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必考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必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066e7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a.png)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必考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已知3y=,则2xy的值为()A.15-B.15C.152-D.1522.若实数m、n满足02m-,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是()A.12 B.10 C.8或10 D.6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 B2=4C 4 D)2=﹣44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5.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A.4237x yx y+=⎧⎨+=⎩B.2311546a bb c-=⎧⎨-=⎩C.292xy x⎧=⎨=⎩D.284x yx y+=⎧⎨-=⎩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C、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A.∠BAC=∠DCA B.∠BAC=∠DAC C.∠BAC=∠ABD D.∠BAC=∠ADB 7.老师设计了接力游戏,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分式化简,规则是:每人只能看到前一人给的式子,并进行一步计算,再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人,最后完成化简.过程如图所示:接力中,自己负责的一步出现错误的是()A.只有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8.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A.6折B.7折C.8折D.9折9.如图,点E在CD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A.∠1=∠2 B.∠3=∠4 C.∠5=∠B D.∠B +∠BDC=180°10.如图,函数y1=﹣2x 与y2=ax+3 的图象相交于点A(m,2),则关于x 的不等式﹣2x>ax+3 的解集是()A.x>2 B.x<2 C.x>﹣1 D.x<﹣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81________.2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3.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333x ax x+--=2a无解,则a的值为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________.5.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 =________°.6.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06°,EF、MN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点E、N在BC上,则∠EAN=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1)211x x-=+(2)2216124xx x--=+-2.先化简,再求值:(x+y)(x﹣y)+y(x+2y)﹣(x﹣y)2,其中3,y=23.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1)求证:方程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请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并求以此两根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4.如图,过点A (2,0)的两条直线1l ,2l 分别交y 轴于B ,C ,其中点B 在原点上方,点C 在原点下方,已知AB=13.(1)求点B 的坐标;(2)若△ABC 的面积为4,求2l 的解析式.5.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的图象交于点A (-3,m +8),B (n ,-6)两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 的面积.6.我校组织一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租金为每辆220元,60座客车租金为每辆300元.(1)这批学生的人数是多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2)若租用同一种客车,要使每位学生都有座位,应该怎样租用合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B3、B4、C5、A6、C7、D8、B9、A10、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2、0x ≥且1x ≠. 3、1或124、1.55、956、3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1)x=1;(2)方程无解2、3xy,33、(1)略;(2)4或4+.4、(1)(0,3);(2)112y x =-. 5、(1)y=-6x,y=-2x-4(2)8 6、(1)240人,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5辆;(2)租4辆60座客车划算.。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eca4744afe04a1b171de3c.png)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小明搬来一架 3.5 米长的木梯,准备把拉花挂在 2.8 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脚的距离为( )A .2.7 米B .2.5 米C .2.1 米D .1.5 米2.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 C .当90ABC ︒∠=时,它是矩形 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3.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12a b +--的结果是( )A .3a b -+B .1a b +-C .1a b --+D .1a b -++4.周末小丽从家里出发骑单车去公园,因为她家与公园之间是一条笔直的自行车道,所以小丽骑得特别放松.途中,她在路边的便利店挑选一瓶矿泉水,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愉快地到了公园.图中描述了小丽路上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B .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C .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分钟D .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 5.若正比例函数y =mx (m 是常数,m≠0)的图象经过点A (m ,4),且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m 等于( )A .2B .﹣2C .4D .﹣46.如图,要测量被池塘隔开的A ,B 两点的距离,小明在AB 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D ,E ,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D ,E ,连接DE ,现测得DE =45米,那么AB 等于( )A .90米B .88米C .86米D .84米7.《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问题,其意思是:现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3尺,牵着绳索退行,在离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请问绳索有多长?若设绳索长度为x 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82﹢x 2 = (x ﹣3)2B .82﹢(x +3)2= x 2C .82﹢(x ﹣3)2= x 2D .x 2﹢(x ﹣3)2= 82 8.菱形周长为40cm ,它的条对角线长12cm , 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A .24B .48C .96D .36 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5+=B .3262=C .235=gD .1333÷= 10.要使代数式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B .3x >C .3x ≥D .3x ≤ 11.如图,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且∠ADE :∠EDC=3:2,则∠BDE 的度数为( )A .36°B .18°C .27°D .9°12.如图,在Rt ABC △中,90B ∠=︒,6AB =,9BC =,将ABC △折叠,使点C 与AB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交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则线段BN 的长为( )A .3B .4C .5D .6二、填空题13.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 (3,2),且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B (0,2- ),则这个一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14.当直线y=kx+b 与直线y=2x-2平行,且经过点(3,2)时,则直线y=kx+b 为______.15.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5cm ,对角线AC =6cm ,则其面积为_____cm 2.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是x 、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则OC 的最大值为_____.17.一组数据4、5、a 、6、8的平均数5x =,则方差2s =________.18.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9cm ,AB=3cm ,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则重叠部分(△BEF)的面积为_________cm 2.19.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 ,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_____.20.如图,在∠MON 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A 、OB ,使OA =O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AB 、OC .若AB =2cm ,四边形OACB 的面积为4cm 2.则OC 的长为_____cm .三、解答题21.如图,正方形网格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若C 在格点上,且满足13,32AC BC ==(1)在图中画出符合条件的ABCV;(2)若BD AC⊥于点D,则BD的长为.22.计算:16(23)(23)27 3+-+-.23.如图,一个没有上盖的圆柱形食品盒,它的高等于24cm,底面周长为20,cm在盒内下底面的点A处有一只蚂蚁,蚂蚁爬行的速度为2/cm s.(1)如图1,它想沿盒壁爬行吃到盒内正对面中部点B处的食物,那么它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盒的厚度和蚂蚁的大小忽略不计,下同)(2)如果蚂蚁在盒壁.上爬行了一圈半才找点B处的食物(如图2),那么它至少需要多少时间?(3)假如蚂蚁是在盒的外部下底面的A处(如图3),它想吃到盒内正对面中部点B处的食物,那么它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1)在图1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如图3,点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求∠ABC的度数.25.一天李师傅骑车上班途中因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单位,如图描述了他上班途中的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李师傅修车用了多时间;(2)修车后李师傅骑车速度是修车前的几倍.【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仔细分析题意得:梯子、地面、墙刚好形成一直角三角形,梯高为斜边,利用勾股定理解此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2.1(米).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善于提取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详解】解: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 选项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 选项正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 选项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判定的关键.3.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数轴上两点的位置确定1a +和2b -.【详解】观察数轴可得,1a >-,2b >,故10a +>,20b ->,∴ ()12a b =+--12a b =+-+3a b =-+故选:A.【点睛】. 4.C解析:C【解析】解:A.小丽从家到达公园共用时间20分钟,正确;B.公园离小丽家的距离为2000米,正确;C.小丽在便利店时间为15﹣10=5分钟,错误;D.便利店离小丽家的距离为1000米,正确.故选C.5.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再结合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y=mx(m是常数,m≠0)的图象经过点A(m,4),∴m2=4,∴m=±2,∵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m<0,∴m=﹣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AB=2DE=90米.【详解】解:∵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12 AB.∵DE=45米,∴AB=2DE=90米.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7.C解析:C【解析】【分析】设绳索长为x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设绳索长为x尺,可列方程为(x-3)2+82=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互相垂直,由勾股定理得出BO的长,进而得其对角线BD的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菱形的周长为40,∴AB=BC=CD=AD=1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2,当AC=12,∴AO=CO=6,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O=8,∴BD=2BO=16,∴菱形的面积=12AC•BD=96,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BO的长是解题关键.9.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23=,故错误;B2C、原式,故C错误;=,正确;D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1.B解析:B【解析】试题解析:已知∠ADE:∠EDC=3:2⇒∠ADE=54°,∠EDC=36°,又因为DE⊥AC,所以∠DCE=90°-36°=54°,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DOC=180°-2×54°=72°所以∠BDE=180°-∠DOC-∠DEO=18°故选B.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DN的长,即可求BN的长.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 CN【详解】AB=,Q是AB中点,6D∴==,AD BD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DN CN∴=-=-,9BN BC CN DN在Rt DBN V 中,222DN BN DB =+,22(9)9DN DN ∴=-+,5DN ∴=4BN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y=x-2【解析】【分析】一次函数关系式y=kx+b 将AB 两点坐标代入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可求kb 的值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详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y=kx+b 将A (32)B (0-2)代入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解析:y=43x-2. 【解析】【分析】一次函数关系式y=kx+b ,将A 、B 两点坐标代入,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可求k 、b 的值,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详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y=kx+b ,将A (3,2)、B (0,-2)代入,得 322k b b +⎧⎨-⎩==,解得432k b ⎧⎪⎨⎪-⎩==,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43x-2. 故答案为:y=43x-2. 【点睛】此题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 14.y=2x ﹣4【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可得出k=2再根据直线y=kx+b 过点(32)利用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b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 值即可求y=kx+b 【详解】解:∵直解析:y=2x ﹣4【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可得出k=2,再根据直线y=kx+b 过点(3,2)利用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值,即可求y=kx+b.【详解】解:∵直线y=kx+b与直线y=2x-2平行,∴k=2.又∵直线y=kx+b过点(3,2),∴2=2×3+b,解得:b=-4.∴y=kx+b=2x-4.故答案为y=2x-4.【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已经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关键是求出k和b的值.15.24【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另一条对角线BD的长然后再求面积即可【详解】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5cm对角线AC=6cm∴AC⊥BDAO=CO=3cmBD=2BO∴BO==4(cm解析:24【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另一条对角线BD的长,然后再求面积即可.【详解】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5cm,对角线AC=6cm,∴AC⊥BD,AO=CO=3cm,BD=2BO,∴BO=22AB AO=4(cm),∴BD=8cm,∴S菱形ABCD=12×6×8=24(cm2),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以及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6.【解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则BE=×2=1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C E=∵∠AOB=90°点E是AB的中点∴OE=BE=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三点共线时OC最大∴OC的最大5+1【解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则BE=12×2=1,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AOB=90°,点E是AB的中点,∴OE=BE=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三点共线时OC最大,∴OC的最大值..【点睛】运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各性质并确定出OC最大时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17.4【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其平均数为5求得a的值然后再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5+a+6+8)=5×5解得a=2则这组数据为45268的平均数为5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s解析:4【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其平均数为5求得a的值,然后再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5+a+6+8)=5×5,解得a=2,则这组数据为4,5,2,6,8的平均数为5,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s2= 15[(4-5)2+(5-5)2+(2-5)2+(6-5)2+(8-5)2]=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意义、计算公式,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8.5cm2【解析】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BC=DC∠BCF=∠DCF=90°又知折叠使点D和点B重合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F=CF在RT△BC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2+CF2=B解析:5cm2【解析】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BC=DC,∠BCF=∠DCF=90°,又知折叠使点D 和点B重合,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F=CF,在RT△BC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2+CF2=BF2,即32+(9-BF)2=BF2,解得BF=5,所以△BEF的面积=12BF×AB=12×5×3=7.5.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翻折前后两个图形能够重合找出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2BF=AF=1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过点A作AF⊥BC于F在Rt△ABC 中∠B=45°∴BC=AB=2BF=AF=AB=解析:31-【解析】【分析】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2,BF=AF=1,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过点A作AF⊥BC于F,在Rt△ABC中,∠B=45°,∴2AB=2,BF=AF=22AB=1,∵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AD=BC=2,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AD AF-3∴33,3-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根据作法判定出四边形OACB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作图AC=BC=OA∵OA=OB∴OA=OB=BC=AC∴四边形OACB是菱形∵AB解析:【解析】【分析】根据作法判定出四边形OACB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作图,AC=BC=OA,∵OA=OB,∴OA=OB=BC=AC,∴四边形OACB 是菱形,∵AB =2cm ,四边形OACB 的面积为4cm 2, ∴12AB •OC =12×2×OC =4, 解得OC =4cm .故答案为:4.【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目中作图的过程得出线段的等量关系.三、解答题21.(1)见解析; (2)51313【解析】【分析】(1)结合网格图利用勾股定理确定点C 的位置即可得解;(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出关于BD 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3AE =,2CE =;3BF CF ==∴2213AC AE CE =+=2232BC BF CF +=∴ABC V 即为所求.(2)如图:∵由网格图可知5AB =,3CH =,13AC =32BC =22ABC AB CH AC BD S ⋅⋅==V 13532BD ⋅⨯= ∴1313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网格图中的的运用,本题需仔细分析题意,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2.13【解析】【分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然后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即可.【详解】解:原式=234333-- =1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3.(161s ;(2)329s ;(3349s【解析】【分析】(1)从A 到B 有两种走法:从内壁直接爬过去和从盒子底部直接爬过去,画出展开图,求出AB 的长度,比较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3)要求圆柱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正方体展开,作出B 关于边EF 的对称点D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 的长,再算出时间.【详解】(1)图1展开图,如图①、图②所示:图①中(直接沿着盒壁爬过去):261AB = 图②中(沿底面直径爬过去再竖直爬上去):2012AB π=+2026112π<+Q261261t s ∴=÷=(2)如图:蚂蚁走过的最短路径为:223012629AB =+=cm ,所用时间为:6292329s ÷=;(3)如图2,作B 关于EF 的对称点D ,连接AD ,蚂蚁走的最短路程是AP+PB=AD ,由图可知,AC=10cm ,CD=24+12=36(cm ),2236101396+=,1396349s ), 从A 到C 349秒.【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450【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画出边长为的正方形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和已知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即可;(3)连接AC、CD,求出△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1)如图1的正方形的边长是,面积是10;(2)如图2的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如图3,连接AC,因为AB2=22+42=20,AC2=32+12=10,BC2=32+12=10,所以AB2= AC2+ BC2,AC=BC∴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4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5.(1)5分钟;(2)2倍【解析】【分析】(1)观察图象可得李师傅离家10分钟时开始修车、离家15分钟修完车,两数相减即可得解;(2)观察图象可得李师傅修车前后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即可求得相应的行驶速度,两速度相除即可得解.【详解】解:(1)由图可得,李师傅修车用了15105-=(分钟);(2)∵修车后李师傅骑车速度是200010002002015-=-(米/分钟),修车前速度为1000100=(米/分钟)10÷=∴2001002∴修车后李师傅骑车速度是修车前的2倍.【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的能力,需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部分图象的变化趋势.。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ba6ab5a8102d277a22f40.png)
∴DM= AD=3,CM⊥AD,
∴CM=
=3 ,
∴PA+PM=PC+PM=CM=3 .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菱形的性质.注意准
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22.计算:
(1) 32 20 50 80
(2) 3 1 1 1 2 2 36 5
(3) 2 9x 7 x 3x 1 3 18x
3
2
x2
2
(4) 2 3 5 2 6
23.已知,如图, BD 平分 ABC 交 A的中点, 连接 DE ,且 DE / / BC . (1) 求证: BE CF ; (2)连接 DF ,若 AB BC 5 , AC 6 ,求四边形 BEDF 的面积.
