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课程报告或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格式——2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一般包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研究意义等部分组成。
字数控制在300只以内。
关键词关键词3-5个,逗号分隔
1 一级标题——4号宋体左对齐
除标题以外,全文正文用小4号宋体,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用1.25倍行距。
□□□□□□□□□□□□□□□□□□□□□□□□□□□□□□□□□□□□□□
□□□□□□□□□□□□□□□□□□□□□□□□□□□□□□□□□□□□□□□
1.1 关于参考文献引用——二级标题,小4号黑体左对齐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引用采用:(著者,出版年)。
外国人著者只写姓,中文著者需写全姓名,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
例如:
语言存在词长效应(庄捷, 周晓林,2001)。
□□□□□□□□□□□□□□□□□□□□□□□□□□□□□□□□□□□□□□□□□□□□□□□□□□□□□□□□□□□□□□□□□□□□□□□□□□□□□□□□□□□□□□□□□□□□□□□□□□□□□□□□□□□□□□□□□□□□□□□□□□□□□□□□□□□□□□□□□□□□□□□□□□□□□□□□□□□□□□□□□□□□□□□
1.1.1 三级标题——小4号黑体左对齐
超过三级标题,不再使用1.1.1标号格式,可以采用(1)样式□□□□□□□□□□□□□□□□□□□□□□□□□□□□□□□□□□□□□□□□□□□□□□□□□□□□□□□
□□□□□□□□□□□□□□□□□□□□□□□□□□□□□□□□□□□□□□□□□□□□□□□□□□□□□□□□□□□□□□□□□□□□□□□□□□□□□□□□□□□□□□□□□□□□□□□□□□□□□□□□□□□□□□□□□□□□□□□□□□□□□□□□□□□□□□表题——小4号黑体,置于表格上方
图标——小4号黑体,置于图的下方
表文、图题、图文——小4号宋体
统计符号——斜体
参考文献——以下为说明和样列
[1]统一用5号字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中文宋体,行距1.25倍。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著者相同,按出版年排列,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按文
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出版年后加a、b、c…。
[2]常见的文献类型要求如下:
[3]中文文献中的著录符号需用英文(半角)符号。
英文逗号、点号、冒号后要留一空格。
[4]著者姓名、出版年、文题、书名、出版信息等各个文献成分末尾用点号结束。
排版时需悬挂缩进。
[5]期刊论文格式: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文题. 刊名,卷号,起止页码.
[6]庄捷, 周晓林. (2001).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 心理学报, 33, 214–218. [7]Tulving, E., & Schacter, D. L. (1990). Priming and human memory systems.
Science, 247, 301–306.
注:著者之间都用逗号隔开。
两个或两个以上著者之间只有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
“&”。
6个作者以后才能用“et al.”或“等”。
)
文题只有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特殊要求大写的除外)。
刊名和卷号后用为逗号,字体为斜体。
不需要写期刊的期号,除非期刊的每一期
都是从第1页开始编页码,才要写期号(期号和两边的括号为正体);如果全年各
期页码是连续编号,则不需要写出期号,只需要写出卷号即可。
页码范围符号不是“-”,而是“–”。
[8]著作格式: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9]潘菽.(1987). 潘菽心理学文选.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0]Markman, E. M. (1989). Categorization and naming in children: Problems of induc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编著的编者后需在括号内加Ed.或Eds.,中文加“编”。
[11]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 文题. In 编者名姓(中文写姓名). 论文集名(卷号, 页码范围). 出版地: 出版社.
[12]王登峰, 崔红. (2004).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 见王登峰,侯玉波(编).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pp. 46–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3]Senft, G. (2000).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nomi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G. Senft (Ed.), Systems of nominal classification (pp. 11–50).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