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制备和染色

合集下载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姬姆萨染色法
总结词
姬姆萨染色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血涂片染色方法,能够更好地显示出细胞的细节 和特征。
详细描述
姬姆萨染色法使用姬姆萨染料对血涂片进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 呈红色,各种血细胞在染色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易于鉴别。该方法染色 效果较为稳定,但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05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注意事项
CHAPTER
采血注意事项
采血部位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为手指或耳垂,确保 采血过程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采血量
根据实验需求,控制采血量,确保足够用于制作 血涂片,同时避免过多采血造成浪费。
采血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采血,避免在进食、运动后 等情况下采血,以免影响结果。
染色注意事项
染色剂选择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剂,确保染色效果良好,能够清晰 显示细胞结构。
染色时间
控制染色时间,确保染色均匀,避免染色过度或不足。
冲洗与脱水
在染色完成后,进行充分的冲洗与脱水,去除多余的染色剂,使观 察效果更佳。
结果观察注意事项
观察方法
01
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显微镜观察,确保观察结果准确可靠。
观察指标
02
关注细胞形态、大小、染色情况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避免
片面解读。
结果解读
03
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血涂片结果,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谢谢
THANKS
总结词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常用于显 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详细描述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使用苏木素染料和伊红染料对组织切片进 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粉红色,便于观察 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该方法染色效果稳定,但对某些特殊 类型的细胞可能染色效果不佳。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方法及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血液样本–血涂片载玻片–血液涂片器–双氧水–细胞染色剂–拖尾液–显微镜片2.制备血涂片:–取一滴血液样本,滴于载玻片中。

–使用血涂片器,将血液涂片器顶端垂直贴附在载玻片上。

–慢慢向后移动血涂片器,使血液样本均匀地涂布于载玻片上。

3.干燥血涂片:–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

4.染色处理:–将已干燥的血涂片浸入双氧水中,浸泡5分钟,用来溶解红细胞。

–用显微镊子夹取血涂片,轻轻晃动10次,使红细胞充分分散。

–轻轻将血涂片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双氧水。

–将血涂片浸入细胞染色剂中,染色1分钟。

–将血涂片冲洗干净,确保没有染色剂残留。

5.拖尾处理:–取适量拖尾液滴在盖玻片上。

–将染色好的血涂片倒置放在盖玻片上,使其与拖尾液接触。

–轻轻拖动血涂片,使细胞核进入拖尾液。

6.结果观察与分析:–将染色好的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分析细胞形态、染色程度等指标,记录结果。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戴好实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制备血涂片时,务必将血液涂布均匀,以免影响结果。

•双氧水具有漂白作用,使用时需小心避免溅到衣物或皮肤上。

•染色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入或误食。

•结果分析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标准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血涂片并进行了染色处理。

观察结果可为后续血液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参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并注意了安全事项。

