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期末论文《浅谈先秦墨家思想》
先秦诸子思想总结评述论文
![先秦诸子思想总结评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3d62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3.png)
先秦诸子思想总结评述论文先秦诸子思想总结评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儒、道、墨、法、纵横等各家学派纷纷兴起,这些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先秦诸子。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总结评述。
首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先秦诸子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人们能够实现个人的完善,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提出了“中庸”、“君子”和“五伦”等概念,强调了道德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继承者,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和人性的优越性。
他认为,人们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只有通过正直和修养,才能使自己的本性得到发扬光大。
孟子提出了“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和妻从,上下之义”等观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以《道德经》为代表。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符合宇宙的规律,不应该过度干预自然。
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和“知止不辱,知足不穷”等观点,强调了顺从自然和知足常乐的重要性。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兼爱和精神的平等。
墨子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兼爱,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团结和互助,不分贵贱,实现社会的和谐。
他提出了“非攻”和“兼爱非攻”等观点,强调了和平与爱的重要性。
孙子是军事思想家,也是纵横家学派的创始人。
孙子的思想强调战争策略和实用主义,他提出了众多的军事原则和战略思想,对战争和政治有着深入的见解。
他的代表性著作《孙子兵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军事典籍之一。
以上就是先秦诸子的思想总结和评述。
这些学派各具特点,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强调了人的品德和道德的稳定性;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和平,反对战争和暴力;纵横家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战略思想,对军事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02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墨家篇
![02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墨家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1dd2b7c77da26925c5b0e6.png)
墨家关于墨家的史料很少很少,纠起原因是因为墨学与儒学有着很大的冲突,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为了完善自己的帝王统治,墨学是必须加以抹杀的,儒学则更加“发扬光大”。
那我们现在就要通过历史的推理,去分析,为什么墨家会被“历史”有意掩埋。
墨家是一个以小生产者构建成的一个团体,说直白点就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劳动人民,受压迫者。
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就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态。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平平安安的生活,满足生活的基本条件足矣,没有战争带来的恐惧。
墨家的一系列思想都是围绕老百姓的心理构建出来的。
墨家作为劳动者,自然也具备很高的务实精神。
所以墨家也是科研型门派,对光学、力学、逻辑学等只要涉及民生实际问题的行业都有涉足。
墨家倡导的主要治世思想【兼相爱,交相利】——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这是一种劳动人民希望人格自由,反抗奴隶主贵族压迫的心声。
)很多儒生喜欢用国党的言论,共产共妻,来诋毁墨家。
墨家的意思是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人格,而不是实体的去爱别人老婆。
如果是那样做,就已经是在侵犯别人了。
换言之,用西方文艺复兴后,类似的语言就是“人,生而平等”。
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会彼此有利。
(墨子自己也知道人人不会平白无故的去爱别人,所以他的理由是,你爱别人,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你,这不是互利互惠吗?为什么就一定要打打杀杀呢?)【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与人之间和平。
(这反映出老百姓不希望有战乱,想平平安安生活。
)【尚贤】——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这体现了在当时社会,那些有能力,有智慧的老百姓要创造价值为那些好逸恶劳的贵族服务,老百姓们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待遇。
所以我一再说,我们现代人只是披了件‘现代’外衣的古代人而已。
我们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仍然是好逸恶劳者占据着特权地位,而真正付出劳动者回报极低。
)【节用】——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这体现出了老百姓对贵族的奢华无度,极其厌恶。
浅析先秦儒墨两家的思想差异
![浅析先秦儒墨两家的思想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ade7c5d804d2b160b4ec0fc.png)
浅析先秦儒墨两家的思想差异——以《论语》和《墨子》为例进行对比分析社会学院08历史0803401028 刘雅婧内容摘要:在《韩非子·显学》中总结了战国时期的显学,指出儒家和墨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儒墨两家作为先秦时期的社会显学,在许多方面有着相通甚至是相同之处。
但是从墨子“非儒”和孟子“辟墨”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墨两家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有着差异,甚至是对立。
本文将以《论语》和《墨子》为例,探讨儒家和墨家在“鬼”、“乐”、“利”、“爱”、“命”、等方面的思想差异。
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论语》;《墨子》;思想差异。
