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切实做好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统一的原则,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入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实现了品牌化、规模化、效益化、多元化发展。2009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7.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3元。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业投入品增加、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以及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一、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成因
从农村面源污染产生的渠道来看,污染物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牧业及农村生活源等方面。
1、种植业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化肥施用不当,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和养分失衡。据了解,2009年我市的化肥施用量为4.03万吨(折纯),其中氮肥1.47万吨,占36.51%;磷肥0.69吨,占17.21%;钾肥0.52万吨,占12.92%;复合肥1.345万吨,占33.37%。以全市耕地面积95.7亩计算,平均每亩化肥施用量为42.43千克/亩,其中,氮肥15.49千克、磷肥7.3千克、钾肥5.48千克、复合肥14.16千克。目前,氮肥的有效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有效利用率为30%—35%,钾肥有效利
用率为50%左右,绝大部分养分都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淋溶和地表挥发等途径进入到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分析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市施肥结构以氮磷化肥为主,其次为复合肥料。虽然肥料施用总量不高,但由于施肥方式不科学、有效利用率不高等原因,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有效氮、磷等的含量偏高,微量元素失衡,施肥效益下降,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据统计,我市2009年秸秆产生量约为82.32万吨,主要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其中,秸秆还田量33.2万吨,占40.37%;秸秆加工量(生物质燃料或饲料)24.96万吨,占30.32%;秸秆田间焚烧量14.56万吨,占17.69%;秸秆随意丢弃量4.87万吨,占5.92%;秸秆其他去向量4.73万吨,占5.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市绝大部分秸秆都能得到有效利用,但仍有近30%的秸秆被浪费掉了,特别是白菜、土豆等农作物的废弃物由于利用价值偏低,未作任何处理便随意丢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面源污染的程度。
三是农膜残留量偏高。经调查,全市种植业地膜使用量约为525吨,主要集中在土豆种植上。按照每平方米残留1.5克计算,全市每年的地膜残留量约为145吨,占地膜使用量的27.62%。这些地膜未经过任何处理,随意丢弃,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2、畜牧业污染。2010年,全市存栏生猪41.1万头、牛5.59万头、羊21.4万只、家禽529万羽,年产生畜禽粪便
311.5万吨。其中,全市现有的500多家规模养殖场(小区)存栏量占全市存栏量的75%左右,其粪便产生量约为234万吨。尽管我们通过发展户用沼气,使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98%以上,资源化率达到50%以上。但农户散养的畜禽粪便未进行任何治理而直接排放,加重了农村环境污染。
3、农村生活源污染。目前,我市约有60万人口居住在农村,按每人每天可产生垃圾1公斤、排放污水15公斤、排粪便1公斤计算,全市每天可产生垃圾600吨、污水9000吨、粪便600吨。由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普遍淡薄,因而垃圾、粪便乱堆乱放,污水任意倾倒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
由于农村面源污染分散性、隐蔽性、空间异质性较强,且存在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容易被检测和监管;农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一味追求产量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随意使用化肥农药;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多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因此,我们面临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二、对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建议
1、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环境面源污染危害的认识,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自觉性。
2、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市、镇、村”三位一体
的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即指定专门部门统一监管,其他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街镇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农村面源污染的检测与监管;建立村民环境自治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相互监督、相互约束。
3、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逐步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资金难题。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尽量提升环保工程的经济效益,使农民能够从承包管理环保工程设施上获得一定经济收入。
4、继续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以秸秆综合利用、沼气等为主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控害、降残、增效”为目标,积极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抓好农膜污染的防治,推广适时揭膜技术,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鼓励农民积极回收农地膜,提高回收利用率。
5、结合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农村环保设施,积极开展以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饮用水及其水源地保护、村容镇貌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将农村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