希望本报告对今后的血涂片制备与染色实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无。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图 1 血涂片制备
·168·
20min,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然后,用自来水对其反复
冲洗,擦干或烤干后备用。 取用载玻片时需用专用仪器,不
可用手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污染玻片表面。 另外,还需对载
玻片两角作斜线标记,用剥离切割刀将载玻片两角裁去,制
成宽度约为 15mm 的推片。
( 二) 采血
准备好载玻片后,便可给受检者采血,可采用静脉采血
的着色效果较差。
( 二) 姬姆萨染色法
姬姆萨染色法染色操作基本同瑞特染色法,不同的是其
采用的染料为姬姆萨染料,这是一种由天青和酸性染料伊红
组成的复合染料,可对细胞核结构和寄生虫进行良好的着
色,从而能清晰显示出这些物质的结构,但是,其对细胞质和
颗粒的着色效果较差。
( 三) 瑞-姬染色法
瑞-姬染色法指的是将瑞氏染料与姬姆萨染料充分混
否存在血液疾病等,虽然该项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极广,
但是,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受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当等因素
的影响,常常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会影响该项检
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此,就需要检验人员掌握正确
的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方法。
一、 血涂片制备
( 一) 载玻片和推片准备
一般需选用高纯度、耐腐蚀性强、抗水的玻璃制成的载
缘平滑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液,使血滴沿推片边缘
展开,然后是推片与载玻片保持 30 ~ 45° 夹角,平稳匀速地向
前推动,使血液沿推片散开,在载玻片上形成厚薄适宜、边缘
整齐的薄层血膜( 边缘需留有一定的空隙) ,且还需保证血
涂片呈舌状,头体尾三部分明显,如图 1 所示。
( 四) 血涂片干燥
完成血涂片制备后,还需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可采用空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一次性器材
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使用。
二、血涂片制备
目的:掌握普通手工制备血涂片的方法。 实验用品: 1、器材: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棉签、推波片、
载玻片等。 2、试剂:75%乙醇、30g/L碘酊。 标本:EDTA-K2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操作方法
步骤:可分5个步骤进行 消毒→取血→推片→染色→观察
实验四 静脉采血、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一、普通静脉采血法
原理:将注射器针头刺入静脉后,
利用后抽拉针栓时所形成的负压使 血液被吸入针筒 实验用品: 1、器材 一次性注射器、压脉带、 消毒棉签、试管。 2、试剂 30g/L碘酊、75%乙醇。 标本 静脉血
操作
准备试管
仔细阅读受检者申请单,决定采血量,准备 每个试验所需的试管,并应按一定顺序排 列,如患者仅作凝血试验一项,最初1ml血 液必须丢弃。如做血细胞沉降率测定,需 取试管1支,加入适当抗凝剂(109mmol/L 枸橼酸钠0.4ml)。
放血
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 缓缓注入,到达标记处。含抗凝剂试管需 迅速轻轻颠倒混匀几次。
操作中
注意事项
1、采血前准备 采血前应向患者耐心解释,以消除不必
要的凝虑和恐惧心理。如遇个别患者进针 时或采血后发生眩晕,应立即拔出针头让 其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给 患者嗅吸芳香酊、针刺(或拇指按掐)人 中和合谷等穴位。若因低血糖诱发眩晕, 可立即静注葡萄糖或嘱患者服糖水即可。 如有其它情况,应立即找医师共同处理。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李 四
血涂片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分类计数:体尾交界处。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共计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血涂片制备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操作,用于观察和诊断患者的血液情况。

正确的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技术将有助于提高血涂片的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血涂片制备的步骤以及常用的染色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血涂片制备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检测所需的材料,包括玻璃片、无菌注射器、消毒酒精、无纺布等。

确保工作台面整洁,无尘无菌。

2. 采集血液样本: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用无菌注射器采集血样,并将血样滴在玻璃片上。

3. 制备血涂片:将另一块玻璃片平行放在血样上,以45度角倾斜,缓慢向前移动,使血涂片的宽度均匀。

4. 干燥固定: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晾干,或者用火焰烘干,使细胞固定在玻璃片上。

5. 染色处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进行处理,使细胞核、胞质等结构清晰可见。

二、血涂片染色1. Giemsa染色:是血涂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可用于观察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分类及寄生虫等。

染色时间和比例需控制好,避免染色过度或不足。

2. Wright染色:适用于白细胞分类和形态分析,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染色效果较好。

3. 厌氧染色:用于观察寄生虫、真菌等微生物,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和特殊的操作条件。

三、血涂片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 诊断疾病:通过观察血涂片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分布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贫血、感染、白血病等疾病。

2. 指导治疗:血涂片可以反映患者的血液情况,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

3. 预后评估:血涂片中某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正确的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技术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控制,可以提高血涂片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希望本文对于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

血涂片实验实习报告

血涂片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的基本方法,了解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数量,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医学院检验科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血涂片的制备(1)采集静脉血: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受试者静脉血2ml。

(2)涂片:将血液滴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张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刮过血液,制成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3)固定:将涂有血液的载玻片放入固定液中,浸泡5-10分钟。

