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消化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摘要: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成人胃的容积约15000ml.胃具有内分泌功能和容纳食物,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胃通过运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是胃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胃的运动使胃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并进一步把块状食物磨碎,有利于化学消化。胃液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产生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完成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因此胃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作用。

关键词:胃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初步消化

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前、后两壁,大、小两弯和入、出两口。上缘凹而短,朝向右上,称胃小弯,该弯最底处呈角状,称角切迹。下缘凸而长,朝向左下,称胃大弯。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其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幽门括约肌在幽门的表面缩窄的环形沟处。通常可将胃分为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在贲门平面以上,左上方凸出的部分称胃底;胃中间部分称胃体;位于角切迹和幽门之间的部分是幽门部。

胃的位置和毗邻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管两部分组成。其中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临床上通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道称为上消化道,因此胃属于上消化道。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和充盈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通常胃在中等充盈程度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胃前壁右侧与肝左叶靠近;左侧与膈相邻,并被左肋弓遮盖;在剑突下方胃前壁部分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上进行胃触诊的部位。胃后壁与胰、左肾和左上肾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胃的构造

胃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其中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能分泌黏液,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可防止盐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的消化。固有层含有大量的胃腺,根据其所在部位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

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层。活体胃的黏膜层为淡红色,空虚时形成很多皱襞。在胃小弯处形成4-5条纵行皱襞,贲门和幽门处皱襞排列呈放射状,其他部位皱襞排列不规则,胃充盈程度增大,粘膜皱襞减少甚至展平。可以根据X射线下皱襞的排列规律被破坏帮助诊断胃的病变。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丰富的血管。胃的肌层较厚,由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构成。在幽门瓣的深面,中层环行平滑肌增厚称为幽门括约肌,能够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胃的外膜为浆膜。

在X射线下进行钡餐检查时可将胃分为钩形胃、角形胃、长胃三种。其中钩

形胃是最常见的类型。角形胃,位置较高,胃底和胃体近于横位,角切迹不明显,最易排空因此多见于矮胖体型和儿童。长胃近似钩形胃,全胃几乎在脊柱左侧,角切迹明显,胃最不易排空多见于瘦长型的人。

机械性消化

胃通过运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胃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三种。胃的容受性舒张是指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这是胃所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它能够使胃腔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胃的容受性舒张使胃能够容纳大量食物,胃内压力变化却不大,防止食糜过早的排入十二指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充分消化。容受性舒张是通过迷走神经的传入和传出通路反射地实现的,切断人和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容受性舒张即不再出现。在这个反射中,迷走神经的传出通路是抑制性纤维,递质可能是某种肽类物质或一氧化氮。紧张性收缩指胃壁平滑肌缓慢而持续的收缩。胃充盈食物后,胃的紧张性收缩增强使胃内压升高,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胃排空。此外,还有助于保持胃的正常形态和位置,防止胃下垂。食物进入胃约五分钟后,胃开始出现蠕动,起始于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方向推进。蠕动初起时较弱,传播过程逐渐加强加快,接近幽门时更加明显,每次可将一部分食糜推入十二指肠。当蠕动波超越胃内容物到达胃窦终末时,由于胃窦终末有力收缩,部分的内容物将被反向地推回,经过多次这样的往返运动,食物与胃液充分的混合并反复研磨,形成直径为0.1—0.5 mm的颗粒,才与液体一起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所以蠕动有利于食物的化学消化,并可以将食糜逐步推进幽门部,以一定的速度推进十二指肠中。

化学性消化

胃黏膜含有两类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组成消化腺,包括:①贲门腺(分布于胃与食管连接处的宽1-4cm的环形区内,为黏液腺,分泌黏液)②泌酸腺(分布在占全胃黏膜约三分之二的胃底和胃体部,主要由壁细胞、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组成,三者分别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③幽门腺(分布在幽门部,主要分泌碱性黏液)。胃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这三种腺体分泌的混合液。对于内分泌细胞则分散于胃黏膜中,如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的D细胞等。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酸性液体,pH0.9―1.5,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主要成分有水、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

水能够溶解、稀释食物,使食物碎粒混悬在水中,以利于运送、溶解、水解、乳化和吸收。

盐酸也称胃酸,由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胃液中盐酸以两种形式存在,大部分呈游离态,称游离酸;另一小部分与蛋白质结合,称结合酸,两者合称总酸。正常成高达20-25mmol/h。一般认为,盐酸的排出量可反映胃的分泌能力,与壁细胞的数量成正比关系,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胃液中氢离子浓度最高可达150mmol/L,比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胃酸排出量)为0-5mmol/h。在食物或某些药物刺激下,盐酸排出量可壁细胞胞质氢离子浓度高约300万倍。因此,壁细胞分泌H+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氢离子的分泌是靠细胞顶膜上的质子泵实现的。质子泵兼有转运氢离子、钾离子和催化

ATP水解的功能。质子泵酶降解一分子ATP就可驱动一个氢离子从胞质进入胃腔,同时驱动一个钾离子从胃腔进入胞质。氢离子和钾离子的交换是一对一的,因而是电中性交换。

胃酸主要有5个生理作用:①激活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促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其更易消化吸收。③有抑菌和杀菌的作用。④可促进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分泌为小肠内的消化创造有利条件。⑤所形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所以如盐酸分泌过少则会产生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相反如分泌过多对人体也是不利的。盐酸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蚀作用,因此胃酸分泌过多是导致溃疡病病发的重要原因。因质子泵已被证实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酸分泌的最后通路,因此,临床上选用选择性抑制质子泵的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

胃蛋白酶原,主要来源于主细胞,而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也能产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产生多肽,完成化学性消化。

黏液,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是由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黏液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厚约500微米的凝胶层,有润滑作用,可以防止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性损伤。胃黏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和黏液不能单独有效地保护胃黏膜不受胃腔内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但两者联合作用则可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可有效保护胃黏膜。这是因为黏液的粘稠度是水的 30-260倍,可明显减慢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其中的扩散速度。而且当氢离子从胃腔内向上皮细胞扩散时,在黏液层不断与由上皮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碳酸氢根离子相遇而发生中和,形成跨黏液层得pH梯度。靠近胃腔侧的pH的黏液层一般在2.0左右,而靠近上皮细胞侧的pH则为7.0左右。黏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还能使粘黏膜表面的胃蛋白酶丧失活性。正常时,胃酸及胃蛋白酶不会侵蚀和消化胃黏膜,除了胃黏液-碳酸盐屏障的保护作用外,胃黏膜屏障也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由胃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所构成脂蛋白层的胃黏膜屏障,可以防止氢离子侵入胃黏膜。

内因子是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有两个活性部位:一个可与胃内的维生素B12的结合,形成复合体;另一个可与远端回肠黏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当胃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内因子分泌减少,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而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胃液分泌的调节。空腹时胃液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称为基础分泌。进食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它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胃的分泌。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有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生长抑素。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分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划分是人为的,只是便于叙述。实际上,进食时这三个时期的分泌活动几乎是同时开始和相互重叠的。其中胃的头期分泌是来自头部的感受器的刺激引起的胃液分泌,常用假饲实验研究。在事先施行过食道切断术并有胃瘘的狗进食时,食物经口进入食管,随即从食管的切口流出体外,食物并未进入胃内,却可引起胃液分泌。给狗进行五至十分钟假饲,胃液分泌显著增多,时间长达1-2小时。头期胃液分泌包括迷走神经直接作用和迷走-促胃液素作用两种成分。头期分泌量约占进食后分泌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