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学业分层测评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11ebf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f.png)
第二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配合物理论课后篇素养形成 A 组 定向巩固定向巩固一、杂化轨道理论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采取sp 2杂化的是( )3H 8223,采取sp 3杂化;CO 2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 杂化;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采取sp 杂化;三氧化硫分子中S 原子采取sp 2杂化。
2.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π键 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σ键C.C —H 之间是sp 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 —C 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形成的π键 D.C —C 之间是sp 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 —H 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形成的π键 解析乙烯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都是采取sp 2杂化,C —H 键是碳原子的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s 轨道形成的σ键,C C 键中一个是sp 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另一个是未杂化的2p 轨道形成的π键。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3为平面三角形分子H 4+的电子式为[H ∶∶H]+4分子中的4个C —H 键都是氢原子的1s 轨道与碳原子的2p 轨道形成的sp σ键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 轨道重叠,形成4个C —H σ键3为平面三角形;N H 4+为正四面体形;CH 4中碳原子的1个2s 轨道与3个2p 轨道形成4个sp 3杂化轨道,然后与氢原子的1s 轨道重叠,形成4个σ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形2中,中心原子S 采取sp 杂化轨道成键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 均采用sp 3杂化形式成键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 3杂化,但NH 3分子为三角锥形,A 错误;在SCl 2中,中心原子S 与2个Cl 形成2个σ键,同时有2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sp 3杂化轨道成键,B 错误;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 正确;AB 3型的共价化合物,当中心原子周围存在一对孤电子对时才采用sp 3杂化形式成键,D 错误。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124fc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5.png)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杂化轨道的特点 ①杂化轨道数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②杂化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③杂化使原子的成键能力增强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CH4: 价层电子对数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构型 VSEPR模型
4
4
sp3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环节三:结合实例,发现规律
109º28′
环节二:提出理论,解决问题
1.原子轨道杂化
杂化轨道的形成条件 ①形成化学键时才能杂化
②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间才能杂化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中心原子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
2.杂化轨道 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叫做杂化轨道。
环节二:提出理论,解决问题
典型分子
价层电子 对数
杂化轨道 数目
杂化轨道 类型
杂化轨道 构型
VSEPR模 型
CH4
4
4
sp3
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BF3
3
3
sp2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BeCl2
2
2
sp
直线形 直线形
环节五: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乙烯、乙炔分子的形成?
环节五: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s
sp2
ppp
120°
z
z
z
z
y
y
y
y
x
x
x
x
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环节五: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H—C≡C—H
s
z
sp
z
180°
pp p
z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1a698d8bcd126fff6050b26.png)
锥形
sp 杂化和 sp2 杂化这两种形式中,原子还有未参与杂化的 p 轨道,可用于形成 π 键,而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 σ 键或 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指出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轨道类 型,并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1)BeCl2:__________ (2)PCl3:__________ (3)BCl3:____________ (4)CS2:__________ (5)SCl2:____________
4.如图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甲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 列 是 对 甲 醛 分 子 中 碳 氧 键 的 判 断 , 其 中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 键 ④π 键 ⑤σ 键和 π 键
(3)sp3 杂化 sp3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__s____轨道和三个_____p____轨道杂 化 而 得 , 杂 化 轨 道 间 的 夹 角 为 __1_0_9_°__2_8_′_ , 立 体 构 型 为 _正__四__面__体___形,如 CH4 分子。
(1)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上的某些能量 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 程,叫做轨道的杂化。双原子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过程。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ns,np)。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PPT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7868056bd97f192279e995.png)
原子激发态
2s
2p
2s
2p 激发态 2p
C的基态
2s
2p
2s
H键、3个B-F键、2个Be-Cl键的键能完全相 同,如何解释? Be的基态 激发态
激发态 B的基态 2p 4个C研究发现CH 中发现 24 p、BF3、BeCl 2 2 s 2s
杂化轨道
2s
2p sp3 杂化态