《韩非子·显学》开篇第一句就是“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
墨之所至,墨翟也。
”1作为当时的两大显学,儒墨各自的代表人物正是他们的开山鼻祖孔子和墨子。
而研究儒墨的思想,最佳的选择自然是《论语》和《墨子》了。
虽然在《论语》和《墨子》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通或相似的思想,但是从墨子“非儒”和孟子“辟墨”就可以看出儒墨两家的思想存在了巨大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一同从《论语》和《墨子》的文本入手,一起探讨儒家和墨家在“鬼”、“乐”、“利”、“爱”、“命”等方面的思想差异。
一、《论语》远鬼,《墨子》明鬼在《述而》篇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
”2的记载,意思就是说孔子不谈论的东西有: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
因此《论语》中不常提到鬼神,其中明确提到的有两次。
一次为“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3另一次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4在这两次答学生问中,孔子明确了表示了他的远鬼神的观点。
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指出要尊敬鬼神但是要远离鬼神,明白无误的表达了远鬼的思想。
而当季路问怎么侍奉鬼神的时候,孔子更是明确的回答“活人都还没侍奉好,哪里要侍奉鬼神呢。
”表达出对于鬼神之事存而不论的态度。
与《论语》远鬼不同,《墨子》则奉行了明鬼的思想。
浅谈对墨家学派的看法
![浅谈对墨家学派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54f3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a.png)
浅谈对墨家学派的看法浅谈对墨家学派的看法如今,随着世界总体迈向和平发展的轨道,原本一直被人忽视的非传统安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频率传播到人类社会中去,并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因素。
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存在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
这也为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准备了前提。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也受到了墨家学派的一定影响。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的岀身微贱,曾经学习过儒家的儒术,后来由于不满儒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于是就自己创立了墨家学派以抗衡儒家学派。
墨子曾经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流传于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和儒家学说并称“显学”。
公元前5世纪,墨子岀生在以丞工为生活手段的家庭。
墨子从小就学习了家里的木工制作技术,由于聪明又善于思考,他成为杰出的木匠工程师,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收门徒,将自己的学说宣传出去;二是积极地反对兼并战争。
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命题,来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迷茫和困境。
而墨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贡献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价值。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思想,墨子提出该思想主要是出于对当时社会动荡的一种思考。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构建就秉承了墨家学派“兼爱”天下的情怀,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时就曾说:“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立足于当前国际发展的现代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兼爱”的初心,以人类的整体福祉为最终目的。
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邻为善,互利互惠。
其次就是“非攻”了,中国从未有主动侵略别国,侵占别国土地的行为,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中国哲学专题论文-浅探墨家之源
![中国哲学专题论文-浅探墨家之源](https://img.taocdn.com/s3/m/10e959f7f61fb7360b4c6535.png)
浅探墨家之源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盛极一时,这个学派和儒家一起被并称为‚当世之显学‛。
墨子本人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孔子齐名,同被称为‚智者‛和‚圣人‛,《吕氏春秋·当染》篇这样描述他:‚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墨家学派在秦汉之际逐渐趋于衰微,司马迁作《史记》时没有为墨子立传,仅于《孟子荀卿传》末尾附载二十四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
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虽然墨家学派式微,但是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逝。
通过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许多思想家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墨家的烙印。
在秦汉之际的儒家典籍里,可以找到某些原本属于墨家的理念;在游侠的行为中,依稀可以看到墨者们勇于牺牲、乐于助人的身影;在方士们的法术中,甚至可以看到后期墨家的科学思想在实际中的一种扭曲应用。
本文针对墨家思想本源收集了一些观点和讨论,希望能通过对不同看法的比较探索出墨家思想的渊源所在。
首先,关于学派命名,墨家与众不同。
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杂家、纵横家等等都是以其学术宗旨来命名的,只有墨家是以其创始人之姓来命名。
这极易给人造成一种联想,好像‚墨‛也是一种学术宗旨的标志。
近代以来许多学者如江瑔、钱穆以及冯友兰都有这样的怀疑。
江瑔说,所谓‚墨‛大概是垢面囚首、面目黧黑的意思,墨子之学适合于‚墨‛字之义,故以墨名家。
①钱穆则进一步推演说,‚墨‛为古代的刑名之一,转辞为刑徒、奴隶,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所以就被称为‚墨‛了。
②早期冯友兰也认为:‚墨子所主张者为‘贱人之所为’,此其所以见称为墨道也。
‛③不过,这几位学者均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先秦各家各派的名称实际上是由汉人来命名的。
秦汉以前,诸子的名称大都还没有确定,直到司马谈和刘歆总结过去学术、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时,六家九流的说法才最后成立。
