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营养学与农业持续发展
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
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把神秘的钥匙,能够开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大门。
一、植物营养元素的基本认知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大致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像蛋白质、核酸等,它能使植物枝叶繁茂。
当农田里的作物缺乏氮元素时,叶片会变得淡绿甚至发黄,植株矮小瘦弱。
磷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极为关键,它参与植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
在作物生长早期,磷元素供应充足有助于根系的发育。
而钾元素则在植物的抗逆性方面表现突出,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干旱、倒伏等不良状况的抵抗能力。
微量元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同样不可忽视。
例如硼元素,对植物的生殖生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土壤中硼元素缺乏,作物就可能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锌元素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合成有关,缺乏锌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小等症状。
二、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学的关系土壤是植物获取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
肥沃的土壤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并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
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是合理应用植物营养学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
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植物营养供应影响很大。
有机质分解后能释放出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在一些长期耕种的农田中,由于过度依赖化肥而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导致土壤板结,植物根系生长受阻,难以吸收到充足的营养。
另一方面,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例如,在酸性土壤中,铁、铝等元素的溶解度增加,可能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同时磷元素容易被固定,不易被植物吸收。
而在碱性土壤中,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会降低。
因此,针对不同酸碱度的土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土壤肥力,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土壤植物营养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合理利用土壤植物营养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投入,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其中包含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
氮素是植物合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主要原料,磷是ATP等能量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钾则参与植物的水分调节和光合作用。
如果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就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产量和品质下降。
合理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缺失营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植物营养的利用效率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农业生产中,施肥量往往超过农作物实际需求,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而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施肥比例,增施有机肥,进行精准施肥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土壤需求和植物需求互补的施肥策略,如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施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施肥和减少环境污染。
土壤植物营养和农业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农业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保证农业产量的基础上,保护土壤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而合理利用土壤植物营养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一方面,土壤植物营养的充分利用可以减少施肥量和农业投入,降低农业对土壤的损害。
科学施肥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污染物的释放,避免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
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农业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推行科学施肥技术,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环保施肥方式。
农业机构应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农民要充分认识土壤植物营养的重要性,采用科学施肥措施,注重土壤保护和养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植物营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238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植物营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阐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植物营养存在的问题,并且基于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植物营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土壤植物;农业;施肥;营养元素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营养元素对土壤植物的生长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确保农业能够秉承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发展就应当针对土壤植物的营养元素展开研究,并且寻找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当中土壤植物的营养价值。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植物营养存在的问题1.土壤植物营养元素,投入品种存在不协调性1978年,我国农业针对植物营养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果,从1978年至1994年,我国农业粮食单产因植物营养投放的提升而获得喜人的成就,增产量呈明显的上涨趋势。
但是在1995年,这种增长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其原因在于植物营养的平衡,也即是说在投入了大量的营养元素后失去了平衡。
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出现这种问题是因我国农业所使用的话费通常以氮化肥为主,而磷和钾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也就造成了品种之间的不协调性。
另外,我国所使用的化学化肥通常是以低浓度、单质化肥为主,但是高浓度和复合化肥方面并没有采用,因此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失衡问题。
2.土壤植物营养宏观分配存在不合理性在实际化肥使用期间因化肥的分配与粮棉油政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因此在实际分配期间会存在着投入到高产区域的化肥数量相对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沿海地区就投入了过高的化肥量,而边疆地区,比如西北地区等施肥量严重不足。
另外,国内化肥在进行销售、供应和生产这三个方面都牵扯到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但是因政府部门权能方面的不匹配,因此在进行宏观分配期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进行销售期间因我国所生产的化肥数量难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因此使用国际方面的肥料来作为主要施肥肥料,但是在实际分配期间存在着很多的偏差。
土壤养分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土壤养分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各领域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养分循环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其中养分循环是土壤生态系统的核心机制。