2s
C的激发态 2p
B的激发态 2p 2s
D. SO2为V形结构, CO2为直线形结构
3、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B )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
合作愉快!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①同一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的 一组新的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杂化 轨道的能量为杂化前轨道能量的平均值。 ②杂化轨道可用于盛装孤对电子和形成σ 键的电子,杂化轨道 的电子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利用大的一头,可以使电子 云重叠程度更大,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即杂化轨道增强了 成键能力。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 键或者容 纳孤对电子
杂化轨道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杂化类型 sp sp2 sp3
杂化的原子 2 3 4 轨道数 注意:分子的空间构型需要在杂化轨道空 杂化轨道数 2 3 4 间构型的基础上略去孤对电子所占据的空 杂化轨道空 间位置。 间构型
分子空间 构型 直线型 BeCl2 直 线 CO2 形 平面三角型 BF3 平面 三角 BCl3 形 正四面体 CH4 正四面体 NH3 三角锥形 H2O V形
Be的激发态
sp2 杂化态
sp 杂化态
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
![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https://img.taocdn.com/s3/m/e20d579e14791711cc7917ad.png)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鲍林是两位获得诺贝尔奖不同奖项的人之一,杂化轨道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
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答案】 A2.了解有机物分子中化学键特征以及成键方式是研究有机物性质的基础。
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成键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成键B.炔烃分子中的碳碳三键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C.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苯环中存在6个碳原子共有的大π键D.甲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解析】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成键,由甲烷得到的甲基上的碳原子也采取sp3杂化,A正确、D错误;三键一定是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的,B正确;苯环上的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C正确。
【答案】 D3.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A.平面四边形B.正四面体形C.四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解析】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应该为正四面体形,例如甲烷、四氯化碳等。
【答案】 B4.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 【导学号:90990047】①BF3②CH2===CH2③④CH≡CH⑤NH3⑥CH4A.①②③ B.①⑤⑥C.②③④ D.③⑤⑥【解析】①②③均为平面形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④为直线形分子,中心原子是sp杂化;NH3是三角锥形、CH4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中心原子均是sp3杂化。
【答案】 A5.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D.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解析】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可能是正四面体(如CH4)、三角锥(如NH3)或者V形(如H2O),A正确;π键是由未参与杂化的轨道“肩并肩”形成的,B正确;正四面体形的CH4和三角锥形的NH3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C正确;杂化轨道理论和VSEPR模型都是为了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而提出的理论,两者不矛盾,可以先通过VSEPR模型判断出分子的构型,再判断出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D错误。
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5e3e7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4.png)
2.从微粒结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N- 3 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 B.H2CO3 中 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 C.S2O32-(S2O23-相当于 SO24-中一个氧被硫替代)中心原子 S 的杂化 方式为 sp3
D.三氧化硫有单分子气体和三聚分子固体(
sp 杂化轨道含有12s 和12p 的成分,sp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180°,呈直线 形,如下图所示。
正|误|判|断
1.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 √ ) 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 子时不可能发生杂化。( √ ) 3.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 √ ) 4.杂化轨道能量更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 √ ) 5.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未 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 ) 6.2s轨道和3p轨道能形成sp2杂化轨道。( × )
应|用|体|验
1.下列粒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粒子的空间结构不正确 的是( B )
A.PCl3中P原子为sp3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B.OF2中O原子为sp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C.NH+ 4 中 N 原子为 sp3 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D.SO2 中 S 原子为 sp2 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 V 形
sp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p2
sp
(3)有机物中碳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饱和碳原子采取sp3杂化,连
接双键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连接三键的碳原子采取sp杂化。
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 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满足等电子原理的分子称 为等电子体。例如CO和N2具有相同的原子总数和相同的价电子总数, 属于等电子体。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973737af45b307e9719710.png)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三、杂化轨道理论
