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 技术与设计 1走进技术世界(共25张PPT)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 技术与设计 1走进技术世界(共25张PPT)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二、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技术 发明
综合性
技术 革新
马丁·库帕
技术发明
从无到有
技术革新
从有到优
综合性
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
台灯的革命???
胶合板流线型台灯
几何灯具
Sisifo创意台灯
灵感来源于物理电路图的台灯
又转又跳还变色的磁悬浮灯
水晶球会漂浮在空中并 缓慢的旋转,可以时刻变 换色彩。球体采用镂空设 计,旋转时向外投射点点 光斑,撒向墙面如同满天 星夜。
DIY Babele 堆叠灯
Mike Warren 自己制作出一些半 圆形木块,经过建 模、搭建,内部隐 藏有灯泡,不同方 式的摆放都可以收 到不同的效果。
我们可以如何对现有物品进行革新呢?
(1)加一加 铅笔+橡皮=带橡皮头的铅笔, 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功放+电视=卡拉OK机。
(2)减一减 信件直接印上邮票,就不须再贴邮 票了;隐形眼镜就让镜片减薄,减 小,再减去镜架;一个乐队用唱片 代替既减少了开支,又方便点歌。
(9)代一代 曹冲是用石头等量替代大象,餐巾纸代替手帕等。
我们可以如何对现有物品进行革新呢?
(10)搬一搬 利用振动原理,可产生振动,振动输送, 利用激光,制成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防伪。
(11)反一反 正反可穿的衣服,汽车的反光镜,电动机反过来用就成了发电机。
(12)定一定 药水瓶已印上刻度,贴上标签,注明每天服用几次,什么时间服用,服用几 格;交通路口的红绿灯。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目 录 Contents
一、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二、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三、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四、知识产权及其保护

通用技术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课件

通用技术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课件

2.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3.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任何技术的产品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交流
举出几项满足人类需求和愿望的技术?
说明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提示: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电视,电话,风洞,计算机等
时 间
事 件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 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它是直接的生产力,具 有实践性(实践性) •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生产不发生直接联系 •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中介性) •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 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问题
1.技术的内涵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练一练
1.找出课本P5案例
(一)中符合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的做法,说明其原因,
并分别把它们写下来。
2.找出课本P6案例
(二)中违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的做法,说明其原因
,并分别把它们写下来。
பைடு நூலகம்
调查研究
收集苦干符合(或违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的做法案 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技术的自然属性,经过案例分析, 写出调查报告,上课时与同学进行交流。调查报告的内容 一般可包括:目的和意义、实施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 收获和体会。 (提示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技术的产生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案例,收集技术发展历程 的史料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技术的产生,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
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学案)

1.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学案)
10.人们通常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和,是人类自然、自然、创造或的、和的总和。
问题思考
11.你怎样理解“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产生的”这句话?
12.你认为技术的内涵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三、技术要素按其表现形态
13、①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经验、技能等性的技术要素。经验、技能是的技术表现形态。是在实践中的体验,包括技巧、诀窍等实际知识。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经验、技能在下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形式,如古代以为基础的经验、技能,近代以为基础的经验、技能,现代以为基础的经验、技能能等。②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以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如果把理解为生产手段,那它既包括“活技术”(以技术手段为标志),也包括“死技术”(以技术成果或技术对象为象征),而以代表的生产工具等“活技术”为主。实体技术可以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为、、等三种形式。③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指以技术知识为特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技术知识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古代的技术知识是具有描述性规律的、,而现代的技术知识是技术和。

14.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属性。同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的制约,这就是技术的属性。所以,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讨论交流
15.找出第一个案例中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并分别把它们写下来。
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
原因
16.找出第二个案例中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地方,并分别写出来。
6.13~15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和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540—1620年,以意大利为先导的欧洲各国和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在技术和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逐步丰富了技术的内涵。