2. 血涂片的染色(1)瑞氏染色:将固定好的血涂片放入瑞氏染液中,浸泡5-10分钟。

(2)自来水冲洗:用自来水冲洗掉多余的染液。

(3)伊红染色:将血涂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浸泡1-2分钟。

(4)自来水冲洗:用自来水冲洗掉多余的染液。

3. 显微镜观察(1)低倍镜观察:将染好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合适的区域。

(2)高倍镜观察:将低倍镜观察到的区域移至高倍镜视野,仔细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

五、实习结果1. 血涂片制备:成功制备了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2. 血涂片染色:成功进行了瑞氏染色和伊红染色,染色效果良好。

3. 显微镜观察:(1)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不一,数量较多。

(2)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各异。

(3)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数量较少。

六、实习心得1. 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血涂片的制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了解到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3.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我认识到,实验操作要严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医学检验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

七、总结本次血涂片实验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还加深了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而努力。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1.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的制备需要用到标本采集工具如无菌化的注射器、针头、试管、硅化玻璃片以及一些实验室试剂如无菌生理盐水、巴氏溶液和电解溶液等。

具体步骤如下:(1)将患者指尖的表面清洁卫生。

(2)选择一个适合的静脉穿刺点,通常是患者的中指或无名指。

(3)用酒精棉球清洁穿刺点,使其干燥。

(4)将无菌化的注射器连接到无菌生理盐水的瓶口上,并抽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5)将针头插入穿刺点后,将生理盐水匀速注射入患者的静脉内。

(6)在生理盐水滴入试管的同时,用眼微观检查,如果有血液进入注射器和管道内,即可采集。

宜用自来水洗净试管外表面,先不带盖座放倾空液。

(7)用试管夹夹住注射针,将针头推入试管内,然后轻轻射入试管底部液面下,同时向上抽手,保持抽液缓慢,可避免气泡产生。

(8)将采集到的血液缓缓带走,同时注入试管内,让其与100ml巴氏溶液进行搅拌。

(9)将混合液倾入瓷漏斗中,从中取出干燥了的血细胞。

2.血涂片的染色血涂片染色可使用湿涂片法或干涂片法,其中湿涂片法应用更广泛。

下文将以湿涂片法为例进行介绍。

(1)取一根硅化玻璃片,用纸巾或棉球擦拭干净。

(2)用血涂片染色钳将准备好的血涂片床放在玻璃片上。

(3)将一滴适量的Wright液倒在血涂片的中段。

Wright液包含了染色剂和辅助剂,其中主要成分是吡啶基甲重氮盐和三氧二氮菲盐。

(4)用另一根玻璃片的尾部将液滴均匀地扩开,并迅速在血涂片上来回涂抹,在染液与血涂片上充分接触并混合。

(5)保持血涂片在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促进染色反应的进行。

(6)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上的染料,并将其晾干。

3.血涂片的观察与分析观察血涂片需用光学显微镜,常规放大倍数为1000倍。

观察血涂片时,应注意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核形态、细胞质染色情况及相关细胞间的比例等。

根据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初步评估出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及其可能的病理性质,如感染、贫血等。

总结:血涂片制作与染色是血液检查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小板
染色结果
血小板呈淡蓝色或蓝紫色,染色质呈 颗粒状或块状。
观察指标
观察血小板数量、形态、大小等,判 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 多症等。
04 染色注意事项
CHAPTER
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过短
染色时间适中
染色效果不佳,细胞结构不清晰,颜 色偏淡。
染色效果良好,细胞结构清晰,颜色 适中,便于观察。
染色温度过低
染色效果不佳,细胞结构不清晰,颜色偏淡。
染色温度适中
染色效果良好,细胞核和细胞质对比度明显,易 于观察。
05 染色问题处理
CHAPTER
染色过深或过浅
染色过深
可能是由于染色时间过长或染色液浓 度过高所致。为避免这一问题,应严 格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液的浓度,确 保染色过程的一致性。
染色过浅
详细描述
瑞氏染色法使用瑞氏染料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紫红色,细胞 质呈粉红色,便于观察和鉴别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该方法具有染色鲜艳、对比 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多种血细胞染色。
姬姆萨染色法
总结词
姬姆萨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的血涂片染色方法,能够更好地显示出细胞的内部结构 和核仁。
详细描述
姬姆萨染色法使用姬姆萨染料进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蓝色或深紫色,细胞质 呈浅红色或粉红色,便于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核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染色敏 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鉴别异常细胞和病原体。
采血量
采集适量血液,一般为 20-50微升,根据实验需 求而定。
推片
载玻片
选择清洁、无划痕的载玻片,用 纱布擦拭干净。
推片方法
将血液滴在载玻片的一端,用边缘 平滑的推片从血滴一侧轻轻推动, 使血液均匀展开成一层薄膜。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课件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课件