1、理论要点
① 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种原子轨道在成 键过程中重新组合,形成一系列能量相等的新轨 道的过程叫杂化。形成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用 于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 ② 杂化轨道数目等于各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 之和 ③ 杂化轨道成键能力强,有利于成键 ④ 杂化轨道成键时,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 理,不同的杂化方式,键角大小不同 ⑤ 杂化轨道又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两种
④ 其它杂化方式
dsp2杂化、sp3d杂化、sp3d2杂化、d2sp3杂化
例如:sp3d2杂化:SF6 构型:四棱双锥 正八面体
此类杂化一般是金属作为中心原子 用于形成配位化合物
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 杂化轨道类型 sp
参加杂化的轨道 s+p 杂化轨道数 2
sp2
s+(2)p 3
+
构型 120° 正三角型
BF3的空间构型 为平面三角形
F
2p
F
激发 2s
B
B: 2s22p1
2s
2p
F
sp2杂化
sp2
③ sp3杂化
2p
2s
以C原子为例
2s 2p
激发
C
杂化
C
sp 杂 化
3
基态 激发态
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构型 109°28′ 正四面体型 4个sp3杂化轨道可形成4个σ键 价层电子对数为4的中心原子 采用sp3杂化方式
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2s22p2
2s
2p
激发 2s
2p
sp 杂化
2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配合物理论简介
![2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配合物理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eb45138960590c69fc3761a.png)
阐释错因 或列举反例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答案:(1)√ (2)√ (3)× 不一定,如 CH3Cl,碳原子采取 sp3 杂化,但立体构型 不是正四面体形 (4)× 不一定,如 BF3 分子中,B 原子采取 sp2 杂化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2.已知:NCl3 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则氮原子的杂化方 式是什么? 答案:sp3。 3.已知:C2H4 分子中的键角都约是 120°,则碳原子的杂化方 式是什么? 答案:sp2。
杂化类型
sp
sp2
sp3
参与杂化的原 1 个 s 轨道和 1 个 s 轨道和 1 个 s 轨道和
子轨道及数目 1 个 p 轨道 2 个 p 轨道 3 个 p 轨道
杂化轨道的数目
__2__
__3__
__4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3)杂化轨道的四点理解 ①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上的某些能量相近 的原子轨道(ns,np)发生杂化,双原子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过程。 ②杂化过程中,原子轨道总数不变,即杂化轨道的数目与参与 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相等。 ③杂化过程中,轨道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杂化轨道的形状相同, 能量相等。 ④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 σ 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且杂化轨道之间要满足最小排斥原理。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CO2 CH2O CH4
SO2 NH3 H2O
杂化轨道 直线 平面三 正四面 平面三 四面体 四面体
立体构型 形 角形 体形 角形
形
形
VSEPR 直线 平面三 正四面 平面三 四面体 四面体
模型
形 角形 体形 角形
形
高中化学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a1868179783e0912a2162ac9.png)
Ag(NH3)2OH+2H2O 。 AgOH+2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2是由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 轨道组成的,用它们和 4 个氢原子的 1s 原子轨道重叠,可得到 正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请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提示: 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 2s 和 2px,2py,2pz 等四
天蓝 色。在此离子 (2)[Cu(H2O)4]2 + 读四水合铜离子 ____________ ,呈 _____ 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孤电子对给铜 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的,这类 电子对给予接受键 “ 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配位键。
有孤电子对 , (2) 一方 (3)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 (1) 一方 _____________
1 1 1 个 p 轨道和________轨道组合而成的, 每个 sp 杂化轨道含有 p 和 2 2
180°。 s 的成分,轨道间的夹角为______
平面三角 形:sp2 杂化轨道是由______ 1个s 轨 (2)sp2 杂化——__________
1 2 2 2 个 p 道和________轨道组合而成的,每个 sp 杂化轨道含有 s 和 p 3 3
结构示意图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甲烷
乙烯
C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 2s22p2 ,按电子排布规律, 2 个 s 电 子是已配对的,只有2个p电子未成对,而许多含碳化合物中C 都呈4价而不是2价,那么碳原子价电子是如何参与成键,形成
空间结构各异的分子呢?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你可知道其中
的缘由,明了于心。
新知识•预习探究
2.2 课时3 杂化轨道理论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 课时3 杂化轨道理论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bc3f7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e.png)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5.指出下列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的结构式及空间结构。 (1)CS2分子中的C为 sp 杂化, 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2)CH2O中的C为 sp2 杂化, 空间结构为 平面三角形 ; (3)CCl4分子中的C为 sp3 杂化, 空间结构为 正四面体 ; (4)H2S分子中的S为 sp3 杂化, 空间结构为 V形 。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4.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A )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3.杂化轨道的类型
(1) sp3杂化轨道——CH4分子的形成
课堂总结
z
z
y
y
x
x
z 109°28′
y
x
x
z y
sp3杂化轨道是由1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杂化而得。sp3杂化轨道的 夹角为109°28′,呈空间正四面体形(如CH4、CF4、CCl4)。
3分子是平面正三角形, F原子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B原 子位于分子中心,分子中键角均为120°,杂化轨道理论如何解释?
