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设计规范培训课件
PCB设计培训课件
![PCB设计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c08d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4.png)
PCB文件输出
输出PCB板的Gerber文件、IPC文件等相关文件。
THANKS
感谢观看
pcb设计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pcb设计概述 • pcb设计软件及工具 • pcb设计规范及标准 • pcb布线设计技巧 • pcb电磁兼容性设计 • pcb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pcb设计概述
pcb基本概念及作用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一种用于将电子元器件连 接在一起的基板,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
pcb电磁兼容性概述
PCB电磁兼容性定义
PCB电磁兼容性是指PCB在一定环境中,既能正常运行,又能抵抗各种电磁干扰,从而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的能力。
PCB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PCB作为电子设备的基板,其电磁兼容性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PCB电磁兼容性的基本要素
PCB电磁兼容性的基本要素包括:电磁骚扰、电磁敏感度和电磁干扰。
pcb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PCB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抑制骚扰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设备抗干扰能力。 • PCB电磁兼容性设计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合理布置电源和地线 • 优化元件布局和排列 • 适当增加滤波器等元件 • 利用屏蔽技术和隔离措施 • 设计合理的信号线
封装库、集成库,方便设计者调用和管理。
02
PCB仿真软件
PCB仿真软件可以对设计的PCB板进行电路仿真,检查电路性能和正
确性,常用的如Multisim等。
03
PCB板测试工具
PCB板测试工具用于检测PCB板的实际性能和指标是否达标,如示波
器、万用表等。
PCB设计与工艺规范培训课件(PPT 96张)
![PCB设计与工艺规范培训课件(PPT 96张)](https://img.taocdn.com/s3/m/1d6ee90b2f60ddccda38a06d.png)
主要内容
PCBA制造工艺 PCB基板板材要求 PCB布局要求 PCB走线要求 电源和地线(层)设计 PCB字符、丝印及相关层(Layer)规定 PCB拼版要求 PCB工艺边设计 贴片器件标准化的要求 波峰焊的标准化要求 自动插件(AI)要求 手插件标准化要求 ICT测试点设计要求
PCB字符、丝印及相关层规定
接线端子(比如插座、排线、程序烧录座等), 需用合适大小字符标示出电源、地及其它相关功 能名,以便于软硬件调试及产品测试。 PCB上同类型插座两个或以上如有不同颜色,需 标示出相应颜色英文或汉字字符,以方便生产及 产品组装。
PCB字符、丝印及相关层规定
PCB设计中相关层(Layer)规定: Mechanical1(机械1层)规定为板框外形层,用 于除开孔焊盘、过孔开孔外的所有PCB的开孔或 开槽及板框确定,PCB的板框尺寸标注也可放于 此层;Mechanical2、3(机械2、3层)用于辅助 定位,比如按键、LED灯等对位置有要求的器件 ;Mechanical4(机械4层)用于铜箔开破锡槽; Keep-Out Layer为禁止布线层,用于禁止区域内 走线或敷铜,严禁用于PCB板框外形。Drill Drawing为钻孔图形标注层,用于输出PDF文件 时用图形标注各钻孔孔径,孔径图形标注( .Legend)需放置在板框外合理位置,使其输出 PDF文件时孔径信息不被拼板板框层覆盖。
PCBA制造工艺
THT和SMT工艺 THT:通孔插装技术(Through Hole Technology) SMT: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SMT典型工艺 波峰焊工艺 回流焊工艺
SMT典型工艺
锡膏印刷 目前多采用模板印刷方式 点胶 适用于波峰焊的SMD器件、双面回流焊的大重 量器件 对于standoff较大的元件,可能造成掉件。 贴片工艺 基板处理系统:传送基板,定位 贴片头:真空拾放元件 供料系统 元件对中系统
PCB工艺流程设计规范ppt
![PCB工艺流程设计规范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e527c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8.png)
1)目视检验;2)万用表测量;3 )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对制作好的pcb进行表面处理
目的
增强PCB板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 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种类
1)镀金;2)镀银;3)化学镍 ;4)浸锡
表面处理流程
1)清洁PCB板表面;2)选择 合适的处理方法;3)进行表面
处理;4)清洗和干燥
pcb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建议
通过高温、低温、湿度等 环境试验,对PCB板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THANK YOU.