血小板观察
血小板数量
观察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判 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血
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形态
观察血小板的大小、形状、染 色深浅等,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形态,如巨大血小板、血小板 卫星现象等。
血小板分布
观察血小板在血涂片中的分布 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分 布不均的现象。
血小板功能
观察血小板的功能状态,如血 小板黏附、聚集等。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课件
CONTENCT

• 血涂片制备 • 血涂片染色 • 血涂片观察 • 血涂片诊断 • 血涂片质量控制
01
血涂片制 备
采血
采血部位
通常选择肘部静脉,确保血管粗壮、清晰,便于采血。
采血器材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确保器材的清洁 和安全。
采血步 骤
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使用采血针穿刺静脉, 将血液抽入真空采血管中。
常细胞。
观察标准的统一
制定统一的观察标准,避免因观察 人员的个人差异导致结果的偏差。
复核制度的建立
建立复核制度,对观察结果进行复 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5
血涂片质量控制
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血涂片制备的仪器和试剂
血涂片细胞分布
确保使用高品质的显微镜、推片、血 细胞计数仪等仪器,以及经过批准的 试剂。
确保血涂片上的细胞分布均匀,无重 叠、无气泡,以便于观察和诊断。
血涂片制备技术
掌握正确的血涂片制备技术,包括采 血、推片、干燥等步骤,确保血涂片 的质量。
血小板疾病诊断
总结词
血涂片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血小板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课件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课件
血涂片染色
实验操作步骤
根据所使用的染色液, 按照说明书进行染色 操作。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 后的血涂片,观察细 胞的形态和分布。
一般来说,将染色液 滴加在血涂片上,用 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 色液。
实验结果分析
血涂片质量评估
01
评估血涂片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等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03
02
观察血涂片的制备是否均匀,细胞分布是否 清晰。
载玻片
用于制作血涂片。
染色液
如瑞氏染液或姬姆萨染液, 用于给血涂片染色。
其他
酒精灯、火柴、吸水纸等。
实验操作步骤
血涂片制备 将载玻片用酒精灯火焰灭菌,自然冷却。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吸水纸吸取少量酒精,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区域。
实验操作步骤
用推片蘸取少量血液,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酒精区域。 等待血液干燥,即可得到血涂片。
搅拌
在稀释过程中,需要轻轻摇晃或搅拌, 以促进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涂片制备方法
制备涂片
使用玻璃片或专用涂片制备器,将稀释后的血液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
干燥
将涂片放在干燥处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轻轻吹干。
02
血涂片染色
瑞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细 胞的结构和形态。
姬姆萨染色法使用姬姆萨染料和伊红等染料,通过特定的染色程序,能够更清晰 地显示出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核特征,如核沟、核孔等。该方法对于鉴别和诊断血 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骨髓穿刺和血液肿瘤诊断中广泛应用。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一种广泛用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的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形态观察

血涂片实验报告

血涂片实验报告

血涂片实验报告1. 引言血涂片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其通过取血液样本制备涂片,并使用染色剂染色,观察和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及结构的改变,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涂片制备和染色的步骤,并观察不同疾病下血涂片的细胞学改变。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血液样本•玻璃载片•双头刷子•甲醇•染色剂(例如 Wright 染料)•显微镜•盖玻片2.2 实验步骤1.取一滴新鲜的血液样本放置于一个玻璃载片上。