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杂化后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只有在形成分子时才能杂化, 孤立的原子不可能发生杂化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配合物理论简介(导学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配合物理论简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46a76b76c66137ef06191c.png)
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课标要求▍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并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2.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要点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来源杂化轨道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提出的一种价键理论。
2.轨道杂化与杂化轨道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杂化形成sp3杂化轨道过程:在形成CH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轨道和三个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
四个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4分子,所以四个C—H键是等同的。
3.杂化类型与分子构型的关系杂化类型sp sp2sp3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及数目1个s轨道1个p轨道1个s轨道1个s轨道3个p轨道杂化轨道的数目杂化轨道间的夹角180°空间构型直线形正四面体形实例CO2、C2H2BF3、苯、乙烯CH4、CCl43要点二配合物理论简介1.配位键(1)概念:成键的一方提供孤电子对(配体),另一方面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电子对给予—接受键”,是一类特殊的键。
如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形成的。
(2)表示:配位键可以用A→B来表示,其中A是孤电子对的原子,叫做体;B是孤电子对的原子。
例如:2.配位化合物(1)定义:与某些(称为)以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2)配合物的形成举例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Cu(NH3)4]2++2OH-;[Cu(NH3)4]2++SO2-4+H2O=====乙醇[Cu(NH3)4]SO4·H2O↓滴加氨水后,试管中首先出现蓝色沉淀,氨水过量后沉淀逐渐溶解,滴加乙醇后析出深蓝色晶体Fe3++3SCN-Fe(SCN)3溶液颜色3渐溶解,为什么?考点一杂化轨道与分子的构型1.杂化与杂化轨道(1)①杂化轨道数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2.2.2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达标作业)(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同步课件(人教版)
![2.2.2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达标作业)(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同步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f117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f.png)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一、选择题1.(2023·海南儋州高二校考期末)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说法错误的是A.并不是所有的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B.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C.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D.杂化轨道都用来成键【答案】D【解析】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其能量不能相差太大,如1s与2s、2p的能量相差太大,不能形成杂化轨道,即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参与杂化,故A、B选项正确;杂化轨道的电子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利用大的一头,可使电子云的重叠程度更大,形成牢固的化学键,故C项正确;并不是所有的杂化轨道中都成键,也可以容纳孤电子对(如NH3、H2O的形成),故D项错误。
2.(2022·新疆塔城高二校考期中)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氯化剂和脱水剂。
下列关于氯化亚砜分子的空间结构和(S)采取何种杂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锥形、sp3B.三角形、sp2C.平面三角形、sp2D.三角锥形、sp2【答案】A【解析】氯化亚砜中中心原子S上的孤电子对数为12×(6-2-2×1)=1,σ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3+1=4,S原子采用sp3杂化,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略去1对孤电子对,SOCl2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答案选A项。
3.(2023·四川雅安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下列分子中,杂化类型相同,空间结构也相同的是A.BeCl2、CO2B.H2O、NH3C.NH3、HCHO D.H2O、SO2【答案】A【解析】A项,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孤对电子对数为0,铍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孤对电子对数为0,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杂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则两者的杂化类型相同,空间结构也相同,正确;B项,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孤对电子对数为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氨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孤对电子对数为1,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错误;C项,氨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甲醛分子中双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两者的杂化方式不同,错误;D项,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两者的杂化方式不同,错误。