‚汉代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刘向、刘歆的总校群书。
先秦墨家学派的思想及其影响
![先秦墨家学派的思想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77ac66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6.png)
先秦墨家学派的思想及其影响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众多学派纷繁涌现,墨家学派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
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思想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其思想和观点据传曾经影响了汉朝、唐朝直至现代的哲学发展。
I. 墨家学派的起源墨家学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创始人为墨子。
墨子在墨家的哲学中,是尊崇兼爱和和平主义的代表。
他认为,如果人们都能够兼爱和守持和平,那么世界上便不会再有战争。
墨子主张实践和领悟世界的规律,而不是发表想法或者诠释抽象的思想。
II. 墨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墨子在其巨著《墨子》中,提出了许多经典的观点和理念。
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即为“兼爱以遏恶,尚同以存乐”。
墨子认为,为了达到和平及克制恶行,人们需要兼爱他人,认识到治理是重要的。
他同时主张“非攻”和“无为而治”,即为在和平和中立之中达到其目的。
III. 墨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的比较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思想观点与孔子学派相似。
然而,墨家与儒家的分歧在于墨子认为修身养性无法实际证明人性的善恶。
此外,墨子还主张世界肯定存在权力和利益之争。
尽管墨子与道家、法家等学派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他们都相信实践是最重要的工具。
IV. 墨家学派的影响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墨家的核心理念“非攻以遏恶”的主张,成为了中国和平思想的代表。
今天,这种思想在中国人民中依然受到重视,成为了人们和平共处、守护和平的指南。
墨子所追求的“兼爱之心”和“非攻之道”,具有现代和全球性的意义。
这种和平共处,不断地被应用来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总结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历程中,虽然与其他学派存在许多分歧,但其请战人性的根源,强调人们应当实践知识,通过和平实现目标等思想理念,仍然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墨家学派所倡导的和平共处思想以及支持太玄和荀子等学派的学术理念,也都对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谈墨家思想
![浅谈墨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45ce517cc7931b765ce1529.png)
浅谈墨家思想墨家文化中断达两千年之久,墨学退出中华文化的主流,这很值得深思。
我认为这是墨家纯结性使然,没有任何一个专制的政府,能够见容于墨家的存在。
确实,墨家与其他诸子百家相比,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其不仅仅是学术的流派,而且是准军事组织,准政治组织,是民间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是智者、学者、演说家、辩论家、技术家及武士的集合,有儒家的责任感,有法家的严谨,有名家的智慧,有道家的广博,有兵家的谋略,有纵横家的才气。
他们自食其力,不依赖于政府,独立于政府,这是何等让一个专制的政权为之心惊胆战。
墨家不是宗教,但我认为其超越宗教,其有宗教的力量,但并没有宗教的崇拜,有宗教的激情,但没有宗教的偏颇。
梁启超曾列举先秦文化的六大不足:一曰论理逻辑思想之缺乏;二曰物理学实学之缺乏;三曰无抗论别择之风;四曰门户主奴之见太深;五曰崇古保守之念太重;六曰师法家数之界太严。
但很令人惊奇的是,墨家正是对这六大不足的补充,换言之,墨家精神,迥异于中华文化的其它分支。
墨家的逻辑学,堪称为中国古代逻辑之高峰,这方面十分有意思,但此处我亦不多谈。
在物理学实学方面,墨家虽然还未能达到古希腊的数学方法水平,但在先秦诸子中,却是雄视一方,而墨子本人在技术方面与鲁班便不分上下,墨家的物理学成就十分的丰富,详细可参看孙中原先生的两本书。
而在抗论别择上,墨家在中国文化中最具有此精神特质,同样,在保守崇古上,虽然墨家也强调古代的经验,但更加强调发展的观点,这也是墨家与儒学的区别之一。
墨家有自己的一套严密的理论,但因为墨家实际上更是实际的践行者,所以与其他门派相比,其思辩精神是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其理论更多是建立在逻辑学与认识论的基础上,而非徒然的门户意气之争,这从墨家的经典中可以见到墨家在钻研其他学术流派上是花了许多时间,而对其异议则是分析判断后以理性的眼光给予评判。
从这几点说来,墨家在两千年前的思想,即使以现代意义看来,仍然在许多方面可称为典范。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e3d72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9.png)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墨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创始人墨子被尊称为墨子先生。
墨家主要思想体系包括兼爱、非攻和尚同,形成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观念。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他们主张“爱人者,兼爱之”。
墨子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关爱和尊重,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墨子反对社会上的等级制度和歧视,主张广泛的人道主义,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这种兼爱思想对于当时孔子等儒家而言是一种新观念,因此墨家与儒家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墨家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非攻的原则。
他们认为战争是不道德和无意义的,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墨子强调通过智慧和道德来实现和平,反对以武力征服他人。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非常激进,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战争和混乱。
墨子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争端,这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思想。
墨家的尚同思想强调了对社会规则和权威的怀疑和批判。
墨子认为,社会的规范和制度应该以道德和公正为基础,而不是等级制度或权力的滥用。
