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精神与物质丰富程度将人分为4个象限的生活形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照精神与物质丰富程度将人分为4个象限的生活形态
——摘自毛凌云《在财富中修行》一书中
创造结果与拿到成果:当谈论到结果,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类到底要什么样的结果,到底在追求什么?在这个二元论的世界中,有男就有女,有阴就有阳,有黑就有白,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诸如此类。

就人类的需求来说,我想也可以用两个方面来概括,那就是精神富有与物质繁荣,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到,商业是提供给人类物质上的繁荣,而宗教则是供给人类精神上的富有与和谐。

如果我们用一个比较具象的文字来形容精神那就是“爱”,而在物质层面上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钱”,我不知道你阅读到这里,是否会有同感。

至少在身为人的这一段旅程中,我们都希望在这两者之间求取均衡发展,同时去发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像老子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依照人在精神与物质丰富的程度,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象限的生活形态。

第一类是贫中之贫,就是说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是极度匮乏的人,他们可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沿街乞讨者,被家庭或是社会遗弃者等社会的弱势群体。

虽然,他们属于这一类可怜的群体,付出关爱与援助依然是你我可以为他们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小心正在经历物质与精神都比较匮乏的状态,请你多多练习给予,多感恩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点点滴滴,并能够照料好自己的健康,随时赋予周围更高更多的价值。

另外,请你在给予与奉献的时候,必须使自己心甘情愿,不是为了求取名利,也不是为了偿还什么业力,是你愿意选择了活在“富足”中。

其实一个人需要三件东西就足以生存了:空气,水,食物,记得我当年睡在公园的椅子上,我没有选择过多的抱怨,反而让我在绝境中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同时也依靠上述三样大自然的馈赠而得以生活下去,这些难道不应该是我们要感恩与珍惜的事物?另外,在我们的《财富能量》课程中也会定期地邀请一些这部分的人士来参与学习,他们不仅仅需要一些钱财或是食物,最重要的是需要在精神上的给予援助与支持,这么做一来算是我们向他们付出一些关爱,二来也算我们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第二类是富中之贫,是指精神极度匮乏,但物质却很丰富的一群人,他们中有许多人可能是财富的暴发户。

在精神还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时候,就集聚到了大量的财富,接下来他们有可能会跌入一种“财富自我毁坏”的怪圈中。

因为在多数人的潜意识层面中,他们还没有做好完全接受富足人生的准备,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或者是糟糕的。

最后的结局,金钱只是从他们手上过了一下而已,仅仅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他们仅仅是曾经拥有过罢了。

对于这类可惜的群体,我们无须对他们嗤之以鼻或是拍手称快,借此机会反而可以来修炼自己,使你的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相匹配,更好地善用你的财富能量,不妨你现在就可以按照BE→DO→HAVE公式去重新规划你的人生。

第三类是富中之富,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机会使自己成为精神和物质上都富有的人。

但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做到“视金钱为粪土”,也不可能现实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状态,基本上你我是游离在这两种生活状态之外的一个族群。

所以,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建立起和谐发展的关系,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一种可能性选择,回想一下,从子贡、范蠡、比尔·盖茨、巴菲特、邓普登爵士等人的身上,你是否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呢?在这个时代,如果你光有钱,只知道赚钱,用金钱来武装自己,人们会说你很“俗”。

同样,你只知道谈古论今,宣扬理想用知识来装点着自己的门面,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物质层面丰富一点,人们或许会说你很“酸”。

没有钱的时候,我们总渴望赚到更多的钱,希望有一天点餐时只看餐单的左面,而不用去看价格,体验到一种“富”的感觉。

拥有了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之后,你也希望自己内在拥有一种品味与内涵,看起来有点像儒商、道商、佛商、贵族等等,其中任意一个看上去有品位的某个身份,使自己显示一些“贵”气来,这样可以与某些社会上穷得只剩钱的“俗商”区分开来。

“富中之富”这个象限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可以获取的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你我可以不用选择,用“仇富”的心态去过日子,活在自我清高的世界里,更无需成为“钱奴”活在永远为赚钱打拼的梦想里。

我们一方面可以构建起内在的财富:爱、智慧、平和、感恩、喜悦、慈悲、幸福等,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出外在的财富:健康、成功、金钱、人际关系、事业等,在这样一个阴与阳平衡的过程,或许才算是一个圆满富足的人生了。

第四类是贫中之富,这是极少数人在实践修行的道路,他们可以甘于物质上的贫穷,却全身心地去致力于精神领域上的探索与修炼,投身于服务全人类的使命上。

像悉达多、耶稣、默罕默德、孔子、老子、甘地、德蕾莎修女、史
怀德等,这些真正做到了贫中之富的圣贤人们,对人类来说他们是令人尊敬的精神导师。

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富有得不需要钱了,他们的影响力是穿越时空与地域的,只要有人类存在的一天,他们就能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品质。

关于第四种生活的形态,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提醒一些人,我们不能为“仇富心态”在这里找到一个新的依据,来为自己的现状粉饰所谓的“伟大”与“高尚”,不能自食其力,为自己继续过着寄生虫式的生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经过以上这四个象限的生活形态剖析,你大致要了解自己处在哪个象限中生活,其实目前你在哪里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即将要去哪里或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明确了自己到底要什么或是追求什么,接下来就要知道自己如何去实践,也就是要落实到BE→DO→HAVE公式中的“DO”上了。

“创造结果”与“拿到成果”,是“DO”的两个渐近的阶段,“结果”的定义在本书的导读一开始就说道: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到最后所呈现出的最终状态,可能是你想要的结果也可能是你不想要的,但不论出现哪一种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习惯上把想要的结果称之为“成功”,把不想要的叫做“失败”,只是我们需要明白“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结果,符合我们想要的就算是我们拿到了“成果”。

知行合一的人都知道,第一步就是把结果创造出来,不管是符合与不符合你想要的,必须要让事情去发生,产生了结果才有机会获取到成果,就好像种出的果树一样,必须结出果实,我们才有机会找到符合自己想要吃的果实,那就是成果。

“成果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于过去的经验,而经验又多源于错误的判断。

”以上这一句话,可能会对你领悟由“结果”转化到“成果”有所启示。

就像炮兵在发射过程中,先要去预射再去做调整,直至命中目标为止。

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的节目里,有许多企业家会向挑战者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失败过没有?”如果答案是“YES”,可能有机会进行下一轮的挑战,如果是“NO”,挑战者可能就要打道回府了。

如果一个人连失败都没有经历过,他肯定缺乏实干精神与心理成熟度,“DO”的第一阶段就是要去做,而“执行力”就会帮你创造出结果,第二阶段是从产生的结果中去调整,直至拿到成果为止,而“贯彻力”将协助你做到,在“创造结果”与“拿到成果”的两个阶段中,我们还需要随时保持创造性和弹性的原则。

结果与成果的实践功课:
1.本段落你获得最具启发性的观念是什么?
2.请花时间检视一下,你目前落在哪个象限里,可以从哪里开始突破?
3.你21天的“创造结果,拿到成果”具体执行计划是什么?
在财富中修行这本书的免费电子版,或者纸质版,或者毛老师视频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