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昆明市(市辖区)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昆明市(市辖区)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昆明市(市辖区)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序言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博物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等,对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第一节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 (1)第二节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三、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 (3)四、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昆明市博物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昆明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昆明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昆明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昆明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昆明市博物馆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占全国体育场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同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昆明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昆明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昆明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昆明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昆明市博物馆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占全国体育场馆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昆明市体育场馆数量同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昆明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深入理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深入理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深入理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介绍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旨在提供给社区居民方便、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机会,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现状分析1.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不同规模的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场馆、健身房、运动场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锻炼条件。

2. 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种类丰富多样,包括羽毛球、篮球、足球、健身操等。

社区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健身培训和运动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的参与。

3. 社区体育管理机制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机制,包括社区体育协会、社区体育指导员等。

他们负责组织和管理社区体育活动,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存在问题1. 资源不均衡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社区拥有较多的体育设施和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则缺乏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资源。

2. 参与率不高尽管社区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但目前参与率仍然不高。

一些居民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意识,导致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较低。

3. 缺乏专业指导一些社区体育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导致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发展建议1. 加强资源配置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确保每个社区都能够享受到体育设施的便利。

2. 提高参与率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供优质的体育课程和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参与率。

3. 加强专业指导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社区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资源配置、提高参与率和加强专业指导,可以进一步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

盘龙区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盘龙区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盘龙区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一、“十五”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回顾和现状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十五”期间我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三星工程计划纲要》,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和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学校、学生体育比赛,不断完善体育传统项目网点学校管理制度,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路子,国民体质普遍增强,竞技体育水平逐步提高,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截止到2004年底,我区已建立并健全了各街道办事处、58个社区及区属党委的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建成户外健身路径(健身乐园)20条(个);由体育局授旗管理的晨晚练点128个;组成了1200余人的社区体育骨干队伍;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2名。

在全区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创建了盘龙江龙舟赛和东风广场千人太极拳展演两项全民健身“品牌”项目。

有2个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2个街道办事处被评为云南省体育先进单位;22个社区被评为云南省体育特色社区。

在青少年竞技体育方面,全区设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网点学校8校12个项目;区级20校28个项目,区少体校常年坚持业余训练,培养输送了一批高水平的体育人才;篮球、游泳、幼儿体操等项目在省、市青少年体育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为省、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十五”期间我区的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体育事业的规模较小,总体水平较低,体育基础设施仍较落后,不能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强体要求的需要。

浅析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公民参与情况

浅析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公民参与情况

浅析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公民参与情况作者:曾艳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12期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始逐渐注重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发、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公民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为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及决策依据。

关键词: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公民参与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c)-0104-02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日益开始注重自身的体质健康,而城市体育消费也随之不断提高,而加快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成为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体育需求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推动我国社区体育不断发展的必要基础。

2011年1月11日,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在首都北京开幕,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面谋划“十二五”计划中体育事业的发展,切实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推动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的新要求。

因此,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的广泛社会需求已经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参与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发、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系统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2.1.1 昆明市城市社区体育参加者的基本情况在对10个街道的居民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见表1),在参与社区体育的人群中,女性参与者占了参与者总数的60.4%,而男性参与者仅占总数的39.6%,调查结果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失衡。

昆明市五华区部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昆明市五华区部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昆明市五华区部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取惠董一凡肖付明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摘要社区体育健身场所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健身设施的完善、合理配置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会增加社区居民锻炼的热情,对体育锻炼有现实的效果。

体育健身设施是国家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体育健身设施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资料分析、访谈等方法,分析了昆明市五华区部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加强五华区部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新老社区的体育健身设施水平,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众体育社区体育健身实施现状五华区一、调查结果与分析五华区中的新闻里、文林、月牙塘、红菱等四个社区,据我查资料和实地了解,新闻里社区曾是政府重点关注过的社区,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文林社区周围高校林立;月牙塘社区是后期发展起来的;而红菱社区周围分布体育中心,所以我选择了这四个社区,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里的体育健身设施是指社区街道内及附近的,可以被人民群众免费利用的健身设施、空地及专业场所。

