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PPT
• 肠套叠:肠套叠的治疗措施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套叠并恢复肠道 通畅。在肠套叠发生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预防肠套叠的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等。
05
消化液的分泌
唾液
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分解碳 水化合物。
胃液
胃酸可以分解蛋白质,同时激活 胃蛋白酶原,使其成为胃蛋白酶
,进一步分解蛋白质。
胰液和胆汁
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胆 汁则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
食物残渣的排泄
粪便的形成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肠 道蠕动排出体外。
食管通过规律的肌肉收缩,将 食物推入胃中。
食管上段有一处括约肌,能够 防止食物和胃酸反流入口腔。
胃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 负责储存食物并进行初步消化。
胃壁能够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将 食物分解成食糜。
胃还具有调节食物排空速度的功 能。
小肠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排便的调节
儿童的排便习惯逐渐形成,需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 肠道健康。
04
儿童消化系统的疾病与防治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01
02
03
04
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 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形
状改变等。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 减少,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
等因素有关。
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炎症,可能出 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是指婴幼儿时期的消化系统,其生理特点与成人的消化系统有一定差异。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消化器官结构、功能发育、饮食习惯等方面。
小儿消化系统的结构相对不够完善,消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
婴幼儿时期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但这些器官的功能和结构与成人相比还不够健全。
例如,婴儿出生时,胃的容量相对较小,不能一次性摄入太多食物,需要频繁进食。
此外,儿童的胰腺和肝脏功能也尚未完全发育,消化酶和胆汁分泌相对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小儿消化系统的功能发育需要时间,逐步完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消化系统会逐渐发育成熟,消化酶和胆汁分泌会逐渐增多,消化吸收功能也会逐渐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
因此,儿童的饮食应该根据年龄阶段和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来合理搭配,避免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和易于消化吸收。
小儿消化系统的饮食习惯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儿童对食物的口味、质地、颜色等有着特殊的偏好,婴幼儿时期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过硬、过咸、过甜等不适宜的食物。
同时,儿童的饮食应该多样化,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谷类、蛋白质食物等,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发育。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包括消化器官结构不完善、功能发育逐步完善、饮食习惯特殊等方面。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有助于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儿童的健康,合理安排饮食,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发育。
希望家长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儿童的消化系统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和营养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是指婴幼儿和儿童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与成人相比,小儿消化系统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将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理调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解剖结构特点1. 口腔:小儿口腔较小,牙齿尚未完全发育,唾液分泌相对较少。
此外,婴幼儿的口腔有乳牙期和恒牙期的转换,因此口腔的结构和牙齿的数量会发生改变。
2. 食道:婴幼儿的食道较短且较窄,食物通过食道的速度较快。
此外,食道的括约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食物容易反流,导致婴儿出现吐奶现象。
3. 胃:婴幼儿的胃相对较小,容积较小。
胃酸分泌较少,胃内酸度较低,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弱。
此外,胃壁的黏膜层较薄,容易受到刺激而引起胃炎等胃病。
4. 小肠:婴幼儿的小肠较长,约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3/5。
此外,小肠绒毛发育不完全,消化酶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差。
5. 大肠:婴幼儿的大肠相对较短,肠腔较窄,直肠括约肌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导致便秘和排便困难。
二、生理功能特点1. 食物消化: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消化能力较弱。
尤其是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差,消化吸收率较低。
因此,婴幼儿需要依靠母乳或配方奶来提供充足的营养。
2. 营养吸收:婴幼儿的小肠绒毛发育不完全,吸收功能较弱,特别是对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较低。
此外,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对食物中的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的吸收能力也较差。
3. 免疫功能: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因子,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预防感染和过敏等疾病。
4. 肠道蠕动:婴幼儿的肠道蠕动频率较高,肠道传输时间较短。
这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
三、生理调节特点1. 饮食调节:婴幼儿的饮食需求较高,需要频繁进食。
此外,婴幼儿对食物的味道和温度敏感,容易产生偏好和厌恶。