尚同思想主张尊重和平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墨子通过提出对社会制度和权威的批判来推动社会变革,试图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墨家的主要思想具有许多积极的特点。
首先,墨子提出了兼爱思想,强调全人类的平等和普遍关怀,这为后来的人道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次,非攻思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强调了和平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种观念对于减少战争和暴力冲突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墨子的尚同思想批判了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滥用,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墨家的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首先,墨子提倡兼爱,但这种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实现。
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兼爱思想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非攻思想虽然很美好,但在战乱时期可能显得过于理想主义,没有考虑到自卫和保护的必要性。
最后,尚同思想对现有制度的批判并没有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也没有解决权力和统治者的问题。
先秦思想论文总结范文
![先秦思想论文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1e7f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8.png)
先秦思想论文总结范文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片辉煌的篇章。
先秦诸子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为后来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总结,简要概括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在先秦思想中,孔子被誉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孔子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仁、礼、中庸。
孔子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倡仁义道德的实践。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道德规范。
孔子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
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无欲无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则强调“自由自在”和“为道者无劳”,他认为人应该放弃俗务,追求心灵的超越与解脱。
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同样深远,对于培养人们的内省意识和思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观点是兼爱和非攻。
墨子主张“兼爱天下”,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互助和和平。
他主张实用主义,注重发明创造,认为技术发展和实用性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墨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儒家、道家和墨家,先秦时期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学派和思想,如名家、纵横家等。
名家注重文字和辩论技巧,追求名声和声望。
纵横家则重视实用主义和权谋策略,关注政治和国家利益。
这些学派和思想在先秦时期的思想交流和争鸣中,各有千秋,为中国古代思想积淀了丰富的土壤。
总的来说,先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先秦诸子的思想观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思想为后来的学派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先秦思想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
然而,先秦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如儒家重视传统和权威,可能造成个人创新能力的局限;道家强调个体感悟,可能导致思想比较模糊和难以实践;墨家强调实用主义,可能忽视了人性的需求等等。
论文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452f01bed5b9f3f90f1c65.png)
墨者之独特关键词:墨者、独特、兼爱摘要:在诸子思想中,墨家是一支很独特的哲学派别。
虽然和儒家并称显学,但他们的风格差距却很大。
儒家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儒雅的谦谦君子的形象,而墨子和他学生却是一群义勇兼备、特立独行的侠客。
这种勇敢、侠义的风格和气质使得墨家成就自己的道路。
在先秦时期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曾经是个非常显耀的学派,影响非常大。
墨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异别”,反对儒家所提倡的社会等级观念。
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
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
这样,墨学很快成了儒学强有力的对手。
古语云:“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当时墨家的思想是可以和儒家分庭抗礼的。
可是汉代以后墨家几乎有失传的味道,直至清代以后,墨学才又渐渐重回学术界的视线内。
在现今处处高呼“复兴国学”的潮流下,墨家和其他学派一样俨然成了众人追捧的香饽饽。
对于墨家学派我没有做过很深入的研究,只能浅谈我印象中的墨子和墨者。
一、独特的墨家第一,创始人墨子的身世就是个谜。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也只有寥寥数笔的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他的生卒年无据可考,甚至姓名都有不同的说法,因为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姓墨的人,有人说他叫翟乌,有人说因受墨刑而得姓墨,还有人说是因为墨子脸黑而姓墨。
关于他的籍贯更是莫衷一是甚至荒诞不经,司马迁说他是宋人,有人说是鲁人,有人说是楚人,还有人甚至说他是印度人,阿拉伯人。
这侠客来路不明,就更增加了他的神秘感。
第二,墨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挑战孔子的第一人。
《淮南子》里说,墨子最初是儒家的门徒,后来他认识到儒者的礼繁琐而不切用,反对儒家提倡的厚葬,于是毅然决然地背弃儒家,自立门派,自树旗帜,而且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他的学派及思想,到了战国中期孟子之时已经弥满天下,甚至有压倒儒学之势。