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 80~100 元范围内;
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 40~60 元范围内;
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 60~100 元范围内;
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 80 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B.30cm2
C.60cm2
D.75cm2
3.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6,∠ABC=60°,M 为 AD 中点,P 为对角线 BD 上一动点,
连接 PA 和 PM,则 PA+PM 的最小值是( )
A.3
B.2
数学八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数学八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37ce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2.png)
数学八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0.5B. √2C. 0.33333...D. 3答案:B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是:A. 0B. 1C. -1D. 2答案:A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第三边长x满足的条件是:A. 1 < x < 7B. 0 < x < 7C. 1 < x < 5D. 0 < x < 5答案:A4. 函数y=2x+3的图象不经过第几象限?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C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A. 5B. -5C. 0D. 10答案:A6.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5B. -5C. 0D. 5或-5答案:D7. 下列哪个选项是偶数?A. 2B. 3C. 5D. 7答案:A8. 一个数的倒数是1/3,那么这个数是:A. 3B. 1/3C. 3/1D. 1答案:A9. 一个数的平方是9,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3B. -3C. 9D. 3或-3答案:D10. 一个数的立方是-8,那么这个数是:A. 2B. -2C. 8D. -8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62.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83. 一个数的倒数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24.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______。
答案:5或-5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7,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7三、解答题(共50分)1. 解方程:2x - 3 = 7。
(10分)答案:x = 52. 计算:(3x^2 - 2x + 1) - (x^2 + 3x - 4)。
(10分)答案:2x^2 - 5x + 5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1c60e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7.png)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C ,∠B=∠DB .AB ∥CD ,AB=CDC .AB=CD ,AD ∥BCD .AB ∥CD ,AD ∥BC2.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a =2,b =3,c =4B .a =4,b =4,c =5C .a =5,b =6,c =7D .a =5,b =12,c =133.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B C .D 4.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x≤﹣3B .x≥﹣3C .x <﹣3D .x >﹣35.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2B A ∠=∠,则C ∠的度数为().A .120︒B .60︒C .30︒D .15︒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C .两组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7.如图,矩形ABCD 中,AB=3,两条对角线AC 、BD 所夹的钝角为120°,则对角线BD 的长为A .B .C .33D .38.如图,在矩形ABCD 中,84AB BC ==,,将矩形沿对角线AC 折叠,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A .12B .10C .8D .69.如图,正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BD 上,且BE =CD ,则∠BEC 的度数为()A .22.5°B .60°C .67.5°D .75°10.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PE ⊥BC ,PF ⊥CD ,垂足分别为点E ,F ,连接AP ,E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P=EF;②∠PFE=∠BAP;③2EC;④△APD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1.在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四边形ABCD 中,AD ∥BC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经过思考,小明说“添加AD=BC”,小红说“添加AB=DC”.你同意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12.如图,菱形ABCD 中,若BD=24,AC=10,则AB 的长等于________,该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13.在Rt △ABC 中,a ,b 均为直角边且其长度为相邻的两个整数,若1a b <<,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14.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现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1,2ABC的面积为______.15.已知:,x y为实数,且4y <,则4y --果为_______.16.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为边在三角形ABC 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 ,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结AO,如果AB=4,,则AC=__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1+;(2.18.如图,已知 ABCD,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DE=B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C=∠OCB.(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为正方形.20.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点E在BC上,且PE=PB.(1)求证:PE=PD;(2)连接DE,试判断∠PED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分别过点C.D作CE∥BD,DE∥AC,CE和DE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DEC是矩形;(2)当∠ADB=60°,AD=23EA的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6ee56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7.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A .x >-2B .x≥-2C .x≠-2D .x≥2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3=±B 5=-C .2(7=D .23=-3.下列各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6,7,8.B .5,6,7.C .4,5,6.D .7,24,25.4.一个四边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依次如下选项,其中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88°,108°,88°B .88°,104°,108°C .88°,92°,92°D .88°,92°,88°5.已知△ABC 中,11A B C 23∠∠∠==,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A .B .2C .D .1:4:16.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A-1B C D .-27.平行四边形一边的长是10cm,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A .4cm,6cmB .6cm,8cmC .8cm,12cmD .20cm,30cm8.在□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点E 是AD 的中点,AB=6,BC=8,BD=12,则△DOE 的周长是()A .24.B .13.C .10.D .8.9.点,,,在同一平面内,从四个条件:①B =B ;②B//B ;③B =B ;④B//B 中任选两个,使四边形BB 是平行四边形,这样的选法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10.△ABC 中,AB =15,AC =20,BC 边上的高AD =12,则BC 的长为()A .25B .7C .25或7D .14或4二、填空题11=__________.12.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再增加一个条件可以得到□ABCD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13.在Rt ∆ABC 中,有两条边的长是3和4,则第三边的长是____________.14.已知5y =+-,则2019()x y +=____________.15.如图,在▱ABCD 中,∠DAB 的角平分线交CD 于E ,若DE :EC=3:1,AB 的长为8,则BC 的长为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O 是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1)计算:(2)计算:2+18.已知y=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7a0754cc175527072208d3.png)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 1.估计26的值在( )A .2和3之间B .3和4之间C .4和5之间D .5和6之间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x 、y ,一边长为12,则x 、y 的值可能是( )A .8和14B .10和14C .18和20D .10和34 3.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处折断,树尖B 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2m,则树高为( )米A .5B .3C .5+1D .3 4.如图,ABC V 中,CD AB ⊥于,DE 是AC 的中点.若6,5,AD DE ==则CD 的长等于( )A .5B .6C .8D .105.有一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BC =6,AC =8,现将△ABC 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CE 的长为( )A .7B .74C .72D .4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 2+a 3=a 5B .3221=C .(x 2)3=x 5D .m 5÷m 3=m 2 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中,若将△ABC 沿A ﹣D 的方向平移AD 长,得△DEF (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E 、F ),则BE 长为( )A .1B .2C .5D .38.在▱ABCD 中,已知AB =6,AD 为▱ABCD 的周长的27,则AD =( ) A .4 B .6 C .8 D .109.如图,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且直线AC 是否对称轴,AB ∥CD ,则下列结论:①AC ⊥BD ;②AD ∥BC ;③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④△ABD ≌△CDB .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0.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 ,圆柱的高为2dm ,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 和点C 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 )A .42dmB .22dmC .25dmD .45dm11.如图所示,▱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EB =,3OE =,5AB =,▱ABCD 的周长( )A .11B .13C .16D .2212.小带和小路两个人开车从A 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 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小带和小路两人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km)与行驶的时间t (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 ,B 两城相距300 km ;②小路的车比小带的车晚出发1 h ,却早到1 h ;③小路的车出发后2.5 h 追上小带的车;④当小带和小路的车相距50 km 时,t =54或t =154.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D .②③④二、填空题13.菱形ABCD 中,边长为10,对角线AC =12.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14.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5cm ,对角线AC =6cm ,则其面积为_____cm 2.15.计算2(2233)+的结果等于_____.16.若函数()12m y 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___.17.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8,BD =6,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18.如图,ABC V 是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4AC =,3BC =,P 为AB 上一动点,且PE AC ⊥于E ,PF BC ⊥于F ,则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19.如图,已知函数y ax b =+和y kx =的图象交于点P, 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y ax b y kx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___。
新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必考题】
![新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必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00563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c.png)
新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必考题】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9的相反数是( )A .2019B .-2019C .12019D .12019- 2.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非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2B .m ≥2C .m ≥2且m ≠3D .m >2且m ≠33.已知点()()121,,2,A y B y 在抛物线2(1)2y x =-++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22y y >>B .212y y >>C .122y y >>D .212y y >>4.如果a+b <0,并且ab >0,那么( )A .a <0,b <0B .a >0,b >0C .a <0,b >0D .a >0,b <05.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6.小敏不慎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打碎成如图的四块,为了能在商店配到一块与原来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玻璃,他带了两块碎玻璃,其编号应该是(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7.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B ∥DC ,AD ∥BC B .AB=DC ,AD=BCC .AO=CO ,BO=DOD .AB ∥DC ,AD=BC8.如图,在△ABC 中,AB=AD=DC ,∠B=70°,则∠C 的度数为( )A .35°B .40°C .45°D .50°9.如图,过A 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相交于点B ,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A .y=2x+3B .y=x ﹣3C .y=2x ﹣3D .y=﹣x+310.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可能是:( )A .B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2a 1-,4.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16.32|1|0a b -++=,则2020()a b +=_________.4.如图,△ABC 中,CD ⊥AB 于D ,E 是AC 的中点.若AD=6,DE=5,则CD 的长等于________.5.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________度.6.如图,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 =90°,若AB =6,BC =8,则EF 的长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21133x x x x =+++.2.先化简,再求值:(x -1)÷(x -21x x -),其中x 2+13.若方程组3133x y m x y m +=+⎧⎨+=-⎩的解满足x 为非负数,y 为负数. (1)请写出x y +=_____________;(2)求m 的取值范围;(3)已知4m n +=,且2n >-,求23m n -的取值范围.4.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D 与CE 交于点F ,且AD=CD,(1)求证:△ABD≌△CFD;(2)已知BC=7,AD=5,求AF的长.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点A(-3,m+8),B(n,-6)两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6.为了抓住梵净山文化艺术节的商机,某商店决定购进A、B两种艺术节纪念品.若购进A种纪念品8件,B种纪念品3件,需要950元;若购进A种纪念品5件,B种纪念品6件,需要800元.(1)求购进A、B两种纪念品每件各需多少元?(2)若该商店决定购进这两种纪念品共100件,考虑市场需求和资金周转,用于购买这100件纪念品的资金不少于7500元,但不超过7650元,那么该商店共有几种进货方案?(3)若销售每件A种纪念品可获利润20元,每件B种纪念品可获利润30元,在第(2)问的各种进货方案中,哪一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C3、A4、A5、D6、D7、D8、A9、D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a4<<2、43、14、8.5、656、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32 x=-2、1+3、(1)1;(2)m>2;(3)-2<2m-3n<184、(1)略;(2)3.5、(1)y=-6x,y=-2x-4(2)86、(1)A种纪念品需要100元,购进一件B种纪念品需要50元(2)共有4种进货方案(3)当购进A种纪念品50件,B种纪念品50件时,可获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2500元。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2)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6a26cb6467ec102de2bd89c9.png)
8.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 ,圆柱的高为 ,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 和点 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
A. B. C. D.
9.下列二次根式: ,其中不能与 合并的有()
A. 个B. 个C. 个D. 个
10.对于次函数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图象过点
【详解】
解:如图所示:过点O作OP垂直于直线y=kx+b,
∵OP垂直于直线y=kx+b,
∴OP<2,且点P的横坐标<0.
故此当x<0时,函数有最小值,且最小值<2,根据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由垂线段最短判定出:当x<0时,函数有最小值,且最小值小于2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cm
【解析】
∵平行四边形ABCD,∴AD=BC,AB=CD,OA=OC,
∵EO⊥AC,∴AE=EC,
∵AB+BC+CD+AD=16,∴AD+DC=8cm,
∴△DCE的周长是:CD+DE+CE=AE+DE+CD=AD+CD=8cm,
故答案为8cm.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EO示线段BD的中垂线.