小学生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物经过消化管的蠕动和消化液的作⽤,分解成可吸收成分并将其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管(⼝腔、⾷道、胃、肠)⼝腔:消化道的起始部。
⽛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之⼀。
在⼈的⼀⽣中,先后有两组⽛齿⽣出。
出⽣6个⽉后萌出乳⽛,于2~3年内出齐,乳⽛共20个。
6~7岁开始出恒⽛并逐步取代乳⽛。
12~14岁时,恒⽛基本出全。
恒⽛中有20个和乳⽛替换,另外12个磨⽛是在乳⽛的后⽅续⽣出来的,恒⽛全都出齐约18~25岁。
因个别⼈可终⾝不出第三磨⽛(⼜称智⽛),所以恒⽛在28~32个之间均为正常。
⾷道:上端与咽相接,下端和胃相连。
⾷道有三处⽣理性狭窄:第⼀个狭窄位于起始部;第⼆个狭窄在⾷道与左⽀⽓管交叉处;第三个狭窄在⾷道穿过膈肌⾷道裂孔处。
与成⼈相⽐,⼩学⽣⾷道短⽽窄,管壁较薄,黏膜细嫩,因此容易损伤。
胃:⼀个肌性囊袋,也是消化管的部分。
⼀般情况下,胃⼤部分位于左肋区,⼩部分位于上腹部。
其功能是容纳⾷物,调和⾷糜,分泌胃液。
⼩学⽣的胃壁较薄,⾎管丰富,胃黏膜柔软;肌⾁层及神经的发育较差,胃容积⼩;胃腺分泌的消化液酸度低,胃蛋⽩酶和黏蛋⽩等含量也较少,因此,消化能⼒⽐成⼈差。
肠: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充满腹腔,可分为⼩肠(⼗⼆指肠、空肠、回肠)、⼤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状结肠和直肠。
9岁以前⼩肠和⼤肠均衡地⽣长,以后⼩肠的⽣长落后于⼤肠。
⼩学⽣肠管肌⾁及组织发育虽然不够完善,但肠黏膜发育良好,有丰富的⾎管和淋巴,容易吸收营养素。
因此,⼀般⼩学⽣肠道的吸收能⼒⽐成⼈强。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唾液腺:⼀种消化腺,位于⼈的⼝腔周围,较⼤的有三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下腺。
混合唾液为五⾊⽆味,近于中性(pH 值为6.6~7.1)的黏稠液体。
唾液中⽔分约99%;有机物主要为唾液淀粉酶、黏蛋⽩、溶菌酶;⽆机物有钠、钾、钙、镁、氯等。
淀粉酶可对⾷物中的淀粉进⾏初步消化,溶菌酶有杀灭细菌的作⽤,黏蛋⽩有中和胃酸、减低胃液酸度的作⽤。
消化系统疾病儿科PPT课件
儿科学(第9版)
(二)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鉴别点 病变范结肠 连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深度 全层,不对称
黏膜和黏膜下层,四周
内镜特征
纵型深溃疡,肉芽
弥漫性浅溃疡,假息肉
并发症 预后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难度
梗阻,瘘管,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全身多脏器 出血,结肠扩张(巨结肠),癌变,狭窄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 腹痛 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有规律的绞痛 2. 呕吐 初为反射性,含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 3. 血便 为重要症状,约85%的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 4. 腹部包块 多数患儿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 5. 全身情况 病程延长,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
差
相对好
可控制,不可治愈
可控制,可治愈
更大
大
儿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等 2. 胃肠道内镜检查 疑似IBD患儿就诊时均应完善全面的内镜检查及活检 3.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可显示IBD病变以及肠管的狭窄、僵硬和内瘘 4. 腹部CT扫描 可以发现节段性肠壁增厚 5. MRI或MRI双重造影 肠腔内、肠壁和肠腔外的结构显示;对比好,多平面,无辐射
儿科学(第9版)
溃疡性结肠炎(1)
溃疡性结肠炎(2)
儿科学(第9版)
克罗恩病(1)
克罗恩病(2)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
1. 治疗目标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2. 营养支持 全肠内营养,即停止经口摄食,给予多聚配方或要素配方经鼻胃管喂养 3. 药物治疗
婴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婴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婴儿的消化系统在解剖和生理上有以下特点:
1. 肠道发育:婴儿出生时,消化系统的各个部位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
胃的容量较小,肠道长度较短,消化酶的分泌也较少。
肠道发育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成熟。
2. 免疫系统:婴儿的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不完全,容易受到食物中的微生物和抗原的侵袭。
以及婴儿的肠黏膜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易受到损伤。
3. 食物消化和吸收:婴儿的胃酸分泌较少,胃酸浓度低,消化能力相对较弱。
胃蛋白酶的产生也较少,对蛋白质的消化效率较低。
此外,胰腺的功能也有限,胰酶和胆汁分泌相对较少,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相对较弱。
婴儿的肠道对乳糖的分解酶乳糖酶的分泌也较少,对乳糖的消化能力较差。
4. 肠道菌群:婴儿的肠道菌群也需要时间逐渐建立完善。
新生儿的肠道内的菌群相对较少,主要以简单和未经发酵的食物为基础。
随着饮食的逐渐增加,肠道菌群也逐渐多样化。
总的来说,婴儿的消化系统在出生后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发育和适应过程,从而逐渐适应母乳或其他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了解婴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对于婴儿的喂养和营养摄入的规划非常重要。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
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 质,同时还具有屏障,内分泌和免疫 功能。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口腔、食管、胃、肠及肠道细菌、肝、胰腺、粪便
(一)口腔
新生儿及小婴儿口腔粘膜干燥,易发生损 伤和感染 3~4个月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3个月以下因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分泌不足, 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a)水:1.5~2小时 b)母乳:2~3小时 c)牛奶:3~4小时 d)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及肠道细菌
肠管长,黏膜血管丰富,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柔软且长,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 和肠扭转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消化不全产物 和过敏原易吸收,易发生全身性感染和变 态反应性疾病
(五)肝
小儿5~6个月时唾液分泌明 显增多,但由于婴儿口底浅, 有不能及时吞咽,常发生生 理性流涎。
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 成熟,9个月以下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易发生溢乳。 新生儿胃酸和酶分泌较少,活力低,易致 消化能力差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
性状接近成人,每日1次