养分循环决定了土壤质量的良好与否,进而影响整个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正常的土壤养分循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土壤养分循环包括有机质的组成、分解和转化过程,以及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吸收和释放等。
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主要由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完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无机盐,例如氮、磷、钾等元素。
然后,这些无机盐通过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解吸和植物根系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壤养分循环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扰乱。
过度的化肥使用、过度的耕作和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和不平衡。
一些营养元素被冲刷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给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同时,一些养分也会随着农作物的收获而被带走,导致土壤贫瘠化。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土壤养分循环遭受到的破坏和扰乱,农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探索了不同的农业管理措施,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保持土壤的可持续性。
例如,精细施肥和定量施肥措施可以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避免养分的浪费和流失。
而覆盖作物、绿肥和轮作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此外,农业科学家还研究了土壤养分循环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养分循环的保障,多样的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参与了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转化。
保护和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循环效率,减少化肥使用,并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总之,土壤养分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看似平凡,却对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一、土壤健康的内涵土壤健康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
从物理性质来看,健康的土壤有着良好的结构。
它不是紧实得让植物根系难以穿透,也不是过于松散而无法保持水分和养分。
合适的土壤孔隙度就像一个个微型的储存室,空气可以在其中流动,水分可以渗透和储存。
例如,在一些沙质土壤中,由于颗粒较大,孔隙度高,水分容易流失,而黏土虽然保水能力强,但透气性差。
健康的土壤是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像壤土就比较理想,能让植物根系在其中舒展,畅快地呼吸和吸收水分。
从化学性质上讲,土壤的酸碱度(pH值)、养分含量等是衡量土壤健康的关键指标。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的偏好,例如蓝莓喜欢酸性土壤,而甜菜则更适应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壤。
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如同食物对于人类一样,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
健康的土壤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微生物的作用,稳定地为植物提供这些养分。
如果土壤中的养分失衡,可能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比如土壤中氮肥过量可能会使植物徒长,茎杆细弱,容易倒伏。
生物方面,土壤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这里有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还有蚯蚓、线虫等小型动物。
这些生物与土壤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将动植物残体分解成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
例如,一些固氮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增加土壤的肥力。
蚯蚓在土壤中穿梭,它们的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同时它们的粪便也是很好的肥料。
二、土壤健康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土壤健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健康的土壤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肥沃、结构良好、养分均衡的土壤中生长的农作物,往往更加茁壮,果实饱满、口感好、营养价值高。
以苹果为例,生长在健康土壤中的苹果,色泽鲜艳,糖分含量高,口感脆甜,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也能为果农带来更高的收益。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摘要: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是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之一,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给我国的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粮食生产问题。
此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土壤植物营养。
但是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土壤植物营养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土壤植物营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植物营养;问题;对策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耗用多、利用率较低,以及农业技术和装备都较为落后等。
而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较为流行的趋势就是实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基础就是土壤与肥料。
这也是我国社会可以稳定发展的根本。
但是就目前的趋势来说,土壤以及肥料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深深地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农业做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壤植物营养在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1.不科学的施肥以及过度的施肥导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一些地区因为过度的使用化肥,这就会使地表水产生一种富营养化的现象。
特别是氮、磷化肥的使用更是造成土壤板结。
而且部分并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和含有铬、氟等有毒元素的化肥长期存在,会造成环境污染,比如生物以及化学污染,此外由于各个种类的金属,以及塑料薄膜等一些化学物质的存在也会破坏掉土壤原来的基本结构,进而使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土壤养分缺失较大,土壤的质量不断下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可以增加农业产量,人们开始大量的使用化肥,且使用方法不当,导致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
同时由于人们渐渐的忽略了对有机肥的使用,所以导致土壤的养分逐渐减少。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和营养来源,植物通过土壤吸收水分、氧气和营养物质。
而土壤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它的质量和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土壤环境,必须合理管理土壤和植物的营养。
一、土壤植物营养土壤植物营养是指土壤中存在的供植物生长的元素和营养物质,包括基本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
基本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它们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锰、铜、硼、钼和氯等,虽然含量较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样不可缺少。
土壤植物营养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缺乏营养元素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甚至植株死亡。
但过多的营养元素,也会对土壤和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土壤酸化、水污染等。
二、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损害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损害。
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施肥。
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化肥等,确保植物获得充分的营养元素,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也要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酸化、养分过剩等问题。
2、轮作种植。
通过轮作种植,可以减少单一农作物对土壤中某种养分元素的过度利用,从而让土壤得到充分的调整,保持一定的土壤肥力。
3、在田间设置绿化带。