确定信号完整 性
针对高速数字信号和模 拟信号,采取相应的措 施确保信号完整性,防 止信号反射、串扰等问 题。
确定电磁兼容 性
采取屏蔽、滤波等措施 ,确保产品在复杂电磁 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设计实例的pcb工艺流程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PCB板材选择
根据产品性能、安规要求等选择合适的PCB板材,如 FR4、CEM-1等。
pcb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素
基本步骤
包括需求分析、设计、仿真、优化等步骤。
要素
包括板材选择、层数设置、布局设计、布线规则、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 等因素,这些要素需要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本次ppt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主要内容
本次PPT将详细介绍PCB工艺流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基本概念、 设计规则、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
将设计好的PCB文件交由 PCB厂家进行打样或批量生 产。
将元器件按照PCB布局进行 焊接和装配,确保其连接 正确、可靠。
通过插针、万用表、示波 器等工具对PCB板进行功能 测试,检查电路是否正常 工作。
采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产 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包括辐射骚扰、传导骚扰 等指标。
《PCB板设计》课件
![《PCB板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4438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1.png)
电源线与地线布线
电源线设计
根据电路的功耗和电压需求,合理规 划电源线的宽度和布局,确保电源供 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地线设计
地线是PCB板的重要参考平面,应合 理规划地线的布局和连接方式,降低 电磁干扰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失真。
信号线布线
信号分类
根据信号的特性和重要性,将信号线 分为高速信号、低速信号和模拟信号 等,以便采取不同的布线策略。
要点一
总结词
防震设计是提高PCB板抗机械冲击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 可能受到机械震动或冲击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在PCB板的关键元件和结构处增加防震垫、加强PCB 板的结构强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小机械震动对PCB板的 影响。此外,还可以采用特殊的封装方式和材料来提高 PCB板的抗冲击能力。
电源和接地线宽
根据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 线宽,以满足电源和接地 的需求。
电源和接地层设置
多层PCB板应设置专门的 电源和接地层,以减小层 间干扰和节约空间。
信号线布局
信号线分类
信号线可分为高速信号线、低速信号线和模拟信号线等,应根据 不同类型的信号线采取不同的布局策略。
信号线走向
信号线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以减小信号损失和干扰。
THANKS
感谢观看
信号完整性考虑
在布线过程中,应考虑信号的反射、 串扰、时序等因素,采取措施减小这 些影响,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差分信号布线
差分信号的特点
差分信号是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信号,通过在PCB 板上合理布线,可以减小电磁干扰和共模噪声的影响。
布线要点
在差分信号线的布线过程中,应保持线宽、间距等参数一致 ,避免交叉和锐角转弯,同时采用对称的布局方式,以提高 信号的传输质量。
PCB的设计规则 共68页PPT资料
![PCB的设计规则 共68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9b042ca8114431b90dd8cb.png)
13.2.2 设置布线方式
(5)Daisy-Mid Driven——中心起点连线最短方式。 其含义是以起点为中心向两边的终点连通网络上的 各个节点,起点两边的中间节点数目不一定要相同, 但要使连线最短
13.2.2 设置布线方式