(八)小儿异常粪便
1.消化不良:黄色或黄绿色,稀薄含水分多,或含有蛋花状 小凝块,之不均匀,每日4~6次以上。 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海水样大便 3.轮状病毒肠炎:黄绿色或蛋花样,水样便 4.细菌性痢疾:粘液脓血便 5.霍乱:米汤样便 6.胆道阻塞:灰白色或陶土色 7.上消化道出血:黑色大便,大量出血呈柏油样便 8.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赤豆汤洋大便
Thanks!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缘下约2cm触及 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 肝脏肿大和变性 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阶段是生命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一、消化系统1.胃容积小:婴幼儿的胃容积较小,无法容纳大量的食物。
这就需要婴幼儿进行多次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2.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婴幼儿的消化酶分泌不足,特别是脾气虚弱的婴儿,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
因此,婴幼儿需要经过消化酶的帮助,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
二、呼吸系统1.通气量小: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通气量相对较小。
这使得婴幼儿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呼吸频率也相对较快。
2.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婴幼儿的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呼吸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需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三、循环系统1.心脏较小:婴幼儿的心脏较小,心脏的负荷能力较低。
这就需要保证婴幼儿的休息和活动的合理安排,防止过度劳累。
2.血液量较少:婴幼儿的体积较小,血液量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婴幼儿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快,血管的分布相对较密集。
这也是婴幼儿易感染和出血的原因之一四、泌尿系统1.肾功能不完善:婴幼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泄功能较差。
尤其是早产儿,肾功不全的风险更高。
因此,婴幼儿需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的排出,防止尿液过浓。
五、神经系统1.先天反射多:婴幼儿在出生时具备多种先天反射,如吸吮反射、摸索反射等,这些反射对婴幼儿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神经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神经细胞的连接和传导能力较弱。
这也是婴幼儿易出现抽搐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照顾和护理婴幼儿时予以重视。
通过合理的喂养、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能够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PPT课件
目录
•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小肠、大肠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腺解剖生理特点 •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01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 的系统。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器官组成。
胰腺通过胰管将胰液排入十二指肠, 参与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 化过程。
肝脏的特点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功能,如解毒、代谢、合 成和分泌胆汁等。
肝脏分泌胆汁,通过胆道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
05
CATALOGUE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之一,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通 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可被 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同时将 废物排出体外。
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口腔
小儿的口腔相对较小,黏膜娇嫩,唾 液腺发育不完全,唾液分泌量少,容 易发生口腔炎和口角炎。
大肠
小儿的大肠相对较短,粪便容易滞留 ,容易发生便秘和感染。
02
CATALOGUE
小儿口腔、食管、胃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特点
口腔容量小
新生儿的口腔容量较小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
大。
唇部闭合不紧
婴幼儿唇部闭合不紧, 容易造成溢奶或吞咽困
难。
舌系带过短
部分婴幼儿舌系带过短 ,影响吸吮和语言发育
。
唾液分泌多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今天介绍消化系统疾病。
本部分“腹泻病”中的液体疗法之前已有详述,链接如下,此处不再重复。
基础知识整理——儿科学(2)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几个数据简单了解即可。
①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多,5~6个月后唾液量明显增多,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②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③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2000ml。
④小儿肠系膜柔软而长,活动度大,容易患肠套叠和肠扭转。
⑤胎粪由浓缩的消化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和毳毛所组成,出生24h内排出,黏稠,深绿或黑绿色,无臭味。
⑥1~3岁小儿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4~5岁以后渐进入肋缘内。
二、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引起的一种疾病,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无特殊知识点,主要注意检查方法:①食管钡剂造影:5min内>3次钡剂反流至食管提示反流;②食管pH动态监测:24h连续动态监测食管下端pH,下降则表明有酸性胃食管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可参见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先天性的幽门环状括约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病理表现为幽门肌全层增生、肥厚,环肌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有:①呕吐:首发症状和特征性表现。
出生后吃奶与大小便均正常,多于2~4周开始出现喂奶后呕吐,渐加重,呕吐奶汁,不含胆汁。
②右上腹肿块:本病特有体征。
右上腹肋缘下与右侧腹直肌间可扪及橄榄形、光滑、质稍硬、可移动的实质性包块。
