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业区位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中观尺度)
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
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微观尺度)
4.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对农业
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 性的总结。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 件下,由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 距离,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致 使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 心圆结构
由于集聚利益(相关工业集聚以及相关
设施的有效利用)向某一地点集聚,或 由于过度集聚而导致地价上升而向其它 地点分散,则为集聚、分散因子
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影响一般工业生产与分配的成本因素主要包含
如下方面:
A B C D E F G
布局场所的土地费 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 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劳动成本 物品的运费 资本的利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 的同心圆结构。
(四)杜能农业圈的主要内容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同心环状农业圈:
第一圈:自由农业区。它最接近于城市市场,土地用于生 产不易运输的易腐食品,以蔬菜、牛奶、鲜花为主。内外 两层 第二圈:林业区。这一区的外限,根据城市对木柴的需求 量而定 第三圈:轮作农业区。主要农产品为谷物与畜产品,采用 轮栽作物制,无休闲地,六区轮作 第四圈:谷草农作区。谷物、牧草、休闲,主要农产品也 是谷物与畜产品,其特点是经营较粗放,在轮作中增加了 牧草的比重,而且出现了休闲地 第五圈:三圃农作区。处在整个谷物种植区的最外围,经 营粗放,土地大量休闲。离家近的地方实行三圃农作制 (黑麦、大麦、休闲),离家远的地方为永久牧场。 第六圈:畜牧区。为家畜养殖区,经营畜牧业 第六圈以外的土地已无经济开发价值,只能作为荒地
二、农业区位理论的发展
辛克莱模式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韦伯区位论的局限性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韦伯(Afred Weber,1868-1958年),德国经济 学家,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 理论》一书,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易运输的农作物 斜率较大,反之则较小。
杜能通过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
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 租曲线的高度及斜率,从而形成农业土 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
杜 能 圈
城市
(三)基本原理
一般在城市附近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运 费大或不便于运输的作物。 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 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在生产中有一个市场、多种工业原料的情况下, 运费最低点就是工业应该选择的区位。
例:如图所示,生产某种产品,每 吨产品需要水10吨,A地的煤炭2吨, B地的矿石3吨,市场位于C地,A、 A B、C三地均有充足的水资源供应, 空间运费相等且不考虑污染问题, 如果需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 地建厂,那么这个厂的最佳区位在 哪里? 4 计算布局在各点的运费和: JA = 0×2+3×4+5×1=17 JB= 0×3+4×2+3×1=11 JC = 0×1+5×2+3×3=19 选出运费和最小的点: B JB=min JA, JB, JC 最佳区位应在B点
1.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
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所进行时得 到的利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业区位论 角度讲,即在特定区位进行某产品生产可比别 的场所降低费用的可能性
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困子;
集聚、分散因子
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
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 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
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 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 异。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 提出的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 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孤立国》),奠定 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的发展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理论的概念
二、杜能模式的理论前提与主要内容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局限性
一、农业区位理论的概念
(五)杜能圈的修正
杜能的农业空间地域模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不 太相符。为了使其区位图式更加符合实际条件, 他在《孤立国》第一卷第二部分中将他的假设前 提加以修正,指出现实存在的国家与“孤立国” 有以下三点不同: (1)在现实存在的国家中,找不到与孤立国中所 设想的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和物理性状都完全相 同的土地。
R为地租,P为单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为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Q为农产品 产量,K为产地距市场的距离;t为农产品的运费率
结论: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增加,地租收入减少,直至为 零。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农业 布局来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地租
2.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
4.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其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最具重要意义,对后 来的区位理论研究者有很大影响与启发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即距 离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后来土地利用 一般理论的基础
5.局限性
(1)完全均质条件下的 “孤立国”在现实中 很少存在 (2)自给性农业经营的存在是导致杜能模式 与现实农业空间分布状况产生偏离的最大原因 之一
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产 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在这种 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挑选了工业生 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 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的空间机制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1.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2.运费指向论
3.劳动费指向论 4.集聚指向论
图3.6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图3.7
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
2.杜能模式的理论前提与主要内容
理论前提
形成机制
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杜能圈的修正
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乔纳森对欧洲城市周围农业用地分布形
态的研究 (宏观尺度)
上海、北京市郊区农业用地分布的圈层
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二、杜能模式的理论前提与主要内 容
(一)理论前提
(二)形成机制
(三)基本原理
(四)主要内容
(五)杜能圈的修正
(一)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 央,周围为其农业腹地,平原被未能开垦的荒野所包 围并与外界完全隔绝; (2)城市是其腹地多余产品的唯一市场,并且不从其 他区域获得产品供应; (3)“孤立国”内的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当时无火 车、假定无通航河流); (4)腹地具有均质性,即认为各地的土壤肥力、气候 等地理环境相同;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 条件相同; (5)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 要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6)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 负担。
杜能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1983.416)
产生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
目的由满足自身消费,转变为满足市场的需求, 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农业布局除了考虑自然 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市场因素的影响。利润 (纯收益)的大小成了农业布局的决定性指标
(3)即使是商品性经营农业,农业经营者的 经营方针和经营能力也各不相同 (4)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杜能理 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变小
二、农业区位理论的发展
辛克莱模式
辛克莱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大城
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同杜能圈完 全相反的城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所 谓的“逆杜能圈”
(2)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wenku.baidu.com,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 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用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表示,一般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 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2)在现实国家中,不可能有这么唯一的大城市, 既不靠河流,也不在通航的运河边。
(3)在具有一定国土面积的国家中,除了它的首 都外,还有许多小城市分散在全国各地。
针对以上实际存在的情况,杜能对其农业
区位图式进行修正,放宽了“孤立国”的 假设条件,使标准的杜能圈发生变化。
考察了河流的影响 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 考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A 原料、燃料费 B 劳动成本 C 运费
劳动费 运费
结论: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为运费和劳动费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理论前提: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
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 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 限供应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1)在前述条件下,农业发展分布的空间状态。 (2)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对农业生产方式
产生的影响。
以最大纯收益为目标,农场的经营类型随着到城市 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土质、肥力、
河流等)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
2.运费指向论
运费主要取决于重量和运距 (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遍在原料 原料 纯原料 局地原料 损重原料 运费指向论主要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 向
原料指数为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
局地原料重量(Wm) 原料指数(Mi)=—————————— 产品重量(Wp) 原料指数大小,决定理论上工厂的区位。 每单位产品的需要运送的总重量为区位重量。需要运送的总 重量为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和。 局地原料重量十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 产品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 =————————+1=原料指数+1 产品重量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构建步骤 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运费作为影响工业区 位的唯一因子,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 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论。将劳动费用作为考 察对象,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 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论。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 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 格局的影响,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 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也就是不考虑所有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只考察在一个 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 离的关系。
(二)形成机制:
区位地租:单位面积土地产生的利润,即收入减去生产 成本和运输成本后的净收入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农产品的生产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对某一固定 农作物而言,农民的地租收入受市场的价格、产地的生 产成本和两地间的运费三个要素所决定 R=PQ-CQ-KtQ=常数-KtQ
他认为,杜能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基本吻合,但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周围却 表现出同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地理格局
图3.8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理论的概念 2.杜能模式的理论前提与主要内容 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4.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5.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