在农田附近设置一定的绿化带,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等养分的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量。
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4、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废弃物如秸秆、粪便等都可以用来作为有机肥料,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增加农田的肥力,提升农作物的生长品质。
5、合理耕作方式。
正确选择耕作方式,可以减慢地力衰退、污染土壤和水源的程度,这对于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土壤和植物营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其的管理和保护是维持农业环境平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了实现此目的,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和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合成物,改进传统的耕作方式,加强对土地保护的宣传和管理。
农业持续发展与土壤养分管理研究
农业持续发展与土壤养分管理研究随着全球农业发展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持续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壤养分管理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业持续发展与土壤养分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研究方向。
农业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未来世代提供持续农产品供应的发展方式。
而土壤养分管理则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有机耕作等手段,调节和维持土壤的养分平衡,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保护环境。
首先,农业持续发展与土壤养分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合理施肥和养分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科学的养分管理还可以减少养分外流和污染的风险,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壤养分管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确的测定和分析,使得养分管理更加精细化和有针对性。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研发新型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养分供应效果。
然而,农业持续发展与土壤养分管理之间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问题。
传统的大规模耕作和过度使用化肥的方式已经造成了土壤肥力的衰退和环境的恶化。
因此,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强调有机耕作、循环农业和精细施肥等措施,以减少养分的浪费和污染。
此外,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是推动农业持续发展与土壤养分管理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土壤养分的研究,探索土壤肥力形成的机理和养分循环的规律,以提高养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管理和评价,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农业持续发展与土壤养分管理紧密相关。
营养元素循环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营养元素循环和农业的持续发展一、引言营养元素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元素(如碳、氮、磷等)在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过程中不断转化、传递、循环的过程。
而农业的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产品需求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得农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营养元素循环和农业的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合理的营养元素循环可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而农业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依赖良好的营养元素循环。
二、营养元素循环对农业的影响1. 提供养分:营养元素循环可以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等生物体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2. 保持土壤肥力:合理的营养元素循环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减少化肥使用:良好的营养元素循环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减少土壤侵蚀:通过植物的生长和逝去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营养元素循环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1. 土壤肥力的持续性: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土壤肥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因此需要注意如何保持土壤肥力的持续性。
2. 化肥使用的合理性:化肥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环境的恶化,因此需要关注化肥使用的合理性。
3.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要求农业生产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营养元素循环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营养元素循环可以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农业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依赖于良好的营养元素循环。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注重促进营养元素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营养元素循环对农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该注重提高营养元素的循环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广袤的大地上,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石。
它不仅承载着农作物的生长,更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理解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农业的长远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土壤健康。
简单来说,健康的土壤具备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从物理角度看,它有着合适的质地、结构和孔隙度,能够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让植物根系能够自由伸展和呼吸,同时有效地储存水分和养分。
在化学方面,土壤中含有适量且平衡的各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为植物提供充足而全面的营养支持。
而从生物学的角度,健康的土壤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的物质循环、养分转化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说土壤健康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如此关键呢?其一,健康的土壤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基础。
良好的土壤物理结构有助于根系生长,从而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充足且平衡的养分供应则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减少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生长不良、病虫害易侵等问题。
同时,富含有益微生物的土壤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进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其二,土壤健康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气、水和生物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网络。
健康的土壤能够有效过滤和净化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它还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共同维持着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然而,现实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土壤健康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过度使用化肥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为了追求高产量,农民往往大量施用化肥,这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长期来看却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平衡。