③胃蠕动波:不是特有体征。
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轻拍上腹部常可引出,方向自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
④其他:黄疸(不常见),消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可有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循环衰竭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腹部B超可诊断本病,标准为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3mm、幽门管长≥17mm。
第8章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类杆菌
70
60 50 40 30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0 0 5 10 15 days 20 25
10
0 0 5 10 15 days 20 25
肠道菌群
定义:在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居者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称为肠道菌群。
分类:常驻菌(益生菌)和过路菌 益生菌生理作用:
1、营养作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 利于蛋白质残片合成氨基酸,参与糖类和脂类代谢,促 进铁、镁、锌等吸收,促进激素的转化。
益生菌生理作用:
2、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 并通过自身代谢改变环境的PH值,或释放抗生素、细菌 素等,阻止过路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生长。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激活巨噬细胞, 增加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免疫功能。 4、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具有抗氧化作用和 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故可抵抗衰老。 5、抑制肿瘤作用:双歧杆菌可抑制致癌物质或辅致癌物 质的形成,并可将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
消化能力差
1岁时:
水为1.5~2小时 母乳为2~3小时 牛奶为3~4小时
250—300ml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管长,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
利于消化吸收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过敏源和消化不全的 产物易吸收 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易肠套叠、
小儿异常粪便
5.胆道阻塞大便: 灰白色或陶土色。 6.细菌性痢疾: 粘液脓血便。 7.霍乱: 米汤样便 8.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赤豆汤样大便 9.饥饿性大便: 由于缺乳或辅食添加不及时造 成长期喂养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大便中缺少食 物残渣主要是肠道分泌物,大便呈暗褐色或暗绿 色,次数较多,量少,有粘液。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肠道菌群形成
产生有益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和免疫系统发育。
3
消化酶的合成
小儿逐渐合成出足够量的消化酶,能够更好地消化各种食物。
小儿消化功能的调节与控制
神经调控
中枢神经通过神经冲动调节 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
荷尔蒙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荷尔 蒙,调节胃酸和胃肠运动。
免疫调控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调节细胞 和分子的活性,对消化系统 发挥重要作用。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 点
小儿消化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如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它具有一 些独特的生理特点,包括消化能力的发育与成熟等。
小儿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
咽喉
食物经过口腔进入咽喉,进入食管。
食管
食物通过食管移动到胃部,由蠕动推动。
胃
胃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负责分解和吸收。
肠道
肠道是吸收养分的关键部位,包括小肠和大 肠。
小儿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1 消化能力发展
小儿的消化能力在出生后逐渐提高,适应各类食物。
2 酸碱度调节
小儿的胃酸分泌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胃酸过少或过多的情况。
3 肠道菌群形成
肠道菌群在小儿期发育并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
小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与成熟
1
胃和肠道发育
胃和肠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渐成熟,适应各类食物。
合理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情绪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影响消化系 统功能。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饮食护理与康复
1
饮食调理
根据疾病类型,进行适当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
2
康复运动
根据康复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活动,促进康复。
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解剖护理课件
05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消化系统疾病,医生会开具 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 炎药、止泻药等。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家长需严格按医嘱用药,注意观察宝 宝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手术治疗与护理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 肠梗阻、肠套叠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饮食调整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油 、过甜、过咸的食物,鼓 励多吃蔬菜和水果。
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 习惯,避免病从口入。
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 运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 免疫力。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体检
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体检,检 查消化系统的发育状况和功能。
症状观察
小儿的肝脏重量相对较大 ,代谢功能较强。
小儿的胆囊容量较小,胆 汁分泌量较少。
小儿的胰腺分泌功能较弱 。