(6)Daisy-Balanced——平衡连线最短方式,其 含义是将中间节点数平均分配成组,所有的组都连 接在同一个起点上,起点间用串联的方法连接,并 且使连线最短
13.9.2 元件间距
Component Clearance——元件间距规则用于设置 元件封装间的最小距离。
13.9.3 元件的方向
Component Orientations——元件的方向规则用于 设置元件封装的放置方向。
13.9.4 元件的板层
Permitted Layers——元件的板层规则用于设置自 动布局时元件封装的放置板层。
13.1.1 安全间距设计规则
(3)在Where The First Object Matches单元中单 击网络(Net),在Full Query单元里出现InNet()。 单击“All”右侧的下拉菜单,从网络表中选择VCC。 此时,Full Query单元会更新为InNet('VCC');按 照同样的操作在Where The Second Object Matches单元中设置网络“GND”;将光标移到 Constraints单元,将“Minimum Clearance”改为 20mil
13.8.6 导孔数限制
Maximum Via Count——导孔数限制规则。
13.9 元件布置相关规则
此规则与元器件的布置有关,共有6种
13.9.1 元件盒
Room Definition——元件盒规则用于定义元件盒 的尺寸及其所在的板层。
PCB设计工艺规范PPT培训课件
![PCB设计工艺规范PPT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98867f76c66137ee0619de.png)
印制电路板基材常用玻纤布作
为增强材料。常规玻纤布规格 有106、1080、2116、3313 和 7628,开纤玻璃布规格有1035 、1078 等。常规玻纤布Dk 值 约为3.6-4.2左右,树脂Dk 值约 为3.9-4.5 左右;由于单板上Dk 值不均匀,将引起如下问题:
阻抗一致性差;阻抗波动;信 号延时不一致。
目录
DIRECTORY
PART
01
叠层步骤说明
PART
02
电路板外形及拼板
PART
03
可生产可操作参数
PART
04
推荐设计方式
PART 01
叠层步骤说明
1、确定基材型号
常用基材树脂性能参数
树脂类别
Dk(1GHz) Df(1GHz) 生产性 成本
典型材料
环氧树脂
3.9-4.5
0.025
Good Low
相关名词解释(1)
覆铜箔层压板 Metal Clad Laminate: 在一面或两面覆有铜箔的层压板,用于制造印制电路板,简称覆铜箔板
金属化孔 Plated Through Hole(PTH): 孔壁沉积有金属层的孔,主要用于层间导电图形的电气连接。
非金属化孔 non Plated Through Hole(NPTH): 孔壁没有金属层的孔,主要用于安装定位。
导通孔 Via Hole:用于导线连接的金属化孔,也叫中继孔、过孔。
元件孔 Component Hole:用于把元件引线(包括导线、插针等)电气连接到 印制电路板上的孔,连接方式有焊接和压接。
通孔插装元器件 Through Hole Components(THC): 指适合于插装的电子元器件。
表面贴装元件 Surface Mounted Device(SMD): 焊接端子或引线制作在同一平面内,并适合于表面贴装的电子元器件。
PCB设计规范讲义课件
![PCB设计规范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dcc733bceb19e8b8f6bac5.png)
孤立覆铜控制:独立的覆铜区也叫铜岛,它的出现 会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应该将孤立覆铜 区与实际地平面相连,或将孤立覆铜区删除。在实 际PCB板制作中,增加覆铜区除了增加接地面积有 助于改善信号质量外,还有方便PCB板生产厂家加 工的功效,同时还能防止PCB板的翘曲。
孤立覆铜处理
10. 电源线布线原则 尽量加宽电源线,根据估算电流,确定电源线的最
重15克以上的元器件,不能只靠焊盘来固定,应使 用支架或卡子等辅助固定装置。
为了便于缩小体积或提高机械强度,可设置辅助底 板,将一些笨重的元件牢固地安装在辅助板上。
PCB板的最佳形状是矩形,当板面尺寸大于 200×150mm时要考虑使用机械边框加固。 要在PCB板上留足固定支架、定位螺孔和连接插座 的位置,便于安装。
模拟地和数字地的连接:模拟地和数字地应该分开 排布,这样可以减少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的相 互干扰。通常采用地线割裂法使各自自成回路,然 后再分别接到公共的一点上。如图所示模拟平面和 数字平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平面,以保证信号的完 整性,只在电源入口处通过一个0欧电阻或小电感连 接,再与公共地相连。
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由最坏情况下的线间绝缘电阻 和击穿电压决定。导线越短、间距越大,线间绝缘 电阻就越大。当导线间距为1.5mm时,其绝缘电阻 超过20M,允许电压为300V;导线间距为1.0mm 时,允许电压为200V。所以一般选用导线间距为 1.0~1.5mm,可以满足大部分设计要求。对于集成 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只要工艺允许可视间距很 小。