C、图象沿 轴向上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 ,不符合题意;
D、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属于基础题.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中阶段练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下期中阶段练习(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6040cd83c4bb4cf6ecd1c8.png)
一、选择题1.(0分)[ID :993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0分)[ID :9913]一次函数1y ax b 与2y bx a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 A . B .C .D .3.(0分)[ID :9906]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 .9.7m ,9.9mB .9.7m ,9.8mC .9.8m ,9.7mD .9.8m ,9.9m4.(0分)[ID :989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四边相等B .四角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对角线互相垂直5.(0分)[ID :9891]已知函数()()()()22113{513x x y x x --≤=-->,则使y=k 成立的x 值恰好有三个,则k 的值为( )A .0B .1C .2D .36.(0分)[ID :9879]如图,一个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测得4AO =米.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米,这时梯子的底端也恰好外移1米,则梯子AB 的长度为 ( )A.5米B.6米C.3米D.7米7.(0分)[ID:9876]△ABC 的三边分别是 a,b,c,其对角分别是∠A,∠B,∠C,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 =∠A -∠C B.a : b : c = 5 :12 :13 C.b2- a2= c2 D.∠A : ∠B : ∠C = 3 : 4 : 5 8.(0分)[ID:9868]若一次函数y=(k-3)x-k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k<3B.k<0C.k>3D.0<k<39.(0分)[ID:985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 )A.4B.2.4C.4.8D.510.(0分)[ID:9924]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CFE为()A.150°B.145°C.135°D.120°11.(0分)[ID:9920]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为四边形ABCD,若测得A,C之间的距离为12cm,点B,D之间的距离为16m,则线段AB的长为()A.9.6cm B.10cm C.20cm D.12cm12.(0分)[ID:9919]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13.(0分)[ID:9916]如图,点E F G H、、、分别是四边形ABCD边AB、BC、CD、DA的中点.则下列说法:①若AC BD=,则四边形EFGH为矩形;②若AC BD⊥,则四边形EFGH为菱形;③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则AC与BD 互相平分;④若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则AC与BD互相垂直且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14.(0分)[ID:9836]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A.8718293-=B.222233+=C.8184952+=+=D.13232=-+15.(0分)[ID:9847]如图所示□ABCD,再添加下列某一个条件, 不能判定□ABCD是矩形的是()A.AC=BD B.AB⊥BCC.∠1=∠2D.∠ABC=∠BCD二、填空题16.(0分)[ID:10022]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1,2,b的唯一众数为﹣l,则数据﹣1,a,1,2,b的中位数为 _________.17.(0分)[ID :10014]函数21x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8.(0分)[ID :10006]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以BE 为边向正方形ABCD 外部作正方形BEFG ,连接DF ,M 、N 分别是DC 、DF 的中点,连接MN.若AB=7,BE=5,则MN=_______.19.(0分)[ID :10003]已知51,x =-则226x x +-=____________________.20.(0分)[ID :1000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 在AB 边上.四边形EFGB 也为正方形,则△AFC 的面积S 为_____.21.(0分)[ID :998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点E 在BC 上,且CE=1,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B+PE 的最小值为______.22.(0分)[ID :9955]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8AC =,6DB =,DH AB ⊥于点H ,则BH =__________.23.(0分)[ID :9952]在△ABC 中,∠C=90°,AC=1,BC=2,则AB 边上的中线CD=______.24.(0分)[ID :9947]如图,矩形ABCD 中,15cm AB =,点E 在AD 上,且9cm AE =,连接EC ,将矩形ABCD 沿直线BE 翻折,点A 恰好落在EC 上的点A'处,则'A C =____________cm .25.(0分)[ID :9945]已知11510.724=,若 1.0724x =,则x 的值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 :10110]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在图中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10,5,且顶点都在格点上,并求此三角形的面积.27.(0分)[ID :10097]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 ∠=︒,4cm BC =,点P 在ABC 的边上沿路径B A C →→移动,过点P 作PD BC ⊥于点D ,设cm BD x =,BDP △的面积为2cm y (当点P 与点B 或点C 重合时,y 的值为0). 琪琪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琪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值,如下表: x /cm 0 12 1 32 2 523 724 y /2cm 0 18 m 98 2 158 32 n 0请直接写出m = ,n = ;(3)在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像;并结合画出的函数图像,解决问题:当BDP △的面积为12cm 时,请直接写出BD 的长度(数值保留一位小数).(4)根据上述探究过程,试写出BDP △的面积为y 2cm 与BD 的长度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8.(0分)[ID :10060]善于学习的小明在学习了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后,把相关知识归纳整理如下:(1)请你根据以上方框中的内容在下面数字序号后写出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④ ;(2)如果点C 的坐标为(1,3),那么不等式kx +b ≤k 1x +b 1的解集为 .29.(0分)[ID :10055]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思考如下问题:如图1,我们把一个四边形ABCD 的四边中点E ,F ,G ,H 依次连接起来得到的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吗.小敏在思考问题时,有如下思路:连接AC .结合小敏的思路作答:(1)若只改变图1中四边形ABCD 的形状(如图2),则四边形EFGH 还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参考小敏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一下问题;(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连接AC ,BD .①当AC 与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写出结论并证明;②当AC 与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直接写出结论.30.(0分)[ID :10050]观察下列各式及验证过程:11122323-=211121223232323-===⨯⨯ 1111323438⎛⎫-= ⎪⎝⎭2111131323423423438⎛⎫-=== ⎪⨯⨯⨯⨯⎝⎭ 11114345415⎛⎫-= ⎪⎝⎭21111414345345345415⎛⎫-=== ⎪⨯⨯⨯⨯⎝⎭ (1111456⎛⎫- ⎪⎝⎭验证.(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 (n 为自然数,且n ≥2)表示的等式,不需要证明.【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2.C3.B4.B5.D6.A7.D8.D9.C10.D11.B12.A13.A14.C15.C二、填空题16.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17.x≠1【解析】x≠118.【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19.-2【解析】【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0.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为正方形∴∠FBA=∠BAC=45°∴FB∥AC∴△ABC与△AFC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S=2故答案为:221.【解析】【分析】已知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PB+PE求出DE长即是PB+PE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P22.【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的方程求出DH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23.【解析】【分析】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C=90°CD为AB边上的中线∴CD=AB=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24.8【解析】【分析】设A′C=xcm先根据已知利用AAS证明△A′BC≌△DCE得出A′C=DE=xcm则BC=AD=(9+x)cmA′B=A B=15cm然后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2=A25.15【解析】【分析】根据得出将根号外的数化到根号里即可计算【详解】∵且∴∴∴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号的转化寻找倍数关系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判断方法、正方形的判断方法和矩形的判断方法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选项:∵四个角相等的菱形,∴四个角为直角的菱形,即为正方形,故是真命题;B选项: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可能是梯形,故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是假命题;C选项:当相等的边是对边时,它不是菱形,故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是假命题;D选项: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可能是等腰梯形,故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假命题;故选A.点睛:考查的是命题与定理,熟知正方形、菱形、矩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用举反例来证明命题是假命题是判断命题真假的常用方法.2.C解析:C【解析】【分析】可用排除法,对各选项中函数图象的特点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B.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C. 正确;D.由y1的图象可知a> 0,b> 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熟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及b值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m,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故选:B.【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4.B解析:B【解析】解:正方形和菱形都满足: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四个角不一定相等,而正方形的四个角一定相等.故选B .5.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利用顶点式及取值范围,可画出函数图象会发现:当x=3时,y=k 成立的x 值恰好有三个. 故选:D.6.A解析:A【解析】【分析】设BO xm =,利用勾股定理依据AB 和CD 的长相等列方程,进而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AB 的长度.【详解】解:设BO xm =,依题意,得1AC =,1BD =,4AO =.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4AB AO OB x =+=+,在Rt COD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22(41)(1)CD CO OD x =+=-++,22224(41)(1)x x ∴+=-++,解得3x =,22435AB ∴=+=,答:梯子AB 的长为5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题中找到AB CD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判断A、D即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C即可.【详解】A、∵∠B=∠A-∠C,∴∠B+∠C=∠A,∵∠A+∠B+∠C=180°,∴2∠A=180°,∴∠A=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52+122=13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b2-a2=c2,∴b2=a2+c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A:∠B:∠C=3:4:5,∠A+∠B+∠C=180°,∴∠A=45°,∠B=60°,∠C=75°,∴△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辨析能力.8.D解析:D【解析】【分析】由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一次函数y=(k-3)x-k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k−3<0−k<0,解得:0<k<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牢记“k<0,b<0⇔y=kx+b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连接BD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 ⊥BD ,AO=12AC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O 长,再算出菱形的面积,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BC•AE=12AC•BD 可得答案. 【详解】连接BD ,交AC 于O 点,∵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CD =AD =5,∴1,22AC BD AO AC BD BO ⊥==,, ∴90AOB ∠=,∵AC =6,∴AO =3, ∴2594BO =-=, ∴DB =8,∴菱形ABCD 的面积是11682422AC DB ⨯⋅=⨯⨯=, ∴BC ⋅AE =24, 245AE =, 故选C.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BAC=45°,再求∠BFC ,即可得出∠CFE.【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 ,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DE,∠DAE=60°,∴AB=AE,∴∠ABE=∠AEB,∠BAE=90°+60°=150°,∴∠ABE=(180°-150°)÷2=15°,又∵∠BAC=45°,∴∠BFC=45°+15°=60°,∴∠CFE=180°-∠BFC=12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 11.B解析:B【解析】【分析】作AR⊥BC于R,AS⊥CD于S,根据题意先证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由AR=AS推出BC=CD得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再根据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详解】作AR⊥BC于R,AS⊥CD于S,连接AC、BD交于点O.由题意知: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个矩形等宽,∴AR=AS,∵AR•BC=AS•CD,∴BC=CD,∴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在Rt△AOB中,∵OA=12AC=6cm,OB=12BD=8cm,∴AB=2268=10(cm),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证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由图可得,甲步行的速度为:240÷4=60米/分,故①正确,乙走完全程用的时间为:2400÷(16×60÷12)=30(分钟),故②错误,乙追上甲用的时间为:16﹣4=12(分钟),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故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弄清题意,读懂图象,从中找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3.A解析:A【解析】【分析】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详解】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故④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记住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1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法法则、除法法则计算,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33==B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成立,符合题意;222==D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逐项排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C=BD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BC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由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AD//BC,即可得∠1=∠2,所以当∠1=∠2时,不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当∠ABC=∠BCD时,能判定口ABCD是矩形.故选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判定方法,其方法有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二、填空题16.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解析: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1,∴数据﹣1,3,1,2,b的中位数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其定义求得未知数的值.17.x≠1【解析】x≠1解析:x≠1【解析】10x-≠,x≠118.【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解析:13 2【解析】【分析】连接F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C=2MN,继而根据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 是正方形,推导得出G、B、C三点共线,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C的长,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连接FC,∵M、N分别是DC、DF的中点,∴FC=2MN,∵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B是正方形,∴∠FGB=90°,∠ABG=∠ABC=90°,FG=BE=5,BC=AB=7,∴∠GBC=∠ABG+∠ABC=180°,即G、B、C三点共线,∴GC=GB+BC=5+7=12,∴FC=,∴MN=132,故答案为:13 2.【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9.-2【解析】【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当时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解析:-2【解析】【分析】直接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解:当51x =-时,原式2(51)2(51)6=-+--52512526=-++--2=-【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0.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 为正方形∴∠FBA=∠BAC=45°∴FB∥AC∴△ABC 与△AFC 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S=2故答案为:2解析: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 为正方形∴∠FBA=∠BAC=45°,∴FB ∥AC∴△ABC 与△AFC 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2224ABC IEABCD IEABCD S S S =⋅=⨯=∴S=2故答案为:2.21.【解析】【分析】已知ABCD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E=PB+PE 求出DE 长即是PB+PE 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连接DE 交AC 于点P 解析:10【解析】【分析】已知ABCD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性质可知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E=PB+PE ,求出DE 长即是PB+PE 最小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连接DE ,交AC 于点P ,连接PB ,则PB+PE=DE 的值最小 ∵CE=1,CD=3,∠ECD=90° ∴22221310=++=DE CE CD ∴PB+PE 1010【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性质,作对称点,再连接,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得结论.22.【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 的方程求出DH 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 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8BD=6∴AO解析:185. 【解析】【分析】 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8,BD=6可推出AD=AB=5,由ABD ∆面积的可列出关于DH 的方程,求出DH 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 的长度.【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AO=4,OD=3,AC⊥BD,∴2234+,∵DH⊥AB,∴12⨯AO×BD=12⨯DH×AB,∴4×6=5×DH,∴DH=245,∴222465⎛⎫- ⎪⎝⎭=185.【点睛】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3.【解析】【分析】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C=90°CD为AB边上的中线∴CD=AB=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5【解析】【分析】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然后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22125+=∵∠C=90°,CD为AB边上的中线,∴CD=125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8【解析】【分析】设A′C=xcm先根据已知利用AAS证明△A′BC≌△DCE得出A′C=DE=xcm 则BC=AD=(9+x )cmA′B=AB=15cm 然后在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2=A解析:8【解析】【分析】设A ′C=xcm ,先根据已知利用AAS 证明△A ′BC ≌△DCE ,得出A ′C=DE= xcm ,则BC=AD=(9+x )cm ,A ′B=AB=15cm ,然后在Rt △A ′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 2=A ′B 2+A ′C 2,即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15cm ,∠A=∠D=90°,AD ∥BC ,AD=BC ,∴∠DEC=∠A ′CB ,由折叠的性质,得:A ′B=AB=15cm ,∠BA ′E=∠A=90°,∴A ′B=CD ,∠BA ′C=∠D=90°,在△A ′BC 和△DCE 中,BA C D A CB DEC A B CD ∠=∠⎧⎪∠=∠=''⎨'⎪⎩∴△A ′BC ≌△DCE (AAS ),∴A ′C=DE ,设A ′C=xcm ,则BC=AD=DE+AE=x+9(cm ),在Rt △A ′BC 中,BC 2=A ′B 2+A ′C 2,即(x+9)2=x 2+152,解得:x=8,∴A ′C=8cm .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 25.15【解析】【分析】根据得出将根号外的数化到根号里即可计算【详解】∵且∴∴∴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号的转化寻找倍数关系是解题关键解析:15【解析】【分析】根据10.724=10 1.0724⨯,将根号外的数化到根号里即可计算.【详解】10.724=1.0724=,且10.724=10 1.0724⨯∴115=10=100100x x x =∴100115x =∴ 1.15x =故答案为:1.15【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根号的转化,寻找倍数关系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6.画图:见解析;面积=4.5.【解析】【分析】以直角边为1和3构造斜边为10,再以3和4为直角边构造斜边为5,即可得到所求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ABC 为所求,S △ABC =4×3-12×3×4-12×3×1=4.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应用与作图设计,关键要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对所作图形的要求,然后作图.27.(1)0≤x ≤4(2)12;78(3)图见解析,1.4或3.4;(4)y=()()22102212242x x x x x ⎧≤≤⎪⎪⎨⎪-+≤⎪⎩< 【解析】【分析】(1)由于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则x 范围可知;(2)根据题意得画图测量可得对应数据;(3)根据已知数据描点连线画图即可,当△BDP 的面积为1cm 2时,相对于y =1,则求两个函数图象交点即可;(4) 先根据点P 在AB 上时,得到△BDP 的面积y =12×BD ×DP =12x 2,(0≤x ≤2),再根据点P 在AC 上时,△BDP 的面积y =12×BD×DP =−12x 2+2x ,(2<x ≤4),故可求解.【详解】 (1)由点D 的运动路径可知BD 的取值范围为:0≤x ≤4故答案为:0≤x ≤4;(2)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可得m =12,n =78; 故答案为:12,78; (3)根据已知数据画出图象如图当△BDP 的面积为1cm 2时,对应的x 相对于直线y =1与图象交点得横坐标,画图测量得到x=1.4或x=3.4,故答案为:1.4或3.4; (4)当点P 在AB 上时,△B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BD =x =DP ,∴△BDP 的面积y =12×BD ×DP =12x 2,(0≤x ≤2) 当点P 在AC 上时,△C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 =x ,故CD =4−x =DP , ∴△BDP 的面积y =12×BD ×DP =12x (4−x )=−12x 2+2x ,(2<x ≤4)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2102212242x x x x x ⎧≤≤⎪⎪⎨⎪-+≤⎪⎩<. 【点睛】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画法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答关键是按照题意画图、取点、测量以得到准确数据.28.(1)①kx +b =0,②11y kx b y k x b =+⎧⎨=+⎩,③kx +b >0,④kx +b <0;(2)x ≥1. 【解析】【分析】(1)①由于点B 是函数y=kx+b 与x 轴的交点,因此B 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kx+b=0的解;②因为C 点是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因此C 点坐标必为两函数解析式联立所得方程组的解;③函数y=kx+b 中,当y >0时,kx+b >0,因此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kx+b >0的解集; 同理可求得④的结论.(2)由图可知:在C 点右侧时,直线y=kx+b 的函数值要小于直线y=k 1x+b 1的函数值.【详解】解:(1)根据观察得:①kx +b =0,②11y kx b y k x b =+⎧⎨=+⎩,③kx +b >0,④kx +b <0. 故答案为:kx +b =0,11y kx b y k x b =+⎧⎨=+⎩,kx +b >0,kx +b <0; (2)∵点C 的坐标为(1,3),∴不等式kx +b ≤k 1x +b 1的解集为x ≥1.故答案为:x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内在联系.29.(1)是平行四边形;(2)①AC=BD ;证明见解析;②AC ⊥BD .【解析】【分析】(1)如图2,连接A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①由(1)知,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且FG=12BD ,HG=12AC ,于是得到当AC=BD 时,FG=HG ,即可得到结论;②若四边形EFGH 是矩形,则∠HGF =90°,即GH ⊥GF ,又GH ∥AC ,GF ∥BD ,则AC ⊥BD .【详解】解::(1)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如下:如图2,连接AC ,∵E是AB的中点,F是BC的中点,∴EF∥AC,EF=12AC,同理HG∥AC,HG=12AC,综上可得:EF∥HG,EF=HG,故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①AC=BD.理由如下:由(1)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且FG=12BD,HG=12AC,∴当AC=BD时,FG=HG,∴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②当AC⊥BD时,四边形EFGH为矩形.理由如下:同(1)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AC⊥BD,GH∥AC,∴GH⊥BD,∵GF∥BD,∴GH⊥GF,∴∠HGF=90°,∴四边形EFGH为矩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点四边形,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0.(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类比题目中所给的运算方法即可解答;(2)观察题目所给的算式,根据算式总结出一般规律即可求解.【详解】(111115 456524⎛⎫-=⎪⎝⎭===;(2=n为自然数,且n≥2) .【点睛】本题是阅读理解题,能够从所给的案例中找出相应的规律是解决该类题型的关键.。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1)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def0eacc8d376eeafaa3129.png)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10【解析】【分析】分别令 x=0y=0 可得 AB 坐标即可求出 OAOB 的长利用三 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答案【详解】∵直线交 x 轴于点 A 交 y 轴于点 B∴令则; 令则;∴∴∴的面积故答案为 1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
C、12+( 3 )2= 25 =( 5 )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4 16 4
D、1.52+22=6.25=2.5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 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确找到点 P 的位置是解此题的关键.