2.使用双头刷子,在玻璃载片上快速涂抹血液样本,形成薄而均匀的涂片。

3.将血涂片晾干或用吹风机快速干燥。

4.用甲醇进行固定,将甲醇滴在涂片上,等待片上的血液完全干燥。

5.用染色剂(如 Wright 染料)染色,按照染色剂的说明进行操作。

6.将染色后的涂片使用盖玻片封住,使其不受空气干燥影响。

3. 结果与讨论经过血涂片制备和染色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讨论:3.1 细胞形态正常血液涂片中可以观察到各种细胞的形态,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呈圆盘状,有核心,边缘光滑;白细胞则存在多种类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疾病的类型,如贫血、感染性疾病等。

3.2 细胞数量通过血涂片的观察和计数,我们可以得到细胞数量的信息。

在正常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较为稳定,但在不同疾病或病理情况下,细胞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而在贫血等情况下,红细胞计数可能较低。

3.3 细胞结构的改变血涂片还可以观察到细胞结构的异常改变。

例如,在某些疾病中,红细胞的形态可能发生改变,如出现溶血现象和红细胞变形;白细胞的核形态可能也出现异常,如核分裂、核变形等。

通过观察这些结构改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判断。

4. 结论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细胞形态、数量及结构的改变,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血涂片染色的实验报告

血涂片染色的实验报告

血涂片染色的实验报告血涂片染色的实验报告引言:血涂片染色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

通过染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血液中的不同细胞类型,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血涂片染色的实验步骤、原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步骤:1. 收集血液样本:首先,我们需要从被试者的指尖或静脉采集一小滴血液样本。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我们使用无菌针头和管子进行采集,并严格遵守消毒措施。

2. 制备血涂片: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在玻片上,然后使用另一片玻片将其涂抹开来。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张薄薄的血涂片。

3. 固定与染色:将制备好的血涂片在室温下晾干,然后将其浸入甲醇中进行固定。

固定后,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如吉姆萨染色、伊昭染色等,以展现细胞的不同特征。

4. 镜检与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

通过调整镜头和光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根据它们的形态、大小和数量,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

实验原理:血涂片染色的原理基于细胞的结构和染色剂的特性。

不同的染色剂会与细胞的不同成分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使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例如,吉姆萨染色中的嗜碱性染料会与细胞核和某些细胞器结合,使其呈现出蓝色或紫色;而伊昭染色则能够染色红细胞,使其呈现出红色。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 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其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出机体的贫血程度和红细胞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呈现出均匀的圆盘状,数量适中。

若红细胞过少或过多,或者形态异常,可能提示贫血、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2.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模块一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模块一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如图
2. 静脉采血法 通常采用肘部静脉
三、血液标本的抗凝
抗凝: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剂: 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常用化学抗凝剂:
1. 枸橼酸钠〔trisodium citrate〕 也称柠檬酸钠配成109mmol/L或106mmol/L的溶液。 抗凝原理: 枸橼酸钠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Na3C6H5O7+Ca2+→CaC6H5O7-+3Na+ 枸橼酸钠用于血栓与止血检验〔1:9 〕及红细胞沉降率〔 1:4 〕等的测定,也多用于配制血液保养液。
2. 细胞的着色原理
既有化学的亲合作用,又有物理的吸附作用。 不同的细胞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对染料的亲合力也不一样。 ①细胞中的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如血红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等为碱性物质,与酸性伊红结合而染成红色。 ②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可与染液中的碱性染料美蓝结合而染成蓝色,该物质又称嗜碱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为酸性物质,可与碱性染料美蓝结合染成蓝色。
3. 草酸钠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 草酸钙沉淀阻止血液凝固。 Na2C2O4+Ca2+→CaC2O4↓+2Na+ 4. 双草酸盐抗凝剂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 ,草酸铵那么可使红细胞 ,按适当比例混合不影响红细胞形态和体积,可用于血细胞比容、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工程
双草酸盐作用于RBC形态变化示意图
4、显微镜检查
观察有型成分的数量和形态
5、自动化仪器检查
电子技术、程序控制的开展
四、学习临床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试剂 姬姆萨染色液、磷酸
缓冲液、甲醇
标本 抗凝血
血 涂 片制 备
推片(夹角保 持30 ° -45°)
载玻片 血液(10微升)
将推片匀速向前,勿停顿。涂片的厚 薄取决于速度和角度:快、大(厚)。 慢、小(薄)
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