高中通用技术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优秀课件

高中通用技术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优秀课件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航天技术
超级计算机
生物技术
农业技术
交通技术
我们早已生活在一个被技术包裹的时代,世 界每天都在产生新的技术。
身在技术时代,假设不知技术为何物,那么 无法把握时代。
一、技术的产生
记录工具的演变
信息量少的时代
信息量增多,需要新的信息载体
天才/Genius
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技术的两面性开 始显现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注意两者的几个区别
信息量巨大
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大
对信息的迫切需求
技术的来源
源于人金术
人类的不老梦
各类保养品
各类护肤品
探究基因密码
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思考:
是否人类提出了需求,许下了愿望,技 术就能够产生?
二、技术的内涵
古代——个人技术和技能
手工业时期——方法,手段,配方
启蒙时期——创造、创新
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目标为中心的体 系
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技术表现 出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普朗克〔德国物 理学家〕量子理 论奠基人。
1905年,在伯尔尼 瑞士bai专利局工 作的爱因斯坦利用 业余时间发表的论 文中,包括现代物 理学中三项伟大的 成就:分子运动论、 狭义相对论和光量 子假说。这些成为 20世纪科学革命的 真正发端,也是20 世纪科学革命的丰 硕果实。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课件 (全)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课件 (全)
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 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氮量。
改善近地表层的小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增加空气 和土壤的温度,提高干旱土壤养料的利用。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做法
原因
没有本钱的能量
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吸收热量 使之完全转变成机械能
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案例分析:
血吸虫病古今防治对比
技术
经验、知识技巧 物化成果
工艺流程、设计图等 ,可以商品化
任务
与生产的 关系
认识世界
回答“是什么、为什 么”
不发生直接联系
改造世界
回答“做什么、怎样 做” 直接服务于生产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
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关系。
1、下面关于科学与技术区别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一样 B、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 C、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D、科学与生产不直接发生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2、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C) A、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 B、技术要回答“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C、科学只有通过技术这个中介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D、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关系。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底地之国”。几千 年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造地, 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的排水,古代没有电力, 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 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 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 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广泛用于榨油、脱谷

通用技术水平考试知识点(全)

通用技术水平考试知识点(全)

通用技术水平考试知识点1.1.1 技术源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改变自身生存的条件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P3)1.1.2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即可以指工具、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如:自行车是一项技术,牙膏、牙刷也是一项技术,也可以表示制造这些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

如:制造这样的自行车的材料选用,样式设计的制作工艺等。

它也可以表示技术知识体系产生的过程以及技术产品开发过程、协议、程序,例如:材料选择时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对比等,它也可以表示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生活在内的整个系统。

技术可以是上述中任意一点,也可以是以上的综合。

1.1.3 技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4-P7)1.2.1 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P14)1.2.2 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P14)1.2.3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

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P14)1.2.4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

(P23)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

1.2.5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如电饭煲的设计、候车亭的设计;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更强调感觉的需要,如雕像的设计、装饰钟的设计。

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2.6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主要途径。

(P23)1.2.7 技术水平对设计的制约作用或影响。

1.3.1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
原因
种植果树
落花、落枝、落叶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 土壤有机质。
种植豆科植物 树木植被的形成
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氮量。
改善近地表层的小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增加 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提高干旱土壤养料的利用。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 的做法
原因
没有本钱的能量
什么是技术? 技术具有哪些性质?
一、技术的产生
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 了数不胜数的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 和文明进步。那么,技术究竟是怎样 产生的呢?
(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二)飞机的诞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
技术具有目的性,技术的产生就 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 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 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同 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 就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一)技术的自然属性
1、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2、“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技术的自然属性
技术要遵循自然规律,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 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1903年12月17日,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大西洋沿岸的吉迪赫 克试飞成功。
讨论交流: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电话
远距离信息交流
电视机 风洞
计算机技术
远距离图像及信息交流 飞机及航天器实验
信息交流,存储,传输
二、技术的内涵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 的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世界范围的三次技术革命对 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逐步丰富了技术的 内涵。(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纺织机械和蒸汽机 的发明。第二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标志。)

高一通用技术 1.1走进技术世界课件 地质版

高一通用技术 1.1走进技术世界课件 地质版

小结
• • • • 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技术的内涵。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区别与联系 技术的一些性质:1具有目的性
2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3技术具有实果形式
科学成果一般 表现为理论、 概念、定律、 规则、论文等, 此类成果一般 不具有商业性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任务
认识世界, 有所发现。 回答: “是什么” 和“为什 么”的问 题 改造世界, 有所发明。 回答:“做 什么”和 “怎么办” 的问题
与生产的 关系
不直接 发生联 系
(二)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 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 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 制约。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技 术 的 双 重 属 性