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中,营养的重要性和其与农业的紧密联系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旨在推动人们更加重视营养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营养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是人类生产粮食、纤维和生物能源的基础,而营养则是人类生理健康和发展所必需的。
农业生产不仅需要充足的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还需要适宜的营养元素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农作物所需的关键营养素,缺乏这些元素将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合理的土壤营养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 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营养丰富的农产品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基础,而良好的农业管理和科学的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
通过合理的施肥和土壤修复措施,可以提高农产品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减少食品中的污染物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2. 促进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发展充足的营养元素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
科学施肥和合理农耕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 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涉及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资源,而营养元素的有效利用可以减少对这些资源的过度消耗。
通过科学的施肥措施和种植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使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的目标。
此外,合理的农业管理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促进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 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
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文探讨了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
首先介绍了土壤改良的意义和方法,包括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的运用。
接着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然后论述了土壤改良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指出合理的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最后讨论了政府和农民在土壤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强调了政府政策和农民实践的重要性。
结尾展望了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强调了继续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
总结了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壤改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产量、质量、政府、农民、关键因素、未来展望、重要性、角色、方法、关系。
1. 引言1.1 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壤资源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深入探讨。
1.2 本文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从研究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土壤改良的意义与方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土壤改良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政府与农民在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
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这些内容,本文旨在加深人们对土壤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营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植物营养的基本知识(一)植物的组成成分在生物学角度上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25%~95%的水分和碳、氢、氧元素。
生物学家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成分组成,会对植物进行灰化处理。
灰化之后,生物学家发现,植物组成成分包含氮、磷、钾、钙、硫、鎂、铁20多种灰分元素。
其中,有16种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必要元素,这些元素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着重要的营养作用。
(二)植物营养特性所有植物都需要16种必须营养元素,这也是植物之间的共性,但是不同品种的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数量和种类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些植物还需要特殊营养养分。
总的来说,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营养养分的补给。
(三)植物营养的关键时期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养分补给的关键时期就是植物从种子到植株的时期。
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代谢的过程。
并且这个过程是连续存在于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的,但是对于外界营养吸收则不是存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
在种子发芽时期主要是进行营养储存,在主要生长阶段才是营养养分的利用分配时期。
总的来说,植物营养就是植物对外界营养养分的吸收、转化、使用。
二、植物营养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研究植物营养学,可以明确地知道植物营养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具体过程。
在此研究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农业生产上化肥使用的方法,提升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技巧,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以此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通过对植物具体的营养吸收使用可以解锁更多农业生产技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植物营养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植物营养补给不合理,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破坏生态环境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农业生产者都不懂得植物营养补给的正确方法,往往只是盲目使用化肥,不仅没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过度使用化肥还破坏了环境,导致农业种植地水质出现富化现象。
特别是氮、磷化肥过度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板结,破坏了土壤的基本结构,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品质,还影响了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ppt课件
第三,荒漠化。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27.3%。近4亿人口处於荒漠化威胁之中。
第五,耕地流失。50年代中国耕地16亿亩,人均2.7亩;90年代20亿亩,人均1.6亩。
第六,草地退化。中国可利用草地33.6亿亩,退化面积85%,严重退化年均3000万亩。
第七,水资源危机。中国人均占有量2 200立方米,相当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5,被列为 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90%以上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100多个城市地下 水位下降,50多个城市地面下降。
第十,污染加剧。中国废污水排放总量占世界10%,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 废污水排放量为世界3倍。每10年翻一番。79%的人口(9.6亿)在饮用受到污染的水 。
(一)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总的说,2003年粮食形势可概括为“四降四减”;粮食
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量下降;粮食国家库存、 企业库存、城镇居民存粮、农户存粮减少。从长期看,我国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增加130多亿斤,年均 增长1.3%。也就是说,粮食供给形势严峻。一是,耕地面积 锐减,从1996年到2003年的7年间减少了1亿亩,总面积只剩 18亿亩。据农业部估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意达到15亿亩。 人均耕地不足1.4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以下,减少的 都是良田,而补充的都是劣地,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在下降。
10
(四)农业环境问题
长江三峡
原来,长江水也 是这么黄啊?