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含解析2
![高中化学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含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ed56225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7.png)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也可用于形成π键B.杂化轨道可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3个p轨道与H原子的1个s轨道杂化而成的D.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3个C—H σ键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不能用来形成π键,故B正确,A不正确;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C不正确;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中的2个sp2杂化轨道与2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 σ键,剩下的1个sp2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1个C—C σ键,D不正确。
]2.甲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CH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A.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B.粒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C.粒子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D.粒子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A[CH4为正四面体结构,而CH错误!为三角锥形结构,形状、键角、稳定性均发生改变,但杂化类型不变,仍是sp3杂化。
]3.在SO2分子中,分子的空间结构为V形,S原子采用sp2杂化,那么SO2的键角()A.等于120°B.大于120°C.小于120°D.等于180°C[由于SO2分子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从理论上讲其键角应为120°,但是由于SO2分子中的S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对其他的两个化学键存在排斥作用,因此分子中的键角要小于120°。
]4.下列关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将分子分成两类: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的和无孤电子对的B.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既适用于单质分子,也适用于化合物分子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通过杂化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D.AB2型共价化合物的中心原子A采取的杂化方式可能不同B[在VSEPR理论中,将分子分成了含孤电子对与不含孤电子对两种情况,显然分子的VSEPR模型与空间结构可能相同(不含孤电子对的情况下),也可能不同(含孤电子对的情况下),A 项正确;VSEPR模型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化合物分子,不适用于单质分子,B项错误;AB2型共价化合物由于其中心原子具有的孤电子对数和σ键电子对数可能不同,则其采取的杂化方式也可能不同,D项正确。
2-2-2.第2章2节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2-2-2.第2章2节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35d9fc6294dd88d0d26bf8.png)
固体颜色
K2SO4 KBr
白色
绿色
天蓝色
深褐色 白色 白色
天蓝色 无色
白色
溶液颜色 天蓝色
无色 无色
实验说明 什么离子 呈天蓝色, 什么离子 没有颜色
NaCl、 K2SO4、 KBr为无色溶液,说明 Na+、K+、Cl-、SO42-、Br-等是无色离子。 而含Cu2+的溶液呈天蓝色,则说明Cu2+ 与H2O结合会呈现天蓝色。 呈天蓝色的物质叫做四水合铜离子, 可表示为[Cu(H2O) 4]2+ 不是Cu2+
Be:2s2
2s
2p
激发 2s
sp杂化
2p
sp
Be采用sp杂化生成BeCl2
BeCl2的空间构型: 直线形
180° Cl Be Cl
sp2杂化
sp2杂化:同一个原子的ns和np杂化组合为
sp2 杂化轨道。其中包含1个nS轨道和2个nP轨
道杂化组合为3个能量相等的sp2杂化轨道,夹 角为120°,VSEPR理想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实验2-2】
向硫酸铜水溶
现
象
蓝色沉淀 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深蓝色的晶体
液中加入氨水 继续加入氨水 加入乙醇
Cu2++2NH3· H2O==Cu(OH)2↓+2NH4+
Cu(OH)2+4NH3==[Cu(NH3)4]2++2OH深蓝色的晶体: [Cu(NH3)4] SO4· H2O
一水硫酸四氨合铜
NH3
价层电子对数=中心 原子的杂化轨道数
sp
s+p 2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https://img.taocdn.com/s3/m/5ed1e52b3968011ca30091ff.png)
或是具有高氧化数的非金属元素,硼,硅、磷 等,如Na[BF4] 中的B(Ⅲ)、K2[SiF6]中的Si(Ⅳ) 和NH4[PF6]中的P(Ⅴ);
或是不带电荷的中性原子,如[Ni(CO)4], [Fe(CO)5 中的Ni, Fe都是中性原子,
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可作为螯合物的形成体。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s+p 2
180
s+(2)p 3
120
s+(3)p 4
10928'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实例 中心原子
BeCl 2 HgCl 2
BF3 BCl 3
B(ⅢA)
CH 4 SiCl 4
C,Si (ⅣA)
Be(ⅡA) Hg(ⅡB)
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 对于ABm型分子或离子 ①先确定分子或离子VSEPR模型 ②根据价层电子构型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A的价层电子 对数 价层电子对空 间构型 杂化轨道空间 构型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 成键轨道夹角
6(或4) 6(或8)
[AlF6]3- [AlCl4][BF4][AgI2]- [AgI4]2从这些配离子你看出配位数有什么规律?