3.C
解析:C 【解析】 由题意可知,AC=1,AB=2,∠CAB=90°
据勾股定理则 BC= AC2 AB2 12 22 5 m;
∴AC+BC=(1+ 5 )m.
答:树高为(1+ 5 )米.
故选 C.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AC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首先连接 AC,交 BD 于点 O,连接 CM,则 CM 与 BD 交于点 P,此时 PA+PM 的值最 小,由在菱形 ABCD 中,AB=6,∠ABC=60°,易得△ACD 是等边三角形,BD 垂直平分 AC,继而可得 CM⊥AD,则可求得 CM 的值,继而求得 PA+PM 的最小值. 【详解】 解:连接 AC,交 BD 于点 O,连接 CM,则 CM 与 BD 交于点 P,此时 PA+PM 的值最 小,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6ed7954a7302768f993934.png)
由图象可知A,B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00 km,小带行驶的时间为5 h,而小路是在小带出发1 h后出发的,且用时3 h,即比小带早到1 h,
∴①②都正确;
设小带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y小带=kt,
把(5,300)代入可求得k=60,
∴y小带=60t,
设小路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y小路=mt+n,
【分析】
先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OC的长,从而得到OM的长,于是可得到点M对应的数.
【详解】
解:由题意得可知:OB=2,BC=1,依据勾股定理可知:OC= = .
∴OM=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仔细分析题意得:梯子、地面、墙刚好形成一直角三角形,梯高为斜边,利用勾股定理解此直角三角形即可.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5.B
解析:B
【解析】解:正方形和菱形都满足: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
菱形的四个角不一定相等,而正方形的四个角一定相等.故选B.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2,当AC=12,
∴AO=CO=6,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O=8,
∴BD=2BO=16,
∴菱形的面积= AC•BD=96,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BO的长是解题关键.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及答案(1)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ace81b9dd36a32d7275810c.png)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 )A .10尺B .11尺C .12尺D .13尺2.已知P (x ,y )是直线y =1322x -上的点,则4y ﹣2x +3的值为( ) A .3B .﹣3C .1D .0 3.把式子1a a -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结果是( ) A .aB .a -C .a -D .a -- 4.如图,ABC V 中,CD AB ⊥于,DE 是AC 的中点.若6,5,AD DE ==则CD 的长等于( )A .5B .6C .8D .105.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处,点B 落在点B′处,若∠2=40°,则图中∠1的度数为( )A .115°B .120°C .130°D .140°6.如图,函数y=2x 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A(m ,3),则不等式2x ax+4<的解集为( )A.3x2>B.x3>C.3x2<D.x3<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中,若将△ABC沿A﹣D的方向平移AD长,得△DEF(B、C的对应点分别为E、F),则BE长为()A.1B.2C.5D.38.菱形ABCD中,AC=10,BD=24,则该菱形的周长等于()A.13B.52C.120D.2409.星期天晚饭后,小丽的爸爸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她爸爸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km)与散步所用的时间(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丽爸爸散步情景的是()A.从家出发,休息一会,就回家B.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C.从家出发,休息一会,返回用时20分钟D.从家出发,休息一会,继续行走一段,然后回家10.如图,要测量被池塘隔开的A,B两点的距离,小明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D,E,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D,E,连接DE,现测得DE =45米,那么AB等于()A .90米B .88米C .86米D .84米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BC=6,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 处,连接CF,则CF 的长为( )A .95B .185C .165D .125 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5+=B 362=C 235=g D 1333= 二、填空题13.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 ※b =+-a b a b,如3※2=32532+=-12※4=_____. 14.函数21x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5.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 ,两条对角线的比为3:4,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16.将函数31y x =+的图象平移,使它经过点()1,1,则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17.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 =1,∠AOB =60°,则AD =________.18.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出1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旗杆4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________19.()213-=_____________;20.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点A 的坐标是(4,0),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三、解答题21.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已知:在Rt ABC V 中,90BAC ∠=︒,斜边5BC =,直角边3AB Rt ABC =V ,的准外心P 在AC 边上,试求PA 的长.22.如图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填空:∠ABC= ,BC= ;(2)若点A 在网格所在的坐标平面里的坐标为(1,﹣2),请你在图中找出一点D ,并作出以A 、B 、C 、D 四个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求出满足条件的D 点的坐标.23.下图是某汽车行驶的路程S ()km 与时间t (分钟)的函数关系图.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汽车在前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 .(2)汽车在中途停了多长时间?(3)当1630t ≤≤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24.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去一个菱形,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余下的四边形纸片中再剪去一个菱形,又余下一个四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依次类推,若第n 次操作余下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称原平行四边形为n 阶准菱形,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1,2AB BC ==,则平行四边形ABCD 为1阶准菱形.(1)判断与推理:① 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__阶准菱形;② 小明为了剪去一个菱形,进行如下操作:如图2,把平行四边形ABCD 沿着BE 折叠(点E 在AD 上)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得到四边形ABFE ,请证明四边形ABFE 是菱形.(2)操作、探究与计算:①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邻边分别为1,(1)a a >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形下方写出a 的值;②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邻边长分别为,()a b a b >,满足6,5a b r b r =+=,请写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几阶准菱形.25.已知,如图,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连接DE ,且// DE BC .(1) 求证:BE CF =;(2)连接DF ,若5AB BC ==,6AC =,求四边形BEDF 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设水深为x 尺,则芦苇长为(x+1)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 2+(102)2=(x+1)2, 解得:x=12,芦苇的长度=x+1=12+1=13(尺),故选D.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点P(x,y)是直线y=1322x-上的点,可以得到y与x的关系,然后变形即可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详解】∵点P(x,y)是直线y=1322x-上的点,∴y=13 22x-,∴4y=2x-6,∴4y-2x=-6,∴4y-2x+3=-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3.D解析:D【解析】【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的范围,再把根号外的非负数平方后移入根号内即可.【详解】Q1a∴-≥a∴<∴==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把根号外的代数式或数字移到根号内部,它是开方的逆运算.从根号外移到根号内要平方,并且移到根号内与原来根号内的式子是乘积的关系.如果根号外的数字或式子是负数时,代表整个式子是负值,要把负号留到根号外再平方后移到根号内.4.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 V 中,CD AB ⊥于D ,∴∠ADC =90°,则ADC V 为直角三角形,∵E 是AC 的中点,DE =5,∴AC =2DE =10,在Rt ADC V 中,AD =6,AC =10,∴8CD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A解析:A【解析】解:∵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 ′处,点B 落在点B ′处,∴∠BFE =∠EFB ',∠B '=∠B =90°.∵∠2=40°,∴∠CFB '=50°,∴∠1+∠EFB '﹣∠CFB '=180°,即∠1+∠1﹣50°=180°,解得:∠1=115°,故选A .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函数y=2x 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 (m ,3),∴3=2m ,解得m=32. ∴点A 的坐标是(32,3). ∵当3x 2<时,y=2x 的图象在y=ax+4的图象的下方, ∴不等式2x <ax+4的解集为3x 2<.7.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根据题意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E的长.【详解】如图所示:22125BE+=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8.B解析:B【解析】试题解析: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BO=OD=12,AO=OC=5,2213∴=+=,AB OA BO故菱形的周长为52.故选B.9.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函数图象,得出各段的时间以及离家的距离变化,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图象可得出:小丽的爸爸从家里出去散步10分钟,休息20分钟,再向前走10分钟,然后利用20分钟回家.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要看懂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再进行解答.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AB=2DE=90米.【详解】解:∵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12 AB.∵DE=45米,∴AB=2DE=90米.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1.B解析:B【解析】【分析】连接BF,由折叠可知AE垂直平分BF,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E=5,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表示法求得BH=125,即可得BF=245,再证明∠BFC=90°,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F=185.【详解】连接BF,由折叠可知AE垂直平分BF,∵BC=6,点E为BC的中点,∴BE=3,又∵AB=4,∴222243AB BE+=+=5,∵1122AB BE AE BH⋅=⋅,∴1134522BH ⨯⨯=⨯⨯,∴BH=125,则BF=245,∵FE=BE=EC,∴∠BFC=90°,∴CF==18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原式+B=,故错误;C、原式,故C错误;D3=,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本题属于基础题型.二、填空题13.【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可得:故答案为解析:1 2【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可得:41 124.82 ====※故答案为1 . 214.x≠1【解析】x≠1解析:x≠1【解析】10x -≠,x≠115.【解析】【分析】【详解】解: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可得菱形的边长为5cm 设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3x4x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x )2=102解得x=2则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所以菱形的面积为故解析:224cm .【解析】【分析】【详解】解: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 ,可得菱形的边长为5cm ,设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3x ,4x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32x )2+( 2x )2=102, 解得,x=2, 则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 、8,所以菱形的面积为2168242cm ⨯⨯=. 故答案为:224cm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16.y =3x ﹣2【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得出k 的值设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再把经过的点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新直线是由一次函数y =3x+1的图象平移得到的∴新直线的k =3可设新直线的解析解析:y =3x ﹣2【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得出k 的值,设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再把经过的点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新直线是由一次函数y =3x +1的图象平移得到的,∴新直线的k =3,可设新直线的解析式为:y =3x +b .∵经过点(1,1),则1×3+b =1, 解得b =﹣2,∴平移后图象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 ﹣2;故答案为y =3x ﹣2.【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形与几何变换,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 和b 的值的变化.17.【解析】【分析】【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2OABD=2BOAC=BD∴OB=OA∵∴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解析:3 【解析】【分析】【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2OA ,BD=2BO ,AC=BD ,∴OB=OA ,∵60∠=o ,AOB ∴OAB V 是等边三角形,1OB AB ∴==22BD OB ==223AD BD AB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对角线相等.1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旗杆的高【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米则米在中即解得:旗杆的高为75米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画出示意图熟练 解析:7.5m【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旗杆的高.【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AB x =米,则(1)AC x =+米,在Rt ABC ∆中,222AC AB BC =+,即222(1)4x x +=+,解得:7.5x =.∴旗杆的高为7.5米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画出示意图,熟练运用勾股定理. 19.【解析】20.(03)【解析】【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确定菱形的长度再设B 点的坐标为(0y )最后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B 点的坐标【详解】解:设B 点的坐标为(0y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B=20÷4=5;由两点解析:(0,3)【解析】【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确定菱形的长度,再设B 点的坐标为(0,y ),最后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B 点的坐标.【详解】解:设B 点的坐标为(0,y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B=20÷4=5;5=(y >0),解得y=3所以B 点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菱形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2PA =或78 【解析】【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4,根据准外心分类讨论:当PA=PC 时,易得PA=12AC=2;当PB=PC 时,设PA=x ,则PC=PB=4-x ,利用勾股定理得x 2+32=(4-x )2,解得x=78;当PA=PB 时,此情况不成立,然后解方程求出x 即可.【详解】如图:3,5,BC AB ==Q224AC AB BC ∴=-,若,PB PC =设PA x =,则()22243,x x -=+ 78x ∴=,即78PA =, 若,PA PC =则2,PA =若,PA PB =此情况不成立;综上,2PA =或78【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也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22.(1)135°,2;(2)D 1(3,-4)或D 2(7,-4)或D 3(-1,0).【解析】【分析】(1)根据图形知道CB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斜边,所以容易得出ABC ∠的度数,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C 的长度;(2)根据A 点的坐标(1,-2),并且ABCD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D 的位置有三种情况.【详解】解:(1)由图形可得:∠ABC=45°+90°=135°,222+2=22故答案为:135°,2;(2)满足条件的D 点共有3个,以A 、B 、C 、D 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分别是123ABCD ABD C AD BC Y Y Y ,,.其中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D 1(3,-4)或D 2(7,-4)或D 3(-1,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23.(1) 80/km h ;(2)7分钟;(3)220=-S t .【解析】【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汽车在前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汽车在中途停了多长时间;(3)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当16≤t ≤30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详解】解:(1)由图可得,汽车在前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12÷9=43km/min ; (2)由图可得,汽车在中途停了:16-9=7min ,即汽车在中途停了7min ;(3)设当16≤t ≤30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是S=at+b ,把(16,12)和(30,40)代入得 16123040a b a b +=⎧⎨+=⎩, 解得220a b =⎧⎨=-⎩, 即当16≤t ≤30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是S=2t-2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4.(1)① 2,②证明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ABCD 是10阶准菱形.【解析】【分析】(1)①根据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经过两次操作,即可得出所剩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出答案;②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E ∥BF ,进而得出AE=BF ,即可得出答案;(2)①利用3阶准菱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②根据a=6b+r,b=5r,用r表示出各边长,进而利用图形得出▱ABCD是几阶准菱形.【详解】解:(1)①利用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经过两次操作,所剩四边形是边长为1的菱形,故邻边长分别为2和3的平行四边形是2阶准菱形;故答案为:2;②由折叠知:∠ABE=∠FBE,AB=B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F,∴∠AEB=∠FBE,∴∠AEB=∠ABE,∴AE=AB,∴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FE是菱形;(2)①如图所示:,②答:10阶菱形,∵a=6b+r,b=5r,∴a=6×5r+r=31r;如图所示:故▱ABCD是10阶准菱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剪拼以及菱形的判定,根据已知n阶准菱形定义正确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是解题关键.25.