在喂养时,应选择适合小 儿年龄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过度油腻的食物。 同时,注意保持饮食卫生 和规律作息,以促进身体 健康成长。
03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
口腔与食道解剖
口腔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 内有牙齿、舌、唾液腺等结构。小儿 口腔黏膜较为娇嫩,容易受伤。
口腔与食道生理特点
口腔与食道生理特点概述
口腔特点
小儿的口腔和食道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 的角色。口腔负责食物的咀嚼和初步消化 ,食道则负责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部。
小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发育不完全 ,唾液分泌量少而稠,口腔黏膜干燥易受 损。
食道特点
护理建议
小儿的食道相对较短,蠕动能力较弱,胃 呈水平位,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是指儿童的消化器官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与成人相比,小儿消化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的器官大小和结构与成人不同。
儿童的口腔较小,牙齿数量较少,牙齿的排列也不完全规则。
儿童的食管较短且较窄,胃的容量较小。
此外,儿童的小肠相对较长,与体重的相对比例也较大。
儿童的大肠和肛门发育尚不完全,肠腔较小,肛门括约肌控制功能较差,导致儿童更容易患有便秘等消化问题。
小儿消化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完全。
在出生前,婴儿主要通过胎盘获得营养,而出生后需要逐渐适应吞咽、吸收和消化食物。
小儿的胃酸分泌较弱,胃蠕动和胃排空功能也不完善,导致小儿消化较慢,容易产生胀气和反酸等问题。
此外,小儿的胰腺和肝脏功能也尚未完全发育,胰酶和胆汁的分泌量较少,影响了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小儿消化系统对食物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有一些特殊要求。
小儿的消化酶活性较低,对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差。
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乳糖酶活性较高,可以消化乳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导致乳糖不耐受。
小儿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较差,脂肪需要胆汁和胰酶的辅助才能被充分吸收。
小儿消化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胃酸分泌和胃肠道的蠕动活动容易受到情绪和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不良和腹痛等症状。
小儿还对食物的口味偏好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喜欢的食物可能会因为味道、颜色或质地而影响消化和吸收。
总的来说,小儿消化系统在解剖和生理上与成人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小儿在消化和吸收食物时更加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中需要特别关注消化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习惯的培养,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 • • •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一般水为1.5~2小时 母乳为2~3小时 牛奶为3~4小时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肠
•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 • 一般为身长的5~7倍 • 或为坐高的10倍
• • • •
肠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 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肠系膜柔软且长,肠管固定性差。 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
胃
• 婴儿胃呈水平位,小儿学会走路后,胃的 位置逐渐成垂直位。 • 小儿胃平滑肌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胃扩张。 • 由于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 发育良好。 • 吸奶时又常同时吸入空气,故易发生溢乳 和呕吐。
• 新生儿胃液中胃酸和酶分泌较少 • 活力低 • 故消化能力差
• 胃容量出生时为30~60ml • 1~3个月为90~150ml • 1岁时达250~300ml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专业 • 制作 临床医学 邓凤娥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目的
• 熟悉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2.正常小儿粪便。 • 难点: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
• 足月儿出生时已有较好的吸吮能力和吞咽 功能,早产儿则较差。 • 新生儿及小婴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 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故口腔 黏膜干燥,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 婴幼儿时期胰液及其消化酶的分泌 • 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疾病的影响而被制 • 故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肠道细菌
• 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 • 出生后细菌很快从口、鼻、肛门侵入肠道。 • 大多集中在结肠和直肠内。
• 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的影响。 • 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 • 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道内的大肠杆菌、 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 乎相等。
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PPT
小儿腹痛的临床特点
病因
(ETIOLOGY)
腹内病变所致腹痛
急性:炎症,梗阻,扭转,穿孔,破裂,痉
挛
慢性:炎症,梗阻,穿孔,肠寄生虫病,囊
肿,肿瘤
腹外病变所致腹痛
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 --腹 内 疾 病
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 --腹内疾病
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 急性腹外
疾病
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慢性腹内疾病
胃肠动力学检查
• 核素检查 • 胃肠测压检查 • 超声检查 • 胃电图 • pH监测
呼气试验
思考题
液体疗法
FLUID THEREPY
武庆斌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Keyword 关键词
Challenge
体液平衡的特点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总量
三定分段补液法(第一个24小时完成)
三定分段补液法
三定分段补液法
三定分段补液法
小结
Case Discussion
参考书目
谢谢!