(一)锻炼人群锻炼项目的现状通过调查后我们发现,社区居民的锻炼项目受到场地设施、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可以发现那些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的项目相对占的比例比较大。

健身路径因为数量不多内容不够丰富,所以对于经常参加的人来说不是首选;而其它项目相对不受健身设施的限制,所以大部分锻炼者选择其作为锻炼手段。

由于全面建设计划的实施,每年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都有投入,所以很少出现社区内没有锻炼设施的情况,而一些老久的社区因为设施陈旧,未规划可供锻炼的空地,所以在体育锻炼设施方面就有所欠缺。

昆明市体育产业运行发展研究

昆明市体育产业运行发展研究

昆明市体育产业运行发展研究毛堂铃云南师范大学摘要:随着昆明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大众对休闲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从昆明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期望能为昆明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体育产业;运行;发展一、前言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升。

精神需求越发丰富,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关注自身的健康与能量的平衡,有意识地参与喜欢的健身活动。

[1]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预估在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总值将达到5万亿。

休闲体育时代即将到来,休闲产业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强国的第一产业。

二、昆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一)昆明地区对休闲体育的认识现代休闲体育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对休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

[1]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机械操作与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生活中闲暇时间变多。

此前简单的购物和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

体育旅游、休闲健身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热门行业。

(二)昆明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昆明作为旅游城市发展,也在积极的利用体育产业吸引游客。

雨后春笋般的健身房、游泳馆、瑜伽馆;收费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都热闹非凡;[2]自行车骑行、马拉松运动、爬山等人头攒动。

体育公司组织竞技体育的同时开放场地,进行直播,吸引人们到现场观看。

切身体会到身临其境的刺激和兴奋感。

融入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购物为一体的休闲体育让这座城市更具文化魅力。

(三)昆明休闲体育市场的定位随着休闲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较大规模的资金在前期投入到能有较高利润的高档休闲场所和服务,如:高档休闲会所、高尔夫球场等。

导致了高档休闲产品和服务供大于求,大量高档休闲场所闲置,而投向大众休闲体育的资金不多,从而导致了大众休闲体育场所供不应求的局面。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一、现状分析1.发展现状昆明市的气排球运动发展相对较早,拥有一批热爱气排球运动的爱好者和从业者。

市内涌现了一些专业的气排球俱乐部和训练基地,为广大气排球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和交流平台。

市政府也加大了对气排球运动的扶持力度,积极举办各类气排球比赛和活动,促进气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市场化运作现状尽管在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昆明市的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规模较小,目前气排球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市场需求有限,导致气排球产业链相对薄弱。

其次是缺乏专业的市场运营团队和管理人才,无法有效地推动气排球运动的市场化发展。

在赛事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气排球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效果并不明显。

二、对策研究1.加大市场宣传针对气排球市场普及率不高的问题,可通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升人们对气排球运动的认知度和热情。

市政府和企业可通过举办气排球比赛、赛事直播、校园推广等形式,扩大气排球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市场需求。

2.引进资本和产业链合作为了完善气排球运动的市场化运作,可以引进更多的资本和开发气排球产业链。

政府可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投入气排球产业,并与相关企业合作,拓展气排球相关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3.加强市场管理与运营人才培训为了有效推动气排球运动市场化发展,需要加强市场管理与运营人才培训。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市场化运作培训班、咨询会等形式,提升从业者的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

4.建立气排球品牌形象在赛事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方面,需要加强气排球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

政府和企业可联合开展气排球赛事、文化活动等增加气排球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塑造气排球的时尚、健康、活力形象。

三、总结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和气排球运动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市场化运作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市场规模小:目前,昆明市的气排球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球队数量有限,专业气排球场地设施不足,影响了气排球运动在昆明市的发展。

