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PPT课件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PPT课件

第六章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二)
工频高压试验 直流高压试验 雷电冲击高压试验 操作冲击高压试验
整理ppt
12
§6-1 工频高压试验
交流耐压:是交流设备的基本耐压方式。适用于 ≤220kV以下的电力设备。 Key words: 累积效应,幅值(变压器85%)、时间 (1min)
整理ppt
13
一、工频高压的产生
耐压试验 (破坏性试验)
1.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 2.泄漏电流的测量 3.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4.局部放电的测量
1.工频高压试验 2.直流高压试验 3.冲击高压试验
整理ppt
3
绝缘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分类对比
分类
优势
耐压试验 有效、可信
不足
可能导致绝缘破坏 (绝缘缺陷已较严重) 不能揭示缺陷的性质和根源
二、局部放电的危害
不影响电气设备的短时绝缘强度。但若在运行电压下长期 存在局部放电现象,这些微弱的放电能量和由此产生的一 些不良效应,如不良化合物的产生,就可以慢慢地损坏绝 缘,日积月累,最后可导致整个绝缘被击穿,发生电气设 备的突发性故障。
整理ppt
5
三、局部放电特点 当介质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时,伴随着发生许多现象。有些 属于电的:如电脉冲的产生,介质损耗的增大和电磁波放 射;有些属于非电的:如光、热、噪音、气体压力的变化 和化学变化等。
C
理想情况可获得空载输出 电压等于2nUm(n为级数)
~ 串级直流高压发生器原理图
整理ppt
26
§6-3 冲击高压试验
雷电冲击高压试验
雷电冲击耐压考验电力设备承受雷电过电压 的能力。只在制造厂进行本项试验,因为试验会 造成绝缘的积累效应,所以在规定的试验电压下 只施加3次冲击。 国家标准规定额定电压≥220kV,容量≥120MVA 的变压器出厂时应进行本项试验。

绝缘油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绝缘油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一.绝缘油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充油电气设备内绝缘油中的溶解气体组分(包括氢、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及氮等)含量的方法,其浓度以μL/L 计量。

充油电气设备中的自由气体(气体继电器中气体、设备中油面气体等)也可参照本方法进行组分分析,其浓度以μL/L计量。

2 试验性质预试、交接、大修3 试验方法3.1 方法概要首先按要求采集充油电气设备中的油样,其次脱出油样中的溶解气体,然后用气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各气体组分,浓度用色谱数据处理装置或记录仪进行结果计算。

3.2 样品采集按GB7597—1987全密封式取样的有关规定进行。

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3.3 仪器设备和材料3.3.1 从油中脱出溶解气体的仪器,可选用下列仪器中的一种。

3.3.1 恒温定时振荡器往复振荡频率275次/min±5次/min,振幅35mm±3mm,控温精确度±0.3℃,定时精确度±2min。

3.3.2气相色谱仪专用或改装的气相色谱仪。

应具备热导鉴定器(TCD)(测定氢气、氧气、氮气)、氢焰离子化鉴定器(FID)(测定烃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镍触媒转化器(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定器转化为甲烷)。

检测灵敏度应能满足油中溶解气体最小检测浓度的要求。

3.3.2.1 仪器气路流程。

3.3.2.2色谱柱:对所检测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常见的气路流程见表1。

表1 色谱流程3.3.3记录装置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工作站或具有满量程1mV的记录仪。

3.3.4 玻璃注射器100mL、5mL、1mL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

气密性良好,芯塞灵活无卡涩,刻度经重量法校正。

(机械震荡法用100mL 注射器,应校正40.0mL的刻度)气密性检查可用玻璃注射器取可检出氢气含量的油样,存储至少两周,在存储开始和结束时,分析样品中的氢气含量,以检测注射器的气密性。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方法概要4 仪器设备、材料5 准备6 试验步骤7 精密度8 准确度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330kV及以上充油电气设备中的绝缘油(其它电压等级的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可参考)。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597—8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法GB/T 17623—1998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DL/T 423—91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测定(真空压差法)3 方法概要本方法首先按GB/T 7597—87的规定采集被测油样,然后脱出油样中的气体,用气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各气体组分,通过记录仪或色谱数据处理机进行结果计算,结果以体积分数(%)表示。

4 仪器设备、材料4.1 脱气装置恒温定时振荡器(或其它脱气装置):往复振荡频率270次/min~280次/min,振幅35mm,控温精度0.3℃,定时精度±2min。

4.2 气相色谱仪该仪器应具备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镍触媒转化器。

4.2.1 检测灵敏度对油中气体的最小检测浓度应满足:氧、氮 不大于50L /L ; 氢 不大于5L /L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不大于25L /L ; 烃类 不大于1L /L 。