(1)见解析;(2)6【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BE=DE,易证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可得DE=CF,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2)易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再由BE=DE证得四边形BEDF是菱形,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BD⊥EF,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EF,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DE∥BC,∴∠DBC=∠BDE,∵BD平分∠ABC,∴∠EBD=∠DBC,∴∠BDE=∠EBD,∴BE=DE,∵E、F是AB、BC的中点,∴EF∥AC,∵DE∥BC,∴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E=CF,∴BE=CF;(2)∵AB=BC=5,BD平分∠ABC,∴BD⊥AC,CD=12AC=3.在Rt△BDC中,BD∵E、F是AB、BC的中点,∴EF=12AC=3.∵F是BC中点,∴BF=CF,∴DE=BF,DE∥B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又∵BE=DE,∴四边形BEDF是菱形,∴S菱形BEDF=12 BD·EF=12×4×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证出平行四边形是解决(1)的关键,证出四边形BEDF是菱形是解决(2)的关键.。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d102eda417866fb94a8e91.png)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2,过点B 作PQ ⊥AB ,以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PQ 于点C ,以原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 ,则点M 表示的数是( )A .3B .5C .6D .72.如图,若点P 为函数(44)y kx b x =+-≤≤图象上的一动点,m 表示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m 与点P 的横坐标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3.如图,直线y x m =-+与3y x =+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 的不等式30x m x -+>+>的取值范围( )A .x>-2B .x<-2C .-3<x<-2D .-3<x<-14.已知点(﹣2,y 1),(﹣1,y 2),(1,y 3)都在直线y =﹣x+b 上,则y 1,y 2,y 3的值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B.y1<y2<y3C.y3>y1>y2D.y3>y1>y2 5.如图,在菱形ABCD中,BE⊥CD于E,AD=5,DE=1,则AE=()A.4B.5C.34D.416.在▱ABCD中,已知AB=6,AD为▱ABCD的周长的27,则AD=()A.4B.6C.8D.107.如图1,∠DEF=25°,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成图2,再沿折痕GF折叠成图3,则∠CFE的度数为()A.105°B.115°C.130°D.155°8.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A.3,4,5B.1.5,2,2.5C.32,42,52D.3,4,5 9.已知一次函数y=﹣x+m和y=2x+n的图象都经过A(﹣4,0),且与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ABC的面积为()A.48B.36C.24D.1810.如图,矩形ABCD中,DE⊥AC于E,且∠ADE:∠EDC=3:2,则∠BDE的度数为()A.36°B.18°C.27°D.9°11.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A8718293=B22233+=C 818495+==D3232=+12.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23-B2(0.3)-C2-D x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 =AC =3,在△ABC 内作第1个内接正方形DEFG ;然后取GF 的中点P ,连接PD 、PE ,在△PDE 内作第2个内接正方形HIKJ ;再取线段KJ 的中点Q ,在△QHI 内作第3个内接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则第2019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14.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1EB =,2EC =,那么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_.15.如图,△ABC 中,∠ACB =90°,CD 是斜边上的高,AC =4,BC =3,则CD =______.16.使式子12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7.如图,正方形ABCD 中,AE=AB ,直线DE 交BC 于点F ,则∠BEF=_____度.18.如图,矩形ABCD 中,15cm AB =,点E 在AD 上,且9cm AE =,连接EC ,将矩形ABCD 沿直线BE 翻折,点A 恰好落在EC 上的点A'处,则'A C =____________cm .19.设2a =,3b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0.54,结果为________. 20.如图,若▱ABCD 的周长为22 cm ,AC ,BD 相交于点O ,△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小3 cm ,则AB =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a817ed647d27284b7351e3.png)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4.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22a b+B.2a C.12a D.1 25.如图,▱ABCD的周长为22m,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O与AC垂直的直线交边AD于点E,则△CDE的周长为()A.8cm B.9cm C.10cm D.11cm6.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A.矩形B.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7.下列调查中,适合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某市初中生的睡眠情况B.调查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C.调查南京秦淮河的水质情况D.调查某品牌钢笔的使用寿命8.若分式5xx-的值为0,则()A.x=0 B.x=5 C.x≠0 D.x≠5 9.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10.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AC=8cm ,BD=6cm ,则菱形的高为( )A .485cm B .245cm C .125cm D .105cm 11.要反应一周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 .统计表 B .条形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折线统计图12.“明天下雨的概率是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天一定下雨B .明天一定不下雨C .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比较大D .明天80%的地方下雨二、填空题13.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2和3,则此菱形的面积是 .14.如图所示,将△ABC 绕AC 的中点O 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DA ,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 为矩形.15.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若100AOB ∠=,则OAB ∠=_________.16.如图,将正方形ABCD 沿BE 对折,使点A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A′处,连接A′C ,则∠BA′C=________度.17.326_____.18.根据某商场2019年四个季度的营业额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其中二季度的营业额为800万元,则该商场全年的营业额为________万元.19.如图,在 ABCD中,若∠A=2∠B,则∠D=________°.20.一个不透明袋子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1个蓝球,从中任意摸一球,则摸到_____(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大.21.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顶点D、B作DE⊥a于点E、BF⊥a于点F,若DE=4,BF=3,则EF的长为_______.22.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C=8,AE=CF=1,则四边形BEDF的周长是_____.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菱形,OB=OD=2,∠BOD=60°,将菱形OBCD绕点O旋转任意角度,得到菱形OB1C1D1,则点C1的纵坐标的最小值为_____.2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正方形A1B1C1O的边OA1交AB于点E,OC1交BC于点F,正方形A1B1C1O绕O点转动的过程中,与正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25.某校数学兴趣小组成员小华对本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成绩取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了统计分析,绘制成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频率分布表.请你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分组49.5~59.559.5~69.569.5~79.579.5~89.589.5~100.5合计频数2a2016450频率0.040.160.400.32b1(1)频数、频率分布表中a=,b=;(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数学老师准备从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选1人介绍学习经验,那么取得了93分的小华被选上的概率是多少.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2)画出△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27.如图,▱ABCD中,BD⊥AD,∠A=45°,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DF,连接EF交BD于O.(1)求证:EO=FO;(2)若EF⊥AB,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当FG=1时,求AE的长.28.某校为了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决定举办一台文艺晚会,为了了解学生最喜爱的节目形式,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规定每人从“歌曲”,“舞蹈”,“小品”,“相声”和“其它”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题:最喜爱的节目人数歌曲15舞蹈a小品12相声10其它b(1)在此次调查中,该校一共调查了名学生;(2)a=;b=;(3)在扇形计图中,计算“歌曲”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4)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你估计最喜爱“相声”的学生的人数.29.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问题:(1)作出△ABC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的△A 1B 1C 1;(2)直接写出:以A 、B 、C 为顶点的平形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 .30.计算: (1)2354535⨯; (2)()22360,0x y xy x y ≥≥;(3)()48274153-+÷.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3,﹣1)、B (﹣1,0)、C (0,﹣3)(1)点A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2)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A 1B 1C ,A 1A 的长为 .32.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6,BC=8.(1)将矩形纸片沿BD 折叠,点A 落在点E 处(如图①),设DE 与BC 相交于点F ,求BF 的长;(2)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如图②),求折痕GH 的长.33.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学生每周阅读时间,某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阅读时间x (单位:小时)分成了4组,A :0≤x <2;B :2≤x <4;C :4≤x <6;D :6≤x <8,试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随机抽取了 名学生进行调查;扇形统计图中,扇形B 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试估计每周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34.某商店分别花500元和750元先后两次以相同的进价购进某种商品,且第二次的数量比第一次多5千克.问第一次购进这种商品多少千克?35.如图,在ABC ∆中,90ABC ∠=︒,BD 为AC 的中线,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过点A 作BD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在AF 的延长线上截取FG BD =,连接BG 、DF .(1)求证:BD DF =; (2)求证:四边形BDFG 为菱形;(3)若13AG =,6CF =,求四边形BDFG 的周长.36.如图,点P 为ABC ∆的BC 边的中点,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Rt ABD ∆和Rt ACE ∆,且BAD CAE α∠=∠=,DPE β∠=.=.(1)求证:PD PE(2)探究: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本题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选项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选项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选项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按照其定义求解即可,注意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2.D解析: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3.B解析: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图形不是中心对称轴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选项错误;B、图形不是中心对称轴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此选项正确;C、图形是中心对称轴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此选项错误;D、图形是中心对称轴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4.A解析:A【分析】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方法是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或直观地观察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且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分母,被开方数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后再观察.【详解】AB|a|,可以化简,故不是最简二次根式;C=D=,可以化简,故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5.D解析:D【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AD=BC,AO=CO,可得AD+CD=11cm,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即可求△CDE的周长=CE+DE+CD=AE+DE+CD=AD+CD=11cm.【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D =BC ,AO =CO , 又∵EO ⊥AC , ∴AE =CE ,∵▱ABCD 的周长为22cm , ∴2(AD+CD )=22cm ∴AD+CD =11cm∴△CDE 的周长=CE+DE+CD =AE+DE+CD =AD+CD =11cm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6.D解析:D 【分析】先画出图形,再根据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 【详解】如图,点,,,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AD 的中点,四边形EFGH 是矩形 连接AC 、BD由中位线定理得://,//AC GH BD EH 四边形EFGH 是矩形 90EHG ∴∠=︒,即EH GH ⊥EH AC ∴⊥ BD AC ∴⊥即四边形ABCD 一定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依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并掌握中位线定理是解题关键.7.B解析:B根据抽样调查和普查的特点作出判断即可.【详解】A、调查某市初中生的睡眠情况,调查的对象很多,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故本项错误;B、调查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调查对象较少,适宜采取普查,故本项正确;C、调查南京秦淮河的水质,调查范围较广,不适宜采取普查,故本项错误;D、调查某品牌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普查,破坏性较强,应采用抽样调查,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判断,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是解题关键.8.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则分子为零,分母不等于0,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分式5xx的值为0,∴x﹣5=0且x≠0,解得:x=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掌握“分式值为0”时的做题方法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9.A解析:A【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10.B解析:B试题解析:∵菱形ABCD 的对角线86AC cm BD cm ==,,114322AC BD OA AC cm OB BD cm ∴⊥====,,,根据勾股定理,5AB cm ===,设菱形的高为h , 则菱形的面积12AB h AC BD =⋅=⋅, 即15862h =⨯⨯, 解得24.5h = 即菱形的高为245cm . 故选B .11.D解析:D【分析】反应一周气温的变化情况,即反应一周气温的升高、降低的变化情况,因此采取折线统计图较好.【详解】解:折线统计图能够直观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反应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采用折线统计图较好,故选:D .【点晴】本题考查了各种统计图表的特征及应用,掌握统计图表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找到正确选项即可.【详解】解:明天下雨的概率是80%,说明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只有C 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概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二、填空题13.3【分析】菱形的面积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由此可得出结果即可.【详解】解:由题意,知:S菱形=×2×3=3,故答案为3.考点:菱形的性质.解析:3【分析】菱形的面积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由此可得出结果即可.【详解】解:由题意,知:S菱形=12×2×3=3,故答案为3.考点:菱形的性质.14.∠B=90°.【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B=CD,∠BAC=∠DCA,则AB∥CD,得到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可添加的条件为∠B=90°.【详解】∵△A解析:∠B=90°.【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B=CD,∠BAC=∠DCA,则AB∥CD,得到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可添加的条件为∠B=90°.【详解】∵△ABC绕AC的中点O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DA,∴AB=CD,∠BAC=∠DCA,∴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当∠B=90°时,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添加的条件为∠B=90°.故答案为∠B=90°.【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也考查了矩形的判定.15.40°【详解】因为OA=OB, 所以.故答案为:解析:40°【详解】因为OA=OB,所以180402AOBOAB︒-∠∠==︒.故答案为:40︒16.5.【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AB=BC,∠CBD=45°,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根据等边对等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A′C的度数.【详解】解:因为四边形A解析:5.【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AB=BC,∠CBD=45°,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根据等边对等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A′C的度数.【详解】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BC,∠CBD=45°,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所以A′B=BC,所以∠BA′C=∠BCA′=1801804522CBD-∠-==67.5°.故答案为:67.5.【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正方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7.【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2=2×3=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18.000【分析】用1减去其他季度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二季度所占的百分比,再用800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商场全年的营业额.【详解】解:扇形统计图中二季度所占的百分比=1-35%-25%-解析:000【分析】用1减去其他季度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二季度所占的百分比,再用800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商场全年的营业额.【详解】解:扇形统计图中二季度所占的百分比=1-35%-25%-20%=20%,∴该商场全年的营业额为:800÷20%=4000(万元),故答案为:4000.【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由统计图得到二季度所占的百分比是解题关键.19.60【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由已知可得,∠A=2∠B且是邻角,故可得∠B的度数,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可得∠D=∠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析:60【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由已知可得,∠A=2∠B且是邻角,故可得∠B的度数,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可得∠D=∠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180°,又∵∠A=2∠B,∴3∠B=180°,∴∠B=60°,又∵∠D=∠B,∴∠D=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邻内角互为补角,相对内角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红【分析】分别计算出各球的概率,然后根据概率的大小进行判断.