2. 缺乏专业人才:由于气排球发展时间较短,昆明市缺乏专业的气排球教练和裁判员,这对于气排球运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3. 缺乏品牌赛事:目前昆明市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气排球赛事,导致气
排球运动在市场上的曝光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4. 缺乏资金支持:由于气排球运动发展时间短、市场规模小,导致其在资金支持方
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场地建设、装备采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二、对策研究
1. 提高气排球运动的曝光度:通过举办各类气排球赛事、比赛,提高气排球运动的
曝光度,增加市民对气排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打造昆明市的气排球品牌。

2.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加大对气排球教练、裁判员等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他
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推动气排球运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3. 开展推广活动:组织举办气排球的推广活动,如培训班、比赛观摩、讲座等,增
加市民对气排球项目的了解和参与度,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4. 寻求资金支持:积极寻求政府、企业及社会资本的支持,通过赞助、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气排球场地建设和装备采购,提升气排球运动的设施和水平。

5. 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与其他地区、国际上气排球项目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成
功经验,推动昆明市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升。

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从云南实际出发,提出云南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优势带动云南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合理定位,为大力提高云南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力度,扩大体育产业的经营容量,塑造云南体育产业形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经营模式资源优势1.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999年在云南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旅游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较大的支柱产业。

少数民族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健身娱乐、参与和观赏为主的体育消费已成为云南新的消费热点,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民族体育参与和体育服务、体育用品、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在体育旅游产品方面,云南的体育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民族体育资源与探险娱乐运动等良好的资源配置条件,如:休闲娱乐、体育探险、运动竞赛与训练、登山、自驾游等多种体育旅游产品。

1.1健身娱乐俱乐部的调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变化,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民族体育参与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以健身娱乐为主的行业迅速发展,现已注册综合娱乐场所及健身娱乐场所也有不小的规模。

职业性的俱乐部就有红河奔牛篮球俱乐部、红河排球职业俱乐部、红河雄风汽车俱乐部和曲靖立得女子篮球俱乐部等。

1.2体育用品市场的调查:体育用品生产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反差相当明显。

体育用品具有生产能力企业少,即规模小、数量小、技术差、竞争弱。

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厂家只有云南围棋厂的品牌“云子围棋”及昆明市体育电子设备研究所的“体育电子设备”。

1.3体育训练基地调查:云南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对耐久力有氧运动项目的训练效果显著,是体能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最佳基地,对国内外运动队及体育休闲康体的消费者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如:昆明海埂训练基地、呈贡体育训练基地、昆明松茂水库水上训练基地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类训练和比赛的场馆适合田径、篮球、足球、网球、水上项目、自行车等项目的训练。

昆明市部分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昆明市部分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昆明市部分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陈楚乔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7期摘要: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我们日常生活,社区体育逐渐成为城市大众体育发展的主导方式。

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是我国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文明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昆明市桃源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只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地加强社区体育工作各方面的建设和投入,社区体育才会对昆明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社区体育;发展对策;昆明市桃源社区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61-02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如今,社区体育已逐渐成为城市大众体育发展的主导方式。

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是我国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文明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社区体育的意义及特点(一)社区体育的意义社区体育主要是指对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康长寿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积极深入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有重要意义,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概括说来,社区体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作用。

1、有助于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有助于人们保持体格健壮,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活动技能,增强力量、思维敏捷、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3、有助于人们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使人们精神更好,生活更快乐。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在赛事组织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昆明市的气排球赛事较少,且规模较小。

应该加大对赛事的组织和宣传力度,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增设市级、省级甚至全国性的气排球赛事,将昆明市打造成为气排球赛事的重要赛事场地之一。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在俱乐部建设方面亟需加强。

目前昆明市的气排球俱乐部数量较少,且发展不平衡。

应该加强对气排球俱乐部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其提升运营能力,并推动俱乐部间的合作和联赛的建设,形成俱乐部间的竞争和创新氛围。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欠缺。