尾鲜明
涂片干燥后用铅笔在血涂片的头 部写上姓名和编号
淋巴细胞: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 细胞大小相似,圆形,核致密,染成深紫色。周围仅
一薄层嗜碱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 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 径14-20微米
分析讨论
1.你认为本次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 题是什么?
2.试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白细胞,包括 细胞的形态/大小及染色情况。 其中,你看到的红细胞又是一个什么情 形?
目的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及白细胞 的正常形态
原理
根据不同的细胞种类及细胞的不同成分, 对酸性及碱性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而使 各种细胞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本实验使用吉姆萨染料:由天青(蓝)2号和 酸性染料伊红混合配制而成。
注意:操作中请穿实验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带一次性手套操作。
器材 载玻片、推片、显微
镜、微量吸管、移液枪
B 123
李 四
血 涂 片 染色
涂片快速干燥后加甲醇固定2-3min
稀释后的姬姆萨染色液覆盖整个血膜染色 15min
PBS磷酸缓冲液漂洗 (切勿先倒掉染液)
123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即可镜检
李 四
血涂片的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 细胞分布情况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器 建议不重复使用。

2.推片:推片一般选用边缘有切角且切角光滑、整齐的玻璃,推 片能否在载玻片上平稳推出是保证血涂片质量的关键。
(1)采血 :静脉采血后,使用玻璃棒、毛细管、注射针头 等在距载玻片一端1cm处加1滴抗凝血。
(2)推片 :左手平执载玻片,或放在类似桌子等平坦地方, 右手持推片从前方接近血滴,使血液沿推片边缘展开成适当 的宽度,立即将推片与载玻片呈 30~45°角,轻压推片边缘将 血液推制成厚薄适宜的血涂片,血涂片应呈舌状,头、体、 尾清晰可见。
1.采血:一般选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液, 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察避免血细胞破坏、凝集及使用长时间放置的血液 标本因渗透压改变曹成的细胞形态、数量上的改变造成错 误判断;
2.材料:载玻片及推片应干燥无油腻,光滑无缺齿,防治推 出的血片空泡状、拉丝、不均匀;
3.推片水平:血滴大小适中,待血滴顺着推片边缘移动未至 载玻片边缘处开始推片,整个推片过程应当力度适中、速 度均匀,载玻片与推片夹角一般控制在45°角左右。血滴过 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推片力度小造成血片偏厚,反 之血片则越薄,用力不匀及速度不均易造成血片厚薄不匀。
1、载玻片:载玻片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表面光洁得非磨砂
玻璃,新开封的载玻片需要用1mol/L的氯化氢洗液浸泡24小时以
主 去除载玻片表面的碱性物质,浸泡后用清水冲洗风干。用过的

载玻片和通过酸性洗液或碱性洗液煮沸消毒20-30分钟,并用毛 刷及流动水清洗干净方能重复使用,但有划伤及交叉污染风险,
5、血膜很短:血滴太小;
6、血膜边缘无空隙:推片太宽或血滴展开太宽;
7、血膜太厚:血滴大、血黏度高推片角度大、推 片速度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抗凝剂选择

抗凝: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 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 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抗凝剂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
使用方法:15g/L浓度EDTA
和血液 1:10
适用范围: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但影响血小板聚集
和白细胞吞噬功能所以不适合做凝血象检验及血小板功能试 验
2、血液涂片制备
将推玻片向1的方向稍抽回,当血液充满推玻片 的宽度后,以一定均匀的速度向2的方向滑动。
图1-3 血涂片制备示意图(上:侧面观,下:正面观)
[血涂片质量评价]
均匀、厚薄、头体尾、边缘、两侧 注意:血滴大,速度快、角度大----血膜厚 一张良好血涂片的标准是:厚薄适宜、头体尾分 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及两头留 有空隙,血膜长度约4厘米。
草酸盐 (sodium oxalate)