4. 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电荷与配位体总电 荷的代数和。 如 K2[PtCl4]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位数—配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用罗马数 字表示氧化数),
形成配合物时性质的改变 1、颜色的改变 Fe3+ + nNCS- == [Fe(NCS)n](n-3)2、溶解度的改变: AgCl + HCl =[AgCl2]- + H+ AgCl + 2NH3 == [Ag(NH3)2]+ + Cl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3Pt + 4HNO3 + 18HCl = 3H2[PtCl6] + 4NO + 8H2O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第二节--杂化轨道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第二节--杂化轨道](https://img.taocdn.com/s3/m/7961fe969b6648d7c0c746a1.png)
知识目标第一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二课时)能力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过程重点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难点杂化轨道理论教学过程备注[复习]共价键类型:σ、π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质疑] 我们已经知道,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结构,它的4个C--H键的键长相同,H—C--H的键角为109~28°。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H单键都应该是π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l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为什么?[讲]碳原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成键。
[引入]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2s22p2,是由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组成的,为什么有这四个相同的轨道呢?为了解释这个构型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板书]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讲]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
为了解决甲烷分子四面体构型,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它的要点是: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却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当碳原子跟4个氢原子结合时,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l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σ键,因此呈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
[投影][讲]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轨道重叠等过程。
但应注意,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而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2.2.3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3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24d054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e.png)
,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碳原子只有2个未成对电
子,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而实际上碳原子都是形成了4个共价键,只能是2s2上面的
1个电子激发到2p2上面,形成了,此时有4个未成对电子,满足形成4个共价键,然
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
跟4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正四面体形的甲烷分子。为解决这一问
【对点训练1】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性质
高中化学选必2
杂化理论轨道简介 原子轨道杂化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中心原子能量相 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 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
1.概念:
杂化轨道
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新的 原子轨道,叫做杂化轨道。
①杂化轨道数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 ②杂化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③杂化使原子的成键能力增强
而成的,每个sp杂化轨道含有(1/2)s和(1/2)p的成分,sp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180°,呈直线形,如下图所示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性质
高中化学选必2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一个s轨道与一个p轨道杂化后,得两个sp杂化轨道,杂化轨道之间的 夹角为180度。 CO2 BeCl2
s z
y
x
x
sp z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性质
高中化学选必2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主干知识梳理】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杂化轨道理
论的提出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
CH4分子呈正四面体形,4个C—H的键长相同,H—C—H的键角为109°28′。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鲍林是两位获得诺贝尔奖不同奖项的人之一,杂化轨道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
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答案】 A2.了解有机物分子中化学键特征以及成键方式是研究有机物性质的基础。
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成键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成键B.炔烃分子中的碳碳三键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C.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苯环中存在6个碳原子共有的大π键D.甲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解析】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成键,由甲烷得到的甲基上的碳原子也采取sp3杂化,A正确、D错误;三键一定是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的,B正确;苯环上的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C正确。
【答案】 D3.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A.平面四边形B.正四面体形C.四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解析】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应该为正四面体形,例如甲烷、四氯化碳等。
【答案】 B4.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 【导学号:90990047】①BF3②CH2===CH2③④CH≡CH⑤NH3⑥CH4A.①②③ B.①⑤⑥C.②③④ D.③⑤⑥【解析】①②③均为平面形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④为直线形分子,中心原子是sp杂化;NH3是三角锥形、CH4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中心原子均是sp3杂化。