昆明市的气排球场地数量不足,且设施状况亟待改善。

应该加大对气排球场地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加场地数量,提升场地设施的质量,并保证场地的可持续使用。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

目前,昆明市缺乏专业化的气排球教练和裁判人员,这给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应该加大对气排球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对气排球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为气排球运动的市场化运作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昆明市气排球运动市场化运作存在赛事组织不足、俱乐部建设不健全、场地设施欠缺以及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气排球运动的投入,提升赛事组织的能力,加强俱乐部建设,改善场地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昆明市气排球运动的市场化运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促进气排球运动在昆明市的发展。

昆明市城中村体育改造研究

昆明市城中村体育改造研究

昆明市城中村体育改造研究摘要城中村体育已成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盲点,但它又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地带。

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一些原来不是城中村的村庄,也逐渐被城市所包围。

本文以昆明城中村体育改造为研究对象,进行各方面阐述。

关键词昆明城中村体育改造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 改造后城中村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改造后城中村体育的直接管理者是改造后城中村居委会,改造后城中村居委会在行政上往往没有专职岗位设置。

但居委会需要承担卫生、计生、治安等各种琐碎繁杂事务,工作人员基本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不能很好地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再加上行政权力的限制,管理经费的不足,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改造后城中村体育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工作人员缺少组织、管理社区体育的积极性。

此外,改造后城中村体育的行政导向极其明显,改造后城中村需要不断应付上级安排的各种体育比赛和表演任务,使得居委会很难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组织改造后城中村体育活动。

因此,居民日常体育锻炼大多数都是一些居民小范围的、自发性的组织行为。

1.2 改造后城中村居民体育锻炼项目较单一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多数选择的项目依次是散步或慢跑、广场舞和羽毛球。

这些体育项目之所以受到大多数村民欢迎,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体育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随地的开展,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村民的传统观念所致,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大多会选择难度不是很大的体育项目。

1.3 改造后城中村体育场地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调查的城中村中,存在健身点和文体娱乐室不足的现象,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项目和方式的选择,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开展。

最近几年,在政府的努力下,昆明市的场地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良好的场地设施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云南城市社区体育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云南城市社区体育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发展.
关键词 : 云南城市 ; 区体育 ; 社 城市居民; 群众体育 ; 民健身 ; 全 调查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827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64—53 (0 9 0 0 1 0 G 1. A 17 69 20 )6— 10— 4
Yu a Ur a m m un t po t r e nd De e o m e t a e is nn n b n Co iy S rs Su v y a v l p ntS r t g e
A s at B sdo e ehdo Q etn a ersac a ,ne i s n asc ,oi et a n uyt hs a s ts f bt c : ae nt to f u so ni , er dt itve ds t ts t n sgt ads d epyi l t u r hm i r e h a r w a t ii v i e t h c a o
张 林 张 , 莉 张 , 琼。
( . 南广 播 电视 大 学 文 理 学 院 , 南 昆 明 60 2 ;. 南 广播 电视 大 学 , 南 昆 明 60 2 ; 1云 云 52 3 2 云 云 5 23 3 文 山师 范 高 等专 科 学 校 , 南 文 山 63 0 ) . 云 6 00 摘 要 : 用 问卷 调 查 法 、 献 资 料法 、 谈 法 和 数 理统 计 法 , 云 南 城 市 社 区体 育 现 状 进 行调 查 研 究 , 示 了 目前 采 文 访 对 揭 云 南城 市 社 区 体 育存 在 的 问题 。社 区体 育 丁作 应 不 断健 全 和完 善 有关 法规 、 度 , 立 和优 化 志 愿 者 队伍 , 强 制 建 加 社 区体 育 设 施 建设 , 积极 开展 民族 特 色 体 育 项 目 , 云 南 城 市 社 区体 育 向 更 加 科 学 化 、 会 化 和 生 活 化 的 方 向 使 社

