,在整个方阵场设计中尽量增加装机量以及系统的有效发电时间。

太阳电池方阵的布置设计包括阵列倾角设计,方位角设计,阵列间距设计,需根据总体技术要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太阳辐射能资源,场地条件等具体情况来进行。

(2)尽量保证南北向每一列组件在同一条轴线上,使太阳电池组件布置整齐,规范,美观,接受太阳能幅照的效果最好。

(3)每个屋面结合屋面原有结构合理布置光伏组件,确保原有结构不受到破坏。

5.4.2.2 光伏方阵的方位角和安装倾角的确定
根据方位角对阵列的影响的综合因素考虑,对于北半球而言,光伏阵列固定式安装朝向正南即方阵垂直面与正南的夹角为0°时,光伏阵列在一年中获得的发电量是最大的;所以,本项目确定光伏组件方阵的方位角为0°。

确定最佳倾角,由于本项目为屋面光伏电站,考虑到装机量及屋面结构荷载的综合考虑,本项目采用沿屋面平铺的安装方式敷设组件,保证装机量为XXXXMWp。

5.4.2.3 光伏方阵行距的确定
通过阴影遮挡计算确定行距。

光伏方阵行距应不小于以下公式的D值:
式中:
-纬度(在北半球为正、在南半球为负);本项目采用沿屋面平铺的方式,阴影间距几乎忽略,仅在部分地方留有600mm以上宽度的维护及疏散通道。

5.5 太阳能组件安装容量
本项目共10个厂房屋面安装光伏组件
具体组件安装容量参表5-5所示:
表5-5 光伏组件安装容量
6.1 电气一次
6.1.1 电气主接线
考虑到线缆压降以及现场施工难度,本项目计划分三处升压,二号厂房、四号厂房和七号厂房分别升压后,由两条10KV高压电缆汇流至二号厂房变电所,再经10kV架空线送至110kV直溪变的10kV侧,在该所设置集控室和无功补偿室。

6.1.2 主要设备选型
6.1.1 10kV升压变压器
考虑到本工程逆变器及升压变在厂房内放置,以及本工程的现场情况,二号厂房升压变压器拟选用两台SCB10-1000/500-500KV A,10.5±2*2.5%/0.27-0.27KV,D,y11,y11。

Uk%=6%。

四号厂房设一台SCB10-2000/10.5,10.5±2*2.5%/0.4KV,Dy11型变压器,以一台负荷开关柜作为出线间隔。

七号厂房设一台SCB10-1250/10.5,10.5±2*2.5%/0.4KV,Dy11型变压器,以一台负荷开关柜作为出线间隔。

四号和七号厂房用两根10V电缆直埋敷设至二号厂房的进线间隔汇流后出线。

6.1.2 10kV配电装置
二号厂房10kV开关柜选用八台KYN28-12开关柜,采用加强绝缘型结构,一次元件主要包括:真空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接地开关、零序电流互感器、带电显示器等。

动稳定电流为63kA,热稳定电流为25kA,短路持续时间为4s。

进线侧额定电流为630A;出线侧额定电流为630A,柜内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

四号、七号厂房各自设置一台HXGN-10环网柜作为高压出线间隔。

6.1.3 10kV 无功补偿装置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对无功调节的要求,大型和中型光伏电站的功率因数应能够在0.95(超前)~0.95(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无功补偿容量暂定1.0MVar(电站容量20%考虑),最终以接入系统报告设计为准。

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本工程分别从二、四、七号厂房的低压日常用电通过ATS双切换电源作为站用电。

并设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UPS一套,安装在集控室内,由微机控制装置自带,采用静态逆变装置。

当光伏发电站交流停电时,由直流系统提供直流电源,经逆变后向负荷供电。

直流系统
设置一套直流系统,为控制、测量、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控制负荷等负荷提供直流电源。

直流系统电压为DC220V。

根据《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及《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规定,直流系统设一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及一套充电装置,采用新型直流典设的接线。

配置 1 组容量为100Ah 的蓄电池、1 套充电/浮充电装置和 1 套充放电设备,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蓄电池和充电/浮充电装置分别连接在控制母线上。

在控制母线上装设一套微机型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以监视直流系统的绝缘水平。

直流系统包括蓄电池组柜一面、充电器及DC220V/48V电源模块(供远动通信装置电源)、直流馈线柜一面。

电缆选型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及《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对电缆选型的要求,本工程电缆均采用C类阻燃电缆。

1)10kV电力电缆采用阻燃铠装电缆,型号为YJV22-10kV;
2)低压动力电缆采用阻燃铜芯电缆,型号为ZRC-YJV-0.6kV;
3)直流系统电缆采用阻燃铜芯电缆,型号为ZRC-YJV-1kV;
4)控制电缆采用铠装屏蔽电缆,型号为ZRC-kVVP2/22-0.45/0.75kV。

照明
正常照明网络电压为380/220V。

采用照明与动力合并供电方式。

照明箱灯具回路与插座回路分开,插座回路装设漏电保护器。

插座回路容量按15A考虑。

在集控室设事故照明。

在各出入口装设疏散引导照明,疏散引导照明采用应急灯。

6.1.4 防雷
光伏组件采用支架直接接地的方式进行防雷保护,不设置独立防直击雷保护装置。

将光伏电池组件支架连接扁钢接到接地端子作为防雷保护。

线路防雷,要求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的正负极均悬空、不接地,将光伏电池方阵支架接地。