二、PCB板布局规则
1.元件放置基本原则
布局顺序: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精后粗大, 先密后疏。
元件放置层:元件摆放均应该放置在顶层,只有 在特定情况小,才把部分高度有限、发热量小的 贴片电阻、电容、IC等放置在底层。
PCB及其设计技巧培训课件
![PCB及其设计技巧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31bc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d.png)
PCB及其设计技巧培训课件1. 介绍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具有导电路径、支撑和固定电子元器件的功能,为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持。
本课程将介绍PCB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技巧,帮助学习者掌握PCB的设计和制造。
2. PCB的基本概念2.1 PCB的定义和用途PCB是一种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薄板,上面印刷有电子元器件的电路图样。
它通过插装或焊接方式安装在电子产品上,实现电路的连接和功能完成。
2.2 PCB的结构PCB通常由基板、导线、元器件和焊接接点等部分组成。
基板是主体部分,由绝缘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和固定电子元器件。
导线是上面的导电层,用于连接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路,传递信号和电力。
元器件是安装在PCB上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
焊接接点是通过焊接方式将元器件和导线固定在基板上。
3. PCB设计技巧3.1 PCB设计流程PCB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制定PCB设计规范和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进行PCB布局设计•进行PCB走线设计•进行PCB封装库的设计和使用•完成PCB设计并进行验证3.2 PCB布局设计技巧•合理布局电子元件和电路板。
根据电路功能和布局要求,合理安排和分布元器件,减少信号干扰,提高电路性能。
•注意电路板大小和形状。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电路板大小和形状,减少浪费和成本。
•合理安置电源和地线。
将电源和地线的布局优化,减少干扰和电流回路问题。
•避免信号干扰。
合理安排电路布局和信号线走向,尽量减少信号干扰。
3.3 PCB走线设计技巧•保持信号完整性。
根据信号的性质和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信号线宽度、层次和走线方式,保持信号的完整性。
•避免信号干扰。
合理安排信号线走向,尽量避免信号线之间和信号线与电源线、地线之间的干扰。
•控制电磁兼容性。
采用合适的层次和走线方式,降低电磁辐射和敏感性。
•考虑PCB制造工艺。
PCB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共45页)全文
![PCB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共45页)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2ea17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b.png)
基础类 元器件如线路板、电阻
IT软件业
IT制造业
消费类设备 手机、电视
投资类设备 交换机等
IT服务业
网络、电信、邮政
软件与系统
IT产业
线路板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 32% 通信设备 24% 消费电子 22% 工业装备及仪器 6% 汽车电子 4% 其他 12%
线路板的发展史
1903年英国人首创利用“线路”(Circuit)概念,将金属箔予以切割成线路导体,将之黏着于石蜡纸上,上面同样贴上一层石蜡纸,应用于电话交换机系统。出现了今天PCB的雏型。 1936年英国人E isler提出“印制线路(Print Circuit )”的概念,将金属箔覆盖在绝缘基板上,后在金属箔上涂上耐蚀刻油墨把不需要的金属箔蚀刻掉。 1953年出现双面板采用电镀贯通互连工艺。 1960年出现多层板。
2. 外层线路(曝光)
图形电镀及外层蚀刻工序简介(PTP& ETCH) PTP工序就是在外层工序裸露的图形(铜面)进行铜加厚,然后在外面镀上保护层锡铅。 流程是:铜面前处理→镀铜→镀锡(铅)。 ETCH工序先将外层工序的保护性干膜去掉,将干膜下的铜蚀刻掉,再降PP电镀的锡(铅)去掉 。 流程是:去膜→线路蚀刻→去锡铅