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以呈贡大学城片区为例

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以呈贡大学城片区为例

DOI:10.16655/ki.2095-2813.2004-5149-0612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①——以呈贡大学城片区为例王井明1 余政2(1.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2.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该文采用访谈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区的管理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入手,主要了解社区健身特征、人群分布、运动规律、运动项目、运动环境等方面内容。

并结合现状对昆明市呈贡大学生城片区社区体育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昆明市呈贡大学城片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昆明市呈贡大学城片区和谐社区建设。

关键词:社区体育 高校 体育产业 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2(a)-0088-0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Sports in Kunming City——Take Chenggong University Town as an ExampleWANG Jingming1 YU Zheng2(1.Yunnan Physical Science and Sports Profess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228 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500 China)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 starting from the community managers, instructors, organizers and participants, this paper mainly understands the community f itness characteristics, crowd distribution, sports rules, sports events, sports environment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of Chenggong university tow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Chenggong university tow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in Chenggong university town.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National fitness1 研究方法1.1 实地调查法采用走访调查,实地进入访查地点,主要对社区中常驻人群进行实地访查,同时了解社区其他设施情况。

昆明市空港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昆明市空港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一、体育事业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空港区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区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建立了有空港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青少年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老年人体育活动丰富多采,全区体育事业整体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和谐空港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提前完成了空港区“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

1、群众体育截至目前,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100%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或全民健身工作指导站,争取各级体彩公益金投入249.8万元,区财政投资139.6万元,共计389.4万,在全区建成了130个健身点,其中:健身路径108条,健身房12个,篮球场10块。

为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配备142个健身柜。

全区所有的社区(村)居委会都建有一条健身路径或一块篮球场,辖区内有体育场地面积45.41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0.5平方米。

全区建立、登记、管理晨(晚)锻炼点231个;有体育资源共享单位45个;有体育骨干和志愿者939人,社会体育指导员864人(其中国家级13人、一级61人、二级323人、三级467人)。

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5.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41%。

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夯实了基础。

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门球、登山、武术、气排球、健身操、双抠、桥牌、柔力球、麻将、自行车等体育活动69项次,参加人数达人次。

空港区老年人的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了“天天有锻炼,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新意”的新景象。

2、青少年竞技体育在2007年7月时隔47年后昆明市举办的“昆明市第三届运动会”上,我区代表团取得金牌总数全市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2008年7月在保山市举行的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上,我区代表团获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截止目前,共组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69项次,共获金牌690枚(国家级71枚、省级179枚、市级440枚);获银牌489枚(国家级63枚、省级155枚、市级271枚);获铜牌412枚(国家级57枚、省级130枚、市级225枚)。

云南省社区体育发展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省社区体育发展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 南 省 = 体 胄 发 展 巾 目前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 I 区
曲靖 师 范学 院体 育 学院 陈 博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 云南省社 区体 育开展 现状 的 了解与研 究, 分析并提 出了 目前云南省社 区体 育发展 中存在 的诸 多问题 。根据 问 题 中的状况和研 究提 出了建议 , 为云 南省社 区体育 工作的 开展提供 了借鉴 。 [ 关键 词] 社区体育 组织 管理 发展 对策
[ ] 海燕 健 美操 对形体 和 心理 的影响 [ . 6左 I 渭南 师范 学院 学报 , ]
2 0 (2) 07s .
311 ..健美操运 动能增 强中学女生 心血管系统 的发展 , 高学生 的 提 肺活量 , 使她们在激烈 运动中能也能满足 自 的气体 交换 , 身 提高运动水
平。
3结 论 与 建 议 . 31结 论 .