我们知道,儒家是靠很多人、群体的力量弘扬开来的,前有孔子,后有曾子、子思,然后是孟子,孟子下面还有荀子,而墨家就只有一个墨子。
中华论理
![中华论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4b9e370b4c2e3f57276350.png)
浅谈先秦哲学家-墨子、荀子中国先秦哲学家思想深邃,知识渊博。
他们的思想及巨作给先秦时期也给当今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
下面我来浅谈一下对我影响较为深远的墨子和荀子。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忘,明鬼,非命等。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
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出了“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百姓谋福利。
这一思想在早些时候就被哲学家提出,为什么人类社会还没意识到这一思想的真理性所在。
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至于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大的灾难。
为什么中国还会出现国内战争?难道国民常从不知道“非攻”这一思想,从没估量到百姓的力量吗?如今,国际争端问题仍会发生,一些国家间甚至有战争的发生。
我想,在战争真的开动之前,国家领导人应该认真学习一下中国哲学家提出的“非攻”思想,并仔细体味其内涵。
我想,如果全人类都真正体会到了这一思想的正确性与真理性,战争就不会再发生,人类就不会再受到战争的迫害。
所有的争端都将通过合适的和平方式来解决。
我想,全人类都在期盼着这种和平世界的到来。
从人类社会发生中,哲学家总结出“非攻”的思想。
让“非攻”的思想进而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吧!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哲学概论期末论文《浅谈先秦墨家思想》
![哲学概论期末论文《浅谈先秦墨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1b2517131b765ce050814ae.png)
浅谈先秦墨家思想【摘要】本文首先简短地讨论了墨家概况,及其消失原因。
粗浅地论述了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最后提出了墨家思想对于当今的启示。
【关键词】墨家先秦诸子墨家消失兼爱非攻一墨家简述及其消失先秦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是没有中央集权的政治压力,“百家争鸣”为后世学人所向往,也是汉唐盛世之溯源。
儒、墨作为先秦两大“显学”,无疑在当时是影响巨大的。
但自汉武帝后,墨家却基本消失[1]。
关于墨家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
一说认为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灭;一说认为墨家组织一直存在,而因汉武帝独尊儒术,社会心态以及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1]而逐渐式微。
甚至还有一说认为墨家的精英在秦始皇残酷绞杀下,借助徐福东渡的千载良机伪装成“百工”,逃到了日本,建立了绵延两千年的以天皇(神武天皇徐福)为国家最高权利象征,以幕府将军(墨家传人)为首席执行官的统治格局。
墨家精神于是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
[2] 而笔者认为,墨家消失的原因有几方面因素:1.墨家的特殊组织形式。
墨家以“钜子”为首领,集权度高,钜子权力极大,可依据墨家律法处置弟子。
这样的集权形式中,集体的整体走向完全依赖于首领的个人倾向,若钜子为人贤能,见识卓著,能够将墨家维持生存,乃至发扬光大。
而若钜子在重大问题上处置失当,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以及后世特立独行思想更难被统治者接受的朝代,墨家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就显得岌岌可危了。
2.对墨者的较高要求。
作为墨者,认同墨家思想至少是其加入动机。
而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与蝇营狗苟不同,高尚的人生追求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实在是一种奢望。
而且墨家要求的“身体力行”,艰苦如苦行僧般的自我克制也非常人所能及,曲高和寡乃是墨家消失的原因之一。
3.墨家所提倡的思想。
只举一例,“非攻”。
在弱肉强食的封建奴隶制下,各诸侯国互相吞并,“非攻”能守和平之道,但不一定是统治者的愿望。
没能进入“官学”作为“治国纲领”,或者说是“教化工具”,墨家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必定为封建帝王所欲除之而后快。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65e6f2af111f18582d05a01.png)
交流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刘 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本文谈论墨家的哲学是天人学的哲学观念。
这个哲学观念从几点话题来谈:第一,如何看待人?第二,如何看待社会?社会是什么的话题。
第三,如何看待天?这三个话题我们分条列项逐个来谈。
最终总结出了墨家的哲学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墨家;劳动者;互相协助;义理之天先秦墨家这个是一个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战国末年的一个大的学派,它是墨翟创始的。
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后期墨家,它的学术影响力在先秦时期是跟儒家并驾齐驱的,并称为显学。
墨家在哲学上的贡献就是它找到了第三种讲哲学的进路:人天学。
儒家哲学的选择是“人道学”,道家哲学的选择是“天道学”,墨家哲学的选择是“天人学”的哲学方向。
墨家的理论诉求跟道家、儒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解构传统的天命观,要把天管人的思想破除掉,他的讲法跟孔子的讲法有类似的地方,从抬高人的价值,从重新认识人,把那个天神撇在一边,这是从人道学方向讲起的。
但是它区别于儒家哲学思想就在于它不但要谈人,还要从人谈到天,重新建构一个天的观念也即人天学。
墨家所谈“天”的内容变化了,不是传统的天命观所讲的天而是义理之天,是一种道义的担保者。
墨家从人讲到天具体是从他们的主张表现出来的:兼爱、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非攻、尊天、事鬼。
他的这十项主张都是围绕人的话题展开的,谈天不过是为了谈人。
墨家讲的天其实是保留了外壳更新了内容的,因为这个天是没有主宰的意思而且墨家是反对命,所以墨家只谈天而不谈命的。
墨家在人天学哲学理论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就这么几点话题:第一,如何看待人?站在墨家的角度问人是什么。
第二,如何看待社会?社会是什么的话题。
社会是一个互助体,它要有一个终极的担保那就是超出人之上的天来作为人道原则的一个担保。
第三,如何看待天?这三个话题我们分条列项逐个来谈。
一、如何看待人?先秦时期对于人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道家理解的人是自然人,人是自然中的一物不是天神的奴仆,但是道家对人的认识只停留在人是自然存在而没有意识到人是社会的存在。
先秦哲学思想论文
![先秦哲学思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58adea524de518964b7d8e.png)