1.机械钻孔
电木板
铝片
激光钻房及盲孔开窗工序简介(LDR & CFM ) 随着PCB的发展,线路板的线路密度大幅度提高,为了降低线路间特别是通孔之间的相互影响据出现了盲孔。 本工序包括将开窗和激光钻孔;共有前处理、贴膜、曝光、显影、蚀刻、激光钻的岗。
1. L-DR& CFM(减铜)
2.L-DR& CFM(贴膜)
3.L-DR& CFM(曝光)
菲林
PCB设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共 76张)
![PCB设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共 76张)](https://img.taocdn.com/s3/m/ef4fe2ae7c1cfad6185fa705.png)
用于显示焊盘便内实孔体对准,
用于显示
用于显示实体一般开一个即可
过孔的内孔
之间的连接线
用于显示违反布线
规则的信息
3.3 PCB自动布局和布线-参数设置
对于单面板,需打开: 底层Bottom Layer,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 顶层丝印层Top SilkscreenLayer,
对对于于双多面面板板,,需需打打开开:: 顶顶层层TToopp LLaayyeerr,, 底底层层BBoottttoomm LLaayyeerr,, 顶顶层层丝丝印印层层TToopp SSiillkkssccrreeeenn LLaayyeerr,, 禁止布线B层oKtteoempOSuiltkLsacyreer n Layer 如禁果止要布在线两层面Ke布ep置O元utL件ay,er需, 打开 在信B号o层tto需m打S开ilks顶cr层ee、n 底La层ye和r 一些中间层
4. 二极管: 原理图用名 DIODE(普通管) DIODE SCHOTTKY(肖特基二极管) DIODE TUNNEL(隧道二极管) ZENER1~3(稳压二极管) 管脚封装名 DIODE 小功率
大功率
5. 三极管: 原理图用名BJT有NPN和PNP JFET N, JFET P, MOSFET N, MOSFET P 管脚封装名:TO-18至TO-220
3. 大面积地线应设计成网状
4.双面版布线要求
5.地线的处理
导线设计示例
导线设计示例
3.2 常用元件封装介绍
1.电阻器 2.电容器 3.电位器 4. 二极管 5. 三极管 6. 集成运放 7. 电源稳压器 8. 石英晶体 9. 连接器
1.电阻: 原理图用名:RES1和RES2
PCB设计培训课件
![PCB设计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4a5d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7.png)
03
pcb布局设计
布局基本原则
01
按照电路的功能单元进行布局
应把各电路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并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布局,
尽可能减小相互干扰。
02
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对于重要的信号线,应选择最短的路径,并尽量避免长距离的走线,
以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和噪声干扰。
03
电源和地线的处理
电源和地线是PCB中最重要的两条线,应该优先考虑。为了减小电源
元件布局不合理
通过优化元件布局,减少电磁干扰和热干扰,提高电路性能。
电源和地线设计不合理
通过优化电源和地线设计,降低功耗和噪声干扰,提高系统效率。
走线和过孔设计不合理
通过调整走线和过孔设计,减少信号反射和干扰,提高信号质量。
06
pcb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密度fpga板设计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优化走线和过孔
合理安排走线和过孔,减少信号反射和干 扰,提高信号质量。
合理使用元件
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并合理 安排元件位置,减少电磁干扰。
电源和地线优化
合理布置电源和地线,优化电流回路,降 低功耗。
优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号完整性问题
通过调整走线长度、过孔位置和阻抗匹配等措施,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
案例四:多层板设计案例
总结词
多层板设计案例是一个针对复杂电子系统的PCB设计 案例,重点讲解了如何设计多层板的结构、如何进行 信号和电源的分配、如何考虑热设计和电磁兼容性等 内容。
详细描述