草酸钠 、草酸钾、草酸铵

原理:草酸盐可与血中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从
而阻止血液凝固

用范围: 凝血象检查
肝素(heparin)
原理:低浓度时抑制因子Ⅸ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加强抗凝
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 还能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Ⅹ的作用;高浓度时 阻断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反应 1g/L浓度的肝素钠与血液 1:10
血涂片的用途: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网织红、
寄生虫检验。
1:玻片的清洁



将载玻片放入肥皂或洗衣粉水中煮沸20分钟, 再用热水将肥皂、血膜洗去,自来水反复冲洗, 必要时用95%的乙醇浸泡1小时,擦干备用。 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用重铬酸钾洗液或稀盐 酸(浓盐酸稀释10倍)浸泡24小时,再彻底 洗涤。 使用玻片时,要手持玻片边缘,,以保持玻片 干燥、清洁、中性、无油腻。
3. 血液标本检验后的处理
血源性污染是医源性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检验后 的血液标本处理不当,其危害极大。对于检验完毕的 血液标本首先要进行高压灭菌,然后再进行无害化处 理。带有血液的检验器材要用消毒液浸泡。采血用的 注射器要进行毁形、消毒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 血液涂片制备
血涂片的显微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 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 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 的广泛应用,血涂片的观察也可作为判断仪器结 果的简易方法。
[试剂]
Wright染液:瑞氏染粉0.1g, 甲醇60.0ml 甲醇的作用:1、溶解瑞氏染料。2、有强大的脱水力, 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形态,固定血膜。3、使蛋白质 沉淀为颗粒状、网状等结构,增加细胞与染料接触 表面积,提高对染料的物理吸附作用,增强染色效 果。 磷酸盐缓冲液(PBS,pH 6.4-6.8):磷酸二氢钾(无 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 蒸馏水加到 1000ml。 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塞紧瓶口备用。
【测定方法及评价】 将样本做适当稀释(或浓缩),充
入细胞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计数板中一定体积内细胞 数,经换算得每升标本的细胞数。
如:血液 RBC 、 WBC、 PLT 、嗜酸细胞、嗜碱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直接计数,体液细胞计数(尿中细胞管
型、精液中精子计数、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等。
该法计数误差较大,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大批量
五、血液细胞染色
染料:生物学染色剂,将生物组织细胞和病原 体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 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使生物学染色剂产生颜 色和被染组织亲合。
碱性染料:为阳离子染料,能接受质子,染细胞核 的染料。如亚甲蓝、天青。
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能释放质子。主要有荧 烷-氧杂蒽染料和偶氮染料两类,能结合 细胞的碱性成分并染色,如血红蛋白、 嗜酸性颗粒成分等。
[瑞氏染色方法]
1. 用蜡笔在血膜两头划线,平放于染色架上。
2. 加瑞氏染液覆盖血膜,固定1min。
3. 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染色5-10分钟。 4. 用清水冲洗,待干后镜检。
【质量控制】