11
长江三峡
12
黄河:源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簏,沿途接纳了40多条支流。 全长5464千米,注入渤海。中游水能资源丰富。古代黄河流域气 候湿润,土地肥沃,而如今每年16亿吨的泥沙和断流等问题使之 成为"中国的忧患"。
土壤植物营养学与农业持续发展
土壤植物营养学与农业持续发展
郑圣先;蔡立湘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面对人口、粮食、
资源、环境与能源五大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广泛重视。
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
【总页数】3页(P5-7)
【作者】郑圣先;蔡立湘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8.3
【相关文献】
1.土壤–植物营养学家朱兆良先生的科学研究与贡献
2.增进土壤的健全性提高土壤
的质量确保农业持续发展3.论土壤植物营养学与农业持续发展4.植物保护与土壤
营养的关系探讨——评《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实验》5.土壤植物营养学与农业持续发展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植物营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年第10期现代园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粮食安全与生计需求的基础上,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在农业植物营养方面,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土壤退化、环境污染、人类健康等问题,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种植也开始关注植物营养问题,通过给予植物营养保障,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支持,但是在植物营养当中也存在元素使用不平衡、植物营养施用技术落后、不重视有机肥等问题,影响植物营养的获取,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植物营养优化,科学落实植物营养管理,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作物产量提升,保护生态环境。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植物营养的重要作用在农业发展建设中,营养作为植物生长的关键保障,对提高农作物的综合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通过合理施肥与养分管理,保持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防止土壤贫瘠化与养分流失,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质量,更好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保障。
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元素,植物能合成生命所需的有机物质,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氮元素参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合成,磷元素参与能量转移和核酸合成,钾元素参与水平衡和酶活性等,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
1.2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综合效益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促进其根系发育、叶片生长和花果结实等过程,最终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适当的养分供应有助于改善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
此外,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施肥,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污染,推动农业生产的创新与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的适应能力,实现农业的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3]。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植物只有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下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
土壤植物营养的研究对于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中的植物营养主要有氮、磷、钾等基本养分元素,以及少量的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的供应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参与了植物的蛋白质、酶类等物质合成。
磷是植物生长中的重要元素,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钾是植物生长中的养分元素之一,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等作用。
土壤中的植物营养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甚至发生病害等问题。
因此,对于土壤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充分的补充,对于农业的生产至关重要。
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耕作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土壤植物营养的研究和管理:1.土地保护和养护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和养护,保持土地的肥力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土地改良、施肥、调节土壤pH值等手段来控制土壤酸碱度和营养含量,满足植物对营养的需求,从而获取高产和高质量的农作物。
2.推广科学化的施肥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施肥技术和肥料的研发持续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
科学施肥是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调节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达到优化作物产量、提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等目的。
因此,推广科学化的施肥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3. 多元化种植通过合理的农业资源配置和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化资源利用、提高产量和降低农业产品成本的目标。
在多元化种植中,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不同的农作物,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养分物质,维持土地在生态保护和生产中的平衡。
总之,土壤植物营养和农业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土壤植物营养的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