直流配电箱内设置电涌保护器,防止雷电引起的线路过电压。

逆变器室防雷采用屋面镀锌扁钢与主筋焊接连通。

电气配电装置大部分采用户内布置,在楼顶设置避雷带,防止直击雷过电压。

6.1.9.2 接地
为保证人身安全,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都应接至专设的接地干线,接地网设计原则为以水平接地体为主,并接入原有建筑防雷网,接地电阻≤4Ω。

如果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现场增设人工接地极。

6.2 电气二次
6.2.1 光伏电气监控
1、整个光伏电站设置一套光伏电气监控系统。

在开关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关站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一套,全面监控升压站运行情况。

监控系统采集10kV 进出线的三相电流、电压、功率、开关状态以及就地升压箱变的高低压开关柜刀闸位置、保护动作、变压器非电量等信息,控制开关站10kV 开关的投退。

2、光伏电场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一套,逆变器根据太阳光强弱自动投入和退出,具备同步并网能力。

监控系统将所有重要信息远传至相关部门。

监控系统可连续记录运行数据和故障数据:
(1)要求提供多机通讯软件,采用RS485 或Ethernet(以太网)远程通讯方式,实时采集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及工作参数并上传到监控主机。

(2)要求监控主机至少可以显示下列信息:
可实时显示电站的当前发电总功率、日总发电量、累计总发电量、累计CO2 总减排量以及每天发电功率曲线图。

可查看每台逆变器的运行参数,主要包括:
A、直流电压
B、直流电流
C、直流功率
D、交流电压
E、交流电流
F、逆变器机内温度
G、时钟
H、频率
I、功率因数
J、当前发电功率
K、日发电量
L、累计发电量
M、累计CO2 减排量
N、每天发电功率曲线图
监控所有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可查看故障原因及故障时间,监控的故障信息至少因包括以下内容:
A、电网电压过高;
B、电网电压过低;
C、电网频率过高;
D、电网频率过低;
E、直流电压过高;
F、直流电压过低;
G、逆变器过载;
H、逆变器过热;
I、逆变器短路;
J、散热器过热;
K、逆变器孤岛;
L、DSP 故障;
M、通讯失败;
(一)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根据常州供电公司要求,光伏电站至直溪变的10千伏送出线路远景需T 接其他用户,因此,本期光伏电站至直溪变的10千伏送出线路仅在直溪变侧配置单套速断过流保护。

2、光伏电站在10千伏并网线路侧应配置可快速切除站内汇流母线故障的方向过流保护。

3、光伏电站应具备防孤岛保护功能。

4、在110千伏直溪变和光伏电站侧各装设安全自动装置一套,在直溪变电源线、#2 主变、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等发生故障时,联跳光伏电站出线开关,防止光伏电站孤岛运行。

5、光伏电站配置一套频率电压异常紧急控制装置。

(二)调度自动化
1、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调度关系为常州地调一级调度。

光伏电站的信息采集处理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负责实现。

常州地调以两路网络方式接收本光伏电站的远动信息,远动信息内容需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的相关要求。

光伏电站配置两套调度专用数据网接入设备,并根据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

光伏电站配置MIS网三层交换机一台。

光伏电站配置时间同步系统一套。

光伏电站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和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各一套,需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617-2011)和调度部门运行控制的相关要求。

2、关口计量
根据常州供电公司要求,光伏电站至直溪变的10千伏送出线路远景需T接其他用户供电。

本期工程电能量计量点暂定光伏电站侧,光伏电站侧配置主、备计费表各一块。

光伏电站配置电能量采集终端服务器1套。

3、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光伏电站配置一套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三)系统通信
1、沿光伏电站至110千伏直溪变的10千伏线路新建1根24芯普通光缆。

2、本工程通过110千伏直溪变接入XXXX电力通信网。

3、光伏电站配置622M SDH设备一台、PCM设备一台,110千伏直溪变配置622M光接口板两块,XXXX县调配置PCM设备一台。

6.2.3 站内安保系统及电话网络系统
设置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在电站逆变器室等重要位置设置固定式工业摄像头,该系统能够覆盖整个电站重要场所,该系统能够将图像信息送至主控制室,并可在大屏幕上显示实现全站监视。

第七章土建及公用工程部分
7.1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9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建筑幕墙 GB/T 2108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199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DL/T5072-199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97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92
钢制压力容器 GB150-199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GJJ34-2002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CJJ/T81-98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 5339-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97)
7.2 总平面方案
7.2.1 总平面方案
1)设计依据
电站总平面布置严格遵照设计审定的设计方案,依据太阳能资源、高压出线走廊方向、水源、环保、站区工程地质、地形、风向、施工等建站外部条件及工艺要求等。

本期按XXXXMW光伏电站进行设计。

光伏电站升压站部分总体考虑了施工方便、进出线走向、电池组件布置、屋面实际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统筹安排、统一布局。

站区总布置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工程量。

7.2.3.3 管线敷设方式
本工程室外工程管线设计屋面部分沿屋面敷设,10KV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生活下污水管及电缆(电缆敷设参见电气专业相关说明)。

7.3 土建工程
7.3.1 建筑主要设计原则
7.3.1.1 建筑布置:
本次设计建筑物包括:4#建筑内逆变升压区,2#建筑逆变升压区,7#建筑逆变升压区,三个逆变升压区均为原有建筑内改造而来,严格控制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7.3.1.2 交通运输、安全通道和出入口布置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要求进行该节内容的设计。

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电气房间设不少于两个疏散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