本案例首先介绍了多层板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形式,然 后分析了多层板设计带来的挑战,如信号完整性问题 、电源完整性问题和电磁兼容性问题等。针对这些问 题,我们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提供了 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多层板设计中 的自动化工具和技术,如信号完整性仿真技术、电磁 兼容性仿真技术等。
PCB设计培训课件
![PCB设计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c1f75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4.png)
阻抗不匹配
在信号线的设计中,要根据信号的特性合理设置阻抗,并避免信号线间发生 串扰
元件布局问题及解决方案
元件摆放不当
按照电路功能模块对元件进行分类摆放,并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
元件散热不良
为元件留出适当的散热空间,并选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进行散热
掌握根据电路板的功耗和 空间限制,设计合理的散 热方案的方法。
散热性能测试
了解散热性能测试的基本 方法和工具,如热阻、温 升测试等。
走线设计
信号线设计原则
掌握信号线的走线原则,如长度、 线宽、阻抗匹配等。
电源地线设计
合理设计电源地线,降低电源噪声 和电磁干扰。
差分信号走线
了解差分信号走线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提高信号完整性。
工作环境设置
详细介绍CADSoftTools的工作环境 ,包括面板、菜单、工具栏等。
元件库与元件操作
介绍如何管理元件库以及如何添加 、删除、移动和替换元件。
电路板设计
介绍如何绘制电路板、设置电路板 尺寸和布局、布线和检查布线等。
06
PCB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方 案
电路板制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制作中信号线不匹配
对于高频电路板,需要选择具有 低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材 料,如RT/Duroid、Rogers等。
无卤素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无卤素材料 逐渐成为主流,它们具有较高的耐 热等级和更低的燃烧性。
电路板层数设计
单面板
单面板只有一面有导电路径, 通常用于简单电路设计。
双面板
双面板正反两面都有导电路径 ,适用于稍复杂的电路设计。
可维护原则
PCB工艺流程设计规范(PPT52页)
![PCB工艺流程设计规范(PPT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225d5d206bec0975f465e2d0.png)
5L
• 树脂据交联状况可分为:
• A阶(完全未固化);B阶(半固化);C阶(完全 固化)三类,生产中使用的全为B阶状态的
P/P
层压工艺—叠板介绍
• 叠板:
• 目的: • 将预叠合好之板叠成待压多层板
形式 • 主要生产物料:铜箔、半固化片 • 电镀铜皮;按厚度可分为 • 1/3OZ=12um(代号T) • 1/2OZ=18um(代号H) • 1OZ=35um(代号1) • 2OZ=70um(代号2)
沉铜工艺—去毛刺除胶渣介绍
– 去毛刺(Deburr):
毛刺形成原因:钻孔后孔边缘未切断的铜丝及未切断的玻璃布 去毛刺的目的:去除孔边缘的毛刺,防止镀孔不良 重要的原物料:磨刷
– 去胶渣(Desmear):
胶渣形成原因: 钻孔时造成的高温的过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值),而形成融熔态,产生胶渣
目的: 通过图形转移技术在干 膜上曝出所需的线路。 重要的原物料:底片
UV光
UV光
底片
乾膜
外层干膜—显影介绍
– 显影(Developing):
目的: 把尚未发生聚合反应的区 域用显像液将之冲洗掉,已感光部 分则因已发生聚合反应而洗不掉 而留在铜面上成为蚀刻或电镀之 乾膜 阻剂膜. 主要生产物料:弱碱(K2CO3)
– 一次铜
一次铜之目的: 镀上200500微英寸的厚度的铜以保 护仅有20-40 micro inch 厚度的化学铜不被后制程破 坏造成孔破。 重要生产物料: 铜球
一次銅
D、外层干膜流程介绍
– 流程介绍:
前处理
压膜
曝光
显影
– 目的:
经过钻孔及通孔电镀后,内外层已经连通,本制程制作外层 干膜,为外层线路的制作提供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粗细要适当:同一类型的导线应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宽度,电源线、地线和大 电流线线必须保证足够宽度。特别是地线,在版面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宽一 些。
23
焊盘设计:焊盘是焊接元件的地方,元件的一根引线只能对应 一个焊盘,不允许一个焊盘焊接多个元件引线。焊盘之间是由 印制导线连接起来的。