【答案】 A5.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D.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解析】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可能是正四面体(如CH4)、三角锥(如NH3)或者V形(如H2O),A正确;π键是由未参与杂化的轨道“肩并肩”形成的,B正确;正四面体形的CH4和三角锥形的NH3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C正确;杂化轨道理论和VSEPR模型都是为了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而提出的理论,两者不矛盾,可以先通过VSEPR模型判断出分子的构型,再判断出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D错误。
【答案】 D6.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A.除去Fe粉中的SiO2可用强碱溶液B.向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C.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解析】对于A项,除去Fe粉中的SiO2是利用SiO2可与强碱反应的化学性质,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对于B项,AgNO3与氨水反应生成了AgOH沉淀,继续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Ag(NH3)2]+;对于C项,Fe3+与KSCN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Fe(SCN)n]3-n;对于D项,CuSO4与氨水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Cu(NH3)4]2+。
【答案】 A7.由配位键形成的[Pt(NH3)6]2+和[PtCl4]2-中,其中心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 ) 【导学号:90990048】A.+2、-2 B.+6、+2C.+4、+2 D.+2、+2【解析】配体NH3是中性分子、不带电,故[Pt(NH3)6]2+中Pt为+2价;而Cl-作为配体,带1个单位负电荷,故[PtCl4]2-中Pt为+2价。
【答案】 D8.已知Co(Ⅲ)的八面体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Cl m·n NH3,若1 mol配合物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AgCl沉淀,则m、n的值是( )A.m=1,n=5 B.m=3,n=4C.m=5,n=1 D.m=4,n=5【解析】由1 mol配合物与AgNO3反应生成1 mol AgCl,得知1 mol配合物电离出1 mol Cl-,即配离子显+1价、外面还有一个Cl-。
又因为是Co3+,所以[CoCl m-1·n NH3]+中有两个Cl-。
故m-1=2,即m=3,用排除法可知B选项正确。
该配合物为[Co(NH3)4Cl2]Cl。
【答案】 B9.下列关于[Cu(NH3)4]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B.[Cu(NH3)4]SO4含有NH3分子,其水溶液中也含有NH3分子C.[Cu(NH3)4]SO4的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氧元素D.[Cu(NH3)4]SO4中SO2-4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解析】在[Cu(NH3)4]SO4中含有NH3,但其水溶液中不含有NH3,因为配离子很难再电离;在组成配合物的元素中,N的第一电离能最大,SO2-4为正四面体构型。
【答案】 A10.(1)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__,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2)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NH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氧原子采用________杂化。
H3O+中H—O—H键角比H2O 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2-4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其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
【解析】(1)因为BF3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所以F—B—F的键角为120°。
(3)H3O +中氧原子采用sp3杂化。
(4)SO2-4的中心原子S的成键电子对数为4,无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
【答案】(1)120°sp2正四面体形(2)三角锥形sp3(3)sp3H2O中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H3O+中氧原子只有1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小(4)正四面体形sp311.已知A、B、C、D四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3、6、6,且都含有18个电子,B、C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
D是假酒中一种有毒的有机物。
(1)构成A分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2)已知B分子的键角为105°,判断该分子构型为______;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
(3)C分子为________。
(4)D分子中共有________个σ键,________个π键。
【解析】本题以18电子分子为突破点,考查了键角、共价键的类型、轨道杂化等知识。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出A、B、C、D四种分子分别为Ar、H2S、N2H4、CH3OH。
H2S 中心S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且有两个孤电子对,所以H—S—H键角为105°,立体构型为V形。
假酒中含有毒的物质甲醇(CH3OH),在CH3OH中有5个共价键均为σ键,没有π键。
【答案】(1)Ar (2)V形sp3杂化(3)N2H4(4)5 012.Cu2+能与NH3、H2O、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1)[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填序号)。
【导学号:90990049】A.配位键B.极性共价键C.非极性共价键D.离子键(2)[Cu(NH3)4]2+具有对称的立体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3)某种含Cu2+的化合物可催化丙烯醇制备丙醛的反应:HOCH2CH===CH2―→CH3CH2CHO。
在丙烯醇分子中发生某种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数,是丙醛分子中发生同样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数的2倍,则这类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解析】(1)[Cu(NH3)4]2+中铜离子与氨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配位键,氨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是极性键。
(2)[Cu(NH3)4]2+是平面正方形。
(3)HOCH2CH===CH2中的C原子,有一个采取sp3杂化,两个采取sp2杂化。
CH3CH2CHO中的C原子有两个采取sp3杂化,一个采取sp2杂化。
【答案】(1)AB (2)平面正方形(3)sp2[能力提升]13.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解析】乙烯中的C原子采取sp2杂化,有两个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子形成σ键,另一个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形成σ键,两个碳原子中没有参与杂化的2p 轨道形成π键。
【答案】 A14.水能与多种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已知某红紫色配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腾有氨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向该配合物溶液中加AgNO3溶液,有AgCl沉淀生成,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无变化,但加热至沸腾又有AgCl沉淀生成,且其质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
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最可能为 ( )A.[CoCl2(NH3)4]Cl·NH3·H2OB.[Co(NH3)5(H2O)]Cl3C.[CoCl2(NH3)3(H2O)]Cl·2NH3D.[CoCl(NH3)5]Cl2·H2O【解析】由于中括号内为配合物的内界,由此可以看出此配合物中Co的配位数为6。
加AgNO3溶液于该配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故外界有Cl-;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无变化,但加热至沸腾有AgCl沉淀生成,且其质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由此可知原配合物中的Cl分为两部分,且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外界的Cl-为2,化学式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