【详解】解:从中任意摸一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摸到白球的概率==,摸到蓝球的概率=,所以从中任意摸一球,则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解析:红【分析】分别计算出各球的概率,然后根据概率的大小进行判断.【详解】解:从中任意摸一球,摸到红球的概率=3321++=12,摸到白球的概率=26=13,摸到蓝球的概率=16,所以从中任意摸一球,则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故答案为:红.【点睛】本题考查了可能性的大小:某事件的可能性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1.7【解析】【详解】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AB=AD,∠BFA=∠BAD=90°,则有∠ABF=∠DAE,又因为DE⊥a、BF⊥a,根据AAS易证△AFB≌△DEA,所以AF=DE=4,BF解析:7【解析】【详解】因为ABCD是正方形,所以AB=AD,∠BFA=∠BAD=90°,则有∠ABF=∠DAE,又因为DE⊥a、BF⊥a,根据AAS易证△AFB≌△DEA,所以AF=DE=4,BF=AE=3,则EF=AF+AE=4+3=7.22.20【分析】连接BD交AC于点O,则可证得OE=OF,OD=OB,可证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且BD⊥EF,可证得四边形BEDF为菱形;根据勾股定理计算DE的长,可得结论.【详解】解:如解析:20【分析】连接BD交AC于点O,则可证得OE=OF,OD=OB,可证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且BD⊥EF,可证得四边形BEDF为菱形;根据勾股定理计算DE的长,可得结论.【详解】解: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D⊥AC,OD=OB=OA=OC,∵AE=CF=2,∴OA﹣AE=OC﹣CF,即OE=OF,∴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且BD⊥EF,∴四边形BEDF为菱形,∴DE =DF =BE =BF ,∵AC =BD =8,OE =OF =8232-=, 由勾股定理得:DE =2222435OD OE +=+=,∴四边形BEDF 的周长=4DE =4×5=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勾股定理,掌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是解题的关键.23.【分析】连接OC ,过点C 作CE⊥x 轴于E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E =BC =1,CE =,由勾股定理可求OC 的长,据此进一步分析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连接OC ,过点C 作CE⊥x 轴于点E ,解析:23-【分析】连接OC ,过点C 作CE ⊥x 轴于E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E =12BC =1,CE =3,由勾股定理可求OC 的长,据此进一步分析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连接OC ,过点C 作CE ⊥x 轴于点E ,∵四边形OBCD 是菱形,∴OD ∥BC ,∴∠BOD =∠CBE =60°,∵CE ⊥OE ,∴BE =12BC =1,CE∴OC ==∴当点C 1在y 轴上时,点C 1的纵坐标有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4.a2.【分析】由题意得OA =OB ,∠OAB=∠OBC=45°又因为∠AOE+∠EOB=90°,∠BOF+∠EOB=90°可得∠AOE=∠BOF,根据ASA 可证△AOE≌△BO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 解析:14a 2. 【分析】 由题意得OA =OB ,∠OAB =∠OBC =45°又因为∠AOE +∠EOB =90°,∠BOF +∠EOB =90°可得∠AOE =∠BOF ,根据ASA 可证△AOE ≌△BOF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 △AOE =S △BOF ,可得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14,即可求解. 【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AO =BO ,∠AOB =90°,∠OAB =∠OBC =45°,∵∠AOE +∠EOB =90°,∠BOF +∠EOB =90°,∴∠AOE =∠BOF . 在△AOE 和△BOF 中OAE OBF OA OBAOE BOF ∠=∠⎧⎪=⎨⎪∠=∠⎩, ∴△AOE ≌△BOF (ASA ),∴S △AOE =S △BOF ,∴重叠部分的面积21144AOB ABCD SS a ===正方形, 故答案为:14a 2.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AOE ≌△BOF 是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25.(1)a=8,b=0.08;(2)作图见解析;(3)14.【分析】(1)根据频数之和等于总个数,频率之和等于1求解即可;(2)直接根据(1)中的结果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即可;(3)根据89.5~100.5这一组的人数及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50-2-20-16-4=8,b=1-0.04-0.16-0.40-0.32=0.08;(2)如图所示:(3)由题意得张明被选上的概率是14.【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常见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熟练掌握.26.解:(1)如图所示:点A1的坐标(2,﹣4).(2)如图所示,点A2的坐标(﹣2,4).【解析】试题分析:(1)分别找出A、B、C三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然后根据图形写出A点坐标.(2)将△A1B1C1中的各点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相应的对应点A2、B2、C2,连接各对应点即得△A2B2C2.27.(1)见解析;(2)AE=3.【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AAS 证明△OBE ≌△ODF ,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2)先证出AE=GE ,再证明DG=DO ,得出OF=FG=1,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AB ,∴∠OBE =∠ODF .在△OBE 与△ODF 中,OBE ODF BOE DOF BE DF ∠=∠⎧⎪∠=∠⎨⎪=⎩,∴△OBE ≌△ODF (AAS ).∴EO =FO ;(2)∵EF ⊥AB ,AB ∥DC ,∴∠GEA =∠GFD =90°.∵∠A =45°,∴∠G =∠A =45°.∴AE =GE ,∵BD ⊥AD ,∴∠ADB =∠GDO =90°.∴∠GOD =∠G =45°.∴DG =DO ,∴OF =FG =1,由(1)可知,OE =OF =1,∴GE =OE +OF +FG =3,∴AE =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1)的关键.28.(1)50;(2)8,5;(3)108°;(4)240人.【分析】(1)从表格和统计图中可以得到喜欢“小品”的人数为12人,占调查人数的24%,可求出调查人数,(2)舞蹈占50人的16%可以求出a 的值,进而从总人数中减去其他组的人数得到b 的值,(3)先计算“歌曲”所占的百分比,用360°去乘即可,(4)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喜欢“相声”的百分比估计总体的百分比,进而求出人数.【详解】(1)12÷24%=50人故答案为50.(2)a=50×16%=8人,b=50﹣15﹣8﹣12﹣10=5人,故答案为:8,5.(3)360°×1550=108°答:“歌曲”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108°;(4)1200×1050=240人答:该校1200名学生中最喜爱“相声”的学生大约有240人.【点睛】考查扇形统计图、频数统计表的制作方法,明确统计图表中的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9.(1)作图见解析;(2)D(1,1),(-5,3),(-3,-1)【分析】(1)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分别写出点A、B、C的对应点A1、B1、C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得到△A1B1C1;(2)分类讨论: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根据网格的特点,确定对角线后找对边平行,即可写出D点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0),(4,1),(2,2)---,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则点A、B、C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分别为(1,0),(4,1),(2,2)--,描点连线,△A1B1C1即为所作:(2)分别以AB、AC、BC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则由图可知D点的坐标分别为:(3,1),(1,1),(5,3)---,故答案为:(1,1),(5,3),(3,1)---.【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作图即平行四边形存在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点的坐标,确定第四个点的坐标,以对角线作为分类讨论,不容易漏掉平行四边形的各种情况.30.(1)6;(2)32xy ;(3)5【分析】(1)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2)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3)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运算.【详解】(12354535=23×35545⨯=6;(2()22360,0x y xy x y ≥≥2*236x y xy =32xy(3)48274153 4832734153÷÷÷=4﹣5=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31.(1)(3,1);(2)作图见解析;26.【分析】(1)根据对称性即可得点A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点的坐标;(2)根据旋转的性质即可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A 1B 1C ,进而可得A 1A 的长.【详解】(1)∵A (﹣3,﹣1),∴点A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3,1);(2)如图,△A 1B 1C 即为所求,A 1A 2215+26.26【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32.(1)254(2)152【分析】 (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B=∠ED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B=∠DBC ,然后求出∠FBD=∠FDB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F=DF ,设BF=x ,表示出CF ,在Rt △CDF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H=BH ,设BH=DH=x ,表示出CH ,然后在Rt △CDH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 ,再连接BD 、BG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详解】(1) 由折叠得,∠ADB=∠EDB ,∵矩形ABCD 的对边AD ∥BC ,∴∠ADB=∠DBC ,∴∠FBD=∠FDB ,∴BF=DF ,设BF=x ,则CF=8−x ,在Rt △CDF 中,222+=CD CF DF即2226(8)x x +-=解得x=254故答案:254(2)由折叠得,DH=BH ,设BH=DH=x ,则CH=8−x ,在Rt △CDH 中, 222+=CD CH DH即2226(8)x x +-=解得x=254连接BD 、BG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G=DG ,∠BHG=∠DHG ,∵矩形ABCD 的边AD ∥BC ,∴∠BHG=∠DGH ,∴∠DHG=∠DGH ,∴DH=DG ,∴BH=DH=DG=BG ,∴四边形BHDG 是菱形,在Rt △BCD 中,S 菱形BHDG =12BD ⋅GH=BH ⋅CD , 即12×10⋅GH=254×6,解得GH=152.故答案:15 2【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翻折的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3.(1)200;72° (2)见解析(3)1300名【分析】(1)由D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用360°乘以B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扇形B的圆心角的度数;(2)根据各组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出A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3)用该校的总人数乘以每周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本次随机抽查的学生人数为:60÷30%=200(名),扇形B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0°×40200=72°;故答案为:200,72°;(2)A组人数为:200﹣(40+70+60)=30(人),补全图形如下:(3)根据题意得:2000×7060200=1300(名),答:估计每周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学生共有.【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总体难度不大,根据直方图和扇形图提供的公共信息D组信息得到样本容量是解题关键.34.第一次购进这种商品10千克【分析】根据“商店分别花500元和750元先后两次以相同的进价购进某种商品,且第二次的数量比第一次多5千克”列出分式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第一次购进这种商品x千克,则第二次购进这种商品(x+5)千克,由题意,得5007505x x =+, 解得x =10. 经检验:x =10是所列方程的解.答:第一次购进这种商品10千克.【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得出分式方程的解之后要验根.35.(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20【分析】(1)先可判断四边形BGFD 是平行四边形,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BD FD =;(2)由邻边相等可判断四边形BGFD 是菱形;(3)设GF x =,则13AF x =-,2AC x =,在Rt AC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值.【详解】(1)证明:90ABC ∠=︒,BD 为AC 的中线,12BD AC ∴= //AG BD ,BD FG =,∴四边形BDFG 是平行四边形,CF BD ⊥CF AG ∴⊥ 又点D 是AC 的中点12DF AC ∴= BD DF ∴=.(2)证明:由(1)知四边形BDFG 是平行四边形又BD DF =BDFG ∴是菱形(3)解:设GF x =则13AF x =-,2AC x =,6CF =,在Rt ACF ∆中,222CF AF AC +=2226(13)(2)x x ∴+-=解得5x =4520BDFG C ∴=⨯=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证明四边形BGFD 是菱形.。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2)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2e16464700abb68a882fb79.png)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2)一、选择题1.小明搬来一架 3.5 米长的木梯,准备把拉花挂在 2.8 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脚的距离为( )A .2.7 米B .2.5 米C .2.1 米D .1.5 米2.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处折断,树尖B 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2m,则树高为( )米A .5B .3C .5+1D .3 3.把式子1a a -号外面的因式移到根号内,结果是( ) A .a B .a - C .a - D .a --4.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③④D .①②5.若正比例函数y =mx (m 是常数,m≠0)的图象经过点A (m ,4),且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m 等于( )A .2B .﹣2C .4D .﹣46.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CD ,CE 分别是斜边上的高和中线,30B ∠=︒,4CE =,则CD 的长为( )A.25B.4C.23D.57.如图1,∠DEF=25°,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成图2,再沿折痕GF折叠成图3,则∠CFE的度数为()A.105°B.115°C.130°D.155°8.下列各组数据中,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7,24,25B.2223,4,5C.53,1,44D.1.5,2,2.59.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 )A.4B.2.4C.4.8D.5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A.95B.185C.165D.12511.菱形周长为40cm,它的条对角线长12cm,则该菱形的面积为()A.24B.48C.96D.36 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35+=B 36 2=C235=g D1333=二、填空题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 垂直平分OB 于点E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14.如图,直线510y x =+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则AOB V 的面积为___.15.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匀速行进甲先出发且先到达B 地,他们之间的距离s(km)与甲出发的时间t(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乙由B 地到A 地用了______h .16.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 ,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_____.17.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第三条边的长度为_______18.已知矩形ABCD 如图,AB =4,BC =3P 是矩形内一点,则ABP CDP S S ∆∆+=______________.19.如图,若▱ABCD的周长为22 cm,AC,BD相交于点O,△AOD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小3 cm,则AB=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eae41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0.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6的相反数为()A.-6 B.6 C.16-D.162.如果y=2x-+2x-+3,那么y x的算术平方根是()A.2 B.3 C.9 D.±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235+= B.3223-=C.623÷= D.(4)(2)2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2),B(3,5),C(x,y),若AC∥x 轴,则线段BC的最小值及此时点C的坐标分别为()A.6,(﹣3,5) B.10,(3,﹣5)C.1,(3,4) D.3,(3,2)5.如图,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a a c c b-++-的结果是()A.2c﹣b B.﹣b C.b D.﹣2a﹣b6.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320x ax->⎧⎨->⎩的整数解共有5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A.﹣4<a<﹣3 B.﹣4≤a<﹣3 C.a<﹣3 D.﹣4<a<3 27.若a72b27a和b互为()A.倒数B.相反数C.负倒数D.有理化因式8.已知a=2018x+2018,b=2018x+2019,c=2018x+2020,则a2+b2+c2-ab-ac-bc的值是()A.0 B.1 C.2 D.39.夏季来临,某超市试销A、B两种型号的风扇,两周内共销售30台,销售收入5300元,A型风扇每台200元,B型风扇每台150元,问A、B两种型号的风扇分别销售了多少台?若设A型风扇销售了x台,B型风扇销售了y台,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为()A.530020015030x yx y+=⎧⎨+=⎩B.530015020030x yx y+=⎧⎨+=⎩C.302001505300x yx y+=⎧⎨+=⎩D.301502005300x yx y+=⎧⎨+=⎩10.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等于()A.40°B.45°C.50°D.5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81的平方根是________.2.因式分解:22ab ab a-+=__________.3.如果不等式组841x xx m+<-⎧⎨>⎩的解集是3x>,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a,b,c,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__.5.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 ,则∠E=________度.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连接BD ,且BD =CD ,过点A 作AM ⊥BD 于点M ,过点D 作DN ⊥AB 于点N ,且DN =32,在D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 ,满足∠ABD =∠MAP +∠PAB ,则AP =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下列方程:(1)2410x x -+= (2)()()2411x x x -=-2.先化简,再求值:233()111a a a a a -+÷--+,其中a=2+1.3.已知22a b -=,且1a ≥,0b ≤. (1)求b 的取值范围(2)设2m a b =+,求m 的最大值.4.如图,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于E ,CF ⊥AD 于F ,且BC=CD . (1)求证:△BCE ≌△DCF ; (2)求证:AB+AD=2AE.5.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myx=与nyx=(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BD//y轴,且BD⊥AC于点P.已知点B的横坐标为4.(1)当m=4,n=20时.①若点P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②若点P是B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m,n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6.2017年5月,某县突降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桥梁垮塌,房屋大面积受损,该省民政厅急需将一批帐篷送往灾区.现有甲、乙两种货车,已知甲种货车比乙种货车每辆车多装20件帐篷,且甲种货车装运1 000件帐篷与乙种货车装运800件帐篷所用车辆相等.(1)求甲、乙两种货车每辆车可装多少件帐篷;(2)如果这批帐篷有1 490件,用甲、乙两种汽车共16辆装运,甲种车辆刚好装满,乙种车辆最后一辆只装了50件,其余装满,求甲、乙两种货车各有多少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B3、D4、D5、A6、B7、D8、D9、C 10、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2、()21a b -3、3m ≤.4、a+c5、:略6、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1)1222x x ==2)1241,3x x ==.2、3、(1)12b-≤≤;(2)24、略5、(1)①132y x=-+;②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略;(2)四边形ABCD能是正方形,理由略,m+n=32.6、(1)甲种货车每辆车可装100件帐篷,乙种货车每辆车可装80件帐篷;(2)甲种货车有12辆,乙种货车有4辆.。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31ef7319e8b8f67d1cb955.png)