4.2.2 仪器气路流程。

常用仪器气路流程见表1。

4.2.3 色谱柱色谱柱所检测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分析要求。

适用于测量H 2、O 2、N 2组分的固定相、柱长见表2,其它组分的测定可参照GB /T 17623—1998中5.2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柱长。

4.3 记录装置采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机。

4.4 玻璃注射器100mL 、10mL 、5mL 、1mL 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气密性好。

绝缘油色谱分析

绝缘油色谱分析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3)1.1问题的提出和本课题的意义 (3)1.2目前变压器油中气体的检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4)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8)第二章油中溶解气体的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9)2.1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法简介 (9)2.2油中气体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检测的理论原理 (10)2.3有机化合物分子内的电子跃迁 (12)2.4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光吸收光谱 (14)2.5影响紫外及可见光光吸收光谱的因素 (14)第三章油中气体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检测的实验系统 (21)3.1实验系统原理综述 03.2实验系统的光路原理 (2)3.3实验系统的电路原理 (6)3.4实验过程及步骤 (7)3.5实验结果 (8)3.6实验结果分析 (11)3.7实验误差分析 (19)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0参考文献 (1)后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供电设备,也是最为昂贵的设备之一,其可靠运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力变压器的大多数内部故障可以根据对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的分析来判断,因此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分析法。

虽然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变压器的内部故障,但是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油中溶解气体,从取油样—油气分离—色谱分析的全过程来看,存在着环节多,操作手续繁琐,试验周期长等弊病,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引进较大的试验误差。

对于发展较快的故障检测则感到不够及时,难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而且也不便于发展油中气体的在线监测。

现在我们研究使用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来检测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

该方法基本不受变电站复杂的电磁环境的影响,能够很灵敏的检测出变压器油及其中溶解气体的变化,并且该技术也比较适用于在线监测。

《气相色谱分析》PPT课件

《气相色谱分析》PPT课件

3.固定液
固定液:高沸点难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 (1) 对固定液的要求
应对被分离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热稳定性,并且不 与被分离组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2) 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相溶”,选择与试样性质相近的固定相。 (3) 固定液分类方法
如按化学结构、极性、应用等的分类方法。在各种色谱手册中,一般将固定 液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分为:脂肪烃、芳烃、醇、酯、聚酯、胺、聚硅氧烷 等。
氢键 氢键
麦氏 常数 总和 0 143 229 423 592 827 1075
1500 1813
2308 3430
分析对象 (参考)
烃类及非极性化合物 非极性和弱极 性各类 高 沸点有机化合物 各类高沸点弱 极性有 机 化合物,如芳烃
醇、醛酮、脂 肪酸、 酯 等极性化合物
表 优选固定液
麦 氏 常 数 : x’、y’、z’、 u’、s’ 表 示 , 分 别 代 表 了极性分子间存在着的 静电力(偶极定向力); 极性与非极性分子间存 在着的诱导力;非极性 分子间的色散力;氢键 等。也可以用五个数的 总和来表示固定相的极 性 大 小 , 如 : β,β’— 氧二丙睛五个常数的总 和为4427,是强极性固 定相。
互分离。CO2能被活性氧化铝强烈吸附而不能用这种固定相进行分析。 (3)硅胶 与活性氧化铝大致相同的分离性能,除能分析上述物质外,还能分析CO2、
N2O、NO、NO2等,且能够分离臭氧。
2020/11/25
气固色谱固定相
(4)分子筛 碱及碱土金属的硅铝酸盐(沸石),多孔性。如3A、4A、5A、10X及13X分
三、气相色谱主要部件
main assembly of gas chromatograph

色谱分析(气相)PPT课件

色谱分析(气相)PPT课件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手 册,了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 险。
使用正确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室通风
确保使用与实验要求相符的器材,如色谱 柱、进样针、检测器等,避免因器材不当 导致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
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
分类收集废弃物
型。
根据分离要求选择
根据所需的分离度、分析时间 、峰形等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 柱类型和规格。
根据仪器条件选择
根据仪器的型号、规格、操作 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类型 和规格。
根据经验和实践选择
根据实验室经验和实践,选择 常用的、性能稳定的色谱柱类
型和规格。
05
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仪器启动与关闭流程
色谱分析(气相)PPT课件
目 录
• 色谱分析概述 • 气相色谱仪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 样品前处理与进样技术 • 色谱柱类型与选择依据 • 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 结果评价与质量控制方法 • 实验安全规范与环保意识培养
01
色谱分析概述
色谱法定义与原理
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 现对复杂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降解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同时,实验 室也应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理念。
THANK YOU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包括峰识 别、积分、校正等步骤。
注意事项
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06
结果评价与质量控制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保留时间定性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绝缘油中溶解气体抽取到气相中,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和测定。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样品:先将绝缘油样品放入容器中,保证样品在室温下稳定。