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 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社会属性: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 是有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 生发展和应用要收社会条件的制约。
(一)技术的自然属性
1、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2、“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 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 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底地 之国”。几千年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 国土,还要围海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 要大量的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 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 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 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 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 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陆地。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与生产关系
结论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 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为理论、概念、定律、规 则、论文等;不具有商业性 一般为工艺流程、设计图、 操作方法;可以商品化
成果形式
别 任务
与生产的 联系
认识世界 有所发现 改造世界有所发明 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 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 “怎么做” 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 回答“做什么”
不发生直接关系
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联 系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1)技术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 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它 是直接的生产力,具有实践性(实践性)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生产不发生直 接联系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中介性)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 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 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 联系
含义不同
技术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中介性)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 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科学属知识体系, 技术属应用体系
区别
成果形式不 同
没有电脑,投影,电灯等设备 没有书本,纸笔,橡皮等文具 没有黑板,桌椅,板凳等工具 大家的教室,教学大楼都没有了, 甚至连大家身上穿的各种服装也 没有了 可以想象,离开了技术,我们将 一无所有,人类就又会回到那个茹 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那将是一 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基于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视网膜芯片
它位于瑞士、法国边境地区的地 下100米深的环形隧道中,隧道全 长26.659公里,是地球上最快的 “轨道”:如果“开足马力”,数 以百万计的粒子将在环形隧道内以 每秒11245圈的速度“狂飙”,约 等于光速的99.99%。把质子加速到 具有巨大的能量并进行对撞“粉 碎”,从而模拟大爆炸后不足十亿 分之一秒的情况。

没有电脑,数码投影,电灯等设备 没有书本,笔,纸,等文具 没有黑板桌椅板凳等 没有教室,甚至连大家身上穿的各种服装 也没有!

穴 居 狩 猎 的 原 始 生 活
技术对于人类的文明, 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一、技术是怎样产生的?
案例一 造纸术和印刷术
◆ 是什么促使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 产生?
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和电话的发明,标志
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开始。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 本茨被公认为世界汽 车业的鼻祖和元勋。 1886年是“汽车王国” 的“元年”,戴姆勒 和本茨各自制造了第 一辆汽车。
1889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本茨汽车
在高高耸立的埃菲尔 铁塔下,来自五大洲 的2000万观众看到了 未来的“马路天使”。
人 工 智 能
新 型 汽 车 鼠 标
有 知 识 一 定 会 设 计 吗 ?
这些技术无论复杂与简单, 无不体现出了设计者除知识以外 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
开设通用技术课的目的
想一想
在今天的人类活动中是一刻也
离不开技术的,同学们可以展 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描述一下 没有任何技术因素的课堂会是 什么样子的


一 . 技术的产生 1.人类的需求 2.人类的愿望 二 技术的内涵 1.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 2.技术的含义: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 规律,在长期利用. 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 累起来的知识. 经验. 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 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 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三 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技术符合自然规律 2.社会属性:技术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高中通用技术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形成和保持对待技术问题的敏感性。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用学生既感到神奇又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作为案例说明,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形成一种某某、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文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展示了技术起源的历史场景,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技术的内涵,辨证的分析了技术的两个重要属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并且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大量使用,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开始高中的学习生活,将面对新环境,新课程,通用技术更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课程,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悬念,如果能对他们的这种疑问给以恰当的引领,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过程与方法(1)先举例(抛砖引玉),然后由学生自主探讨周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列举近代工业技术发展历史,从而理解技术的内涵。

(4)由学生对比举例,发现生活中符合以及违反技术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事例,从而更好的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小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展现人类不断克服困难改变生存状态的过程,增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三、重点、难点本节教材重点是技术的产生。

难点是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古至今,人类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远古的时候,人们在冬天只能身披树叶难抵御寒冷,只能躲避在简陋的山洞,只能吃生肉,这些困难都严重的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投影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 然规律。
2、甲型H1N1流感 的成功防治
• 据中国卫生部通报,截至2010年1月10日, 中国内地已有12476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 病例(不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其中744例 死亡 。 • 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 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 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机、电动机发明为中心(包括钢铁技术、内燃机、
内涵:通过三次技术革命,通常人 们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 需求,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 控制和改造自然地过程中,积累起 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 然的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 能的总和。
Hale Waihona Puke 三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地 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 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或人工 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 技术的一些性质:1具有目的性
2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技 术 的 双 重 属 性

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 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社会属性: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 是有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 生发展和应用要收社会条件的制约或 支持。
小结
• 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 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 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解放了人的双手,扩大了人的能力 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解放了双脚,方便出行
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二 技术的内涵

1.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做法
没有本钱的能源 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吸收热量 使之完全转变成机械能