先秦哲学思想电科1102班侯晓林 1110940226摘要: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核心概念简析;2.先秦哲学儒墨道法思想内在联系解析;3.先秦哲学中儒家对后世思想史的现实影响。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仁者爱人之意。
仁是“道”的体现,道是天道与人道的归一。
先秦以前,“仁”是指个人的身心关系,儒家将其放大,“二人”成“仁”,是个人与他人的统一。
“仁”就是成就自己完善的人格,并且展开社会的责任与抱负。
从具体来说,在儒家思想中,有两个东西很重要,那就是“忠”和“恕”。
“忠”的体现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体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实际上“忠恕”是“仁”的一体两面,不能人为的割裂。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
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道家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中国哲学墨家论文
![中国哲学墨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1029ccfc4ffe473268ab4a.png)
中国哲学墨家论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哲学墨家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选取消费观作为横截面,着重分析马克思适度消费思想与中国墨家合理消费理念的内在一致性,意在说明中国墨家思想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土壤,而这一文化土壤亦是何其深厚。
以下是我整理...选取消费观作为横截面,着重分析马克思适度消费思想与中国墨家合理消费理念的内在一致性,意在说明中国墨家思想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土壤,而这一文化土壤亦是何其深厚。
以下是我整理的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篇一[摘要]欲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的文化土壤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中国的文化土壤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
但以往学者对中国文化土壤的研究视线基本上都停留在甚至可以说局限在中国儒家身上,思路远远没有打开。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绝不限于儒家,其他流派的思想文化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例如中国的墨家思想即是如此。
选取消费观作为横截面,着重分析马克思适度消费思想与中国墨家合理消费理念的内在一致性,意在说明中国墨家思想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土壤,而这一文化土壤亦是何其深厚。
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墨家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土壤;消费观[中图分类号]G120;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2-0075-04一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当然是在德国。
就其"本源"来讲,马克思主义是从西方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的。
浅论墨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毕业论文范文_
![浅论墨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毕业论文范文_](https://img.taocdn.com/s3/m/f54e2c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5.png)
浅论墨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墨家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学术流派,和儒家并称“显学”。
墨家学派能在百家争鸣之中涌现而出绝非偶然。
这和墨子的人格魅力以及其学说的合理之处有着必然联系。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墨子名翟,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
据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儒家典籍。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弃了儒学,对儒学进行批判,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一)尚贤、尚同、非攻的政治理想“尚贤、尚同、非攻”是墨子的重要政治主张,是墨家的政治理想。
尚贤,指的就是尊重、注重贤者,唯才是举。
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任贤使能。
墨子主张“尚贤为政之本”。
他强烈反对周朝以来任人唯亲,世卿世禄的制度,主张统治者不应局限于血缘的范围内,应该从各阶层中选拔录用真才实学之人,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和权力,同时罢黜那些只会尸位素餐的人。
尚同,指下级要统一于上级,政令要畅通。
墨子认为人越多,人们所持的不同意见就越多,进而是非就越多。
下级应对上级服从,一乡之人要统于乡长,一国之人要统于国君,甚至国君也要统于上天。
每级的行政长官都由贤能之人担任。
非攻,指的是反对侵略,主张和平。
由于所处时代,墨子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
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认为战争对国家,对人民都是有着很大的伤害。
(二)尚贤、尚同、非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当前,挑战当前,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应该给大学生们树立一种“尚贤”的理念。
有才学,有能力的青年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目前的教育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以求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
“尚同”的当代意义是吸取墨家思想中精华的部分,让大学生有一个整体大局的观念,从大局出发,强化集体主义观念,上下一心,统一于党的指导思想。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ff0f0efd0a79563c1e72f7.png)
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谈墨家“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和儒家并称当世两大显学。
墨子作为墨家的始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十大思想主张。