2)焊盘外径:焊盘外径的大小主要由所焊接元件的载流量和机 械强度等因素所决定的,一般单面板焊盘外径应大于引线孔 1.5mm以上,双面板大于1.0mm,高密度精密板大于0.5mm。
3)引线孔和过孔:引线孔有电气连接和机械固定双重作用,引 线孔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容易使焊锡从引线孔流过 而损坏元件,或形成气孔造成焊接缺陷;过小则带来安装困难, 焊锡不能润湿金属孔。引线孔径应比元器件引线直径大0.2~ 0.4mm。
2)信号流向原则:按信号流向排列,一般从输入级开始,到输出级终止, 避免输入输出部分交叉;将高频和低频部分电路分开来布置。
3)就近原则:当印制板上对外连接确定后,相关电路部分应就近安放,避 免走远路,绕弯子,尤其忌讳交叉穿插。每个单元电路,应以核心器件 为中心,围绕它进行布局。
20
4)美观原则:在保证电路功能和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元件排列应均匀、整齐、 紧凑、疏密得当。单元电路之间的引线应尽可能短,引出线数目尽可能少。
2
历史沿革
PCB诞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半导体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印刷电路板向着 高密度,细导线,更多层数的方向发展,其 设计技术也从最初的手工绘制发展到计 算机辅助设计(CAD)和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3
分类
按所用基材的机械特性。可以分为刚 性电路板(Rigid PCB) 、柔性电路板 (Flex PCB)以及刚性柔性结合的电 路板(Flex-Rigid PCB) 按导体图形的层数可分为单面/双面和 多层印制板。手机中的电路板多为高 密度互连多层电路板(high density integrated board)。
每个焊盘中心都钻有引线孔,孔径要比所插入元件引线直径略 大些,但不要过大。否则,焊锡易从引线孔中流过而损坏被焊 元件,或由于元件的活动容易造成虚焊。元件引线孔直径优先 采用0.5mm、0.8mm、1.0mm、1.2mm。
(a)圆形
(b)方形
(c)矩形焊盘
图4-3焊盘形状
24
1)焊盘形状:焊盘形状有很多样式(如图3-3所示),圆形焊 盘,焊盘与穿线孔为一同心圆,其外径一般为2~3倍孔径。焊 盘不宜过小,太小则在焊接中极易脱落。至于采用何种形状的 焊盘,应根据元器件封装和引线的形状、大小来确定。
5)工艺原则:满足工艺、检测、维修方面的要求,既要考虑元器件排列顺序、 方向、引线间距,又要考虑到印制板检测的需要,设置必要的调整空间和测 试点。
6)散热原则:发热元器件应放在有利于散热的位置;发热量较大的元件,应尽 可能放置在有利于散热的位置或靠近机壳;发热元器件不宜贴板安装;如电 源电路中发热量大的器件,可以考虑放在机壳上;热敏元件要远离发热元件。
进行印刷电路板设 计时,为了避免导线、 过孔、焊盘及元件间的 距离过近而造成相互干 扰,就必须在他们之间 留出一定的间距,这个 间距就称为安全间距。 右图8为安全间距示意 图。
安全间距
29
根据实际经验和具体电路的要求,布线时要掌握以下几条基 本原则。 1)印制导线应尽可能地短,能走直线的就不要绕弯。 2)走线平滑自然,间距能一致的尽量一致,避免急拐弯和尖角 出现。 3)电源线、地线布置在印制板的最边缘,且分两层布置。公共 地线应尽可能多地保留铜箔。 4)首先对单元电路进行布线,之后再进行单元电路之间的布线; 先对核心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单元电路)布 线,再对外围元件布线。 5)将大部分导线布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底面,其余少部分导线布 置在顶面。两层面的导线应相互垂直,减小相互间的干扰, 避免平行线效应。
15
图4-1 温度控制器电路板的板外连接草图
图4-2 外形尺寸草图示例
16
(1)印制板外形尺寸确定:根据产品的结构要求,考虑对原材料 的有效利用,应选取合适的尺寸,不应选用过大也不应选用过 小。选材过大,元件排列稀疏,浪费材料;选材过,元件密集 度又高,元件引线,外壳又易相碰,给安装、调试、维修带来 不方便。
(2)印制板外形尺寸受各种因素制约,在设计时注意考虑以下因 素: 1)形状:优先考虑矩形。 2)安装、定位:考虑印制板的安装、固定孔位,安装某些特殊 元器件或插接定位用的孔、糟等几何形状的位置和尺寸,印制 板与机壳或其他结构件连接的螺孔位置及孔径应明确标出。
17
3)类型:建议优先采用双面印制板布线,若电路比较 简单可采用单面板,若电路非常复杂可采多层印制板 布线。
RES2(1、3、4) AXIAL0.3 AXIAL0.4
POT2(1)
VR5(1、2、3、4)
CAP
RAD0.2 RAD0.3
ELECTRO1
RB.2/.4 RB.3/.6 RB.4/.8
CAPACITOR
RAD0.2 RAD0.3
DIODE0.4
ZENER1(2、3) DIODE0.4
LED
DIODE0.4
(a)AXIAL0.4 (电阻类)
(b)DIODE0.4
( c)RAD0.4
(d) FUSE
(二极管类) (无极性电容类) (保险管)
(e)XATAL1 (晶振类)
(f)VR5(电位器类)
(g) SIP8(单列直插类)