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19世纪中叶,一系列科学工作者为正确认识热功能 转化和其它物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关系做出了巨大 贡献,不久后伟大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 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 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 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 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机械师斯特尔又提出 了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他在设计时认为,由上 面水槽流出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在带动水磨 转动的同时,通过一组齿轮带动螺旋汲水器,把蓄 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个 装置可以这样不停地运转下去,并有效地对外做功。 流回水槽的水越来越少,很快水槽 中的水就全部流进了下面的蓄水池, 水轮机也就停止了转动。
• 技术是有目的性,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 需求和愿望。
假设:大家是一名原始人,会有哪 些需求和愿望,会发展成什么技术?
需要进食 需要着衣 需要住所 需要出行 需要联络 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 食品烹饪加工技术
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建筑技术 车船制造技术 通信邮电技术
总结:
•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技术的世界里, 生活处处是技术!
分组讨论:
• 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出你认为对人们工作 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十项技术。看看同 学们是不是也有与科学家们在认识上的相 同之处.
10大技术:
• 第一项:眼镜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 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 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try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try
飞机 满足 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愿望
技术 目的 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技术的内涵
什么是技术?
技术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 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 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 的方法、手段和知识技能的总和。
概括: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 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造纸术发明以后,人们渴望信 息可以被广泛的传递,在这种 需求下,印刷术产生了。
印刷术的发明

早在隋朝时代,我国就发明了印刷术(大约公元 600年)。宋仁宗庆历(公元1041年到1048年)年 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早于德人谷登 堡使用金属活家排版400年。 毕升是北宋庆历年间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劳动 人民家庭,很小就到雕版印刷铺当手工工人,他勤 奋好学,不断总结经验,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 经过努力钻研,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需要着衣 需要进食 需要住所 需要出行 需要联络 纺织、印染、缝制 技术
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 栽培、家畜饲养技术
建筑技术 车船制造技术 通信邮电技术
•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哪方 面的需求?
造纸术和印刷术 满足 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
• 飞机的诞生满足了人类什么愿望?
生物圈二号为什 么会失败?
技术与自然
利用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阅读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技术与社会

怎样来理解技术的社 会属性呢

蝗灾
以色列大蝗灾: 2004年11月21日, 数百万只蝗虫蜂拥 来到以色列红海之 滨城市埃拉特,以 色列政府动用了飞 机喷洒杀虫剂灭蝗。 俄罗斯蝗灾: 2001年俄罗斯南部 的斯塔罗波尔地区, 约26.7万公顷的草 场和耕地受到蝗虫 侵袭。

1.1技术的产生

1.1技术的产生

补充案例2: “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
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 水利形式,它既有灌 溉、排水功能,又是 水运通道,为成都和 周边城镇的供水、水 运、环保和防洪发挥 了多种效应,还衍生 了多种文化现象,成 为中国乃至世界 “‘活’的水利博物 馆。
都江堰
飞沙堰
内江,是人工 引水渠道,主 要用于灌溉 外江,是岷江正 流,主要用于排 洪 鱼嘴:是都江堰 的分水工程
课堂总结
1技术的产生 2技术的内涵
3技术的双重属性
4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课外拓展 技术de 价值
发展人 解放人
保护人
需要进食 需要着衣 需要住所 需要出行 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 食品烹饪加工技术
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建筑技术
车船制造技术 通信邮电技术
需要联络
二、技术的内涵
古代:技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 技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13-15世纪 中国的四大发明丰富了技术的内涵 18世纪 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 技术革命 19世纪70年代 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 第二次技术 革命 20世纪中叶 信息技术、核能技术、航天、生物 技术的应用 第三次技术革命 ? 第四次技术革命
鱼嘴
飞沙堰:具有泄 洪排砂的功能
都江堰
在第24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审议工作, 四川省的青城山暨都江堰被评选为“世界文 化遗产”。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
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 宋元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 “镇川都江堰” 。
250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
“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总结3:技术的自然属性
技术的产生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厅服务员正用无线点菜系统为食客点单
网上店铺
《网上服 装店铺》 正在自家小 房间里处理 订单。他们 的工作方式 是“睁眼就 打开电脑, 关闭电脑就 2010年度我国网上购物继续高速发展, 睡觉”。 全年网购规模达到4980亿元。
汽车驾驶员正在使 用GPS卫星全球定位系 统的提示行车。
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 大部分地区提供高精度 准确定位(误差<100米) 和时间基准。

技术的产生
人的需求
需要进食 需要穿衣 需要住所
产生相应的技术
食品烹饪加工技术、 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酿酒、等等 纺织技术、印染、制皮技术、裁剪技术等 伐木、木工、建筑技术等等 骑马、车船制造技术 语产生
(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技术的产生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 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 生产力,具有实践性。 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它与生产不发生直 接的关系。 技术 科学 生产力 中介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必要的技术支持。
思考: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哪方 面的需求?
满足
造纸术和印刷术

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
飞机的诞生满足了人类什么愿望?
满足 飞机 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愿望
技术
目的
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总结