[] 2 韩俊民 , 文林. 健美操对青 少年 心理健 康的影响 因素 … . 郝 谈 科
技 信 息 ,0 8 (2 . 2 0 ,1 )
[] 3 肖彩娟 , 王楠 谈 “ 乐” 快 健美操对 中学 生的影响 … . 学大众 , 科
2 0 ,0 ) 0 9 ( 9
科技 信 息 , 0 9 7逯 T 20 ,
( 1) 0 .
[] 8李俊 鱼. 浅谈健 美操 对 中学生终生体 育观 念的培养 [ . 击( ¨搏 体
育论 坛 )2 1 ,0 ) .0 0 (2 .
312 美操运动能促进营养物质吸 收, ..健 消除不 必要的脂肪堆积 , 还 能加强 中学女生 的新 陈代谢 能力 , 从而提高学生 的耐 力素质 , 使其得到
科 技
接触 过舞蹈 、 体操 的中学生来说 , 刚开始学 习健美操会 遇到许 多困难 , 如动作 不协调 , 身体柔韧性 素质差 , 一套动作 不能完整 的完成 , 动作 结 构无法 到位 。那么就需要一定 的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去完成 。但 是健美 操运 动 以它 独特的魅力依 旧吸 引了很多 的爱 好者 , 他们 克服 自 的缺 身 陷, 努力完 成每个动作 。一套健美操 一般都在七分钟左右 , 而且健美 操 运动是一种集 体项 目, 组员之 间的相互 监督 和促进 , 以帮助学生更 好 可 的锻炼 意志。经过观察 和调查表 明, 经过 一定时间练 习后 ,0 8 %的同学 都能独立完成学 习动作 。

昆明市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

昆明市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
e x p l o r e d he t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p o r t s v e n u e s i n Ku n mi n g f r o m  ̄U o wi n g a s p e c t s ,s u c h a s i f e l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刘志锋 。 周
龙1 , 2
L I U Zh i f e n g .ZHOU L o n g ' 2
摘 要 :以昆 明市 “ 六普 ” 数据 为依据 , 通过实地 调查法 、 文献 资料法等方 法 . 就 目前 昆明市体育 场地 的
分布情况 、 场地类 型设 置与使用管理 、 城镇与农村地区人均 占有量和场地 面积 等几个方 面进行分 析 。研 究认 为 , 昆 明市现有 的体 育场 地分 布不尽合理 , 维护管理不到位 ; 场地存 量结构与市场需求 错位 ; 健 身设
2 0 1 7 年 7月 第3 6卷 第 7期
湖 北体 育科 技
Hu b e i S p o r t s S c i e n c e
j t a . 2 0 1 7
Vo 1 .3 6 N O. 7
昆明市体育场地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
C 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S p o r t s Ve n u e s i n Ku n mi n g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i l t h e s i x t h c e n s u s i f g u r e,t hr o ug h t h e i f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me t h o d,t h i s p a p e r

浅议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浅议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浅议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作者:毛一波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摘要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众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压力面前成为“亚健康者”,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已经成为诸多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全民健身社区体育发展;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都加大了社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昆明市区10个街道的54社区为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动机的抽样调查分析。

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等相关的分析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3.归纳推理法。

运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的频率与时间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是判定是否是体育人口的重要的条件,昆明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总体程度相对较高,说明昆明市居民的健身意识较强。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体育作用认识不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或只偶尔参加。

如每周偶尔1次或不参加锻炼的男性居民为15.70%,每次锻炼不足30min的居民为7.90%,而每周锻炼在3次以上,锻炼时间每次在30min以上的男性又高于女性。

在本调查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次数多数集中在3-5次,占46.47%。

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92.1%,其中每次锻炼时间30min-60min的人数最多,占45.53%,其次是60min-120min的人数,占33.37%。

(二)社区居民喜欢参加的健身活动项目昆明市社区居民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健身操、舞蹈类、健身器械、跑步等项目。

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研究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具生活情趣和丰富的娱乐性。

它以其自身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功效特点,对培养A,4fJ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城市社区开展体育的重要素材。

因此,加强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背景、现状和对策分析与研究,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满足城市社区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需要,探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和焦虑。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身体出现亚健康等,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社区人们的健康生活。

社区体育的功能是丰富文体生活,加强社区群众间的联系与情感交流以及保持和增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公益性体育活动。