• • • • • •
血膜要干透后才能染色,否则染色时易脱落.
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及细胞多少有关,一般染液淡、 染色时间长些效果好。 染液不能过少,以防蒸发沉淀。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防止染料 沉着。冲洗时间也不能长。 染色过淡,可复染。 染色过深可用水冲洗或浸泡,还可用甲醇脱色.
Xingyue
六、血细胞显微镜计数法
(一)原理 用一定的稀释液将标本作定量稀释, 混匀充入计数池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 容积中的血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 中的血细胞总数。
血细胞计数
人工显微镜计数法
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法
直接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
半自动
(二、三分群)
全自动
(五分群)Xingyue源自微镜细胞计数法一、采血方法
静脉采血法
部位:主要是肘静脉。还可以在:手背、内踝、股静脉,幼儿 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注意事项:抽血时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形成空气栓塞
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 部位:WHO推荐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为宜,耳垂 采血受温度影响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 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 采血步骤及注意事项:应严格实行一人一针制; 穿刺的深度的适当,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 入组织液,影响检验结果。用消毒干棉球擦 去第一滴血,以后流出的血液可以使用。
【方法学评价】
瑞氏染液和吉姆萨染液对细胞进行染色时有各自 的显色特征,前者对细胞质和颗粒着色较好,后者对 细胞核结构显示清晰。因此将二者结合,能取长补短、 集中优势,用该混合染液对血细胞进行染色,其细胞 核、细胞质和细胞内颗粒均着色鲜艳,对比鲜明。瑞 氏-吉姆萨混合染色法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方法。
六、血细胞显微镜计数法
血液一般检验 主讲人:李学民
复习 血液标本采集和抗凝剂选择
血标本:
全血:血细胞+血浆;临床血液学检查,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 学检查 血浆:全血除去血细胞;血浆病理性和生理性化学成分的测定, 内分泌激素、凝血因子(钙除外)、血栓和止血检查 血清: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成分(除纤维蛋白原等 凝血因子);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浆与血清的 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Xingyue
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
24×20×0.6mm
1855 年 发明计数 红细胞的计数板 血细胞计数板法是 最可靠和最经典计 数技术
改良Neubauer
计数板
1 mm
计数池划线
1mm
计数池
计数池划线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 1941年规定: 计数池大方格每边长度的误差应在 ±1%内(1±0.01mm);血盖片与计数 池间缝隙深度应在±2%以内 (0.1±0.002mm)。
[染色原理]
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 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 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本染料液染色后,在同一 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红蛋白, 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果,染 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 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 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 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复合染料:同时具有阴、阳离子型的染料如瑞氏染料
细胞染色原理:
一般以它们的物理现象和/或化学现象为依据。 物理作用:毛细管现象、渗透、吸收、吸附作用等 化学作用:1.染料的化学成分:助色基团的存在,碱性染 料在溶媒中为阳离子型,易与组织和细胞内带负电荷 的酸性物质结合;而酸性染料在溶媒中为阴离子型, 与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结合。 2.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有不同 数量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同时还有其 它活性基团。在游离状态时, -NH2获得一个H+变成 带正电的-NH3+,而-COOH失去一个H+变成带负电的COO-。分别与不同染料结合。 3.周围环境的酸碱度:如环境pH<pI( pI 为等电 点),则蛋白质带正电,结合酸性染料;反之, pH>pI,则结合碱性染料。
(一)瑞氏染色法
[瑞氏染料] 由酸性染料伊红(eosin,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 (methylene blue,M+)组成复合染料。亚甲蓝为氯盐, 即氯化美蓝,有色部分为阳离子。美蓝容易氧化天青。 伊红通常为钠盐。将伊红和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瑞氏 染料。
M+CL + NaE- → ME + NaCL 美蓝 伊红 伊红化美蓝(瑞氏染料)
[试剂]
吉姆萨染料 甘油 甲醇(AR)
1.0g 66.0ml 66.0ml
[染色方法] 1. 甲醇固定干燥血膜3-5min 2. 将血膜在染液中浸染10-30min 3. 流水冲洗,待干后镜检
(三) 瑞氏-吉姆萨染色
【原理】 将瑞特染料和吉姆萨染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对 细胞进行染色,其染色原理同瑞特和吉姆萨染色法, 但染色效果更佳,因为其综合了瑞士和吉姆萨染色 法的优点。
【瑞氏-吉姆萨染色试剂】

瑞特染料 吉姆萨染料 甲醇
1.0g 0.3g 加至500ml
先将瑞特染料和吉姆萨染料充分研磨混匀,甲 醇溶解倒入容器中,未溶解完的继续加入甲醇研磨, 重复多次,最后把染液加至500ml。
[瑞氏-吉姆萨染色方法]
血片滴加染液5滴盖满血膜,2min后加入pH6.46.8磷酸盐缓冲液(同瑞氏染液)缓冲液10滴,10min 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待干后镜检。
适用方法:
优点: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易溶血、能耐高温 适用范围:红细胞检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
胞比积)和多种生化分析
枸橼酸盐(枸橼酸三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