【必考题】初二数学下期中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A.11yx=+B.y=﹣2xC.y=x2+2 D.y=kx+b(k、b是常数)2.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x、y,一边长为12,则x、y的值可能是()A.8和14B.10和14C.18和20D.10和34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OA=OC;②∠BAD =∠BCD;③AC⊥BD;④∠BAD+∠ABC=180°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上的点,AE=CF,连接EF,BF,EF 与对角线AC交于点O,且BE=BF,∠BEF=2∠BAC,FC=2,则AB的长为()A.3B.8C.3D.67.下列各组数据中,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7,24,25B.2223,4,5C .53,1,44D .1.5,2,2.58.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 作AE⊥BC,垂足为E,则AE 的长为( )A .4B .2.4C .4.8D .59.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棵高9米的大树, 和一棵高4米的小树,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是12米,一只小鸟从小树的顶端飞到大树的顶端,则小鸟至少飞行( )A .12米B .13米C .9米D .17米10.已知一次函数y =﹣x +m 和y =2x +n 的图象都经过A (﹣4,0),且与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则△ABC 的面积为( )A .48B .36C .24D .1811.如图,点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边AB 、BC 、CD 、DA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①若AC BD =,则四边形EFGH 为矩形;②若AC BD ⊥,则四边形EFGH 为菱形;③若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则AC 与BD 互相平分;④若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则AC 与BD 互相垂直且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12.3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 B .3x > C .3x ≥ D .3x ≤二、填空题13.菱形ABCD 中,边长为10,对角线AC =12.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14.如图,E 、F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B 、CD 上的点,AF 与DE 相交于点P,BF 与CE 相交于点Q,若215APD S cm ∆=,225BQC S 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 .1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是x 、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则OC 的最大值为_____.16.若实数,,x y z 满足()22130x y z -+++-=,则x y z ++的平方根是______.17.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是BC 上的一点,连接EF 和DF ,若AB=4,BC=8,EF=25,则DF 的长为___________.18.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该菱形的面积是 ㎝2.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30ACB ∠=o ,则AOB ∠的大小为______ .20.化简25=_____384-_____.三、解答题21.计算:(1127123- (2)(362)2÷22.如图,在ABCD Y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AF BE 求证:四边形 AFBE 是菱形23.下图是某汽车行驶的路程S ()km 与时间t (分钟)的函数关系图.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汽车在前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 .(2)汽车在中途停了多长时间?(3)当1630t ≤≤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A (﹣2,6),且与x 轴相交于点B ,与正比例函数y=3x 的图象相交于点C ,点C 的横坐标为1.(1)求k 、b 的值;(2)若点D 在y 轴负半轴上,且满足S △COD =13S △BOC ,求点D 的坐标.25.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 【解析】A 、y=1x+1不是一次函数,故错误;B 、y=-2x 是一次函数,故正确;C 、y=x 2+2是二次函数,故错误;D 、y=kx+b (k 、b 是常数),当k=0时不是一次函数,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 2.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设水深为x 尺,则芦苇长为(x+1)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 2+(102)2=(x+1)2, 解得:x=12,芦苇的长度=x+1=12+1=13(尺),故选D . 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一半,和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能够构成三角形, ∴2x 、y 2、6能组成三角形,令x>y∴x-y<6<x+y20-18<6<20+1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平行四边形ABCD∴OA=OC,∠BAD=∠BCD,∠BAD+∠ABC=180°,但无法得到AC⊥BD故选C.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进行分析即可.【详解】(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法正确;(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说法错误;(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说法正确;(4)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说法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6.D解析:D【解析】【分析】连接OB,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O⊥EF,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A=OB,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BAC=∠ABO,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ABO=30°,即∠BAC=30°,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AB.解:如图,连接OB ,∵BE=BF ,OE=OF ,∴BO ⊥EF ,∴在Rt △BEO 中,∠BEF+∠ABO=90°,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可知:OA=OB=OC ,∴∠BAC=∠ABO ,又∵∠BEF=2∠BAC ,即2∠BAC+∠BAC=90°,解得∠BAC=30°,∴∠FCA=30°,∴∠FBC=30°,∵FC=2,∴3∴3,∴22AC BC -22(43)(23)-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综合题,但难度不大,(2)作辅助线并求出∠BAC=30°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解:A 、72+242=625=25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 、222222(3)(4)81256337(5)+=+=≠,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 、12+(34)2=2516=(54)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 、1.52+22=6.25=2.52,故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8.C解析:C【解析】【分析】连接BD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 ⊥BD ,AO=12AC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O 长,再算出菱形的面积,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BC•AE=12AC•BD 可得答案. 【详解】连接BD ,交AC 于O 点,∵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CD =AD =5,∴1,22AC BD AO AC BD BO ⊥==,, ∴90AOB ∠=o ,∵AC =6,∴AO =3, ∴2594BO =-=, ∴DB =8,∴菱形ABCD 的面积是11682422AC DB ⨯⋅=⨯⨯=, ∴BC ⋅AE =24, 245AE =, 故选C. 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梢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详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9m,小树高为CD=4m,过C点作CE⊥AB于E,则EBDC是矩形,连接AC,∴EB=4m,EC=12m,AE=AB-EB=9-4=5m,在Rt△AEC222251213AE EC m++==.故小鸟至少飞行13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把A(﹣4,0)分别代入一次函数y=﹣x+m和y=2x+n中,求得m和n的值,根据所得的两个解析式,求得点B和点C的坐标,以BC为底,点A到BC的垂线段为高,求出△ABC的面积即可.【详解】把点A(﹣4,0)代入一次函数y=﹣x+m得:4+m=0,解得:m=﹣4,即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x﹣4,把点A(﹣4,0)代入一次函数y=2x+n得:﹣8+n=0,解得:n=8,即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2x+8,把x=0代入y=﹣x﹣4得:y=0﹣4=﹣4,即B(0,﹣4),把x=0代入y=2x+8得:y=0+8=8,即C(0,8),则边BC的长为8﹣(﹣4)=12,点A到BC的垂线段的长为4,S△ABC11242=⨯⨯=2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确掌握代入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解析】【分析】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详解】因为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故④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记住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BD=AC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对角线AC=BD,且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二、填空题13.96【解析】【分析】已知ABA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O的值根据对角线长即可计算菱形ABCD的面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AO=AC=6∵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ABO为直角三角解析:96【解析】【分析】已知AB,A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O的值,根据对角线长即可计算菱形ABCD的面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AO=12AC=6,∵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ABO为直角三角形,∴BO=22AB OA=8,BD=2BO=16,∴菱形ABCD的面积=12AC•BD=12×12×16=9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菱形各边长相等的性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本题中根据勾股定理求AO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4.40【解析】【分析】作出辅助线因为△ADF与△DEF同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所以阴影图形的面积可解【详解】如图连接EF∵△ADF与△DEF同底等高∴S=S 即S−S=S−S即S=S=15cm同理可得S=S解析:40【解析】【分析】作出辅助线,因为△ADF与△DEF同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所以阴影图形的面积可解.【详解】如图,连接EF∵△ADF与△DEF同底等高,∴S ADFV =S DEFV即SADFV −S DPFV=S DEFV−S DPFV,即S APD V =S EPF V =15cm 2,同理可得S BQC V =S EFQ V =25cm 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EPF V +S EFQ V =15+25=40cm 2.故答案为40.【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进行等量代换.15.【解析】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OECE 则BE=×2=1在Rt △BCE 中由勾股定理得C E=∵∠AOB=90°点E 是AB 的中点∴OE=BE=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 三点共线时OC 最大∴OC 的最大【解析】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OE 、CE ,则BE=12×2=1,在Rt△BCE 中,由勾股定理得,=∵∠AOB=90°,点E 是AB 的中点,∴OE=BE=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 、E 、C 三点共线时OC 最大,∴OC 的最大值..【点睛】运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各性质并确定出OC 最大时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16.【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平方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得出xyz 的值求和后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解得:∴∴4的平方根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求代数式的平方根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 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平方、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得出x 、y 、z 的值,求和后再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20,10,30x y z -=+=-=解得:2,1,3x y z ==-=∴4x y z ++=∴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求代数式的平方根,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平方数的非负性,求出x、y、z的值.17.或【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F>CF时②当BF<CF时然后过F作FG⊥AD于G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详解】①如图所示当BF>CF时过F 作FG⊥AD于G则GF=4Rt△EFG中又∵E是AD的解析:25或213【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F>CF时,②当BF<CF时,然后过F作FG⊥AD于G,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详解】①如图所示,当BF>CF时,过F作FG⊥AD于G,则GF=4,Rt△EFG中,()222542EG=-=,又∵E是AD的中点,AD=BC=8,∴DE=4,∴DG=4﹣2=2,∴Rt△DFG中,22DF=+=;4225②如图所示,当BF<CF时,过F作FG⊥AD于G,则GF=4,Rt△EFG中,()22EG=-=,2542又∵E是AD的中点,AD=BC=8,∴DE=4,∴DG=4+2=6,∴Rt△DFG中,22DF=+=,46213故答案为:25或21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与巧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8.24【解析】已知对角线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计算菱形的面积解:根据对角线的长可以求得菱形的面积根据S=ab=×6×8=24cm2故答案为24解析:24【解析】已知对角线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计算菱形的面积.解:根据对角线的长可以求得菱形的面积,根据S=12ab=12×6×8=24cm2,故答案为24.19.【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OA与OB的关系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ABCD是矩形∴∠ABC=90°∵∠ACB=30°∴∠BAO=90°﹣∠ACB=60°∵O解析:60o【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OA与OB的关系,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答案.【详解】∵ABCD是矩形,∴∠ABC=90°.∵∠ACB=30°,∴∠BAO=90°﹣∠ACB=60°.∵OA=OB,∴△ABO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出∠ABC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1)根据是负数根据负数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可得到答案;(2)根据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求法可得到答案【详解】==﹣2+2=0故答案为:;0【点睛】去绝对值要考虑绝对值符号内的正负正数-【解析】【分析】(1)根据是负数,根据负数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可得到答案;(2)根据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求法可得到答案【详解】+2+2=0,0.【点睛】去绝对值要考虑绝对值符号内的正负,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立方根的符号与原数相同,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三、解答题21.(1;(2)2. 【解析】【分析】(1)先化简二次根式,再计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即可;(2)利用二次根式除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原式3==(2)原式=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除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2.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 ∥BC ,得出∠EAG =∠FBG ,由AAS 证明△AGE ≌△BGF ,得出AE =BF ,由AD ∥BC ,可证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由EF ⊥AB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Q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E BF ∴,EAG FBG ∴∠=∠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G BG ∴=在AGE ∆和BGF ∆中,EAG FBG AG BG AGE BGF ∠=∠⎧⎪=⎨⎪∠=∠⎩Q ()AGE BGF ASA ∴∆≅∆AE BF ∴=又//AE BF Q∴四边形AFBE 是平行四边形EF Q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F BF ∴=AFBE ∴Y 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 80/km h ;(2)7分钟;(3)220=-S t .【解析】【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汽车在前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汽车在中途停了多长时间;(3)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当16≤t ≤30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详解】解:(1)由图可得,汽车在前9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12÷9=43km/min ; (2)由图可得,汽车在中途停了:16-9=7min ,即汽车在中途停了7min ;(3)设当16≤t ≤30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是S=at+b ,把(16,12)和(30,40)代入得 16123040a b a b +=⎧⎨+=⎩, 解得220a b =⎧⎨=-⎩, 即当16≤t ≤30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是S=2t-2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4.(1)k=-1,b=4;(2)点D 的坐标为(0,-4).【解析】【分析】【详解】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C 的坐标,根据点A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k 、b 的值;(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B 的坐标,设点D 的坐标为(0,m )(m <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 △COD =13S △BOC ,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m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D 的坐标.详解:(1)当x=1时,y=3x=3,∴点C 的坐标为(1,3).将A (﹣2,6)、C (1,3)代入y=kx+b , 得:263k b k b -+=⎧⎨+=⎩, 解得:14k b =-⎧⎨=⎩. (2)当y=0时,有﹣x+4=0,解得:x=4,∴点B 的坐标为(4,0).设点D 的坐标为(0,m )(m <0),∵S △COD =13S △BOC ,即﹣12m=13×12×4×3, 解得:m=-4,∴点D 的坐标为(0,-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 、b 的值;(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结合S △COD =13S △BOC ,找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25.(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3S =甲,243S =乙;(2)甲 【解析】【分析】(1)根据方差的定义,利用方差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方差即可;(2)根据平均数相同,利用(1)所求方差比较,方差小的成绩稳定,即可得答案.【详解】(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222222212[(109)(99)(89)(89)(109)99)63S ⎤=⨯-+-+-+-+-+-=⎦甲,(222222214[(109)(109)(89)(109)(79)99)63S ⎤=⨯-+-+-+-+-+-=⎦乙, (2)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两人实力相当;∵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甲发挥较为稳定,∴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故答案为:甲【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及利用方差做决策,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熟练掌握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含答案)(1)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4a785bcccbff121dd36839c.png)