ABDOMINAL PAIN OF CHILDHOOD
小儿腹痛
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增多。但胰淀粉 酶活性较低,12个月才接近成人,故不宜过早地 (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18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新生儿及幼婴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都较低,
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
19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正常儿童粪便
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 称胎粪。多数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便, 2~3天渐 过渡为黄糊状粪便。
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 应,每日2~4次。
2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牛、羊乳喂养儿粪便为淡黄色,较干厚,有臭味, 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日1~2次。
15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 为3 ~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 胃潴留。
胃容量:出生时30~50ml,1~3个月90~ 150ml,1岁时 250~300 ml 。
16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足月新生儿舌短而宽,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故生 后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早产儿则较差。
小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而发生感染。 新生儿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及唾液中 淀粉酶分泌不足,导致口腔粘膜干燥而易受损且不 宜喂淀粉类食物。 3~4个月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10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端贲门括约 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10个月以下小儿常发 生胃食管反流。
13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性流涎
小儿5~6个月时 唾液分泌明显增多, 但由于婴儿口底浅, 6 又不能及时吞咽,常 发生生理性流涎。
6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特点 临床意义 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而幽门 消 化 功 能 较 差 ; 紧张;胃酸和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少 实 际 进 食 量 常 超 且酶活力较低;新生儿胃容量约为 过 上 述 胃 容 量 ; 30 ~ 60ml , 1 ~ 3 个 月 时 为 90 ~ 胃 排 空 时 间 随 食 150ml,1岁时为250~300ml;水的 物种类不同而异 排空时间为1.5~2h,母乳为2~3h, 牛乳为3~4h 肠 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 易引起感染、变 7 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性差,肠活 态 反 应 ; 易 发 生 动度大;直肠较长,黏膜下层固定 肠 套 叠 、 肠 扭 转 ; 差,肌层发育不良 易发生脱肛
儿 科 学
编委会
主 编 副主编 编 崔明辰 刘 奉 姚跃英 李 新 陈忠英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李 旦 李 新 刘 奉
刘 洋 闫小仙 张国英
陈忠英 郭晓燕 胡小伟
姚跃英 崔明辰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目录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
第三节 腹泻病 第四节 腹痛*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道 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 细菌
8
易发生菌群失调,引 起消化功能紊乱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婴幼儿粪便特点
胎粪
呈墨绿色、 粘稠、无臭 味,多在生 后12h内开 始排出
母乳儿粪便
呈黄色或金黄 色、均匀糊状, 偶有细小乳凝 块,每日排2~ 4次,不臭,呈 9 酸性反应。
羊牛乳儿粪便 呈淡黄色, 较干稠成形,含 乳凝块多,每日 排1~2次,略有 臭味,呈中性或 碱性反应。
7
第一节
肝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特点 临床意义
婴幼儿可触及1~2cm; 不易发生肝硬化;肝 细胞肿胀、变性、坏 死、增生而肿大 3 ~ 4 个月以前不宜喂 淀粉类食物。提倡母 乳喂养。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肝 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 胞再生能力强;在感染、缺 氧、中毒时易发生肿大 胰腺 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 胰液分泌量增多。胃蛋白酶 活性低,消化蛋白质胰蛋白 酶和肠激肽酶。 8
特点 临床意义
一.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 口腔黏膜薄嫩、干燥; <3 个月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 低;5 ~6 个月时唾液分泌明 显增多 易受损伤和感染; 不宜喂淀粉类食 物;常发生生理 性流涎
食管
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 常发生胃食管反 成熟;新生儿食管长约 10cm, 流;插胃管的参 5 1岁约 12cm , 5岁约 16cm,年 考依据 长儿约20~25cmΒιβλιοθήκη 9第二节口炎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 炎症,可由病毒、真菌、 细菌等感染引起,亦可因 局部受理化刺激而引起。 临床以口腔粘膜破损、疼 痛、流涎及发热为特点。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