2.抽取气体:打开样品容器,用一根长管子插入到容器底部,并通过抽气泵抽取气体,此时须注意气体的抽取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将液体抽入气相中。

3.气相色谱测定:将抽取到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气相色谱仪的检测条件应根据不同气体组分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保证气相色谱仪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避免误差发生。

4.计算结果:根据气相色谱仪的分析结果和标准卡曼常数,可以计算出绝缘油中不同气体组分的含量。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析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绝缘油分析领域。

气相色谱分析简介PPT课件

气相色谱分析简介PPT课件

载气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
检测系统
温控系统
气相色谱仪分析基本流程
❖样品由载气吹动 ——> 样 品经色谱柱分离——> 检测器检测成分——>工 作站打印分析结果
9
GC的基本原理
❖ GC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利用式样 中个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 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 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 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的分配(吸 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 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 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 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 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 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 谱峰 。
气相色谱分析
Gas Chromatography
色谱法
❖ 色谱法又称“色谱分 析”、“色谱分析法”、 “层析法”,是一种分 离和分析方法,在分 析化学、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 非常广泛的应用。
❖ 层析法
2
❖ 相:一个体系中的某一均匀部分称 为相;
❖ 固定相: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固 定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
❖ 流动相:通过或沿着固定相移动的 流体称为流动相。
3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 似相溶原理,以纸为 载体是,以滤纸纤维 的结合水为固定相, 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 动相。由于样品中各 物质分配系数不同, 因而扩散速度不同,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相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 (chromatography): 一种分离技术 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 中一相是不动的(固定相),另一相(流动相) 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与固定相发生 作用,在同一推动力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 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依次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色层法,层析法。

绝缘油溶解气体的在线色谱分析

绝缘油溶解气体的在线色谱分析

绝缘油溶解气体的在线色谱分析一、气相色谱分析及在线监测方法简介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就是分析溶解在充油电气设备绝缘油中的气体,根据气体的成分、含量及变化情况来诊断设备的异常现象。

例如当充油电气设备内部发生局部过热、局部放电等异常现象时,发热源附近的绝缘油及固体绝缘(压制板、绝缘纸等)就会发生过热分解反应,产生CO2、CO、H2和CH4、C2H4、C2H2等碳氢化合物的气体。

由于这些气体大部分溶解在绝缘油中,因此从充油设备取样的绝缘油中抽出气体,进行分析,就能够判断分析有无异常发热,以及异常发热的原因。

气相色谱分析是近代分析气体组分及含量的有效手段,现已普遍采用。

图4-7所示为油色谱分析在线监测的原理框图。

图4-7 油色谱分析在线监测原理框图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首先要从运行状态下的充油电气设备中取油样,取样方法和过程的正确性,将严重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如果油样与空气接触,就会使试验结果发生一倍以上的偏差。

因此,在IEC和国内有关部门的规定中都要求取样过程应尽量不让油样与空气接触。

其次,要从抽取的油样中进行脱气,使溶解于油中的气体分离出来。

脱气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振荡脱气法,即在一密闭的容器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油样,同时再加入惰性气体(不同于油中含有的待测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充分振荡,使油中溶解的气体与油达到两相动态平衡。

于是就可将气体抽出,送进气相色谱仪进行气体组分及含量的分析。

常规的油色谱分析法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不仅脱气中可能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而且监测曲线的人工修正法也会加大误差,从取油样到实验室分析,作业程序复杂,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较高,在技术经济上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监测周期长,不能及时发现潜伏性故障和有效的跟踪发展趋势;因受其设备费用和技术力量的限制,不可能每个电站都配备油色谱分析仪,运行人员无法随时掌握和监视本站变压器的运行状况,从而会加大事故率。

因此,国内外不仅要定期作以预防性试验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而且相继都在研究以在线监测为基础的预知性检修策略,以便实时或定时在线监测与诊断潜伏性故障或缺陷。

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ppt课件

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1.2.4.1 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上一页
下一页
1.2.4.2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色谱法的两相分 配原理。 利用样品中的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吸 附和溶解度不同(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 离的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分配系数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 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表示,即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3.1 检测器

检测器:是将流出色谱柱的被测组分的浓度 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
① 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 ② 常用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和特点 ③ 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

检测器是将流出色谱柱的被测组分的浓度或质量 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检测器的种类多达数十种。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分为两类:


校正(调整)保留时间 tr’: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的数值,图中 AB段,它表示该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
返 回 上一页
tr’ = tr – tm
下一页
色谱图主要参数>> (3)保留体积

死体积、保留体积、校正保留体积分别指相 应的死时间( tm ) , 保留时间( tr )和校正保 留时间(tr’)内通过色谱柱载气的体积。


上一页
下一页
固定相>>2.色谱柱的制备

色谱柱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① 柱管的清洗 ② 固定相的填充 ③ 色谱柱的老化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1.1.1 固定相与流动相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混 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 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 不动的,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 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 为流动相。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1.2 色谱原理