一、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背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承本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及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学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内容的改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从总体上讲,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特别是从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并不多见。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得知,当前,研究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有:杨林的《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肖红青的《湘西地区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彭长锦的《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传承》;俞琳的《民族体育融入社区体育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王家忠的《当代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要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众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压力面前成为“亚健康者”,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已经成为诸多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全民健身社区体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都加大了社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昆明市区10个街道的54社区为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动机的抽样调查分析。

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等相关的分析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3.归纳推理法。

运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的频率与时间
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是判定是否是体育人口的重要的条件,昆明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总体程度相对较高,说明昆明市居民的健身意识较强。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体育作用认识不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或只偶尔参加。

如每周偶尔1次或不参加锻炼的男性居民为15.70%,每次锻炼不足30min的居民为7.90%,而每周锻炼在3次以上,锻炼时间每次在30min以上的男性又高于女性。

在本调查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次数多数集中在3-5次,占46.47%。

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92.1%,其中每次锻炼时间30min-60min的人数最多,占45.53%,其次是60min-120min的人数,占33.37%。

(二)社区居民喜欢参加的健身活动项目
昆明市社区居民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健身操、舞蹈类、健身器械、跑步等项目。

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也各有侧重,其中男性居民选择太极拳、健身器械、球类、健身功法的比例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居民倾向于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挑战性的项目。

而女性则在太极拳、舞蹈类、健身操等项目选择上明显高与男性,说明女性居民倾向于传统的能体现女性阴柔之美的、富于表现力的、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的项目。

三、影响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分析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影响其发展进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社区体育资源整合不够
目前,昆明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不够,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社区仅片面强调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而忽视了社区与学校、企事业等其他部门之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由于社区“条块管理”的方式束缚了社区体育资源动员和操作协调,难以发挥社区居委会对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作用。

(二)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紧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昆明市社区开展非经常性体育活动所用经费来源渠道虽说是多元的,但大部分社区所用经费还是由政府和体育局拨款补贴,单位出资和社会赞助的比重不大,而其他渠道筹款的比例更小。

有些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区、街道、居委会筹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健身活动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加之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投入相对少、并且都是公益性的。

以至于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三)社区体育指导力量薄弱
据访谈了解,目前昆明市社区体育的指导员和志愿者结构、整体素质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大多数社区健身活动的志愿者人数不足,缺乏骨干性组织和骨干队伍,且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

据昆明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昆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有1万余人,其中高级仅占1.7%,中级约占8.3%,初级占90%。

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30岁以下的占15%,30—
40岁的占28%,41—50岁的占42%,50岁以上的占26%,其中61
岁以上的占9%。

从总体上来看,社区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

(四)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单调
目前社区体育活动项目以社区简单器械类、拳操类、舞蹈类为主。

这些项目运动强度小,负荷低,对场地要求不高,从这些项目的特性来看,主要适合于社区中的老年居民的健身、保健要求,但这些项目过于单调很难满足社区居民健身的多元需求,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还比较淡薄,老年人对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能的认识不足,中年人往往以工作忙,家务繁重等理由极少参加锻炼,青年人则以身体健康而远离体育运动,使社区体育的开展不能在多层次的年龄段推广。

四、建议
(一)逐步健全社区健身管理体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对基层体育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基层政府和社区健身有机结合,将社区健身工作落到实处。

(二)积极拓宽社区健身活动经费来源渠道,多方面争取社会的赞助与支持,改善经费不足现象。

(三)各社区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解决社区健身场地不足与健身需求的矛盾。

(四)重点培养好健身苑点管理所需的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器材保养维修人员三支队伍的建设。

通过责任原则、效益原则、激励原则,有效发挥三大员的作用,合力做好各项健身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113.
[2] 樊炳有.我国城市社区健身活动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1(6):27-30.
[3] 林大参等.昆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的研究[j].昆明大学体育学研究年报.2006.9:105-112.
[4] 汤卫东.我国社区健身活动的法制建设[j].体育学
刊.2003.10(6):37-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