其中的“兼爱”思想是其思想核心,其它九项主张都是在这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正如梁启超《墨子学案》所言:“墨学所标纲领,虽说十条,其实只从一个基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
“兼爱”是墨家思想的精华,它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和对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在墨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
《墨子·兼爱中》有言:“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他认为天下混乱的真正原因是人不相爱。
既然人们不相爱是世间战乱、灾难的根源,那么墨子便提出他“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的“兼爱”思想,他认为只有这样天下的“祸篡怨恨”才会“不起”,只有这样才可以“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从而人们对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种无差等的爱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世间太平,天下大治的局面。
儒家推行的“仁爱”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墨子·非儒》)的差等之爱。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这种随着亲缘疏远而递减的亲亲之爱与墨家的无差等的兼相爱大相径庭。
所以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墨子也认为儒家推崇的“执有命者”是“天下之大害”(《墨子·非命上》),二者似乎水火不容。
但据《淮南子.要略》中的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丧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5c06429af45b307e87197b5.png)
学院:法学院班级:10级(3)班姓名:***学号:************浅谈墨家思想及其应用人生于世,俯仰之间,微如沧海浮游,人于造化太过渺小。
然而,张若虚在其千古名著《春江花月夜》中却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与整个宇宙是渺小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其与天地同在。
静心沉思,畅游整个中华历史长河,忆起那百花争鸣,群雄涿鹿惊心动魄的春秋时代。
谁人伏蛰三载,一鸣惊人,东向挥剑,恣意笑谈,敢问天下九鼎,轻重几何;谁人卧薪尝胆,忍辱含垢,三千越甲可吞吴;谁人痛削三指,勿忘国耻,,举国高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又是谁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又是谁兼爱,非攻,行走天下。
不错,这些令人鲜血滚动,畅想膜拜都存在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春秋战国时期。
于我看来,若是将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比作一片波涛汹涌汪洋,那么楚庄、勾践、秦皇等便是那浪遏飞舟,江头弄潮的健儿,时势造就英雄;百花齐放的诸子百家正是那汪洋浪起时的朵朵浪花。
占不得兵家时代的主流,却也不能为之忽略,潜移默化,丝丝入扣,牵动时代格局。
然而,比之于刑罚苛刻的法家思想,儒家的仁爱更得人心,比之于脱离兵家时代的儒家,墨家的兼爱,侠义更令人欣赏。
因此,本文便是围绕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思想及其应用展开论述。
一、墨家及其形成发展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墨家创始人是墨子。
而对于墨子的身份却是众说纷纭,记得在大型历史剧《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墨子出场便是一身白衣,一双赤足,又在神秘的商山之中,给人感觉便是遗世独立,飘若谪仙。
而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
《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
浅谈墨家思想
![浅谈墨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f7ef10376c66137ee06199c.png)
浅谈墨家思想墨子的学术思想主要来自对春秋末期社会政治变化的深刻认识,对小生产者生活现状和要求改变处境的愿望的实际体验;其次则继承了前代文化和前人学术思想资料。
墨子的基本哲学思想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春秋无义战。
当时贵族之间不断地进行残酷的掠夺战争。
墨子接近劳动者,同情小生产者,对他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有深刻的认识,因而他反对侵略战争,希望实现和平,希望“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墨子的“非攻”主张不是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反对“强凌弱,众暴寡”的非正义的战争。
他并不反对暴力、保卫和平的战争,而且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抵抗暴力。
兼爱:完全的博爱墨子“非攻”的主张的理论基础就是“兼爱”的学说。
墨子不但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并且企图消灭一切侵略战争的根源。
墨子认为当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是由于“不相爱”。
如果要天下治而不乱,那只有做到“兼相爱、交相利”,以“兼”来代替“别”。
“兼”,在墨子看来是大公无私、关心别人如同关心自己一样的高尚品质。
和“兼”相对立的是只顾自己、不为旁人设想的自私自利的恶劣品质,墨子把这种品质叫做“别”。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墨子认为动人的音乐虽然好听,但不能解决广大人民最迫切的生活问题。
他还指出王公大人欣赏音乐歌舞就是“亏夺民衣食之财”,以及音乐艺术的享乐给国家政治和生产所带来的损失。
墨子反对当时贵族奢侈腐化的享乐生活,指出他们的享乐是建立在广大劳动者的饥寒痛苦之上的。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墨子提出“非命”的主张,主要用意在于教人不要坐等命运的支配。
墨子认为一个人的富贵贫贱和国家的治乱不是命定的,而是由主观的“力”决定的。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墨子从“国家人民之大利”的立场提出了节用的原则,他主张生活所需的东西应以实用为宜。
反对华而不实,铺张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先秦墨家思想
【摘要】本文首先简短地讨论了墨家概况,及其消失原因。
粗浅地论述了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最后提出了墨家思想对于当今的启示。
【关键词】墨家先秦诸子墨家消失兼爱非攻
一墨家简述及其消失
先秦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是没有中央集权的政治压力,“百家争鸣”为后世学人所向往,也是汉唐盛世之溯源。
儒、墨作为先秦两大“显学”,无疑在当时是影响巨大的。
但自汉武帝后,墨家却基本消失[1]。
关于墨家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