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 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 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 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 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 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这种借在两相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 获得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 法。
(4)应用范围广。气相色谱法可以分析气体、易挥发的 液体和固体样品。就有机物分析而言,应用最为广泛,可 以分析约20%的有机物。此外,某些无机物通过转化也可 以进行分析。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2.2 气相色谱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于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及固体, 不适合分析不易气化或不稳定性物质。

如果载气的体积流量恒定不变( Fc ),则保 留体积(Vr)等于保留时间与流量之积。 相互关系: Vr = Fc × tr


上一页
下一页
色谱图主要参数>> (4)区域宽度

色谱峰所占区域宽度反映了分离条件的优劣。 通常区域宽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标准偏差σ :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距离的一
半,亦 σ →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


上一页
下一页
1.2.3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上一页 下一页
1. 按固定相分
2. 按分离原理分
3. 按色谱柱分


1.2.4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
1.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2.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3.色谱图及其主要参数
4.气相色谱的基本理论


上一页
下一页
1.2.4.1 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上一页
下一页
1.2.4.2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色谱法的两相分 配原理。 利用样品中的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吸 附和溶解度不同(分配系数不同),页
分配系数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 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表示,即


校正(调整)保留时间 tr’: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的数值,图中 AB段,它表示该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
返 回 上一页
tr’ = tr – tm
下一页
色谱图主要参数>> (3)保留体积

死体积、保留体积、校正保留体积分别指相 应的死时间( tm ) , 保留时间( tr )和校正保 留时间(tr’)内通过色谱柱载气的体积。


上一页
下一页

色谱峰的形状
由于色谱柱中存在 着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 等原因,使得所记录的 色谱峰并不是以一条矩 形的谱带出现,而是一 条接近高斯分布曲线的 色谱峰。


上一页
下一页
色谱图的主要参数


上一页
下一页
色谱图主要参数
(1)基线 (2)保留时间 (3)保留体积 (4)区域宽度


上一页
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
1.气相色谱分析基础知识
1.1 1.2 1.3 1.4 色谱法简介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 气相色谱仪及其主要部件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1.1 色谱法简介

色谱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技术。 色谱这种分离技术最早是由俄国 植物学家茨维特(M.Tswett) 在1903年发现的,用来研究植 物提取液的组成。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1.3 色谱法分类

依流动相不同可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依固定相也可以是固体或者液体 色谱法又可分为:
• • • • 气-液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2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分类

气相色谱法是色谱法的一种。

气相色谱以气体为流动相,采用冲洗法 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下一页
色谱图主要参数>>(1)基线

基线:色谱仪启动后,只有载气通过而没 有样气注入时所记录的曲线。
基线一般不取零值,仪器性能稳定时,它 应当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色谱图主要参数>> (2)保留时间

进样信号:当试样注入时,由于压力的突然变化或液体瞬间气 化切断气流,都会使检测器产生一个不大的输出信号,如图中 的O点。 死时间 tm:不能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惰性组分(如空气、惰 性气体等)从进样到出峰的时间,如图中的OA段,此峰也叫空 气峰。tm反映色谱柱中空隙体积的大小。 保留时间 tr:被分析组分从进样到出峰的时间,图中OB段。
②半峰宽 Y1/2 :指色谱峰在峰高一半处的宽度,如
图中的CH段。 ③峰底宽 Y:指通过流出曲线的拐点所作的切线在 基线上的截距,如图中的IJ段。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气相色谱分析过程示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1.2.4.3 色谱图及其主要参数


被分析样品从进样开始经色谱分离到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后, 在此期间所记录的信号随时间而分布的图像称为色谱图。 这种以组分的浓度变化(信号)作为纵坐标,以流出时间(或 相应流出物的体积)作为横坐标,所给出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 曲线,它是进行成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依据。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
S
M
在各个组分随流动相移动过程中,不同分配系数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运动速度就不同,滞留时间也不一样。分配系数小的组分会很快流出 色谱柱;分配系数较大的组分受到的阻滞力也较大,在固定相中停留 的时间较多,移动较慢。这种分配在柱管中要进行103~106次。这就使 得那些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物质,在移动速度上产生差别,只要 有足够的分配次数和足够的时间,最终都可以使各组分达到完全分离


上一页
下一页
1.2.1 气相色谱法的突出优点
( 1 )分离效能高。对物理化学性能很接近的复杂混合物 质都能很好地分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有时在一次分 析时可同时解决几十甚至上百个组分的分离测定。 ( 2)灵敏度高。能检测出 ppm级甚至 ppb 级的杂质含量, 而只需要不足1ml的气体样品或液体样品。 ( 3 )分析速度快。由于计算机的应用,甚至在几秒钟即 可获得精确的分析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