(h) RB.2/.4 (极性电容类)
(i)DB9/M (D型连接器)
(j) TO-92B (小功率三极管)
5)定位孔:定位孔是印制板加工和检测定位用的。一般采用三 孔定位方式,孔径根据装配工艺确定。
26
印制导线设计:印制导线的宽度确定:印刷线路板上的印制导 线宽度主要由印刷导线与绝缘板之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 电流值决定的。印制导线宽度和间距可根据布线的实际情况进 行选择。
27
28
安全间距(Clearance)
PCB板设计规范
简介 历史沿革 PCB的分类 各种PCB特点介绍
1
一 简介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制电路 板是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制成印制 线路,印制元件或由两者组合而成的导电图 形后制成的板。 它作为元器件的支撑,并且提供系统电路工 作所需要的电气连接,是实现电子产品小型 化、轻量化、装配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重要基 础部件,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本讲义 主要介绍手机PCB的应用特点。
9)某些元件或导线间有较大电位差者,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元件外壳之 间的距离,应根据它们之间的电压来确定,不应小于0.5mm。个别密集的地 方应加套管。
10)对称式的电路,如推挽功放,桥式电路等,应注意元件的对称性,尽可能 使其分布参数一致;位于边缘的元件,应离印刷线路板边至少应大于2mm。
22
(3)布线设计
4)方便:对电路中的可调节元件要置于有利于调节位 置。
5)把要放置到本印制板上的所有元件在印制板的区域 上排列起来,确定印刷线路板的面积和元件的大致位 置,位于边缘的元件,应离印刷线路板边至少应大于 2mm。
18
(2)元件布局:
布局就是将电路元器件放在印制板布线区内,布局 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后面的布线工作,而且对整个电 路板的性能也有重要作用。 元器件排列: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排列时尽可能按 元器件轴线方向排列,元器件以卧式安装为主,并 与板的四边垂直或平行,这样排列元件版面美观、 整齐、规范,对安装调试及维修均较方便。 元器件安装尺寸:设计PCB时,元器件的间距通常 采用0.1英寸即2.54mm为一个间距单位,设计PCB 时尽可能采用这个单位,既有利与Protel 绘图,又 有利于使安装规范,便于PCB加工和检测。
7)敏感元件要远离干扰源;有铁芯的电感线圈,应尽量相互垂直放置,且相互 远离以减小相互间的磁耦合;尽可能缩短高频元件的连接线,设法减小它们 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干扰;易受干扰的元件应加屏蔽。
21
8)对于比较大、重的元件,要另加支架或紧固件,不能直接焊在印刷线路板 上;可调元件布置时,要考虑到调节方便;线路板需要固定的,应留有紧固 件的位置,放置紧固件的位置应考虑到安装,拆卸方便;若有引出线,最好 使用接线插头。
25
过孔作用是连接不同层面之间的电气连线。一般电路过孔直径 可取0.6~0.8mm,高密度板可减小到0.4mm,尺寸越小则布 线密度越高,过孔的最小极限受制板厂技术设备条件的制约。
4)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在印制板上固定大型元器件,或将印制板 固定在机壳内部的安装支架上,安装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优 选选择2.2,3.0,3.5,4.0,4.5,5.0,6.0mm。
6
PCB设计流程
元器件封装 PCB外形设计 器件布名称 电阻 可变电阻 普通电容 电解电容 电容器 二极管 稳压二极 发光二极管 三极管 电感 可变电感 放大器 双列直插IC座 晶振 稳压块 接口 按钮 电源 开关 接收二极管 三脚插座
封装形式名称
NPN(PNP) TO-92A(单面板)TO-92B(双面板)
INDUCTOR1
INDUCTOR4
AXIAL0.3
OPAMP
DIP8,14,16…
CRYSTAL
XTAL1
VOLTREG
TO-220H
CON2,3,4 SIP2,3,4…
SW-PB
POWER4
SW SPST AXIAL0.4 SW SPDT SW DPDT
19
布局原则:元件排列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影响很大,不同电路在排列元件 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动手安装前,首先要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 电路元件的特性。排列元器件时应考虑下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