一说认为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灭;一说认为墨家组织一直存在,而因汉武帝独尊儒术,社会心态以及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1]而逐渐式微。
甚至还有一说认为墨家的精英在秦始皇残酷绞杀下,借助徐福东渡的千载良机伪装成“百工”,逃到了日本,建立了绵延两千年的以天皇(神武天皇徐福)为国家最高权利象征,以幕府将军(墨家传人)为首席执行官的统治格局。
墨家精神于是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
[2] 而笔者认为,墨家消失的原因有几方面因素:
1.墨家的特殊组织形式。
墨家以“钜子”为首领,集权度高,钜子权力极大,可依据墨家律法处置弟子。
这样的集权形式中,集体的整体走向完全依赖于首领的个人倾向,若钜子为人贤能,见识卓著,能够将墨家维持生存,乃至发扬光大。
而若钜子在重大问题上处置失当,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以及后世特立独行思想更难被统治者接受的朝代,墨家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就显得岌岌可危了。
2.对墨者的较高要求。
作为墨者,认同墨家思想至少是其加入动机。
而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与蝇营狗苟不同,高尚的人生追求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实在是一种奢望。
而且墨家要求的“身体力行”,艰苦如苦行僧般的自我克制也非常人所能及,曲高和寡乃是墨家消失的原因之一。
3.墨家所提倡的思想。
只举一例,“非攻”。
在弱肉强食的封建奴隶制下,各诸侯国互相吞并,“非攻”能守和平之道,但不一定是统治者的愿望。
没能进入“官学”作为“治国纲领”,或者说是“教化工具”,墨家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必定为封建帝王所欲除之而后快。
4.墨家著述。
坦诚地说,《墨子》我看过一点片段,《兼爱》《节用》等章节用词尚显通俗,而至于《墨子》中关于战法,备战守城的内容,则是完全看不懂,“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
”[3]
二墨家主要思想及主张
1.兼爱
梁启超认为墨家思想的“根本观念”是“兼爱”[4]。
兼爱作为论述墨家思想必提的第一条,也应算其各种主张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墨家主张“兼相爱”,而这种兼爱与儒家的“仁”不同。
墨家的兼爱指无等级差别的博爱,不单单是儒家的“亲亲”。
墨子还在《墨子·兼爱》中论述,有赞同兼爱和不赞同兼爱的两个士人,对待朋友亲人态度迥异,而当危难有求之时,“我以为当其於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之人,必寄托之于兼之有是也。
”
墨子以几个排比段落“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提出人们会将重要的事托付给兼爱的人,人们必定希望别人兼爱,而欲人兼爱,则只有人人兼爱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
2.非攻
非攻并非指完全反对战争,而是指反对不正义的战争。
在当时,墨家弟子即奔走在诸侯列国之间,为各国反抗侵略而慷慨赴战。
《墨子·公输》也记述了墨子说服鲁班(公输般)放弃帮助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的历史。
这种“非攻”,不但在当时显得先进,即便是今天仍然与世界和平的理念相似,符合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
各国发动的种种战争,其原因难以启齿,但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却受到国际上的普遍赞誉,为阻止东欧、非洲部分国家的种族屠杀,联合国维和部队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其所为不就是“非攻”的践行吗?
3.尚贤
《道德经》中曾对“尚贤”提出疑问,认为“不尚贤,使民不争”。
而个人认为《道德经》对于理想社会的论述较含有“乌托邦”的意味,讲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不强施影响的“无为而治”确是管理良策,但对“不尚贤”笔者持保留意见。
墨子的“尚贤”提倡“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这也体现在墨家组织中,不论弟子身份低微,只要认同墨家思想并可身体力行即可加入。
这也是一种与“唯出身论”相反的“尚贤”思想,这比孔子的“有教无类”更胜一筹,“有教无类”只说弟子可以教育,而未如墨家般彻底,直接无视等级尊卑而选拔人才。
这种讲求公平的“尚贤”思想即便是今天仍然受人推崇。
4.非乐,节用,节葬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荒淫无度,作为奴隶主性质的封建诸侯作乐无度,复杂的礼乐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墨子提倡的“非乐”,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封建诸侯所喜爱,而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编钟制造、演奏。
“节用”提倡节约,反对奢侈享乐,也是明显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扩大消费”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奢侈浪费,而是指将物资运用到合适的地方,以适度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来拉动经济。
墨子对于一系列的礼仪规范的简化,无疑是务实的,虽然在墨家的执行过程中,有过于苛刻之嫌,但也仅是对其组织内部而言,墨家没有作为地方割据势力进行执政,也未见有墨家要求普通民众遵守墨家弟子需恪守的艰苦的物质条件。
三墨家思想对当今的启示
墨家讲“务实”,即便是论述“兼爱”,也要自问自答式地提出,有人说兼爱不实用,而墨子怎样回答进行反驳,而墨家也实际上以其行动来诠释了“实践”的重要性。
当孔子四处讲学,在各君主处碰壁时,墨翟则组织弟子奔走于各国的战场前线,去追求心中的公平与正义;当公输般摆出“棋谱”被墨翟破解攻势时,墨家持利剑却依然能够坚守“兼爱”,“非攻”;当后人们被西方的船坚利炮被迫打开国门时,才发现两千年前有位先贤已经能够掌握基础的几何学、光学知识,论述了杠杆原理。
当国人逃难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时,才想起中华大地上曾经出现过那么一个自律,严谨的组织,它们有“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组织纪律,有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与军事技能,居然能为了别国安危奔走呼号,自己“衣衫褴褛”,“墨突不黔”。
墨家,如流星般划过历史,但却留下了熠熠光辉。
墨家虽然只留下了短短的53篇著述和史记中23个字的描述,但墨家短短两百年的历史却足以让我们骄傲。
组织形式上的墨家在历史上消失了,但墨家精神仍然保留了下来,成为民族精神中细微却未断的一支血脉。
今世之世,仍待墨者。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墨家
/wiki/%E5%A2%A8%E5%AE%B6
[2] 杨喜平,偌大中华,为何没有墨家的容身之处?
/blog/Infor_detail.aspx?ID=338&articleId=27234 [3] dr.bear 墨学遗存在日本?战国墨家为何在中国神秘消失?
/group/article/158166.html
[4] 梁启超,墨子学案,1922
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员工姓名:递交报告日期:
实习部门:实习日期:
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