浅谈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我国传统农业存在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因此,农业发展应坚持绿色、节约的生产原则,重视土壤与肥料的利用。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其中的土壤植物元素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营养元素,对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经研究调查发现,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壤多存在营养不均衡现象,直接影响植物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基于此,应重视研究土壤植物营养,确保土壤系统的平衡,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壤植物营养;农业持续发展;措施引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被运用到各个行业,农业方面也不例外,人们通过研究运用新的技术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增多,对农业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只有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力。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可以让我国农业发展体系更全面,还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在农业的发展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
1土壤植物元素对植物的影响1.1氮元素氮元素是土壤中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农作物而言,从底肥开始直至采收,作物的整个生长时期对氮元素均有需求。
因此,氮元素需求量最大,成为限制植物生长和形成产量的首要因素。
在土壤中具备充足的氮元素时,可促进植物生长,使得植物处于积极生长态势。
相反,氮元素匮乏将会导致作物缺氮,叶绿素、蛋白质、酶等化合物减少,抑制光合作用,直接反应在植物外部特征上,如叶片出现褪绿发黄、植株矮小、叶片早衰、花果少且易脱落等现象。
对于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分蘖少,严重时出现穗短小,籽粒不饱满等现象。
1.2磷元素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必备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是植物吸收磷元素的主要途径。
磷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过程均有直接影响。
土壤中缺乏磷元素,将会导致植物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变化,如植株生长缓慢且矮小、分枝少、果实小、叶子呈现暗绿色等,严重时叶片干枯甚至脱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植物营养学与农业持续发展郑圣先 蔡立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 410125) 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面对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与能源五大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广泛重视。
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
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有各国首脑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又对农业持续发展及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给予极大关注。
登博斯宣言中对持续农业的定义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这种可持续农业(包括牧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使环境不退化,并且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从而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全球农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与过程,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完善。
因此,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持续增长的生长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为目标;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为宗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方法来管理而建立的一种农业综合体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要实现全国粮食总产量4900至5000亿kg,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每年要解决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三大目标,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土壤以及密切关联的土壤植物营养学的发展举足轻重,令人关注。
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以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我国持续农业的发展。
1 土壤肥力与农业持续发展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肥力是地球生命中能量交流和物质的容库。
肥沃的土壤能不断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因素,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因此土壤肥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发展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计划之中。
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印度开展了恒河上游水土保持及低产田改造工程;巴基斯坦在印度河流域就实施了土壤改善的“SCA P”计划,埃及对尼罗河三角洲的盐渍地区也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与培肥工程建设。
巴西、阿根廷沿着亚马逊河,按类型进行分区治理,均在大范围取得成效。
匈牙利、荷兰等国也对各自的低产土壤实施改善治理和提高土壤肥力。
我国现有耕地中,尚有中低产田10107多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60%。
六大农业中低产区域(黄淮海平原、北方旱区、黄土高原、南方黄红壤丘陵区、三江—松嫩平原、南方喀斯特地区)总面积330多万km2,耕地近713×107hm2,粮食总产量2000多亿kg,占全国总产量的45%以上。
由于上述地区农业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国家把中低产地区的综合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列入21世纪议程优先领域。
该项目的主要宗旨是研究我国农业中低产地区内限制和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以提高土壤肥力、资源利用率和投入效益为最终目标,进行综合研究与开发,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协调发展,农业系统生产力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1世纪土壤肥力研究的目标是:①到2000年,改造和培肥中低产田3亿亩。
②治理水土面积40万km2。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粮棉亩产分别增加50kg 和12kg。
这三大目标也与“农业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相一致。
据农业部对全国41个农业土壤肥力建设区的调查统计,在所有土壤肥力建设规划中,都包括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指标为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产投比和附加能量产投比,森林覆盖率及退化土地年变化率、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变化状况,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