一些人之所以孜孜不倦的去做一件事情, 因为他肯定有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任何技术的产品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 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二)飞机的诞生



1903年12月17日 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奥佛-莱特和韦伯-莱特两兄弟本来经营自行车
1903年12月17日上午,奥佛驾驶该机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基蒂霍克海 滩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动力飞行,飞行距离为36米,在空中逗留了12秒; 随后,又由哥哥韦伯做了一次飞行,结果在5 9秒内飞行了260米 。

结论: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技术的产生 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分析印刷、农耕、摄像、医疗技 术分别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要? 印刷技术 学习文化知识。 农耕技术 吃饱穿暖。 摄像技术 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医疗技术 身体恢复健康的需要。
知识拓展:技术对人所具有的价值

1、技术可以保护人:
工具制造
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
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技术对人所具有的价值

3、技术可以发展人:
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爱迪生的故事
技术上的创 造与发明使 爱迪生得到 终身的发展 和自我价值 的实现。其 享誉全球。
二、技术的内涵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的制 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世界范围的三次技术革命对科学 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逐步丰富了技术的内涵。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第 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第三次技术 革命是以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 等先进技术为标志。)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
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 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 能的总和。
蒸汽机
爱迪生与电灯
航天技术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技术的自然属性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 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虽然人们经过多种尝试,做了多种努力,但永动机无一例外的归于 失败。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机器叫做第一类永动机。能量守恒定 律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的制造能量,因此第一类永动机 是不可能造出来的。能不能制造完全将不同种形式互相转化而无损失的 热机呢?这种热机无冷凝器,只有单一的热源,它从这个单一的热源吸 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能!人们把这种 想象中的热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它虽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因 为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它也不可能实现。 因此,永动机不可能存在。
新课学习
知 新 篇
技术与设计I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认识通用技术。 2、知道并认可技术源于人类的 需求和愿望。
技术应用实例:
神舟飞船
中国核反应堆
服务员只需 将菜名的编号 输入点菜“手 机”,通过无 线局域网发 送给服务台, 局域网再将 数字转化为 点菜单。
行人正在用“蓝 牙”耳机通话。
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 术,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 而连接起来,省去了传统的电线 。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配 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10 米距离内彼此相通,传输速度可 以达到每秒钟1兆字节。
一、技术的产生

技术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书上说是源于 人类的需求和愿望,真的是这样的吗?如 何证明呢? 先抛开复杂的需求愿望,我们就从最简单 的需求和愿望谈起吧,人类的基本需求, 吃穿住用行。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不同。 (2)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
(3)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4)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 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结论: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 互制约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新课热身
温 故 篇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对于一门新的课程,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疑问。
归纳起来主要就是:
学什么?
为什么学?
怎样学?
一、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什么课程?

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 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 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 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 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包括 9 个模块,《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 与设计2》是必修模块,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 的课程。选修的有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 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 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
三、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1、要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勤 于动手,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验设计 过程。
2、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 学习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总结:我们能学到什么


学习掌握一些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具有一定分析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技术方法的常识。
1、初步了解认识通用技术。 2、知道并认可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六、课后作业
思考: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
七、每课寄语 师生共勉
八、课后小组会——评价
评价要求:
1、小组内部成员自评、互评相结合 2、评价内容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3、将评价的内容记入学生日志本中
举例: (1)原始人为什么要选择在树上栖居等居住形式 ? (抵抗不良环境 ,防止野兽等侵害。)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 好的尖削石器 , 除了用来打 猎切割兽皮兽肉以外 , 还有 什么用途 ?
(防止野兽、敌对部落等侵害的手 段和工具)
技术对人所具有的价值

2、技术可以解放人 :
取火技术
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 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1905年10月5日韦伯驾驶的飞行者3号持续飞行了38分钟,航程达39 公里。也就是说,“飞行者3号”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实用效能。
A380系列从 A380-800 这一基线客机开始,载客 555人,三级布局, 航程为15,000公里/8,000海里。 货机型A380-800F 商 载 为 150 吨(330,000磅),航 程 10,400 公 里/5,600海 里
3.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 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 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 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 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 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客 观存在,成为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2.世界各国高中早已开设了技术类课程。 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 俄罗斯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小学到高一 英国1988年开始从小学 美国20世纪70年代 法国高中20世纪80年代 日本从1994从小学到高中开设 韩国初中到高中从1990开设
分析案例:立体农业生态工程和“永动机”梦想的破 灭
2、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 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经常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分析案例:大面积蝗虫的成功防治
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历史上有不少人希望设计 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 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 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