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结构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比:
(1)变形能力强,抗震性能好。 (2)在截面尺寸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合理的配置较多的钢材。 (3)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钢结构时,采用型 钢混凝土结构作为过渡层可以使结构的内力传递更为合理。 (4)在施工中,型钢骨架有较大的承载力,可以作为脚手架 使用,并可承载模板的重量。 (5)由于在构件中同时存在型钢和钢筋,浇筑混凝土比较困 难。 (6)用钢量大,建设费用较高
1、型钢混凝土简介
(1)、形式 (2)、特点 (3)、一般构造要求
(1)型钢混凝土的形式:柱
(2)型钢混凝土的形式:梁
(2)、型钢混凝土的特点
A)承载力高,刚度大 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加建筑物使用面 积和楼层高度; 与钢结构框架相比,节省钢材50% B)结构可以二次受力 施工阶段的第一阶段荷载 与硬化混凝土共同承担使用荷载 可以有效减小梁的变形和裂缝宽度。
介绍完毕!谢谢!
发展简况
日 本 20世纪20年代,在一些工程中开始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1923年在东京建成的30m高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兴业银行,在 关东大地震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坏,引起日本工程界的重 视。 1951年开始对SRC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958年制订 了《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到1987年又经过三次修订,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设计理论和 方法——叠加方法。 日本持续研究和发展SRC结构,主要是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国 家。SRC结构以其优异的抗震性能,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展简况
我国
我国因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用钢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未进行广泛的 应用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也越 来越受到我国工程界的重视,开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研 究成果,并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采用了型钢混凝土结构。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参考日本标准,1998年我国冶金工业 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 主要包括内含实腹式钢骨的钢骨混凝土梁、柱、剪力墙及其连接的设计 计算规定。
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
(1)混凝土兼有构件受力和保护层的功能,经济性较好 可节省钢材。 (2)结构刚度大,外力作用下变形小,在风荷载和地震 作用下,结构的外移易满足要求 (3)混凝土有助于提高型钢的整体稳定性,钢板的局部 屈曲,杆件弯曲失稳,及梁的侧向失稳不易发生。 如果结构构件设计合理,就能保证合理的延性。 (4)使用的型钢规格较小,钢板厚度较薄,比较符合我 国钢材扎制的实际情况。 (5)结构自重较大,施工复杂程度较高。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简 介
定义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以型钢为钢骨并在型钢周
围配置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埋入式组合结构 体系。 日本称之为钢骨混凝土结构(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英、美等西方国家称之为混凝土包钢结构 (Steel Encased Concrete) 前苏联称之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
型钢混凝土的特点
C)结构整体使用时,能工业化生产,显著加快施 工速度 可平行流水施工 D)结构延性与耗能能力较好 以实腹柱为最好 E)与钢结构相比,其耐久性和抗火性能较好。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组 合使用
来自百度文库
(3)、一般构造要求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构造有其特殊之处,应给予特别的重 视。 在配筋构造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钢骨与其他钢筋的相互关系及其配筋顺序; 混凝土的浇筑密实性; 结构的耐久性和耐火性; 预期受力性能——塑性区和非塑性区。 钢骨混凝土梁、柱构件中,钢骨的含钢率不小于2%,也不 宜大于15%,合理含钢率为5~8%。
图例
图例
图例
图例
图例
6.1 概述
发展简况
前苏联称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战后,为加快恢复重建,采用劲性钢筋来承受悬挂模板和 支撑等施工荷载,以加快施工速度。 1949年,前苏联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编制了《多层房屋劲性 钢筋混凝土暂行设计技术条件(BTY-03-49)》, 50年代又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研究,1978年制订了《苏联劲 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С И 3-78)》。 后来由于省钢目的,主要采用焊接钢桁架、钢构架和钢筋骨 架等作为劲性钢筋(即空腹式钢骨)。
发展简况
欧
洲
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程设计人员为满足钢结构的防 火要求,在钢柱外面包上混凝土,称为包钢混凝土(Encased Concrete)结构。 起初,包钢混凝土柱仍按钢柱设计。 40年代后开始意识到外包混凝土对提高钢柱刚度的有利作用, 考虑折算刚度后仍继续沿用钢柱设计方法。该方法一直沿用, 并编制到1985年欧洲统一规范EC4《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