这些农业土壤肥力建设区,必将为我国未来农业的持续发展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5・1998年第4期 湖南农业科学 收稿日期:1998—03—052 土壤植物营养与农业持续发展土壤植物营养元素,即土壤肥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著名的育种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N o r m an E1Bo rlaug于1994年在全面分析了本世纪全球农业发展的各相关因素之后断言:“本世纪全世界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肥料的施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表明,在提高单产中,肥料对增产的作用占40%—60%。
我国农业部门也认为在40%左右。
从现有科学储备和生产条件可以预见,在未来农业中,传统施肥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肥料在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现有生产水平,依靠科学施肥技术提高作物单产仍有很大潜力。
据我国1978—1984年6年中的5000多个田间肥效试验,施肥与不施肥相比较,水稻平均增产4018%,小麦增产5616%,玉米增产4611%,棉花增产4816%,油菜增产6416%,大豆增产1719%。
随着施肥技术的发展,增产潜力还会更大。
在我国未来的农业中,化肥的单位面积用量仍须提高,总用量还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我国氮肥总产居世界第一位,化肥总产居世界第二位。
如果以土壤普查面积20亿亩再加上156%的复种指数,实际播种面积达到31120亿亩,照此计算每亩化肥施用量只有1016kg,远低于欧洲和日本发达国家化肥用量每亩25kg的水平。
我国粮食作物用肥约占总肥料消费量的75%,但今后经济作物、畜牧业饲料、海产品养殖业、淡水养鱼、速生丰产林、牧草等都将大量使用化肥。
农业部认为,到2000年这些新兴的用肥行业将占化肥用量的40%以上。
我国有限的耕地和沉重的人口压力,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施用化肥仍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也应当注意到:近10年我国植物营养投放量增加很快,而粮、棉、油等农作物产量都未得到相应的提高。
据笔者调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11 土壤植物营养元素,投入品种存在不协调性我国在植物营养大量投放初期(1978年),全国各地粮食单产均随植物营养投入增加而提高;在植物营养大量投入中期(1984),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粮食单产继续随植物营养投放增加而提高;在植物营养大量投放的近期(1994),东南地区出现了增加植物营养而减产的趋势,其它地区虽保持多施植物营养增产的势头,但增产幅度较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植物营养平衡角度看,主要是我国化肥一直以氮为主,到1994年,氮肥仍占施肥总量的6211%,氮、磷、钾比例为1∶0145∶0116,而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比较合理的氮、磷、钾比例应为1∶014—016∶012—013。
因此,今后应重点增加磷、钾养分的投放。
我国化学肥料历来以低浓度、单质肥料为主,氮肥以碳酸氢铵为主,占48%,尿素比重为43%;磷肥以普钙和钙镁磷肥为主,两者占84%。
目前,我国化学肥料产地养分水平为2615%,与国外平均40%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到2000年,我国化肥养分水平计划达到32%。
因此,在肥料品种上,发展高浓度及复合肥料是我国化肥的主要方向。
212 土壤植物营养元素施用存在不平衡性土壤养分退化是直接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在我国近10亿亩中低产田中,普遍缺氮,5911%缺磷,2219%缺钾,50%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在5—20g kg之间。
南方3亿亩低产田,普遍缺氮,78%缺磷,58%缺钾,90%缺硼和钼,40%缺锌。
从我国土壤植物营养元素施用的历史来看,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氮是唯一施用的养分,显然增加了土壤中磷、钾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的消耗。
60年代中期,磷肥在我国南方开始显效,这时才认识到施用养分的不平衡性,而后钾肥的用量也逐渐增加,但现在实际施用的磷、钾量也不够。
施氮量偏高还在继续,消耗土壤中磷、钾,而且破坏土壤,导致河、湖富营养化。
我国太湖地区因施氮偏高致使50%的饮用水样中NO3浓度超标,38%的井水样中NO3浓度超标。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太了解本地区土壤的状况,盲目施用,结果作物中毒,导致减产。
另外,我国农户的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肥料的产销用脱节,农技推广服务系统不够健全,因此平衡施肥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213 土壤植物营养宏观分配存在不合理性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肥料的分配采用与粮棉油挂钩的奖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长期下去,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使肥料过多地投入到高产地区。
目前的情况是沿海各省、城市周围、交通沿线、老商品粮基地施肥量过高,而边远地区施肥量低,肥料供应不足。
据统计,在30个省市区中,山东、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广西、上海10个省市区占施用化肥总量的6311%,超过氮肥适宜用量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5%以上,而一些能充分发挥肥效的、肥料报酬・6・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率高的中低产地区却未能施用到足够的肥料。
1994年平均每亩肥料用量超过35kg的省市有福建、上海、江苏和浙江,不足10kg的有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和西藏。
214 肥料生产、销售、供应存在不稳定性我国肥料生产、销售、供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涉及到政府诸多部门,因而这些部门在肥料分配、销售与使用中难免产生不协调性。
1995年国产肥料2515万t,实际施用量3595万t,不足部分依靠进口。
实际进口肥料1080万t,消耗外汇37亿美元。
由于国产肥料不足,外汇紧缺,世界肥料市场的供求变化等因素,我国肥料生产供应的不稳定性仍然存在。
生产、进口的肥料常常因不能及时交到农民手中,影响了肥效的发挥及农业生产。
肥料分配者与指导科学施肥的农业部门相互脱节、互不通气,致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重点推广项目难以全面推广。
3 21世纪初我国土壤植物营养学应研究的问题311 土壤肥力的研究土壤肥力是建立持续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调节土壤退化与重建过程,不断培育持续高产的土壤肥力是建立21世纪持续农业的根本措施。
21世纪初重点放在不同生态系统(水田生态系统、旱地生态系统、雨养生态系统)下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及定向培育的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①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形态与转化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②不同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提高循环效率的措施;③化肥养分在土壤中转化和去向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12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施肥,尤其是施用化肥,不论是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
由于我国化肥使用和研究起步较晚,加之经济和技术的原因,我国氮肥损失率为40%-50%,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低于发达国家10—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