B. 12 2 3 ,故 12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错误;
C. 1 2 ,故 1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错误;
22
2
A. 8 2 2 ,故 8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对各选 项进行判断.
二、填空题
13.【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出 OA=OB=AB=2 得出 BD=2OB=4 由勾股定理求出 AD 即可【详解】解:∵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OB=ODOA=OCAC=BD∴OA=OB∵A
解析: 2 3
【解析】 【分析】 由矩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出 OA=OB=AB=2,得出 BD=2OB=4,由勾股定理 求出 AD 即可. 【详解】 解:∵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OB=OD,OA=OC,AC=BD, ∴OA=OB, ∵AE 垂直平分 OB, ∴AB=AO, ∴OA=OB=AB=2, ∴BD=2OB=4,
A.1
B.2
C. 5
D.3
5.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4,则第三边的长为( )
A.5
B. 7
C. 5
D.5 或 7
6.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 4dm ,圆柱的高为 2dm ,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 A 和点 C 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 )
A. 4 2dm
B. 2 2dm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 OE 是三角形 ABD 的中位线,可进一步求解. 【详解】 因为▱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 AE EB , 所以 OE 是三角形 ABD 的中位线, 所以 AD=2OE=6 所以▱ABCD 的周长=2(AB+AD)=22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八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 .10B .12C .12D .82.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 .9.7m ,9.9mB .9.7m ,9.8mC .9.8m ,9.7mD .9.8m ,9.9m3.已知P (x ,y )是直线y =1322x -上的点,则4y ﹣2x +3的值为( ) A .3 B .﹣3 C .1 D .04.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从在格点上的点A ,B ,C ,D 中任取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5.如图,若点P 为函数(44)y kx b x =+-≤≤图象上的一动点,m 表示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m 与点P 的横坐标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6.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暑期在家的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某一天的阅读小时数,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阅读时间(小时) 2 2.5 3 3.5 4 学生人数(名) 1 2 8 6 3则关于这20名学生阅读小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众数是8B .中位数是3C .平均数是3D .方差是0.34 7.如图,ABC V 中,CD AB ⊥于,DE 是AC 的中点.若6,5,AD DE ==则CD 的长等于( )A .5B .6C .8D .108.有一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BC =6,AC =8,现将△ABC 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CE 的长为( )A .27B .74C .72D .4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①OA =OC ;②∠BAD =∠BCD ;③AC ⊥BD ;④∠BAD +∠ABC =180°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A.1个B.2个C.3个D.4个11.如图1,∠DEF=25°,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成图2,再沿折痕GF折叠成图3,则∠CFE的度数为()A.105°B.115°C.130°D.155°12.《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问题,其意思是:现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3尺,牵着绳索退行,在离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请问绳索有多长?若设绳索长度为x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82﹢x2 = (x﹣3)2B.82﹢(x+3)2= x2C.82﹢(x﹣3)2= x2D.x2﹢(x﹣3)2= 82二、填空题13.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1,2,b的唯一众数为﹣l,则数据﹣1,a,1,2,b的中位数为 _________.1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D为斜边AB上一点,以CD、C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DEB,当AD=_____,平行四边形CDEB为菱形.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AB边上.四边形EFGB也为正方形,则△AFC的面积S为_____.16.在矩形ABCD中,点E为AD的中点,点F是BC上的一点,连接EF和DF,若AB=4,BC=8,5DF的长为___________.17.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3E为AB的中点,若P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 +AP 的最小值为______.18.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第三条边的长度为_______19.如图所示,图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123916144S ===,S ,S ,则4S =_____.20.如图,若▱ABCD 的周长为22 cm ,AC ,BD 相交于点O ,△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小3 cm ,则AB =________。
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A (-2,-1),B (1,3)两点,并且交x 轴于点C ,交y 轴于点D .(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ABC 的面积.22.“龟兔赛跑”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图中的线段OD 和折线OABC 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折线OABC 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线段OD 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赛跑的全程是 米.(2)兔子在起初每分钟跑 米,乌龟每分钟爬 米.(3)乌龟用了 分钟追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4)兔子醒来,以48千米/时的速度跑向终点,结果还是比乌龟晚到了0.5分钟,请你算算兔子中间停下睡觉用了多少分钟?23.已知方程组2313x y m x y m +=--⎧⎨-=+⎩的解满足x 为负数,y 为非正数 (1)求m 的取值范围;(2)化简()2m 3m 2--+ (3)在第(1)小题的取值范围内,当m 为何整数时,不等式2mx-x<2m-1的解集为x>1?24.已知 90, 23,8,ACB BC AC CD ︒∠===是边AB 上的高,求CD 的长25.观察下列各式及验证过程:11122323-=211121223232323-===⨯⨯ 1111323438⎛⎫-= ⎪⎝⎭2111131323423423438⎛⎫-=== ⎪⨯⨯⨯⨯⎝⎭ 11114345415⎛⎫-= ⎪⎝⎭21111414345345345415⎛⎫-=== ⎪⨯⨯⨯⨯⎝⎭ (1111456⎛⎫- ⎪⎝⎭验证.(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自然数,且n≥2)表示的等式,不需要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结合选项求解即可.【详解】A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正确.B=C=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对各选项进行判断.2.B解析:B【解析】【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m,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故选:B.【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3.B解析:B 【解析】【分析】根据点P(x,y)是直线y=1322x-上的点,可以得到y与x的关系,然后变形即可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详解】∵点P(x,y)是直线y=1322x-上的点,∴y=13 22x-,∴4y=2x-6,∴4y-2x=-6,∴4y-2x+3=-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4.C解析:C【解析】【分析】先求出每边的平方,得出AB2+AC2=BC2,AD2+CD2=AC2,BD2+AB2=AD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理由是:连接AC、AB、AD、BC、CD、BD,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得:AB2=12+22=5,AC2=22+42=20,AD2=12+32=10,BC2=52=25,CD2=12+32=10,BD2=12+22=5,∴AB2+AC2=BC2,AD2+CD2=AC2,BD2+AB2=AD2,∴△ABC、△ADC、△ABD是直角三角形,共3个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5.A解析:A【解析】【分析】当OP垂直于直线y=kx+b时,由垂线段最短可知:OP<2,故此函数在y轴的左侧有最小值,且最小值小于2,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O作OP垂直于直线y=kx+b,∵OP垂直于直线y=kx+b,∴OP<2,且点P的横坐标<0.故此当x<0时,函数有最小值,且最小值<2,根据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由垂线段最短判定出:当x<0时,函数有最小值,且最小值小于2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A、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B、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求出最中间的2个数的平均数,即可得出中位数;C、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代入计算可得;D、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 A、由统计表得:众数为3,不是8,所以此选项不正确;B、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所以中位数是第10个和第11个学生的阅读小时数,都是3,故中位数是3,所以此选项正确;C、平均数=122 2.5386 3.5433.3520⨯+⨯+⨯+⨯+⨯=,所以此选项不正确;D、S2=120×[(2﹣3.35)2+2(2.5﹣3.35)2+8(3﹣3.35)2+6(3.5﹣3.35)2+3(4﹣3.35)2]=5.6520=0.2825,所以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7.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 V 中,CD AB ⊥于D ,∴∠ADC =90°,则ADC V 为直角三角形,∵E 是AC 的中点,DE =5,∴AC =2DE =10,在Rt ADC V 中,AD =6,AC =10,∴8CD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B解析:B【解析】【分析】已知,∠C=90°BC=6,AC=8,由勾股定理求AB ,根据翻折不变性,可知△DAE ≌△DBE ,从而得到BD=AD ,BE=AE ,设CE=x ,则AE=8-x ,在Rt △CBE 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详解】∵△CBE ≌△DBE ,∴BD=BC=6,DE=CE ,在RT △ACB 中,AC=8,BC=6,∴.∴AD=AB-BD=10-6=4.根据翻折不变性得△EDA ≌△EDB∴EA=EB∴在Rt △BCE 中,设CE=x ,则BE=AE=8-x ,∴BE 2=BC 2+CE 2,∴(8-x )2=62+x 2,解得x=7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问题,找到翻折后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解答,解答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翻折不变性.9.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平行四边形ABCD∴OA=OC,∠BAD=∠BCD,∠BAD+∠ABC=180°,但无法得到AC⊥BD故选C.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进行分析即可.【详解】(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法正确;(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说法错误;(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说法正确;(4)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说法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11.A解析:A【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BC,由此可得出∠BFE=∠DEF=25°,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每翻折一次减少一个∠BFE的度数,由此即可算出∠CFE度数.【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AD∥BC,∴∠BFE=∠DEF=25°.由翻折的性质可知:图2中,∠EFC=180°-∠BFE=155°,∠BFC=∠EFC-∠BFE=130°,图3中,∠CFE=∠BFC-∠BFE=10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CFE=180°-3∠BFE.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翻折变换找出相等的边角关系是关键.12.C解析:C【解析】【分析】设绳索长为x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设绳索长为x尺,可列方程为(x-3)2+82=x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解析: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b=﹣1,∴数据﹣1,3,1,2,b的中位数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其定义求得未知数的值.14.【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然后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邻边相等推知OD=OBCD=CB ;最后Rt△B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 的值则【详解】解:如图连接CE 交AB 于点O∵Rt△ 解析:75【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5;然后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邻边相等推知OD =OB ,CD =CB ;最后Rt △B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 的值,则2AD AB OB =-.【详解】解:如图,连接CE 交AB 于点O .∵Rt △ABC 中,90ACB ∠=︒,AC =4,BC =3∴225AB AC BC =+= (勾股定理)若平行四边形CDEB 为菱形时,CE ⊥BD ,且OD =OB ,CD =CB .∵1122AB OC AC BC ⋅=⋅, ∴12.5OC = ∴在Rt △B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129355OB BC OC ⎛⎫=-=-= ⎪⎝⎭, ∴725AD AB OB =-=故答案是:75.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菱形的判定方法.15.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 为正方形∴∠FBA=∠BAC=45°∴FB∥AC∴△ABC 与△AFC 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S=2故答案为:2解析:2【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连接FB∵四边形EFGB 为正方形∴∠FBA=∠BAC=45°,∴FB ∥AC∴△ABC 与△AFC 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2224ABC IEABCD IEABCD S S S =⋅=⨯=V Q∴S=2故答案为:2.16.或【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F >CF 时②当BF <CF 时然后过F 作FG⊥AD 于G 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详解】①如图所示当BF >CF 时过F 作FG⊥AD 于G 则GF =4Rt△EFG 中又∵E 是AD 的 解析:25或213【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BF >CF 时,②当BF <CF 时,然后过F 作FG ⊥AD 于G ,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详解】①如图所示,当BF >CF 时,过F 作FG ⊥AD 于G ,则GF =4,Rt △EFG 中,()222542EG =-=,又∵E 是AD 的中点,AD =BC =8,∴DE =4,∴DG =4﹣2=2,∴Rt △DFG 中,224225DF =+=;②如图所示,当BF <CF 时,过F 作FG ⊥AD 于G ,则GF =4,Rt△EFG中,()22EG=-=,2542又∵E是AD的中点,AD=BC=8,∴DE=4,∴DG=4+2=6,∴Rt△DFG中,22DF=+=,46213故答案为:25或21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与巧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7.【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作CE′⊥AB于E′甲BD于P′连接ACAP′首先证明E′与E重合∵AC关于BD对称∴当P与P′重合时PA′+P′E 的值最小∵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8∴AB=解析:23.【解析】【分析】【详解】解:如图作CE′⊥AB于E′,甲BD于P′,连接AC、AP′.首先证明E′与E重合,∵A、C关于BD对称,∴当P与P′重合时,PA′+P′E的值最小,∵菱形ABCD的周长为16,面积为83,∴AB=BC=4,AB·CE′=83,∴CE′=23,由此求出CE的长=23.故答案为3考点:1、轴对称﹣最短问题,2、菱形的性质18.13或;【解析】第三条边的长度为解析:13【解析】第三条边的长度为19.169【解析】【分析】利用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S1=9S2=16S3=144∴所对应各边为:3412∴中间未命名的正方形边长为5∴最大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52+12解析:169【解析】【分析】利用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S 1=9,S2=16,S3=144,∴所对应各边为:3,4,12.∴中间未命名的正方形边长为5.∴最大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4S=52+122=169.故答案为169.【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定义和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分析图形得到正方形和勾股定理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7cm【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OA=OCOB=OD所以△AOD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小3cm即AB-AD=3cm所以AB可求【详解】∵平行四边形ABCD∴解析:7cm【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OA=OC,OB=OD,所以△AOD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小3cm,即AB-AD=3cm,所以AB可求.【详解】∵平行四边形ABCD,∴AB=CD,AD=BC,OA=OC,OB=OD,∵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2cm,∴AD+AB=11cm,∴△AOD的周长=AD+AO+OD,△AOB的周长=AB+AO+OB,而△AOD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小3cm,即AB-AD=3cm,∴311 AB ADAD AB-⎧⎨+⎩==,解得, AB=7cm.故答案是: 7.【点睛】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解答题21.(1)4533y x =+;(2)52.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求出点D 坐标,根据ABC AOD BOD S S S =+V V V 即可求解.【详解】(1)把A (-2,-1),B (1,3)代入y =kx +b 得 213k b k b -+=-⎧⎨+=⎩, 解得 4353k b ⎧=⎪⎪⎨⎪=⎪⎩,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4533y x =+; (2)把x =0代入4533y x =+得y =53, ∴D 点坐标为(0,53), ∴15155=21=23232ABC AOD BOD S S S =+⨯⨯+⨯⨯V V V . 【点睛】 (1)待定系数法是求函数解析式的一种常用方法,要深刻领会,其实质是根据题意设出函数关系式,把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构造方程,求解,回代,最后确定解析式;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图形的面积不易直接求,则一般采用割补法求解. 22.(1)兔子、乌龟、1500;(2)700,50;(3)14;(4)28.5【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数形结合,根据兔子与乌龟的奔跑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来求解. 试题解析:(1)∵乌龟是一直跑的而兔子中间有休息的时刻;∴折线OABC 表示赛跑过程中兔子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线段OD 表示赛跑过程中乌龟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由图象可知:赛跑的路程为1500米;(2)结合图象得出:兔子在起初每分钟跑700米.1500÷30=50(米)乌龟每分钟爬50米.(3)700÷50=14(分钟)乌龟用了14分钟追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4)∵48千米=48000米∴48000÷60=800(米/分)(1500-700)÷800=1(分钟)30+0.5-1×2=28.5(分钟)兔子中间停下睡觉用了28.5分钟.考点:函数的图象.23.(1)4m25-≤<;(2)1-2m;(3)0【解析】【分析】(1)解方程组用m的代数式表示出x、y,根据x为负数,y为非正数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解之求得m的范围;(2)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即可得;(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出2m-1<0,求得m的范围,结合m为整数及(1)中m的范围可得答案.【详解】解:(1)解方程组2313x y mx y m+=--⎧⎨-=+⎩得:m225m42xy-⎧=⎪⎪⎨--⎪=⎪⎩,∵x为负数,y为非正数,∴m225m42-⎧<⎪⎪⎨--⎪≤⎪⎩,解得:4m2 5-≤<;(2)当4m25-≤<时,m3m3m23m m212m -=--+=---=-;(3)()2m 12m 1x -<-的解是x 1>,∴2m 10-<, ∴12m <, ∵4m 25-≤<, ∴m=0.【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并求解.24 【解析】【分析】已知两直角边,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再利用面积法即可求出斜边上的高.【详解】解: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122ABC S AC AB AB CD ∆==Q g gAC BC CD AB ∴===g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25.(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类比题目中所给的运算方法即可解答;(2)观察题目所给的算式,根据算式总结出一般规律即可求解.【详解】(1====;(2=n 为自然数,且n ≥2) . 【点睛】本题是阅读理解题,能够从所给的案例中找出相应的规律是解决该类题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